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团:团结起来!抗疫战场专业志愿者的崛起与未来

杨团:团结起来!抗疫战场专业志愿者的崛起与未来
2020年05月05日 00:27 新浪财经综合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   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CC讲坛第36期(人民网慕课“CC学院”第2期)现场演讲于2020年4月25日在北京以网络直播形式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杨团出席并以《团结起来!抗疫战场专业志愿者的崛起与未来》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叫杨团,是1949年共青团开全国代表大会时出生的。父母是团中央的负责干部,他们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是要让我永远继承共青团团结一致、团结向上的精神。在这次病毒全球化的世纪灾难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深深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我们14亿人口的大中国,没有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集体意志,要有效控制疫情,是不可能做到的!我想讲讲我和我的伙伴团结一致的抗疫故事。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那天我参加了一个叫做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的线上抗疫网络,一直服务至今。

  翟雁是我的老朋友,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她和北京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张青之在22号夜里商定成立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网络,对内叫指挥部,对外叫专家组。最初的iWill专家组就是北大研究法律的金锦萍、卓明做灾害信息的郝南、奇点做石墨文档的李昂达还有翟雁和我五个人。为什么叫iWill?我后来知道,为了弘扬专业志愿精神,在2016年,翟雁和彭艳等8个创始人联合了总共100个专业人士每人出资2万,凑足了200万本金登记注册博能基金会时,口号是ProbonoiWill,即专业志愿,我乐意。我很感佩她们的坚持和坚守,我说,我也要加入你们。

  iWill的抗疫,源自1月23号下午与湖北和武汉社会组织的紧急讨论。当知道武汉社区工作人员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走家串户,多人感染;医院几乎瘫痪,人们大量居家隔离、心理恐慌,作为社会政策学者,我就敏感到武汉防控的关键在社区,社区是医院的上游,上游发洪水,下游就会被冲垮。就立即与武汉逸飞社工中心负责人陈兰兰组织微信群调查居家隔离情况。结果兰兰拉的群很快就从十几、二十几个人猛增到几百人,调研群变成了居家隔离指导群。

  兰兰带着社工仓促上马,紧急应对,急需支持。1月24日,我提出组织社工师、心理咨询师和医师进入社区的三群,即分大中小群逐级筛选对准需求者大群-居民群,中群-疑似群和小群-高度疑似者,以配合线下,解决社区人力不足问题。这个建议提交给京鄂iWill指挥部,也发给兰兰,很快,iWill专家组通过了建议,定名为“三群联动”和“三师联动”。但在当时,线上开设社区群,帮助线下筛查因为紧急和混乱无法做到,不要说北京专家,兰兰在当地也难联系社区。兰兰在全武汉范围招募社工,拉散户入群,直接支持居民。iWill快速招募和培训三师志愿者,并且日以继夜地紧急开发群规、群管、志愿者协议、数据日报等多种工具包,交给兰兰和武汉多家社工群应用。帮助她们的群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兰兰所带领的逸飞社工与多家组织共同开发了9个武汉线上志愿服务群,又与莘升社工等社工组织组建面向武汉市及湖北省地市州的服务群8个群,自1月23日至4月2日,累计服务量就达19万人次。

  现在想来,是病毒人传人的特性,逼迫线上的无接触支持也成了生命救援的现场。

  京鄂抗疫头两周iWill遇到非常多的问题。几千报名参战的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怎么协调一致各就各位,是很大的难题。尤其时间紧迫,平时几个月才能理顺的工作,都必须在短短几天内做出来。而大家彼此不认识,当各种问题倾泻而下,在网上争吵得不可开交,多人一起干仗,相互听不见在说什么,结果有人拍桌子,有人大声嚎,有的说不过别人,一个男性,应该岁数不小了,当场就急哭了,听到哽咽的声音,大家平静了。

