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2022年中国经济五大看点

2022年02月08日20:32    作者:管清友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清友

  编者按

  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做正确的选择,而正确选择的前提,是对社会、经济的“大势”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2022年的“大势”如何?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华鑫证券首席经济顾问管清友接受伟事达会员专访,就近期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解读。本文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来,部分内容有删减。

  嘉宾 |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华鑫证券首席经济顾问

  来源 | 老椅子教练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度和四季度的经济数据,GDP实际增速是8.1%,高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设定的6%目标;四季度GDP的增速只有4%,我判断下行的惯性有可能会传递到2022年,压力很大。

  怎么来看这个变化?

  2021年“两会”确定6%目标时,应该留了提前量。这是考虑到要消化金融风险、应对疫情、应对外部压力等因素。最近央行有一次力度较大的降息,我认为2022年整个宽松的方向不会有太大变化,经济下行惯性在2022年上半年会较为明显。

  四季度同比增长4%,基本符合预期。从增长的惯性看,季度经济数据还在寻底,减速的过程比预想中稍好一点。

  在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当下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做了明确表述,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相信我们做企业、做投资的都有所感受,尤其是2021年四季度以来,消费趋弱、基建和房地产支撑作用尚未发挥出来。

  总地来看,在2022年下行仍在,但不至于失速,经济数据将继续寻底,政策的对冲作用在二季度才能发挥出来。综观2022年的中国经济,有如下五点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01

  出口接近极限

  从宏观角度来说,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垃圾时间”。中国漂亮的出口数据背后,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博弈。根据海关总署公布,2021年我们国家的出口总额是21.73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21.2%,全年出口总额占全球比重的19%——这个数据很重要。

  我比对了美、日、德等国家的全球出口额占比。美国最好的时候是刚刚突破20%;日本、德国基本上在不到20个点时开始往下走。以此来看,中国的19%,基本上在全球出口方面接近极限。我们往上走的空间没那么大,往下的空间很大。尽管我们力推自由贸易、改革、开放,但如果我们与美、日、德这些国家相比,出口要进一步扩大份额、比重是相当困难的。

  直白地说,能干的活基本都让你干了,如果你还想继续干,那让别人干什么?这就是全球化的极限。对世界历史而言,各国全球化都到了极限,我们有生之年都可能处在全球化真正的垃圾时间。

  客观来看,一战、二战有很多原因,包括民族原因、宗教原因、萨拉热窝事件等,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的全球化到了极限——大家都想扩大,但是没有空间了,于是就出现了老新力量的博弈,而我们现在又进入到这样一种状态。所以,现在有不少国家都在通过脱钩、对华关系改变等权谋斗争,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对于个体而言,拉长时间周期来看,这是个垃圾时间,没有新的技术革命。上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正好处于尾声,下一次技术革命何时到来我们还不清楚,总之,蛋糕做不大了。短期来讲,2020、2021年中国的出口都很好,这是由于疫情期间我国清零、其他国家没有完全恢复生产的缘故。

  02

  房地产逐步企稳

  做一个不算恰当的比喻,经济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就像吃安眠药,长期吃上瘾,但又不能骤停。我们先看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从数据表现看房地产行业增速非常低,房地产投资仍然是下行趋势,加上金融领域一系列整顿、去杠杆的政策,房地产行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一项原则——房地产行业要防止出现“合成谬误”。什么是“合成谬误”?就是每个单一政策都正确,但所有的政策合在一起,却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

  中国2022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大概率会“企稳”,上半年可能是市场企稳,下半年是整个行业企稳。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估值修复已经开始了,从最初的犹豫不信,到慢慢地有点相信,最后形成共识,直到股票市场最后走出来,已经运行了一个季度。

  如果你是房地产企业的老板,那一定要让公司挺过2022年“两会”,最好挺过第三季度。现在看,融资端明显放松,需求端恢复还没有那么快,但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出现需求恢复的状态。

  03

  制造业是定海神针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较快,是经济中的亮点,也是资本市场的亮点。从投资角度看,整个制造业在这两年疫情后,是稳定中国经济的定海神针。制造业的景气度较高,原因有三:第一,上游成本在2022年相对2021年逐渐趋缓,PPI有个回落的状态;

  第二,外需强劲带动;第三,这两年我们国内围绕着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等领域的需求非常强劲。从上市公司方面也能看出来,制造业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确实表现得非常好,而且仍处在景气周期里,这个周期比较长。

  04

  可选消费不乐观

  2021年,消费累计同比增长了12.5%,比预期要低,单月情况也低于预期,所以最近发改委又出台了关于促进消费的文件。

  消费方面,必选消费尚可(如衣食住行类的刚需部分),可选消费不乐观(如休闲、旅游等非必需消费)。这里有中国消费模式的转化原因,也与我们的统计口径有关系。我们主要还是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但实际上,人们越来越重视服务类消费,像教育培训(尽管去年双减但也有一定规模)、医疗、交通、虚拟商品等,这部分消费没有统计到社会零售品总额中,也意味着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没有统计进去。

  从消费的统计问题来看,我们也可以说由于疫情、收入增长的放缓,一部分可选消费受影响比较大,必选消费受影响不大。2022年投资上的一条主线就是必选消费,因为经济滞胀也好、疫情冲击也好,衣食住行刚需不变。

  05

  稳增长、搞基建

  “专项债”现在还有一些争论。一些人认为专项债提前发行即可,像2019年那样,额度总体上不要变,因为我们还要保持财政平衡,还要过紧日子,杠杆不能降太高,这是一种较为主流的观点;但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专项债还可以更积极一点,以帮助稳定经济增长。

  这两年大家也知道,“稳增长”在国内讨论很多,我个人观点也发生一些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完全正确的,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之间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经济失速,对中国的体量而言影响太大。

  个人认为,在2020以后我们有些政策执行过度,过于强调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而对稳增长重视度不够,最后增长下行速度非常快,甚至一度出现失速的危险。2021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太大,政策出台得有些晚了。所以我个人倾向于政府在货币、财政这两个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举动,其实这是为结构化改革争取时间的。我们仍然需要一个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中国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千万条,共识有一条:我们每一轮繁荣周期的背后,都有体制改革的影子。中国体制实际是有优势的,只要上层想明白、下定决心,改革是可行的。尽管涉及到的利益非常多,我个人依然支持在稳增长问题上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点。

  无论大家从哪个维度看,2022年,会是稳增长的一年,也是基建大年。

  看2022年的各项趋势,我们既不必悲观,也不可盲目乐观,而是积极探寻客观。最后祝大家虎年新春愉快,身体健康。

  (本文作者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管清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