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近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经广州市委市政府同意正式印发。《三年行动计划》从提升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增强港口综合服务能力等八个方面,提出了31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推动建设广州临港经济区,加快培育港航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航运枢纽配置力,提升巩固广州港在综合运输体系和航运服务功能中的核心地位,支撑广州打造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现代化城市,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多项指标全球、全国领先
自2015年以来,广州编制和实施了三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国际航运枢纽能级持续提升。特别是通过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实施,广州港高质量发展成果多点开花。多项指标达到全球、全国前列。
据了解,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由2020年6.36亿吨增长至2023年6.75亿吨,世界排名第5;集装箱吞吐量由2020年2351万标箱增长至2023年2541万标箱,世界排名第6。2023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广州保持全球第13位,国内仅次于上海、香港、宁波舟山。2023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货运港口绩效指数”,广州港在全球货物吞吐量前十港口中位列第三。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2023年度《国际都市游船活力指数报告》中,广州游船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二。成功举办2023年大湾区(广东)国际航运大会,推动提升大湾区在国际航运领域的综合国际影响力。2023年底广州国际友好港达55个,居全国第一。
广州市港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孙秀清表示,本次《三年行动计划》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目标,以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贯彻落实《南沙方案》等重大战略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广州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增强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推进临港经济区建设,发展港航新质生产力,健全重点产业链群,到2026年,力争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00万标箱,海铁联运量达到80万标箱,商品汽车吞吐量达到160万辆,港航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50亿元。
加快建设广州现代临港产业体系
以港口为依托,引导产业在临港地区集聚,是国内外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经验。为推动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强港、港产城智协同发展格局,《三年行动计划》将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作为重点任务来谋划。
为进一步发挥港口引导重大产业布局优势,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把海港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广州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结合区域产业基础,着重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现代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海洋科技、航空航天、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构建以“航运物流-临港工业-现代服务-智慧科创”为核心的“港-产-城-智”临港产业体系;以港口运营、物流仓储为基础支撑,临港制造为主体,航运服务、贸易服务为配套的港航产业圈层。同时,强化临港经济区与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等重点功能区联动发展。
培育港航经济新业态
为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从“探索港航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提升港口智慧化水平、加快推进港航绿色化进程”,提升港航高质量发展水平。
培育港航经济新业态方面,将加快培育国际集拼分拨业务,完善集拼仓储和运输网络,打造国际拼箱中心。将支持港航企业深度参与跨境电商业务,推动建设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数字服务贸易平台。将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推动南沙邮轮母港商业综合体布局,支持免税品经营资质落地南沙,开展免税购物,打造“城市轻商务、海街微漫游--湾区文旅休闲目的地”。将拓展低空智能航空器在港口物流领域应用。
智慧绿色方面,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动和引导一批项目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拓展新一代科技技术在港口生产运营、日常管理等领域应用场景,积极推进港口与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技术融合应用。加大绿电在港航领域的规划布局力度,拓展清洁能源在港航领域消费端的应用场景,探索建设“近零碳码头”,探索开辟“零碳航线”,推进绿色低碳港区示范创建。
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港口辅助业务,支持出台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供应扶持政策,争取自贸试验区内注册企业在保税仓库开展保税高硫燃料油与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生物柴油与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搭建甲醇、氨等绿色燃料供应链,推动开展多品类保税燃料加注业务。
深化港航国际交往
广州港通江达海、畅连全球,是广州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开放水平的若干具体举措。
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注重参与标准规则制定、传播“广州声音”、讲好“广州港航故事”。将加强与国际航运联盟和班轮公司合作,鼓励国际航运联盟及国内外班轮公司在南沙港区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加强与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国际港口协会、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交易所等组织开展相关规则制定和交流合作。支持国际散运船东大会、国际特种船运输大会在广州召开,积极参与世界港口大会、香港航运周等行业盛会,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国际性主题活动。持续开展“丝路花语”文旅品牌活动,增进与丝路沿线港口城市和友好港交流。
在深化开放方面,广州将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推进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黄埔新港二期、新沙二期、南沙港区四期、南沙邮轮母港、近洋汽车码头和广州港大屿山锚地等口岸对外开放。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功能,拓展与港澳在信息共享、业务监管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积极开拓外贸班轮航线,扩大出口“湾区一港通”覆盖范围,将覆盖范围拓展至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等广东省更多支线码头,积极拓展进口“湾区一港通”。
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广州将持续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完善,推动与港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交流合作。完善“一单制”“一箱制”服务规范,推进大湾区货运“一单制”应用试点。试点探索跨关区口岸属地协同监管。深化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改革试点以及进口大宗散货“锚地直提”试点改革,拓展锚地保税油和LNG加注业务。优化内外贸同船运输运作模式,实施国际货运船舶到港边检“零等待”查验,优化珠江口锚地候泊船舶边防检查手续和异常集装箱查验处理效率。
健全完善海事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港航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完成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项目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推进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总装基地配套码头、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筒仓三期、南沙国际港航中心工程建设。推进番禺龙沙二期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南沙港区六期、国际通用码头二期、南沙邮轮母港二期等远期规划项目。
为打造南沙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广州鼓励新造船、方便旗船回归入籍登记为“广东南沙”船籍港。积极探索与港方开展船舶管理、海员培训等合作路径。加快开展新能源动力船舶的入级、纳入安全体系管理、新型船舶配员情况研究评估。鼓励全球领先的国际船舶检验机构入驻,开展船舶检验业务。积极吸引水上运输、船舶代理、货运代理、仓储物流、航运交易、海事服务等航运相关企业或机构集聚发展。发挥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等平台功能,支持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大湾区仲裁中心(华南分会)发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