来源:行长研究

曾经的“对公之王”浦发银行(10.290, -0.10, -0.96%)迎来了龙年的第一张罚单。
2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的处罚信息显示,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因存在现金清分外包风险管控存在重大缺陷,现金清分外包活动监督检查失职,现金管理活动严重不审慎,三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150万元。
这也成了“新帅”张为忠成为浦发银行新任董事、董事长以来的第一张罚单。浦发银行(600000.SH)2月8日公告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24年2月7日核准张为忠公司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这般“开门红”,不禁让人为张为忠这员金融老将捏一把汗:究竟能否于任职期间带领浦发银行“破局纾困”,重回王座。
3年罚金累积近2亿、投诉率居高不下,
浦发银行“屡踩红线”?
1.屡踩红线的“罚单常客”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年浦发银行被监管部门“点名”15次,每次处罚金额35万元~201.5万元不等,累积金额超千万。
2022年,浦发银行以64张罚单、罚没金额超6000万元位列股份行首位。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违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定、违反审慎经营原则、贷款“三查”不到位、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
2021年,浦发银行更是“吞下”了单笔高达6920万元的巨额罚单,全年被金融监管部门开出40多张罚单,被罚金额合计近亿元。
中国有句俗语:“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浦发银行作为曾经股份制银行中的“对公大王”,本应曾在成都分行因向空壳企业授信被银监会处罚4.62亿后“洗心革面”。
近年来,浦发银行却仍屡屡触犯红线,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其内控管理是否存在漏洞。部分罚单上的处罚缘由究竟是工作人员的“疏漏”,还是为了某些目的“故意而为”。
不过,从浦发银行近三年来罚单数量与处罚金额来说,其内控管理情况应该在逐渐完善与改良。
2.居高不下的投诉量
浦发银行前董事长郑杨曾在财报致辞中表示:“浦发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持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郑杨在任期间浦发银行的投诉数据来看,这位前董事长似乎又被“打脸”的嫌疑。
据银保监披露数据统计,2022年,浦发银行被投诉总量达18805件,同比增长13.88%。2021、2022连续两年在12家股份行中投诉量最高,占股份行投诉总量的比例为15.8%。
此外,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通报,2023年上半年湖南辖内,浦发银行消费者累计投诉量居首,为122件,也是唯一一家投诉量超过100件的股份行。第二名渤海银行投诉量为55件,可见浦发银行是其2倍多。
心理学上有着“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这一观点,这就不免引人深思,浦发银行究竟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信念不足,还是行动力不足呢?
业绩接连跳水、浦发银行因
“钱袋子”屡上热搜?
从浦发银行近年来的财报入手,我们发觉浦发银行的“优质性”或许已不在。
1.营收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决定了一家企业的成长性。
2021年、2022年,浦发银行已实现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负增长,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连续两年“双降”的上市银行。
2021年、2022年,该行营收分别为1909.82亿元、1886.22亿元,降幅分别为2.75%、1.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0.03亿元、511.71亿元,降幅分别为9.12%、3.46%。
2023年这两项数据进一步恶化。2023年三季报显示,浦发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8.15亿元,同比减少108.65亿元,下降7.56%;实现归母净利润279.86亿元,同比减少124.76亿元,下降30.83%。
其中,三季度单季,浦发银行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52.10%、52.88%。
由此来看,浦发银行未公布的2023年财报年营收与年净利润大概率仍是下行,将成为唯一一家连续四年净利润增长为负和连续三年营收为负的股份制上市银行。
2.通常情况下,ROE(净资产收益率)与净息差越高,代表了银行盈利能力越强。
从浦发银行的财报数据来看,2022年、2023年Q1、2023年H1到2023年Q3的ROE分别为8.87%、10.63%、7.73%和6.22%,处于总体下滑的趋势。
净息差走向也是如此,2020年~2022年浦发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97%、1.77%和1.72%。2023年前三季度,净息差数值更是降到了1.43%。
由两项数据的走向来看,浦发银行的盈利能力与趋势不言而喻。
3.此外,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也在逐渐走低。
从财报数据可知,浦发银行2021年、2022年与2023年三季度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40%、9.19%和9.10%,距离8.00%监管线越来越近。
4.好的是,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情况都有所改善。
从财报数据可知,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从2020年的1.73%降至2023年三季度的1.52%,其拨备覆盖率也从2022年接近红线的159.04%升至2023年三季度的177.04%。
虽然这两项数值仍低于股份行2023年三季度不良贷款率1.30%和拨备覆盖率219.38%的数值,但是近年来呈现改善趋势、已总体可控。
浦发银行业绩数据连年走低的同时,对于舆情的处理上也并不尽如人意。
从2023年5月11日,浦发银行因员工降薪冲上微博热搜。据了解,事情的起因是浦发银行旗下理财全资子公司浦银理财员工因降薪引发不满,集体到浦发大厦“静坐”抗议。
随后,浦发银行紧急做出回应称,“网传降薪图片与集体抗议图片属两起独立事件,目前正在核实具体情况,沟通解决中”,并进一步补充道,“该子公司一员工薪酬下调是因其本人业绩考核不佳所致,经沟通,目前该员工已对上述调整表示理解”,而“网传集体事件的图片,系一业务外包公司与所属员工之间存在劳动纠纷所致,目前该外包公司正与员工沟通解决”。
寒假前,浦发银行更是网传北京东花市支行推出了“小学语数英作业寒假免费辅导服务”,报名条件显示,须在该支行存款5万元以上。此举一出,辅导作业与存款挂钩,浦发银行难免被质疑“变相揽储”。
2月6日,一则“浦发银行不发年终奖发一封家书”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高位,引发热议。其中一封家书加上2千元慰问金抵上数万元的年终奖,被网友调侃为“一份家书抵万金”。
可见。浦发银行这一年来涉及的降薪、外包团队劳务纠纷、变相揽储与年终奖风波,或许有乌龙事件存在的可能性,但在无数路人看来浦发银行“钱袋子”的确没有那么宽裕了。
投资者们“信心难回”,
张为忠“任重道远”?
