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7日讯(记者郭松峤 高富赓 赵相锋)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主办的“哈萨克斯坦投资机遇推介会”于7月6日在北京举行。
哈萨克斯坦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部长率团参加推介会,寻求在工业、建筑及公用事业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的机会。
在推介会上,财联社记者就中国企业与哈萨克斯坦投资进展、中国企业出海投资趋势,以及如何服务中小企业“走出去”等问题,专访了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简称“中海协”)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是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机构,该协会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为国内企业“ 走出去” 投资发展提供服务,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与协调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防范风险和提质增效等咨询工作。
和振伟早年曾被派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担任外交官,回国后在国家发改委任职,后调任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和振伟对国家境外投资政策较为熟悉,掌握和经历过大量境外投资项目案例,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境外投资经验。近年来,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振伟多次率中国企业代表团出访世界各国,与40多位驻华大使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哈萨克斯坦实践“订单农业”是中哈优势互补的经典案例”
财联社:今年5月,中哈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签署了经贸、能源、交通、农业、互联互通、人文、地方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在你看来,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机会有哪些?目前有哪些项目已经推进?
和振伟:对中国企业来说,在哈萨克斯坦工业领域中有很多投资机会,因为它是一个以农业和资源为主的国家,有着很多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但在工业领域很薄弱。
事实上,中国很早就与哈萨克斯坦开展了这方面的合作。中国制造业的能力是世界领先的,哈萨克斯坦的高标号水泥曾长期依赖进口,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建了一座年产100万吨的高标号的水泥厂,填补了当地市场空白,解决当地高标号水泥依赖进口问题。葛洲坝集团的产能富裕并且技术先进,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此外,在农业生产加工领域也有投资机会。哈萨克斯坦菜籽资源非常丰富,但因为此前没有加工能力,直接将原材料向外出口。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直接在当地建立了加工企业,大量的当地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生产之中,活跃了当地经济,增加了就业机会,也拓宽了哈萨克斯坦农产品的国际销售通道。
爱菊粮油从上游开始进行订单式的订购,从菜籽的源头开始抓起,从种植、收购到最终的加工,再通过中欧班列运回西安生产基地进行精加工,将成品色拉油通过中国市场进行销售,形成了一条良性产业链。
我认为这是最应该推广的产业链,中国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哈萨克斯坦非常希望把优质的菜籽油卖到中国来,这比直接卖菜籽要好得多,这也是双方优势互补的经典案例,非常值得推广。
财联社:上合组织会议中,哈方提出应采取一致行动,发展数字技术,并提议于2024年在阿斯塔纳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数字论坛。在你看来,中哈在数字化合作领域有哪些展望?
和振伟:中国在金融系统领域有很多优势,未来可以和哈萨克斯坦在金融领域展开数字化合作。此外,在能源领域也可以展开数字化的合作,在石油和天然气加工过程中,哈萨克斯坦需要更多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其中。
正是由于哈萨克斯坦工业薄弱,中国在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工业体系时,就可以将数字化加入其中。我们提倡“走出去”的同时,投资必须是绿色的,需要运用减少污染、减少排放的低碳技术。还需要更多采取数字化技术,让哈萨克斯坦的工业体系从建立之初就是领先的技术。
“中吉乌铁路按照中国标准轨修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突破”
财联社: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你看来,“一带一路”取得了哪些成果?
和振伟:从大局来看, 中国已同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成果。“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连通,促进了中国和周边的国家之间的合作。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上也是适用的。例如中老铁路建成不仅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区域互联互通和合作共赢开辟了新空间。未来还可以和其他的东南亚国家相连,实现铁路的陆路连通,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
此外,中吉乌铁路已经正式纳入规划,可以按照中国的标准轨来修建该铁路,这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如果未来中吉乌铁路再进一步,还可以经过土库曼斯坦、伊朗和土耳其到达欧洲,我们将增加一条去往欧洲的通道。
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要与沿线国家通过道路的连通促进贸易的畅通以及民心的相通,让当地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财联社:6月16日,第十三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在京举办,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脱钩断链”是逆流,合作发展是主流,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逆全球化”开出的一剂良方妙药,中海协在“一带一路”倡议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和振伟:中国一直提倡全球化发展,把中国发展经验更好的用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中国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利于推动全球化发展理念,可以更好的破解“逆全球化”思维。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提出的全球化发展可以给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所需要的好处。
例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工业领域的产能合作,特别是绿色低碳的合作。会取得像今天哈萨克斯坦的部长带着139个企业家来中国谈合作这样的成果,这说明哈方对与中国的合作是非常积极的,有利于用实际行动来打破“逆全球化”思维。
对中海协而言,我们要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哈萨克斯坦企业对中国企业有更好的了解。我认为只有了解,才能够产生认可。破解“逆全球化”,要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实际行动证明全球化是可以给这些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好处的,而不是像西方国家所说的投资陷阱。
中国所做的事情一切都是完全符合“让更多人获利”这一观点的,将最先进、最环保、最清洁的技术投资出去,才能获得更多的人认可,我相信全球化终是大势所趋。
“要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去’”
财联社:在你看来,中国企业出海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会有哪些变化?未来有哪些趋势?
和振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提出“走出去”至今不过23年的时间,在此之前,我们更多的强调的是“引进来”。
最初是以大型的央企和国企向外走,当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能源和资源,这些都是中国当时所急需的。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企业的实力也发生了变化,进而使“走出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只关注能源和矿产资源,到现在中国制造业也已经开始在“走出去”,中国制造的性价比较高,可以替代部分发达国家的产品。
此外,广大的农业企业也在“走出去”,可以在境外开展农产品的种植及成品加工。并且还有更多的服务业也在“走出去”,包括金融机构、咨询服务企业、餐饮业、物流业等。“走出去”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见证。
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多行业的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广大的中小企业。
财联社:目前在出海的过程中,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有哪些特点?
和振伟:从现在所掌握的数据来看,在“走出去”方面,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也会受到一些限制,民营企业的自由度相对来说是很高的。虽然民营企业的实力远远不如国有企业,但船小好调头,目前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比如此次哈萨克斯坦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部长也表示要更多的与中国开展合作,不仅局限于中国大型的央企,还要更多的和中国广大中小企业合作。哈萨克斯坦的基金会也非常关注中小企业,并表达合作意愿。哈萨克斯坦国内中小企业较多,所以非常愿意借鉴中国这方面的发展经验。
所以中海协要助力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在20年前中海协成立之初,中海协名誉会长在成立大会上就曾提出,中海协要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中小企业更需要协会的帮助,所以中海协举办的推介会,是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来搭建的。
中小企业实力比较弱,不可能像央企一样设有代表处或分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受到经费或能力的限制。所以中海协把哈萨克斯坦代表团请进来,给中小企业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可以不出国门就能与众多企业见面。
财联社: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方向,在中国企业出海投资过程中,如何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中海协将在哪些方面做出支持?
和振伟:生态文明建设非常的重要,目前国内“碳达峰”和“碳中和”贯彻得非常好。然而生态文明建设是面向全球的,所以我们对外投资一定要符合生态文明的标准。换句话说,一定要让中国在节能减排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走出去。
例如与中亚各国在发电领域的合作中,中国严格限制热电厂的建设,不再做任何热电厂的投资。我们现在鼓励利用光伏、风能、水电以及氢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我认为这些完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产品一定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更加符合“双碳”目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