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希望美方为履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创造必要条件 人民网慕尼黑2月14日电 (记者 花放)当地时间2月1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柏林接受路透社副总编加洛尼专访。加洛尼问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中方履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 王毅表示,中国是一个重信守诺的国家,只要我们同意的事情,就会说到做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达成的,我们已经准备好履行协议,使其真正有利于中美两国,有利于整个世界。 王毅说,疫情对中国经济会带来一些暂时性影响,但疫情过后,社会积累的消费需求会快速释放,中国经济内生动能会强力反弹,中国市场的容量会持续扩大。随着中国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继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落实协议中的各项共识,都将具备更好的条件。但美方现在全面限制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这在客观上对执行协议带来不便。希望美方思考如何尊重世卫组织提出的建议,避免采取不必要的旅行和贸易限制。履行协议是双方的责任,中国会承担应尽的义务,美方也应切实履行好在第一阶段协议中对中方作出的承诺。[详情]
约瑟夫·奈:美应理性看待中美相互依存 参考消息网2月7日报道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2月5日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文章称,美国应理性看待中美相互依存。文章编译如下: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大自然提醒了我们:美国和中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多紧密。 经济交流可以给双方带来好处,但也可以用作战略武器。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列为所谓的“战略威胁”。但这是什么样的威胁,美国能承受与中国多大程度的相互依存? 如何理解美中关系中的实力和相互依存,取决于如何理解美国的战略目标。假如它的对华关系是零和博弈,那么相互依存度越低越好,尽管环境等领域将难免有些相互依存。 然而,若单纯把操纵经济脆弱性当作一种武器,战略家们可能就会忽略这样一个事实:相互依存也可以产生积极效应,那就是使威慑力保持稳固。惩罚和拒止是传统威慑理念的核心,但它们不是劝止的唯一手段。相互依存也是一个重要手段,可让采取行动的一方看到行动的成本有时会高于收益,会导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经济相互依存可保障和平这一观点的批评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这种联系并没有阻止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灾难性冲突。这是事实,但是完全否认相互依存有可能降低冲突概率就太过了。 经济相互依存有时被称为“自我威慑”,但这一术语不应让分析师忽视其重要性。认为成本将高于收益的观点或许是准确的,自我约束或许来源于对利害关系的理性斟酌。但我们应记住,对目标的认知虽然重要,却并不是威慑中唯一重要的认知。我们还应明白,国际威慑关系是复杂组织之间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复互动,这些复杂组织并不总是单一的行为体。此外,这些行为体可能会以不同方式调整其认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已证明,反复互动的关系可以培养合作性的克制和互惠。此外,有些相互依存是系统性的,在这样的相互依存中,不打破现状总体上对一个国家是有利的。 我们不应听任不合时宜的恐惧导致全面脱钩。相互依存若运用得当,它会促进战略稳定。[详情]
原标题: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调整对美国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6日发布公告,决定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自2020年2月14日13时01分起,2019年9月1日起已加征10%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5%;已加征5%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2.5%。 除上述措施外,其他对美加征关税措施继续按规定执行。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继续开展。 中方希望,双方能够遵守协议约定,努力落实好协议相关内容,增强市场信心,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对于此次关税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美方已于1月16日发布公告对相关关税进行调整,我方同步调整了有关措施。下一步调整主要取决于中美经贸形势发展变化。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20年1月16日,美方发布公告,自2020年2月14日起,已于2019年9月1日起加征15%关税的12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由15%调整为7.5%,下调比例1/2。为缓解经贸摩擦,扩大经贸合作,我方同步调整了有关措施。 下一步调整,主要取决于中美经贸形势发展变化。中方希望,与美方一道朝着最终取消全部加征关税的方向努力。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将按规定继续开展。此前已公布的排除措施继续有效。[详情]
原标题:兴业证券首席王涵:中美协议第一步,全球经济一大步 从贸易摩擦,重回相向而行。 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从公布的协议内容来看,双方在多个领域都进行了详细磋商。 如何理解协议签署的意义?这对2020年经济预期又有何影响?1月20日,第一财经记者专访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他对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订做出了详细解读。 第一财经:如何看待协议签署的宏观意义? 王涵: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订,是中美经贸磋商的积极成果,预示着中美两个世界上最大、融合程度最深的经济体,从前期摩擦冲突阶段,重回相向而行。 在当前全球贸易疲弱、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背景下,此次中美两国签订经贸协议,有助于于修补割裂的全球贸易和经贸关系,稳定全球市场预期、增强全球市场信心,为全球经贸和投资活动修复创造良好环境,对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贸易发展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第一财经:协议签署,如何影响我们对2020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王涵:中国进出口或将受中美经贸协议提振,2020年经济预期有望改善。 一是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有望缓解外部压力,助力内外需提振。2018年至2019年底,中美贸易摩擦的波折往复不仅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对全球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负面作用,全球贸易增速出现明显下滑。随着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贸易摩擦压力缓解,不仅有利于我国未来预期的改善,也可能推升外部需求的回升。 二是2019年“衰退型”顺差或将反转, 2020年产业预期或改善。2019年,虽然外需对中国GDP拉动较大,但主要是受“衰退型”顺差的影响,全球需求明显回落。企业在未来不明的情况下,生产扩张比较谨慎,库存增速也回落至历史低位。2020年,在美国征收关税趋于下降,未来预期有所改善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出口可能逆转2019年大幅回落态势,出现反弹。而根据中美贸易协议,中国对外购买可能增加,未来中国经常账户将更加趋于平衡。进口的大幅增长有利于满足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控制通胀水平。如果贸易协议达成帮助全球需求预期改善,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出现好转,生产和投资或将有更明显的改善,产业预期的修复可能要高于GDP的改善。 三是中美经贸摩擦缓和若能带来全球经济回暖,非美地区受挤出效应影响可能不会太大。理论上看,对美国进口金额的增加可能挤出对其他国家的进口,但如果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达成能够缓解全球贸易压力,美国进口占比固然回升,但非美地区进口受到的挤出效应并不会太大。 第一财经:在协议当中,双方对金融开放都做出了具体承诺。如何看待这些举措的影响? 王涵:金融开放有助于提升中国全球金融地位和金融业竞争力,中长期看有助于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一是2000年以来,中国加入WTO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当前已是全球经贸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但中国在全球组合投资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不高,与中国的全球经贸地位不匹配。金融开放将有助于中国提升在全球投资网络中的节点重要性。 二是扩大金融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鲶鱼效应,以及内资金融机构走向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效应,将与近年来中国金融体系内部 “去杠杆”和“金融供给侧改革”对中国金融业稳健性和效率的提升形成合力,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是中长期看,扩大金融开放将有助于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第一财经:协议签署对金融市场有何影响?是否会改变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波动逻辑? 王涵: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或将受益于中美经贸协议签订面临长中期改善。 一是从前期中美经贸摩擦演进过程中金融市场的表现看,2018年3月以来中美经贸摩擦走势是影响金融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股市和汇率的趋势性走势与中美经贸摩擦的形势变化一致。 二是从金融市场近期表现看,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金融市场情绪提振明显。2019年12月中旬以来,金融市场在中美经贸谈判积极信号的带动下表现较好,股市持续上涨、汇率升回7以内区间。 三是往后看,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有助于中长期缓和市场对中美脱钩、全球贸易体系破裂的悲观预期,提振市场情绪和市场信心。虽然当前市场预期已比较充分,但后期贸易协议条款的推进与落地,也将助力金融市场基本面因素的回暖。[详情]
中宏观察家徐洪才:先易后难推动中美经贸谈判取得新进展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1月17日电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无论是对第一阶段成果的落实,还是对于下一轮谈判的运筹,都要充分估计其可能遇到的复杂性。”中宏观察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近日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强调,要从易到难,聚焦重点,有序推进。他强调,在前几轮谈判当中,双方共识较多,并没有很大分歧,但第二阶段谈判核心可能是美方将迫使中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谈判难度将加大。 在昨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全世界。也再次说明,中美双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磋商,找到有关问题的妥善处理和有效的解决办法。耿爽表示,当务之急是中美双方要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这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第一可以避免中美脱,避免双方之间裂痕进一步扩大。”徐洪才近日接受港媒采访时亦强调,从协议具体内容看,提到了知识产权、金融开放、中国进口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等。这为双方创造了新的机会,况且中国对美国大豆、石油、天然气等进口有利弥补需求缺。 徐洪才认为,较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谈判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势。他指出,美、欧、日近日共同就WTO改革发表联合声明,矛头直指中国,可能也是美国下一步谈判策略的一部分。徐洪才认为,下一步谈判将马上开始。在前几轮谈判当中,双方共识较多,并没有很大分歧,但第二阶段谈判核心可能是美方将迫使中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谈判难度将加大。同时,他认为不用高估谈判的困难,美国所谓结构性改革无非是要求中国政府采购公平、市场准入要一视同仁,提高政策透明度、不搞补贴等。实际上,中国去年一年在推动落实外商投资法、改善营商环境、鼓励民企发展、提出竞争中性原则、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因此,对中美先易后难推进经贸谈判取得新进展,徐洪才表达了审慎乐观的态度。而且,这对新的一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对于世界经济应对下行压力,实现缓慢复苏也是积极信号。[详情]
来源: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0年农历春节前,中美两国用一小时的签约仪式,宣告中美长达两年的“贸易战”暂告一段落。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订,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就“高枕无忧”。 第一阶段协议意味着什么?未来,中国和美国这一全世界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活力的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CDF Insight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约之际,推出系列专访。邀请多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中外方代表,为您详解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走向。 史蒂芬·罗奇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带来了三个好消息 CDF Insight:您在2019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即便中美达成协议也将“只停留在了表面”,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你又认为第一阶段协议“令人失望”。为什么这样说? 罗奇:我认为当前的中美谈判极为复杂,就如同任何复杂的交易一样,既有好处也有欠妥之处。 第一个好处在于中美不断叠加的关税在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后会停息,这是个好消息。 其次,除了第一阶段协议,中美间还会有其他沟通方式,比如中美有望重新开启每半年一次的双边对话。这种方式很好,我一直以来都建议中美设立一个可以永久持续下去的协商机制。我认为第一阶段协议就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第三,美国已经将中国从汇率操纵国名单中剔除。这项指控一直都是一种政治行为,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不过看到中国从名单中剔除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上述三项进展都能算作好消息。 对第一阶段协议,美国总统和他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设想其实是应对两国棘手的结构性问题,比如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国有企业补贴和创新政策等。 但我认为目前看第一阶段协议不会为这些领域提供发展框架。 中国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再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与服务,不太可能真正解决压迫美国制造业公司、工人、家庭的问题。 美国和一百多个国家都存在贸易逆差,中国是其中逆差最大的,这其实反映的是美国内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财政赤字和低储蓄率,只是美国不愿面对。 第一阶段协议并不能解决美国国内问题。因此对我而言,尽管这项协议在之前提到的三个方面能取得进展,但仍是令人失望的。 CDF Insight:您如何看待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有人会担心如果中美不能很好地执行该协议,就会对第二、第三阶段谈判产生负面影响,您对此有何评论? 罗奇: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合理的。英语中谈及美国、中国和其他大国的谈判和协议时,常常会说执行的过程是一种“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滑坡谬误”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像我刚才说的,重启半年一次的双边谈判,并根据第一阶段协议探讨执行的进度。 广泛的高层对话是执行的最佳方式。通过关税解决问题是错误的。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签约仪式 CDF Insight:现在中美都面临巨大压力。有些美国人认为签协议代表美方“投降”了,有些中国人认为中国总是在满足美方的要求。双方都认为自己为这项协议做出了足够的妥协。在这种情况下,您对两国的政府和人们分别有怎样的建议呢? 罗奇:我认为要在如此复杂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妥协是必须的,是关键的。 妥协意味着双方离开谈判桌时都会稍感失望,因为自己的诉求没有百分百被满足,但是诉求百分百被满足的这种期待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我认为两国可以期望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重启对话,无论是每年两次还是更多,去解决双方的差异以及双方共同的问题。 我们不能忽视提升本国经济的需要,在国家内部问题上不应该指责对方。 30年前,美国将问题归咎于日本,而现在又将其归咎于中国。然而,在这期间,美国内部的许多问题仍未解决。 如果中美两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结构性挑战上,那么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便能站在更好的立场上来处理我们的关系。 建议: 美国大力解决储蓄问题 中国推进经济结构改革 CDF Insight:您刚才提到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您也曾多次提出,多边问题无法用双边方案解决。在这一点上,您对美国商界和美国政府有何建议呢? 罗奇:我一直以来的建议是,中国需要减少储蓄,并将储蓄盈余用于家庭和个人消费。而美国不同,美国需要增加储蓄,并用储蓄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制造产能,提升人力资本。 美国储蓄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庞大的预算赤字,目前这一状况还在恶化,未来十年还会持续存在。而当国家想要发展却没有足够的国内储蓄时,就必须从国外进口储蓄盈余。 所以美国经常账户和多边贸易存在巨大赤字,所以要吸引其他外国资本,而中国是最大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美国不解决储蓄问题,在多边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那么美国债务和贸易逆差将分散至其他国家,取代中国。 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会比中国高。这就等于向美国工人、家庭和企业变相征税,适得其反。 因此,美国真正需要大力解决的是储蓄问题。 罗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CDF Insight:中国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中国面临着下行压力,这是中国内部的问题。中国加快改革,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您对当前的中国有什么建议? 罗奇:我对中国的建议和对美国的建议在理念上是相同的,两国都需要着重发展经济,并从优势而非弱势的角度应对中美关系。 中国面临着短期和长期的巨大挑战,中国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中国也迫切需要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从出口、投资转向国内个人消费,从制造业转移向服务业,继续吸收剩余储蓄,投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因为消费者也需要长期的保障,并从进口转向自主创新,避免像大多发展中国家那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此外,还有债务等其他压力。所谓的去杠杆化是为了避免犯下类似日本的政策错误,而中国需要在近期内继续关注这一点。 CDF Insight:有人认为,最近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压力下进行的,第一阶段协议是否会成为中国版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以签订此协议。 罗奇:这个问题很好,我不这么认为。广场协议体现的是主要工业国的集体努力,还有所谓的五国集团(G5)共同采取行动,迫使日圆大幅升值。日本也同意这样做,但随后在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方面犯了一系列错误,导致了所谓“迷失的三十年”。 我认为中国了解日本这些错误背后的风险,而且不太可能重蹈覆辙。我在耶鲁教授一门课叫“日本的经验”(lessons of Japan),课上会详细地探讨这些问题。 中美关系: 找出一种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法 CDF Insight:您在文章中说过,贸易战是一场使用经济武器进行的政治冲突,未来可能会继续存在。那么,与两年前相比,也就是在贸易摩擦之前,中美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罗奇:关税升级的状态已经持续一年半了,对两个经济体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特朗普曾说“赢得贸易战很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在制造业中的优势也大大削减。 我认为中国领导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我们要找出一种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法,虽然可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要能阻止局势继续恶化。 CDF Insight:从美国方面和中国的崛起来看,贸易摩擦是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您认为美国应该如何应对?脱钩还是满足现状? 罗奇:很多政客都赞成脱钩,我也写了很多相关文章。另外也有很多关于中国的政治评论。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各国一起参与的全球产业链也会继续存在。 我们的确可以让中国供应链与美国企业脱钩,同时维持供应链上其他国家的紧密联系,但这很可能会导致美国从他地购买商品的成本上升,还将加重美国家庭、消费者和工人的负担。 我们无法以简单的方式重塑世界,不是说想脱钩就可以脱钩的。这样评估中美关系时不切实际的。 CDF Insight:总体来说,您对中美未来的关系是感到乐观还是悲观呢? 罗奇:我持审慎态度。 这次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令人鼓舞的是,第一阶段协议将创造一段停火的平稳时期,给关税升级后的双方一段冷静期。 但第一阶段协议并没有给中美之间棘手的结构性问题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美国现在进入了紧张的大选阶段,从现在到11月间,情况还可能会再次变化。 CDF Insight:特朗普将与欧盟开始贸易谈判。与墨西哥的贸易谈判也结束了,可能还会和越南开展贸易谈判。您对此有何评论? 罗奇:特朗普认为,美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好在双边关系中处理。因此,他会选择一次聚焦于一个国家,无论是墨西哥、加拿大、中国还是欧盟。 我认为这样会忽略了中美和其他国家所面临的全球背景下的压力。 在多边压力的背景下,我们很难找到双边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我认为特朗普对这种矛盾的理解不够深刻。 [详情]
全文|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欧盟驻华大使今天接受采访时表示,欧盟将要求世贸组织审议中美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否会扰乱市场秩序以及损害欧盟企业的利益。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已经说过多次,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这是一份能够稳定预期和促进繁荣的协议,符合全球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同时我要强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符合WTO规则和市场原则。[详情]
原标题:CDF洞察 | 马丁·沃尔夫:中美贸易摩擦只是一个“症状” 来源: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CDF Insight(CDF洞察)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推出的深度原创栏目,聚焦论坛财经、时政类重大议题. 2020年农历春节前,中美两国用一小时的签约仪式,宣告中美长达两年的“贸易战”暂告一段落。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订,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就“高枕无忧”。 第一阶段协议意味着什么?未来,中国和美国这一全世界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活力的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CDF Insight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约之际,推出系列专访。邀请多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中外方代表,为您详解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走向。 马丁·沃尔夫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 中美贸易谈判: 有协议显然比没有好 CDF Insight:中美已于1月15日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您此前一直在关注中美贸易谈判事宜,就目前而言,您如何评价这份协议? 沃尔夫: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我有三个主要的观点。 首先,有协议显然比没有任何协议要好得多。这表明两国有合作的能力,也表明双方有互相妥协的能力。 在我看来是个好的现象,比双方贸易摩擦继续加剧、继续累加关税要好,看到两国将达成这项协议我感到很高兴。 第二,这项协议的作用非常有限,并不足以解决美中两国过去几年在贸易、科技、投资等领域的重大分歧。 相关问题的未来还不明确,因此也很难确定这项协议是否会解决中美关系的遇到的问题。 第三点,这项协议到底会将中美关系引向何方。除了贸易谈判方面,宏观层面上的中美关系会去向何处? 还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面对中美贸易关系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两国经济最终会有多大程度上的“脱钩”? 总的来说,我很高兴看到两国将签署这项协议,但是我认为协议本身并不会在解决中美问题上给出特别明确的方案。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约仪式 CDF Insight:在过去两年中,“不确定性”成为了两国关系的关键词。这种不确定因素还将继续存在吗? 沃尔夫:是的,目前经贸协定对中美关系的改变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不太能预见最终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不确定因素还将继续存在。 但我认为这项协议至少起到了一个“重新校准”的作用。 所以如果你是投资者、或是一家公司,并且对贸易感兴趣的话,应该做出长期的决策,斟酌一下自己应该投身中美贸易的程度。 因为现在美国企业想要同中方或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企业同样也想和美方或在美国开展业务,科技行业更是如此,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也依然存在。 CDF Insight:有人担心如果中美双方不能很好地执行第一阶段协议,就会对第二、第三阶段协议造成影响。您如何看待这种担忧? 沃尔夫:我不认为实践和讨论是孤立的二者。重要的是说到做到,并且开展切实的探讨,找到二者的契合点。 美国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做出各种承诺,但并未真正履行,但我认为中国也会有人对美国持有一样的看法。 沃尔夫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所以这需要双方的努力。 现在中国如此强大,又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和美国存在一些差异,仅仅这些就已经让双方步履维艰了。 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也未曾有过“全球经济”的局面和那么多政治经济体制各不相同的大国。这是全新的挑战,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CDF Insight:现在中美都面临巨大压力。比如美国某些参议员认为这项协议代表美方“投降”了,有些中国人认为中国总是在满足美方的要求,这会伤及中国的企业和农民。双方都认为自己为这项协议做出了足够的妥协。在这种情况下,您对两国有怎样的建议呢? 沃尔夫: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不难。总体上来说,协议内容需要足够的细致,好让人们理解双方所达成的共识,同时遵守这些共识。 本质上来看,达成协议就是要在双方之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要的是要让双方都认同协议内容,并感受到对方在认真地履行。 从另一方面看,任何协议都不可避免地要牺牲掉某些人的利益,以追求更大的利益。 中美关系: 贸易摩擦只是一个“症状” CDF Insight:在您看来,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美关系有何变化? 沃尔夫:从某种层面上看你的思考方向是对的,但是我会反向考虑这个问题。 我认为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经济关系变化引发的。也就是说,不是贸易摩擦导致了变化,而是变化导致了贸易摩擦。 那么是什么样的变化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最根本的是美国经济体制各方面的变化。 这是整体上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特朗普,只是这些变化是从特朗普当选后开始而已。贸易摩擦和科技摩擦只是这种基本变化引发的“症状”。 本质上看,美国现在对中国产生了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美国主要的挑战者,也是主要的战略竞争者。 这种观点就是在这五六年前出现的。后来奥巴马政府推行“重返亚洲”战略,这种观点就明显增多了。 我对此观点不会做出对错的评判,只是想陈述一个事实:人们担心中国成为美国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尤其是经济方面的竞争对手。这是一个观点上的巨大变化。 第二个变化就是美国人观念上的变化。 中国不仅仅是美国的竞争者,还是一个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竞争者,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如此。 另外,还有特朗普这一角度。 特朗普认为,在任何贸易关系中,只要美国陷入赤字,就会对美国造成不好的影响。特朗普定义一个贸易关系好坏的标准就是美国是否处于贸易平衡或顺差的状态。因此他认为中美贸易关系非常地不公平。这些观点引发了中美贸易摩擦。 另外,美国目前还尤其关注中国贸易政策的某些具体方面。 所以,贸易摩擦只是上述问题的结果,不仅仅和贸易有关,而是有更宏观的因素,贸易摩擦只是一个“症状”。 总体上看,美方还有很多根深蒂固的疑虑。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贸易摩擦看作是美中复杂紧张的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要孤立地看待贸易关系。 同时,消除贸易摩擦也不能单靠解决贸易问题来完成。 就算解决了贸易问题,中美关系也无法回到七八年前的状态,因为两国关系还包括其他诸多方面。 贸易非常重要,但贸易并非问题的全局。中美两国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必须找寻新的方式处理两国关系。 但我个人还没有考虑清楚应该采取什么方式。 CDF Insight:最近,越来越少看到人们像几年前那样非常乐观的谈论中美关系了。 沃尔夫:就算人们对中美关系有些悲观看法,也不是贸易摩擦导致的。 因为贸易摩擦只是一种“症状”。如果只和贸易有关,从技术层面来讲就不会没有解决的办法,只是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而已。 CDF Insight:您认为“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这样一种比喻依旧适用吗? 沃尔夫:这个问题很有趣。我认为这个比喻既恰当又不太恰当。 中美两国通过贸易逐渐相互依赖,这种依赖对两国的企业和经济都非常重要,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将它比作一艘船的压舱石的话,我觉得从一个方面讲是对的。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如果人们认为某个贸易是“不公平”的,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贸易往来越多,可以引发不满情绪的经济活动就越多。 也就是说,经贸往来越多,摩擦就会越多,一旦“超载”,船只就有可能“倾覆”。若是“压舱石”没有起到稳定船只的作用,那么巨浪就可以将船掀翻,而“压舱石”本身的重量也会加速船只的倾覆。 这就是贸易的复杂之处。 我们无法确定它是否真的会起到“压舱石”的作用,是能稳定中美关系,还是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摩擦涉及诸多方面,与贸易、投资、科技、知识产权等都密切相关,无法尽数解决。 所以我认为两国的这种相互依赖具有两面性,虽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但是也催生了一些摩擦,而且不能确定哪一方占比更多。 重塑信任: 关键在于中国经济改革走向 CDF Insight:在当前局势下提升中美之间互信,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沃尔夫:这个问题和中美双边关系联系不大,主要取决于中国的变化,也取决于美国和西方内部的变化。国家内部的改革与进步和国际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 外界人士和像我这样的“观察者”并不能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未来会如何发展,但在中美关系中,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中国的经济体制会不会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 我认为大致保持现有的状态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就是保持现有这种混合的经济模式,一部分私有制、一部分公有制、国家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问题永远都会有,这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一个明智的政府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预见问题,问题出现便及时应对。 中国会继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有影响力,所以我认为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未来将如何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随着中国的发展,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中国有没有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中国能否提出一种世贸组织的新型谈判模式,来应对诸如中国在世界中的角色,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等重大问题。我认为中国有能力,可以在多边格局中有所作为。 CDF Insight:您是否有注意到,根据《金融时报》报道,中美会在近期重启战略与经济对话? 沃尔夫:我也关注到了这一点。 CDF Insight: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的战略对话同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时期所开展的对话相比有何不同呢? 沃尔夫:我更感兴趣的是双方决定开启对话的做法本身。 我认为保持对话是好的。特朗普政府做了很多蠢事,其中一个就是停止对话。但对话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取决于参与讨论的人,以及他们行使怎样的权力。[详情]
胡锡进:未来2年承诺增购2000亿美元商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来源:胡锡进观察 首先老胡要说,中国对美顺差的确太大了,中国赚取的外汇很大一部分又都买了美国的国债,让美国花那些钱,从长期看这不是理想的贸易—金融结构。朝着贸易平衡靠近是中国和美国经济合作更加健康的方向。 大家知道,当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过大时,它就变成了美国的一个对华政治武器。我们扩大从美进口,相当于拆解美国这个武器的过程。中国从美进口多了,就反过来增加了我们反制美国的武器。过去中国从美一年进口200多亿农产品,中国停购那些农产品,对美已经构成很大政治压力。当我们的这一项购买量达到400多亿美元时,美国就进一步“被套住”了。 落实未来两年增加从美2000亿美元的进口,一方面中国要努力,另一方面美方需做出全力配合,提供中国市场确实需要、而且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中国已是市场经济,大部分进口企业是民营的,还有很多是外资企业,政府怎么命令得了它们?另外,消费者不会出于政治考虑决定买什么不买什么,对这一切美方是清楚的。 执行中国和美国第一阶段协议决不可能出现那样的局面:美国强卖,中国政府出钱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堆在库房里,而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其他市场的优质产品原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强行挤掉了。那将违反WTO规则,其他贸易伙伴会向WTO告中国,也会在中国闹成笑话。 所以真正实现中国对美国商品进口的大幅增加同时也是对美方的挑战,甚至是对美方更大的挑战。如果美国企业就是不争气,特朗普总统的谈判团队是救不了它们的。 还有一些人担心,中国经济在下行,扩大进口哪来的市场空间呢?这就是中国自己要逼自己了。中国过去几年的消费一直快于GDP增长,今明两年我们必须做到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只要中国经济保持正常良好的运行,比如今年进口能够增长4%,就足以容纳增加的这部分进口。加上今明两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是大概率事件,实际完成从美进口的增加有可能更轻松些。 [详情]
