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使者”们上演科学盛宴

海洋“使者”们上演科学盛宴
2023年12月21日 23:14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雷锦萍

12月19日,在格致论道·湾区第27期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5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系列活动上,6位不同研究方向的海洋专家,围绕“那片深蓝,那片海”展开科学分享。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海马”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实现了我国在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自主研发领域零的突破。2008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宗恒参与了“海马”号研制项目。当时国内深潜器研发才刚刚起步,无经验可循,他们只能从零开始。历经6年研发,“海马”号首战告捷。2015年3月,“海马”号首次下潜便发现了我国第一个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海马冷泉”。2023年,它还发现了深海散落的文物2处。“‘海马’号一直在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功能扩展,不断创新探测技术和作业方法,‘海马’号的故事还在继续。”陈宗恒说。

如何将波浪能转化成电能供给海岛和海上设施,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盛松伟一直努力的方向。“开发海洋波浪能面临两大技术难题:波浪能量大,但波浪周期变化也大,高效利用困难;我国南海台风频发,环境挑战大。”盛松伟说。

历经20年努力,盛松伟和团队研发出半潜式鹰式波浪能装置,突破了我国波浪能装置无法稳定发电的瓶颈,实现由近岸走向远海、由10KW到1000KW、由脉冲发电到相对稳定并网的发展,波浪能能量转换技术国际领先。针对深远海养殖“缺装备、缺平台、缺能源”的难题,他们还开发了全球首个半潜式波浪能发电养殖平台,打造集发电、养殖、旅游、制造淡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牧场,并实现了养殖的机械化,成功开展了多个鱼种养殖并取得丰收。

位于广东惠州的大亚湾,是我国最典型、最美丽的热带亚热带逆谷型海湾。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下,大亚湾海域空间和自然岸线被大量占用或损坏,海洋生态系统已显破碎化。2016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洪辉团队对大亚湾保护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科学考察。

针对大亚湾重要生境受损问题,他们选择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者和修复者——马尾藻场生态修复作为研究目标。他们研发了马尾藻人工繁育技术,建立了马尾藻假根促附着技术,解决了马尾藻移植再附生难题,开发出杂藻抑制技术,大大提高了藻苗的附着率和成活率。“我们开发的马尾藻网袋藻礁构建技术和马尾藻苗绳夹苗藻礁构建技术,可把马尾藻移植至受损藻场海域,修复重建藻场生境。”黄洪辉说。目前,该技术已修复藻岸线1500米,重建了马尾藻厂8500多平方米。

开发海洋波浪能面临两大技术难题:波浪能量大,但波浪周期变化也大,高效利用困难;我国南海台风频发,环境挑战大。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一方面,盛松伟带领团队发明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造型酷似鹰嘴的鹰式吸波浮体,具有高俘获、低耗散的特性,使波浪能俘获效率达到70%以上;同时在能量转换系统里面研发了蓄能型的液压转换系统,实现了波浪输入和电力输出之间的解耦,使不稳定的波浪能转化为相对稳定电力,成为真正的“海上巨型充电宝”;另一方面,他们借用太极思想,发明恒张力锚泊技术,“浪来我退,浪退我回”,降低锚泊系统瞬时脉冲力,从而提升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极端海况下的锚泊安全。

“未来我们还要持续攻克波浪能技术难题,开展海上多能源、多产业融合发展技术研究,抢占海洋绿色能源供给的科技制高点,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盛松伟说。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广州物联网研究院承办,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和广州市荔湾区科学技术协会支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广州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
  • 12-29 博隆技术 603325 --
  • 12-22 艾罗能源 688717 55.66
  • 12-20 达利凯普 301566 8.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