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讲坛张春义:隐性饥饿 微营养与大健康

CC讲坛张春义:隐性饥饿 微营养与大健康
2018年12月22日 15:29 新浪财经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张春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张春义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28期于2018年12月17日在北京东方梅地亚中心M剧场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张春义出席并演讲,主题为《隐性饥饿,微营养与大健康》。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40多种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缺乏被称为人体的 “隐性饥饿”。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微量营养素摄取不足或不均衡有关,他如何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春义: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于中国农科院,今天下午,我想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聊一聊吃的事。

  首先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今天中午大家吃饱了没有?谢谢大家的回答,但是看到这张片子,希望你们不要太惊讶,因为我想说的是,虽然各位吃饱了,但真不见得一定是吃好了,那么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听我慢慢道来。

  在2005年夏季的一天,我陪几位外国的专家去四川省蓬溪县的一个乡村去做实地考察调研,在这个乡村的小学校里,看到的景象多少让人有些心酸,因为校舍比较简陋,可以说破烂不堪,而孩子们呢,生长发育都出现严重的不足,所以是属于非常严重的营养不良的情况。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回城里,各位胖子、小胖子、大胖子,这就是各种的营养过剩。那么可能大家还不太熟悉的一种营养不良的方式,我们把它叫做隐性饥饿。所谓的隐性饥饿,就是指我们每天应该摄入的那些,对人体营养健康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矿物质,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所带来的饥饿。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一种饥饿,实际上你通常是感觉不到的,对吧,吃了馒头,吃了面包,吃了面条,有饱腹感,这个不叫做隐性饥饿,那么隐性饥饿,当然它会给你的身体带来很多很多健康上的危害,比如说当叶酸摄入不足的时候,它会带来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的疾病,而大家特别熟悉的,关于叶酸对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女性到了孕期去医院,医生一定给她开一个处方,每天服用多少叶酸片,那么除了叶酸之外,其它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等等,也对人体的健康,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包括隐性饥饿在内的营养不良,它所引起的健康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那么大家可能不太知道,我们绝大多数的慢性病,真的确实是由营养不良而造成的,那么哪些是慢性疾病呢?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当然还有癌症等等,看到这些数字让人吃惊,但是也让人痛心。我觉得更为可怕的一个现实是,在未来的十年内,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会越来越严重。我们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的慢性病爆发的时期,那么既然隐性饥饿它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这么大,有没有什么办法去应对呢。大家可能从生活的经历当中,也能够略知一二,比如说你如果是去超市,有这种各种颜色的很漂亮的小瓶子,里边装着各种各样的药片: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等等。但是我想说的是最近在国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研究,它跟踪了大规模的人群实验以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就是你每天吃这么多维生素片,实际上它对你的健康,既没有什么大的好处,也没有什么大的坏处,而唯一起到作用的,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叶酸。那么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大家从超市里也可以看到,感受最多的就是,这个碘强化的盐,那么这里照片上看到的是一碗面粉,这碗面粉是经过叶酸强化的。实际上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说在美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因为他们意识到,叶酸的缺乏对人体影响是如此的严重,所以他们有一项法律,就是强制向面粉里面添加叶酸。但是近些年的一些研究表明,这些化学合成的添加的叶酸,如果你摄入过多的话,会至少带来两个方面的健康上的影响:一个它会掩盖B族维生素12的缺乏,另外一个,它会增加你结肠癌患病的风险。

  那么作为一个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的我来说,这里我给大家提一个新的选择,就是营养型农业。如果我们把营养型农业定义为是农业版的3.0的话,我想对农业版1.0和农业版2.0做出如下的阐释。什么是农业版1.0?由于中国有十四亿人口,但是耕地仅仅只有十八亿亩,人均算下来一亩地多一点,所以很自然的一个需求就是,我们要用有限的土地,去养活我们如此庞大的人口,所以我们追求的是数量保证,也就是说希望,人人都能够有足够的米饭和馒头来吃,那么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近些年来,开始关注另外一个话题——关于农业的话题,就是我们如何吃得安全。所谓的安全是什么?它指的就是我们吃的食品当中,有没有农药的残留,有没有重金属的污染等等,我们把它称作农业2.0。所以我想再次强调一下,我们所追求的农业3.0,追求的目标,就是让大家吃得营养,活得健康。所以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组织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由三十多个不同科研院所参加的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项目成立的初衷,当然是为了通过我们的科技创新,为我们广大的老百姓,提供营养丰富的,多种多样的食品的选择,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成功了富锌的水稻,富铁的水稻,富锌的玉米等等。利用这些初级农产品,我们又跟农产品加工技术进行结合,生产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快销品,像一些玉米汁、薯脆、薯糕等等。这些产品的推出,我们希望未来在座的各位可以享受得到,每天吃一点,对你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好的影响。

  那么话题说到这,我特别想提醒大家,关注这样的一个问题。作为我来讲,作为在座的各位来讲,未来我们到底怎么吃。刚才主持人已经提到,小的时候营养不良,等到生活好了以后变成大胖子,仍然营养不良,所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为科学家的我们,首先确立了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希望未来做到,精准育种。那么什么是精准育种,它是对应于我们的未来的个性化营养的一个需求,也就是用现代的高大上的,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等,而且还要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为我们的各类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妇女男性等等,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各种微量营养素含量的,这样的一些新的食物、新的食品。