独家. 深度 | 与论坛“老朋友”畅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来源: CDF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0年1月15日农历春节前,美国华盛顿特区。中美两国用一小时的签约仪式,宣告中美长达两年的“贸易战”暂告一段落。 签完字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振奋的朝空气挥了一下拳头。在他身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波澜不惊。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约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时间回到两年前,2018年3月24日晚,北京钓鱼台宾馆。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欢迎晚宴上,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方主席李伟面对台下上百个外方代表,在致辞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美国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美国。世界需要两个国家的参与,两个国家也需要世界。我们需要把这样的信息传递出去,让没有参与这个会的人也能够了解这一点,并且采取措施。” 李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上 李伟的话意有所指。这次论坛前两天,美国发布301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即签署总统备忘录,表示将中国商品大规模征税,规模可达600 亿美元。此时,大部分参会外方代表还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 论坛召开前一天,世界500强企业家、学者代表们陆续下榻酒店时,中方公开表示,拟对美国128 项产品征收关税,涉及金额达30 亿美元。 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见证了中美贸易战的开端。 此后两年间,论坛史无前例的举行了四场会议,其中每年秋季新增两场“专题研讨会”深度探讨中美问题,共计2000余名外方代表参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俯拍图 会场上,无论围绕何种话题展开讨论,中美关系、中美贸易均是焦点。李伟在2018年论坛开幕晚宴上的那一席话,也成为此后两年间论坛服务中国经济外交,践行“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宗旨的原则与精神内核。 “这(签约)验证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困难并不可怕,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2020年1月15日,刘鹤在签约仪式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不仅是一份经济协议,更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繁荣: “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世界。” 点击观看谈判现场视频(来源:玉渊潭天) 中美第一阶段签约后,论坛秘书处独家专访了数位外方重量级代表,听“老朋友”畅谈中美关系。 所谓“第一阶段协议” 看到“第一阶段协议”这行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遵义几乎马上就作出判断:中美双方肯定会在近期达成协议。 “特朗普一定希望协议能真正签署,不然人们又会抨击他办砸了事。当然,这次他也会面临抨击,但他可以说别急,后面还会有‘第二、第三阶段协议’。” 斗争和胜利,一直是特朗普的个人标签。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看来,美国总统戏剧化的表现和中国方面的冷静、谨慎之下,第一阶段贸易协定更多体现了双方巨大的共同利益。 (更多郑永年观点,请见 CDF 洞察 | 郑永年:中国应坦然面对贸易战) 郑永年长期研究国际关系和中国问题,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他告诉CDF Insight,中美关系绝非零和游戏,不能将签协议简单理解为美国的“胜利”,也不要认为美国“胜利”中国就“失败”了。 “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协议签署让中国有了这个自信,就是在保有自己意识形态和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和世界各国平等交往。” 郑永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但可以想见,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双方都做了适度妥协。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对CDF Insight说,他甚至能想象,双方代表在离开谈判桌时,都会因为自己的诉求没有被百分百满足而稍感失望。但事实是,寻求能被100%满足的诉求原本就不现实。 李伟致辞时,罗奇和刘遵义、郑永年都坐在台下。这是罗奇第十八次来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过去19届论坛中,这位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只缺席了一次,而刘遵义参加了2000年至今每一场论坛。 多年来,罗奇一直呼吁,要在中美之间建立一种常态对话机制。 2017年,中美两国元首在海湖庄园会晤后,曾建立了四个中美高级别对话机制。但2018年,在贸易战的阴霾下,除外交安全对话外,中美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及全面经济对话均未如期举行。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之前,最让罗奇欣慰的是中美双方高层有望重新开启每年一次的战略与经济对话——2017年,这一来自布什和奥巴马时期的对话机制曾被特朗普叫停。 而此次协议正文在“争端解决机制”部分规定,中美双方成立贸易框架小组,每6个月举行一次会议,以确保各方以公平和快速的方式解决争端。 “我认为第一阶段协议,正在朝着在中美间建立一个可以永久持续下去的协商机制的方向迈进。” 罗奇对CDF Insight说,重启中美间的常规对话,是“能够期望的最好的事情”:“通过关税解决问题是愚蠢的。” (更多罗奇观点罗奇:“中国梦”与“美国梦”是否受到贸易战威胁? 罗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好消息还有很多。 协议签署前,美国已将中国从汇率操纵国名单中剔除。此前罗奇在多个场合表示,美国这一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没有实质性证据的政治行为”。 对论坛“老朋友”们来说,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对中美关系带来的利好显而易见。 至少,中美双方你来我往、不断叠加的关税战会在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后告一段落。 刘遵义将第一阶段协议称为一次“停火”。他表示,若如特朗普所言,在2020美国大选之后才会签署“第二阶段”协议的话,将为中美贸易争取到近一整年的稳定期。 郑永年则认为,“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意义在于“分步落实”:“一步到位的东西,纸上写出来容易,但做不到。分步走,给双方多留空间和时间,更加理性。” 沃顿商学院院长杰弗里·盖瑞特 (Geoffrey Garrett)长期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他熟悉美国企业界,同时也与中国保持密切的联系。 盖瑞特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无论美国媒体如何“唱衰”此次协议,在盖瑞特看来,美国大企业对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基本立场是正向的:“他们非常高兴能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希望协议将使中国开放市场准入,给美国企业和中国私营企业更多的机会。” 盖瑞特认为,过去两年中国政府一直在国内经济改革和中美贸易战之间“奔波”,贸易战暂时被排除在议事日程之外,将使中国政府有机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国内问题上:“这最终是双赢的。” 当然,即便协议已然签署,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在协议中,美国维持此前承诺,取消12月15日对剩余1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同时对9月已加征的商品(约1200亿美元)关税税率从15%降至7.5%,但继续保留对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 特朗普表示,保留部分关税利于第二阶段谈判。 “贸易战”没有赢家 1月15日,共有超过200名嘉宾受邀参加了这场在白宫东厅举行的签约仪式。 刘鹤副总理在台上发言时,央视镜头扫过坐在台下的嘉宾们,96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正点头微笑。 2016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基辛格曾表示,中美之间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因为“中国并没有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 2019年9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秋季专题研讨会前夕,基辛格博士曾专门为论坛发来一段影像。 “这次论坛召开选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点上。”镜头中基辛格说:“我坚信两国都有责任为世界和平,解决他们面对的重大问题。” 点击视频,看基辛格评中美关系 讽刺的是,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之际,两国间贸易战正愈演愈烈。 彼时,第十二轮经贸磋商重启,但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方也宣布针对美方向3000亿美元自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行为展开反制。 中美贸易战打响至今,这场世界最大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CDF Insight 采访到的大部分代表均同意,贸易战没有赢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中美两国都受到了伤害。 盖瑞特认为,贸易战中两个国家一直存在针锋相对的观点: 美国人觉得,由于政府参与经济,中国的发展模式存在不公平之处。中国人觉得,美国期望中国采取和美国一样的发展模式,本身就不公平:“中国为什么必须要遵循美国的发展模式?” 误解与非理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受害的是两国企业和普通消费者。 盖瑞特的女儿目前正在学中文,这在美国高收入人群中很多见。贸易战爆发后,盖瑞特曾和女儿玩过一个游戏:我们的家中,有多少东西来自中国? 游戏结束,父女俩发现答案远比想象中多。 “美国更倾向于谈论中国导致的失业问题,我们不想谈论的是,正因为中国,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更高,美国市场上能出现更丰富、更好、更便宜的产品。” 反之,美国加征关税造成的成本几乎全部由美国企业承担,最终埋单的是每一个美国人。 罗奇一直认为,和中国打贸易战只是美国内部问题的外部化表现,并不能解决美国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危机——主要表现在财政赤字和低储蓄率上——但他也同意,很多美国人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如果美国不解决储蓄问题,在多边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那么美国债务和贸易逆差将分散至其他国家,取代中国。而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会比中国高。这就等于向美国工人、家庭和企业变相征税,适得其反。” 针对美方非常关注的国有企业问题,刘遵义的建议是:不要过度关注企业的所有制,而是看企业行为,通过进一步加大合作了解中国国有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不同意识形态不会变化,共同利益不会因此消失。 刘遵义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 相对的,贸易战也让中国认识到深化国内改革的迫切。郑永年说,贸易战和贸易协定,均指向中国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融入世界体系。郑永年认为,协议中的一些内容也是中国改革的方向:“如果中美双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结构性挑战上,那么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便能站在更好的立场上来处理我们的关系。”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要求中国将至少每年购买400亿美元美国食物、农产品和海鲜,且应努力每年再增加进口50亿美元。 同济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国强长期研究中美农产品贸易。他告诉CDF Insight,增加上述体量的进口,对中国而言并不困难。相反,两年的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全球农产品价值链,实质上有利于激发黑海地区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资源。 但同时,贸易战也给中国农业和粮食安全敲了个警钟。 “我们国家要构建一个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业食品的供应网络。除了立足国内,通过农业高质量发展基本自给、保证绝对安全之外,还要开发一个高水平的全球农业食品的供应链,并且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把‘适度进口’做好。” 不可能“脱钩” 签订中美两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不仅仅关系到中美两国,也绝非只涉及经贸领域。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参加2018和2019年的中国发展论坛前后,多次在自己的专栏中对中美关系作出评论。 他对CDF Insight说,自己很高兴看到中美两国签署此项协议,但说通过第一阶段协议就能为未来中美关系给出明确的答案,为时尚早。 (更多马丁·沃尔夫观点,请见CDF洞察 | 马丁·沃尔夫:中国正以一种西方不喜欢的方式改变世界) 马丁·沃尔夫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经济关系变化引发的。不是贸易摩擦导致了变化,而是变化导致了贸易摩擦,摩擦只是一个‘症状’。” 过去两年间,随着贸易战愈演愈烈,各方对中美关系的担忧也日益加深。 2018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罗奇就曾表达过自己对中美关系这一“全世界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活力的两大经济体关系”的“深切担忧”。 “无论是否把它叫做贸易战,这都是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在某种形式上的恶化。”罗奇说,当时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分组会上发言:“中国庆祝改革开放成绩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在接下来的40年中它所将要面临的挑战不会弱。” 2019年,基辛格也曾提出警告:“中美冷战已经到山脚下了......如果中美发生冲突的话,其进程会比摧毁欧洲文明的一战二战还更快。” 在郑永年看来,基辛格所言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依据是老先生对两边的观察,基于他对美国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结论。” 中美关系恶化在美国国内一个直观表现在于,尽管史蒂芬·罗奇、拉里·萨默斯、罗伯特 · 鲁宾等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几乎不停的向公众解释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背后的原理,但大部分美国公众并不买账。 萨默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2019年3月,沃尔夫就曾对CDF Insight表示,经济学家们应该开始反思,为什么特朗普忤逆经济规律做出的行为,会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链接:) 他认为,中国崛起是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情况,“全球经济”中从未有过这么多政治和经济体制各不相同的大国。中国经济如此强大,政治上与美国存在差异,仅仅这两条就足够让双方举步维艰。 过去两年,学者对一些被用于定位中美关系传统语汇的态度也产生了变化。 比如,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已被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取代了;中美之间的信任,也被认为需要更多共同利益作为支撑;“脱钩”成为了谈到中美关系,人们使用更多的词...... 但郑永年始终相信,中美两国无法脱钩:“只要中国坚持开放,对美国来说是最大的市场;只要美国依旧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就要向一切可以赚钱的地方流动。” 新规则的建立 签约仪式对来自中美双方的媒体开放。当央视镜头对准基辛格博士时,C.V.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R.Greenberg)正坐在白宫东厅嘉宾席的最后一排。 几分钟后,特朗普在讲话中直接点到了他的名字。“Hank(格林伯格的小名),你在哪儿?哈,他在那儿。” 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镜头在人群中搜索,最终定在了格林伯格身上。 94岁的格林伯格站起来,向人群微微鞠躬,一如他在2018年得知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时的谦逊姿态。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将这一切记录了下来。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右一为格林伯格 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民间”推动者,格林伯格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有着很深的渊源。 2000年,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第一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他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的筹备下正式启动。此后20年间,论坛逐步成为外国企业、学者与中国政府对话的重要平台。 格林伯格和卢迈都没有料到,近20年后,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论坛“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再次得到了彰显。 2000年,第一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日常工作中,盖瑞特一直鼓励企业家多多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他认为,对那些真正了解全球经济运作方式的政治领导人和经济领导人来说,向选民解释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实在太难了。实际操作层面,一些企业一度选择完全不参与政治辩论去解释为什么与中国的合作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意义。 不过,企业界并未完全失声。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常客。中美贸易战期间,他以及其他2000多位外方代表都并未停止参加论坛。 库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右一为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右二为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 2018年论坛主旨发言中,库克就表示企业应该和政府多接触:“我的经历告诉我,拥抱开放、拥抱贸易、拥抱多样性的这些国家,它就能获得成功。而那些拒绝开放、拒绝贸易的国家就可能会失败。” 他还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表示,共同的命运将我们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无论有什么直接发生在某一个个体身上都会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整体。 贝莱德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也曾在中国发展论坛上公开表示,中美两国都因全球化受益,全世界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和美国: “我不想看到或者不需要的是中美之间打贸易战,因为贸易战绝对会减少我们未来的机遇。” 点击视频,看外方企业在论坛平台发声 罗奇认为,中美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但当其中一方开始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就会感觉自己“掉队”了,并且常常会采取负面行动。中国正在试图改变其发展模式,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这种改变会影响美国,使美国政界人士感到不满,这就导致了这场贸易摩擦和关税升级。 郑永年则认为,中美关系的理想状况并非“回到从前”,而是要处于一种“管控”的状态之下。 “过去,美国对中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对美国也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大家的幻想都破灭就开始了斗争,斗争一段时间理性回归,大家更多的看到共同利益,中美关系就能迎来稳定。” 刘遵义将目前中美关系称为“新常态”。 作为连续20年参与论坛讨论“大满贯”,刘遵义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一直持乐观态度。他曾多次发表中美之间“天塌不下来”的观点,认为中国只要继续保持开放,融入世界体系,就能够抵御中美关系带来的不确定性。 2019年9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主旨演讲中。刘遵义说,当下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可能只是未来两国相互交融的体征和表现: “对于全世界,包括中国、欧盟来说,都应该继续秉持WTO的原则,支持多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在即将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上述受访者都将莅临现场,发表其对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经济走势的最新见解。[详情]
原标题:2020年1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 划重点: 2020年1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记者提问:美国副总统彭斯表示,中美已经开始第二阶段经贸磋商。你能否证实?如果属实,双方在哪个工作层开展磋商?又会讨论哪些议题? 耿爽回答说,中美已经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当务之急,是双方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这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建议你向主管部门询问。 问:昨天,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向普京总统提出政府集体辞职。普京总统随后向国家杜马提议由现任联邦税务局局长米舒斯金出任总理。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俄罗斯政府出现变动是否会影响中俄关系? 答: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消息。梅德韦杰夫先生及俄罗斯政府集体辞职是俄罗斯内政,作为友好邻邦,中方完全尊重。 梅德韦杰夫先生作为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多年来积极致力于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特别是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框架下多次访华并同李克强总理举行定期会晤,为促进中俄经贸、投资、能源等务实领域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方对此予以高度评价。我们也希望并相信梅德韦杰夫先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继续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至于你关心此事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我可以告诉你,当前,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日益成熟稳定坚韧,不受国际风云变幻和双方各自国内政治进程的影响。中方对不断深化和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终充满信心。 问:据报道,德国检方表示近日开始了针对涉华间谍案的国际调查。涉事的三名德国人涉嫌向中国“中间人”提供包括商业情报在内的敏感信息。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目前还不掌握你提到的情况。 问:据报道,中巴经济走廊重点项目瓜达尔港已经开始受理来自阿富汗的货运业务。本周二,第一艘来自阿富汗的货轮抵达了瓜达尔港。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看到了有关报道,对瓜达尔港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感到高兴。我们支持瓜达尔港在促进地区货物贸易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事实证明,中巴经济走廊不仅造福中巴两国人民,也有利于带动区域其他国家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互联互通与经济合作水平。 问: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告。报告称,根据对一些欧洲国家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情况的调查,只有一小部分受访企业表示获邀参与。报告还表示,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招投标规则不透明。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你提到的这份报告我还没有来得及看。但是听你刚才介绍,他们的结论、观点恐怕有失偏颇。 我们多次讲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和一项国际公共产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坚持开放包容透明的合作理念。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无论是中方企业还是外方企业,都按照市场规则和公平原则,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参与具体的合作项目。有关项目的招投标是公开透明的。哪个企业是否以及如何参与具体项目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能否中标也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已经有包括不少欧洲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到共建进程中来。比如,西门子公司已经和上百家的中国企业携手开拓“一带一路”的市场,施耐德电气同中方企业在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开展深度合作,DHL等大批欧洲企业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物流建设。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最后我要强调,中国政府会继续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按市场规则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同时也鼓励他们更多地与项目所在地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合作,通过共同参与一起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问:中美已经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方如何评价现在的双边经贸关系?是迎来了崭新时期,还是依旧任重道远? 答:昨天,中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签字仪式上,中美双方都做了致辞,有关的情况你应该看到了。中方也发布了消息稿。 我这里只想强调一点: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全世界。这也再次说明,中美双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磋商找到有关问题的妥善处理和有效解决办法。 问:关于中美经贸的问题。特朗普总统昨天表示他将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中国。你能否介绍相关情况? 答:如果你还记得,中美两国元首去年12月20日曾经有过一次通话。双方在通话中同意,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 问:昨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新德里表示,巴西和印度应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怎么看? 答: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需要通过改革更好地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改革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让更多中小国家有机会进入安理会参与决策。安理会改革事关重大,涉及联合国长远发展和全体会员国切身利益,各方目前还存在巨大分歧,对改革方案缺乏广泛共识。中方愿继续同联合国会员国一道,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问:前天,中方发布了中印双边贸易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印之间仍存在着巨大贸易逆差。我想问的是,自两国领导人武汉会晤之后,中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中印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今年中方会采取哪些新举措来解决相关问题? 答:中方始终重视印方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关切,我们从未追求对印贸易顺差。近年来,中方采取了扩大自印度大米和食糖进口、加快印度药品和农产品输华审批等一系列措施。过去5年,中国从印度进口额增长15%,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印度商品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庭。2019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明显下降。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印度是成交量增长倍数最多的国家。 中印两国都是大国,也都是G20成员。两国经济快速增长,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双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去年金奈非正式会晤上,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一致同意建立两国高级别经贸对话机制。希望双方相向而行,用好这一机制,加强两国贸易和投资合作关系,更好地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平衡发展。 问:昨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表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应当加强协作,共同携手消除一切可能导致国际冲突的因素。五常对保障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负有特殊责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是否认为其他大国也应该承担同样的责任? 答:中方赞同普京总统的看法。联合国安理会是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安理会五常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特殊责任。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坚守多边主义,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5周年,安理会五常就国际局势和重大国际地区问题深入沟通,加强协调合作,对维护多边主义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联合国及安理会权威、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问:美国副总统彭斯表示,中美已经开始第二阶段经贸磋商。你能否证实?如果属实,双方在哪个工作层开展磋商?又会讨论哪些议题? 答:中美已经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当务之急,是双方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这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建议你向主管部门询问。 问:根据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文本,中方将确保未来两年扩大购买美国的农产品,金额将不少于2000亿美元。这是个很大的金额,中方能否兑现? 答:我刚才已经说了,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当务之急,是双方共同努力,切实地遵守协议的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 问:我想知道中方对印度入常的态度到底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关于两国贸易逆差数字,你刚才说去年两国逆差明显下降。过去两年,这个数字依然很大——达到580亿美元,而2019年这一数字是560亿美元。考虑到去年两国贸易额下降,这一数字似乎并不明显。 答:关于安理会改革的问题,我刚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已经全面阐述了中方立场,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可以提供。 至于你关心的中印之间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我刚才引用的是2019年的数据,印度对华贸易的逆差数字确实是下降了。我刚才也说了,中方始终高度重视印方对贸易不平衡的关切,我们也从未追求对印贸易顺差。事实上,过去几年中方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不断扩大从印度的进口。我们也相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也能够为我们增加从印度进口、解决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中方有足够的诚意。我们愿意同印方一道努力,来逐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详情]
原标题:怎么看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来源:国是直通车 经历了跌宕起伏的22个月,中美经贸磋商迎来首个阶段性成果。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微博 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双方共同出席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这份举世瞩目的协议? 协议对谁有利? “双方达成的协议,符合WTO规则和市场原则,体现了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中美两国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刘鹤在答记者问时如是说。 中美经贸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源于双方都认识到两国经济具有很强互补性,扩大贸易合作有利于各自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 据介绍,这份协议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双方关切,实现了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贸易领域双向合作,扩大双方在农产品、制成品、能源、服务业等领域的贸易规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包括扩大金融领域双向开放,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双方承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基于自愿和市场条件的技术合作等,以更好地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与发展活力。 同时,双方将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及时有效解决经贸分歧。在关税退坡问题上,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以其中的农业领域为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分析说,中美同为农业大国,合作潜力巨大。当前中国耕地面积尚不能完全满足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需要,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将填补相关供求缺口,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美国农产品积压现状,实现供需双赢。 在其他许多领域,中美亦有合作空间。如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符合中国高质量发展需求。又如美国通过页岩油气革命实现了石油天然气产量大幅提高,扩大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是其拓展国际市场的现实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2019年,在贸易摩擦冲击下,中国对美国进出口额为3.73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0.7%,美国已从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三位。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稳定了中美两国预期,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回暖。 如何影响世界? 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作为全球贸易链条中关键一环,中美经贸关系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指出,2018年上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9%,而去年末已大幅下调至3.0%,创近十年来最低水平,一年多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主要源于中美贸易摩擦。“在焦虑和不确定中度过2019年后,世界期待2020年会更好。”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不仅有利于双边贸易发展,而且会增加两国收入水平、增强两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在王孝松看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将在全球范围内稳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为正常经贸和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事实上,此前中美达成协议的消息一经公布,便立即受到了两国和国际社会、金融市场的普遍欢迎。 刘鹤指出,从经济上看,这份协议有助于缓和当前贸易摩擦紧张局面,消除市场不确定性,是一份能够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创造机遇、促进繁荣的协议。从政治上看,协议的达成有利于维护中美整体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在加大自美商品进口的同时,亦将以互利多赢为出发点处理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系。 张燕生指出,中美扩大贸易合作必须基于市场化原则和WTO规则,这意味着无论中美还是第三方都将在公平竞争前提下进行买卖交易。各方商品都需要拿出价格竞争力和品质竞争力,在共同的多边贸易规则体系下展开竞争、赢得市场。 李永则表示,从连续两年进博会的火爆场面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提高,中国民众对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需求正不断增加,庞大的国内市场将为各方提供足够机遇。 “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良好的贸易环境和贸易关系可以将‘蛋糕做大’,从而使各方获益。”王孝松说,从这个角度而言,长远来看,中国大量进口美国产品不会影响同其他贸易伙伴关系。 签署后怎么办?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向解决问题迈出重要一步,但这条路还只开了个头。 刘鹤在签署协议上指出,中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达成协议,验证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困难并不可怕,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并表示,协议签署后,希望双方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协议,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对未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行动。 在张燕生看来,这份协议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其中许多条款都采取了双向约束,但未来其能否最终落实,关键要看协议各方扩大贸易的努力和行动,能不能提供足够适销对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无论如何,中国将继续守住平常心,保持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把自己的事做好。 至于扩大自美商品进口和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开放后,中国相关产业会否受到冲击,李永指出,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实践证明凡是开放的领域相关企业实力都在竞争中得到提升。长远来看,先进、创新的进口产品和服务将有助于促进相关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效率。 王孝松则表示,在中国高端制造业、金融、电信等领域扩大市场开放,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有关方面也要内强筋骨,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争取在竞争中实现飞跃。[详情]
