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孔姨”:她从45年前火到现在 | 山水洲城记

不老的“孔姨”:她从45年前火到现在 | 山水洲城记
2024年06月12日 11:26 长沙晚报

转自:掌上长沙

“二四五号服务员对人热情,服务周到,如果大家都向她学习,多出几个‘二四五’,那我们顾客就心满意足了。”“二四五号服务员真好!”……1979年,时年24岁的“小孔”孔建国在长沙饭店工作时,因为工作认真,获得顾客书面表扬超过一百次,她的事迹被刊登在《长沙日报》(现《长沙晚报》)上。

45年呼啸而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许多东西实现从无到有……“小孔”也变成了在短视频平台有超过74万粉丝、获赞超500万的“孔姨”。

近日,孔姨在社交平台上真诚告白:“今年,因为和家人一起开的‘小亦小’小吃铺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再次登上《长沙晚报》,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孔姨是谁?

不少长沙人都刷到过她的视频。小小的厨房里,酱油萝卜皮、辣椒炒肉、酸包菜、蒿子粑粑、寒菌炖肉……从小吃到各类时令菜,每个视频里,孔姨都操着地道的长沙腔,详细地教网友做着地道的湖湘美食。

“现在点外卖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常态,但是在健康方面可能并没有太多保障,我也是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多走进厨房,回到生活本该有的模样。”孔姨说,自己主打的是老长沙家常菜,既追求味道也追求样式的好看。“我也希望把长沙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传统小吃更好地传承下去。”

做菜之余,孔姨还会和大家说心里话,客串人生导师。自去年9月开启短视频账号到现在,已累计发布200余个视频。

在线下,孔姨和儿子徐文达共同经营着4家“小亦小”小吃铺,生意红红火火。

可能很难想象,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是乳腺癌晚期患者。

时间转回到2017年,母子两人之间还存在着隔阂,交流很少。

“那段时间,我突然发现自己胸部长了一个疙瘩,也总觉得自己没什么精神。”经详细检查,孔姨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

那个夏天似乎格外燥热漫长。孔姨的丈夫、儿子、儿媳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对孔姨进行全程陪护治疗。

“我发现自己陪伴家人太少了,过去的时间几乎全都用于工作,忽视了家人的感受,意识到了之后,就特别想弥补这些。”突如其来的确诊消息,让一向风风火火的孔姨不得不慢下来。

“我是干餐饮的,但是居然很少在家里做饭。”孔姨开始思考自己能为家人做些什么。

于是,这位老长沙餐饮人走进了自家厨房。她说,儿子以前上学的时候,最喜欢吃路边的馄饨、麻油猪血等小吃。“那个场景太珍贵了,儿子每次都特别开心,所以我想把这些老味道复原出来。”

白天接受化疗,晚上进厨房做菜,通过反复尝试,孔姨将怀旧锅摊、紫苏桃子、麻油猪血等一碗碗满载回忆的小吃端上了家里的餐桌。在之后两年里,孔姨先后进行了8次化疗,并坚持下厨,反复摸索复刻各种长沙小吃。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渐渐地,家人都加入了进来。”孔姨说。

一家人,一条心。2019年,孔姨和儿子的第一家小吃店“小亦小”在天心区南湖路黄土岭开张了。在取店名时,孔姨说,开店的初衷,是为了重拾过去的美好,弥补在儿子成长过程中自己作为母亲缺失的陪伴。“那就叫‘小亦小’吧!”徐文达说,意为“我的小时候、你的小时候,我们大家的小时候”。

地道的老长沙味带来了络绎不绝的顾客。忙碌之余,两人发现,彼此的心在慢慢靠近,母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笑容也越来越多。

“我很幸福,因为我一辈子都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而最开心的是,现在我们一家人能齐心干好一件事。”在积极的心理暗示和科学治疗下,孔姨的病情也稳定下来,“上天好像真给了我第二次机会。”