  因为我本人以及我的团队,从事叶酸的研究已经十几年了,所以这里,我想用叶酸做一个例子,讲给大家听。我刚才实际上已经谈到,怎么补充叶酸呢,大家了解到,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在食物当中添加化学合成的叶酸。所以从这个图片顶端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摄入的叶酸,它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然后转变成一种叫做5甲基四氢叶酸的形式,而这种所谓的5甲基四氢叶酸,它在人体内是有活性的,能被我们所吸收和利用,从而保障我们能够正常地生长和发育,那么另外一个来源的叶酸途径,就是来自于我们的农产品,来自于我们的植物,而最大的不同是在于,这些来自于农产品当中的叶酸,它天然地就含有已经具有了这些活性形式的叶酸:5甲基四氢叶酸,或者是5甲酰四氢叶酸,而这样的叶酸,可以被我们人体直接所吸收和利用,于是大家自然而然就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我们人体内的一些基因发生了突变,大家注意,基因发生了突变,千万不要被这个词所吓到,死不了,我们有办法解决它。如果是跟叶酸代谢,相关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大家可以看到,打了对勾的这个,就是没有发生突变的时候,你摄入的非活性叶酸的形式,可以被转化为有活性的叶酸形式,而打叉了以后,就表示这个基因突变以后,我们摄入的化学合成的叶酸,当然就不能被转化成有活性形式的叶酸了。

  所以讲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想大家接下来,自然而然地就会问一个问题,你们做农业科学研究的,到底有没有一个什么样的好的办法,让我们大家吃上这些富含叶酸的农产品呢?还是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这个科学研究的开始,首先在全世界范围内找一找,比如说大家喜欢吃的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在这些自然界当中,也没有叶酸水平很高的这种资源,这里面显示的,只是我们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已经是五百多个不同的样品了。大家看到,最高的和最低的,相差了有十几倍之多,那么找到这样的叶酸的新的资源和品种以后,接下来我们要通过遗传学的办法,去找到底植物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基因,能够负责让这个植物里边的叶酸,积累的水平很高呢。又过了若干年,八九年以后,我们找到了这个基因,然后又过了两三年,我们还继续做了一件事,找到这个基因还不够,我还要找到这个基因里,哪一个位置的碱基,或者是哪一个位置的密码是最最关键的,能够让玉米里边的叶酸,变得丰富起来,我们找到了它,于是我们就把它发展成一种所谓的分子标记。经过跟自然界当中的其他的玉米不断地杂交回交,一代又一代地呈现给大家的,就是大屏幕上显示的,我们有味道、口感非常好的甜糯玉米,同时它的叶酸含量又很高。但是这样的产品,可不只是仅仅只有孕妇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儿童到老人,从男性到女性都需要它,所以我最大的一个梦想,就是让未来,我们十亿中国人,吃上种子里长出来的营养,谢谢大家!

  提问:比如说那个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或者说我个人,我是学工科或者是学科学的,就是我觉得转基因食品,本身它在使用这块,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人吸收,都是以氨基酸形式吸收的,但是它那个转基因的动植物,它会不会有扩散到生物圈的那个风险,或者说会对生物圈造成一些影响,就是这块的话,会有什么样一些措施之类的。

  答:好的,谢谢你的问题,您这个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涉及到转基因的环境安全评价的问题,实际上今天上午,我在十一点之前,有一个会,参加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学术研讨会,就是讨论的转基因作物,它有没有向这个环境当中扩散的一个问题。

  那么简单地来说,我们目前所有的,这个比如说转基因水稻,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向这个野生稻之间扩散的这样的一个现象的出现。实际上当然,在我们整个转基因种植的过程当中,都是提倡有一些措施的。比如说在美国,这个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棉花,它都是有一个比例来进行种植的,目的是控制这个害虫产生抗性,或者说是延缓害虫产生抗性的这个过程,那么也就是所谓的避难所的策略。到目前为止,有过一些,有过一些包括美国涉及到的这个蝴蝶的事件等等,但是最后都被同行科学家给否定了,因为他们整个的科学数据有问题,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有一定问题,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所有的转基因商品,所有的转基因食品,它们在这个环境种植过程当中,还没有发生一例这样的事情。

  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文明的传承,早已经证明,中国人的骨子里,从来不缺乏创新的基因。接下来,从基因技术,或者是这个基因产业的发达程度上来讲,客观地来讲,其实中国跟美国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我可能说得也许不对,其他行业的老师可以批评,我觉得距离国际这个顶尖水平最接近的领域,应该是农业科学领域,我们已经诞生了伟大的科学家,比如说袁隆平先生,所以我对此也充满信心。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CC讲坛 科技 生活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12-27 华培动力 603121 11.79
  • 12-26 华致酒行 300755 --
  • 12-19 中山金马 300756 53.8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