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固废处理厂的“明知故犯”丨中央督察案例追踪

一家固废处理厂的“明知故犯”丨中央督察案例追踪
2024年06月06日 11:45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鑫泉固废处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泉固废)厂区外的一片空地上,挖掘机正在作业。土壤被挖斗掀起的瞬间,被填埋于此的污泥和碱渣倾泻而出。红壤是这片土地的特色,而此时,大量黑色的污泥和白色的碱渣掺杂其中,不仅破坏了土壤原本的纯净,还散发着如同下水道一般的恶臭。

6月6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关于江西省一些地方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违法违规堆存处置问题突出的典型案例,其中提到,鑫泉固废存在非法堆存和填埋固废问题。

一家专门处理固废的企业,应该非常清楚非法填埋固废的后果,为何明知故犯?这起案件暴露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存在哪些问题?记者跟随督察组进行调查。

“地下有东西”

这不是督察组第一次来到鑫泉固废。今年1月,督察组暗查发现,鑫泉固废厂区外空地上违法堆存大量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碱渣等固体废物,没有设置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

今年3月,当地相关部门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要求其于4月7日前整治到位。

5月20日下午,督察组下沉督察期间,决定再到鑫泉固废一探究竟。曾经堆存固废的那片空地,看起来已相对平整,除了散落在部分区域的少量建筑垃圾,污泥和碱渣不见踪影。

但督察人员发现,这片空地上面的土壤不一样,像是新土,踩上去很松软,“感觉不对劲!”。督察人员找来铲子铲了一下脚下的泥土,“地下有东西!”表层的土壤被扒开,凝结成块的白色固体暴露出来。

督察组立即通知当地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固定证据,同时调动挖掘机开挖。

鑫泉固废物流门西北方向10米处,白色固体不断被挖出,渗出的水呈棕黄色,督察人员用PH试纸进行初步检测,呈强碱性。

物流门东北方向60米处,发现较多黑色固体,越往下挖土壤颜色越深。

……

几个点位均挖出了不明物体,经有关部门初步测量,黑色固体厚度在30—60厘米之间,覆盖其上的土层约为30厘米。

记者注意到,就在空地的一侧山体处,有整齐的截面,土质较新,挖掘痕迹较为明显。“他们挖了旁边山坡的土用来填埋。”现场的工作人员说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填埋物被挖出,事情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入厂的固废为何出现在厂外?

白色和黑色固体究竟是什么?从哪来的?为何会出现在厂区外面?

事发当天,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连夜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白色固体为碱渣,黑色固体为污水处理厂污泥。

鑫泉固废位于樟树市盐化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其固体废物主要源自产业园区的企业和附近的几家污水处理厂。

2023年12月,鑫泉固废从江西国宏化工有限公司转运了大约420吨废渣。车间堆场容纳不下,便堆放于厂区外东北方向的水塘边。

今年春节期间,鑫泉固废停产,根据往年情况预留了一定的堆放空间。2月中旬,从椿潭城市污水处理厂转运了约250吨污泥。然而另一边,盐化基地污水处理厂由于清空调节池,污泥产生量增多,这部分污泥也要进鑫泉固废。此时,鑫泉固废原本预留的堆放空间已不足,便将部分污泥露天堆放于厂区外的空地。

当地有关部门同志告诉记者,鑫泉固废并没有取得厂区外这片空地的使用权,这片空地要留给下一家企业使用。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碱渣还是污泥,出现在厂外的原因都是“放不下了”。

为何堆存空间不足?既然放不下为什么还要继续收?

公开资料显示,鑫泉固废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垃圾和一般工业固废,主要生产再生透水砖、路沿石、水利砖等产品。

企业环保验收报告表显示,鑫泉固废的堆放场建筑面积有8000m2,后来在实际建设中与固废预处理车间合并为1栋,建筑面积1万m2。记者进入厂区,看到堆放场的外墙瓷砖已经胀开。走进堆放场,从各处拉运来的固体废物混在一起、堆积成山,几乎没有空间剩余,湿闷夹杂着恶臭,蚊蝇四处乱飞,人无法长时间置身其中。“管理太粗放了。”随行调查的几位工作人员纷纷表示。

厂区内,同样四处堆放的还有各种砖石产品。鑫泉固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砖的销路不好,尤其是如今进入雨季,工地无法正常施工,对砖的需求量减少。

产品销路不畅,公司效益就不好,所以仍然大量接收固废以赚取委托处置费用。而产品积压在厂区里,又挤占了固废堆存空间,所以只能堆在外面。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清不掉了,推平算了”

