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为预制菜添把“火”

就地过年为预制菜添把“火”
2022年02月09日 08:04 媒体滚动

原标题:就地过年为预制菜添把“火” 来源:中国食品报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居家过年成为今年春节多地倡导的首选。预制菜凭借工序简单、采购方便、配送到门、种类繁多等特点,成为年轻人居家过年的不二选择。近日,商务部公布了“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的销售成绩,在此次“年货节”中,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在今年春节前,淘宝、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多平台预制菜销量暴涨。各地今年春节都有哪些预制菜产品被端上了消费者的餐桌?各大平台预制菜销售情况如何?风口下,预制菜将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形势?

地方特色预制菜受欢迎

  在广州,佛跳墙、盆菜、花胶鸡、传统咕噜肉、桂花扎等知名广式菜肴已经是预制菜的主打产品,从商超买回后仅需微波炉加热就可食用。广州酒家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广州酒家预制菜产品接近十几个品种,广式预制菜肴如盐焗鸡、豉油鸡等菜品受欢迎程度较高。其次,方便处理的预制菜,如烧汁鸡扒、佛跳墙也卖得比较好。

  在青岛,尝到预制菜甜头的春雪食品加快扩大产能,旗下年产4万吨的调理品、新增屠宰5000万只/年在内的募投项目目前处于在建状态,预计2022年底投产。春雪食品工作人员介绍,白羽鸡调理品原料便宜,消费场景丰富,在菜、鱼、肉各类预制菜中,最具备培育中、大规模连锁品牌的能力,比如国外的快餐品牌肯德基、麦当劳和国内近年来涌现的正新鸡排等,这些下游连锁品牌会进一步绑定上游企业,推动行业规模的提升。

  在石家庄,预制菜成为不少消费者饭桌上的“新宠”,开袋即食或者开袋稍微加一下热就可以食用的预制菜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首选。老字号餐饮企业还专门为食物器皿、内容物、外包装进行重新设计,为年夜饭增加仪式感。直隶狮子头、鸡里嘣、道口烧鸡等经典冀菜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在长沙,唐人神推出唐人神大香肠,湘佳股份推出冰鲜黄羽鸡,大湖股份推出剁椒鱼头,佳沃食品推出冰鲜三文鱼等预制菜产品,受到消费者好评。在黄兴路步行街可以见到,多家门店均在销售唐人神大香肠。邵福记黄兴路门店店长李庆福介绍,创业阶段门店狭小,不能摆放大量加工设备,采取预制菜加热生产方式,仅3—5分钟的加热即可完成生产,消费者可以立等取餐。

  在上海,一个偌大的预制菜研发厨房内,叮咚买菜的预制菜研发团队正紧锣密鼓地研发新一轮时令菜——小龙虾和青团,以迎接开春。可以看到,预制菜研发人员身着工作服,正用计量秤精确计算着每份小龙虾调料的重量,以便形成明确的配方,供给预制菜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

“预制菜”成外卖平台关键词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经常做饭,预制菜只需要简单烹饪,买回家30分钟就做好一桌,既节省了时间又提升了生活乐趣。”饿了么预制菜项目负责人台永强透露,春节前一周,饿了么平台上的预制菜套餐订单环比上月增长近两倍。据悉,除了日常熟知的各大餐饮品牌,饿了么平台上的每日优鲜、旗鱼等各大生鲜品牌也参与预制菜业务,这些品牌具备较完善的菜品开发能力,仅每日优鲜就已上线了近千家门店。

  据NCBD发布的《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美团的数据印证了相关市场的高速发展:2021年,美团平台预制菜销售规模较2020年增长4倍,进入年货节周期以来,相关订单增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椰子鸡、胡椒猪肚鸡、酸菜鱼等成为春节前热销商品。

  另外,盒马鲜生数据也显示,预制年菜自上线以来,全国多地预订量呈上升趋势,北京地区的销量已经翻倍。调研数据显示,有82%的30—35岁受访者对“年菜套餐”有一定认知,其中有65%的受访者愿意尝试购买预制年菜。

  京东生鲜餐饮速食业务负责人焦赫表示,预制菜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帮助家庭用户吃得好,同时还能省时省力。近3年,京东平台预制菜的销售增长超4倍,这一过程中,品牌类型、数量、产品形式等不断丰富和升级。“‘2022年网上年货节’期间,我们的预制菜销售额很快突破了2000万元。”焦赫说,真正能够解决用户痛点、让消费者得到方便的商品一定会脱颖而出,预制菜的发展便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主要受众的年轻消费者,对口味的要求更高,也更追求新鲜的味道以及菜品。专家认为,对于预制菜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快速研发出新的菜品,以及满足年轻用的口味偏好,很容易被淘汰。

  另外,预制菜对物流配送以及冷链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我国冷链运输虽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对于预制菜这种对于时效性和保鲜度要求高的产品,仍不能做到全方位的保障,跨区域流通成了难题,无形中也增加了平台的成本。

市场赛道细分加速行业发展

  新春佳节的消费热潮带动预制菜销售火暴,已有多家券商给出相关研究报告。东莞证券分析师魏红梅表示,预制菜具备便捷、新鲜、健康等特点,丰富的菜品选择能够符合全国不同地区人群的口味,逐渐成为家庭及餐饮业所喜爱的产品。她进一步分析,预制菜行业发展驱动因素是多方面的,居民收入增加,女性进入职场,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加强,均构成预制菜行业利好,预计在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下,半成品菜企业扩大配送范围,提升产品配送效率,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扩大市场覆盖面。她还认为,以海产品等为代表的新、奇、特预制菜将获得资本青睐。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曹二保表示,预制菜市场容量很大,预计年消费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但是并非预制菜市场全都是蓝海市场。预制菜市场存在若干细分赛道,部分赛道门槛较低,产能分散,竞争激烈,特别是以猪肉、鸡肉、面食为原料的预制菜门槛较低、复制成本较小、市场竞争饱和,而以海产品等高端食材为代表的预制菜,原料来源少,制作较复杂,甚至需要跨国供应链协同工作,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这才是预制菜领域真正的蓝海增量市场。

  国海证券在相关研报中预测,2026年保守预测,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达4291亿元,2021—2026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5%。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我国目前的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如果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长期来看,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

  凌雁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表示,预制菜这种“半成品”在后疫情时代很有潜力,表层的原因是便捷、多样,深层原因是社会分工继续细分,大部分价值不高的环节会交给工业制造来解决。预制菜的潜能在于C端,特别是灵活定制的预制菜,而不是冷冰冰的工业产品,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走得更远。如能把用户需要的菜品通过集约化预先处理、包装、配送,预制菜毛利率的确可以更高。

  可以肯定的是,预制菜给餐饮行业带来了一个新的选择,但是当前存在的难点,导致其暂时不可能变革传统餐饮模式。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产品对供应链和服务体系的要求很高,这对餐饮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未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端的完整、产品品质稳定性、品牌可信度、消费场景创新、菜品口感保障等多重合力推动。

 (周岩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2年02月09日02版)

  (责编:周 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1 纽泰格 301229 20.28
  • 02-11 金徽股份 603132 --
  • 02-10 威贸电子 833346 9
  • 02-09 比依股份 603215 12.5
  • 02-09 标榜股份 301181 40.2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