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柱子”接连出走,中小公募留不住明星基金经理,“公奔公”渐成趋势

“台柱子”接连出走,中小公募留不住明星基金经理,“公奔公”渐成趋势
2024年06月05日 14:12 媒体滚动

专题:一大波基金经理要离职?公告频发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中小公募如何应对明星基金经理的离开?

  基金经理的离职潮从未停息。

  据Choice数据,2024年关于“基金经理变更”的公告已超过1300条,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超100人,包括汇添富基金袁建军、景顺长城李进等。此外,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纷纷卸任旗下在管基金,被外界视为即将离职的信号。

  在基金经理离职潮中,一些中小公司“名将”的出走格外引人关注,例如圆信永丰基金“一姐”范妍离职,一个月后加盟富国基金。

  有公募人士告诉时代财经,相比大型公募,中小基金公司在规模、资源和影响力上处于相对劣势。作为公司的“金字招牌”,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可能会导致公司规模、口碑、人气大幅萎缩。另外,由于资源有限,中小公募很难快速找到明星基金经理的接班人。

  在监管与业绩的双重压力下,公募行业的“造星时代”或将终结,去“明星化”也成为大势所趋。接下来,如何在失去明星基金经理后突出重围,对于中小公募来说是一个新的难题。

来源:图虫来源:图虫

  明星基金经理频频跳槽

  今年以来,已经离职的知名基金经理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圆信永丰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范妍。

  3月,有传言称,范妍将从公司离职。当时圆信永丰基金否认了此消息,表示范妍正常履职。一个月后,圆信永丰基金发布公告称,范妍因个人原因,已于2024年4月1日卸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因个人发展,在2024年4月3日卸任在管的所有基金,从公司离职。

  范妍在圆信永丰基金成立那一年加入公司,2015年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离任前基金经理任期已经超过8年,曾任圆信永丰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管理规模在2023年末高达170亿元,是市场上百亿级别的基金经理。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范妍共管理8只基金(包括7只权益类基金和1只债券型基金),规模合计170.09亿元,占圆信永丰基金总规模的40%以上。从业绩上来看,有2只基金的任职回报超过100%。其中,圆信永丰优加生活管理任职回报高达187.76%。

  另一家中型公募贝莱德基金,同样在今年失去“元勋”唐华。年初,贝莱德基金宣布,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变更基金经理,首只产品的首任基金经理唐华离任。

  与范妍不同的是,唐华虽为贝莱德基金“初创团队”中的基金经理,但遗憾的是他管理产品的业绩却并不出彩,在管理中国新视野不到两年半的时间浮亏约为45%。

  另外,百亿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也频频传出离职的消息。起因是5月11日丘栋荣管理的两只基金中庚价值领航、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发布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分别增聘刘晟、吴承根,与丘栋荣共同管理上述产品。

  时代财经发现,中庚价值领航、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是丘栋荣所管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两只,其规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分别为68.99亿元、46.18亿元,占丘栋荣全部规模198.54亿元的58%。除上述两只基金新增基金经理,丘栋荣其余1只基金于2020年6月与吴承根共同管理,2只基金由丘栋荣单独管理。

  对于中庚基金来讲,丘栋荣称得上是“顶梁柱”。中庚基金目前有6只产品、3位基金经理,公募管理规模约为250亿元。其中,丘栋荣在管基金共5只,管理规模接近200亿元。此外,丘栋荣还是中庚基金的股东,目前持股9.73%。

  有公募人士告诉时代财经,丘栋荣属于中庚基金的领军人物,该公司的主动权益团队几乎是由他建起来的。如果他离职,很可能会对业务团队产生不小的冲击。

  除此之外,今年5月,中邮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国晓雯旗下三只产品增聘基金经理,目前国晓雯旗下已无独管基金;中加基金旗下百亿固收老将闫沛贤旗下基金也发生多次基金经理变动,目前他已无独管基金。

  这一系列变动引发市场猜测,丘栋荣、国晓雯、闫沛贤旗下都已无独管基金,这增加了他们可能离职的猜测。

  中小公募为何“留不住人”?

