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发高|与论坛老朋友畅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中发高|与论坛老朋友畅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2020年01月16日 22:24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独家. 深度 | 与论坛“老朋友”畅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来源: CDF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0年1月15日农历春节前,美国华盛顿特区。中美两国用一小时的签约仪式,宣告中美长达两年的“贸易战”暂告一段落。

  签完字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振奋的朝空气挥了一下拳头。在他身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波澜不惊。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约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时间回到两年前,2018年3月24日晚,北京钓鱼台宾馆。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欢迎晚宴上,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方主席李伟面对台下上百个外方代表,在致辞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美国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美国。世界需要两个国家的参与,两个国家也需要世界。我们需要把这样的信息传递出去,让没有参与这个会的人也能够了解这一点,并且采取措施。”

  李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上

  李伟的话意有所指。这次论坛前两天,美国发布301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即签署总统备忘录,表示将中国商品大规模征税,规模可达600 亿美元。此时,大部分参会外方代表还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

  论坛召开前一天,世界500强企业家、学者代表们陆续下榻酒店时,中方公开表示,拟对美国128 项产品征收关税,涉及金额达30 亿美元。

  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见证了中美贸易战的开端。

  此后两年间,论坛史无前例的举行了四场会议,其中每年秋季新增两场“专题研讨会”深度探讨中美问题,共计2000余名外方代表参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俯拍图

  会场上,无论围绕何种话题展开讨论,中美关系、中美贸易均是焦点。李伟在2018年论坛开幕晚宴上的那一席话,也成为此后两年间论坛服务中国经济外交,践行“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宗旨的原则与精神内核。

  “这(签约)验证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困难并不可怕,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2020年1月15日,刘鹤在签约仪式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不仅是一份经济协议,更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繁荣:

  “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世界。”

  点击观看谈判现场视频(来源:玉渊潭天)

  中美第一阶段签约后,论坛秘书处独家专访了数位外方重量级代表,听“老朋友”畅谈中美关系。

  所谓“第一阶段协议”

  看到“第一阶段协议”这行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遵义几乎马上就作出判断:中美双方肯定会在近期达成协议。

  “特朗普一定希望协议能真正签署,不然人们又会抨击他办砸了事。当然,这次他也会面临抨击,但他可以说别急,后面还会有‘第二、第三阶段协议’。”

  斗争和胜利,一直是特朗普的个人标签。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看来,美国总统戏剧化的表现和中国方面的冷静、谨慎之下,第一阶段贸易协定更多体现了双方巨大的共同利益。

  (更多郑永年观点,请见 CDF 洞察 | 郑永年:中国应坦然面对贸易战)

  郑永年长期研究国际关系和中国问题,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他告诉CDF Insight,中美关系绝非零和游戏,不能将签协议简单理解为美国的“胜利”,也不要认为美国“胜利”中国就“失败”了。

  “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协议签署让中国有了这个自信,就是在保有自己意识形态和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和世界各国平等交往。”

  郑永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但可以想见,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双方都做了适度妥协。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对CDF Insight说,他甚至能想象,双方代表在离开谈判桌时,都会因为自己的诉求没有被百分百满足而稍感失望。但事实是,寻求能被100%满足的诉求原本就不现实。

  李伟致辞时,罗奇和刘遵义、郑永年都坐在台下。这是罗奇第十八次来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过去19届论坛中,这位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只缺席了一次,而刘遵义参加了2000年至今每一场论坛。

  多年来,罗奇一直呼吁,要在中美之间建立一种常态对话机制。

  2017年,中美两国元首在海湖庄园会晤后,曾建立了四个中美高级别对话机制。但2018年,在贸易战的阴霾下,除外交安全对话外,中美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及全面经济对话均未如期举行。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之前,最让罗奇欣慰的是中美双方高层有望重新开启每年一次的战略与经济对话——2017年,这一来自布什和奥巴马时期的对话机制曾被特朗普叫停。

  而此次协议正文在“争端解决机制”部分规定,中美双方成立贸易框架小组,每6个月举行一次会议,以确保各方以公平和快速的方式解决争端。

  “我认为第一阶段协议,正在朝着在中美间建立一个可以永久持续下去的协商机制的方向迈进。”

  罗奇对CDF Insight说,重启中美间的常规对话,是“能够期望的最好的事情”:“通过关税解决问题是愚蠢的。”

  (更多罗奇观点罗奇:“中国梦”与“美国梦”是否受到贸易战威胁?

