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远望资本程浩:对于真正的创业者,任何时候都是黄金时代
创业邦
12月5-6日,2018创业邦100未来领袖峰会暨创业邦年会(以下简称“创业邦100未来领袖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5日上午,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迅雷创始人程浩参加了“大咖辩论:2018的投资观察”环节,并在随后接受了创业邦专访。
15年前,程浩与校友联合创办了迅雷,11年后,迅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又过了2年,程浩选择离开迅雷,与另两位老友共同成立远望资本,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投资。
离开迅雷时,程浩曾说,“要想一辈子活出两辈子的精彩,就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事情上”,如今,他的新目标是投出人工智能领域的BAT。
2018年尾声将至,创业环境似是凛冽寒冬, 不过在程浩看来,行业的起伏是客观存在的常态现象,不值得危言耸听。在当下的环境,机构投资节奏确实有所放缓,但寒冬已自动筛去许多不合格创业者,同时,资本市场热钱趋少,也给了创业者冷静思考与谋求发展的空间。
未来,程浩认为更多的投资机会将出现在技术红利之上,远望资本明年的投资重点是依然是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同时严格走价值投资路线。
以下为访谈实录:
创业邦:最近对市场变化有很多争论,有人说创业黄金时代结束了,徐小平又说白金时代来临,你怎么看这些讨论?
程浩:我不觉得黄金时代结束了,对于真正的创业者,任何时候都是黄金时代。行业的起起伏伏是客观现象,是常态。我从2001年进入互联网,17年来,互联网的创业真是起起伏伏。
举个例子,2000年纳斯达克崩溃,2001年绝对是资本寒冬;2004,2005年携程,腾讯,百度上市,起来一波,2007年又不行了,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中国奥运会那年是中国在互联网创业最惨淡的一年;2009年开始恢复,到2011年又是一个高峰,360上市,优酷上市,2012年又不行了;2014年又起来了;2014年到现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这一波已经热了蛮长一段时间了,现在的低落很正常,需要蜇伏一段时间再起来,但是不代表现在不是创业的好时间,甚至现在也许就是创业的最好时间。
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讲,寒冬项目是少了,寒冬已经替投资人筛掉了很多不ready的创业者,这是好事,同时,寒冬里的项目价格本身也相对便宜,我挺喜欢的。
创业邦:在这样的周期环境下,是否意味着复制“大资本”模式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了?如果在某个领域的角落里,仍然存在一家与拼多多这种具有巨大潜力类似的优质初创企业的话,你认为它还有可能复制这种三年200亿美金的速度吗?
程浩:先抛开在这种环境下的设定,我认为未来肯定会有拼多多这种奇迹发生,这就像体育比赛的世界记录一样,今天有人打破了世界纪录,我们都觉得已经达到了人类极限,但可能明年又会有人打破记录,我觉得这很正常。
当然打破世界记录或者再造一个拼多多,必须有一个前提——在一大波红利之上。滴滴三年做到100亿美元很牛,是因为踩在了移动红利上。具体细分:首先是流量红利,这个不用讲了;其次是移动支付的红利,没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拼杀,可能也起不了那么快,当时首付就给你免掉多少钱,很多都是腾讯和阿里买单,不是滴滴买的单;另一个红利是手机GPS带来的红利,滴滴打车这种基于LBS的商业模式,正是手机GPS催生出来的,概括讲就是移动互联网红利造就了滴滴。还有一类红利叫开放平台红利,比如Zynga在Facebook上,拼多多在微信上通过社交流量获客,以及小程序等等。
未来更多的机会可能还在技术红利,人工智能方面,自动驾驶如果普及了,绝对万亿级市场,还有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发达了很多疾病都会被攻克。
创业邦:2018年,有人说是硬创新元年,没有一些新的干货的技术型创业可能很难得到资本青睐,对此你怎么看?
程浩:这个话不能太绝对。客观讲中国过去20年,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其实更多是商业模式创新,真正技术创新比较少。远望资本是人工智能领域早期资金。未来我们认为应该是商业模式创新跟技术创新并举,而不是一边倒的全是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比重一定得提上去。就好比现在路边树上低的果子全都被人摘了,高的果子就费点劲了。
创业邦:你如何评估远望资本今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成果?
程浩:我挺满意,我们今年投了十二三个项目,七八个都已经做完下一轮了,其实时间还很短。远望资本偏重价值投资,有些东西可能热一阵,但对于我们早期投资来讲,热不热不是我们衡量的标准。
远望资本严格走价值投资路线,投的都是早期项目,早期项目成长起来怎么都要三年五年,所以我们不是特别在意现在市场高低起伏,未来二级市场怎么样,企业成长三五年后到底是上A股好,还是美股好,这些都很难预测,干脆就别预测了,只要投的这个项目是价值投资,能给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在哪上都一样。
创业邦:价值,你对它的判断标准是?
