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新浪财经讯 第九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于11月24日在武汉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出席并发表演讲。
刘元春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目前人均GDP1万美金左右,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依然在路上,实践刚刚展现它的上半场。
“但理论要想描绘出一个要持续10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觉得我们理论家有时候太信心满满了。”,“中国这个大象刚刚把脑袋露出来,但是要把它屁股什么的都画全,我想我们的理论探索还没达到这个程度。”他谈到。
刘元春提到,稳投资是展示中国宏观稳定的一个关键,不在于短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用财政和货币来进行解释是解决不了的。
这两年稳增长的压力很大,并且越来越大,国有企业前两年的投资也在下降。这一轮国有企业在一个杠杆的调控期间,国有企业的调控行为,和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行为是不一样的。
他表示,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是逆周期的,最近老强调逆周期的政策,但是国有企业没发力,最近的逆周期调整的效果虽然不错,但是与其他的周期相比还没那么明显,如果国有企业的投资不反弹,民营企业的投资很难跟进。
“民营投资喋喋不休,民营企业家投资信心不足,是中小企业投资难。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跟进不足,国有企业不作为,导致大河无水,小河怎么会满。”他说道。
以下为演讲实录摘编:
经过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经济起奇迹,但是我们理论的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全面显示我们经济奇迹的时期,所以在现实中间中国是怎么样的实践引导、理论跟进是该探讨的问题。
实际上从企业界发起,我们理论界跟进,这些年学术界里面无论是从上层还是从社会基层,都有一个广泛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中国必须要在思想上、理论上要有一个大的跨越,要有一个大的一个跟进。
过去是经济赶超的70年,但我相信在未来肯定会迎来一个理论赶超的时代。世界上的共识就是中国经济增长是中国崛起的关键,中国经济学它的创新发展应该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的一个步骤,是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讲话里面的我们很重要的排头兵,任何一个经济期都会有一个流派跟它相对应,但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关系。
对很多流派的梳理就会看到一般一种模式的出现和一个学派的出现,一般要到10年到20年。
最近我老感觉到我们学界有一种焦虑,上次我记得在北京大学,我谈了很多的一个就是我们在中国模式中、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还没有完全展现它的全貌的时候,我们要建立一个庞大的体系,一个全新的范式,是不是恰在此时,为什么?
中国这个大象刚刚把脑袋露出来,但是我们要把它屁股什么的都画全,我想我们的理论探索还没达到这个程度。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中国模式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绝非就是前40年的故事、前70年的故事,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要基本完全基本达到,至少是2050全面完成,如果一种模式没有突破中等收入,这种模式不能叫成功,不能够完全达到我们社会主义的目标。
我们目前人均GDP1万美金左右,我们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依然在路上,我们的实践刚刚展现它的上半场,但是我们的理论要想描绘出一个要持续10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觉得我们理论家有时候太信心满满了。
所以有一次在清华的时候,我就讲我们理论上是不是有点着急了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是不是我们的经济学理论创新就达到了一个开花结果在我们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展开上半程的时候就能够都总结出来了呢?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我们希望是什么样,是从特征事实到基本规律,到理论冲突到思想到理论到范式这样的一个研究过程。
我们首先要把中国道路中国模式,这种典型的事实和基本的规律总结,与现有的领域和传统的领域相突出的地方,把这种思想体系化、学科化、学术化,上升到我们中国具有内核的外延的新范式,我们要做扎实的工作。
今天第一个讲中国特色宏观调控。高增长是我们的共识,但是同时我们忽略了一个低波动的特征。我们40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里面没有真正的经济危机,没有真正的在危机中,所以因此我们克服了很多外面国家在大幅度的国家在财富积累财富损失的周期的变化,我们财富的积累一直是持续的。所以说我们无危机的经济的增长,才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的很重要的标志。
为什么会实现了一个又快稳定经济增长,是对外开放。
要研究一下经济经济波动稳定的基础是什么,第一个市场化是经济波动的稳定,把它进行分期,在市场化进展最为迅速的之后,我们GDP的波动,投资的波动,各类参数的波动都明显下降。
从49年到7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百分之八点几,最高的时候达到百分之十几,但是后20年是一个非常高速很平稳的过程,说市场化是能帮助的。
第二个是稳投资是宏观稳定,而不是简单财政货币参数的稳定。
从1992年到2018年,我们的GDP的第一个波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资本形成总额的波动,而起来参数的波动率还非常低。
稳投资是我们展示中国宏观稳定的一个关键,我们认为不在于短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如果在财政和货币来进行解释是解决不了的。
我们的特殊所有所有制、特别的规划体系、投入制体系、产业提高能够解释它,所以我们把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把国有企业它的这一个投资行为,和各种参数与我们GDP之间参数来进行分享,发现了与大家不一致的感觉,是国有企业具有强烈的逆周期的行为模式。
这两年稳增长的压力是很大,并且是越来越大,国有企业前两年的投资也在下降。这一轮里面我们国有企业在一个杠杆的调控期间,国有企业的调控行为,为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行为是不一样的。
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是逆周期的,我们最近老强调逆周期的政策,但是国有企业没发力,我们最近的逆周期调整的效果虽然不错,但是与其他的周期相比还没那么明显,如果国有企业的投资不反弹,民营企业的投资很难跟进。
民营投资喋喋不休,我们民营企业家投资信心不足,是我们中小企业投资难,主要是国有企业跟进不足,国有企业不作为,导致大河无水,小河怎么会满。
把相关的经济变量波动领先制度上的与当期的GDP进行分析,和国有企业的负债总额、负债率基本上一个是正增长。
这个表明了制度在经济波动之后,开始通过政策性银行各国有企业采用政策性工具对经济进行密周期调整,这个调整对经济周期有非常重的一个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到底是什么调控体系?我们的教科书永远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现在加上一个宏观政策监管,但是实际上教科书没有总结出中国宏观调控的本质,按照四中全会的定义,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是通过我们的投资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再通过我们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传导来形成我们微观的基础,然后再表象我们货币政策的定位和财政政策的定位。
因此我们简单的老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面来理解我们40年无危机的这种高速增长,可能就解释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已经规定了经济宏观体系的运作体系什么,大家经常谈到货币增长速度、我们的物价水平,这些是由谁来调控的,大家都认为是央行定的,大家一定要知道这是错误的,不是央行定的,是发改委,当然更重要的一个是党定的,说每年经济的工作会确定了我们经济增长,我们相关联的参数。
澳门在教科书里面所理解的中国经济宏观调控这些特色,与我们现实的调控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此在这些上面怎么进行一些思考?那么主要的理论思考就是第一讲宏观经济政和工具的传递,与经济制度、政府制度进行了有机结合。
看到目前在过去宏观调控这一套体系它所蕴含的现代思维是无比丰富的,是我们值得从典型事实、基本规律与传统理论相冲突的反思,这样的一个链条之间来不断的添砖加瓦,最后实现我们的从道路自信到理论自信。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思阳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