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徐冠华:要大力引进培养世界级顶尖人才

中科院院士徐冠华:要大力引进培养世界级顶尖人才
2019年12月13日 11:03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浪财经讯 12月13日消息,2019央视财经论坛于今日在北京举办,科技部原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出席并发言。

  徐冠华表示未来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走自主创新之路。但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三个关键薄弱环节,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就是通过基础研究、前沿高端技术研究,获得更高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原始创新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自主创新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基础研究、前沿高端技术研究不仅面向未来,也是解决卡脖子的关键。

  徐冠华认为自主创新需要大力引进培养和稳定一批世界级的顶尖人才。人才决定一切,不仅决定现在,还决定未来。高水平的尖子人才是决定各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国际地位的关键,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烈争夺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虽然目前每年归国人员超过留学人员,但顶尖人才的流失依然严重,单纯的数量不能说明问题,质量才是关键。

  以下为发言全文:

  徐冠华: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19央视财经论坛,和各位嘉宾探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我感到诚惶诚恐。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经济知识不足,有些观点仅仅是自己的直观感受,不一定准确,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坚定信心,敢于担当,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我多年从事科技管理工作,有一个习惯就是从分析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当前国外不断唱衰中国发展,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越是需要我们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们坚持信念和信心,激发起我们的斗志。从有文字记载开始,中华文明延绵三千年,历经艰辛,从未间断,传承至今。近代100年更是饱经磨难,但是我们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中华文明能经久不衰?究其原因,就是每当民族处在危难时刻,总有一批仁人志士站出来承担起民族的责任。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骨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族请命的人,也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要担负起这样的责任,成为这样的脊梁,只要我们有了这种担当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中华民族越不过的坎。

  新中国经历70年的艰苦奋斗,已经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预期寿命从1957年的57岁增加到2018年的77岁。2019年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球第14位,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唯一的进入30名的国家。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正在发展和形成新的优势。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对自身所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更加自信。二是我国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广阔、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资源,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有力的形成了大批量生产和低流通成本的优势,从而获得了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的主导地位。三是我国已经形成高智力劳动密集的优势,有较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已经由此形成的低成本研发、低成本复杂制造等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国家力量建设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技术的组织优势及其技术溢出的能力。五是已经发展起来的巨大规模的传统制造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仍就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五方面的优势,决定了我们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仍然有巨大的回旋余地。我们只要把发挥14亿人口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及着力扩大内需,这两篇文章做好,最差我们还有占世界1/5的人口,加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合作,我们依然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有就成了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走自主创新之路。

  自主创新这一重要方针是2004年制定《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当时国家组织了2000多名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历经一年多关于科技发展战略的热烈讨论和反复争论形成了共识,即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三个关键薄弱环节,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且用“自主创新”一词集中表述。

  原始创新就是通过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获得更高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原始创新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自主创新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是未来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志和未来发展的生命线。同时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所形成的人才、知识、能力的储备,一旦我们遭遇到卡脖子的难题,这些储备就能迅速形成关键技术,形成生产力。所以说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不仅面向未来,也是解决卡脖子的关键。

  集成创新是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如果没有集成,单向技术很难面向市场,最后可能就消失了,错过了发展机会。如何把我们自己的和引进的单向技术集成起来,形成以产品为中心的技术同样很重要。集成创新其实不是单纯的科技内涵,而是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内涵。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和吸收,形成属于自己的再创新能力。这里要强调,在当前单纯引进技术,忽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倾向依然严重。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投入严重脱节,2002年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和投入的比重是1:0.08,也就是买了一块钱的设备,我们只用了8分钱去消化吸收。2006年-2014年是1:0.4,有所提升,但是和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相比差距还很大。韩国80年代就已经是1:5,最高的时候是1:8,日本60-70年代的时候是1:7,高的时候达到1:10,我们的差距太大了。所以我们引进一代,落后一代是必然的,这么少的投入怎么消化吸收?

  另外我还想特别指出,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可能引进。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够获得。我们的产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主的开发平台,培养锻炼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

  过去十几年,自主创新的方针经受了考验,在实践中澄清了认为自主创新是自己创新或是关门创新的误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当前自主创新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我们坚信有了这种精神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我们就能够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创新大军,形成科技和经济结合,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局面。

  第三,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确保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实现强有力的举措。

  1、大力引进培养和稳定一批世界级的顶尖人才。人才决定一切,不仅决定现在,还决定未来。高水平的尖子人才是决定各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国际地位的关键,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烈争夺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为此建议:一是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青年科学奖,青年是创新活跃期和高峰期,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对做出诺奖成果年龄的研究表明,1901-2003年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的诺奖获得者547人当中,35岁取得的成果最多,平均年龄分别是38岁、41岁和42岁。世界知名企业家,比尔盖茨、乔布斯等都是在青年时期就做出巨大的科技和商业成就。因此把培养人才的重点放在青年人才。虽然目前每年归国人员超过留学人员,但顶尖人才的丢失依然严重,单纯的数量不能说明问题,质量才是关键。对优秀青年人才不仅要给待遇、职务和荣誉,更重要的是给事业,同时也要特别注重对青年人才的爱国品德、奉献精神等品质的考察和培养。

