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第二届年会(2018)于9月29日在人民大学举行,商学院教授支晓强出席并评论学术报告:科学家独董能够发挥监督职能吗?
以下为实录:
支晓强:非常感谢主持人给这个机会点评一下许荣的文章。
我提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家能不能抑制过度投资。科学是什么特征?如果我是一个科学家我是喜欢过度投资还是喜欢抑制过度投资。科学家有很多的想法,总想让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搞好多创新,你要抑制投资,这第一跟我的知觉不太一样的。
另外就是两院院士和两院院士候选人,我不知道自然科学是这样的,社会科学里,往往掌握学术前沿的不一定是教授,往往是那些要评职能的副教授,学术前沿掌握的特别厉害。我们医院里面做手术的时候一般选要评主任的副主任医师,他做手术最厉害。那这帮科学家、两院院士都是功成名就的人,他们他们是不是真的是最好的用于来衡量的指标,这个是可以来去讨论的一个话题。
另外科学家独董抑制过度投资,像刚才陈俊老师讲的,到底是好公司选了牛独董,还是牛独董把公司变好了。许老师的逻辑是牛独董把公司变好了,但是我更多的认为好公司选择了牛独董,所以科学家独董有可能不是发挥了监督作用,而是发挥了一个信号作用,它是一个信号,这个公司独董很牛,这个公司肯定差不了,所以它本身公司没有什么问题,所以这两者有很大的相关性。
还有一个独董不是他一个人,独董好多人,我们当会计的很多做独董,你想到底是科学家独董发挥作用了,还是我们这帮人发挥作用了,在模型检验的时候是不是要控制别的独董的特征。我觉得学会计的更容易限制过度投资,当然这是挑战了,就是你是不是把别的独董的特征都控制掉了。
我们说多元,重大投资决策需要更多的投标,科学家独董就一票,他是不是能够起到如此强大的治理作用,我觉得也可以来做一个检验。比如你如果想抑制过度投资,你这里可能没有讲机制,它是通过投反对票来抑制,还是投资别的渠道抑制的,通过投反对票来抑制的,那科学家独董到底出席了多少次董事会,是不是投票反对了,如果一个都没有,难道通过别的机制,别的机制是什么机制,这个机制要说清楚。另外现在的公司都投资决策多元化,越是院士钻得越精一点,在多元化的公司里面,需要做更多的稳定性检验。
当然这个文章里面还提到了信息环境,比如在信息透明度比较差的公司里面,科学家独董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更明显一点,这里面根据分析数量和四大审计来做的,四大审计信息透明度到底是不是科学家独董能够发挥得作用,如果会计质量不怎么地,那不是科学家能够搞的东西了,那是会计师能搞的东西。
科学家的学术能够提高抑制,代理成本,代理成本这里面主要是用管理费用和高管薪酬来说的,我觉得这跟科学家的专长其实并不太匹配,科学家弄不了这个事,或者我们看具体的公司里面,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来看,科学家当独董,最多对这个行业未来怎么发展来说的一二三四五怎么弄,但是具体说怎么投资,那个CEO或者董事长,一堆一堆的话,他们是非常能说服人的,当官的都特别能说服人,科学家这个机制怎么来抑制过度投资的机制,文章真的可能提出很有意思的结论,为什么是科学家不是别人,为什么科学家能够抑制,渠道是什么,实际里面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故事,它到底是信号作用还是监督作用,还是别的作用,这可能需要更强的检验或者更多的拓展才能够解释这个问题。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