  长期以来,“公奔私”是常见的基金经理“跳槽”去向。但从2023年起,“公奔私”不再成为主流,大部分基金经理离职后选择投身其他公募。

  所谓“人往高处走”,很多从中小公募离职的知名基金经理都选择跳槽大型公募。比如范妍离开圆信永丰基金后,选择加盟富国基金。

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

  与总规模不足400亿的圆信永丰基金相比,富国基金无疑称得上“老大哥”。截至今年5月末,该公司总规模为9252.79亿元,旗下共有630只基金和90位基金经理。

  在范妍之前,富国基金还引入此前从中银证券离任的知名基金经理白冰洋,而白冰洋和丘栋荣是夫妻关系。除此之外,汤戈、陈金伟、高楠、何以广等知名基金经理离职后,都选择了大型公募基金公司。

  尽管新的平台更大,但这些知名基金经理并没有在短期内实现业绩突破。以白冰洋为例,她于2023年12月起开始管理富国洞见价值股票,截至今年一季度,该基金合计规模2.90亿元。此前在中银证券,她共管理3只基金,离职前规模合计不足5亿元。

  汤戈到了方正富邦基金后,管理基金由之前在英大基金的4只变为2只,且以目前现有任职回报来看,1只回报率为负。陈金伟、高楠、何以广的情况均类似,这或许和他们加入新公司时间太短有关。

  为何基金经理更多选择奔向大型公募?相比之下,中小公募提供给明星基金经理的薪酬激励和晋升空间等有限,且部分中小公募缺乏产品、业绩、渠道优势,影响新产品的发行,也不利于存量产品扩大甚至维持已有规模,故而基金经理的离职率较高。

  在公募基金降费、降佣等背景下,多位行业人士建议,基金公司要从从完善内部治理、拉长考核周期、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发力,增强公司高管团队的稳定性。尤其是中小公募,要有接班人计划,确保关键岗位的人才储备。

  去“明星化”已成现实

  无论是监管层面,还是机构自身发展,基金经理去“明星化”已经成为公募行业的大势所趋。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文件指出,公募需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此前,证监会在《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要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坚决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产品营销娱乐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等不良风气。

  另外,近年来关于公募行业的限薪传闻层出不穷,从封顶5000万元、到1500万元、再到最新版本的限薪金额120万元。强压之下,中小公司投研资源有限,可能无法为知名基金经理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基金公司会对旗下明星基金经理进行“减负”,也有的基金公司对投资团队进行调整,组建多资产团队,将鸡蛋分在不同的篮子里。对于中小公募来说,明星基金经理的出走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以圆信永丰基金为例,Wind显示,目前该公司共有12位基金经理,除3位无主动权益投研经验外的基金经理,其余9位皆接管了范妍的产品。其中,陈臣接下范妍的3只基金,包括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圆信永丰致优混合A/C。截至6月3日,上述3只基金近3月业绩表现均为正。

  而贝莱德基金的唐华离任后,中国新视野目前的基金经理为单秀丽和神玉飞,其业绩从1月初的-44.55%任职回报变为7.74%。目前,神玉飞管理的4只基金中,有3只业绩为正,1只为负。

  东兴基金基金经理司马义买买提向时代财经表示,对于小公司来说,失去明星基金经理短期内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不同的投资风格和策略可能会带来基金业绩波动,新任基金经理也需要时间调整和适应。但随着基金公司投研平台和人才梯队建设的完善,明星基金经理离任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

  对于如何应对基金经理的离职,司马义买买提认为,基金公司通过建立更强大的团队合作机制和投研体系,减少对单一个体的依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冲击,并保障投资策略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因此,尽管短期内可能面临挑战,但从长期看,行业正逐步适应并减轻明星基金经理变动带来的影响。

  某华南资深基金圈人士也表示,明星基金经理不会永远都闪亮,之前“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规则已经不再适用,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更不该把宝都压在一个人身上。

  如今,公募行业正在加速去“明星化”,基金公司也在尽力摆脱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的影响。未来,对于中小公募来说,失去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的代价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