  当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命仍显不足,因此打破年龄界限,大胆提拔和使用青年科技人才迫在眉睫。建议借鉴国外经验,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青年科技奖,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每年遴选100-200名给予奖励,主席亲自接见和颁奖,鼓励青年人冲击世界科技最前沿,做出世界级的科研成就。

  二是实施世界级科技人才计划。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关键就在于吸引全世界的一流人才,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不断放宽对技术移民的限制,每年允许6000名外国科学家到美国合法定居,据统计2016年6位美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竟然全部是美国之外出生。目前硅谷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中超过60%的全球顶尖技术人才来自移民,超过50%的硅谷企业是出生在美国之外的人所创立。他们所创造的巨大贡献维持着美国领军全球的地位。当前全球有近30个国家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入镜计划和政策,因此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创造环境,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刻不容缓。我们应当在继续扩大引进技术和资金的同时,把引进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西方加强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引进国际人才就更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引进国际高质量人才不仅仅是引进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引进了智慧、理念和文化,这是重要的溢出效应。中国绿卡,目前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难取得的永久居住权之一,这种现象应当予以扭转。这不仅让我回忆起70年代邓小平史无前例大规模派遣学生出国的情形。我们今天在美国等国家围堵的新的背景下,应当用同样的决心、勇气和魄力把引进国际一流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举措,实行世界级科技人才计划,以质量为中心,引进一批组成一支世界级的人才队伍。我们当前具备的条件和七十年代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高校有全世界最好的设备,有最好的实验室和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

  虽然我们现在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创新能力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赶上的速度很快,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通过放宽技术移民政策,设立合作研究项目,解决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法政策,把世界尖子人才吸引过来,助力中国的创新发展。

  三是创造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营造自由宽松和宽容的学术范围,建立起允许失败、鼓励冒险的科研机制,坚决抵制各类学术腐败之风,现在各种人才计划多不胜属,许多青年人成天忙于写本子、找关系,戴帽子,申请项目,多写论文,评奖浮夸造假,拉关系,家族式的科研模式等风气蔓延,这些现象滋生了许多腐败。

  2、加强基础研究,建立可年度考核的国家财政固定增长机制。

  据统计,现代技术革命的成果约有90%源于基础研究,特别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基于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的突破和伴随而来的新产品将取得优势地位产生重大影响。2017年我国论文产出和2008年-2018年的十年度论文被引用总次数均居世界第二位,这是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论文虽多,高影响力论文占比仍然较低,篇均被引用次数仅10次,居世界第16位。在标准必要专利拥有量排在世界第11位,仅为美国的4%。另外基础研究在研究开发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仍就严重失衡,多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占比的水平保持在5%左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占15%-25%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应当建立财政支持基础研究可年度考核的固定增长机制,以及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的政策和机制,确保基础研究获得长期稳定的支持,力争在5-10年内,使基础研究占比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3、实施大规模创新服务业振兴计划。

  多年以来,我每年都去深圳,有一点印象深刻,高效发达的创新服务业成为真正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曾经在发达大城市发展的科技型企业,屡经曲折,最终选择落户深圳,并得到高速发展,这些创业者告诉我很多有趣现象,比如深圳政府更为扁平化,市级领导更容易接触到创新者、创业者,及时解决困难。另外,创新活动需要的各种器材、材料、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信息资讯等都极大的降低了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我也曾经参观过深圳市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评价等服务机构,他们的高效服务让企业之间、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效率更高。

  我以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创新服务业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和省市应当制定创新服务业振兴战略计划,将其放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科技服务业的腾飞,实际科技和经济的结合。

  我们当前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世界科学中心正有向东方转移的趋势。16世纪以来科学科学中心经历了从意大利,依次到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转移,这些国家都出现了一些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重大突破和大科学家,他们保持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周期短则60-70年,长则100年以上。当前美国仍然是世界重要的科学中心,但世界已处在新一轮的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未来20-30年内北美、东亚、欧盟三个世界科技中心将鼎足而立,主导全球创新格局。中国正处在东亚,虽然还有日本、印度、新加坡等的竞争,但是我们一定要有信心,积极参与科技资源和优秀人才的全球化竞争,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24 兴图新科 688081 --
  • 12-18 龙软科技 688078 --
  • 12-18 科安达 002972 --
  • 12-18 神驰机电 603109 --
  • 12-17 华特气体 688268 22.1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