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数据,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余额已经突破了十万亿大关。
数据显示,仅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大型银行发行的余额占比就高达32.5%。其余的股份行和有资质的城/农商行,共计占比67.5%。
一家大型农商行资管部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刚刚正式落地的理财细则,将堵死“无牌军”(没有相关资质的城/农商行)发行结构性存款之路。
结构性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
在今年的8月末,被称为“保本理财接班者”的结构性存款,一路狂飙突破了十万亿余额大关,达到10.018万亿。其中,零售端结构性存款余额4.196万亿,占比41.89%;企业端结构性存款余额5.822万亿,占比58.11%。
而如果以发行主体计,几家国有大行是绝对的主体巨头,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占比高达32.5%。其余的股份行和有资质的城/农商行,共计占比67.5%。
纵观银行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从挂钩的标的来看,包括利率、汇率、信用、股票、黄金、和商品等等。但不管挂钩的衍生品是什么,其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存款+期权”。此前华创债券分析师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收益由存款所产生的固定收益(即基础收益),外加标的资产的投资报酬组成。
衍生品具体挂钩什么资产?
也就是说,除个别银行利用假分层固收类架构做成架结构性存款的做法,“真结构”一定是“存款+衍生品”形式。那么,十万亿的结构性存款,衍生品部分究竟挂钩了什么?
通过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我们可以间接感受一下银行作为资金融出方,在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情况。
券商中国记者查阅今年7月的证券业协会场外证券业务开展情况报告,从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合约的交易对手情况入手分析,商业银行、私募基金、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买方机构。在7月新增期权交易中,商业银行占比最高,为61.14%;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占比次之,为17.58%。
而当月,场外期权业务新增的名义本金为381.78亿元,套入银行作为交易对手占比的61.14%,也就是说,银行作为买方资金认购了期权233.42亿元。
而关于期权合约的标的构成,又主要分为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为主的股指,A股个股,黄金期现货,以及部分境外标的。
在此,直接引入一张图,这张图大概也可以说明,结构性存款主要挂钩的期权合约,究竟投的是什么东西。
但有资深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结构存款的新增,与场外期权的增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一方面,银行资金并不完全借由结构性存款流入衍生品市场;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结构性存款均为“真结构”,有的是假固收类分层。但结构性存款的激增,仍旧是场外期权交易增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业务所需牌照越来越细
“农商行获得衍生品交易资质的很少。我们有这个资质,所以现在还能发。但以后会不会要求我们再去申请具体的衍生品交易资质,我们也不知道,两种资格的经营范围是不同的。只能等后续的细则”,该农商行资管总对记者说。
刚下发的理财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发行投资衍生产品的理财产品的,应当具有衍生产品交易资格;开展理财业务涉及外汇业务的,应当具有开办相应外汇业务的资格。
“要做结构性存款,至少要有衍生品交易资格,这样的话可以和中资机构做衍生品交易。如果涉及与外资银行做交易,就需要同时具有外汇交易资格”,一位大型股份行资管部人士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