程浩:如果是to C必须得说好对消费者的价值,如果是to B必须得说对企业的价值,或者极大提升效率,或者极大降低成本。
创业邦:远望资本明年的投资重点是?
程浩:依然是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可能相当于2000年初的互联网,我们判断人工智能是长期赛道,远望资本会长期深耕。
创业邦:2018年是人工智能落地的一年吗?
程浩:趋势肯定是这样。以前创业者有简历就能融资,今天得有demo才行。以前有demo就能融资,现在得有产品。以前有产品就能融资,现在得有实实在在的客户,这就叫落地。
创业邦:在这种环境下,你对创业者与创业公司的判断标准会和之前有区别吗?
程浩:我们之前就偏重比较落地的项目。
创业邦: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当下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程浩:坦率讲,过去两三年在人工智能挺浮躁,可能跟大环境有关系,钱太多了,创业者只要简历好随便说什么都可以,估值还很贵,还能持续融资。但今天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的投资节奏比以前慢了很多,跟美元一些机构谈它们也慢了很多。
资本市场太热的时候甚至机构之间会有互相竞价,谁都没有时间去仔细研究这个项目值不值得投,因为别的机构已经出价了,你不出就出局。今天呢,可以对项目精挑细选,这其实才应该是常态。
创业邦:竞价过热是风险投资行业自身的问题之一吗?
程浩:显然是。我们对于竞价从来不参与,如果有其他机构给出比更高的价格,我们就说我们能提供的价值除了钱还有很多其他服务,如果你觉得那个价格高对你更有意义,我们也不在意。
创业邦:你有没有观察到风险投资行业自身其他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程浩:肯定有,前几年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市场钱太多了,我刚才在会上提到,像共享单车,理论上这事很有价值,但当资本这么砸下去,公司被逼的盲目扩大规模,很多商业基础原则就会被忽视掉,例如一个城市放10万辆车大家肯定都盈利,你一定要放50万辆,那谁都别想盈利。现在市场变冷,VC不只看规模了,还看运营效率,大家反而有时间去把很多基础的东西做得更扎实,这其实对企业也是好事。
之前单个城市模型都没有做出来就盲目扩张,结果扩张越快死得越快,现在做北京,我看你北京的模型做得怎么样,新零售也好,共享单车也罢,你先做一个城市给我看看,模型不好,不好意思,我钱先不投,什么时候模型调好了我再投,创业者心里也会相对稳一点,不像以前一个没调好呢,投资人拿着一大笔钱过来,逼着你扩大规模,你每个口都在流血,慢慢你就止不住血了,所以现在资本变冷对创业者也是好事。
创业邦:你的观察里,明年或者未来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新的增长点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程浩: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精选了五个我们认为比较擅长的行业:自动驾驶、机器人、AI+金融、AI+企业服务、AI+零售。
未来,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改造一定会超过互联网。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和连接问题,浅层次的,它当然也有很大的价值,互联网一来,4个电商超过百亿美金,阿里巴巴,唯品会,拼多多,京东;人工智能解决的是生产效率的问题,未来人工智能对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改造会远超过互联网,现在来看改造刚刚开始,能改造的赛道非常多,像工业、服务业、出行、医疗,教育……
创业邦:人工智能这种技术投资的回报周期都比较长,你最多能忍受多长周期?
程浩:我们基金是5+2+2,9年,我们有比较丰富的准备和足够的耐心。
创业邦:做投资后,你再回头看创业时光,会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程浩:过去是运动员,现在变成教练了。有时候也会有点急,看到企业发展比较慢,有冲动上去支几招,但我必须得抑制这种冲动,我们只提建议,决策还是在CEO,我们是副驾驶,给你看看地图可以,前后有什么,到了路口该左转还是直行还是CEO的事。
对比创业和投资,从忙的角度来讲一样忙,但是客观讲压力比以前要稍微小一点——以前你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了,现在你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了,你有一个项目翻了10倍,即使另外一个项目死掉了,你心里也并不是那么紧张。
创业邦:你对边界,投资的边界或者自己的边界怎么样去设定的?
程浩:Elon Musk真是不设边界,他创立SpaceX只是因为NASA没有运人去火星的计划,但我有一些边界。我未来就是要投出人工智能领域的BAT出来,这是我喜欢也擅长做的事情。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