孔姨原名孔建国,从小就被寄予“长大后好好建设祖国”厚望。

1971年,16岁的小孔被招收到长沙饭店当学徒,她不断在后厨和餐桌前穿梭、积累经验。

1979年6月的一天,长沙饭店面食部顾客熙攘。孔建国身着洁白的工作服招待顾客,并留心着每一个顾客的表情、举止。

细心的她发现一对夫妇带着小孩进店来,小孩满脸是灰,又脏又黑,他们靠近桌边,欲坐未坐。小孔热情迎上去,把小孩带到店堂里面,用自己的香皂和毛巾,给他擦洗干净。

“我们从外地来长沙,旅途中小孩身上也脏了,到你们这个大店,想不到竟是这样好啊!”夫妇俩随后高高兴兴地牵着孩子就座进餐了。

一次,一位藏族顾客来店吃饺子,品了品味,想要一点调味品,但他不会汉语,只是用手比划着。小孔一面用心观看手势,一面细心琢磨,她先端来酱油,顾客摇了摇头,又端来醋、辣椒油、麻油等,顾客都摆手表示不要。

站在厨房里,小孔思索了一分钟。“还有盐!我还有盐没拿上去!”最后端出一碟盐来,顾客满脸是笑,双手翘起大拇指表示感谢和赞扬。

那个年代虽然没有APP版大众点评,但每家饭店墙上都挂着意见簿。这位藏族顾客在上头洋洋洒洒写了三版多。大家不懂藏文,但都能看懂最后那个特意画上去的大拇指。如此新奇的留言很快便传开了,《长沙日报》记者也登门采访,看到了更多点赞。

“到店如到家,处处是亲人。二四五真好!”

在当年的意见簿上,满满的都是对小孔的赞扬:有的顾客手里拿着药四处张望时,小孔就主动给送来一杯开水;有的顾客手上拿着整块的卤菜,望着酒杯不知如何是好,她就主动迎上去,帮忙把卤菜切细。

“《“二四五号服务员真好!”——记长沙饭店面食部青年女服务员孔建国》那篇报道出来以后,一下子很多人都认识我了,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孔姨说,当时自己激动得睡不着。

“今年,再次登上报纸,我心里平和了很多,更多的是幸福,因为我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虽然因为家庭原因,孔姨上学的时间并不长,但她一直保留着阅读习惯,对文字的敏感度也很高。

在和家人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中,她一定会仔细核对每一句话,确保准确无误。日前,橘洲君将即将登报的文字稿交由孔姨阅读时,她将文稿打印了出来,执笔一行一行地仔细校对,并圈出需要修改的字词。

“我一直秉承的原则就是‘不怕麻烦’,而且文字的表达也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值得我反复核准。”孔姨说,1999年正值企业改制潮,当时不少下岗员工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不知路要往哪走。“当时有一组报道,叫‘长沙饭店走出来的女人们’,第一篇就是讲的我的故事。”孔姨表示,这篇报道在当时激励了很多人。

孔姨曾任长沙市政协委员,还被评为过湖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湖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我是烈士的女儿,是共产党员,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一直都说我是‘70后’,还年轻着呢!我会用我生命中最后的岁月为社会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她说。

孔姨想着趁自己现在身体还健康、思路还敏捷的时候,以拍抖音的方式帮助更多人,也为将来儿女留下一份念想和精神财富。

孔姨的第一条爆款视频,就是和年轻人的交流。视频里,她端着锅摊,劝对面有“身材焦虑”的女生不要苦恼,每个人体质不同,只要保持健康,不必非要追求苗条,大可尽情享受美食。亲切的长沙话和接地气的语言引起了评论区很多人的共鸣。

“有一次在超市里,我看到一对年轻的情侣,提着两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了碗、高压锅、调料、盆和锅铲等,他们跑过来和我打招呼,说奶奶你好,我们以前从不下厨,看了你的视频后,现在自己做饭了。”孔姨说,当时,对面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了自己视频的开场白——生活不容易,日子简单过。“我真的好感动好开心,我帮助更多人在做饭中找到乐趣,而这也是增进家庭感情的好方法。”

“我跟着孔姨学了红烧猪脚、炖牛肉等菜式,都又美味又好看。”市民卜君说,自己跟着视频学做了很多菜,也经常带着家人到“小亦小”品尝小吃。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孔姨说,希望不论是回味童年味道的老长沙人还是想吃长沙本土美食的游客,都能在“小亦小”品尝到原汁原味的长沙小吃,在这一饭一菜的日常中,拥抱充满烟火气的人间。

记者/祝林灿

编辑/尹玮 校读/符卓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长沙市 小吃 山水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