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张继文】卡塔尔世界杯,在阿根廷与荷兰队的1/4决赛中,主裁判拉奥斯共出示了17张黄牌、1张红牌引发广泛关注,而梅西在比赛中的手球居然逃过黄牌也引起争议。足球史上,不乏一些类似的争议判罚,这些判罚有的影响了重大赛事的走向,有的甚至引发了足球规则的改变。
队长被罚产生红黄牌制度
1966年世界杯不仅产生了许多经典的赛事,也发生了多次争议性的判罚。其中两次最受瞩目的争议判罚都与东道主英格兰相关。第一次判罚发生在一场1/4决赛中——英格兰对阵阿根廷的比赛。当值主裁判克莱特赖恩来自西德,这场比赛他多次警告双方队员,并在第35分钟的时候将阿根廷队队长拉廷罚下了场。这个判罚引发极大争议,阿根廷队员围住裁判反复解释拉廷并没有严重犯规,希望裁判能改变决定,但最终无果。当时还没有红黄牌制度,只有记录场上犯规和判罚情况的一张记录卡片。克莱特赖恩将记录卡片都写满了,其中就包括对阿根廷队长的判罚。
克莱特赖恩后来回忆,拉廷在场上追着裁判跑,并且大喊大叫,面目狰狞。克莱特赖恩虽然不懂西班牙语,但他从对方的面部表情中读出了这是一种侮辱,随即决定将拉廷驱逐出场。拉廷不会说德语和英语,只得要求翻译上场,并一直拒绝离开球场,造成赛事一度中断。裁判不得不请现场的安保人员将身材高大的拉廷从球场上带下去。因为克莱特赖恩本职是名裁缝,而且身高只有1.6米多,所以这场比赛后他得了个绰号——“勇敢的小裁缝”。
这场比赛引发足球圈内极大关注。比赛结束后,有一名英国裁判阿斯顿在回酒店的路上在红灯前停车,受到红绿灯的启发,他想到用红牌和黄牌作为足球场上跨越语言的国际交流手段。第二天,阿斯顿就和克莱特赖恩探讨了这个问题并一起向国际足联提交了一份提案。国际足联后来接受了该提案,并于1970年世界杯时开始实施红黄牌制度。而克莱特赖恩的那张裁判记录卡片,也成为珍贵的足球史料,现存于国际足联足球博物馆中。
同样在这届杯赛的另一场1/4决赛中,对阵双方是西德和乌拉圭,执法的主裁判是英格兰人,这场比赛中乌拉圭队两人被罚下,最后被西德队淘汰出局。赛后,乌拉圭和阿根廷两国媒体都对裁判的执法提出质疑,认为这两场关键的淘汰赛中,安排西德和英格兰的两名主裁判互为对方的国家队执法,有营私舞弊之嫌,南美的两个国家被算计了。这两场比赛及其引发的争议,据说也导致了国际足联后来对于重大赛事裁判国籍的选择更加谨慎,从各个层面做到应回避的尽量回避。
因争议判罚,助理裁判成“英雄”
如今的球赛中,用门线裁判和门线技术来辅助判断进球是否有效已经很常见。但这也是经历过多次争议判罚,才得以在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中实施。关于“门线球”到底进没进,最著名的一场争议也发生在1966年的世界杯上,英格兰对阵西德的决赛中。在90分钟常规时间内,双方打成2比2,当加时赛进行到第11分钟时,英格兰队的赫斯特一脚射门,球从西德队的门框下沿反弹到门线再弹起,被西德门将抱住。当值主裁判来自瑞士的迪恩斯特在征求助理裁判意见后,判定进球有效。英格兰队士气大振,很快又进一球,最终英格兰队以4比2胜出,在本土赢得了世界杯。
赫斯特的那脚门线球到底进没进,引发了英德之间的世纪争吵。多年来,人们用过很多高科技手段来分析这个球。据报道,曾有以色列导弹专家利用导弹轨道分析系统来判断这个球的运动线路,最后证明这个球并没有进。还有牛津大学的几个教授运用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分析,也推断这个球没有进。总体来讲,大部分的科学论证以及高科技手段分析都偏向于认为这个球没有进。
但这些都比不过当场裁判的判断,对这个进球判罚影响最大的是助理裁判——巴赫拉莫夫。因为这个判罚,英格兰球迷对他感恩戴德,西德球迷则对他咬牙切齿。在巨大的压力下,巴赫拉莫夫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做出这个判罚,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这个有担当的判罚,巴赫拉莫夫得到国际足联的重用,后来执法过很多重要比赛。据报道,巴赫拉莫夫还受到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接见和嘉奖,女王将一个镀金的小号世界杯奖杯送给了巴赫拉莫夫。199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阿塞拜疆时,还专门去拜访了巴赫拉莫夫,感谢他那次“勇敢公正”的判罚。在巴赫拉莫夫的家乡阿塞拜疆,人们视他为民族英雄。1993年巴赫拉莫夫去世,为了纪念他,阿塞拜疆把国内最大的体育场更名为“巴赫拉莫夫体育场”,据说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裁判员的名字命名的体育场。2004年,体育场外面还立起了一座巴赫拉莫夫的雕像。
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上,英德再次聚首。而这次,英格兰队的一次明显越过球门线的好球,却被裁判判定没进,士气受到影响的英格兰队输给了德国队。有些球迷不禁感慨“风水轮流转”。这些类似的争议,最终让国际足联下定决心修改规则,引入了门线裁判以及后来的门线技术。有意思的是,深感吃了大亏的德国人至今依然耿耿于怀,2015年德国足球博物馆建成启用后,把1966年赫斯特那个门线球的录像在馆内反复播放,让观众投票判断球到底进没进。
逼着裁判改判的“闹剧”
在1982年世界杯上,发生了一次政治压迫体育的争议判罚。当时在科威特队同法国队的比赛中,法国队员打进一球。但科威特队员抗议观众席上响起的哨声干扰了比赛,他们误以为那是主裁判鸣哨中止比赛,随即停止了防守动作,才让法国队得以进球。科威特教练组也将队员们叫到场边。当值裁判开始不为所动,维持自己的判决,招呼科威特队员回到场上继续比赛。
实际上,足球比赛中已经多次发生过此类事件,裁判的判罚并无问题。但在现场观战的科威特王储法赫德亲王,他当时兼任科威特队领队,率人冲入球场和裁判理论起来。法赫德亲王以科威特队退赛相威胁,最终逼迫裁判改判法国队的进球无效。这下轮到法国队不干了,比赛因此中断了较长时间。这一争议判罚事件,也成了世界杯历史上一桩出名的闹剧。
世界杯的历史上,争议性的判罚不少。一方面,足球几乎是所有球类项目中场地最大的,裁判人数却比许多其他项目还少。另一方面,场上人数众多,真真假假的犯规和欺骗性动作让裁判防不胜防,很难做到毫无疏漏。因此,多年来许多人已经接受了将“误判”作为足球比赛独特“魅力”的一部分。正如那句足球圈内的名言“足球是圆的”,只要终场哨声不响,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