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行长研究
曾经的“对公之王”浦发银行迎来了龙年的第一张罚单。
2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的处罚信息显示,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因存在现金清分外包风险管控存在重大缺陷,现金清分外包活动监督检查失职,现金管理活动严重不审慎,三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150万元。
这也成了“新帅”张为忠成为浦发银行新任董事、董事长以来的第一张罚单。浦发银行(600000.SH)2月8日公告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24年2月7日核准张为忠公司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这般“开门红”,不禁让人为张为忠这员金融老将捏一把汗:究竟能否于任职期间带领浦发银行“破局纾困”,重回王座。
3年罚金累积近2亿、投诉率居高不下,
浦发银行“屡踩红线”?
1.屡踩红线的“罚单常客”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年浦发银行被监管部门“点名”15次,每次处罚金额35万元~201.5万元不等,累积金额超千万。
2022年,浦发银行以64张罚单、罚没金额超6000万元位列股份行首位。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违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定、违反审慎经营原则、贷款“三查”不到位、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
2021年,浦发银行更是“吞下”了单笔高达6920万元的巨额罚单,全年被金融监管部门开出40多张罚单,被罚金额合计近亿元。
中国有句俗语:“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浦发银行作为曾经股份制银行中的“对公大王”,本应曾在成都分行因向空壳企业授信被银监会处罚4.62亿后“洗心革面”。
近年来,浦发银行却仍屡屡触犯红线,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其内控管理是否存在漏洞。部分罚单上的处罚缘由究竟是工作人员的“疏漏”,还是为了某些目的“故意而为”。
不过,从浦发银行近三年来罚单数量与处罚金额来说,其内控管理情况应该在逐渐完善与改良。
2.居高不下的投诉量
浦发银行前董事长郑杨曾在财报致辞中表示:“浦发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持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郑杨在任期间浦发银行的投诉数据来看,这位前董事长似乎又被“打脸”的嫌疑。
据银保监披露数据统计,2022年,浦发银行被投诉总量达18805件,同比增长13.88%。2021、2022连续两年在12家股份行中投诉量最高,占股份行投诉总量的比例为15.8%。
此外,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通报,2023年上半年湖南辖内,浦发银行消费者累计投诉量居首,为122件,也是唯一一家投诉量超过100件的股份行。第二名渤海银行投诉量为55件,可见浦发银行是其2倍多。
心理学上有着“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这一观点,这就不免引人深思,浦发银行究竟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信念不足,还是行动力不足呢?
业绩接连跳水、浦发银行因
“钱袋子”屡上热搜?
从浦发银行近年来的财报入手,我们发觉浦发银行的“优质性”或许已不在。
1.营收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决定了一家企业的成长性。
2021年、2022年,浦发银行已实现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负增长,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连续两年“双降”的上市银行。
2021年、2022年,该行营收分别为1909.82亿元、1886.22亿元,降幅分别为2.75%、1.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0.03亿元、511.71亿元,降幅分别为9.12%、3.46%。
2023年这两项数据进一步恶化。2023年三季报显示,浦发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8.15亿元,同比减少108.65亿元,下降7.56%;实现归母净利润279.86亿元,同比减少124.76亿元,下降30.83%。
其中,三季度单季,浦发银行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52.10%、52.88%。
由此来看,浦发银行未公布的2023年财报年营收与年净利润大概率仍是下行,将成为唯一一家连续四年净利润增长为负和连续三年营收为负的股份制上市银行。
2.通常情况下,ROE(净资产收益率)与净息差越高,代表了银行盈利能力越强。
从浦发银行的财报数据来看,2022年、2023年Q1、2023年H1到2023年Q3的ROE分别为8.87%、10.63%、7.73%和6.22%,处于总体下滑的趋势。
