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消息,由东北亚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与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东北亚经济论坛”今日正式启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东北亚:深化改革、合作共赢”,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原常务副主任金凤君发表演讲。
金凤君表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板块,在未来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中,必须重点推进各类开发区的优化升级,处理好要素利用与新增长空间的关系,发挥好增长极作用。
此外,在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的各类开发区需要优化调整:一是发展定位需进一步明确;二是区域布局需进一步优化;三是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四是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
以下为发言全文:
一、各类开发区的优化升级是促进东北地区产业升级、增强经济韧性的有力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经验与模式之一就是各类“功能”开发区的设立以及相应产业政策的定向施惠,营造了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区位,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增长,形成了一系列增长极。截至2020年7月,我国有7个经济特区、19个国家级新区、18个自贸试验区、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5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它们对我国的产业规模壮大和工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例如,2017年,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生产总值(GDP)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达11.5%。
同时,我国开发区在建设发展中遵循了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不断动态调整与优化,促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高级化。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中明确指出: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板块,在未来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中,必须重点推进各类开发区的优化升级,处理好要素利用与新增长空间的关系,发挥好增长极作用。从功能定位看,开发区是东北地区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平台和窗口;从产业发展作用看,开发区是东北地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的载体,更是新产业、新业态的示范载体;从深化改革方面看,各类功能开发区是东北地区创新体制机制的示范区和先导区;从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看,开发区是东北地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依托。总之,开发区应在带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立良好的发展机制、精准化招商等方面发挥领衔作用。
二、东北地区开发区面临突出的发展问题
目前东北地区有国家级新区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自贸试验区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个,产业转型示范区5个。省级开发区有106个。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的各类开发区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但改革的先行示范等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面临如下突出问题:
一是国家级开发区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弱;体制机制不活;捕捉市场需求和新机会的能力偏弱。
二是地方性开发区中,设置的过散过滥,不符合区域经济学规律,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明显;行政性意志强,缺乏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官员运作产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不能互动;开发区同质化,不能集聚优势;短期效应明显,缺乏长期的谋划;基础支撑条件缺乏,缺资金,缺基础设施,缺人才;有些开发区定位随意,等等。有些开发区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是新产业、新业态少。多数开发区以“传统”与“重化”产业为主。
在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的各类开发区需要优化调整:一是发展定位需进一步明确;二是区域布局需进一步优化;三是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四是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
三、以整合优化为抓手推进东北地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各类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机制。应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优化各类开发区的功能定位,赋予其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重点是建机制、供政策、搭平台,筑载体。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性”体制机制。必须走“扬弃”结合的现实路径。扬东北地区和国家已经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逐步摒弃不适合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做法和思维。
政策体系的制定应遵循“增量建机制、建模式,存量优化效率、提质量”的思路。
此外,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突出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引导作用,优化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形成符合现代发展趋势的载体。
二是减量聚势。即本着优化整合的思路减少开发区的数量,集聚各种要素,营造发展优势。基于新的发展形势,建立符合工业化发展规律的空间政策,将资源、资本、技术、政策有效整合在一定的空间内,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和动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因此,至少应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整合各类开发区域,减少开发区数量,加大优势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工业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建设成为有新动能、新活力的产业增长空间。
三是优化产业发展功能。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项目、制造、招商”的工业经济发展思维向“生态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新经济发展思维转变;由单纯强调产业规模高速增长的工业园区发展导向向强调产业、科技、新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园区发展导向转变;由“土地出让、政策优惠、招商引资”等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向“创业、孵化、生态”等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主探索、滚动成长的自我发展向开放创新、跨越引领的共同发展转变。
四是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集群优势。可探索实行各地开发区共享资源、联盟发展,在有条件的区域建立高新区、经开区、自贸区等各类开发区联动发展机制,形成系统的产业发展基地。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