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超126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0.3%,全年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93.3%……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景呈现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
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国民总收入125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5.6%。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分析,202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纵横比较看5.2%的经济增速
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如何看待5.2%的经济增速?盛来运分析,从相关实物量指标看,我国发电量比上年增长6.9%,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7%,货物运输总量增长8.1%,5.2%的经济增长具有坚实支撑。纵向比较,5.2%的经济增速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具体来看,2023年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消费成为拉动经济主动力。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3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则将国内生产总值下拉了0.6个百分点。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在去年凸显。去年,餐饮市场收入突破5万亿元,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消费热点升温,冰雪经济等消费场景涌现,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依然明显。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看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去年中国经济韧性凸显,各方面指标都展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新动能提升中国经济“体质”
“观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中国经济,既要看‘体量’,更要看‘体质’。”盛来运表示,过去一年,全国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仅守住了宏观经济“稳”的基本盘,更拓展了“进”的新空间。
新动能正不断蓄积。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新能源汽车产量944.3万辆,比上年增长30.3%;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5.4亿千瓦,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783.3万套,增长23.3%;3D打印设备产量278.9万台,增长36.2%。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赵波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我国新动能爆发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国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具备了更先进的技术和制造能力,正主动出海。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增长9.3%。国产大飞机、国产大型邮轮、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彰显中国创造硬核实力。
同时,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去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6.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绿色低碳新增长点不断涌现,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断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0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3万平方公里。
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统计公报还发布了人口数据。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率为-1.48‰。
这是我国人口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人口拐点的到来带来什么转变?盛来运认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至2.39。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4.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7.6%。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保持稳定,2023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63.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比上年多增38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物价方面,202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赵语涵
流程编辑:u028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