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绿色金融、碳市场等地方试点建立了先行优势 碳中和进程的区域分化差异愈发明显

王文:绿色金融、碳市场等地方试点建立了先行优势 碳中和进程的区域分化差异愈发明显
2022年12月14日 16:42 睿见Economy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12月14日-16日,新浪财经2022年会暨第十五届金麒麟论坛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共享”。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出席并发表演讲。

  王文在演讲中表示,自2020年9月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以来,全国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低碳减排运动。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了18.8%,为后期碳中和工作的稳步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全行业经济将开启长期的绿色升级和转型,使中国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颠覆性创新。

  当前,中国已开启碳中和进程的第三个年度,碳中和作为一项长期战、持久战,在顶层设计已基本建设完成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阶段性目标并确保如期完成的根基在于从碳中和国际、区域、产业三大分化中寻求稳速推进的路径,将碳减排的实际效益作为评估碳中和目标落实的重要标准,实现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坚实推进。

  王文指出,碳中和进程现今面临三大分化。一是国际分化:部分国家在碳中和目标上陷入困境甚至发生动摇,使得国际气候格局发生分化,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割裂程度不亚于工业革命时期;二是地区分化: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碳市场等地方试点建立了先行优势,碳中和进程的区域分化差异愈发明显;三是产业分化: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支柱地位与转型困境之间的矛盾,在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前景之下,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布局难度。

  “以上三种情形表明,碳中和由虚到实、由理念到行动、由理论到实际、由规划到执行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多种领域的进程分化,这是碳中和进入持久战的前提和基础,而其关键之处,正是在于如何巩固碳中和的内在底层基础并抓住外在先发优势。”他说。

  在王文看来,中国面向碳中和长远目标的“1+N”的政策设计已经完成,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如何务实、有序地推进碳中和,将取决于是否持续高质量、稳扎稳打地推进。碳中和进入实质进展阶段,其关注点应从政策宣讲是否到位逐渐过渡到相关工作是否落实。这是对现阶段碳中和绿色产业迅速进入正轨的客观要求,一是在于应当将碳减排量、污染物排放、生态效益等实际成效作为评估碳中和工作质量的核心标尺,关注点和侧重点从投资规模、项目数量等层面逐渐调整为经济产出的绿色化程度;二是令碳中和成为企业在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的新要求,尤其是对国民产业经济起到顶梁柱作用的大型企业,应引导企业不仅以短期盈利作为经营决策的重心,树立企业在碳中和稳健推进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顶层设计完成后,巩固碳中和目标的根基,在于提升绿色转型的质量和效率。为使碳中和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必须巩固和提升碳中和工作的质量,一是在于引导各地区、各行业选取高质量的碳指标和标准指导相关绿色转型过程;二是在于提升每一单位绿色资源,尤其是绿色资金投入所产生的低碳减排效益,降低绿色产业投资中的成本损耗;三是碳中和未来必将与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绿色现代化深度融合,推进碳中和进程的上位目标应当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所兼容。

  王文称,碳中和在中国进入稳速跑阶段后,将开启中国式碳中和持久战,持续、高质量的碳中和工作是中国有序推进产业经济绿色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中占据前沿地位。

  首先,碳中和是一场中国式持久战,持续推进产业经济绿色化进程应不以国际局势变动为转移。其次,提升碳中和工作质量的现实基础,在于重视碳中和目标的阶段性实现顺序。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碳中和进程必将走向全球化,在这一浪潮下,国际气候合作与竞争格局不断重塑,中国在国内要打好碳中和持久战,在国际上更要打好拉锯战。

  据相关机构测算,全球已作出碳中和目标承诺的国家和地区,GDP总和占全球84%、碳排放总和占全球75%、人口总数占全球60%,碳中和议题几乎覆盖了经济全球化的大部分范围和过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密不可分。碳中和进程的国际分化对中国提出新要求,只有始终坚持自身绿色发展节奏和步伐、正视部分国家在碳中和问题上的难题并引以为鉴,才有机遇寻求自身在气候利益分配中的国际定位。

  以下为发言实录:

  自2020年9月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以来,全国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低碳减排运动。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了18.8%,为后期碳中和工作的稳步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全行业经济将开启长期的绿色升级和转型,使中国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颠覆性创新。

  当前,中国已开启碳中和进程的第三个年度,碳中和作为一项长期战、持久战,在顶层设计已基本建设完成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阶段性目标并确保如期完成的根基在于从碳中和国际、区域、产业三大分化中寻求稳速推进的路径,将碳减排的实际效益作为评估碳中和目标落实的重要标准,实现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坚实推进。

  一、碳中和进程现今面临三大分化

  从现状角度分析,当碳中和进入第三年后,中国现有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这回答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而在面临国际局势、国内地区、国民产业多种分化的背景下,思考如何稳妥有序推进碳中和是现阶段必须要回答的紧迫问题。