  直到2月初,一家跨国公司的项目总监,名字叫宗思语,她报名来做iWill的项目管理志愿者后,情况开始起变化。她用企业管理的专业思路梳理工作流程,每天晚上开复盘会。从此,大家的工作很快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复盘学习中,所有人的知识和经验就像氢和氧经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那样。培训、管理、传播、技术等模块将人和事整合起来,形成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这个网络结构成为支持一线三师联动抗疫的运营机制,还下发专题给三线派活。我是三线志愿者之一,担当疫情研判、一线调研和二线研发。

  现在,iWill通过四波抗疫,基本形成了一二三线联动模式。第一波是武汉、仙桃,第二波增加了北京和海南,第三波是服务北美、欧洲、澳洲和亚洲10多个国家的海外侨胞和留学生,第四波是这两天就在开进绥芬河。而这四波的一线在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家,文化不同、服务内涵也有差别,之所以能快速进入状态,关键在二线打好了底子,不同的职能模块资源整合,让每个专业志愿者专长和能力在其中化合与沉淀,那么一线的项目越多,越复杂,二线以不变应万变,反复使用的效率就越高。思语告诉我们这就是中台的功能,快速应变就是敏捷管理。而当志愿者们称赞她时,她却说,我是做项目管理的,这回做iWill公益不过就是用上了专业而已。你们每个人都是专业人,我们的差别只是专业不同呀。

  在武汉疫情最紧张的时刻,来自广东的二级心理咨询师林丹,在iWill服务群里,看到有居民夜里12点还在线上,焦虑睡不着,就主动多次延长值班时间陪聊,甚至到凌晨三点。她还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问候信“今夜无眠”,夜里12点发到群里。告诉居民,有我们陪伴,你们不孤单。她的群里每个三师志愿者每次发消息都加上问候语,给患者贴心的安慰,这后来推广到所有群。她还带动全家和周围的人都做iWill志愿者,女儿制作宣传海报,同学制作音乐版,同事每人都给患者写一封慰问信。

  iWill服务的北美群里,有一位在纽约的留学生高烧几天无法住院,拿到核酸检测阳性时非常焦虑和紧张,iWill医师志愿者为他单独建小群,做居家隔离治疗、自我护理和生活指导,一周之后,他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返回大群的他成了iWill志愿者的小助手。意大利群一位在米兰学习音乐艺术的留学生,居家隔离期间自创作抗疫歌曲和录制,协助iWill到其他社群播放,也成了iWill志愿者。

  这90天,我每天都被iWill志愿者感动着,尽管我们彼此见不到面,但我们是陌生的熟悉者。我写过一篇文章,谁是抗疫中最可爱的人。其中,不眠不休的iWill志愿者是最可爱的人。在武汉抗疫总结表彰会上,当我听到,80后90后的志愿者们说,感谢iWill,让我在这场大疫中没有缺席;今后若有战,iWill召唤,我必出列,我就激动得湿了眼眶,一批认准iWill品牌,有专业志愿者成就感和荣誉感的青年成长起来了。我当时就在线上对她们说:“为了你们,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2月下旬到3月上旬,北京市民政局副局级巡视员张青之带队,民政局的处科级干部,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一行20多人,统统加入到iWill二线工作群了。张青之是京鄂志愿者联合行动的总指挥,心理咨询师,以专业志愿者身份参加所有活动,他要求党政干部到iWill群里观摩学习。后来,他们将iWill的理念、做法、工具包大量用于北京市的抗疫工作,还出了一些政策性文件。他们说,在iWill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增长了本领,更重要的是被你们的精神感染,真是不吃饭不睡觉,不要命地干,什么叫人民第一,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这回我们看到真章了。

  截止4月17日,iWill抗疫全程共招募2305名专业志愿者,建立了智力支持平台,专业陪伴与咨询服务的人群超过2万4千人,还与31个中国社会团体,11个海外华人社团建立了联系。第三波海外抗疫是联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在中国华侨基金会支持下,与上海和普青少年中心合作,复制武汉模式,不但为华人和留学生提供在线支持,还培育了海外华人志愿服务组织。海外抗疫阶段,iWill合作伙伴社区蓝人还开发了iWill七巧板。将iWill的整套智力平台工具与海外播报、双周侨坛、艺术疗愈、科学新知等等模块统统打包,装到七巧板里。现在,iWill正在联合全球专业志愿者网络的30多个国家的专业志愿机构,共同倡议全球志愿者加强沟通协作,积极投身各国的抗疫。