  罗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好消息还有很多。

  协议签署前,美国已将中国从汇率操纵国名单中剔除。此前罗奇在多个场合表示,美国这一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没有实质性证据的政治行为”。

  对论坛“老朋友”们来说,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对中美关系带来的利好显而易见。

  至少,中美双方你来我往、不断叠加的关税战会在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后告一段落。

  刘遵义将第一阶段协议称为一次“停火”。他表示,若如特朗普所言,在2020美国大选之后才会签署“第二阶段”协议的话,将为中美贸易争取到近一整年的稳定期。

  郑永年则认为,“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意义在于“分步落实”:“一步到位的东西,纸上写出来容易,但做不到。分步走,给双方多留空间和时间,更加理性。”

  沃顿商学院院长杰弗里·盖瑞特 (Geoffrey Garrett)长期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他熟悉美国企业界,同时也与中国保持密切的联系。

  盖瑞特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无论美国媒体如何“唱衰”此次协议,在盖瑞特看来,美国大企业对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基本立场是正向的:“他们非常高兴能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希望协议将使中国开放市场准入,给美国企业和中国私营企业更多的机会。”

  盖瑞特认为,过去两年中国政府一直在国内经济改革和中美贸易战之间“奔波”,贸易战暂时被排除在议事日程之外,将使中国政府有机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国内问题上:“这最终是双赢的。”

  当然,即便协议已然签署,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在协议中,美国维持此前承诺,取消12月15日对剩余1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同时对9月已加征的商品(约1200亿美元)关税税率从15%降至7.5%,但继续保留对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

  特朗普表示,保留部分关税利于第二阶段谈判。

  “贸易战”没有赢家

  1月15日,共有超过200名嘉宾受邀参加了这场在白宫东厅举行的签约仪式。

  刘鹤副总理在台上发言时,央视镜头扫过坐在台下的嘉宾们,96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正点头微笑。

  2016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基辛格曾表示,中美之间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因为“中国并没有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

  2019年9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秋季专题研讨会前夕,基辛格博士曾专门为论坛发来一段影像。

  “这次论坛召开选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点上。”镜头中基辛格说:“我坚信两国都有责任为世界和平,解决他们面对的重大问题。”

  点击视频,看基辛格评中美关系

  讽刺的是,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之际,两国间贸易战正愈演愈烈。

  彼时,第十二轮经贸磋商重启,但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方也宣布针对美方向3000亿美元自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行为展开反制。

  中美贸易战打响至今,这场世界最大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CDF Insight 采访到的大部分代表均同意,贸易战没有赢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中美两国都受到了伤害。

  盖瑞特认为,贸易战中两个国家一直存在针锋相对的观点:

  美国人觉得,由于政府参与经济,中国的发展模式存在不公平之处。中国人觉得,美国期望中国采取和美国一样的发展模式,本身就不公平:“中国为什么必须要遵循美国的发展模式?”

  误解与非理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受害的是两国企业和普通消费者。

  盖瑞特的女儿目前正在学中文,这在美国高收入人群中很多见。贸易战爆发后,盖瑞特曾和女儿玩过一个游戏:我们的家中,有多少东西来自中国?

  游戏结束,父女俩发现答案远比想象中多。

  “美国更倾向于谈论中国导致的失业问题,我们不想谈论的是,正因为中国,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更高,美国市场上能出现更丰富、更好、更便宜的产品。”

  反之,美国加征关税造成的成本几乎全部由美国企业承担,最终埋单的是每一个美国人。

  罗奇一直认为,和中国打贸易战只是美国内部问题的外部化表现,并不能解决美国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危机——主要表现在财政赤字和低储蓄率上——但他也同意,很多美国人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如果美国不解决储蓄问题,在多边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那么美国债务和贸易逆差将分散至其他国家,取代中国。而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会比中国高。这就等于向美国工人、家庭和企业变相征税,适得其反。”

  针对美方非常关注的国有企业问题,刘遵义的建议是:不要过度关注企业的所有制,而是看企业行为,通过进一步加大合作了解中国国有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不同意识形态不会变化,共同利益不会因此消失。

  刘遵义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

  相对的,贸易战也让中国认识到深化国内改革的迫切。郑永年说,贸易战和贸易协定,均指向中国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融入世界体系。郑永年认为,协议中的一些内容也是中国改革的方向:“如果中美双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结构性挑战上,那么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便能站在更好的立场上来处理我们的关系。”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要求中国将至少每年购买400亿美元美国食物、农产品和海鲜,且应努力每年再增加进口50亿美元。

  同济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国强长期研究中美农产品贸易。他告诉CDF Insight,增加上述体量的进口,对中国而言并不困难。相反,两年的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全球农产品价值链,实质上有利于激发黑海地区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资源。

  但同时,贸易战也给中国农业和粮食安全敲了个警钟。

  “我们国家要构建一个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业食品的供应网络。除了立足国内,通过农业高质量发展基本自给、保证绝对安全之外,还要开发一个高水平的全球农业食品的供应链,并且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把‘适度进口’做好。”

  不可能“脱钩”

  签订中美两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不仅仅关系到中美两国,也绝非只涉及经贸领域。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参加2018和2019年的中国发展论坛前后,多次在自己的专栏中对中美关系作出评论。

  他对CDF Insight说,自己很高兴看到中美两国签署此项协议,但说通过第一阶段协议就能为未来中美关系给出明确的答案,为时尚早。

  (更多马丁·沃尔夫观点,请见CDF洞察 | 马丁·沃尔夫:中国正以一种西方不喜欢的方式改变世界)

  马丁·沃尔夫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经济关系变化引发的。不是贸易摩擦导致了变化,而是变化导致了贸易摩擦,摩擦只是一个‘症状’。”

