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英
资中一中艺术墙上的孔子问乐苌弘图。
资中县城苌弘大道花园中央的苌弘塑像。
苌弘洞文物保护石碑。
苌弘青年时的读书处——“苌弘洞”。
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著名教育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历代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
而孔子的老师苌弘的故里,就在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资中。
孔子“入周学礼”
专程问乐于弘
苌弘(约公元前565年-前492年),字叔,四川省资中县人,周朝贤大夫,我国古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他博学多才,见多识广,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为我国音乐学界的开山鼻祖。孔子在“入周学礼”期间,专程“问乐于弘”,向苌弘请教和探讨音乐和天文知识。唐朝韩愈《师说》曰:“孔子之师郯子、苌弘……”明代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载:“苌弘氏,孔子尝问乐焉,死之三年而血化为碧。”《孔子演义》(丁寅生著)书中“赴周京师事老子,问武乐敬服苌弘”一章,详述了公元前518年,孔子前往周国拜师苌弘,“孔子趋前致敬礼”,虚心向苌弘请教的故事。据传,孔子删诗书、订礼乐常引用苌弘的见解,孔子修订的《乐经》,也大多得益于苌弘原著《乐经》的第二稿。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有孔子问乐苌弘图示。
苌弘还是一个见义勇为、刚直不阿、精忠报国之士。他毕生尽心竭力扶正周室,却为诸候所忌,周敬王轻信谗言,将苌弘治罪。苌弘英勇不屈,剖腹自杀。死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后化为碧,成语“碧血丹青”和“碧血化珠”即由此而来。
苌弘以死表忠心
首级被埋河南偃师
苌弘年轻时出游河南洛阳,入朝廷为官,帮助周灵王谋划中兴统一大业。周景王在位后,苌弘参谋迁都辅佐兴邦有功,被封为大夫,掌管天文历数。他常向景王谈论星象吉凶征兆,影射诸候割据称雄的阴谋,遭政敌忌恨诬陷。公元前492年,周敬王中离间之计,一怒之下将苌弘治死罪,幸得朝臣求情,苌弘被放逐回乡。
传说苌弘回到蜀地龙水桥(今四川资中发轮镇龙水村),仍遭奸臣派人秘密追杀,苌弘闻讯带仆人乘舟顺龙水河而下,舟泊到资江(今沱江)牛碾沱,进入牛碾溪(今资中甘露镇)的龙洞河隐居。不久奸臣秘探追踪而至,苌弘知道难逃脱追杀,便告诉仆人将他的血收藏好,三年后让它再见天日。随即苌弘祭拜天地后,剖腹自杀,以死表忠心。赶到的追杀者将他的首级带回报功,其首级被掩埋在河南偃师,故今人有的误传偃师为苌弘故里,其实非也。
相传后人遵照苌弘的遗嘱,将其鲜血密封窖藏于龙洞河岩穴里,三年后取出,见苌弘的血已凝成一颗澄碧闪光的宝珠,因不慎珠坠地滑入龙洞河,随波逐流滚进资江,顿时霞光冲天。从此经资阳进入资中境内的这一段流域,被称作“珠江”。苌弘避难乘舟途经的资中球溪河,古时也被称为“珠溪河”。
《蜀中名胜记》有载
苌弘是资州资中人
资中开发较早,历史悠久,资中县名出现于秦朝,秦朝廷改蜀国为蜀郡, 蜀郡下辖“成都、郫县、临邛、广都、资中、梓潼、汉阳等19县”,距今已二千二百多年历史。自西魏始,历代多为州、郡、专署所在地。由于资中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古迹众多,山川秀丽,历来是无数文人墨客、官吏富贾向往和荟萃之地。大量国史方志文献证明苌弘故里在资中。
《庄子》《汉书》《华阳国志》记载苌弘是蜀人,而《诸道图经》《蜀中名胜记》《四川通志》《资县志》《资州直隶州志》记载他是资州、资中县人。
