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装置的“啄木鸟”,让冷装备发挥热效能

化工装置的“啄木鸟”,让冷装备发挥热效能
2024年01月23日 05:14 齐鲁晚报

  刘炳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丙烯酸装置经理,高级技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齐鲁大工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参加工作近30年来,他始终坚守生产一线,与复杂的化工装置打交道,甘当装置“啄木鸟”,在一遍遍纠错中不断刨根问底,挑战生产高线,严控安全和低碳环保底线,让冷装置也能发挥热效能。

  记者 闫丽君 通讯员 梁晓燕  

喜欢刨根问底

干就干到卓越

一身工装、两鬓白发。初见刘炳鹏,他打扮朴素,低调又不善言辞。然而谈起装置、谈起创新,他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句句不离本职。

  “我最初是做乙烯行业的,后来转至丙烷脱氢装置,再后来深入到丙烯酸装置,陌生的岗位,陌生的工艺,说实话很困难。”谈及工作,刘炳鹏很感谢这种转变,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和积累,才发现不管在哪个岗位,原理都是相通的。

  “举个例子,记得前几年,刚接手丙烯酸装置时,装置的部件机泵老出问题,”刘炳鹏回忆起那时的窘境,“出问题就得停机维修,一个月能修十几次,最后连维修的小膜片都用光了。”更糟糕的是,机泵出问题往往就是在天气最寒冷的时候,耽误生产不说,一遍遍维修也让员工心灰意冷,提不起劲来。

  怎么办?刘炳鹏组织员工一遍遍摸排,找到问题的引发点——入口管线堵了。入口管线为什么会堵?这个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频繁维修就仍是常态。

  刘炳鹏又组织设备人员、设计人员现场调研、开会研究,还请来研发人员利用AI模拟试验,终于揭开“深层迷雾”:介质在不同环境和温度下,流速和阻力不同,导致对设备选型和工艺设计的不符合。于是,他果断更换设备,重新设计管线,调整各项参数,让设备和工艺稳定在一个完全匹配状态,终于机泵不再出问题,做到了常年稳定运转。

“刘总就是这样,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喜欢刨根问底,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万华化学烟台生产基地丙烯酸装置车间的黄月芳感慨道。

  多年来,刘炳鹏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多次组织丙烷脱氢装置的工艺包审查、基础设计审查、设备现场施工安装管理、装置原始开工准备、大机组单试、联动试车、装置投料试生产、装置停工大检修等工作。在万华化学丙烷脱氢装置项目建设和投料试车中,带领分离工序31人高效完成各项工作,提出基础设计审查、详细设计审查问题近2000项,确保装置顺利开工和安全高效运行。

  “达产是我们的基本要求,提升质量,稳产才是目的。”刘炳鹏认为,给装置维修就好比中医看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综合设备、工艺甚至技术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不断钻研通盘考量,才能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

  “同样是设备,万华的优势就在于优化组合的能力。”刘炳鹏坦言,“不干则已,干就干到卓越,做行业标杆,这也是万华的理念。”

常念安全低碳

底线不能碰

  一个小部件,至于这么较真吗?

  “维修设备,就好比汽车中途停车,反复启停消耗大,维修设备也一样,反复维修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刘炳鹏认真地道出刨根问底背后的原因:安全和低碳环保是底线,也是生命线。

  “我们从事化工行业,必须谨小慎微,倍加重视才行。”对于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接触化工的刘炳鹏来说,安全低碳的底线坚决不能碰,甚至要给底线留出一定的缓冲空间。

  “万华提出要打造‘三不见’绿色生态化工园区,即‘看不见跑冒滴漏、听不见异常噪声、闻不见异常味道’,做化工行业的绿色安全环保标杆。”刘炳鹏坦言,安全和低碳环保,是万华不可触碰的红线,也是每个万华人必须遵守的底线。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将安全和低碳环保意识深深刻在心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刘炳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开始潜心学习、钻研业务,参加工作后,几乎把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全部温习了个遍,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再一点点传授给团队成员。

  2002年,刘炳鹏带领团队成功处置乙烯装置冷箱泄漏氢气,避免了一起装置因氢气泄漏引发的爆炸事故;乙烯装置二期改造中进行动火作业2000余次,未出现一起事故;完成了1624个接点的改造确认和GB—801、GB—201、GB—301的新建改建工作。在乙烯装置技术革新中,建议增加设备,解决了三元制冷系统冷箱冻堵问题;对碳二加氢反应器、碳三加氢反应器和甲烷化反应器的操作进行改进,碳二加氢反应器的运行周期创造了全国最长纪录,丙烯的损失率也由20%降到5%以下。

  2011年起,在万华化学丙烷脱氢装置项目中,装置长循环干燥比国内同期同类装置干燥时间平均缩短30多天,产生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

  他担任万华化学烟台生产基地丙烯酸装置经理后,与同事们一起奋发图强、变革创新,将丙烯酸装置稳定的运行达到设计产能并扭亏为盈。之后,他又推行多项节能降耗措施,2019年丙烯酸装置上半年生产成本共计节约近50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近4000万元,使丙烯酸装置首次实现盈利。并于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产能和效益均创历史新高。

  目前,丙烯酸装置产品单耗与能耗均领先于国内其它企业,装置无事故稳定运行最长可达273天,远高于行业内的6个月,树立了万华在丙烯酸行业的新标杆。

  看着早已烂熟于心的装置流程图,刘炳鹏笑言:“在安全和节能环保的前提下,靠我们的工艺、操作优化,装置稳定运行,还能节约成本,产生盈利,我挺骄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低碳 环保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
  • 01-24 华阳智能 301502 28.01
  • 01-24 海昇药业 870656 19.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