  过去两年间,随着贸易战愈演愈烈,各方对中美关系的担忧也日益加深。

  2018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罗奇就曾表达过自己对中美关系这一“全世界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活力的两大经济体关系”的“深切担忧”。

  “无论是否把它叫做贸易战,这都是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在某种形式上的恶化。”罗奇说,当时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分组会上发言:“中国庆祝改革开放成绩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在接下来的40年中它所将要面临的挑战不会弱。”

  2019年,基辛格也曾提出警告:“中美冷战已经到山脚下了......如果中美发生冲突的话,其进程会比摧毁欧洲文明的一战二战还更快。”

  在郑永年看来,基辛格所言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依据是老先生对两边的观察,基于他对美国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结论。”

  中美关系恶化在美国国内一个直观表现在于,尽管史蒂芬·罗奇、拉里·萨默斯、罗伯特 · 鲁宾等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几乎不停的向公众解释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背后的原理,但大部分美国公众并不买账。

  萨默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2019年3月,沃尔夫就曾对CDF Insight表示,经济学家们应该开始反思,为什么特朗普忤逆经济规律做出的行为,会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链接:)

  他认为,中国崛起是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情况,“全球经济”中从未有过这么多政治和经济体制各不相同的大国。中国经济如此强大,政治上与美国存在差异,仅仅这两条就足够让双方举步维艰。

  过去两年,学者对一些被用于定位中美关系传统语汇的态度也产生了变化。

  比如,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已被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取代了;中美之间的信任,也被认为需要更多共同利益作为支撑;“脱钩”成为了谈到中美关系,人们使用更多的词......

  但郑永年始终相信,中美两国无法脱钩:“只要中国坚持开放,对美国来说是最大的市场;只要美国依旧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就要向一切可以赚钱的地方流动。”

  新规则的建立

  签约仪式对来自中美双方的媒体开放。当央视镜头对准基辛格博士时,C.V.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R.Greenberg)正坐在白宫东厅嘉宾席的最后一排。

  几分钟后,特朗普在讲话中直接点到了他的名字。“Hank(格林伯格的小名),你在哪儿?哈,他在那儿。”

  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镜头在人群中搜索,最终定在了格林伯格身上。

  94岁的格林伯格站起来,向人群微微鞠躬,一如他在2018年得知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时的谦逊姿态。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将这一切记录了下来。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右一为格林伯格

  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民间”推动者,格林伯格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有着很深的渊源。

  2000年,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第一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他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的筹备下正式启动。此后20年间,论坛逐步成为外国企业、学者与中国政府对话的重要平台。

  格林伯格和卢迈都没有料到,近20年后,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论坛“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再次得到了彰显。

  2000年,第一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日常工作中,盖瑞特一直鼓励企业家多多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他认为,对那些真正了解全球经济运作方式的政治领导人和经济领导人来说,向选民解释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实在太难了。实际操作层面,一些企业一度选择完全不参与政治辩论去解释为什么与中国的合作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意义。

  不过,企业界并未完全失声。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常客。中美贸易战期间,他以及其他2000多位外方代表都并未停止参加论坛。

  库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右一为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右二为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

  2018年论坛主旨发言中,库克就表示企业应该和政府多接触:“我的经历告诉我,拥抱开放、拥抱贸易、拥抱多样性的这些国家,它就能获得成功。而那些拒绝开放、拒绝贸易的国家就可能会失败。”

  他还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表示,共同的命运将我们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无论有什么直接发生在某一个个体身上都会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整体。

  贝莱德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也曾在中国发展论坛上公开表示,中美两国都因全球化受益,全世界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和美国:

  “我不想看到或者不需要的是中美之间打贸易战,因为贸易战绝对会减少我们未来的机遇。”

  点击视频,看外方企业在论坛平台发声

  罗奇认为,中美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但当其中一方开始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就会感觉自己“掉队”了,并且常常会采取负面行动。中国正在试图改变其发展模式,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这种改变会影响美国,使美国政界人士感到不满,这就导致了这场贸易摩擦和关税升级。

  郑永年则认为,中美关系的理想状况并非“回到从前”,而是要处于一种“管控”的状态之下。

  “过去,美国对中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对美国也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大家的幻想都破灭就开始了斗争,斗争一段时间理性回归,大家更多的看到共同利益,中美关系就能迎来稳定。”

  刘遵义将目前中美关系称为“新常态”。

  作为连续20年参与论坛讨论“大满贯”,刘遵义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一直持乐观态度。他曾多次发表中美之间“天塌不下来”的观点,认为中国只要继续保持开放,融入世界体系,就能够抵御中美关系带来的不确定性。

  2019年9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主旨演讲中。刘遵义说,当下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可能只是未来两国相互交融的体征和表现:

  “对于全世界,包括中国、欧盟来说,都应该继续秉持WTO的原则,支持多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在即将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上述受访者都将莅临现场,发表其对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经济走势的最新见解。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20 瑞芯微 603893 --
  • 01-17 艾可蓝 300816 20.28
  • 01-16 东方生物 688298 21.25
  • 01-16 博杰股份 002975 34.6
  • 01-16 公牛集团 603195 59.4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