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在野|夏至,好酒要耐得住

好酒在野|夏至,好酒要耐得住
2022年06月21日 07:00 财经头条

今日夏至。

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从这天起,盛夏季节正式宣告到来。

古人认为,夏至有三层含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助阴气之始至,三以见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我们从太阳那里获得的热量是最多的。

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南移,日光会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会一天比一天长。

作为盛夏之始,人们为了消夏也会想出许多得清凉的法子。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又如清代顾禄《清嘉录》记,“土人置窨冰,街坊担卖,谓之凉冰。或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鲜鱼肆以之护鱼,谓之冰鲜。”

作为消夏的重要水果,“夏至杨梅红满山”,此时也是杨梅大量上市的好时节。

无论是雨水充盈的岭南山丘,酸土广布的滇黔高原,还是丘陵与盆地交错的湘西小城,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江南,都有“杨梅之乡”的称谓。

《本草纲目》载,杨梅可生津、止渴、调五脏、涤肠胃、除烦愤恶气。

6月中旬到7月上旬,盛产杨梅的江南一带正值梅雨季节。杨梅鲜果的保质期不过两日,且易滋生果蝇。因而,家家户户以杨梅制酒,是夏至的传统。

《林邑记》有言:“邑有杨梅,大如杯碗,青时极酸,既红,味如崖蜜,以酿酒,号梅香酒,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

杨梅制酒,方法有二:一是等杨梅自然发酵成酒,二是用白酒浸泡杨梅成酒。

新鲜采摘的杨梅,需经仔细挑拣,加盐去虫,或待熬煮成杨梅汁后,与酒曲入缸发酵。或与冰糖以层层交叠的方式,浸入30度以上的白酒中。

杨梅遇酒,可待来年解封,一杯杯浅酌。

夏日炎炎之时,各类水果纷纷上市。除了杨梅,还可酿得荔枝、菠萝、水蜜桃等果酒消解着蒸腾暑气。

关于夏日消暑,嵇康曾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越是燥热之时,越要调息静心。人如此,酒也是。

在黄淮地区,由于此时的地表温度,远高于17℃~20℃的入窖要求,“夏不酿酒”成为不少浓香型酒企的传统。

既然不宜出酒,不妨让酒醅在窖池中持续发酵,这样的过程叫做“压窖”

一般来说,压窖期为30天。不同酒企也会根据自身所处区域及酒质要求,选择压窖的时期与时长。

安徽的临水酒厂,手工班的酿酒师傅自每年4月开始,便陆续封闭117口明清古窖池,进行长达160多天的压窖。

在江苏宿迁,洋河共7万口窖池的酒醅自春分时节,便逐渐进入休眠期,直到白露时节才开窖“醒”酒。若以最先休眠的窖池来算,压窖时长则可达到180天。

即使窖池进入“夏眠”状态,守窖的老师傅仍没有空闲。每天都需确认温度、湿度等指标,以确保窖池群内的微生物繁衍生长。

压窖虽然牺牲了时间和产量,并增加守窖成本,但也使得酒醅发酵周期延长,呈现更加丰富的香味,由此造就其他季节无法复制的酒质。

直到迎来秋酿时节,沉睡一整个夏天的老窖池便渐渐苏醒。

当酿酒师傅们挖出酒醅的一瞬间,窖香、粮香、曲香、陈香扑鼻而来,一年中极为珍贵的秋酿头排酒即将诞生。

再经过师傅们“轻、松、匀、薄、准、平”的上甑蒸酒后,于第一排期酿出的美酒,因其品质堪称“酒中头牌”,名为头排酒。

杨梅酿酒,窖池休眠。一动一静,一忙一休,实际是夏至时节的两面。

无论酿何种酒,都是以极为赤诚的姿态静待微生物生长,任由时间烘托出好酒的质感。

今日夏至,暑气正盛。不如倒上几杯封藏的好酒,与好友话过三五巡,听蝉鸣槐花枝,坐惜时节变化。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杨梅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2 盛帮股份 301233 41.52
  • 06-22 恒进感应 838670 20
  • 06-22 德明利 001309 26.54
  • 06-21 福元医药 601089 14.62
  • 06-21 联合精密 001268 19.2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