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聚焦丨东北粮仓“十九连丰”背后的吉林经验

新华网聚焦丨东北粮仓“十九连丰”背后的吉林经验
2022年12月19日 15:12 媒体滚动

转自:吉视网

新华网12月19日刊发文章《东北粮仓“十九连丰”的密码》,东北粮仓连年丰收背后的吉林经验获赞。

报道显示,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公告,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东北三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局地极端天气等挑战,今年产粮逾2865亿斤,收获了自2004年以来的“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在大国粮仓中持续贡献着东北担当。

东北连年丰收背后,是黑土地上新科技日益涌现,协作链层出不穷,新农人意气风发,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乐农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通过传送带将玉米转运至存储仓(2022年11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新品种,科技煮香“中国饭”

在吉林省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展示培育的玉米种子(2022年6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在吉林省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展示培育的玉米种子(2022年6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去年年初,吉林省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共收集保存作物种质资源2946份,为育种创新提供了种质基础。

品种在增多。吉林省2年内审定通过了500余个玉米、水稻和大豆新品种。

规模在扩大。10多年前,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还是一家种子经销商,近年来已实现年生产玉米种子6000万斤,品种推广覆盖全国26个省份。

农民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环岭街道土城子村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分拣收获的玉米(2022年11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农民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环岭街道土城子村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分拣收获的玉米(2022年11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新协作,让东北粮搭上时代“快车”

——数字赋能,资源聚合在增强。

吉林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地块的农业气象信息。“现在手机就是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合作社负责人王大勇说,利用农业农村“云平台”,他们夏季科学种田、高效管理,秋季调度农机、检测作业轨迹,冬季监控储粮、下达发运任务,照顾到了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代管代储,种粮服务在增多。

在吉林省梨树县,7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可安全储粮超12亿斤,占全县玉米产量近三分之一。“这很好地解决了农民存粮‘无地方、无设施、无技术’难题。”梨树县商务局仓储规划科科长宫军说。

——“订单”生产,供需链条在增密。

吉林省种粮大户侯刚今年也与当地粮食加工企业签订了售粮协议。“现在是物流、储存、烘干等企业联合为农户服务,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农民增收更有保障。”

新农人,挖掘“黑色宝藏”新潜能

近年来,吉林省先后出台多个专项政策文件,多方位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支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吉林省 新冠肺炎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20 鸿铭股份 301105 40.5
  • 12-19 尚太科技 001301 33.88
  • 12-19 浙江大农 831855 7.5
  • 12-19 华光源海 872351 8
  • 12-19 清越科技 688496 9.1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