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双循环”不在“内外”而在“循环”

王一鸣:“双循环”不在“内外”而在“循环”
2020年09月05日 11:03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于2020年9月5日-9月6日在北京举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出席并演讲。

  王一鸣称,“双循环”不在内外而在循环。中央提出“双循环”格局后,媒体有大量的解读,很多人说以内需化为主体是不是要内卷化,是不是开放的节奏会放慢。事实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内需的份额还在不断上升,外需2010-2019年进的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是负的,内需超过100%的贡献,本来就是内需为主导的内循环为主体的。

  在其看来,内循环为主体的核心不是需求份额,核心是要把内循环通过市场化改革打通内循环是一个关键。所以“双循环”的本质不是内外问题而是循环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一鸣:我今天讲的话题是“双循环新格局”,现在是最热的词,它的关键是什么?现在媒体很多讨论,说到底内循环为主还是外循环为主,大家的聚焦点都在“内”和“外”。我的理解,应该聚焦在“循环”,怎么让它循环起来?关键在市场化改革。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个话题:

  第一,“双循环”新格局这个战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提出来?

  第二,“双循环”的聚焦点应该在哪儿?

  第三,我们应该怎么办?就是我们要把它的堵点找出来,然后来解决问题,来加快循环,提高我们循环的质量。

  第一,“双循环”新格局的战略。

  (一)“双循环”新格局的提出基本背景就是百年变局。

  1、基本的核心还是新的科技革命。这场科技革命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但是新冠疫情催生了、进一步加速了科技革命的推进,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模式的出现,这个对全球的中心外围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退潮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收缩调整。这个调整疫情后也在加快,基本特点,就是经历了过去全球化高潮时期,供应链持续扩张拉长以后现在开始缩短,逐步的向区域化、近岸化方向发展,所以未来三大区块,包括欧洲、东亚地区、北美它的内部循环可能份额会增大。

  3、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特别是美对我战略遏制成为最大不确定因素。特别是中美关系这种紧张、这种博弈的加剧,也成为我们外部环境当中一个最不确定的因素,现在不光是经贸摩擦,而且科技脱钩、金融施压,包括在香港、新疆、南海、台湾这些问题上美国不断挑起事端,我们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

  (二)新冠疫情正在加速这种变化。

  从最新的疫情情况看,全球已经超过2600万了,昨天统计累计死亡超过86万。特别是现在印度的新增病例已经超过美国,连续三周是全球最大的确诊病例的国家。有专家甚至预测两个月印度总的累计病例会超过美国,现在是新增病例已经超过美国了。

  欧洲、法国昨天单日新增病例又是疫情爆发以来最高点,说明欧洲二次疫情正在加剧,欧洲有好几个国家都创了新高。这个疫情的持续和严重程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国际机构都下调了今年的预测,二季度来看回落幅度还是超出预期的,包括美国,同比是9.5,欧元区要达到15%,日本是9.9%。我们国内总体上,无论疫情的防控还是经济的恢复都走在前列,全年应该有望实现2%—3%的增长。由于我们更早实现了经济的恢复,所以我们全年相对于全球经济的增长,我们说这种相对增长率会比去年更高,所以占全球的份额会进一步上升。

  现在从外贸的数据看,应该说是远远超出预期,但是总体上,经济的恢复还是面临很多挑战,包括需求端恢复滞后于供给。服务业的恢复滞后于制造业,消费滞后于投资。我们需求端无论是投资无论是消费,累计增长都还没有转正,但是消费的恢复又要比投资更慢。金融业和实体恢复也不一样,金融业尽管让利1.5万亿,但是盈利还是可以的,但是实体亏损面和企业亏损率还是比较高的,防风险依然面临很大的压力。

  我们怎么从短期的政策逐步的转向长期的结构性改革,新冠肺炎疫情后出现了逆周期的调节政策力度很大,但是也会看到推动宏观杠杆率,我们去年去杠杆取得的成绩,由于疫情的爆发慢慢又在复原,杠杆率又在攀升。而且新增的流动性,我们想流入实体经济但是依然很难,股市、房市在慢慢转暖。所以怎么把短期政策和中长期的调整能够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跨周期的设计,我想“双循环”就是着眼于这么一个跨周期,着眼于短期和中长期的结合,重点更是着眼于中长期。

  “双循环”,我们现在外部环境,不仅我们外部需求在大幅度萎缩,遇到外部环境调整和美国技术脱钩的制约。另外一方面,我们技术恢复占全球份额提高和外溢效益进一步增强。这就是“双循环新格局”,提出的一个战略背景。

  “双循环”不在内外而在循环。中央提出“双循环”格局后,媒体有大量的解读,很多人说以内需化为主体是不是要内卷化,是不是开放的节奏会放慢。事实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内需的份额还在不断上升,外需2010-2019年进的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是负的,我们内需超过100%的贡献。本来就是内需为主导的内循环为主体的。内循环为主体它的核心不是需求份额,核心是要把内循环通过市场化改革打通内循环是一个关键。所以我觉得“双循环”的本质不是内外问题而是循环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一次讲话,他可能也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大家理解,专门强调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国民经济循环,我认为在微观层面主要包括:企业生产、产品、技术和供应链的循环;中观层面包括:产业、城乡、地区的循环;宏观层面包括:生产、分配、消费、流通、再生产过程的循环。