原标题: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 专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符合中美共同利益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双方在商业秘密保护、药品知识产权、专利有效期、地理标志等七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专家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符合中美双方共同利益,是互惠互利的。 专家表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从七个方面加强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比如,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明确了侵犯商业秘密责任人的范围、禁止行为范围;在药品知识产权方面,双方应为药品相关知识产权,包括专利以及为满足上市审批条件而提交的未经披露的试验数据或其他数据,提供有效保护和执法;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规定了刑事案件移交、执法标准、判决执行、文书和证人证言规则等。 WTO上诉机构前主席 张月姣:现在中国的保护知识产权执行也是世界都承认的、公认的。因为我们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很多知识产权审判庭,而且外商只要权利人拿出证据,负举证责任,他都得到了公平处理。知识产权不光是解决外国人,中国的知识产权的拥有量、申请量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撑和支柱。 专家表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符合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改革的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国外知识产权更多地进入中国,也有利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建设创新型企业,符合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 东艳:这是和中国整体的改革方向是比较一致的,不仅是对我们整个的市场营商环境,产业创新,也是对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一个更具有指引性的发展方向,对未来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程大为:从企业来说,当你的国家经济实力增大的时候,甚至当企业对外投资的时候,他要自主地保护知识产权。即使中美不谈这个协议,那么中国也会持续地应企业的要求去保护知识产权,然后逐渐完善我们的立法。这一次我把他看作是对入世知识产权保护的升级,这种升级是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专家表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在知识产权相关的文本或者条款是平衡的、对等的,几乎每一条里面都冠以“双方”两字。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高凌云:“双方”的意思就是说不仅仅中方会保护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美方也要严格地去保护中方企业在美国的知识产权。所以,这次知识产权的协议不存在任何被迫的这么一个问题,完全是符合本国的、美国的,也符合世界的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详情]
原标题: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 专家:中方核心关切得到回应 加征关税由升到降 中美双方能达成一致,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中美双方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取消加征关税是中方在经贸磋商中的核心关切,随着双方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并且会加大对中国输美产品关税豁免的力度,实现加征关税由升转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 东艳: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其实美方已经多次通过关税清单的方式作为一种谈判的筹码。中方已经在这个关税战中直接、针锋相对地反击,结果也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们并没有被美方牵着鼻子走,反而在我们的自信面前,(美方)逐步也是让步的。 具体来看,美国取消了2019年10月和12月两批计划要加征的关税;同时把2019年9月已加征的商品关税税率从15%降到7.5%;并对加征税额为60亿美元的商品进行排除。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高凌云:美方虽然没有从关税税率减让的角度表现出来,但是他通过关税豁免的方式,事实地降低了关税的税率。 专家分析,无论是降低税率,还是实行关税豁免,都降低了加征关税的影响,减轻对我国产品出口以及相关产业链发展带来的冲击。分阶段取消或者降低关税税率,实际上是双方政治智慧的体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王鸿刚:还是要由从易到难的原则分阶段去解决。按照新的谈判安排,关税取消也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这也是中方和美方达成的一种默契,也是体现了一种政治智慧。经过双方不断的互动、磨合,双方都对对方的谈判底线和对方的立场还有维护本国利益的意志,尤其是美方对我们维护自身利益的意志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识。[详情]
原标题:专家:互相尊重 中美双方对等磋商解决问题 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专门有一章内容是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这为中美双方对等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根据协议文本,在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方面,规定了确保有效执行协议并允许各方以公平和迅速的方式解决争端的安排。 WTO上诉机构前主席 张月姣:争议的解决以磋商为主,是主权国家之间的通过司局长到部长深入交换情况,以事实为基础,用诚实信用的原则。不是说一个国家监督另外一个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平等,相互尊重主权,在这个基础上,这种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专家分析,在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通过外交的方式来解决争端,更适合两个大国的国情。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程大为: 如果两个大国能够真正开启外交解决争端的途径,也是一个争端解决的好的模版。这个条款现在看来我们实现了对等,就是说WTO我们是平等的主权国家,我们平等地保护我们国家的利益,所以争端解决机制的评价就是整体上符合WTO精神。[详情]
原标题:美商界欢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相关措施落实 新华社华盛顿2月14日电综述:美商界欢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相关措施落实 新华社记者熊茂伶 高攀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相关措施于14日落实生效。美国商界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有利于缓和经贸摩擦,稳定双边关系,为美中贸易带来更多确定性。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6日发布公告说,自2020年2月14日13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2019年9月1日起已加征10%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5%;已加征5%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2.5%。同时,美方14日起对12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加征关税从15%下调为7.5%。 支持自由贸易美国人联盟发言人乔纳森·戈尔德14日发表声明说,第一阶段协议的部分内容得到落实“令人鼓舞”,美国企业、农民、消费者和工人“当然需要”加征关税的削减,自经贸摩擦开始以来,他们一直在为这些关税买单。 美国大豆协会理事蒙特·彼得森认为,经过数月谈判,美中两国达成并落实第一阶段协议展现了两国在推进贸易谈判上的真诚努力,对美国多数大豆生产商和价值链上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令人鼓舞的。 拥有超过200家美国会员企业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13日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受访会员企业认为第一阶段协议会给商业环境和双边关系带来积极效应。 问卷还显示,扩大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协议内容对受访企业的影响最为显著。还有一些企业表示,加征关税的削减和商业机遇的扩大对企业运营产生“关键影响”。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表示,希望美中双方能继续保持良好态势,逐步推进下一步谈判进程。戈尔德也表示,第一阶段协议是良好的开端,他希望双方能够继续谈判,取消所有加征关税。(参与记者:许缘、邓仙来)[详情]
新华社美国纽黑文2月14日电专访:落实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可喜进程——访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 新华社记者许缘 邓仙来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助于缓解双边贸易紧张局势,是一个可喜进程。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6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月14日13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此前,美方发布公告,自2月14日起,已于去年9月1日起加征15%关税的12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由15%调整为7.5%。 罗奇就此说,自去年以来,不断升级的关税摩擦有损中美两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签署并落实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会有效阻止关税升级并缓解双边紧张局势。 罗奇认为,造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宏观经济不平衡和美国国内储蓄率偏低,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政策无法解决这种情况。他以2019年贸易逆差变动情况为例说,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但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逆差扩大,特别是对高成本生产国逆差增加。 罗奇认为,这反映了由关税政策造成的贸易转移,或导致美国陷入更深的逆差泥潭,美国消费者也因此承担更高购买成本。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将产生极为负面的后果。 当谈到近期在中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时,罗奇积极评价中国为应对疫情出台的货币政策和各项举措。他说,中国央行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 罗奇认为,疫情或短暂冲击中国经济,但从长远看,他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信心。他说,中国正在进行的结构性改革非常正确。从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到促进国内消费、发展服务业和推动自主创新,这些改革措施将为中国发展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基于此,他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持乐观态度。 近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称中国疫情“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回流美国,引发各方争议。对此,罗奇表示,认为疫情将推动供应链和就业回归美国是不明智的,担忧供应链将受疫情影响而中断也是不成熟、甚至几乎是完全错误的想法。[详情]
王毅:希望美方为履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创造必要条件 人民网慕尼黑2月14日电 (记者 花放)当地时间2月1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柏林接受路透社副总编加洛尼专访。加洛尼问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中方履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 王毅表示,中国是一个重信守诺的国家,只要我们同意的事情,就会说到做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达成的,我们已经准备好履行协议,使其真正有利于中美两国,有利于整个世界。 王毅说,疫情对中国经济会带来一些暂时性影响,但疫情过后,社会积累的消费需求会快速释放,中国经济内生动能会强力反弹,中国市场的容量会持续扩大。随着中国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继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落实协议中的各项共识,都将具备更好的条件。但美方现在全面限制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这在客观上对执行协议带来不便。希望美方思考如何尊重世卫组织提出的建议,避免采取不必要的旅行和贸易限制。履行协议是双方的责任,中国会承担应尽的义务,美方也应切实履行好在第一阶段协议中对中方作出的承诺。[详情]
原标题:美商务部第四次推迟部分对华为的交易禁令 新华社华盛顿2月13日电(记者周舟)美国商务部13日宣布将一项“临时通用许可”延长45天,第四次推迟针对华为及其附属公司现有在美产品和服务所实施的交易禁令,以避免禁令对美国公司和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 美国商务部当天发表声明说,“临时通用许可”允许美国企业在4月1日前,向华为及其非美国附属公司进行“特定”及“有限的”的出口、再出口和转让产品或技术等交易。 声明说,这一延长是必要的,可让美国现有电信服务商,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运营商得以继续安全地运营现有电信网络。美商务部将在未来45天内决定是否继续延长“临时通用许可”。 美国商务部去年5月15日将华为及其68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其后于5月20日、8月19日和11月18日连续三次发布为期90天的“临时通用许可”,允许华为及其附属公司从事“特定活动”,以保证美国现有相关网络的持续运营,为美国现有的相关移动服务提供支持。美商务部8月19日还将另外46家华为附属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据美国商务部此前声明,“临时通用许可”之外的出口、再出口和在美国国内进行的产品或技术转让仍须获得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颁发的有关许可,而默认审查状态为否决。[详情]
约瑟夫·奈:美应理性看待中美相互依存 参考消息网2月7日报道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2月5日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文章称,美国应理性看待中美相互依存。文章编译如下: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大自然提醒了我们:美国和中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多紧密。 经济交流可以给双方带来好处,但也可以用作战略武器。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列为所谓的“战略威胁”。但这是什么样的威胁,美国能承受与中国多大程度的相互依存? 如何理解美中关系中的实力和相互依存,取决于如何理解美国的战略目标。假如它的对华关系是零和博弈,那么相互依存度越低越好,尽管环境等领域将难免有些相互依存。 然而,若单纯把操纵经济脆弱性当作一种武器,战略家们可能就会忽略这样一个事实:相互依存也可以产生积极效应,那就是使威慑力保持稳固。惩罚和拒止是传统威慑理念的核心,但它们不是劝止的唯一手段。相互依存也是一个重要手段,可让采取行动的一方看到行动的成本有时会高于收益,会导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经济相互依存可保障和平这一观点的批评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这种联系并没有阻止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灾难性冲突。这是事实,但是完全否认相互依存有可能降低冲突概率就太过了。 经济相互依存有时被称为“自我威慑”,但这一术语不应让分析师忽视其重要性。认为成本将高于收益的观点或许是准确的,自我约束或许来源于对利害关系的理性斟酌。但我们应记住,对目标的认知虽然重要,却并不是威慑中唯一重要的认知。我们还应明白,国际威慑关系是复杂组织之间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复互动,这些复杂组织并不总是单一的行为体。此外,这些行为体可能会以不同方式调整其认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已证明,反复互动的关系可以培养合作性的克制和互惠。此外,有些相互依存是系统性的,在这样的相互依存中,不打破现状总体上对一个国家是有利的。 我们不应听任不合时宜的恐惧导致全面脱钩。相互依存若运用得当,它会促进战略稳定。[详情]
原标题: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调整对美国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6日发布公告,决定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自2020年2月14日13时01分起,2019年9月1日起已加征10%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5%;已加征5%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2.5%。 除上述措施外,其他对美加征关税措施继续按规定执行。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继续开展。 中方希望,双方能够遵守协议约定,努力落实好协议相关内容,增强市场信心,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对于此次关税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美方已于1月16日发布公告对相关关税进行调整,我方同步调整了有关措施。下一步调整主要取决于中美经贸形势发展变化。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20年1月16日,美方发布公告,自2020年2月14日起,已于2019年9月1日起加征15%关税的12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由15%调整为7.5%,下调比例1/2。为缓解经贸摩擦,扩大经贸合作,我方同步调整了有关措施。 下一步调整,主要取决于中美经贸形势发展变化。中方希望,与美方一道朝着最终取消全部加征关税的方向努力。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将按规定继续开展。此前已公布的排除措施继续有效。[详情]
原标题:崔天凯:认真落实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当务之急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华盛顿1月22日电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日前在华盛顿表示,中美双方认真落实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当务之急”。 崔天凯21日在华盛顿接受中美聚焦网采访,就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美关系等议题回答提问。 崔天凯说,中美刚刚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说明两国尽管存在分歧,但在贸易及其他重大问题上确实存在达成共识的需要和共同利益。 他表示,贸易谈判有时相当艰难,但双方都致力于克服困难,推进协调和磋商,达成实质性结果。“他们做到了。所以我认为,相当程度的共识是存在的。” 崔天凯介绍说,这份协议共有9个章节,涉及相当多的具体问题包括技术问题,日常处理这些问题的两国政府主管部门能更好、更权威地向民众作出说明和解释。他同时指出,这份协议体现出一个重要基本原则,就是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下一步如何走”的问题,崔天凯表示,双方首先要做的,是认真落实第一阶段协议,并向世界展示我们会信守承诺、将协议内容付诸实施。这是当务之急。 崔天凯表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没有哪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解决所有问题。我们需要国际合作,特别是中美合作。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将提振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也将提振人们对主要大国能够就全球事务开展合作的信心。(完)[详情]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与中国金融业开放方向一致 来源:金融时报 北京时间1月16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正式签署。专家表示,这标志着历时两年的中美经贸摩擦迎来重要拐点,初步遏制住了双边经贸关系“脱钩”倾向。同时也表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经济已通过产业链实现深度关联,加征关税、贸易摩擦只能带来两败俱伤的结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指出,第一阶段的协议虽然并没有解决所有的争端问题,但这第一步非常关键,它阻止了短期内关税税率以及政策不确定性的进一步上升。过去两年来,双方征收的关税不断提高,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从2018年的10%以上降到2019年的基本持平,影响了国内的投资与消费。贸易战对经济的最大伤害可能来自于政策不确定性,投资者不得不延缓投资计划甚至收缩投资规模。 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的直接投资是1.48万亿美元,2018年降到1.2万亿美元,减少了20%,2019年进一步减少了9%,这表明贸易摩擦以来对全球的直接投资影响很大。黄益平表示,协议的签署可以防止风险进一步恶化,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局势以及经济增长速度。 从近期国内外资本市场反应来看,第一阶段协议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市场对2020年双边经贸关系回稳的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意味着今年我国外部经济环境稳定性上升,这将有助于稳定出口市场,也将有效提振国内企业、居民的投资和消费信心。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多位专家表示,这份协议基本体现了平衡对等原则,并非中方单方面做出让步,几乎在每一个条款下,中美双方都同时做出了一些承诺。 以汇率政策为例,双方承诺尊重对方货币政策自主权,恪守G20公报中关于汇率政策的承诺,受IMF协定约束,避免通过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体系来阻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取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实现并维持市场决定汇率。黄益平表示,“这些其实跟中国央行一贯以来对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的表述是高度一致的,不存在额外让步的问题。更何况美国财政部现在也取消了原先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指责。” 黄益平同时指出,考虑到中美两国经济政策开放度的起点不同,各自政策调整的幅度不一样,这也很正常。美国保护知识产权的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几乎很少直接干预汇率水平,同时金融业的开放度也很高。而中国是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上述领域与美国的差距还比较大。“因此,在这个协议中,中国所做的具体的改革承诺相对多一些,也完全可以理解。”黄益平说。 在金融服务业开放方面,中方承诺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在已经放开的领域,依法受理美资机构的业务资质申请;优化具体业务监管规则等。事实上,金融领域中方的承诺与我国扩大金融业开放方向一致,加快金融开放的步伐也并不始于中美经贸谈判。中方承诺基本上都是近年来我国根据自身需要、已经主动推出的开放措施。 近年来我国主要从三个方面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一是大幅放宽外资在中国金融企业的持股比例限制, 二是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三是放开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的准入限制。 随着这些措施落地,外资机构已经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开展业务,全面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综合能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指出,通过引入金融机构、产品、业务,丰富国内金融要素供给,不但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而且能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投资渠道。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简称“金融开放十一条”)中提到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取消30年经营年限要求,这与此次经贸协议内容相吻合。“金融开放十一条”中还提到支持外资全资设立货币经纪公司、设立或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设立或入股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这些内容都远超过此次协议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贸协议金融服务部分很多内容基本上是中国对过去几年开放成果的重申和细化。”唐建伟说。 在中国承诺加大对美开放的同时,美国也承诺相应加大对中资机构的准入,包括:给予中国信用评级服务提供者、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非歧视待遇,允许中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美参与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考虑符合要求的中资银行集团、保险公司、金融投资公司获得美国市场准入批准。 总的来看,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的金融服务内容,对于中国来说,既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也覆盖了中资机构“走出去”。“保护知识产权、改革汇率政策、开放金融业,实行所有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自己,而不是为了美国。如果说经贸谈判加速了一些国内改革政策的推进速度,那也应该算是将坏事变成了好事。”黄益平说。 作者:李国辉 [详情]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外交部2020年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 来源:外交小灵通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王毅 (2020年1月20日,北京) 尊敬的戴秉国前国务委员: 尊敬的各位使节、代表和夫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很高兴同大家齐聚一堂,共话友谊。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外交部,向出席今天招待会的各位使节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大力支持外交工作的各部门和各地方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中国人民举国同庆、继往开来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4亿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众志成城,拼搏奋斗,共同绘就了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篇。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中国外交不畏风雨、坚定前行的一年。我们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承担为人类进步作贡献的使命,在乱局中引领方向,在挑战中砥砺奋进,为国家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世界和平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我们全面深化同各国友好合作,加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去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两国元首引领下,双方关系携手迈向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新时代,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着更为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中美关系在建交40年之际走到新的历史关头,复杂性和挑战性明显上升,我们在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同美方对话协商,达成并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利益,也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中欧双方就加强全球治理、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等重大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向世界发出中欧深化战略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的明确信号。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得到全面改善加强。中朝传统友谊更加巩固,中印关系保持发展势头,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取得新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互信进一步增强,中国同东盟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我们继续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团结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工作全面铺开,中拉、中阿关系继续走稳走实,南南互信更加巩固,南南合作不断深化。 一年来,我们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与各国的共同发展繁荣。我们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达成283项合作成果,宣布共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2019年,又有1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总数已超过200份,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蒙内铁路以及中巴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盛况空前,5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齐聚一堂,共享中国市场不断扩大的难得机遇。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倡导建设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宣布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尽显携手世界、共创繁荣的真诚意愿。 一年来,我们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和完善现行国际秩序。从中法全球治理论坛到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从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到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习近平主席全面阐释多边主义的核心要义和时代内涵,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多边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我们深入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同法国、联合国专门举行应对气候变化会议。我们还积极参与全球反恐防恐、维护网络安全等领域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应尽国际责任和义务,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越来越大贡献。 一年来,我们斡旋各种热点问题,有力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在朝鲜半岛,我们始终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主张解决好各方尤其是朝方在安全和发展方面的正当关切,鼓励朝美双方就建立半岛永久和平机制和实现半岛完全无核化形成可操作的路线图。在中东,我们致力于维护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为巴勒斯坦、叙利亚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仗义执言。首次举办中东安全论坛,提出促进中东安全的中国方案。在南亚,我们穿梭斡旋阿富汗问题,开展中阿巴、中美俄对话,首次举行中美俄巴四方会议,支持阿富汗人加强内部对话。我们还在缅甸和孟加拉国之间居中协调,推动双方相互靠拢,通过双边磋商妥善处理当前的挑战。中方这些努力至公至诚,为政治解决热点问题搭起对话之桥、和平之桥。 2019年,中国为增进同各国的友好与合作付出了真诚努力,为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再次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增长,正义力量的增长,进步力量的增长。一个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坚定奉行合作共赢理念的中国,将越来越为我们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发挥中流砥柱的稳定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2020年对中国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还将决战脱贫攻坚,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首次整体摆脱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减贫目标。 2020年对世界而言,也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和联合国成立75周年。面对单边主义带来的风险挑战,面对国际体系展开的深刻变革,联合国成立75周年给各国提供了不忘初心、开创未来的历史契机。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新的一年,中国外交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首先,我们将以更坚定的意志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国内发展建设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主权原则是国际体系的最大基石,也是国际关系的根本准则,面对各种强权政治、干涉主义、霸凌行径的滋生蔓延,国际社会应当共同加以抵制。对于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我们将予以坚决和必要反击。“一个中国”原则已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也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无论台湾岛内局势怎样变化,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和法理事实都无法改变,中国政府和人民谋求两岸统一的决心和信心也决不会动摇。 第二,我们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加强伙伴关系建设,为世界局势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我们将全方位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聚焦中欧关系提质升级,推动中国同欧盟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进一步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全面深化同周边国家的战略互信与利益交融。加快推进中非、中拉、中阿合作论坛进程,深耕厚植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友谊。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关系深刻牵动着世界的走向。中美40年交往经验充分证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我们愿同美方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出发,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求同存异、管控分歧,努力构建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第三,我们将以更务实的举措深化同各国互利合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引领性作用。我们将加快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以举办联合国第二届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为契机,推动中欧班列等现有合作机制和陆海新通道等重大联通项目取得新突破,推动构建更加广泛的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我们还将积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系,推动世贸组织改革朝着有利于各方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快签署生效,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促进全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 第四,我们将以更有力的行动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世界的和平安宁作出新的贡献。我们将以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进一步加强同各方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机制下的合作,构建更加公正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我们将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全面深入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同各方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我们将继续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各方通过对话方式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为中东、朝鲜半岛、阿富汗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不久前的新年致辞中所指出,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风险挑战在增多,但人类对于把握自身命运、建构命运共同体的渴望更加强烈。新的一年,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信心迎接变局,以信任化解分歧,以合作开创未来,为实现人类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事业作出不懈努力! 现在,我提议: 为世界和平与繁荣, 为中外友谊与合作, 为各位来宾的健康与幸福,干杯![详情]
