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于2023年3月31日- 4月2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学院副院长熊璐出席并发表演讲。
熊璐表示,车路云连起来之后才能叫车路协同。所有的车路协同也好、智能网联也好,最后落到载体上都是车,车方面其实也存在非常多的瓶颈问题。
首先,他谈到目前智能驾驶应用的现状。从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2015—2022年间他们的自动驾驶汽车示范运营的情况来看,报告的自动驾驶测试事故达543起,好像车子不多、事故不少。另外看看国内,几个主要的地区,北京、上海、广州基本上各个自动驾驶企业的自动驾驶系统平均安全接管的平均里程大概都是在百公里要到3.5次,多的要到10次,就是说基本上可能每过十几公里或者几十公里就得接管一次。从这两个数据看,大家可以知道的是,自动驾驶落地道路还很漫长。
自动驾驶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安全性不足。这是一个自动驾驶汽车在做路测,很显然漏检了横穿的行人,安全员接管。
第二,缺少应变。碰到违章停车的情况,结果自动驾驶汽车不会了,没有办法自行变道超越,也必须进行接管。
第三,规则感差。会自己超车了,但是越过了双黄线。
第四,变互低能。遇到了无红绿灯的行人密集的路口,可以看到车子也不会了,无法实现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博弈,一直在那儿等待,也就是傻在那儿了。
所以智能驾驶汽车真正落地还需要去解决可用性问题,虽然研发很多的自动驾驶汽车,但是实际不可用,到真实的道路场景下就不行了。
熊璐指出,从自动驾驶本身系统来看,它的功能极其复杂,面临的环境也极其复杂,同时由于功能复杂、环境复杂,所以这个系统设计得极为复杂。大家说智能驾驶是个极端复杂性的系统,同时它的需求又是多元的、复合的,有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智能性、交通和谐性的需求等等。在系统和需求之间,必须要通过测试评价作为纽带把它们连接起来。
熊璐强调,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想到,智能驾驶系统开发得好不好,很重要的就是它的测试工具行不行、评价指标好不好,所以说完善的测试与评价体系是连接智能驾驶技术与需求的纽带,也是智能驾驶研发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但是现在智能驾驶汽车测试评价是怎样的?目前基本上沿用辅助驾驶的测试手段,是汽车可能以某一个特定的车速比如50公里/小时、60公里/小时的定速,特定的时间给出一个假人或者假车作为交通参与者突然出现,测试它的反应。这种测试的场景是非常简单的,范围是非常局部的,而且是孤立场景,这个工况也没办法满足现在非常多的企业开发的L2+的辅助驾驶、甚至L3级别自动驾驶连续性的设计运行范围(ODD)的需求。同时智能驾驶是简单的二元评价,通过或者不通过,没有办法去综合反映智能驾驶的性能水平。最后,测试和评价实际是割裂的,没有办法系统、完整地去测评功能实现情况。
“所以,应该以智能驾驶系统的可用性为出发点建立一个系统、完整、进阶式的测评体系,这个是未来自动驾驶系统或者智能驾驶系统研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他说。
最后,熊璐称,智能驾驶汽车需要对它的可用性进行测试评价,不是说简单的通过与不通过。可用性,可以用四个层面或者四个阶段进行能力划分。
首先,必须能够实现基本的行驶能力;其次,能够达到我们的安全保障水平,就是达到一定的功能;再次,必须要有很好的智能性;最后,面向一些特定的场景或者工况必须能够妥善去应对。
从这四个层级来看,一是需要去解决怎么测的问题,就是要有场景的矩阵。二是解决怎么评的问题,就是评价矩阵。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邓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