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应退尽退” 警惕“炒小炒差”

坚持“应退尽退” 警惕“炒小炒差”
2024年01月23日 07:36 金融时报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去年,蓝盾转债、搜特转债相继被摘牌,打破了A股市场30余年间未有可转债强制退市的局面。如今,随着ST鸿达于今年1月19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鸿达转债随正股一同锁定退市,A股历史上第三只被强制退市的可转债以及第三家股债“双退”的上市公司也正式落定。

  随着退市改革逐步深入,A股当前退市正不断跑出“加速度”。2023年,A股强制退市公司数量达43家,续创新高。今年以来,与ST鸿达一同锁定退市命运的还有*ST柏龙、*ST泛海*ST爱迪等多只股票。此外,1月16日,*ST华仪已终止上市并摘牌,成为2024年退市第一股。

  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加速形成,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严监管、强退市背景下,仍有不少“准退市股”受到热炒,风险值得防范。

 股债“双退”迎来第三家

  从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来看,截至今年1月18日,ST鸿达股价报收0.58元/股,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同时,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的,其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及其他衍生品种应当终止上市,鸿达转债也因此难逃摘牌命运。ST鸿达将成为A股第三家股债“双退”上市公司。

  资料显示,鸿达转债于2019年12月16日公开发行,发行数量为2426.78万张。截至2023年底,鸿达转债剩余可转债金额约为3.37亿元。今年1月19日,鸿达转债收盘价报42.12元/张。

  鸿达转债摘牌命运已定,相关投资者应如何维护自身利益?根据《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自2023年12月18日起,如果ST鸿达在任何连续3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70%(约2.74元)时,可转债持有人有权将其持有的可转债全部或部分按债券面值加上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回售给公司。

  然而,ST鸿达在最新公告中表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用资金余额23.07万元(未经审计),存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回售违约的风险。

  此外,ST鸿达还存在多重风险:受控股股东债务违约影响,各金融机构陆续对公司进行了抽贷、缩贷;公司实控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由于部分借款违约,公司当前已无法新增金融机构贷款额度;旗下多个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有的停产检修已超3个月,经营风险与日俱增。

  值得一提的是,在ST鸿达股价持续跌破面值的一段时间内,鸿达转债依旧被大肆炒作。今年1月4日,该只可转债单日成交金额超50亿元,远超当天ST鸿达股票成交额1.98亿元。停牌前两天,鸿达转债更是连续上涨,1月17日、18日涨幅分别达13.66%、20%。

  对于投资者在明知退市风险敞口情况下仍旧大肆炒作的心态,金时资管基金经理柯聪彬表示,可转债回售制度虽然是保护投资者非常好的制度,但在风险面前,任何保护都有限度。ST鸿达及其转债基本面问题较大,并存在大股东债务违约情形。在注册制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投资者更应保持对市场风险的敬畏。

年内已有多只股票锁定退市

  除了ST鸿达以及已退市的*ST华仪,目前,*ST柏龙、*ST泛海、*ST爱迪也均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而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锁定退市命运。

  其中,*ST柏龙已于1月19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成为2024年第二只退市股。根据相关规定,该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将于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15个交易日内摘牌。公开资料显示,*ST柏龙是一家服装设计公司,2015年6月登陆深交所时曾被称为“服装设计第一股”。不过,上市以来,公司却负面消息不断,因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并连续多年虚增营收、净利润等受到监管处罚。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ST柏龙营收连年下滑,3年累计净亏损27亿元。截至2023年12月26日,即*ST柏龙最后一个交易日,其股价报收0.4元/股,总市值仅剩2.2亿元。

“应退尽退”下警惕“炒小炒差”风险

  2020年底,监管启动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全面完善退市标准,拓宽多元退出渠道。3年多以来,共有127家公司退市,其中104家强制退市。

  “应退尽退”气氛加速形成,退市效率不断提高,但在此背景下,市场中仍存在“炒小炒差”现象,不少ST股股价屡创新高。以有着“A股最贵ST股”之称的*ST左江为例,作为*ST股,*ST左江业绩逐年下滑严重,财务情况频遭监管问询,目前存在严重退市风险:一是截至2023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372.21万元,净利润亏损9732.73万元;二是公司2022年度被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若2023年*ST左江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公司年报保留意见未消除,且2023年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报告,则会面临终止上市命运。在此情形下,*ST左江股价在去年1至7月间却一路上扬,其后虽有所下跌,但今年1月15日、16日、17日,*ST左江再度20%涨停,走出“3连板”,成交额超3亿元。

  不仅是*ST左江,在A股整体走势震荡的背景下,多只存在退市风险的ST股股价却一路走高。年初以来,截至1月19日,有20余只ST股实现上涨,7只累计涨幅超10%,其中,股价偏离基本面的*ST左江、ST花王*ST商城涨幅均在26%以上。

  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应退尽退”,在退得下的同时还要退得稳。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日前表示,将持续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一是继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二是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持“应退尽退”,严厉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保壳”行为,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三是坚决防止“一退了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
  • 01-24 海昇药业 870656 19.9
  • 01-24 华阳智能 301502 28.01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