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清除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毒瘤”

坚决清除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毒瘤”
2024年02月02日 08:20 金融时报

  监管部门一以贯之清除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毒瘤”。近日,证监会通报了*ST左江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证监会初步查明,*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该案目前正在调查过程中,证监会将尽快查明违法事实,依法严肃处理。

  *ST左江股价在2023年涨幅惊人,被市场称为“史上最贵ST股”,多次刷新A股ST股最高价纪录。但自2023年7月之后一路下跌,最低跌至不足30元,跌幅近九成。2023年以来,*ST左江出现多个较为异常的事项,公司已收到多达6个监管函。其中,包括2022年年报问询函,2023年一季报问询函、半年报问询函、三季报问询函以及两封关注函等。

  2024年,*ST左江股价炒作行情仍在延续。就在此次证监会披露*ST左江涉嫌财务造假之前,该股股价再度异动。1月23日晚,*ST左江公告称,公司将就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进行核查,经申请公司股票自1月24日开始停牌,停牌时间不超过五个交易日。1月31日,*ST左江复牌首日一字跌停;2月1日,继续跌停。

  而就在*ST左江被通报的前几天,证监会表态将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的查办力度,提升案件查办效率,对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的,进一步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让违法者付出惨痛代价。

  财务真实性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石,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造假手段复杂多样,破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毒瘤”,危害着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监管层始终保持重拳出击态势。近年来,证监会曾先后依法严厉查处了康美药业、康得新、獐子岛等重大财务造假案件。新证券法实施以来,证监会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对宜华生活、豫金刚石、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影响恶劣的财务造假案件从严从重打击,违法成本大幅提升,震慑效果更加彰显。

  证监会在通报对*ST左江调查进展情况时措辞极其严厉,强调将继续保持“零容忍”执法高压态势,从严从快查处各类造假行为,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使造假“保壳”者“应退尽退”,让造假乱市者付出惨痛代价。而这些表述近期已经多次被证监会提及。

  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在信息、资金、工具运用等方面存在劣势,更容易受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侵害。个别上市公司刻意掩盖真实的资产状况、盈利状况、现金流状况,实施财务造假行为,严重误导中小投资者交易决策,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证监会肩负着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从监管角度出发,证监部门需要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相关公司和个人的监管处罚力度,从严追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要严格执行证券法、刑法等法条,对于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要坚决重拳打击,同时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一体追责。

  清除害群之马,还需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目前,我国强制退市标准从偏向财务类转变为财务与交易类指标并重,量化指标体系已相对完善。数据表明,“退市新规”显著提升A股退市率及保壳难度,A股市场的面值退市占比有所提升,财务类退市仍占主流。不过,对于公司治理、违法违规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对此,有券商分析人士建议,针对重大违法类退市,收紧财务造假量化指标,细化其他4种重大违法退市指标,给予交易所对于恶意规避、屡犯不改等情形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明确财务类退市指标中营业收入具体扣除事项,增加财务操作“保壳”难度,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对“摘帽”公司后续经营及盈利水平持续考核等。

  1月31日,*ST左江发布公告,表示若公司2023年度财务数据最终审计结果为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触发相关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ST左江一字跌停,或许只是开始,参与财务造假的相关人员也一定逃脱不了法律制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126.89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22.66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