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来,ETC纠纷、信用卡盗刷、银行征信、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困扰着金融消费者,投诉多石沉大海、维权更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原标题:评论|地方金融应更充分助力中小微企业抗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六部委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监测来看,中小企业开工率接近30%,复工复产主要面临“五个难”:复工难、用工难、产业链配套难、资金支撑难、订单交付难。下一步要切实把财政金融的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让中小微企业能够得到实惠。
各地方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纷纷出台地方版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文件,制定包含金融措施在内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帮助其渡过难关、实现健康发展。
中小微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和稳就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纾困与救助政策的精准落地,还需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尤其是地方金融,需要加大政策集成和创新力度,为中小微企业抗疫、渡过难关提供更大金融助力。
在中央和地方制定出台的各类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如中小微企业抗疫与健康发展)中,金融部门均及时跟进,制定相应的金融抗疫政策,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抗疫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地区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纷纷出台有关政策和举措,在“守土有责”的地方层面,探索金融抗疫政策的落地空间。这支近年来新型的地方金融力量,初步显现出作为制度性创新力量的积极作用。
地方金融具有政策协调职能,是政银合作机制的重要协调力量。目前,中央和地方均在持续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减税降费、金融服务、减免租金和稳岗补贴等各项政策也在落实中。同时,地方金融要发挥政策集成的平台作用,促进政策的落实落地,把具有碎片化特征的条块政策进行集成,作为金融政策落地的稳定锚,提升对于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地方担保平台、转贷平台、基金等工具和资源,进一步畅通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的机制通道。因而,地方金融不仅具有政策协调职能,而且应通过政银合作机制创新政策集成能力,补齐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的短板,为其渡过难关提供资金保障。
地方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抗疫,关键在于发挥出系统中台作用,推动中间层制度创新架构。一是充分用好已有地方金融政策工具,加快金融应急措施的落地,如转贷、无还本续贷等。二是发挥地方国资国企的担当和作用,打造中小微企业的信用增信机制,作为对接金融资源的中转承接平台。三是发挥地方性中小银行的积极作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中小银行改革是重要的政策抓手。地方性股份银行、农信社体系、村镇银行是中小银行的主体,也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在本次中小微企业抗疫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地方层面应结合深化中小银行改革的部署,进一步拓展中小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政策空间。此外,还有类金融机构,这是地方金融监管的主要领域,也是过去几年着力规范清理的领域。在摸清风险底数、堵住后门的前提下,如何开好前门、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是摆在地方金融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金融抗疫工作,地方金融可以在类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努力,为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地方金融制度支撑。
打好中小微企业保卫战,对地方金融既是一场重大考验,也是深化改革、强基固本的机遇。地方金融要担当起让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的责任,为中小微企业抢占宝贵的纾困和救助时间。
地方版金融纾困机制越早出台,就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提供更强劲的金融助力,使其能够将外部扶持转化为企业内生能力,实现健康发展。如此一来,地方金融的应急性纾困措施将进一步转为中小微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也为地方金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责任编辑:陈鑫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