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拍卖食材统一配送服务经营权”事件,被很多网友嘲笑为“鹅城”故事现实版。在批评声浪中,当地部门宣布了终止拍卖。
上次阆中因舆论批评而改变政策,还是一个多月前的“自费核酸”事件。也算是从善如流吧。
当时阆中政府要求居民的常态化核酸需要自费检测,被群起抨击,改为自愿检测。谁会没事自费检测核酸呢?于是不了了之。
不过我倒是觉得,相比一些城市拿着财政资金,长期大搞“免费核酸”,阆中市政府的做法并不算很离谱。
所谓“免费核酸”并不是真的免费,不过是政府买单,少数人受益。这个道理很简单。
阆中市不想财政买单,就让民众自掏腰包,一来向外界传达财政困难的信息,二来进退自如:外界反对声起,就顺坡下驴,将来若有疫情发生,可以避免“消极防疫”的指责。
你站在官员的立场想想,再评估一下财政问题,算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吧。
回到“拍卖事件”,当地政府宣布终止拍卖,看起来是舆论胜利了。我倒是觉得,不过倘若此事作罢,当地不再重提,才是让人遗憾。
因为核心问题没解决,一次探索尝试中断了。
一
“拍卖事件”的起因,是阆中市的财政困难。
据媒体报道,2021年阆中市一般财政收入为18亿元,税收收入7.2亿元,其余来自转移支付。全市的一般财政支出高达53.4亿,是财政收入的3倍多。收入和支出的缺口,高达35.4亿元。
阆中市的财政,基本可以视为破产状态。
企业濒临破产,会重组资产寻求生机,政府同样如此。其中一项举措,是将全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单位和公办学校食堂的部分业务——“食材统一配送服务经营权”,拍卖出去。
这些事情原本就是由财政负担,现在交给愿意接手的企业,既能减轻负担,还能增收创利,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的举措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很好的探索。
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中国经济能历尽险滩,展现出强大韧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济遇到困难时,地方政府会在各方压力下,自发地探索改革性举措。这些改革挽救了经济。
裁汰冗员,削减工资,直至拍卖国企,让渡经营权,这些举措都在力求减少财政负担,促使资源回流民间,使经济恢复活力。国退民进,让利与民,这才是真改革。
1980年代末“三角债”困境,1990年代末国企改革,各级政府都通过类似措施,使得改革平缓渡过。
阆中市面临巨大财政压力,其实早就在自救。
近几年,阆中市拍卖了大量国有房产,包括住宅、商铺和小粮油公司。通过拍卖公告,我们能看到,地方政府手里有很多僵化资产,不拍卖出去,不足以激活。政府有共渡时艰的担当,敢对自己下手,这应当鼓励。
最近两年,阆中市政府通过多个拍卖中心,陆续拍卖了几百套商铺住宅等各类房产。单价不高,数量不少。这些零碎家当是如何攒下来的,我也好奇。
“拍卖事件”报道后,很多人诧异,政府怎么穷得连“饭碗”都能卖呢?饭碗能卖,还有什么不能卖?
我的观点倒是,地方财政再怎样困难,吃饭的钱总还是有的;地方政府连饭碗都拍卖,不正是说明改革有魄力吗?
二
本次拍卖事件涉及到的食堂,由于涉及的利益不同,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讲。
第一部分是行政、事业和国资单位的食堂。国内几十人的企业一般没有食堂,因为不划算,买菜、锅炉、炒菜到洗碗,需多人配置,加上食材燃料水电各项费用,综合成本极高。
小城市单位无论人多人少,都配食堂,饭菜品质好且价格不贵,是体制内的隐性福利。政府将这一部分的食堂业务外包,食堂可能要涨价,相当于削减体制内福利,财政负担减轻。
第二部分是公立学校的食堂。公立学校办食堂,效率相对高一些,但也要接受财政补贴。
一旦食材供应外包,是否会造成食材变贵,企业从学生口中夺食谋利呢?毕竟企业交了巨额“专营费”,想要回本盈利,他们确实有强烈的动机这样做。这部分是公众最关注的重点。
因此,需要做好技术性规定,在保障学生利益的同时引入竞争。
食材供应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不当应设置长期垄断经营。可缩短专营权时限,改为两年或三年招标。可将部分食堂打包,设置成多个标的,进行竞争性招标。
出现恶评的企业,应当取消其投标的资格;另外,要明确食材供应内容和标准,设置抽查核验机制。家长们最关心这一条。
当然,我是食堂服务业的外行,仅从市场的角度,给几句粗浅的观点。更专业的意见,都可以讨论。总之,要让企业有钱赚,也要确保学生吃得好。
这一次阆中市有关部门终止拍卖,理由是“拍卖范围和期限调整”,应该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拍卖食材统一配送服务经营权”,大方向完全正确,应予支持。要允许地方探索解决债务问题,而不是躺平摆烂,两手一摊向上级部门要钱。
三
很多网友将阆中市改革视为“鹅城故事”翻版,这是大错特错。
税收是征敛,收得越多,破坏性越大。政府将专营性资源拿出来拍卖,是让利与民。
假设哪一天,阆中市政府不愿承担机关食堂费用,将它们整体拍卖,交由竞争性的企业举办,政府人员吃饭采用透明化的付费买单,灰色地带会大量减少,成本更加可控。
改革很难一蹴而就,部分探索不妨先行。去年10月,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将观光车和摊点的30年经营权进行拍卖。在地方债压力下,相信很多地方会做出改革尝试。
乐山大佛景区部分业务已拍卖出去
阆中市最大的国有资产不是房屋食堂,而是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
最近几年,当地政府引入投资,大量建设,债务压力极大,不料遭受疫情袭击。疫情结束后,希望地方政府找到有实力的文旅开发商,有所作为。
在发展经济这方面,我们要相信,市场机制永远比政府包办更有效。
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各种投资建设,大包大揽,掌握了太多资源。当经济陷入困境,政府意识到有些事情他们做不好,想让渡资源,交给企业来做,这是符合简政放权政策的好事。
资源流回市场,利于经济发展。外界需要关注的,不是政府该不该卖,而是政府能否守信。
上届地方政府任期届满,下一届是否认账;企业获取这些资源,能否安心经营,不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这些需要制度保护,尤其国家政策保障。上级政府作为下级政府的直接负责方,要尽力介入,提供背书和做保。
把这些事情做好,改革才能真正推行,国有资产的价值,也才能通过拍卖真正呈现出来。
四
通过这次“拍卖事件”,我们看到,阆中能做的改革还有很多。
一个常住人口62万且人口还在外流的小城市,在体制内食堂吃饭的人数,居然多达10万。
该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和国资单位77个,正式职工超过1万人,临时聘用人数8000人。算上“吃财政饭”而不在单位吃饭的职工,还有多少呢?
据2014年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要求,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
而根据本次拍卖公告,阆中市的中小学生是7万人,教职工达到7358名,远远地超标了。
一个经济困难的小城市,有多少人被塞进中小学教职工的行列,在吃“财政饭”呢?希望阆中市政府能查清楚,把改革落实到最难处。
和上次“自费核酸”事件一样,阆中市政府饱受批评,但只要地方政府启动改革自救,就是好事。
外界要看到改革实质,对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和赞赏,而不是一味反对。
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破产,烂账最终还是要上级政府乃至国家兜底。国家承担就是全民买单,走到这一步,结果肯定是最差的。
本文首发在《新京报》,发表时有修改。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