  一是国际分化:部分国家在碳中和目标上陷入困境甚至发生动摇,使得国际气候格局发生分化,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割裂程度不亚于工业革命时期。2022年春季以来,欧洲发生21世纪最为严重的能源危机,能源安全带来的诸多问题动摇了欧洲绿色进程的根基,欧洲或将因能源短缺失去碳中和与清洁能源的先发优势;美国最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在《巴黎协定》及碳中和议题上的反复立场屡次冲击全球气候秩序,现已成为《巴黎协定》缔约方中的最不稳定因素;从刚结束的埃及COP27大会谈判可以看出,气候问题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资源、义务、承诺落实等层面的矛盾正在迅速改变碳中和阵营的国际划分。

  二是地区分化: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碳市场等地方试点建立了先行优势,碳中和进程的区域分化差异愈发明显。除经济增长、资源禀赋等以外,绿色转型也已成为地区之间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虽然绿色低碳领域的相关试点地区以及先达峰、先中和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和建立可推广的制度范式,并带动其他地区适应相关转型路径和模式,但碳中和作为新兴领域,滞后地区与先行地区之间在转型惯性上的差距拉大了区域之间的进度差异,可能会形成绿色发展的“马太效应”,从而平衡地区分化成为中国在处理碳中和整体与局部关系上所面临的突出矛盾。

  三是产业分化: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支柱地位与转型困境之间的矛盾,在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前景之下,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布局难度。碳中和在能源、工业等不同部门上的路径差异形成了碳中和国内进程的产业分化,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需求迅速增长,而传统高耗能行业既对国民经济与就业具备支柱作用,但自身的转型过程面临多种难题,带来产业分化中的阶段性发展抉择问题,从而如何进行产业投资和发展布局,成为碳中和长期目标中的决策难点。

  以上三种情形表明,碳中和由虚到实、由理念到行动、由理论到实际、由规划到执行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多种领域的进程分化,这是碳中和进入持久战的前提和基础,而其关键之处,正是在于如何巩固碳中和的内在底层基础并抓住外在先发优势。

  二、高质量稳进是碳中和底层基础

  中国面向碳中和长远目标的“1+N”的政策设计已经完成,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如何务实、有序地推进碳中和,将取决于是否持续高质量、稳扎稳打地推进。

  碳中和进入实质进展阶段,其关注点应从政策宣讲是否到位逐渐过渡到相关工作是否落实。这是对现阶段碳中和绿色产业迅速进入正轨的客观要求,一是在于应当将碳减排量、污染物排放、生态效益等实际成效作为评估碳中和工作质量的核心标尺,关注点和侧重点从投资规模、项目数量等层面逐渐调整为经济产出的绿色化程度;二是令碳中和成为企业在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的新要求,尤其是对国民产业经济起到顶梁柱作用的大型企业,应引导企业不仅以短期盈利作为经营决策的重心,树立企业在碳中和稳健推进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顶层设计完成后,巩固碳中和目标的根基,在于提升绿色转型的质量和效率。为使碳中和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必须巩固和提升碳中和工作的质量,一是在于引导各地区、各行业选取高质量的碳指标和标准指导相关绿色转型过程;二是在于提升每一单位绿色资源,尤其是绿色资金投入所产生的低碳减排效益,降低绿色产业投资中的成本损耗;三是碳中和未来必将与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绿色现代化深度融合,推进碳中和进程的上位目标应当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所兼容。

  三、如何打好中国式持久战

  碳中和在中国进入稳速跑阶段后,将开启中国式碳中和持久战,持续、高质量的碳中和工作是中国有序推进产业经济绿色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中占据前沿地位。

  首先,碳中和是一场中国式持久战,持续推进产业经济绿色化进程应不以国际局势变动为转移。当前,全球迎来百年未有的气候、政治、经济变局,中国亦将面对全新的战略机遇期,尽管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造成了大量不确定性,中国也应当发挥可持续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决策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而应当根据国内产业布局和转型进展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整。

  其次,提升碳中和工作质量的现实基础,在于重视碳中和目标的阶段性实现顺序。第一步应当注重完善碳核算、环境披露等机制,为碳排放的效益测算和成果评估建立依据;随后发挥各行业减排和转型的积极性,平衡产业格局与稳定布局,减少行业分化与差距,开展清洁能源的持续性替代为生产过程提供绿色投入;后期继续大力发展CCUS等零碳、负碳技术,走好碳中和路径的“最后一公里”,把无法通过改变生产方式降低的碳排放量纳入零碳技术所覆盖的范围之内。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碳中和进程必将走向全球化,在这一浪潮下,国际气候合作与竞争格局不断重塑,中国在国内要打好碳中和持久战,在国际上更要打好拉锯战。据相关机构测算,全球已作出碳中和目标承诺的国家和地区,GDP总和占全球84%、碳排放总和占全球75%、人口总数占全球60%,碳中和议题几乎覆盖了经济全球化的大部分范围和过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密不可分。碳中和进程的国际分化对中国提出新要求,只有始终坚持自身绿色发展节奏和步伐、正视部分国家在碳中和问题上的难题并引以为鉴,才有机遇寻求自身在气候利益分配中的国际定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思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6 萤石网络 688475 28.77
  • 12-16 川宁生物 301301 5
  • 12-15 山外山 688410 32.3
  • 12-15 珠城科技 301280 67.4
  • 12-15 纬达光电 873001 8.5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