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现代金融学会2021年度学术年会在京召开,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出席并演讲。何德旭认为,“增强金融普惠性”是“十四五”时期甚至未来更长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成为金融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金融机构必须努力做好“增强金融普惠性”这篇大文章。
具体来看,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增强金融普惠性更具时代意义。通过普惠金融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国家的富强和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二是清醒认识、准确判断我国金融的普惠性程度。“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国普惠金融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过度依赖数字化技术,形成‘数字鸿沟’,导致一些特殊群体如偏远地区群众和老年人等无法享受普惠金融带来的实惠。再比如,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却做着‘不普惠’的事。总体上,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不可回避的现实。”何德旭说道。
何德旭认为,增强金融普惠性的关键是解决四大核心问题。第一个是要明确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的边界,也就是清晰界定二者的职责;第二个是要处理好普惠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第三个是要解决好普惠金融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突出矛盾;第四个是着力解决普惠金融发展激励与约束双重不足的问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相关专题:
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专题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