净息差走向也是如此,2020年~2022年浦发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97%、1.77%和1.72%。2023年前三季度,净息差数值更是降到了1.43%。
由两项数据的走向来看,浦发银行的盈利能力与趋势不言而喻。
3.此外,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也在逐渐走低。
从财报数据可知,浦发银行2021年、2022年与2023年三季度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40%、9.19%和9.10%,距离8.00%监管线越来越近。
4.好的是,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情况都有所改善。
从财报数据可知,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从2020年的1.73%降至2023年三季度的1.52%,其拨备覆盖率也从2022年接近红线的159.04%升至2023年三季度的177.04%。
虽然这两项数值仍低于股份行2023年三季度不良贷款率1.30%和拨备覆盖率219.38%的数值,但是近年来呈现改善趋势、已总体可控。
浦发银行业绩数据连年走低的同时,对于舆情的处理上也并不尽如人意。
从2023年5月11日,浦发银行因员工降薪冲上微博热搜。据了解,事情的起因是浦发银行旗下理财全资子公司浦银理财员工因降薪引发不满,集体到浦发大厦“静坐”抗议。
随后,浦发银行紧急做出回应称,“网传降薪图片与集体抗议图片属两起独立事件,目前正在核实具体情况,沟通解决中”,并进一步补充道,“该子公司一员工薪酬下调是因其本人业绩考核不佳所致,经沟通,目前该员工已对上述调整表示理解”,而“网传集体事件的图片,系一业务外包公司与所属员工之间存在劳动纠纷所致,目前该外包公司正与员工沟通解决”。
寒假前,浦发银行更是网传北京东花市支行推出了“小学语数英作业寒假免费辅导服务”,报名条件显示,须在该支行存款5万元以上。此举一出,辅导作业与存款挂钩,浦发银行难免被质疑“变相揽储”。
2月6日,一则“浦发银行不发年终奖发一封家书”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高位,引发热议。其中一封家书加上2千元慰问金抵上数万元的年终奖,被网友调侃为“一份家书抵万金”。
可见。浦发银行这一年来涉及的降薪、外包团队劳务纠纷、变相揽储与年终奖风波,或许有乌龙事件存在的可能性,但在无数路人看来浦发银行“钱袋子”的确没有那么宽裕了。
投资者们“信心难回”,
张为忠“任重道远”?
所有的风波,路过的“吃瓜群众”只是看个热闹。对于投资者来说才是真正的“煎熬”:一边是业绩与口碑的连续走低,一边是舆情的风吹草动,走还是留是关乎投资者们钱包与生计的大问题。
对于银行股来说,投资者们一方面看重其成长性与资产优质性,另一方面看重的是其分红。毕竟每年年底,各大上市银行分红可谓是“一掷千金”。
浦发银行却成为反方向上的钟,因“分红问题”令投资者担忧。2月22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浦发银行提问:今年还会继续分红吗?足可以见投资者们的顾虑。
投资者并非杞人忧天。从财报数据可知,浦发银行的分红比例已逐年下降,2019年~2022年分别为30.80%、25.50、25.26%和20.50%。
按理来说,分红比例的多少并不该算是一个大问题,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少分红少交红利税,来年大概率银行资金拨备覆盖率提升抗风险能力。
多数投资者其实在乎的不是“钱”而是“诚信”。浦发银行公司章程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本公司利润分配政策如下“本公司现金分红方案应遵循有关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本公司优先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进行股利分配。除特殊情况外,最近三年对普通股股东现金分红累计分配的利润应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者们并不在分红比例下降的第一年就“分红比例”引发热议,在连续下降三年,浦发银行几乎等同于“失信”投资者们、失信社会的情况下才提及此事。
对银行的信任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如果银行失信于人,那么银行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了。
所以说,浦发银行未发布的2023年财报更成为其能否获取投资者们信任的关键,这也是“新帅”张为忠上任后的第一份年报。
近年来浦发银行高管层变动颇为频繁。据媒体梳理,仅6年时间,该行已经发生过3轮核心高管变动。如何从不乐观的财报数据与舆情口碑中“去其糟粕”“谷底反弹”,成为大众对张为忠,也是对浦发银行的期待。
不过好在,银行业整体在规模方面是一直持续增长的,2024年的经济预期要比2023年强,地产和居民消费也会改善。2月份,央行决定于2月5日起降准50bp,也将对浦发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改善。
有时候,危险与机遇是同义词。当问题暴露于阳光下,浦发银行才更容易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去重新调整策略,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我们也相信2024年将成为浦发银行新的“开局之年”,重新回到“王座”。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