原标题:兴业证券首席王涵:中美协议第一步,全球经济一大步 从贸易摩擦,重回相向而行。 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从公布的协议内容来看,双方在多个领域都进行了详细磋商。 如何理解协议签署的意义?这对2020年经济预期又有何影响?1月20日,第一财经记者专访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他对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订做出了详细解读。 第一财经:如何看待协议签署的宏观意义? 王涵: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订,是中美经贸磋商的积极成果,预示着中美两个世界上最大、融合程度最深的经济体,从前期摩擦冲突阶段,重回相向而行。 在当前全球贸易疲弱、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背景下,此次中美两国签订经贸协议,有助于于修补割裂的全球贸易和经贸关系,稳定全球市场预期、增强全球市场信心,为全球经贸和投资活动修复创造良好环境,对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贸易发展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第一财经:协议签署,如何影响我们对2020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王涵:中国进出口或将受中美经贸协议提振,2020年经济预期有望改善。 一是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有望缓解外部压力,助力内外需提振。2018年至2019年底,中美贸易摩擦的波折往复不仅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对全球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负面作用,全球贸易增速出现明显下滑。随着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贸易摩擦压力缓解,不仅有利于我国未来预期的改善,也可能推升外部需求的回升。 二是2019年“衰退型”顺差或将反转, 2020年产业预期或改善。2019年,虽然外需对中国GDP拉动较大,但主要是受“衰退型”顺差的影响,全球需求明显回落。企业在未来不明的情况下,生产扩张比较谨慎,库存增速也回落至历史低位。2020年,在美国征收关税趋于下降,未来预期有所改善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出口可能逆转2019年大幅回落态势,出现反弹。而根据中美贸易协议,中国对外购买可能增加,未来中国经常账户将更加趋于平衡。进口的大幅增长有利于满足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控制通胀水平。如果贸易协议达成帮助全球需求预期改善,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出现好转,生产和投资或将有更明显的改善,产业预期的修复可能要高于GDP的改善。 三是中美经贸摩擦缓和若能带来全球经济回暖,非美地区受挤出效应影响可能不会太大。理论上看,对美国进口金额的增加可能挤出对其他国家的进口,但如果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达成能够缓解全球贸易压力,美国进口占比固然回升,但非美地区进口受到的挤出效应并不会太大。 第一财经:在协议当中,双方对金融开放都做出了具体承诺。如何看待这些举措的影响? 王涵:金融开放有助于提升中国全球金融地位和金融业竞争力,中长期看有助于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一是2000年以来,中国加入WTO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当前已是全球经贸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但中国在全球组合投资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不高,与中国的全球经贸地位不匹配。金融开放将有助于中国提升在全球投资网络中的节点重要性。 二是扩大金融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鲶鱼效应,以及内资金融机构走向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效应,将与近年来中国金融体系内部 “去杠杆”和“金融供给侧改革”对中国金融业稳健性和效率的提升形成合力,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是中长期看,扩大金融开放将有助于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第一财经:协议签署对金融市场有何影响?是否会改变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波动逻辑? 王涵: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或将受益于中美经贸协议签订面临长中期改善。 一是从前期中美经贸摩擦演进过程中金融市场的表现看,2018年3月以来中美经贸摩擦走势是影响金融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股市和汇率的趋势性走势与中美经贸摩擦的形势变化一致。 二是从金融市场近期表现看,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金融市场情绪提振明显。2019年12月中旬以来,金融市场在中美经贸谈判积极信号的带动下表现较好,股市持续上涨、汇率升回7以内区间。 三是往后看,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有助于中长期缓和市场对中美脱钩、全球贸易体系破裂的悲观预期,提振市场情绪和市场信心。虽然当前市场预期已比较充分,但后期贸易协议条款的推进与落地,也将助力金融市场基本面因素的回暖。[详情]
原标题:综合消息:国际社会肯定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释放积极信号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中美日前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两国经贸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海外各界人士认为,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释放出积极信号,为国际市场注入了稳定性,有助于提振全球经济。 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刘振民说,协议签署给全世界发出了一个良好信号。 联合国首席经济学家艾略特·哈里斯说,签署协议将有助于降低投资不确定性,加快促进经济复苏的贸易活动。他表示,希望这一势头“足够强劲”,以抵消全球经济在过去几年出现的下滑趋势。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亨德里施克表示,该协议为全球贸易和市场注入了确定性,中美双方也将从中受益。 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副议长倪可敏表示,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将利好全球。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是一个好消息,将成为2020年提振全球市场的“开门红”。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李远表示,协议的签署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正能量,有助于中美双方更加合理地在国际市场上配置生产,促进全球价值链重回最优均衡状态。李远认为,中国消费市场体量和工业基础优势不可取代,特斯拉、沃尔玛等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成功也证明中美合作令双方获益。 美国得克萨斯州议员吴元之说,中美合作关系是世界最重要的合作关系之一,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积极的一步,缓和了此前经贸摩擦的紧张气氛。中美合作共赢既对中国经济有利,也利好美国经济。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比尔·戈登说,“这一消息无疑是一个积极正面的信号,暂时缓解了美国大豆农户的焦虑心情”,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参与记者:王建刚、徐晓蕾、郭阳、郁玮、蔡蜀亚、朱昇、高路、汪平)[详情]
原标题:专访:中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利好全球产业链合作调整——访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 新华社伦敦1月18日电 专访:中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利好全球产业链合作调整——访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 孙晓玲 “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两国企业和消费者,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好消息。”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近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在她看来,协议签署给面临下行压力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喘息、调整和恢复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各方重新回到国际分工合作和全球化轨道上来。 贸易摩擦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阴影已成为共识。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9年和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2.4%和2.5%,较世行2019年6月预测值均下调0.2个百分点。报告还指出2019年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长最疲软的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下半年也警告,如果贸易紧张情势仍得不到解决,经济前景可能明显黯淡。 过去一年多的贸易摩擦对经贸投资和产业链布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认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造成双边贸易下降、物价上涨、贸易转移等多重影响。 “这些贸易转移带来的价格上升,加重了美国消费者的负担,牺牲了全球最佳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傅晓岚说,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60%以上,在一个全球高度分工的价值链中,美国的“长臂管辖”会严重影响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第三国的生产、就业和收入,而不仅仅是中美两国。“协议的签署不仅是对中美两国,也是对全世界的利好消息。” 同时,傅晓岚也强调,不应忽视贸易摩擦对企业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部分跨国公司进行的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等事实。 加强全球产业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发展的必然。傅晓岚认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中国主动开放的姿态。“有很多中国已经在做,或根据自身发展要做的,比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扩大进口等,协议签署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在她看来,协议中的条款对于中国迈向高收入、创新型国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保护知识产权和扩大外资准入内容为例,这不仅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还将更好地保护创新者权益,调动全社会创新积极性。 展望未来,傅晓岚认为,考虑到两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别,下一阶段谈判会充满艰辛,但她相信未来达成协议依然可期。[详情]
原标题:专访:中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利好全球产业链合作调整——访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 新华社伦敦1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 孙晓玲 “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两国企业和消费者,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好消息。”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近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在她看来,协议签署给面临下行压力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喘息、调整和恢复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各方重新回到国际分工合作和全球化轨道上来。 贸易摩擦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阴影已成为共识。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9年和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2.4%和2.5%,较世行2019年6月预测值均下调0.2个百分点。报告还指出2019年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长最疲软的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下半年也警告,如果贸易紧张情势仍得不到解决,经济前景可能明显黯淡。 过去一年多的贸易摩擦对经贸投资和产业链布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认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造成双边贸易下降、物价上涨、贸易转移等多重影响。 “这些贸易转移带来的价格上升,加重了美国消费者的负担,牺牲了全球最佳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傅晓岚说,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60%以上,在一个全球高度分工的价值链中,美国的“长臂管辖”会严重影响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第三国的生产、就业和收入,而不仅仅是中美两国。“协议的签署不仅是对中美两国,也是对全世界的利好消息。” 同时,傅晓岚也强调,不应忽视贸易摩擦对企业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部分跨国公司进行的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等事实。 加强全球产业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发展的必然。傅晓岚认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中国主动开放的姿态。“有很多中国已经在做,或根据自身发展要做的,比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扩大进口等,协议签署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在她看来,协议中的条款对于中国迈向高收入、创新型国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保护知识产权和扩大外资准入内容为例,这不仅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还将更好地保护创新者权益,调动全社会创新积极性。 展望未来,傅晓岚认为,考虑到两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别,下一阶段谈判会充满艰辛,但她相信未来达成协议依然可期。[详情]
中宏观察家徐洪才:先易后难推动中美经贸谈判取得新进展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1月17日电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无论是对第一阶段成果的落实,还是对于下一轮谈判的运筹,都要充分估计其可能遇到的复杂性。”中宏观察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近日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强调,要从易到难,聚焦重点,有序推进。他强调,在前几轮谈判当中,双方共识较多,并没有很大分歧,但第二阶段谈判核心可能是美方将迫使中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谈判难度将加大。 在昨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全世界。也再次说明,中美双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磋商,找到有关问题的妥善处理和有效的解决办法。耿爽表示,当务之急是中美双方要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这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第一可以避免中美脱,避免双方之间裂痕进一步扩大。”徐洪才近日接受港媒采访时亦强调,从协议具体内容看,提到了知识产权、金融开放、中国进口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等。这为双方创造了新的机会,况且中国对美国大豆、石油、天然气等进口有利弥补需求缺。 徐洪才认为,较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谈判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势。他指出,美、欧、日近日共同就WTO改革发表联合声明,矛头直指中国,可能也是美国下一步谈判策略的一部分。徐洪才认为,下一步谈判将马上开始。在前几轮谈判当中,双方共识较多,并没有很大分歧,但第二阶段谈判核心可能是美方将迫使中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谈判难度将加大。同时,他认为不用高估谈判的困难,美国所谓结构性改革无非是要求中国政府采购公平、市场准入要一视同仁,提高政策透明度、不搞补贴等。实际上,中国去年一年在推动落实外商投资法、改善营商环境、鼓励民企发展、提出竞争中性原则、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因此,对中美先易后难推进经贸谈判取得新进展,徐洪才表达了审慎乐观的态度。而且,这对新的一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对于世界经济应对下行压力,实现缓慢复苏也是积极信号。[详情]
原标题: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白宫正式举行。2018年以来,在两国元首共识引领下,中美双方谈判团队进行了13轮高级别磋商,最终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签署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表示,作为国际事务中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伟大国家,正视分歧、管控分歧,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世界。国外专家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一致赞扬中方自始至终的建设性态度,认为这一协议的达成不但带来了中美双方的共赢,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全球股市上扬彰显协议签署为世界经济带来利好 美国金瑞基金首席信息官布伦丹·埃亨在福布斯网站发文称,虽然磋商工作仍将持续,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已经是“一项压倒性的积极进展和世界经济的胜利”。 日本帝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露口洋介告诉本报记者,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从贸易方面来说,可以促进两国增加向对方国家的出口,两国消费者可以以更加便宜的价格买到生活必需品,对中美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从全球供应链来说,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有利。各国对此表示普遍欢迎,全球股市也因此上涨。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对德国经济界也将有积极影响。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表示,这是一个好消息,说明中美两国都在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对于德国出口企业而言,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无疑是一大利好。德国工商大会总干事长马丁·万斯莱本表示,这将避免全球关税的进一步上升,欧盟可以在平等基础上加强与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这体现了遵守国际规则是全球贸易的基础。 法国国际展望研究与信息中心主任塞巴斯蒂安·让认为,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缓和了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将对中美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恢复经贸界与金融市场的信心。 俄罗斯Prime1通讯社报道,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后,全球原油市场也随之上涨。俄罗斯联邦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阿纳尼耶夫认为,协议的签署很及时,有利于提高零售领域的消费积极性。 互利共赢理念有助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于缓解美中贸易紧张关系有重要意义,在恢复美中关系稳定性和重铸双边信任的道路上迈下坚实的一步。该协议在放宽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重新平衡贸易关系,以及引入新的争端解决安排等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展望未来,对该协议的持续跟进以及履行承诺将是关键,期待两国建立更为强大的经贸关系。 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学者乔治·佐戈普鲁斯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出现贸易摩擦是难免的,如何处理贸易摩擦非常重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贸易大国,中美两国通过对话和磋商来处理贸易摩擦,并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虽然耗时近两年,但双方并没有放弃谈判,而是展现了理性和耐力。该协议的签署再次表明,对话和协商是管控分歧和化解矛盾的正确选择。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双方经贸关系重回正轨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对于稳定全球市场预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贸易体系、带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肯尼亚学者姆旺吉·瓦吉拉告诉本报记者,在谈判中,中国保持理性务实的态度,平等地与美国进行磋商。中国制造对美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的重要性和中国经济的韧性让中国有实力坚持谈判。即便在磋商艰难进行的2019年,中国经济仍以超过6%的速度增长,这表明中国经济对外部力量的依赖程度很少,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正在不断提高。“对协议透露出的内容,我认为,这与中国扩大开放的政策是一致的。中国过去两年召开的两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支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的证明,保护主义的路是走不通的”。 露口洋介认为,在此次谈判中,中方一直秉持理性、建设性的态度和做法,倡导多边主义,令人尊敬。有关协议内容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等多方面,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相信随着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本报北京、东京、柏林、巴黎、莫斯科、华盛顿、布鲁塞尔、内罗毕1月16日电 记者曲颂、张矜若、刘军国、花放、李强、屈佩、吴乐珺、任彦、万宇)[详情]
原标题:开放合作是顺应大势之举(钟声)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双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解读协议时,世界的普遍看法是,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透过国际社会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分析不难看出,尽管近年来始终面临开放还是封闭的考验,但世界对开放合作的渴望是相通的,对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有普遍共识。 当下的思考,催人进一步理解习近平主席3年前“达沃斯演讲”的思想之光。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主张,分享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中国方案,鲜明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作出深刻论断:“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这一被誉为“冬日里的阳光”的演讲,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在逆风中发展注入了思想的力量。 回顾2017年至今,经济全球化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3年间,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抬头,去全球化的呼声也不时响起,关于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的思考从未停止。在围绕经济全球化进行争论与反思的同时,世界也承受着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现实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挑战。 迷雾中,更需思想之光照耀。3年来,无论是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还是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等多边场合,习近平主席的这篇演讲都常被人们反复引用,人们以这篇演讲廓清心中的迷茫,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致力于更好地趋利避害,探寻消解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途径。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这一光明前景,成为世界共同努力的方向。保护主义逆风虽大,开放合作的顺风更强。从亚太到非洲,从欧洲到拉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一个个最新成果表明,在开放中谋求发展的道路才是人心所向。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制造出来的。尽管会出现一些问题,尽管会遇到险滩暗礁,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势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唯有顺应潮流,才能挺立潮头,才能把握未来。面对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唯有坚定开放合作的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才能更多释放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2017年习近平主席访问瑞士并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至今广为称道。”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2019年4月访华时的话,正是对习近平主席演讲思想力量的高度评价。回望习近平主席的这篇演讲,观察当前的国际形势,越来越多人表达着类似的观点。再过一些天,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年会将如约而至,在阿尔卑斯山上的达沃斯小镇把脉世界经济,谋划推动全球发展的蓝图,人们仍需要从中国智慧中汲取力量。[详情]
来源: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0年农历春节前,中美两国用一小时的签约仪式,宣告中美长达两年的“贸易战”暂告一段落。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订,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就“高枕无忧”。 第一阶段协议意味着什么?未来,中国和美国这一全世界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活力的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CDF Insight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约之际,推出系列专访。邀请多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中外方代表,为您详解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走向。 史蒂芬·罗奇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带来了三个好消息 CDF Insight:您在2019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即便中美达成协议也将“只停留在了表面”,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你又认为第一阶段协议“令人失望”。为什么这样说? 罗奇:我认为当前的中美谈判极为复杂,就如同任何复杂的交易一样,既有好处也有欠妥之处。 第一个好处在于中美不断叠加的关税在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后会停息,这是个好消息。 其次,除了第一阶段协议,中美间还会有其他沟通方式,比如中美有望重新开启每半年一次的双边对话。这种方式很好,我一直以来都建议中美设立一个可以永久持续下去的协商机制。我认为第一阶段协议就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第三,美国已经将中国从汇率操纵国名单中剔除。这项指控一直都是一种政治行为,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不过看到中国从名单中剔除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上述三项进展都能算作好消息。 对第一阶段协议,美国总统和他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设想其实是应对两国棘手的结构性问题,比如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国有企业补贴和创新政策等。 但我认为目前看第一阶段协议不会为这些领域提供发展框架。 中国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再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与服务,不太可能真正解决压迫美国制造业公司、工人、家庭的问题。 美国和一百多个国家都存在贸易逆差,中国是其中逆差最大的,这其实反映的是美国内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财政赤字和低储蓄率,只是美国不愿面对。 第一阶段协议并不能解决美国国内问题。因此对我而言,尽管这项协议在之前提到的三个方面能取得进展,但仍是令人失望的。 CDF Insight:您如何看待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有人会担心如果中美不能很好地执行该协议,就会对第二、第三阶段谈判产生负面影响,您对此有何评论? 罗奇: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合理的。英语中谈及美国、中国和其他大国的谈判和协议时,常常会说执行的过程是一种“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滑坡谬误”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像我刚才说的,重启半年一次的双边谈判,并根据第一阶段协议探讨执行的进度。 广泛的高层对话是执行的最佳方式。通过关税解决问题是错误的。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签约仪式 CDF Insight:现在中美都面临巨大压力。有些美国人认为签协议代表美方“投降”了,有些中国人认为中国总是在满足美方的要求。双方都认为自己为这项协议做出了足够的妥协。在这种情况下,您对两国的政府和人们分别有怎样的建议呢? 罗奇:我认为要在如此复杂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妥协是必须的,是关键的。 妥协意味着双方离开谈判桌时都会稍感失望,因为自己的诉求没有百分百被满足,但是诉求百分百被满足的这种期待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我认为两国可以期望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重启对话,无论是每年两次还是更多,去解决双方的差异以及双方共同的问题。 我们不能忽视提升本国经济的需要,在国家内部问题上不应该指责对方。 30年前,美国将问题归咎于日本,而现在又将其归咎于中国。然而,在这期间,美国内部的许多问题仍未解决。 如果中美两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结构性挑战上,那么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便能站在更好的立场上来处理我们的关系。 建议: 美国大力解决储蓄问题 中国推进经济结构改革 CDF Insight:您刚才提到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您也曾多次提出,多边问题无法用双边方案解决。在这一点上,您对美国商界和美国政府有何建议呢? 罗奇:我一直以来的建议是,中国需要减少储蓄,并将储蓄盈余用于家庭和个人消费。而美国不同,美国需要增加储蓄,并用储蓄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制造产能,提升人力资本。 美国储蓄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庞大的预算赤字,目前这一状况还在恶化,未来十年还会持续存在。而当国家想要发展却没有足够的国内储蓄时,就必须从国外进口储蓄盈余。 所以美国经常账户和多边贸易存在巨大赤字,所以要吸引其他外国资本,而中国是最大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美国不解决储蓄问题,在多边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那么美国债务和贸易逆差将分散至其他国家,取代中国。 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会比中国高。这就等于向美国工人、家庭和企业变相征税,适得其反。 因此,美国真正需要大力解决的是储蓄问题。 罗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CDF Insight:中国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中国面临着下行压力,这是中国内部的问题。中国加快改革,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您对当前的中国有什么建议? 罗奇:我对中国的建议和对美国的建议在理念上是相同的,两国都需要着重发展经济,并从优势而非弱势的角度应对中美关系。 中国面临着短期和长期的巨大挑战,中国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中国也迫切需要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从出口、投资转向国内个人消费,从制造业转移向服务业,继续吸收剩余储蓄,投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因为消费者也需要长期的保障,并从进口转向自主创新,避免像大多发展中国家那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此外,还有债务等其他压力。所谓的去杠杆化是为了避免犯下类似日本的政策错误,而中国需要在近期内继续关注这一点。 CDF Insight:有人认为,最近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压力下进行的,第一阶段协议是否会成为中国版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以签订此协议。 罗奇:这个问题很好,我不这么认为。广场协议体现的是主要工业国的集体努力,还有所谓的五国集团(G5)共同采取行动,迫使日圆大幅升值。日本也同意这样做,但随后在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方面犯了一系列错误,导致了所谓“迷失的三十年”。 我认为中国了解日本这些错误背后的风险,而且不太可能重蹈覆辙。我在耶鲁教授一门课叫“日本的经验”(lessons of Japan),课上会详细地探讨这些问题。 中美关系: 找出一种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法 CDF Insight:您在文章中说过,贸易战是一场使用经济武器进行的政治冲突,未来可能会继续存在。那么,与两年前相比,也就是在贸易摩擦之前,中美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罗奇:关税升级的状态已经持续一年半了,对两个经济体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特朗普曾说“赢得贸易战很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在制造业中的优势也大大削减。 我认为中国领导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我们要找出一种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法,虽然可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要能阻止局势继续恶化。 CDF Insight:从美国方面和中国的崛起来看,贸易摩擦是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您认为美国应该如何应对?脱钩还是满足现状? 罗奇:很多政客都赞成脱钩,我也写了很多相关文章。另外也有很多关于中国的政治评论。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各国一起参与的全球产业链也会继续存在。 我们的确可以让中国供应链与美国企业脱钩,同时维持供应链上其他国家的紧密联系,但这很可能会导致美国从他地购买商品的成本上升,还将加重美国家庭、消费者和工人的负担。 我们无法以简单的方式重塑世界,不是说想脱钩就可以脱钩的。这样评估中美关系时不切实际的。 CDF Insight:总体来说,您对中美未来的关系是感到乐观还是悲观呢? 罗奇:我持审慎态度。 这次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令人鼓舞的是,第一阶段协议将创造一段停火的平稳时期,给关税升级后的双方一段冷静期。 但第一阶段协议并没有给中美之间棘手的结构性问题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美国现在进入了紧张的大选阶段,从现在到11月间,情况还可能会再次变化。 CDF Insight:特朗普将与欧盟开始贸易谈判。与墨西哥的贸易谈判也结束了,可能还会和越南开展贸易谈判。您对此有何评论? 罗奇:特朗普认为,美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好在双边关系中处理。因此,他会选择一次聚焦于一个国家,无论是墨西哥、加拿大、中国还是欧盟。 我认为这样会忽略了中美和其他国家所面临的全球背景下的压力。 在多边压力的背景下,我们很难找到双边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我认为特朗普对这种矛盾的理解不够深刻。 [详情]