  那么它有一些什么屏障?打通这个循环,你要打通这个循环现在有哪些堵点。

  一、技术卡脖子问题

  微观层面技术“卡脖子”还是一个堵点,我们的技术产业化很厉害的,最主要的是原创技术,底层技术,供给不足。我们在中后端的技术应该说能力还是很强的,原创、底层技术、芯片、飞机发动机、机械人核心部件等。还有一个大家忽略的工业软件。我们基础研发投入相当一部分产业化投入,但是基础研究这一块,我们与发展国家差距还是很大的,当然我们现在也在加大力度,我们是5%-6%投入,发达国家是15%-25%的差别很大。

  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足

  所谓稳定性我们经历了两个,劳动力成本提高,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大外移的压力。所谓竞争力,我们产业链总体上还是在中低端的,在产品核心零部件装备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三、实体经济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四、房地产冷热不均,实体经济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回报率低,资本很难流入到实体经济。只要流动性增加以后,房地产就很快能恢复。我们金融随着服务业这种新的业态的发展,传统金融的供给与新业态这种匹配也不匹配。我们传统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形态与新的业态的发展也不匹配,那么这些问题也造成了它的循环不畅。房地产现在我们居民杠杆率很高,怎么引起的?这些年上升非常快,主要是房地产。居民杠杆甚至有的城市已经超过100%了,它对消费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挤压,这也是对循环的影响。这是我说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和房地产。

  五、城市和农村双向流动机制尚未建立

  长期的单向的流动,农村土地的增值收益主要流向城市,金融资源主要从农村,劳动力到城市进行劳务输出但是享受不了当地的低保,享受不了当地的公共服务,享受不了当地的义务教育。我们通州能做点实验吗?能开个口子吗?现在这个问题始终存在,城乡循环也是不畅的。

  六、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国民经济循环的不畅

  我们基尼系数10多年了0.4以上,如果把资产算进去差异就更大,把房产算进去那就是0.7以上了,这个差异就更大。随着房地产价格攀升的影响,住房财富效应逐步消失很容易被锁定,他也会对经济循环造成制约。

  七、国内循环和与国际循环没有完全打通

  国际循环主要是外贸部门和外向型企业,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加工贸易。这些企业与国内大循环相对分离,和国内不是一个循环系统,现在让它出口转内销它既没有销售渠道也没有销售网络也没有品牌,他原来是单向的国际循环,这两个循环应该说也没有打通。

  这种不畅通带来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我们全要素生产率,图中红线部分只相对于美国40%(见PPT),黄线是日本的大概是美国的80%(见PPT),我们怎么去缩小这个缺口,这个也要靠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深化改革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消除掉扭曲配置;通过产业技术变革;强化原创创新能力。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

  科技成果的产权激励机制的改革,科研成员有没有产权,他只要有产权他就会忘我的投入,我们的原创成果就会迅速的增加,把激励搞对所以这个是关键。

  (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下决心推动短版产品国产替代,拓展国内供应商,培育国内可替代的供应链。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适应性。

  比如说“僵尸企业”资源在沉淀,如何把沉淀资源配到更加需要的市场中去。这些需要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来增强要素的流动性,使得资源能够更好的配置。

  (四)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金融改革包括准入,现在准入虽然在放宽但是没有完全解决。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包括注册制改革,在科创版基础上,能不能进一步拓展为新经济的公司提供更加便利的上市渠道,也为承接中概股回归,现在美国也在打压中概股,中概股回归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深化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制度改革畅通城乡循环

  劳动力市场改革核心是农产品怎么样市民化,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而不是以户籍人口挂钩。土地制度改革是集体经济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集体经济性建设用地除了用于公用以外能不能用于廉租房,能够有利于外来的劳动力。宅基地核心是使用权能不能向外部人员拓展,而不仅仅是本村的,城乡要素才能够流动起来。改革太重要了,未来的循环它的枢纽它的载体还是都市圈还是城市群。

  (六)加快深入分配制度改革释放内需潜力

  无论说再分配改革核心是要解决怎么样拓宽中等收入群体,扩展它的功能。能不能用15年把我们现在4亿人翻一倍,翻到8亿人。那我们的这种市场潜力就会巨大的释放出来,而且中等收入它的这种人力资本条件不一样,能够配合我们产业的转型升级。

  (七)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双循环相互促进

  如何打通内外循环,更高水平的开放体制,当然现在要自贸区、自贸港去突破然后再扩散。在国家层面一些政策上还能继续再往前推。我们在服务业领域越来越允许外资独资,现在主要在金融业能不能在更广的领域,医疗行不行?养老、幼育,甚至其他的城市服务业,能不能进一步拓展。

  我特别要强调就是外资,外资企业实际上是双循环的一个结合部,它也是推进双循环的一个枢纽。外资企业把根留住,它对双循环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只要外资企业规模能够不断扩张,我们双循环美国想把它断都断不掉。所以我们的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性也会大大提高,内外循环也会更加畅通。

  谢谢各位!我占用大家时间了,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8 翔丰华 300890 --
  • 09-07 奕瑞科技 688301 119.6
  • 09-07 爱克股份 300889 27.97
  • 09-07 稳健医疗 300888 74.3
  • 09-07 谱尼测试 300887 44.4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