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这所学校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这所学校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2024年05月17日 12:32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各位请看,现在平台上显示的就是青岛港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的作业场景,全程无人化,设备自动运行……”5月16日下午,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港口产教融合大厅,智慧港口学院授课教师高娟向来校观摩的莆田港领导、嘉宾介绍教学生产情况,而这些实时场景就是学生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山东港口产教融合大厅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精心打造的,集“展示展览、现场教学、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港航产教融合综合实践育人基地,既全面展现了现代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使命与担当,也凸显了职业教育精准服务助力智慧港口、海洋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与活力,是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鲜活案例。

自5月14日山东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以来,作为观摩活动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港口产教融合大厅人流如潮,三日来吸引了10批次600余名大中小学生、企业人员前来参观,大家都被港口远程实景虚拟仿真、智能化职业场景深深震撼——原来在职业院校学习专业课程,可以这样有趣又轻松。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由交通部1975年建校,现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办学的学校。“我们在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推动产教研协同创新,构建了‘双主体、融合式、规范化’国企办学模式,真正做到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实现学习工作化、实训实境化、学生职业化。”校党委书记徐国旺说。

据了解,该校为全国港航业培养了7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每年为国内外港航及区域企业培训员工5万多人次,被誉为港口工人的“黄埔军校”。

校企双向奔赴,师资共赢互通,锻造职教新优势

多年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打破企业和学校的边界、壁垒,校港协同制订《双师教师建设管理办法》,聘任以许振超、张连钢、郭凯、皮进军为代表的大国工匠为学院的客座教授、产业导师,每学年授课不少于40课时,建立“校企员工互通、专兼教师协同发展”的协调机构,联合打造智慧港口建设、供应链管理等高层次技术创新团队,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45个。目前,学校港航类专业有港口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超过90%,学校与港口交流任职的干部有100多名,实现了校企双向奔赴、人才双向互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建设校内“无水港口”,岗位精准对接,推动职教课堂革命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工艺流程真实化、实践教学现场化、教学管理企业化、实训项目综合化“四化合一”育人模式。建设校内“无水港口”,把集装箱轮胎吊、门座式起重机等重型码头前沿设备引入校园,把理货现场中控系统、门机远控操控系统等中枢操控设备搬入课堂,将“连钢创新团队”研发的自动化码头“氢+5G”、AGV循环充电等12项全球首创技术纳入教学过程,瞄准产业高端,校企共建智能航海和智慧港口等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创新港航特色虚拟仿真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学生不出校门就能直观地了解港口的作业流程、认识港口设备、监控作业状况,甚至远程操作设备进行码头装卸作业,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码头业务的零距离对接。

以产定教,以教促产,创新科教融汇新生态

学校适应港航业智慧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挥国家“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行业研发中心”“国家水运安全工程中心”高端研发平台优势,校港一体,整合优化各方资源,赋能港口科技进步。升级“智能港口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智慧港口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智能控制新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校港协同开展项目研究与攻关。按照“产业+专业”模式,布局共建实体化产业学院。对标生产过程重塑教学内容,输入港航文化内塑学生素养。开发《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等17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颁布实施,打造学在企、用在企、研在企、干在企的良性生态,创新科教融汇共荣生态。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范薇 常青)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