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永定河故事丨从郕王墓到景泰陵

北京西山永定河故事丨从郕王墓到景泰陵
2024年06月06日 11:34 北京日报客户端

海淀区玉泉山北麓金山口,有一座介于“帝与王之间”规制的陵寝,人称景泰陵。这里埋葬着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土木之变”后,他临危受命,从郕王荣登帝位,是为景泰帝。“夺门之变”后,他失去帝位,死后又惨遭贬斥,以亲王礼葬于金山陵园,成为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临危受命登大位

明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明朝边境,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听群臣劝谏,执意率数十万精兵良将御驾亲征,并命其弟郕王朱祁钰镇守京师。征战过程中,明军一路溃败,狼狈逃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西南)。八月十五日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消息传回京师,朝野震动,人心惶惶。此时,明朝精锐部队在土木堡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不到10万老弱残兵守卫京师。瓦剌首领也先一路攻城略地,并挟持朱祁镇向明朝索要银钱。皇太后孙氏筹集大量金银财宝送往瓦剌军营,但也先并未将朱祁镇放还。

国家危难之际,孙太后颁发懿旨,立朱祁镇两岁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朱祁钰为监国,召集朝臣商议战守大计。翰林院侍讲徐珵(后改名徐有贞)等一派主张迁都南京避敌锋芒,另一派以兵部左侍郎于谦为首,认为京师为天下根本,一旦变动则大势将去,应速召天下勤王之兵死守京师,迎回皇帝。

朱祁钰虽为监国,但缺少威权,掣肘颇多,政令难以畅通。八月二十三日,他在午门左门议事,右都御史陈镒联合朝臣,弹劾王振及其党羽独断专行,败坏朝纲,迫害忠臣良将。虽然王振已在“土木之变”中身亡,但其罪行还要清算,党羽也要惩办。群臣义愤填膺,与王振的党羽展开激烈争斗,当朝联手打死了三名党羽。朱祁钰面对这种混乱局面,一时不知所措。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他当众宣告王振党羽作恶多端,其罪当死,参与打斗的大臣无罪。朱祁钰通过这次事件树立了威信,显示出掌控朝局的能力。

瓦剌挟持朱祁镇步步紧逼,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群龙无首,难以挽回颓势。八月二十九日,文武百官奏请孙太后,皇太子年幼,国势危殆,应早立新君,以安社稷。孙太后眼见赎回朱祁镇无望,终于决定立朱祁钰为帝。群臣将孙太后的懿旨告知朱祁钰时,他非常吃惊,再三推辞,甚至躲到王府中不肯露面。群臣力劝其接下重任以安宗社、以慰人心。

此时,出使瓦剌的使臣归来,口传朱祁镇圣旨:郕王排序在长,且贤明,应继统以奉祭祀。朱祁钰这才于九月六日即皇帝位,年号景泰,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景泰帝登基后,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军马拱卫京师。于谦率兵击退瓦剌数次进攻,最终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明朝转危为安。景泰帝在位期间,平定湖广、贵州等地叛乱,治理黄河水患,减免灾区赋税徭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整顿改革,短短数年明朝渐现中兴之象。

夺门之变遭贬废

景泰元年(1450),也先退至塞外,见朱祁镇已失去利用价值,便将其放回,并借机挑起明朝宫廷内乱。此时,朱祁钰面临是否让位的问题,虽然他是在不得已的情势下被推举即位的,但内心并不情愿走下权力的巅峰。他接回朱祁镇后,仍尊为太上皇,幽禁在南宫。禁锢措施非常严酷,不但将宫门上锁,还在锁孔内灌铅,致宫门无法开启,食物仅能由小洞递送。随后不顾朝臣反对,废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不久朱见济夭折,他又拒绝了大臣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建议。

景泰七年(1456)底,朱祁钰病重,因没有储君,朝中人心不稳。武清侯石亨入宫探视,朱祁钰与他密谈良久。石亨见其病势危重,遂起了拥立太上皇朱祁镇重登帝位的念头,以邀不世之功。他退出寝殿后,立即与前府右都督张軏和宦官曹吉祥商议复辟一事。曹吉祥面见孙太后,取得其支持。石亨和张軏则连夜找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徐有贞,详细谋划,决定在次年正月十六日晚动手。