原标题:刘鹤: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助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 新华社华盛顿1月16日电(记者邓仙来 许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15日表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非常重要,为中美经贸关系再次成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创造了条件。 刘鹤当天下午在美国华盛顿出席新闻发布会,向部分中国媒体介绍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鹤说,中美两个大国在经贸关系问题上一直保持着深度交流和广泛合作,长期以来中美经贸关系是双边整体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后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 刘鹤指出,经济利益是各方最关注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双方都至关重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贸问题解决好,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就有了基础。” “这份协议非常重要,为中美经贸关系再次成为‘压舱石’和‘推进器’创造了条件。”刘鹤说。 刘鹤表示,经过磋商,中美两国政府和工商界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尽快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这个问题处理好,我们将迎来更光明的未来,我本人对此持乐观态度。”[详情]
全文|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欧盟驻华大使今天接受采访时表示,欧盟将要求世贸组织审议中美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否会扰乱市场秩序以及损害欧盟企业的利益。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已经说过多次,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这是一份能够稳定预期和促进繁荣的协议,符合全球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同时我要强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符合WTO规则和市场原则。[详情]
原标题:两年增加进口524亿美元,中美能源大买卖如何落地 根据刚达成的中美贸易协议,中国2021年进口的美国能源产品将是2017年的五倍,其中原油和液化天然气是增长主力 文 | 《财经》记者 韩舒淋 徐沛宇 未来两年,中国对美能源产品的采购总额将扩大近五倍。 根据两国在美东时间1月15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下称“协议”),未来两年,中国将在2017年的基数上,扩大从美国进口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和服务不少于2000亿美元。 其中,能源产品需要在未来两年内扩大进口524亿美元,仅次于制成品的777亿美元,约占整个《协议》中贸易量的四分之一。具体而言,在2017年基数上,中国需要在2020年新增进口不少于185亿美元,在2021年新增进口不少于339亿美元。 根据协议,需要扩大进口的能源产品由四大类构成:液化天然气、原油、石化产品和煤炭。 《财经》记者据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四类能源产品的总额约为67.87亿美元。具体来说,LNG为6.37亿美元,原油为31.95亿美元,煤炭为4.55亿美元,石化产品为25亿美元,其中石化产品以液态丙烷为主,约为17.6亿美元。 要完成贸易协定的目标,能源类产品自美国新增的进口额在2021年需不少于339亿美元,约为2017年的5倍。综合来看,新增的采购中,将主要依靠液化天然气(LNG)和原油的贸易,二者进口量将大幅提高,而煤炭和石化产品的潜在增量有限。 中国的天然气和原油使用量在保持稳步增长,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在最近发布的 《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重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5亿吨,同比增长9.5%,对外依存度72.5%;天然气进口量1373亿立方米,增速9.4%,对外依存度45.2%。 而进口大量油气资源的同时,进口自美国的并不多。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1至11月,进口自美国的原油635万吨,仅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4.6亿吨的1.4%。天然气方面,2017年和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LNG分别为151.1万吨和214.8万吨,分别价值6.4亿美元和10.95亿美元,均占中国当年LNG进口总量4%左右。 巨大的的需求和相对较少的进口,让中美油气贸易有巨大的增长前景。另一方面,美国近年来从油气进口国变为油气出口国,本土生产成本优势明显,但中美间海运距离遥远,加上运费后的到岸价格与中国其他可获得的油气资源相比经济性有竞争力,但存在变数。如果要加大从美国进口,势必会影响从其他国家的进口。 LNG贸易潜力大变数多 美国从2016年2月起出口LNG,中国进口美国LNG以现货模式为主。2018年2月,中美之间签订首份LNG长协合同,由美国最大的LNG液化厂运营商切尼尔能源公司(Cheniere Energy,下称切尼尔)与中石油签订。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7年和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LNG分别为151.1万吨和214.8万吨,分别价值6.4亿美元和10.95亿美元,均占中国当年LNG进口总量4%左右。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此次达成协议的金额来看,中国增加进口美国原油和液化天然气(LNG)的空间较大。待中美两国取消此前的惩罚性关税之后,中国将恢复进口美国LNG、原油,进口量则可能大幅提高。但对于中美取消新增关税的时间,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难以预计。 中国进口美国LNG的数量在2019年直线下跌。2019年5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LNG所在商品清单加征关税税率由此前的10%上调至25%,这是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后采取的反制措施。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9年1至11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LNG金额仅为1.13亿美元。 贸易摩擦下,中美首个LNG长协合同也受影响。此前的合同约定,中石油每年向切尼尔购买120万吨美国LNG,从2018年底开始供货,逐步达到120万吨供应量,供应期限20-25年。 2019年,切尼尔出口到中国的LNG为26万吨,双方贸易合同一直在执行,但是通过转货/换货等模式,将大多数美国LNG运抵中国之外的地区销售。未来中方企业何时恢复将LNG运到中国,要看中国政府何时取消LNG的惩罚性关税。据悉,切尼尔与中石油签订的长协合同,取消了传统LNG合同锁定目的地的限制,目的地可灵活选择。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高级经济师徐博对《财经》记者分析说,即使取消了惩罚性关税,中国可能只是恢复前两年从美国进口LNG的量。因为从美国进口LNG的运费比中东高将近一倍,因此,中国大幅增加进口美国LNG的可能性不大。 一位熟悉LNG国际贸易的专家则对《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美国LNG交易枢纽Henry Hub的长期稳定价格约为2.2美元/mmBtu(百万英热单位)左右,出口的LNG加上加工费后的离岸价格约为5美元/mmBtu,再加上运费之后到岸价格很难低于7美元/mmBtu,据此折算过来的到岸气价约为1.7元/立方米。 而中国的其他主要进口气源中,中亚和俄罗斯的管道气入关价格约为1.43元/立方米左右,根据油价有所波动,加上运输至东部负荷中心的管输费,美国的进口LNG与进口管道气的经济性大体相当。 美国的天然气码头设施建设一度是其出口的瓶颈,但近两年美国已经大幅加强码头设施建设。一位央企专家估计,当前其码头设施能够满足每年超过4000万吨的LNG出口能力,且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1.4亿吨。另一大瓶颈是巴拿马运河的运力,在扩建之前,大型的LNG运输船无法通过,但这一问题已经在2016年的扩建后解决,这大大缩短了美国LNG出口至中国的海运路径,从而减少了运费。该专家预计,中国进口美国LNG有能力达到每年100亿立方米,即约1400万吨。 但另一方面,国内天然气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以2020年为例,总的增量预计约为300亿立方米,这部分增量中,国内天然气的增产和新增的俄气东线就可以满足绝大部分,而国内天然气成本较低,俄气东线的进口管道气有长协合同锁定,届时美国LNG的进口市场空间何在,仍有变数。 原油增长看好,煤炭石化空间有限 相比LNG,原油贸易的大幅增长为多数专家所看好。 中国从2017年开始进口美国原油,三年间美国原油对中国的出口量均不超过中国总进口量的2%。 石化信息咨询机构ICIS中国能源研究总监李莉对《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原油在能源产品自美进口中的份量高达六成以上,按照此次协议中列出的数据,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或将倍增。 李莉测算,中国在2020年大约需要扩大2500万吨自美原油进口,2021年这一增量目标在4600万吨上下,这势必对包括沙特、俄罗斯、安哥拉、阿曼以及伊拉克等一众中国的主要原油供应国的市场份额产生巨大冲击。 ICIS此前预计,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有望继续增长近4000万吨,这意味着当年绝大部分的增量,可能都被美国原油填充。 前述业内专家也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WTI的原油价格目前是全球三大石油交易中心里价格最低的,且考虑其油品较好,即便加上运费,到中国也依然很有竞争力,对中国也是进口资源多元化的补充。据其预计,中国有望每年能够进口约5000万吨原油。 在煤炭方面,中美两国总体贸易额不大,2017年从美国进口共计约317万吨各类煤炭产品,共计4.55亿元,其中以炼焦煤为主,约占9成。相关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煤炭海外进口以印尼、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为主,美国的炼焦煤相比澳大利亚虽然不具优势,但国内优质炼焦煤矿日益减少,美国比国内仍有优势。而美国动力煤的主产地粉河盆地尽管开采成本很低,但受基础设施影响外送困难,短期内不具备大量出口国内的条件。 另一方面,当前煤价下行,机会不多,贸易商进行贸易的动力不足。且在去煤的大趋势下,两国间预计会有一定的炼焦煤进口的增长,也是中国需要的资源,但总体空间有限。 石化产品方面,一位跨国油气公司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协议》里所列的7类产品都是初级的精制炼化产品,国内也都能生产,美国生产的产品加上运费到中国竞争力并不强,主要看具体价格和市场周期。 综合当前的交易规模、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来看,原油和LNG将成为未来中美能源贸易新增的主力品种。[详情]
原标题:CDF洞察 | 马丁·沃尔夫:中美贸易摩擦只是一个“症状” 来源: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CDF Insight(CDF洞察)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推出的深度原创栏目,聚焦论坛财经、时政类重大议题. 2020年农历春节前,中美两国用一小时的签约仪式,宣告中美长达两年的“贸易战”暂告一段落。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订,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就“高枕无忧”。 第一阶段协议意味着什么?未来,中国和美国这一全世界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活力的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CDF Insight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约之际,推出系列专访。邀请多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中外方代表,为您详解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走向。 马丁·沃尔夫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 中美贸易谈判: 有协议显然比没有好 CDF Insight:中美已于1月15日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您此前一直在关注中美贸易谈判事宜,就目前而言,您如何评价这份协议? 沃尔夫: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我有三个主要的观点。 首先,有协议显然比没有任何协议要好得多。这表明两国有合作的能力,也表明双方有互相妥协的能力。 在我看来是个好的现象,比双方贸易摩擦继续加剧、继续累加关税要好,看到两国将达成这项协议我感到很高兴。 第二,这项协议的作用非常有限,并不足以解决美中两国过去几年在贸易、科技、投资等领域的重大分歧。 相关问题的未来还不明确,因此也很难确定这项协议是否会解决中美关系的遇到的问题。 第三点,这项协议到底会将中美关系引向何方。除了贸易谈判方面,宏观层面上的中美关系会去向何处? 还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面对中美贸易关系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两国经济最终会有多大程度上的“脱钩”? 总的来说,我很高兴看到两国将签署这项协议,但是我认为协议本身并不会在解决中美问题上给出特别明确的方案。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约仪式 CDF Insight:在过去两年中,“不确定性”成为了两国关系的关键词。这种不确定因素还将继续存在吗? 沃尔夫:是的,目前经贸协定对中美关系的改变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不太能预见最终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不确定因素还将继续存在。 但我认为这项协议至少起到了一个“重新校准”的作用。 所以如果你是投资者、或是一家公司,并且对贸易感兴趣的话,应该做出长期的决策,斟酌一下自己应该投身中美贸易的程度。 因为现在美国企业想要同中方或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企业同样也想和美方或在美国开展业务,科技行业更是如此,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也依然存在。 CDF Insight:有人担心如果中美双方不能很好地执行第一阶段协议,就会对第二、第三阶段协议造成影响。您如何看待这种担忧? 沃尔夫:我不认为实践和讨论是孤立的二者。重要的是说到做到,并且开展切实的探讨,找到二者的契合点。 美国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做出各种承诺,但并未真正履行,但我认为中国也会有人对美国持有一样的看法。 沃尔夫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所以这需要双方的努力。 现在中国如此强大,又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和美国存在一些差异,仅仅这些就已经让双方步履维艰了。 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也未曾有过“全球经济”的局面和那么多政治经济体制各不相同的大国。这是全新的挑战,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CDF Insight:现在中美都面临巨大压力。比如美国某些参议员认为这项协议代表美方“投降”了,有些中国人认为中国总是在满足美方的要求,这会伤及中国的企业和农民。双方都认为自己为这项协议做出了足够的妥协。在这种情况下,您对两国有怎样的建议呢? 沃尔夫: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不难。总体上来说,协议内容需要足够的细致,好让人们理解双方所达成的共识,同时遵守这些共识。 本质上来看,达成协议就是要在双方之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要的是要让双方都认同协议内容,并感受到对方在认真地履行。 从另一方面看,任何协议都不可避免地要牺牲掉某些人的利益,以追求更大的利益。 中美关系: 贸易摩擦只是一个“症状” CDF Insight:在您看来,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美关系有何变化? 沃尔夫:从某种层面上看你的思考方向是对的,但是我会反向考虑这个问题。 我认为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经济关系变化引发的。也就是说,不是贸易摩擦导致了变化,而是变化导致了贸易摩擦。 那么是什么样的变化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最根本的是美国经济体制各方面的变化。 这是整体上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特朗普,只是这些变化是从特朗普当选后开始而已。贸易摩擦和科技摩擦只是这种基本变化引发的“症状”。 本质上看,美国现在对中国产生了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美国主要的挑战者,也是主要的战略竞争者。 这种观点就是在这五六年前出现的。后来奥巴马政府推行“重返亚洲”战略,这种观点就明显增多了。 我对此观点不会做出对错的评判,只是想陈述一个事实:人们担心中国成为美国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尤其是经济方面的竞争对手。这是一个观点上的巨大变化。 第二个变化就是美国人观念上的变化。 中国不仅仅是美国的竞争者,还是一个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竞争者,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如此。 另外,还有特朗普这一角度。 特朗普认为,在任何贸易关系中,只要美国陷入赤字,就会对美国造成不好的影响。特朗普定义一个贸易关系好坏的标准就是美国是否处于贸易平衡或顺差的状态。因此他认为中美贸易关系非常地不公平。这些观点引发了中美贸易摩擦。 另外,美国目前还尤其关注中国贸易政策的某些具体方面。 所以,贸易摩擦只是上述问题的结果,不仅仅和贸易有关,而是有更宏观的因素,贸易摩擦只是一个“症状”。 总体上看,美方还有很多根深蒂固的疑虑。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贸易摩擦看作是美中复杂紧张的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要孤立地看待贸易关系。 同时,消除贸易摩擦也不能单靠解决贸易问题来完成。 就算解决了贸易问题,中美关系也无法回到七八年前的状态,因为两国关系还包括其他诸多方面。 贸易非常重要,但贸易并非问题的全局。中美两国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必须找寻新的方式处理两国关系。 但我个人还没有考虑清楚应该采取什么方式。 CDF Insight:最近,越来越少看到人们像几年前那样非常乐观的谈论中美关系了。 沃尔夫:就算人们对中美关系有些悲观看法,也不是贸易摩擦导致的。 因为贸易摩擦只是一种“症状”。如果只和贸易有关,从技术层面来讲就不会没有解决的办法,只是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而已。 CDF Insight:您认为“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这样一种比喻依旧适用吗? 沃尔夫:这个问题很有趣。我认为这个比喻既恰当又不太恰当。 中美两国通过贸易逐渐相互依赖,这种依赖对两国的企业和经济都非常重要,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将它比作一艘船的压舱石的话,我觉得从一个方面讲是对的。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如果人们认为某个贸易是“不公平”的,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贸易往来越多,可以引发不满情绪的经济活动就越多。 也就是说,经贸往来越多,摩擦就会越多,一旦“超载”,船只就有可能“倾覆”。若是“压舱石”没有起到稳定船只的作用,那么巨浪就可以将船掀翻,而“压舱石”本身的重量也会加速船只的倾覆。 这就是贸易的复杂之处。 我们无法确定它是否真的会起到“压舱石”的作用,是能稳定中美关系,还是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摩擦涉及诸多方面,与贸易、投资、科技、知识产权等都密切相关,无法尽数解决。 所以我认为两国的这种相互依赖具有两面性,虽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但是也催生了一些摩擦,而且不能确定哪一方占比更多。 重塑信任: 关键在于中国经济改革走向 CDF Insight:在当前局势下提升中美之间互信,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沃尔夫:这个问题和中美双边关系联系不大,主要取决于中国的变化,也取决于美国和西方内部的变化。国家内部的改革与进步和国际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 外界人士和像我这样的“观察者”并不能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未来会如何发展,但在中美关系中,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中国的经济体制会不会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 我认为大致保持现有的状态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就是保持现有这种混合的经济模式,一部分私有制、一部分公有制、国家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问题永远都会有,这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一个明智的政府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预见问题,问题出现便及时应对。 中国会继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有影响力,所以我认为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未来将如何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随着中国的发展,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中国有没有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中国能否提出一种世贸组织的新型谈判模式,来应对诸如中国在世界中的角色,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等重大问题。我认为中国有能力,可以在多边格局中有所作为。 CDF Insight:您是否有注意到,根据《金融时报》报道,中美会在近期重启战略与经济对话? 沃尔夫:我也关注到了这一点。 CDF Insight: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的战略对话同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时期所开展的对话相比有何不同呢? 沃尔夫:我更感兴趣的是双方决定开启对话的做法本身。 我认为保持对话是好的。特朗普政府做了很多蠢事,其中一个就是停止对话。但对话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取决于参与讨论的人,以及他们行使怎样的权力。[详情]
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金融服务章节的情况说明》中美达成金融服务业协议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竞争力和韧性 来源:金融时报 人民银行今日发布《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金融服务章节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说明”)。说明指出,金融业开放是我深化金融改革的既定方向,中美在金融领域合作大于竞争,总体上相向而行。此次中美达成金融服务业协议,反映了我近年来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的进展,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韧性,有利于中美双方在金融领域加强合作,对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大局发挥积极作用。 据悉,此次金融服务章节共24条,涉及银行服务、信用评级服务、电子支付服务、金融资产管理服务、保险服务以及证券、基金管理及期货服务六个方面。协议有三个特点,一是双方义务基本对等。在每个单独的领域,双方均就具体问题作出了承诺;二是中方承诺基本上都是近年来我根据自身需要、已经主动推出的开放措施,协议是这些措施的反映和细化;三是美方对解决我中资机构近年来赴美展业遇到的实际难题也作出了承诺,体现双方对等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而言,中方承诺主要包括,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放宽外资在保险、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领域的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限制,取消新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准入前30年保险业务经营资历要求等。上述内容与我国近两年来推出的很多开放措施是一致的。二是在我已开放的领域,依法受理并审批美资机构的业务资质申请,包括基金托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信用评级、电子支付、金融资产管理、保险、证券投资咨询等,其中电子支付领域根据我国相关行政许可程序明确了审批程序。三是优化具体业务监管规则,在评估外国银行分支机构从事基金托管业务时将综合考虑母行资质,这方面已经在部分外资银行开展了试点。 美方承诺主要包括,一是美国认识到目前有中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机构的申请尚未批准,确认将及时考虑此类申请;二是美国确认给予中国信用评级服务提供者、包括银联在内的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非歧视性待遇;三是美国将继续允许中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美收购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 人民银行在说明中指出,上述问题涉及中资机构赴美开展业务遇到的实际难题。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进入美国市场时,由于两国的法律制度要求不同,会面临一些非业务性的法律障碍,需要两国政府协商解决。包括银联在内的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和一些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开展业务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此次,美方对解决这些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表态。 双方共同承诺包括,允许对方信用评级机构在现有合资企业获得多数股权,对彼此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领域不设置歧视性限制措施,在银行服务及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深化合作等。 人民银行在说明中表示,总体看,协议内容与我金融业扩大开放方向一致,既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也覆盖中资机构“走出去”,有助于深化双方金融机构在两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合作。 对于中美签署金融服务章节具有的积极作用,人民银行在说明中称,一方面,中美签署金融服务章节与我扩大金融业开放方向一致,将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金融业开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业开放通过引入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增加金融要素供给,有利于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扩大金融业开放也是我国把握全球化战略机遇的必然途径。经济全球化要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握住全球化战略机遇要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近年来,我企业‘走出去’增加,相关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既有助于中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也有助于我利用外资金融机构在海外网络、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对外投融资合作。”人民银行在说明中表示。 另一方面,中美在金融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利益交融,实现优势互补。金融领域是中美重要利益交汇点,两国金融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中美加强金融合作有助于我国更加深度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韧性和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美资机构和投资者希望深度参与我国市场,共享经济发展机遇。美资机构的进入也将会为我国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相关的投融资需要。 人民银行在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遵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内外资一视同仁。在开放的同时,还将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筑牢堤坝,维护好金融稳定。[详情]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15日在白宫举行。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签署协议文本并致辞。他在当天下午举行的记者会上作上述表示。 刘鹤在回答中新网记者关于中方对启动第二阶段协议磋商有何考虑的问题时说,对于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落实好协议、妥善解决双方核心关切,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这份协议内容多、领域广,需要双方全力投入。 刘鹤强调,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集中全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这也将为今后的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完)[详情]
胡锡进:未来2年承诺增购2000亿美元商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来源:胡锡进观察 首先老胡要说,中国对美顺差的确太大了,中国赚取的外汇很大一部分又都买了美国的国债,让美国花那些钱,从长期看这不是理想的贸易—金融结构。朝着贸易平衡靠近是中国和美国经济合作更加健康的方向。 大家知道,当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过大时,它就变成了美国的一个对华政治武器。我们扩大从美进口,相当于拆解美国这个武器的过程。中国从美进口多了,就反过来增加了我们反制美国的武器。过去中国从美一年进口200多亿农产品,中国停购那些农产品,对美已经构成很大政治压力。当我们的这一项购买量达到400多亿美元时,美国就进一步“被套住”了。 落实未来两年增加从美2000亿美元的进口,一方面中国要努力,另一方面美方需做出全力配合,提供中国市场确实需要、而且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中国已是市场经济,大部分进口企业是民营的,还有很多是外资企业,政府怎么命令得了它们?另外,消费者不会出于政治考虑决定买什么不买什么,对这一切美方是清楚的。 执行中国和美国第一阶段协议决不可能出现那样的局面:美国强卖,中国政府出钱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堆在库房里,而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其他市场的优质产品原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强行挤掉了。那将违反WTO规则,其他贸易伙伴会向WTO告中国,也会在中国闹成笑话。 所以真正实现中国对美国商品进口的大幅增加同时也是对美方的挑战,甚至是对美方更大的挑战。如果美国企业就是不争气,特朗普总统的谈判团队是救不了它们的。 还有一些人担心,中国经济在下行,扩大进口哪来的市场空间呢?这就是中国自己要逼自己了。中国过去几年的消费一直快于GDP增长,今明两年我们必须做到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只要中国经济保持正常良好的运行,比如今年进口能够增长4%,就足以容纳增加的这部分进口。加上今明两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是大概率事件,实际完成从美进口的增加有可能更轻松些。 [详情]
独家. 深度 | 与论坛“老朋友”畅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来源: CDF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0年1月15日农历春节前,美国华盛顿特区。中美两国用一小时的签约仪式,宣告中美长达两年的“贸易战”暂告一段落。 签完字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振奋的朝空气挥了一下拳头。在他身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波澜不惊。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约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时间回到两年前,2018年3月24日晚,北京钓鱼台宾馆。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欢迎晚宴上,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方主席李伟面对台下上百个外方代表,在致辞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美国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美国。世界需要两个国家的参与,两个国家也需要世界。我们需要把这样的信息传递出去,让没有参与这个会的人也能够了解这一点,并且采取措施。” 李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上 李伟的话意有所指。这次论坛前两天,美国发布301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即签署总统备忘录,表示将中国商品大规模征税,规模可达600 亿美元。此时,大部分参会外方代表还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 论坛召开前一天,世界500强企业家、学者代表们陆续下榻酒店时,中方公开表示,拟对美国128 项产品征收关税,涉及金额达30 亿美元。 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见证了中美贸易战的开端。 此后两年间,论坛史无前例的举行了四场会议,其中每年秋季新增两场“专题研讨会”深度探讨中美问题,共计2000余名外方代表参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俯拍图 会场上,无论围绕何种话题展开讨论,中美关系、中美贸易均是焦点。李伟在2018年论坛开幕晚宴上的那一席话,也成为此后两年间论坛服务中国经济外交,践行“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宗旨的原则与精神内核。 “这(签约)验证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困难并不可怕,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2020年1月15日,刘鹤在签约仪式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不仅是一份经济协议,更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繁荣: “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世界。” 点击观看谈判现场视频(来源:玉渊潭天) 中美第一阶段签约后,论坛秘书处独家专访了数位外方重量级代表,听“老朋友”畅谈中美关系。 所谓“第一阶段协议” 看到“第一阶段协议”这行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遵义几乎马上就作出判断:中美双方肯定会在近期达成协议。 “特朗普一定希望协议能真正签署,不然人们又会抨击他办砸了事。当然,这次他也会面临抨击,但他可以说别急,后面还会有‘第二、第三阶段协议’。” 斗争和胜利,一直是特朗普的个人标签。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看来,美国总统戏剧化的表现和中国方面的冷静、谨慎之下,第一阶段贸易协定更多体现了双方巨大的共同利益。 (更多郑永年观点,请见 CDF 洞察 | 郑永年:中国应坦然面对贸易战) 郑永年长期研究国际关系和中国问题,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他告诉CDF Insight,中美关系绝非零和游戏,不能将签协议简单理解为美国的“胜利”,也不要认为美国“胜利”中国就“失败”了。 “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协议签署让中国有了这个自信,就是在保有自己意识形态和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和世界各国平等交往。” 郑永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但可以想见,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双方都做了适度妥协。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对CDF Insight说,他甚至能想象,双方代表在离开谈判桌时,都会因为自己的诉求没有被百分百满足而稍感失望。但事实是,寻求能被100%满足的诉求原本就不现实。 李伟致辞时,罗奇和刘遵义、郑永年都坐在台下。这是罗奇第十八次来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过去19届论坛中,这位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只缺席了一次,而刘遵义参加了2000年至今每一场论坛。 多年来,罗奇一直呼吁,要在中美之间建立一种常态对话机制。 2017年,中美两国元首在海湖庄园会晤后,曾建立了四个中美高级别对话机制。但2018年,在贸易战的阴霾下,除外交安全对话外,中美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及全面经济对话均未如期举行。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之前,最让罗奇欣慰的是中美双方高层有望重新开启每年一次的战略与经济对话——2017年,这一来自布什和奥巴马时期的对话机制曾被特朗普叫停。 而此次协议正文在“争端解决机制”部分规定,中美双方成立贸易框架小组,每6个月举行一次会议,以确保各方以公平和快速的方式解决争端。 “我认为第一阶段协议,正在朝着在中美间建立一个可以永久持续下去的协商机制的方向迈进。” 罗奇对CDF Insight说,重启中美间的常规对话,是“能够期望的最好的事情”:“通过关税解决问题是愚蠢的。” (更多罗奇观点罗奇:“中国梦”与“美国梦”是否受到贸易战威胁? 罗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好消息还有很多。 协议签署前,美国已将中国从汇率操纵国名单中剔除。此前罗奇在多个场合表示,美国这一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没有实质性证据的政治行为”。 对论坛“老朋友”们来说,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对中美关系带来的利好显而易见。 至少,中美双方你来我往、不断叠加的关税战会在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后告一段落。 刘遵义将第一阶段协议称为一次“停火”。他表示,若如特朗普所言,在2020美国大选之后才会签署“第二阶段”协议的话,将为中美贸易争取到近一整年的稳定期。 郑永年则认为,“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意义在于“分步落实”:“一步到位的东西,纸上写出来容易,但做不到。分步走,给双方多留空间和时间,更加理性。” 沃顿商学院院长杰弗里·盖瑞特 (Geoffrey Garrett)长期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他熟悉美国企业界,同时也与中国保持密切的联系。 盖瑞特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无论美国媒体如何“唱衰”此次协议,在盖瑞特看来,美国大企业对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基本立场是正向的:“他们非常高兴能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希望协议将使中国开放市场准入,给美国企业和中国私营企业更多的机会。” 盖瑞特认为,过去两年中国政府一直在国内经济改革和中美贸易战之间“奔波”,贸易战暂时被排除在议事日程之外,将使中国政府有机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国内问题上:“这最终是双赢的。” 当然,即便协议已然签署,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在协议中,美国维持此前承诺,取消12月15日对剩余1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同时对9月已加征的商品(约1200亿美元)关税税率从15%降至7.5%,但继续保留对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 特朗普表示,保留部分关税利于第二阶段谈判。 “贸易战”没有赢家 1月15日,共有超过200名嘉宾受邀参加了这场在白宫东厅举行的签约仪式。 刘鹤副总理在台上发言时,央视镜头扫过坐在台下的嘉宾们,96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正点头微笑。 