“我们没有故意填埋,当时大部分都清理了,剩余的部分因为一直下雨,土地又凹凸不平,在坑里的污泥和碱渣很难清理出来,才选择推平。”5月21日,鑫泉固废的工作人员一见到记者,就赶忙进行解释。当天,生态环境部门已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鑫泉固废的负责人阿鑫(化名)被带走配合调查。

5月22日,记者再次来到现场,终于见到了阿鑫,当时他正指挥着挖掘机在填埋位置作业,一车一车的污泥陆续运出。

“当时为何会大面积填埋固废?”记者问道。

“我很少到厂里来,也没到这里看过,只是工作人员向我汇报,我让他们抓紧时间清理。”“后来跟我说还剩一点在坑里清不掉,我就让他们整一下。”阿鑫说。

“是谁做了填埋的决定?”记者追问。

“没有人做决定,我只是让他们整一下,至于底下人怎么干的,我也不清楚。”在交谈中,阿鑫似乎在避开“填埋”这个字眼。

“作为一家固废处理企业,你应该知道固废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难道不知道随意堆存、非法填埋的后果?”

“我只知道不能非法填埋危废,因为容易入刑,一般固废的法规我了解得不多。”

后来,阿鑫告诉记者,当时得知督察组即将进驻的消息,为了掩盖非法堆存行为,便匆忙将430吨污泥和10吨碱渣覆土掩埋。“其实是存在侥幸心理的,法律意识也不强。”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102条和第108条,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工业固体废物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分别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进行行政处罚。处罚方式有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或关闭。而如果是危废,非法排放、倾倒、处置超过3吨即入刑。

案件继续侦办中,阿鑫还在忐忑等待即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固废挖掘现场,土质松软加之雨水浸泡,人走进去深一脚浅一脚,给挖掘工作带来了不便。一台小型挖掘机陷在了土里,无法继续向前,一如鑫泉固废如今的处境。

“我公司确实存在应付检查心理,未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严谨性、重要性,这也给我们留下沉痛的教训。”阿鑫说道。

5月23日下午6时,鑫泉固废非法填埋的污泥和碱渣已全部清理完毕。5月24日,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检测报告,相关指标显示不属于危废。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业之困

鑫泉固废是一家主要处理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企业,其产品也主要用于建材行业。2019年12月建成投产,年处理能力60万吨。到目前为止,樟树市这种类型的企业还是只此一家。用阿鑫的话来说,当时他的尝试与探索在宜春都是走在前列的。

5年前踌躇满志的阿鑫没有想到,5年后自己一手经营的企业会陷入此般境地。

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投入大、成本高、收益小,盈利难以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公司发展举步维艰。

违法是不争的事实,再多的理由也无法掩盖非法堆存和填埋的行为。

而案件之外,像鑫泉固废这样的企业,发展情况究竟如何?鑫泉固废所遭遇的经营困境,是个例还是行业“通病”?为了能够客观分析、解疑释惑,记者找到江西省内另一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民营,以下简称A企业),以及上海市一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国有,以下简称B企业),分别进行采访,并采访了相关业内专家。

鑫泉固废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产出的砖卖不出去,企业归咎于季节原因,果真如此吗?

环评文件有对鑫泉固废制砖工艺的介绍。以煤炉渣、粉煤灰、脱硫石灰、工业石灰石、建筑垃圾、污泥等作为原材料,进行搅拌、液压,一块砖就产生了,整个过程不需要烧制。记者采访的企业中,制砖工艺都没有烧制这一环节。与标准砖相比,不少再生砖的硬度只能达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用途也并不广泛。

再生砖的市场竞争力偏弱,价格只能走低。例如,一块标准砖的市场价格是0.5元,那么一块再生砖的价格可能只有0.2—0.3元。

其他的再生产品情况如何?

A企业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能力约为200万吨/年,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机制砂。机制砂属于人工砂的一种,也是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主要用于建筑、交通等工程。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产出的机制砂卖20元/吨,而由矿山原石加工而成的机制砂能卖到80—90元/吨。“质量肯定比不上原石制成的,但用在适合的地方其实没有问题,可是大众接受不了,认为再生产品就代表质量差。”

既然如此,为何不升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上砖窑耗能太高,成本也很大。”“我们也想研发新工艺,但资金压力太大,有心无力。”这是几家企业负责人的回答。

资金压力有多大?