  总算下来,iWill培训平台共为专业志愿者提供在线培训一百多场次,累计培训志愿者约20人次。无偿捐赠专业志愿服务时间约10万小时,志愿者贡献的服务价值折合超过1000万元。

  现在回想起来,作为投身公益28年的社会政策学者,我为什么能在iWill网络待90多天,以后还要长期做它的专业志愿者,这是因为,iWill向我展示了一种几乎全新的公益组织形态。

  它完全不是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传统组织的局限和弊病它都没有。它是一批有志愿理念和意愿的个人的自组织,不用为养人发愁。它做项目,不是为了筹钱、养人,而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自己。iWill志愿者是一群已经获得意思自由和财物相对稳定的中产职场人,对自己心仪的慈善就直接把自己捐出去了。iWill的组织形式是非正式的,是专业志愿者的社区集群。平时在各自职业岗位上,战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它灵活、高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让我大受启发。社会组织天天讲需求为本,但是要找钱就先要养人,没钱没人就只得放弃,而iWill这样依靠专业志愿者的网络,只要有着力点支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灵活抉择。选择海外抗疫和绥芬河抗疫都是如此。

  一个新的社会主体站出来了,一个新的公益形式凸显了,它没有任何被公益之类的负担,是独立的个体以纯粹的精神、自由的思想集聚的群体,是在特殊时期由特殊连接形成的志愿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战斗友谊不亚于战争中血与火的考验,已经成为iWill的无形资产。

  现在,以专业志愿为标志的新公民意识正在从中产职场崛起,从我做起正在成势。未来,急需共同搭建一个专业人便捷、高效、聚焦参与公益慈善的网,支持他们在常态下自觉选择社会议题,成为推动公益社会成长的战略力量。

  为实现这个目标,iWill正在着手一系列工作:顶层设计,iWill是我们的大家的,基金会是成就我们的工具;基本制度:专业志愿者库、志愿时记录、表彰和升级机制、认证和授牌体系。要让每个专业志愿者的公益努力,被看见,公益能力,可提高,公益意愿,能实现。让社会信用因为公益信用有新的增长点,那么社会治理的民主化与参与性就不再遥不可及。

  而要实现这些,让iWiil在常态下可持续,需要搭建社会基础设施,一个高效服务于专业志愿者的稳固的组织方。我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如果每个公益机构都有个专业志愿者项目经理做长期支持,效率就会大为提升。谁来招募、培育项目经理专业志愿者呢,谁来将他们与社会组织精准匹配呢?谁来支持评判专业解决方案呢?谁来彰显专业志愿者贡献的社会价值呢?一定需要支持志愿者的公益组织?他可以是基金会,社团,社会服务机构,甚至企业形式不重要,能起作用才重要,投资这类组织对公益事业是一本万利,期待基金会和政府都来助力。

  这次抗疫,专业志愿者第一次以独立主体的身份大规模参与国家重大灾难应急响应,如果说2008,数百万志愿者线下奔赴汶川救灾被称为公益元年,那么,2020就是数百万名中国专业志愿者线上驰援武汉,应该称为专业志愿者元年。

  这几年,中国慈善有一种走势,就是慈善被整合到国家治理体系里,国家与社会似乎成了一体。而iWill却在这种趋势下生机勃勃突围而出,彰显了专业志愿公益的独立、自主、民主、效率、联合、合作、团结、信用,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志愿参与。未来,这种以专业志愿者自动聚集的社区集群和智力平台能不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呢?能不能与企业和社会组织、行政机构互相配合,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现实的中国太需要了。所以,让我们团结起来!让我们共同努力!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新冠肺炎
相关专题: 2020CC讲坛专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08 浩洋股份 300833 --
  • 05-07 豪美新材 002988 --
  • 05-06 金博股份 688598 47.2
  • 05-06 吉贝尔 688566 23.69
  • 05-06 晶科科技 601778 4.3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