所有的风波,路过的“吃瓜群众”只是看个热闹。对于投资者来说才是真正的“煎熬”:一边是业绩与口碑的连续走低,一边是舆情的风吹草动,走还是留是关乎投资者们钱包与生计的大问题。
对于银行股来说,投资者们一方面看重其成长性与资产优质性,另一方面看重的是其分红。毕竟每年年底,各大上市银行分红可谓是“一掷千金”。
浦发银行却成为反方向上的钟,因“分红问题”令投资者担忧。2月22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浦发银行提问:今年还会继续分红吗?足可以见投资者们的顾虑。
投资者并非杞人忧天。从财报数据可知,浦发银行的分红比例已逐年下降,2019年~2022年分别为30.80%、25.50、25.26%和20.50%。
按理来说,分红比例的多少并不该算是一个大问题,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少分红少交红利税,来年大概率银行资金拨备覆盖率提升抗风险能力。
多数投资者其实在乎的不是“钱”而是“诚信”。浦发银行公司章程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本公司利润分配政策如下“本公司现金分红方案应遵循有关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本公司优先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进行股利分配。除特殊情况外,最近三年对普通股股东现金分红累计分配的利润应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者们并不在分红比例下降的第一年就“分红比例”引发热议,在连续下降三年,浦发银行几乎等同于“失信”投资者们、失信社会的情况下才提及此事。
对银行的信任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如果银行失信于人,那么银行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了。
所以说,浦发银行未发布的2023年财报更成为其能否获取投资者们信任的关键,这也是“新帅”张为忠上任后的第一份年报。
近年来浦发银行高管层变动颇为频繁。据媒体梳理,仅6年时间,该行已经发生过3轮核心高管变动。如何从不乐观的财报数据与舆情口碑中“去其糟粕”“谷底反弹”,成为大众对张为忠,也是对浦发银行的期待。
不过好在,银行业整体在规模方面是一直持续增长的,2024年的经济预期要比2023年强,地产和居民消费也会改善。2月份,央行决定于2月5日起降准50bp,也将对浦发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改善。
有时候,危险与机遇是同义词。当问题暴露于阳光下,浦发银行才更容易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去重新调整策略,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我们也相信2024年将成为浦发银行新的“开局之年”,重新回到“王座”。
责任编辑:李琳琳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特朗普要求从乌克兰获得任何能得到的东西 以收回投入的资金 收起特朗普要求从乌克兰获得任何能得到的东西 以收回投入的资金
- 2025年02月22日
- 22:30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31,185
特朗普要从乌克兰获得任何能得的
- 2025年02月23日
- 00:02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2,601
国能置业公司发布关于网络关注员工招聘情况的说明
- 2025年02月23日
- 06:09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2,544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趋势领涨今天 12:05:42
内蒙古自治区10个新能源项目分别在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sh600295)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开工复工。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4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 -
趋势领涨今天 12:05:30
=加入潜伏擒牛VIP,享四大顶级服务=【1】购买VIP自动加入私密小直播间!【2】每周3-5只超短金股调入调出服务,适合实时看盘的投资者!【3】每周一份高端内部绝密文章:包含近期布局、热点版块、指数预判!【4】每月2~3只高端中线金股服务!(VIP超短、中线个股均有涉足,让上班族也能跟上VIP节奏!)现月课7.5折,1288元!季课6.9折,3558元,续费季度更划算!新朋友可先月课体验!点网址,直接买,订购地址:【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今天 11:17:03
一号文件发布,主要有几个要点:1、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 推动棉花、糖料、天然橡胶等稳产提质;2、支持发展智慧农业(sz000816) 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3、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 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些消息基本都是在市场预期之内,没有特别的地方,唯一超预期的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都是近期炒作的热点,涨幅也是比较大,所以,明天一号文相关的板块冲高回落的概率较大。 -
趋势领涨今天 10:16:31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对此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对我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把握住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要抓好顶层设计,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来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来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要构建农业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我们的自主创新平台,利用这些平台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
