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消息,由东北亚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与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东北亚经济论坛”今日正式启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东北亚:深化改革、合作共赢”,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员、大连商品交易所原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出席主题为“疫情后的东北产业结构调整”的分论坛二,并发表主题报告。
李正强认为,东北的振兴和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可以说都是按照“快进”建设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东北地区发展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在人才、资本和技术的争夺方面,对东北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这种挑战的严峻性。
如何做好下一步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呢?李正强要紧紧地围绕东北的优势和特色,认真谋划好、推进好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具体来说,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粮食生产的核心地位;二是要发挥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持续深耕高端装备制造业。三是要积极发展好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四是要发挥好东北区域的文化优势,发展好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以下为发言全文:
主持人好,各位同仁好,非常高兴以这种非接触的形式来参加2020东北亚经济论坛,并围绕疫情后的东北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和意识到东北振兴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到东北地区调研,为东北的振兴倾注了巨大的心血。
从200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东北振兴战略,2016年4月提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2019年9月又提出要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东北三省的GDP增长情况不太理想,特别是在GDP全国占比还在逐年下降,增速排名也在下滑,主要城市的竞争力也不够强。
东北振兴“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执行也有不足之处。今年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决胜年,也是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明年就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如果再往后推到2023年,就是东北振兴战略提出20年的时间,站在这样一个独特的、特殊的历史交汇口,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东北振兴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一直是很清晰的,要求是很明确的。特别是在2016年就提出要加快建成“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目标非常清晰,要求非常明确。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东北三省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有不小的差距。东北三省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整体上低于全国水平,研发投入强度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制约着我们新兴产业的发展。另外,从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情况来看,东北三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也是亟待提升。
东北三省的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是低于全国水平的。2018年,全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排名中,辽宁排名第15名,还算理想。但是,黑龙江和吉林分别排在第20名和第23名,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再看东北三省的金融服务业发展,也是很令人担忧。自2006年以来,东北三省的贷款余额和保费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在全国的占比却出现小幅下降,而东北三省的不良贷款率是高于全国水平的。
近期我们一直强调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枢纽作用,从资本市场来看,东北三省的国内股票筹资额自2016年以来是逐年下降的,全国占比也呈下降趋势。上市公司数量虽然有小幅增长,但在全国的占比也是明显下降。东北三省整个金融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发展状况都不太理想。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角度来看,东北三省的融合情况也低于全国水平,除了辽宁和全国水平比较靠近之外,吉林、黑龙江都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背景下,我们既要认识到东北振兴所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注意到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境外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去中国化”,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为东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另外,从国内来看,东北的振兴和发展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可以说都是按照“快进”建设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东北地区发展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在人才、资本和技术的争夺方面,对东北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这种挑战的严峻性。
如何做好下一步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呢?我想还是要紧紧地围绕东北的优势和特色,认真谋划好、推进好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来说:
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粮食生产的核心地位,把中国的饭碗端好、端稳。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黑土地”资源,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二是要发挥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持续深耕高端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铁、核电、特高压、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汽车、船舶及数控机床等,将东北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让东北的装备来装备全国,走向世界。同时也要积极把握好未来的趋势,高效布局好以新能源、新材料为特点的新兴产业。
三是要积极发展好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要特别着重做好三件事情:第一,要大力发展以航空物流、软件外包、工业设计、会展服务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第二,要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业水平,扭转当前金融服务业持续下滑的发展态势,确保“金融助振兴”有行动、见成效。第三,要积极发挥衍生品市场优势。东北地区唯一的商品交易所叫大连商品交易所,现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经形成了多元开放的新格局,目前正在沿着国际一流交易所目标迈进。东北三省要积极推动大连商品交易所早日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和支持产业企业,利用好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管理好价格波动的风险,实现生产经营的稳健运行。
四是要发挥好东北区域的文化优势,发展好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包括生态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以及特色旅游等。
为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大课题,东北地区一定要花大力气来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真正把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吸引来、留下来,将其利用好、功能发挥好。世界银行今年刚刚发布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排名,中国的排名相比去年有了大幅度提升,排名第31位,去年排名第46位,提高了15位,中国已经连续两年跻身世界营商环境改善步伐最快国家前十名经济体里,应该说中国总体的营商环境是在改善的。但是也要看到,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情况还不够乐观。根据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的评价报告》, 2020年大连、沈阳、长沙和哈尔滨的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分别为24名、25名、30名和34名,都居于中下游水平。且其中大连和沈阳排名还有所下降,长沙和哈尔滨有所上升。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形成让中国乃至世界为之一振的良好营商环境,大力地、大量地吸引资金、吸引技术、吸引人才。
东北振兴不仅事关1亿东北人民的福祉,也事关全国经济健康发展和转型大局,我们一定要坚定必胜信心,准确地把握发展环境,把握好机遇,更要认清我们的挑战,立足东北的优势,发挥好东北的特色,尽早将东北这片“黑土地”变成“热土地”,努力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缘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