2016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基辛格曾表示,中美之间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因为“中国并没有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 2019年9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秋季专题研讨会前夕,基辛格博士曾专门为论坛发来一段影像。 “这次论坛召开选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点上。”镜头中基辛格说:“我坚信两国都有责任为世界和平,解决他们面对的重大问题。” 点击视频,看基辛格评中美关系 讽刺的是,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之际,两国间贸易战正愈演愈烈。 彼时,第十二轮经贸磋商重启,但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方也宣布针对美方向3000亿美元自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行为展开反制。 中美贸易战打响至今,这场世界最大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CDF Insight 采访到的大部分代表均同意,贸易战没有赢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中美两国都受到了伤害。 盖瑞特认为,贸易战中两个国家一直存在针锋相对的观点: 美国人觉得,由于政府参与经济,中国的发展模式存在不公平之处。中国人觉得,美国期望中国采取和美国一样的发展模式,本身就不公平:“中国为什么必须要遵循美国的发展模式?” 误解与非理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受害的是两国企业和普通消费者。 盖瑞特的女儿目前正在学中文,这在美国高收入人群中很多见。贸易战爆发后,盖瑞特曾和女儿玩过一个游戏:我们的家中,有多少东西来自中国? 游戏结束,父女俩发现答案远比想象中多。 “美国更倾向于谈论中国导致的失业问题,我们不想谈论的是,正因为中国,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更高,美国市场上能出现更丰富、更好、更便宜的产品。” 反之,美国加征关税造成的成本几乎全部由美国企业承担,最终埋单的是每一个美国人。 罗奇一直认为,和中国打贸易战只是美国内部问题的外部化表现,并不能解决美国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危机——主要表现在财政赤字和低储蓄率上——但他也同意,很多美国人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如果美国不解决储蓄问题,在多边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那么美国债务和贸易逆差将分散至其他国家,取代中国。而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会比中国高。这就等于向美国工人、家庭和企业变相征税,适得其反。” 针对美方非常关注的国有企业问题,刘遵义的建议是:不要过度关注企业的所有制,而是看企业行为,通过进一步加大合作了解中国国有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不同意识形态不会变化,共同利益不会因此消失。 刘遵义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 相对的,贸易战也让中国认识到深化国内改革的迫切。郑永年说,贸易战和贸易协定,均指向中国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融入世界体系。郑永年认为,协议中的一些内容也是中国改革的方向:“如果中美双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结构性挑战上,那么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便能站在更好的立场上来处理我们的关系。”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要求中国将至少每年购买400亿美元美国食物、农产品和海鲜,且应努力每年再增加进口50亿美元。 同济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国强长期研究中美农产品贸易。他告诉CDF Insight,增加上述体量的进口,对中国而言并不困难。相反,两年的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全球农产品价值链,实质上有利于激发黑海地区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资源。 但同时,贸易战也给中国农业和粮食安全敲了个警钟。 “我们国家要构建一个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业食品的供应网络。除了立足国内,通过农业高质量发展基本自给、保证绝对安全之外,还要开发一个高水平的全球农业食品的供应链,并且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把‘适度进口’做好。” 不可能“脱钩” 签订中美两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不仅仅关系到中美两国,也绝非只涉及经贸领域。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参加2018和2019年的中国发展论坛前后,多次在自己的专栏中对中美关系作出评论。 他对CDF Insight说,自己很高兴看到中美两国签署此项协议,但说通过第一阶段协议就能为未来中美关系给出明确的答案,为时尚早。 (更多马丁·沃尔夫观点,请见CDF洞察 | 马丁·沃尔夫:中国正以一种西方不喜欢的方式改变世界) 马丁·沃尔夫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经济关系变化引发的。不是贸易摩擦导致了变化,而是变化导致了贸易摩擦,摩擦只是一个‘症状’。” 过去两年间,随着贸易战愈演愈烈,各方对中美关系的担忧也日益加深。 2018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罗奇就曾表达过自己对中美关系这一“全世界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活力的两大经济体关系”的“深切担忧”。 “无论是否把它叫做贸易战,这都是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在某种形式上的恶化。”罗奇说,当时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分组会上发言:“中国庆祝改革开放成绩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在接下来的40年中它所将要面临的挑战不会弱。” 2019年,基辛格也曾提出警告:“中美冷战已经到山脚下了......如果中美发生冲突的话,其进程会比摧毁欧洲文明的一战二战还更快。” 在郑永年看来,基辛格所言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依据是老先生对两边的观察,基于他对美国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结论。” 中美关系恶化在美国国内一个直观表现在于,尽管史蒂芬·罗奇、拉里·萨默斯、罗伯特 · 鲁宾等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几乎不停的向公众解释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背后的原理,但大部分美国公众并不买账。 萨默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2019年3月,沃尔夫就曾对CDF Insight表示,经济学家们应该开始反思,为什么特朗普忤逆经济规律做出的行为,会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链接:) 他认为,中国崛起是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情况,“全球经济”中从未有过这么多政治和经济体制各不相同的大国。中国经济如此强大,政治上与美国存在差异,仅仅这两条就足够让双方举步维艰。 过去两年,学者对一些被用于定位中美关系传统语汇的态度也产生了变化。 比如,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已被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取代了;中美之间的信任,也被认为需要更多共同利益作为支撑;“脱钩”成为了谈到中美关系,人们使用更多的词...... 但郑永年始终相信,中美两国无法脱钩:“只要中国坚持开放,对美国来说是最大的市场;只要美国依旧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就要向一切可以赚钱的地方流动。” 新规则的建立 签约仪式对来自中美双方的媒体开放。当央视镜头对准基辛格博士时,C.V.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R.Greenberg)正坐在白宫东厅嘉宾席的最后一排。 几分钟后,特朗普在讲话中直接点到了他的名字。“Hank(格林伯格的小名),你在哪儿?哈,他在那儿。” 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镜头在人群中搜索,最终定在了格林伯格身上。 94岁的格林伯格站起来,向人群微微鞠躬,一如他在2018年得知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时的谦逊姿态。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将这一切记录了下来。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右一为格林伯格 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民间”推动者,格林伯格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有着很深的渊源。 2000年,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第一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他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的筹备下正式启动。此后20年间,论坛逐步成为外国企业、学者与中国政府对话的重要平台。 格林伯格和卢迈都没有料到,近20年后,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论坛“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再次得到了彰显。 2000年,第一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日常工作中,盖瑞特一直鼓励企业家多多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他认为,对那些真正了解全球经济运作方式的政治领导人和经济领导人来说,向选民解释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实在太难了。实际操作层面,一些企业一度选择完全不参与政治辩论去解释为什么与中国的合作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意义。 不过,企业界并未完全失声。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常客。中美贸易战期间,他以及其他2000多位外方代表都并未停止参加论坛。 库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右一为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右二为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 2018年论坛主旨发言中,库克就表示企业应该和政府多接触:“我的经历告诉我,拥抱开放、拥抱贸易、拥抱多样性的这些国家,它就能获得成功。而那些拒绝开放、拒绝贸易的国家就可能会失败。” 他还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表示,共同的命运将我们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无论有什么直接发生在某一个个体身上都会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整体。 贝莱德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也曾在中国发展论坛上公开表示,中美两国都因全球化受益,全世界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和美国: “我不想看到或者不需要的是中美之间打贸易战,因为贸易战绝对会减少我们未来的机遇。” 点击视频,看外方企业在论坛平台发声 罗奇认为,中美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但当其中一方开始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就会感觉自己“掉队”了,并且常常会采取负面行动。中国正在试图改变其发展模式,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这种改变会影响美国,使美国政界人士感到不满,这就导致了这场贸易摩擦和关税升级。 郑永年则认为,中美关系的理想状况并非“回到从前”,而是要处于一种“管控”的状态之下。 “过去,美国对中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对美国也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大家的幻想都破灭就开始了斗争,斗争一段时间理性回归,大家更多的看到共同利益,中美关系就能迎来稳定。” 刘遵义将目前中美关系称为“新常态”。 作为连续20年参与论坛讨论“大满贯”,刘遵义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一直持乐观态度。他曾多次发表中美之间“天塌不下来”的观点,认为中国只要继续保持开放,融入世界体系,就能够抵御中美关系带来的不确定性。 2019年9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主旨演讲中。刘遵义说,当下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可能只是未来两国相互交融的体征和表现: “对于全世界,包括中国、欧盟来说,都应该继续秉持WTO的原则,支持多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在即将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上述受访者都将莅临现场,发表其对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经济走势的最新见解。[详情]
原标题:2020年1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 划重点: 2020年1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记者提问:美国副总统彭斯表示,中美已经开始第二阶段经贸磋商。你能否证实?如果属实,双方在哪个工作层开展磋商?又会讨论哪些议题? 耿爽回答说,中美已经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当务之急,是双方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这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建议你向主管部门询问。 问:昨天,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向普京总统提出政府集体辞职。普京总统随后向国家杜马提议由现任联邦税务局局长米舒斯金出任总理。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俄罗斯政府出现变动是否会影响中俄关系? 答: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消息。梅德韦杰夫先生及俄罗斯政府集体辞职是俄罗斯内政,作为友好邻邦,中方完全尊重。 梅德韦杰夫先生作为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多年来积极致力于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特别是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框架下多次访华并同李克强总理举行定期会晤,为促进中俄经贸、投资、能源等务实领域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方对此予以高度评价。我们也希望并相信梅德韦杰夫先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继续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至于你关心此事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我可以告诉你,当前,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日益成熟稳定坚韧,不受国际风云变幻和双方各自国内政治进程的影响。中方对不断深化和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终充满信心。 问:据报道,德国检方表示近日开始了针对涉华间谍案的国际调查。涉事的三名德国人涉嫌向中国“中间人”提供包括商业情报在内的敏感信息。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目前还不掌握你提到的情况。 问:据报道,中巴经济走廊重点项目瓜达尔港已经开始受理来自阿富汗的货运业务。本周二,第一艘来自阿富汗的货轮抵达了瓜达尔港。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看到了有关报道,对瓜达尔港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感到高兴。我们支持瓜达尔港在促进地区货物贸易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事实证明,中巴经济走廊不仅造福中巴两国人民,也有利于带动区域其他国家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互联互通与经济合作水平。 问: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告。报告称,根据对一些欧洲国家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情况的调查,只有一小部分受访企业表示获邀参与。报告还表示,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招投标规则不透明。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你提到的这份报告我还没有来得及看。但是听你刚才介绍,他们的结论、观点恐怕有失偏颇。 我们多次讲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和一项国际公共产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坚持开放包容透明的合作理念。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无论是中方企业还是外方企业,都按照市场规则和公平原则,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参与具体的合作项目。有关项目的招投标是公开透明的。哪个企业是否以及如何参与具体项目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能否中标也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已经有包括不少欧洲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到共建进程中来。比如,西门子公司已经和上百家的中国企业携手开拓“一带一路”的市场,施耐德电气同中方企业在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开展深度合作,DHL等大批欧洲企业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物流建设。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最后我要强调,中国政府会继续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按市场规则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同时也鼓励他们更多地与项目所在地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合作,通过共同参与一起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问:中美已经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方如何评价现在的双边经贸关系?是迎来了崭新时期,还是依旧任重道远? 答:昨天,中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签字仪式上,中美双方都做了致辞,有关的情况你应该看到了。中方也发布了消息稿。 我这里只想强调一点: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全世界。这也再次说明,中美双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磋商找到有关问题的妥善处理和有效解决办法。 问:关于中美经贸的问题。特朗普总统昨天表示他将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中国。你能否介绍相关情况? 答:如果你还记得,中美两国元首去年12月20日曾经有过一次通话。双方在通话中同意,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 问:昨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新德里表示,巴西和印度应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怎么看? 答: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需要通过改革更好地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改革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让更多中小国家有机会进入安理会参与决策。安理会改革事关重大,涉及联合国长远发展和全体会员国切身利益,各方目前还存在巨大分歧,对改革方案缺乏广泛共识。中方愿继续同联合国会员国一道,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问:前天,中方发布了中印双边贸易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印之间仍存在着巨大贸易逆差。我想问的是,自两国领导人武汉会晤之后,中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中印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今年中方会采取哪些新举措来解决相关问题? 答:中方始终重视印方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关切,我们从未追求对印贸易顺差。近年来,中方采取了扩大自印度大米和食糖进口、加快印度药品和农产品输华审批等一系列措施。过去5年,中国从印度进口额增长15%,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印度商品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庭。2019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明显下降。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印度是成交量增长倍数最多的国家。 中印两国都是大国,也都是G20成员。两国经济快速增长,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双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去年金奈非正式会晤上,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一致同意建立两国高级别经贸对话机制。希望双方相向而行,用好这一机制,加强两国贸易和投资合作关系,更好地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平衡发展。 问:昨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表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应当加强协作,共同携手消除一切可能导致国际冲突的因素。五常对保障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负有特殊责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是否认为其他大国也应该承担同样的责任? 答:中方赞同普京总统的看法。联合国安理会是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安理会五常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特殊责任。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坚守多边主义,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5周年,安理会五常就国际局势和重大国际地区问题深入沟通,加强协调合作,对维护多边主义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联合国及安理会权威、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问:美国副总统彭斯表示,中美已经开始第二阶段经贸磋商。你能否证实?如果属实,双方在哪个工作层开展磋商?又会讨论哪些议题? 答:中美已经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当务之急,是双方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这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建议你向主管部门询问。 问:根据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文本,中方将确保未来两年扩大购买美国的农产品,金额将不少于2000亿美元。这是个很大的金额,中方能否兑现? 答:我刚才已经说了,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当务之急,是双方共同努力,切实地遵守协议的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 问:我想知道中方对印度入常的态度到底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关于两国贸易逆差数字,你刚才说去年两国逆差明显下降。过去两年,这个数字依然很大——达到580亿美元,而2019年这一数字是560亿美元。考虑到去年两国贸易额下降,这一数字似乎并不明显。 答:关于安理会改革的问题,我刚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已经全面阐述了中方立场,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可以提供。 至于你关心的中印之间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我刚才引用的是2019年的数据,印度对华贸易的逆差数字确实是下降了。我刚才也说了,中方始终高度重视印方对贸易不平衡的关切,我们也从未追求对印贸易顺差。事实上,过去几年中方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不断扩大从印度的进口。我们也相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也能够为我们增加从印度进口、解决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中方有足够的诚意。我们愿意同印方一道努力,来逐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详情]
原标题:怎么看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来源:国是直通车 经历了跌宕起伏的22个月,中美经贸磋商迎来首个阶段性成果。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微博 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双方共同出席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这份举世瞩目的协议? 协议对谁有利? “双方达成的协议,符合WTO规则和市场原则,体现了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中美两国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刘鹤在答记者问时如是说。 中美经贸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源于双方都认识到两国经济具有很强互补性,扩大贸易合作有利于各自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 据介绍,这份协议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双方关切,实现了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贸易领域双向合作,扩大双方在农产品、制成品、能源、服务业等领域的贸易规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包括扩大金融领域双向开放,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双方承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基于自愿和市场条件的技术合作等,以更好地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与发展活力。 同时,双方将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及时有效解决经贸分歧。在关税退坡问题上,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以其中的农业领域为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分析说,中美同为农业大国,合作潜力巨大。当前中国耕地面积尚不能完全满足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需要,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将填补相关供求缺口,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美国农产品积压现状,实现供需双赢。 在其他许多领域,中美亦有合作空间。如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符合中国高质量发展需求。又如美国通过页岩油气革命实现了石油天然气产量大幅提高,扩大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是其拓展国际市场的现实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2019年,在贸易摩擦冲击下,中国对美国进出口额为3.73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0.7%,美国已从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三位。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稳定了中美两国预期,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回暖。 如何影响世界? 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作为全球贸易链条中关键一环,中美经贸关系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指出,2018年上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9%,而去年末已大幅下调至3.0%,创近十年来最低水平,一年多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主要源于中美贸易摩擦。“在焦虑和不确定中度过2019年后,世界期待2020年会更好。”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不仅有利于双边贸易发展,而且会增加两国收入水平、增强两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在王孝松看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将在全球范围内稳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为正常经贸和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事实上,此前中美达成协议的消息一经公布,便立即受到了两国和国际社会、金融市场的普遍欢迎。 刘鹤指出,从经济上看,这份协议有助于缓和当前贸易摩擦紧张局面,消除市场不确定性,是一份能够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创造机遇、促进繁荣的协议。从政治上看,协议的达成有利于维护中美整体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在加大自美商品进口的同时,亦将以互利多赢为出发点处理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系。 张燕生指出,中美扩大贸易合作必须基于市场化原则和WTO规则,这意味着无论中美还是第三方都将在公平竞争前提下进行买卖交易。各方商品都需要拿出价格竞争力和品质竞争力,在共同的多边贸易规则体系下展开竞争、赢得市场。 李永则表示,从连续两年进博会的火爆场面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提高,中国民众对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需求正不断增加,庞大的国内市场将为各方提供足够机遇。 “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良好的贸易环境和贸易关系可以将‘蛋糕做大’,从而使各方获益。”王孝松说,从这个角度而言,长远来看,中国大量进口美国产品不会影响同其他贸易伙伴关系。 签署后怎么办?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向解决问题迈出重要一步,但这条路还只开了个头。 刘鹤在签署协议上指出,中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达成协议,验证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困难并不可怕,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并表示,协议签署后,希望双方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协议,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对未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行动。 在张燕生看来,这份协议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其中许多条款都采取了双向约束,但未来其能否最终落实,关键要看协议各方扩大贸易的努力和行动,能不能提供足够适销对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无论如何,中国将继续守住平常心,保持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把自己的事做好。 至于扩大自美商品进口和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开放后,中国相关产业会否受到冲击,李永指出,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实践证明凡是开放的领域相关企业实力都在竞争中得到提升。长远来看,先进、创新的进口产品和服务将有助于促进相关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效率。 王孝松则表示,在中国高端制造业、金融、电信等领域扩大市场开放,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有关方面也要内强筋骨,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争取在竞争中实现飞跃。[详情]
原标题: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 专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符合中美共同利益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双方在商业秘密保护、药品知识产权、专利有效期、地理标志等七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专家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符合中美双方共同利益,是互惠互利的。 专家表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从七个方面加强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比如,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明确了侵犯商业秘密责任人的范围、禁止行为范围;在药品知识产权方面,双方应为药品相关知识产权,包括专利以及为满足上市审批条件而提交的未经披露的试验数据或其他数据,提供有效保护和执法;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规定了刑事案件移交、执法标准、判决执行、文书和证人证言规则等。 WTO上诉机构前主席 张月姣:现在中国的保护知识产权执行也是世界都承认的、公认的。因为我们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很多知识产权审判庭,而且外商只要权利人拿出证据,负举证责任,他都得到了公平处理。知识产权不光是解决外国人,中国的知识产权的拥有量、申请量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撑和支柱。 专家表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符合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改革的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国外知识产权更多地进入中国,也有利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建设创新型企业,符合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 东艳:这是和中国整体的改革方向是比较一致的,不仅是对我们整个的市场营商环境,产业创新,也是对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一个更具有指引性的发展方向,对未来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程大为:从企业来说,当你的国家经济实力增大的时候,甚至当企业对外投资的时候,他要自主地保护知识产权。即使中美不谈这个协议,那么中国也会持续地应企业的要求去保护知识产权,然后逐渐完善我们的立法。这一次我把他看作是对入世知识产权保护的升级,这种升级是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专家表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在知识产权相关的文本或者条款是平衡的、对等的,几乎每一条里面都冠以“双方”两字。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高凌云:“双方”的意思就是说不仅仅中方会保护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美方也要严格地去保护中方企业在美国的知识产权。所以,这次知识产权的协议不存在任何被迫的这么一个问题,完全是符合本国的、美国的,也符合世界的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详情]
原标题: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 专家:中方核心关切得到回应 加征关税由升到降 中美双方能达成一致,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中美双方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取消加征关税是中方在经贸磋商中的核心关切,随着双方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并且会加大对中国输美产品关税豁免的力度,实现加征关税由升转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 东艳: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其实美方已经多次通过关税清单的方式作为一种谈判的筹码。中方已经在这个关税战中直接、针锋相对地反击,结果也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们并没有被美方牵着鼻子走,反而在我们的自信面前,(美方)逐步也是让步的。 具体来看,美国取消了2019年10月和12月两批计划要加征的关税;同时把2019年9月已加征的商品关税税率从15%降到7.5%;并对加征税额为60亿美元的商品进行排除。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高凌云:美方虽然没有从关税税率减让的角度表现出来,但是他通过关税豁免的方式,事实地降低了关税的税率。 专家分析,无论是降低税率,还是实行关税豁免,都降低了加征关税的影响,减轻对我国产品出口以及相关产业链发展带来的冲击。分阶段取消或者降低关税税率,实际上是双方政治智慧的体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王鸿刚:还是要由从易到难的原则分阶段去解决。按照新的谈判安排,关税取消也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这也是中方和美方达成的一种默契,也是体现了一种政治智慧。经过双方不断的互动、磨合,双方都对对方的谈判底线和对方的立场还有维护本国利益的意志,尤其是美方对我们维护自身利益的意志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识。[详情]
原标题:专家:互相尊重 中美双方对等磋商解决问题 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专门有一章内容是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这为中美双方对等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根据协议文本,在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方面,规定了确保有效执行协议并允许各方以公平和迅速的方式解决争端的安排。 WTO上诉机构前主席 张月姣:争议的解决以磋商为主,是主权国家之间的通过司局长到部长深入交换情况,以事实为基础,用诚实信用的原则。不是说一个国家监督另外一个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平等,相互尊重主权,在这个基础上,这种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专家分析,在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通过外交的方式来解决争端,更适合两个大国的国情。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程大为: 如果两个大国能够真正开启外交解决争端的途径,也是一个争端解决的好的模版。这个条款现在看来我们实现了对等,就是说WTO我们是平等的主权国家,我们平等地保护我们国家的利益,所以争端解决机制的评价就是整体上符合WTO精神。[详情]