在鑫泉固废,只运输成本一项就占到了一年总产值的15%—20%,如果要销往外地,那么运输成本要占3成。阿鑫说,鑫泉固废前期投入了8000多万元,如今一年的净利润,还掉贷款后,大约还剩四五十万元。

在A企业,20元/吨的机制砂,单人工成本就达到20元/吨,总成本约为40元/吨。A企业负责人说,受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大环境影响,机制砂需求量下降,价格又卖不上去,去年投产后至今未见盈利。

成本压力使得企业在收取处置费用上加码。“一车垃圾我收300多元才有得赚,可是300多元的价格对于非一线城市来讲是比较贵的,所以收垃圾也遇到困难,实际处理量达不到设计处置预期。”A企业负责人说。

一边“吃不饱”,一边卖不出,一边放不下……已经有企业打算换赛道,另谋他路。

路在何方?

根据公开报道,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20亿吨。这些建筑垃圾如果得以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随意堆放、填埋导致的污染环境问题,还可以减少对天然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十四五”期间,国家明确了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处置能力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布局,相关企业积极参与。

专家告诉记者,原料不足、再生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某一家企业或某一个地区,而是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化企业在当下普遍遇到的难题。

一个行业的兴起,或者一类问题的解决,总会在最初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不断地尝试与探索。那么,面对当前困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当如何破题?

根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2019,建筑垃圾可细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五类。工程泥浆和工程渣土可以用于工程回填,废木材、废钢筋一类可直接分类回收或者回炉加工,砂石可作为混凝土再生骨料,这类产品的利用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大,销路也较为理想。难点在于装修垃圾和拆除垃圾的处置利用。这部分垃圾成分较为复杂,利用价值不高,目前的加工方式多是物理手段,制出的成品偏低端,而装修垃圾比拆除垃圾的利用还要更难。记者采访的上述企业便是这种情况。

从装修和拆除垃圾的产生方到再生利用企业之间,有第三方负责收集和运输,不少第三方会把其中利用价值高的垃圾挑选出来据为己有,而作为末端的综合利用企业往往“只吃到骨头吃不到肉”,原料质量偏低。专家建议,应规范前端收运行为。去年,福建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此做出探索,其鼓励施工企业与资源化利用企业联合体投标,现场联合作业,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建筑垃圾由经核准的收运企业进行收集转运,建筑垃圾产生单位或个人向收运企业付费。

记者发现,在收运环节,还有强调属地化的现象。例如,一个区批准建设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会规定其只收本辖区范围内的垃圾。“如果能够打破区域限制,就容易实现规模化,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专家表示。

垃圾进厂之后,面对的就是分选和加工环节。以利用装修垃圾为主的B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制砖为例,决定质量优劣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烧制,而在于原材料是否纯净,即分选过程是否彻底。因为装修垃圾的杂质很多,如果不筛除干净,就会影响产品品质。

“即便是同样的设施和工艺,每个企业出来的产品品质也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这跟运营水平有很大关系。”B企业负责人认为,精细化是提升质量的关键。例如,他们会提前调研,每个区域的装修风格可能各有偏好,用材特点也不一样,会根据装修垃圾的不同材质提前设计、调试设施和工艺,变换工艺流程、顺序等,让各种类型的垃圾都能得到充分、高质的利用。

此外,专家还提出了协同处置的思路。例如,工业炉窑、水泥窑等,本身不是专门处置建筑垃圾的设施,但其具备了处置建筑垃圾所需要的功能,那么当垃圾的品质达到入炉要求时,可以代为加工处置,起到工艺协同的作用。

产品下了生产线,就要面临销路的问题。几位企业负责人都认为,再生产品在市场上存在被歧视的现象。“大家认为再生产品都是用残次品做成的,质量肯定不好,所以价格就低。我们希望有一套评定标准,如果产品质量过关甚至更优,那么是不是可以‘英雄不问出处’,能拥有一个合理的定价,或者被指定优先用于某些项目。”不过,专家和企业都共同强调了一个前提,产品安全的底线不可打破。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无论专家还是企业,都希望政府加强顶层谋划、制度建设和引导,并在土地、融资及税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相关扶持政策。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针对建筑垃圾甚至特别针对装修垃圾再利用问题进行统筹谋划,并给予企业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企业只要能够盈利,就有动力和能力“破题”。

关于鑫泉固废的案件很快会告一段落,而此案反映出的行业现状,更值得深思。当记者离开鑫泉固废时,看到厂房顶端的红色标语“固废垃圾、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助力绿色”,那或许是很多企业投身这一行业的初心。一位企业负责人曾对记者说,只要尚可生存,便会坚持下去,她相信自己的选择,更相信这个行业的未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挖掘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