趋势领涨今天 04:04:48
高德红外(sz002414)董事长称多个脑机接口技术已超马斯克。武汉高德红外(sz002414)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在亚布力论坛年会表示,公司5年前就开展了脑机接口研究,并在不断突破脑机接口顶尖技术。高德红外(sz002414)实现了65000个通道的脑机接口,远超马斯克的3072个通道,是马斯克的20倍,并且实现了双向信息的读取与写入,而马斯克的技术则为单向。他直言,“很多技术层面的指标,我们已超过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不知道是不是当初的亩产万斤? -
趋势领涨今天 03:05:10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院士表示,“10年后,机器人(sz300024)会比人都多,每个人身边都会有10个机器人(sz300024),包括物理或者虚拟的。未来3-5年,影响最大的受益者是IT行业本身,如英伟达、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苹果,一大批芯片云计算公司等,是大受益者,他们提供技术和基础设施。 -
趋势领涨今天 01:54:15
【DeepSeek“低调”参与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科创板日报》23日讯,《科创板日报》记者从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主办方获悉,DeepSeek参与了今年大会,但是方式颇为低调,主要是以闭门会和工作坊的形式参与。 -
趋势领涨今天 01:45:26
=加入潜伏擒牛VIP,享四大顶级服务=【1】购买VIP自动加入私密小直播间!【2】每周3-5只超短金股调入调出服务,适合实时看盘的投资者!【3】每周一份高端内部绝密文章:包含近期布局、热点版块、指数预判!【4】每月2~3只高端中线金股服务!(VIP超短、中线个股均有涉足,让上班族也能跟上VIP节奏!)现月课7.5折,1288元!季课6.9折,3558元,续费季度更划算!新朋友可先月课体验!点网址,直接买,订购地址:【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今天 01:45:17
二、宇树科技携两款机器人(sz300024)亮相2025GDC《科创板日报》22日讯,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宇树科技带来两款机器人(sz300024),一是售价9.9万元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sz300024),这款机器人(sz300024)最大的特点是轻量化与高负载能力;二是针对C端,有遛狗和拖物功能的Unitree Go2。近期人形机器人(sz300024)走势很强,现在2025全球开发者峰会已经召开,宇树科技研发的机器人(sz300024)也已经亮相,机器人(sz300024)的行情肯定没有走完,但短期是不是利好兑现了呢?三、马斯克投的飞行汽车试飞成功周末马斯克飞行汽车上天的消息迅速冲上各大网站热点,马斯克投的飞行汽车试飞成功!垂直起降,无外露螺旋桨,水平飞行可达177公里!217万元一辆,已有3300个订单。据了解,Model A可以垂直或水平起飞,最多可搭载两人。这款飞行汽车既可以在城市道路行驶,也能开到天上,满电状态下,水平飞行可达177公里,地面行驶可达322公里。国内研究报告指出,从2025年起,飞行汽车将迈入商业化启航的1.0阶段;预计到2035年左右,智能eVTOL飞行汽车规模化应用加速,成为低空交通出行的主要运载工具;预计到2050年左右,陆空两栖飞行汽车将实现大众化应用,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深度融合,构建起三维立体智慧交通体系。摩根士丹利预测,至2050年飞行汽车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而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2.1万亿美元。飞行汽车是周末吹得最猛的一个板块,对A股市场来说,人形机器人(sz300024),DeepSeek经过连续大幅炒作以后,市场热点会不会借机切换到飞行汽车、低空经济等板块呢?我们认为这个概率还是很大的。 -
趋势领涨今天 01:45:02
暖风频吹 有个板块周末爆棚这个周末虽然美股大跌,但国内继续暖风频吹,主要集中在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创新突破上电视;宇树科技携两款机器人(sz300024)亮相2025GDC;重点是飞行汽车真的上天了!一、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创新据央视报道,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创新突破。多家外资机构认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并且正在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条,这将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摩根士丹利日前上调明晟中国指数评级,同时认为,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在多项最新技术突破的支撑下,科技密集型企业有望实现利润率和收益率双增长。高盛发表的研报则看好中国在数据、“云服务”以及软件和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前景。此外,外资金融机构还加大了对中国企业的调研频次。阿布扎比投资局、汇丰、施罗德、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外资机构,近期多次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中,调研范围涵盖电动车、消费、家电等众多行业。国际金融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1月,外国投资者积极布局中国资产,外资净买入中国股票和债券的总金额超过了100亿美元。全球估值最低的只有A股和港股,因为DeepSeek的突破,彻底改变了外资对国内的看法,但这里也有两点不太好:一是,内资继续大幅流出。上周五内资虽然出现了流入,但相比前四天大幅流出近1800亿来说,上周五流入不到70亿元,还是杯水车薪!重点是内资很难连续三天流入,所以,不排除,下周一内资还会继续砸盘;二是,周末巴菲特发布了年度报告,巴菲特提到将永远把绝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重点是主要是对日本的投资增加,没有提到A股和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