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日,兵部尚书于谦与群臣商议,决定联合奏请复立沂王朱见深为皇太子。奏疏起草完已是傍晚时分,来不及上奏。于是群臣决定次日再将奏疏呈给皇帝。但出人意料的是,政变就在当天晚上发生了。

当晚,张軏借口瓦剌骚扰边境,要护卫京城安全,调兵进城。徐有贞、石亨、曹吉祥与张軏率领的官兵一起向皇城进发。因石亨受景泰帝重托掌管皇城钥匙,使大队人马得以顺利进入,直奔南宫。南宫宫门异常坚固,石亨派人用巨木悬于绳上,数十人一齐举木撞门。门未撞开,右边的墙反倒先被震坍,众人便从墙上的破洞一拥而入。

此时,朱祁镇还未就寝,突然看见一群人闯进来,还以为是朱祁钰派人来杀自己。谁料众人一齐伏地高呼万岁,随后簇拥着朱祁镇直奔皇宫大内。一行人来到东华门,守门的士兵见人群中有太上皇,不敢阻拦。

众人兵不血刃进入皇宫后,径直将朱祁镇扶上奉天殿宝座。石亨敲响钟鼓,召集群臣。群臣见宝座上居然不是景泰帝,而是太上皇朱祁镇,不禁面面相觑。朱祁镇宣称复位,百官仍担任原职。众臣见状,只好跪地参拜。此次政变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镇重登帝位后,改年号为天顺,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天顺元年(1457)正月二十二,朱祁镇下旨以谋逆罪名将于谦、王文杀害,对复辟有功的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加官晋爵。二月初一,朱祁镇废景泰帝朱祁钰仍为郕王,迁于永安宫。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去世,死因不明,时年三十岁。朱祁镇废其帝号,赐谥号“戾”,称“郕戾王”。这个恶谥明显不符合朱祁钰生前作为,更像泄愤之举。

似帝似王景泰陵

朱祁钰去世后,朱祁镇下令将其葬于金山陵园,与其他亲王世子坟园共处。天顺元年(1457)五月,朱祁镇派五千官兵将朱祁钰生前在天寿山(今明十三陵所在地)为自己营建的寿陵捣毁,留下“景泰洼”的地名。直至一百多年后,在“景泰洼”为光宗朱常洛修建庆陵。至此,朱祁钰在天寿山的痕迹彻底消失。

朱祁钰虽以亲王礼下葬,但实际上他的陵寝规格低于明代其他亲王。陵寝北面呈弧形,紧贴金山主峰,受地形限制,空间不够深广,没有几间建筑,也无神道石刻。在丧礼、祭祀等礼制上更是贬上加贬。朱祁钰身后凄凉,但他毕竟有再造社稷、中兴国家之功,公论不容泯灭,朝野上下对其寄予同情的也大有人在,平反昭雪之声不断。宪宗朱见深继位后顺应众意,于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十三日下诏恢复景泰帝号,上尊谥“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规格修缮陵寝,在金山郕王墓原有基础上扩建增建享殿、神厨、神库等。

然而景泰帝并未完全享有皇帝的祭葬赠谥之礼,既没有迁葬天寿山陵园,金山景泰陵的建筑也未按帝陵级别改覆黄瓦,陵碑仍按亲王陵墓规制立于陵宫门外偏东位置,徒具帝陵之名,实际上仍是亲王坟墓。谥号仅有五字,与明朝皇帝普遍的十七字谥号相差很多,且一直没有庙号。

嘉靖十五年(1536)三月,世宗朱厚熜拜谒天寿山皇陵后,途经金山口,特地前往景泰陵。他是第一个亲自到景泰帝陵前祭奠的明朝皇帝。他认为景泰陵全然不符合帝陵规制,下令将陵寝建筑群的屋面琉璃瓦由绿色改易为帝陵级别的明黄色。在陵宫门与祾恩门之间的正中位置建陵寝碑亭,移陵碑于亭中,使之略具帝陵之制。由于陵寝基础较差,所处之地过于狭窄,这次改建景泰陵亦很难完全达到明朝帝陵规制。

直至明朝末年,景泰陵再无改建增饰,最终成为规制介于“帝与王之间”的陵寝,是明朝帝陵中的一个特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