原标题: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 专家:金融领域协议有利于双方市场开放 专家指出,协议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因此,开放的不仅仅我国的金融服务市场,美国市场也将同时加大对我国金融企业的开放力度。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丁志杰:美国关切美资机构在中国金融开放中的利益,中国政府也关切中资机构在美国展业遇到的问题。而美方也承诺要积极推动解决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申请在美国开业以及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那么这些来看我觉得都还是积极的。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张晓慧:他同时也答应给予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包括银联在内这样的中国电子支付服务商,以非歧视性待遇,包括我们的中资金融机构在美国收购和处置一些不良资产等,这些他都做出了应有的承诺。所以我想下一步对中资的金融机构进入美国市场也应该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东艳:对双方正常的投资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机制。所以整体来看,恢复中国对美国企业的投资,我觉得这个协议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展,未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国际机构进入,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林毅夫:引进外国的金融机构,加强竞争,有利于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我想对我们实体经济部门与企业,总体来讲,会更加提高效率。(央视总台记者 王雷 田琪永)[详情]
原标题: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 专家:金融领域协议体现平等 互利 共赢 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金融有关的内容很受关注。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协议中与金融相关的内容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张晓慧: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所签署的汇率章节当中,双方就汇率政策做出的这个承诺,我觉得是完全对等的,而且在语言表述上也全部都是双方的义务。 协议中有关金融的内容,一部分涉及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用评级服务等领域的开放;另一部分则是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的内容。专家指出,这些内容与我国主动扩大开放的方向是一致的,相关内容我们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开放。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林毅夫:跟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一致的,协议所谈到的内容也是我们这几年已经在做的内容。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张晓慧:金融服务协议的签署,我觉得对中美之间就是互利共赢、优势互补,那一定是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而且我相信,中美之间在金融领域的相互合作,未来对促进和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 田琪永)[详情]
原标题:国内嘲笑“中国输得不像大国了”的人,幼稚得很可悲 @胡锡进 微博截图 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当然是相互妥协的结果,中国怎么能不做一些让步呢?但是大家看看,中国的那些让步是否就是我们改革开放本身就应该加强的方向呢? 我们大规模增加从美进口,只要是美国提供的产品,中国的确需要,这有什么不好吗?中国有那么大的对美贸易顺差,然后把赚的钱再买成美国国债,让美国人花,这好吗?当然,如果美国就是提供不了中国需要的产品,那么什么样的协议都没用。所以,履行协议也是对美国供货能力的考验。协议规定双方对此保持密切沟通协调。 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公平地对待外资企业,既是协议中的规定,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坚定不移推动的方向。贸易战既是压力,我们也要尽量把它转化成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动力。封闭和保守对中国有着综合风险,对外越开放,就越能倒逼我们的改革,所以我真的不认为中国输了。也许历史的某一天我们回头看这场贸易战,我们会有比今天更加豁达的感受。 有人说,那你还打贸易战干什么,当初接受美国的全部条件不就行了?这种话幼稚得可悲。中国与美国对打的22个月不仅成功拿掉了美国的很多要求,而且让美国人确信了中国同样是不好惹的。无论欧盟还是日本,谁都没有勇气和能力与美国进行如此的较量。在两国签下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时候,美国人知道了它得到中国的一些让步是多么不容易,意味着他们那边要使出多大的力气,承受多少经济和政治上的风险。接下来它要再对中国施加高压,甚至要挑起与中国更大的冲突,它就要先长长吸一口凉气,多盘算几遍。中国作为大国,必须赢得美国这样的尊重。 中国今后的麻烦还多着呢。我们自己没想争着当大国,但做到了世界第二,你能藏得住自己的大吗?如果中国不是大国,世界上除了美国还有谁是大国?有工夫嘲笑中国以后别自称“大国”的那些国人,还是把那些闲工夫去做做公益什么的吧。比如春节哪都缺人,去老人院代几天班,或者去环卫扫几天马路。[详情]
原标题:综述:市场期待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释放更多利好 新华社纽约1月15日电 综述:市场期待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释放更多利好 新华社记者刘亚南 罗婧婧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15日在美国白宫举行,当日金融市场表现平稳,市场人士期待协议的落实带来更多利好。 受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消息鼓舞,15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盘中均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0.31%,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0.1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08%。 此前因经贸关系紧张而承压的货币得以喘息,美元因此走低。外汇市场上,美元对澳元和英镑以外的一篮子货币走软,美元指数尾盘时下跌0.14%,收于97.2310。 自去年12月中美双方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以来,美国股市显著上涨,连续创下历史新高,美元指数走软趋势明显。 渣打银行驻纽约外汇研究主管史蒂夫·恩格兰德告诉记者,投资者将关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以及未来几个月商品与服务采购的情况。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交易员彼得·塔奇曼对新华社记者说,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给市场注入了信心。“人人都欢迎和期待经贸协议的到来。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一阶段性协议,从而厘清接下来的努力方向,这很重要。” 塔奇曼指出,过去一年多美国股市的动向表明有关中美贸易明确和积极的消息能给市场带来积极动力。他说,中美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两大经济体加强合作不仅互利互惠,同时能产生正面溢出效应。 法国兴业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加拉格尔告诉记者,随着协议的落实,美国商业景气度可能会改善。 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美国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思认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消除了两国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下行风险。 瑞银财富英国投资部主管余修远说,市场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期待已久。过去一年多最大的不确定性告一段落,投资者的目光可能从回避风险转向寻找投资机遇。(参与记者:王文、潘丽君、于佳欣)[详情]
原标题:综述:释放积极信号助推互利共赢——美国农商界人士积极评价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新华社华盛顿1月15日电 综述:释放积极信号助推互利共赢——美国农商界人士积极评价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新华社记者许缘 邓仙来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美两国正视分歧、管控分歧,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世界。这份互利共赢的协议鼓舞着美国商界和农业界信心,认为协议对两国都有益处。 美国全国商会会长多诺霍和美中贸委会会长艾伦表示,美中达成第一阶段协议释放了十分积极的信号,这对企业和市场都是重大利好,有助于促进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和繁荣。 美国全国商会15日发表声明,称赞两国坚持不懈,重建信任,恢复商业稳定。多诺霍在声明中说,“在美国企业开启新一年之际,这项协议为它们提供了非常必要的确定性”。 美国全国纳税人联合会主席皮特·塞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中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有益于缓解两国紧张关系,为下阶段谈判取得进展奠定更坚实基础。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会长杰伊·蒂蒙斯当天现场见证了协议签署仪式。去年以来,由于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增长放缓,美国制造业深陷衰退泥潭,制造业企业困苦不堪。蒂蒙斯表示,两国取得这一成果非常重要,对于美国制造商而言,这将是显著转折点。 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认为,美中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有助于缓解半导体行业的不确定性。 在中国市场深耕30余年的美国玩具商杰伊·福尔曼说,有着“全球最好的生产分销渠道和供应链”的中国制造不可取代。 邦妮·吉拉德经营一家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提供尽职调查的咨询公司。她对新华社记者说,希望这项协议可以让两国关系更加透明和牢固,为企业带来安全感。 乔·博迪福特是佐治亚州棉花种植户。一段时间以来,棉花价格在经贸摩擦影响下低位徘徊,协议签署让棉农迎来希望。博迪福特说,协议将推动两国市场朝正确方向前进,对两国都有益处。 美国北达科他州大豆农户泰勒·斯塔夫斯利恩告诉新华社记者,美中签署第一阶段协议释放积极信号,标志着双方进入重启正常贸易的轨道,相信农场生意能够复苏。 美国佐治亚州花生委员会执行董事唐·凯勒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美中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是“信心助推器”,有助于两国建立更加牢固的双边关系。随着美中加深合作意愿,两国花生交易有望逐步改善。 美国全国棉花委员会会长加里·亚当斯也指出,美中实现互惠贸易有巨大潜力。希望未来两国棉花贸易回归正常,美中恢复强有力的经贸关系。(参与记者:孙丁、杨承霖)[详情]
原标题:财经观察:中美迈出互利共赢关键一步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财经观察:中美迈出互利共赢关键一步 新华社记者 美国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历时近两年的经贸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符合国际社会期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为全球投资和贸易带来稳定性。 第一阶段协议来之不易。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协议对双方来说是“慎重和平衡的”,并为妥善处理后续问题奠定了基础。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说,鉴于中美贸易问题的复杂性,分步推进是务实之举。 互利共赢始终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特征。第一阶段协议体现了相互尊重的精神,也是平等协商的结果,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认为,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双边经贸领域分歧的降维处理,这一方面将缓释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外部冲击,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大背景下深化结构性改革。 总部设在美国洛杉矶的哈夫智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鲍勃·哈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协议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利于中美两国,中国已经表现出充分意愿和能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经济。 拥有超过200家美国会员企业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说,美国商界对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感到“振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金融开放、增加农产品采购对美国企业和农民而言都是利好消息。同时,这些举措也将让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受益。 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中国银行美国地区行长徐辰认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有助于恢复一部分双边贸易和投资,减轻两国企业和消费者负担。 中美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两国经贸关系的变化是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 去年以来,国际机构多次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前景发出警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说,全球经济陷入了同步放缓的境地,并预测贸易争端将导致全球经济损失约7000亿美元。世界贸易组织将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预期大幅下调至1.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是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要因素,贸易冲突正在损害制造业,破坏全球价值链,造成严重的不确定性。 中美经贸问题趋稳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全球经贸和投资活动面临的不确定性。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表示欢迎。她指出,这一协议为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注入了稳定因素,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也有利于世界经济。 “中美关系的稳定,使全世界受益。”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李远对新华社记者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为今后继续谈判打开了局面,为最终解决贸易争端奠定了基础。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也表示,此举有助于缓解中美经贸关系紧张态势和稳定中美关系大局,对于疲软的世界经济是利好消息,将增强各方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和信心。(参与记者:杨士龙、于佳欣、黄恒、潘丽君、刘亚南、罗婧婧、王文、熊茂伶、胡友松、朱晟、王丽丽)[详情]
原标题: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专家:互利共赢 有利中美 有利世界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专家认为,中美双方在互利共赢原则下达成的协议,不仅将有利于中方,有利于美方,也将有利于世界。 中美贸易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如何? 先来看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8年10月,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续5次下调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3.0%,是次贷危机以来最低增长率。其中,2019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确表示,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中美贸易摩擦引起的。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高凌云:在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不确定性。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之下,企业不愿意去投资,消费者不愿意去消费。如果中方的、美方的、全球的企业 消费者不消费、不投资的话,那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中美经贸关系为什么对世界经济增长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是34%,美国是24.8%,两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约为60%。专家分析,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一举一动关乎全球经济动向,因此处理两国经贸关系必须从大局出发,不仅要考虑本国经济发展,更要考虑如何有利于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不仅给世界带来了确定性,而且对提振全球经济将发挥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已经在资本市场提前显现:自从2019年12月13日,中方发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声明至今(1月15日),道琼斯指数创下历史新高,累计上涨2.9%;恒生指数上涨3.8%;上证综指上涨4.1%,创业板指数更是累计上涨9.6%。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我们就讲这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尤其是有利于世界。人们说2020年的世界经济会比2019年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磋商的协议,全世界松了一口气。[详情]
原标题: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了!听听企业家们怎么说 来源:国是直通车 不仅是一份经济协议 历经艰苦谈判,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当地时间15日在美国签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说,双方达成的协议,符合WTO规则和市场原则,体现了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世界。 这是一份能够稳定预期和促进繁荣的协议,符合全球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这不仅是一份经济协议,更关系到世界和平和繁荣。 对于这份协议,听听企业家们怎么说? 提振信心,出口迎利好 受贸易摩擦影响,2019年中国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8.7%。 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采访的多位企业家表示,此次协议签署增强了他们对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预期,预计今后对美出口将有增加。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称,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将给中美关系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确定性。“作为一家在180个市场运营的全球化企业,我们希望协议能够带来更为友善的营商环境和更大的确定性。” 中基宁波集团是一家年进出口规模达39亿多美元的大型企业。中基宁波董事长周巨乐说,美国一直是该公司第一大出口市场。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为保住美国市场份额,公司作出了各种努力,但出口仍受到影响。2019年,中基宁波对美出口额2.6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48%,与上年33.8%的增幅相比明显降低。 在周巨乐看来,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短期看双方经贸关系进一步恶化概率较低,有利于提振企业对美国出口。考虑到协议签署带来的利好,以及全球经济增速出现回升趋势,外需有所好转,2020年公司出口业绩有望好于去年。 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清也表示,中美贸易摩擦给该公司对美出口有一定影响。此次双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将给企业带来三方面利好: 其一,有利于稳定出口市场,提振企业信心; 其二,在关税退坡问题上,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这有助于公司扩大出口,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三,有利于公司优化市场、业务和客户结构,推进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推动进出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山东泰展机电公司董事长刘之明说,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将增加企业发展的信心。 据海关统计,因中美经贸磋商释放积极信号,自去年11月开始,对未来两到三个月出口形势表示乐观的企业数量已有明显增加,其中12月增加的数量创2018年下半年以来新高。 美企也看好两国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积极效应。 科勒是美国最古老的非上市家族企业之一。科勒发动机(中国)高级市场经理董重青说,作为一家在全球内生产和销售的跨国公司,科勒动力在进口和出口两方面都受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这一影响既源于双方互相加征关税,也与目标市场信心不足、预期不稳有关。 董重青表示,在此情况下,双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恢复中国和美国两个主要目标市场的信心。期待在协议执行过程中,两国能进一步降低互相加征的关税,为经贸合作注入更多确定性。 不确定性仍在,需苦练内功 但企业家们也坦言,中美经贸关系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企业需加紧苦练内功,才能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周巨乐称,中美贸易摩擦并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层次经济社会背景,后续如何发展仍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不断拓展新的商业模式,积极开发周边新兴市场。” 他表示,中基宁波集团已经在东欧、西欧设立了两个营销中心,在美国洛杉矶设立了北美营销中心,下一步计划在捷克、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选点布局,与当地大企业合作,拓展多元化市场,实现全球采购、全球营销,提高抗风险能力。 奥克斯家电进出口公司执行副总裁张学权也说,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两国和世界各国企业都是利好消息,但这只是双方经贸关系重回理性轨道的第一个成果,今后仍有不确定性。作为企业要做好长期准备,继续提高产品品质,特别是努力开拓多元化市场,降低贸易风险。 目前,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已取得明显进展。 据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在与欧盟、东盟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0.8%、6.8%和8%。 在加快拓展多元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杨永清表示,今后苏美达将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终端客户形成更密切的联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美誉度。 “对企业来说,当下关键是平心静气,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来自江苏的恒润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敏说。[详情]
原标题: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专家:扩大进口是中国既定的政策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美国白宫正式签署。根据协议,中方将在未来两年从美国合计增加进口200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对此,专家表示,扩大进口是中国既定的政策,有利于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协议,中方将在未来两年,在能源、制成品、农产品、服务等领域扩大自美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进口。专家表示,中国从不追求贸易顺差,扩大进口是中国的既定政策和工作方向,扩大自美进口,源于中美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 王鸿刚:中国应该说是有着14亿人口规模,应该说是世界上最有消费潜力的一个最大的新兴市场。2000亿美元的商品对中国来讲并不是一个很大的事情,而且扩大进口,实际上是我们既定的政策。习主席在多个场合也是反复强调这一点,我们中国未来要扩大进口,主动地扩大进口。所以从美国扩大进口,实际上是我们整体上扩大从外部进口的一部分。而且从美国买的这些商品,无论是能源还是农产品,还是其他的一些高端的服务贸易,我想都是符合我们自身预期的,而且是对我们是很有用的一些东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扩大了贸易,买了更多的美国产品和服务,把这两个大国由脱钩的可能性变成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我们中国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要用强大的工业服务、强大的数字经济、强大的国际合作,来促进我们制造业的转型,这些东西我们都会产生巨大的需求。 与此同时,扩大中美贸易合作,有利于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给中国消费者带来购买更便利、价格更实惠、种类更丰富的体验。专家表示,协议的签署,也给全球各国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预期。中国国内市场庞大,对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扩大中美贸易合作不会影响其他贸易伙伴的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程大为:中国的经济是持续发展的,中国稳定的消费升级的趋势和中国老百姓对更丰富产品的需求,都保证了给其他国家一个机会。更重要的是,中美的协议,真的是给世界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测能力。各国的农民、各国的生产商都能够按照计划,稳定地生产。 需要强调的是,扩大贸易合作必须基于市场化原则和WTO规则,美方需要保障供给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满足中国相关监管需要。协议中明确,双方将基于市场价格和商业考虑,开展采购活动。且美方应确保采取适当举措,以便有足够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供中国采购和进口。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程大为:双方政府达成了一个支持双方进行相互贸易的一个框架,但是谁来买、买什么,这个是由企业来决定的。我们作为买方,更希望美国企业和政府,提供高质量、有保证的产品。 专家还强调,中国扩大自美进口的同时,协议中也有很多内容涉及中国输美产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 王鸿刚:那么这一次我们应该说在协议里面一个很大的突破,我们规定了我们自己的监管体系是与美等效的,实际是大大地便利了我们的对美出口,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详情]
原标题:外交部: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有利于全世界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今天(16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全世界。也再次说明,中美双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磋商,找到有关问题的妥善处理和有效的解决办法。 耿爽表示,当务之急是中美双方要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这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台央视记者 申杨 李雯婷)[详情]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午,中国经贸代表团在白宫同美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下午在下榻宾馆举办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回答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有关中美达成农业领域协议、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对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影响的提问。 刘副总理表示,谈判过程中有两个重要条件:第一是不伤害第三方;第二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原则。中国在大量进口的过程中,是按照市场原则供给规律进行。企业根据消费者需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进口。进口后要面临消费者的检验。因此,整体上不会影响第三方利益。 刘副总理指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任何国家想进口多少就可以进口多少,而是要展现出产品的竞争力。要对中国的家庭主妇有吸引力,如果在价格和质量上没有吸引力,那说明企业本身没有做好。 [详情]
原标题:美环球农业网CEO: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令全球受益 对于中美15日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国环球农业网首席执行官玛丽·布特表示,全球都对这个消息感到欣喜,因为中美是全球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两国发生经贸摩擦会影响所有人,因此这一协议的签署对世界意义深远。 美国环球农业网首席执行官 玛丽·布特:中国对我们美国农民以及世界各国农民非常重要。加征关税让双方消费者都承受更加高昂的生活成本。如果关税降低了,双方都能好过一些。这个协议非常重要,非常有帮助,不仅有利于农业,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 玛丽·布特认为,这份协议不仅化解了进一步争端,而且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等各方面意义深远。她期望中美两国今后能不懈地寻找合作机会,令全世界普通民众受益。 美国环球农业网首席执行官 玛丽·布特:中美双方应该考虑如何变得更好、更加紧密相依,如何令普通民众受益。我认为未来双方会有长期对话、良好的对话,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美国农业界欢迎协议签署 此外,美国农业其他团体代表纷纷对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表示欢迎。美国农业大州艾奥瓦州州长金·雷诺兹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帮助美国产品打开并扩大了市场,为美国经济的增长打下基础。 美国农业零售商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达伦·科波克发表声明说:“在过去两年中,美国的农产品市场一直在关税重压下苦苦挣扎。这份协议签署之后,希望能够与中国达成长期共识,在自由、公平和互惠的基础上促进贸易发展,消除沉重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总台央视记者 张颖哲)[详情]
当地时间1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刘鹤表示,中美两国从大局出发,正视分歧、管控分歧,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表示,美国商界对此十分欢迎,这是一份互利共赢的协议。协议的签署对中美两国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农业等领域产生诸多影响,协议的签署也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和行政区域管理者认为,这将会对地区经济、中美经济甚至全球经济都有促进作用。美国经济学家戈德曼认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可以为当前的贸易摩擦降温,除了惠及中美两国,也可以刺激全球经济增长。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卡思曼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走向也会因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带来的乐观情绪,有更好的发展。[详情]
中美两国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向部分中方媒体通报了协议签署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现场实录。 刘鹤:今天中午,中美两国正式签署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双方达成的协议,符合WTO规则和市场原则,体现了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这是一份能够稳定预期和促进繁荣的协议,符合全球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这不仅是一份经济协议,更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繁荣。 协议签署后,中方将同美方共同努力,坚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遵守协议约定,努力落实好协议相关内容。同时,双方应照顾彼此的核心关切,多做有利于双边经贸发展和经济金融稳定的事情。 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虽然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还是有很多共同利益,能够管控分歧,找到合作共赢的办法。从这次磋商中我深刻感受到,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希望中美双方妥善解决分歧,两国人民也强烈要求处理好这些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在新的时代尤其如此。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比过去更为复杂,需要双方秉持更好的意愿,以更具战略性的眼光、更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更耐心的态度,解决好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原则精神,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努力发展好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始终把握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总体稳定态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更加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驱动,更加依靠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驱动,经济增长对债务的依赖降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稳步提升。我们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我们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尊重企业家精神,保护产权,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相信,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中国的发展也会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投资和增长的机会。 问:可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份协议的主要内容? 答:中美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份协议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双方关切,实现了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化贸易领域双向合作,扩大双方在农产品、制成品、能源、服务业等领域的贸易规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包括扩大金融领域双向开放,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双方承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基于自愿和市场条件的技术合作等,以更好地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与发展活力。同时,双方将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及时有效解决经贸分歧。在关税退坡问题上,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问:您如何评价这份协议? 答:作为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和在国际事务中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大国,中美双方从大局出发,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从经济上看,这份协议有助于缓和当前贸易摩擦紧张局面,消除市场不确定性,是一份能够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创造机遇、促进繁荣的协议。从政治上看,协议的达成有利于维护中美整体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正因如此,中美达成协议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受到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金融市场的普遍欢迎,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了正能量。 问:今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态势如何,有何特征? 答: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2019年经济增长在6%以上,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现在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一年的经济增量大约1万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同时,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宏观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今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从近两个月的边际变化看,PMI、工业增加值和企业效益等指标出现了积极变化,1月份的一些高频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比预期的要好。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再平衡,更加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驱动,更加依靠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驱动,经济增长对债务的依赖降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稳步提升。我们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将表现得更好。中国经济正在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我们对今年的经济走势保持乐观,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是充满信心。中国将继续通过自身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 问:请您简要谈谈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您怎么看待这份协议与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关系? 答: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讲,改革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二是强化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从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四是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坚持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教育培训,提升人力资本。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扩大开放,主要包括:一是有序扩大市场准入。目前制造业领域的开放已到了相当程度,下一步的重点在现代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二是对标国际良好做法,完善营商环境。使外资企业能公平参与竞争,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三是中国的经常项目已经全面开放,我们将在注重防控风险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制定,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紧密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我们将致力于为满足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详情]