《汉书·艺文志》(东汉)庄子·外物篇载:“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为碧。”东晋《华阳国志》载:“苌弘之血变为碧珠。”唐代《庄子疏》载:“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椟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宋代《庄子口义》载:“苌弘被放归蜀,刳肠而死,蜀人以櫃藏其血而化为碧玉。”北宋《诸道图经》载:“苌弘,资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明代著名史学家曹学佺(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万历末年任四川右参政,迁按察使)的《蜀中广记》中载:“苌弘,资中人,事刘文公为其属大夫,孔子尝问乐焉。”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修《资县志》序:“……山川毓秀,灵气攸钟,宜苌弘为孔圣师”。清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刊行雍正版《四川通志》载:“宏(即苌弘),资中人。”
天然石洞“苌弘洞”
旧传为苌弘青年读书处
自古以来,资中民间也有许多关于苌弘的传说。
四川资中县(古称资州)发轮镇龙水村,古时曾为资中龙结乡所辖,此村又有“老封君”之称,因苌弘受封大夫之官职,此地名沿用至今,曾称为“苌弘村”。村里有一深为15米、宽约25米的天然石洞,大量史书史料记载为“苌弘洞”(又名书岩洞),旧传为苌弘青年时的读书处。洞下面即为龙潭,故古时称“龙洞”,洞前方建有龙洞观,其遗址尚存。洞壁有不少凿于唐代以来的石刻摩崖造像,洞顶壁上的“苌弘洞”石刻,三个大字丈余长,系北宋赵宗尧所题,《苌弘洞古碑》今已风化,不能辨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苌弘小学”于此。
苌弘洞摩崖石刻造像分布在长24米、高7米的洞口上方及两侧,现有10余个造像及文字龛遗迹。其中有北宋资州龙水县令宋克昱建的《龙水县龙潭碑记》(行书)和华阴杨捐记大宋政和三年建《龙洞观碑记》,反映了苌弘在此生活、学习情况。据当地老人回忆,过去苌弘洞正前方并列写有“孔子拜师,苌弘授乐”文字的两块大石碑,现已不知去向。
据《诸道图经》《舆地纪胜》《四川通志》《资中县续修资州志》等记载:“资中祀苌弘其来旧矣”。古时资中人为纪念周大夫、忠臣苌弘专门修建了“苌公祠”。一说建在“县北”,即资州龙水县城北二里许;一说建在“青泥坊”,即资州龙水县城关外。
始建于隋末恭帝义宁二年(618年)的龙水县城仅距苌弘洞二里,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范祖禹到此任过县令,并设龙水书院,大兴教育。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的诗人梅尧臣,也曾从千里之遥的安徽宣城来到龙水县访古寻幽。南宋状元赵逵也将苌弘洞作为隐居处。历史上不少外地官员和文人名士曾游历此地,皆因苌弘生长生活于此。
距资中县城西北约25公里的甘露镇甘露寺附近有龙洞河,又曰“龙洞”,据资中州、县志等记载苌弘曾在河边避难和修身养性。
自唐代以来,龙洞河崖壁留下许多石刻题记。明代道家一代宗师张三丰(辽东懿州人)游历华南、西蜀来到资中,曾在苌弘隐居的龙洞河修炼,并在龙洞右壁上题赞颂苌弘的崖壁诗:“无价明珠一颗,光吞法界尘沙,圣凡人物天地,流通点滴何差。”清嘉庆壬戍年(1802年),资州直隶州州牧赵遵律游历甘露龙洞河后留下“狰狞怪石老龙盘,洞口泉飞夏月寒。疑有忠魂消不尽,泪河泻作怒潮看”诗句。
明、清、民国时期,资中州、县志均记载,古代资中人为缅怀苌弘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就在州城正东街建了祀苌弘的乡贤庙。清代乾隆年间,又在城北郊两路口建有“苌弘故里坊”,1958年修建资安公路时,石坊才被拆除。资中人还在始建于北宋的资中文庙忠孝祠内,立有苌弘牌位。据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资中文庙内最初供奉的是“相传三国时石工为之”的“古夫子像”。
现资中文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大成殿内,塑着据传为全国文庙大成殿内唯一的孔子站像。由于孔子历来尊师重教,便一直躬身站立在老师苌弘的故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资中人为了纪念先祖孔子的音乐老师——苌弘,再现资中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在成渝高速公路资中站出口立有苌弘塑像,并将所在的大道命名为“苌弘大道”,县城城南还建有“苌弘大剧院”。
大量国史方志和诗文及传说证明,苌弘出生于今四川资中西北(今发轮镇)与资阳市相邻一带,今资中之发轮、顺河场、甘露等地是传说中苌弘在蜀地活动过的地方。
文图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