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消息,由东北亚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与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东北亚经济论坛”今日正式启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东北亚:深化改革、合作共赢”,商务部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院长柴海涛出席主题为“疫情后的东北产业结构调整”的分论坛二,并发表主题报告。
柴海涛认为,东北地区是对接中日韩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拥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和条件。2019年12月,三国发布《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表示将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规划“中日韩+X”合作。日本“八大领域经济合作”规划和韩国“新北方政策”,为东北地区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在柴海涛看来,今后一个时期,以区域合作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东北地区应抓住中韩自贸协定升级、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合作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借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打造区域经济融合的利益共同体,推动我国在亚洲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完整与效率提升。
以下为发言全文:
一、后疫情时期经济全球化将出现什么变化
任何一次危机都意味着新的结构调整开始。这次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出了许多机构原先预判。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下降5.2%,是二战以来程度最深的衰退。经此一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出现若干新特点。
(一)中美两国战略竞争的新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美国“对华战略方针”文件出台,标志着中美关系从总体互补、局部竞争进入到总体竞争,局部互补的阶段。美国对华战略遏制将会更加全面和强烈,将在科技、产业、金融、文化、制度等方面展开。疫情凸显了当前国际经济分工体系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使得各国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的担忧明显增多,客观上迎合了美国试图重构全球化模式的战略导向。美国推动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欧洲、大洋洲、亚洲日本等一些国家正在逐步跟进。当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全球化进程,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双边、区域、多边和全球层面有很多利益交汇点,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开放战略,维持中美关系“斗而不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二)经济全球化仍将在曲折中继续前行。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深入嵌入全球化的分工体系中,跨国投资最重要的决策依据,遵循的仍然是全球产业布局、科技吸收能力、基础设施完备程度、生产销售和运输交付渠道便捷等逻辑和路径,各国经济几乎没有可能脱离全球市场独立存在。例如中美两国分别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和飞机生产国与消费市场,零部件供应分布在几十个国家和数百家供应商,各国依然需要参与全球化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各国纷纷出台提高关税、进口管制、反倾销、政府补贴、货币贬值等等保护主义措施,但过十年,甚至二十年后再看,总体上各国限制措施是减少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是当前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将适度调整和分化。世界贸易有三分之二是通过全球产业链形成的。此次疫情造成产业链部分链条和环节断裂,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情况?一是供应链布局的短距化。疫情过后,各国会采取一些举措,缩短供应链长度,减少外部依赖。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布局,也将更多地考虑缩短供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二是产业链布局的区域化。减少中间品的跨洲制造环节,建立地理区位相近、互补性较强的闭环供应链,将成为各国有意识的举动。欧盟已经是一体化最为成熟的地区。东亚供应链在疫情中表现稳定,东盟开始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韩之间的区域合作还大有潜力。美加墨新自贸协定的签署,北美地区供应链本地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有学者认为,美国、欧洲、亚洲三大区域,构建各自闭合完整的价值链体系的驱动力正在增强。三是服务业分工的国际化。产业链变化的机遇将出现在服务业方面。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产业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粘合作用越来越大。目前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货物贸易。WTO全球贸易报告认为,数字技术、人口变化、收入增长和气候变化四大领域将催生未来全球产业链中的新业态和新需求。
二、东北地区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有哪些吸引力
东北地区是对接中日韩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拥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和条件。2019年12月,三国发布《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表示将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规划“中日韩+X”合作。日本“八大领域经济合作”规划和韩国“新北方政策”,为东北地区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一)区位优势与物流吸引力。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北接西伯利亚,南抵中国内陆并联通太平洋,西由蒙古通往中亚,东邻朝鲜半岛和日本海,具备陆海内外联运条件,是我国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是联通中朝韩日俄蒙的重要枢纽,可成为日韩企业辐射蒙、俄远东市场的重要国际产业合作基地和物流枢纽。东北地区中欧班列深入欧洲腹地,已发展出“长满欧”、“沈满欧”、“哈欧”等成熟中欧班列品牌。绥芬河出境口岸,为日韩企业提供了通往欧洲国家的铁路运输方案,比传统海运节省了约20天时间。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班列开行数量仍保持了稳定增长。
(二)毗邻国家要素禀赋互补吸引力。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日韩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较多的对外投资资本形成互补。资源导向是资源能源匮乏的日韩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东北地区及毗邻国家丰富的资源储备,如朝鲜的煤、铁、铜、金、银、菱镁矿、石墨,蒙古的焦煤、铁矿石、铜金粉,西伯利亚的石油燃气等,对日韩极具吸引力。东北地区处于区位核心,以自身优势产业基础与毗邻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大大增强了与日韩合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储备吸引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具备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包括汽车、石油、木材、重型装备、钢铁等传统和优势产业集群,是中国最大的重化工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是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尽管东北地区近年来人口流失较为严重,但根据贸促会《2018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东北地区仍具备较好的人力资源环境,在熟练劳动力、中高层管理人员、创新创业人才的可获得性方面位居前列。
(四)开发未来消费市场吸引力。东北地区对日韩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民间往来密切,潜在市场很大。朝鲜族与韩国语言相通,文化风俗相似,有赴韩务工传统;东北是国内日语学习人数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日本协力银行2019年对海外制造业调查报告显示,日企对未来3年东北地区的消费市场看好,希望扩大现有销售机构,实现业务扩张。
三、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今后一个时期,以区域合作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东北地区应抓住中韩自贸协定升级、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合作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借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打造区域经济融合的利益共同体,推动我国在亚洲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完整与效率提升。
(一)积极扩大从日韩进口。中美贸易摩擦为区域经贸合作提供了填补真空的机会。从近年来国际贸易趋势看,区域间贸易正在起到其他国的贸易转移效果。据日本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今后1-2年,日企对东北地区扩大机械、化工、生活用品、食品领域的出口意愿较高。韩国企业正在积极行动,期冀扩大通信技术产品对华出口。柔性OLED、系统半导体、3D打印机、电子医疗器械等,是韩国优势产品,东北地区扩大进口的举措,可以向内地市场辐射,形成与国内经济带南北互动的联动效应。
(二)积极引进高端制造业投资。日本长期重视高附加值和新技术产业的海外投资,韩国积极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集中力量重点培育非存储器半导体、人工智能、氢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投资。东北三省在制造业领域有一定产业基础,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大对高附加值和新技术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带动日韩跨国公司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重塑产业链,释放新活力。
(三)积极推动服务业合作。随着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日韩在金融、旅游、教育、信息通信网络,以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空间进一步打开。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聚焦两国服务贸易各领域合作,韩国在旅游、教育、视听、航空运输服务等领域对外国市场开放较大,同时也对我国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抱有较高期待。日本的医疗产业、生物制药、健康食品和养老产业进入我国市场的积极性较高,仅2018年就有三家日资企业参加大连市的养老产业设施建设。2019年底,韩国韩亚银行宣布将在长春建立东北总部,加深金融领域合作。
(四)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建议结合“十四五”规划,建立协调机制,统筹设计东北地区与日韩经济合作产业规划,紧密衔接三省次区域沿海与腹地之间的联系,形成统一对外的产业集群和开放平台。以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中韩自贸区第二阶段为契机,对标高标准自贸协定规则,推动筹建中韩、中日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在自贸试验区中对日韩可以先行开放市场准入,推动货物、服务、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
责任编辑:张缘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