原标题:刘鹤副总理:中美达成的农业领域协议不会影响第三方利益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午,中国经贸代表团在白宫同美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下午在下榻宾馆举办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回答了总台央视记者有关中美达成农业领域协议、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对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影响的提问。 刘副总理表示,谈判过程中有两个重要条件:第一是不伤害第三方;第二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原则。中国在大量进口的过程中,是按照市场原则供给规律进行。企业根据消费者需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进口。进口后要面临消费者的检验。因此整体上,不会影响第三方利益。 刘副总理指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任何国家想进口多少就可以进口多少,而是要展现出产品的竞争力。要对中国的家庭主妇有吸引力,如果在价格和质量上没有吸引力,那说明企业本身没有做好。(总台记者 赵淼)[详情]
#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助力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体现双方意愿、符合中国发展内在需要】当地时间1月15日13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标志着中美双方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重要一步。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一直是中美经贸谈判关注的重点。此次协议在知识产权章节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以及药品、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内容,并在专门章节对技术转让作出具体规定。 协议的看点很多,如在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规定了药品专利申请接受补充数据,专利纠纷早期解决的有效机制等,有助于更好保障药品研发;打击网络侵权方面,规定了电子商务平台的通知下架责任,让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协议还规范了恶意投诉行为,打击恶意商标注册行为,并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等。 “知识产权有关内容体现了中美双方为两国企业和民众提供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的共同意愿。”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原主席张月姣说,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出台诸多扎实有效措施。“细看协议,会发现很多条款与中方已经出台的政策法规方向一致。” 根据协议,在技术转让章节,双方同意不得利用行政管理和行政许可要求强制技术转让等,这有利于创造尊重知识价值、鼓励创新的环境,推动政府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 “入世之初我国就作出过承诺,迄今任何法律都没有强制技术转让规定,今年1月1日施行的外商投资法也明确禁止强制技术转让,彰显了我国重信守诺的国际形象。”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说。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在知识产权还是技术转让章节,相关要求、义务等对于中美双方都是对等的、平衡的,需要双方共同遵守。 高凌云表示,中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旨在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提供更加优良的商业环境,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同样,美方也要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提供同等水平的保护,更好维护在美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表示,这符合中国自身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相信协议落地后,中方会按照既定节奏,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与发展活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陈炜伟、韩洁、董峻)[详情]
特朗普:期待在不久将来再访中国 来源:新华社/周效政 孙丁 刘晨 特朗普还表示,美中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对美国、中国和整个世界都是一件好事。 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双方共同出席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东厅举行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上握手。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刘鹤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致特朗普总统的口信。习近平在口信中指出,正如我在去年12月20日同你通话时指出,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有利于世界。这也说明,中美双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磋商找到有关问题的妥善处理和有效解决办法。下一步,双方要把协议落到实处,发挥积极效应,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保持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利益,需要双方共同作出努力。本着这一精神,希望美方公平对待中国企业正常经贸和投资活动,支持两国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开展合作,促进中美互信与合作。中方愿与美方相向而行。我愿与你保持密切联系,相信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中美关系在新的一年能够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利益和实惠。再过几天就是中国农历春节了。我和我的夫人彭丽媛祝总统先生、梅拉尼娅女士和家人新春快乐、诸事顺遂。 签署仪式现场图:刘鹤(左)与特朗普(右) 图源:新华社 特朗普感谢习近平主席的口信,并请刘鹤转达他和夫人梅拉尼娅女士对习近平主席、彭丽媛教授和中国人民的亲切问候和新春祝福。 刘鹤在协议签署仪式上表示,作为国际事务中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伟大国家,正视分歧、管控分歧,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世界。这是一份互利共赢的协议,能够稳定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符合两国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协议不针对也不影响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出席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后离开白宫东厅。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刘鹤指出,中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达成协议,验证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困难并不可怕,办法总比困难多。协议签署后,希望双方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协议,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对未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行动。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东厅共同签署协议文本。当天,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白宫东厅举行。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刘鹤表示,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巨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正在形成。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投资者到中国投资,中方愿不断扩大来自各国优质产品的进口。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 刘鹤强调,世界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性十字路口,我们面临如何推动大国合作和国际合作的重大战略性选择。中美双方既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又面临诸多共同挑战,有加强合作的客观需要。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双方有一千条理由把两国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双方必须求同存异,找到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这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实践已经证明,并将再次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出路。我们要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坚持平等协商、相互尊重,推动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发展。 特朗普表示,美中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对美国、中国和整个世界都是一件好事。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非常重视中美两国的双边关系,非常敬佩习近平主席的非凡睿智和领导力。美中关系十分重要,两国正在经贸及其他广泛领域开展密切合作,这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美国期待与中国开展更多领域的合作。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再次访问中国。 美方官员、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以及美国各界代表约300人出席签署仪式。 [详情]
(原标题:坚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 解决双方关切 实现互利共赢——刘鹤就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答记者问) 中美两国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向部分中方媒体通报了协议签署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现场实录。 刘鹤:今天中午,中美两国正式签署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双方达成的协议,符合WTO规则和市场原则,体现了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这是一份能够稳定预期和促进繁荣的协议,符合全球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这不仅是一份经济协议,更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繁荣。 协议签署后,中方将同美方共同努力,坚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遵守协议约定,努力落实好协议相关内容。同时,双方应照顾彼此的核心关切,多做有利于双边经贸发展和经济金融稳定的事情。 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虽然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还是有很多共同利益,能够管控分歧,找到合作共赢的办法。从这次磋商中我深刻感受到,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希望中美双方妥善解决分歧,两国人民也强烈要求处理好这些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在新的时代尤其如此。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比过去更为复杂,需要双方秉持更好的意愿,以更具战略性的眼光,更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更耐心的态度,解决好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原则精神,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努力发展好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始终把握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总体稳定态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更加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驱动,更加依靠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驱动,经济增长对债务的依赖降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稳步提升。我们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我们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尊重企业家精神,保护产权,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相信,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中国的发展也会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投资和增长的机会。 问:可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份协议的主要内容? 答:中美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份协议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双方关切,实现了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化贸易领域双向合作,扩大双方在农产品、制成品、能源、服务业等领域的贸易规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包括扩大金融领域双向开放,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双方承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基于自愿和市场条件的技术合作等,以更好地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与发展活力。同时,双方将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及时有效解决经贸分歧。在关税退坡问题上,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问:您如何评价这份协议? 答:作为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和在国际事务中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大国,中美双方从大局出发,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从经济上看,这份协议有助于缓和当前贸易摩擦紧张局面,消除市场不确定性,是一份能够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创造机遇、促进繁荣的协议。从政治上看,协议的达成有利于维护中美整体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正因如此,中美达成协议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受到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金融市场的普遍欢迎,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了正能量。 问:今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态势如何,有何特征? 答: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2019年经济增长在6%以上,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现在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一年的经济增量大约1万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同时,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宏观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今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从近两个月的边际变化看,PMI、工业增加值和企业效益等指标出现了积极变化,1月份的一些高频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比预期的要好。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再平衡,更加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驱动,更加依靠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驱动,经济增长对债务的依赖降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稳步提升。我们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将表现得更好。中国经济正在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我们对今年的经济走势保持乐观,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是充满信心。中国将继续通过自身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 问:请您简要谈谈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您怎么看待这份协议与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关系? 答: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讲,改革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二是强化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从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四是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坚持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教育培训,提升人力资本。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扩大开放,主要包括:一是有序扩大市场准入。目前制造业领域的开放已到了相当程度,下一步的重点在现代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二是对标国际良好做法,完善营商环境。使外资企业能公平参与竞争,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三是中国的经常项目已经全面开放,我们将在注重防控风险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制定,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紧密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我们将致力于为满足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详情]
原标题: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金融服务章节的情况说明 金融业开放是我深化金融改革的既定方向,中美在金融领域合作大于竞争,总体上相向而行。此次中美达成金融服务业协议,反映了我近年来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的进展,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韧性,有利于中美双方在金融领域加强合作,对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大局发挥积极作用。 一、金融服务章节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此次金融服务章节共24条,涉及银行服务,信用评级服务,电子支付服务,金融资产管理服务,保险服务,以及证券、基金管理及期货服务六个方面。 协议有三个特点:一是双方义务基本对等。在每个单独的领域,双方均就具体问题做出了承诺。二是中方承诺基本上都是近年来我根据自身需要、已经主动推出的开放措施,协议是这些措施的反映和细化。三是美方对解决我中资机构近年来赴美展业遇到的实际难题也做出了承诺,体现双方对等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而言,中方承诺主要包括: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放宽外资在保险、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领域的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限制,取消新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准入前30年保险业务经营资历要求等。上述内容与我国近两年来推出的很多开放措施是一致的。二是在我已开放的领域,依法受理并审批美资机构的业务资质申请,包括基金托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信用评级、电子支付、金融资产管理、保险、证券投资咨询等,其中电子支付领域根据我国相关行政许可程序明确了审批程序。三是优化具体业务监管规则,在评估外国银行分支机构从事基金托管业务时将综合考虑母行资质,这方面已经在部分外资银行开展了试点。 美方承诺主要包括:一是美国认识到目前有中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机构的申请尚未批准,确认将及时考虑此类申请;二是美国确认给予中国信用评级服务提供者、包括银联在内的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非歧视性待遇;三是美国将继续允许中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美收购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 上述问题涉及中资机构赴美开展业务遇到的实际难题。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进入美国市场时,由于两国的法律制度要求不同,会面临一些非业务性的法律障碍,需要两国政府协商解决。包括银联在内的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和一些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开展业务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此次,美方对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积极的表态。 双方共同承诺包括:允许对方信用评级机构在现有合资企业获得多数股权,对彼此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领域不设置歧视性限制措施,在银行服务及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深化合作等。 总体看,协议内容与我金融业扩大开放方向一致,既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也覆盖中资机构“走出去”,有助于深化双方金融机构在两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合作。 二、党中央早在2017年已对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做出明确部署,金融服务协议主要是对我金融业开放成果的再次反映 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业开放工作,高瞻远瞩,早在2017年就已经做出了重要部署,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金融系统在认真分析、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金融业发展需要,制定了金融业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各项开放措施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首届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对外宣布,中国正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全领域的。2019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两年来,金融领域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陆续推出超过40条具体开放措施。 此次金融服务章节中方承诺内容基本是对我上述开放成果的重申和细化。相比于协议中提及的措施,我已推出的开放措施范围更广、领域更宽、层次更深、更具系统性,旨在提供开放、包容、充分竞争的金融环境,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一是大幅放宽外资在银行、证券、保险、债券承销、资产管理等领域的持股比例限制、业务范围限制和准入资质要求。二是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优化境外主体参与我债券市场的制度安排,会计、税收、交易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扩大沪深港通额度,成功推出沪伦通;推出面向国际投资者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取消合格机构投资者额度,优化外汇管理制度。三是放开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的准入限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目前,绝大多数措施已经落地,外资机构已纷纷进入我国市场顺利展业。 本轮金融业开放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充分论证后做出的正确部署,反映了我对自身金融业开放水平、开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清醒认识。金融业是竞争性行业,扩大开放有助于引入竞争,促进繁荣和创新。实践也证明,中资金融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全有实力应对竞争、发挥好比较优势。 当然,开放金融业并不是一放了之、放任自流,而是要强监管,防风险。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将持续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在公司治理、市场建设、金融监管等领域尽快补齐短板,建好各类“防火墙”,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在开放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三、中美签署金融服务章节具有积极作用 一方面,中美签署金融服务章节与我扩大金融业开放方向一致,将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金融业开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业开放通过引入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增加金融要素供给,有利于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扩大金融业开放也是我国把握全球化战略机遇的必然途径。经济全球化要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握住全球化战略机遇要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近年来我企业“走出去”增加,相关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既有助于中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也有助于我利用外资金融机构在海外网络、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对外投融资合作。 另一方面,中美在金融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利益交融,实现优势互补。金融领域是中美重要利益交汇点,两国金融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中美加强金融合作有助于我国更加深度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韧性和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美资机构和投资者希望深度参与我国市场,共享经济发展机遇。美资机构的进入也将会为我国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相关的投融资需要。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遵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内外资一视同仁。在开放的同时,还将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筑牢堤坝,维护好金融稳定。(完)[详情]
原标题: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金融服务章节的情况说明 金融业开放是我深化金融改革的既定方向,中美在金融领域合作大于竞争,总体上相向而行。此次中美达成金融服务业协议,反映了我近年来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的进展,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韧性,有利于中美双方在金融领域加强合作,对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大局发挥积极作用。 一、金融服务章节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此次金融服务章节共24条,涉及银行服务,信用评级服务,电子支付服务,金融资产管理服务,保险服务,以及证券、基金管理及期货服务六个方面。 协议有三个特点:一是双方义务基本对等。在每个单独的领域,双方均就具体问题做出了承诺。二是中方承诺基本上都是近年来我根据自身需要、已经主动推出的开放措施,协议是这些措施的反映和细化。三是美方对解决我中资机构近年来赴美展业遇到的实际难题也做出了承诺,体现双方对等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而言,中方承诺主要包括: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放宽外资在保险、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领域的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限制,取消新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准入前30年保险业务经营资历要求等。上述内容与我国近两年来推出的很多开放措施是一致的。二是在我已开放的领域,依法受理并审批美资机构的业务资质申请,包括基金托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信用评级、电子支付、金融资产管理、保险、证券投资咨询等,其中电子支付领域根据我国相关行政许可程序明确了审批程序。三是优化具体业务监管规则,在评估外国银行分支机构从事基金托管业务时将综合考虑母行资质,这方面已经在部分外资银行开展了试点。 美方承诺主要包括:一是美国认识到目前有中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机构的申请尚未批准,确认将及时考虑此类申请;二是美国确认给予中国信用评级服务提供者、包括银联在内的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非歧视性待遇;三是美国将继续允许中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美收购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 上述问题涉及中资机构赴美开展业务遇到的实际难题。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进入美国市场时,由于两国的法律制度要求不同,会面临一些非业务性的法律障碍,需要两国政府协商解决。包括银联在内的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和一些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开展业务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此次,美方对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积极的表态。 双方共同承诺包括:允许对方信用评级机构在现有合资企业获得多数股权,对彼此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领域不设置歧视性限制措施,在银行服务及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深化合作等。 总体看,协议内容与我金融业扩大开放方向一致,既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也覆盖中资机构“走出去”,有助于深化双方金融机构在两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合作。 二、党中央早在2017年已对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做出明确部署,金融服务协议主要是对我金融业开放成果的再次反映 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业开放工作,高瞻远瞩,早在2017年就已经做出了重要部署,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金融系统在认真分析、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金融业发展需要,制定了金融业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各项开放措施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首届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对外宣布,中国正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全领域的。2019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两年来,金融领域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陆续推出超过40条具体开放措施。 此次金融服务章节中方承诺内容基本是对我上述开放成果的重申和细化。相比于协议中提及的措施,我已推出的开放措施范围更广、领域更宽、层次更深、更具系统性,旨在提供开放、包容、充分竞争的金融环境,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一是大幅放宽外资在银行、证券、保险、债券承销、资产管理等领域的持股比例限制、业务范围限制和准入资质要求。二是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优化境外主体参与我债券市场的制度安排,会计、税收、交易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扩大沪深港通额度,成功推出沪伦通;推出面向国际投资者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取消合格机构投资者额度,优化外汇管理制度。三是放开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的准入限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目前,绝大多数措施已经落地,外资机构已纷纷进入我国市场顺利展业。 本轮金融业开放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充分论证后做出的正确部署,反映了我对自身金融业开放水平、开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清醒认识。金融业是竞争性行业,扩大开放有助于引入竞争,促进繁荣和创新。实践也证明,中资金融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全有实力应对竞争、发挥好比较优势。 当然,开放金融业并不是一放了之、放任自流,而是要强监管,防风险。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将持续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在公司治理、市场建设、金融监管等领域尽快补齐短板,建好各类“防火墙”,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在开放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三、中美签署金融服务章节具有积极作用 一方面,中美签署金融服务章节与我扩大金融业开放方向一致,将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金融业开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业开放通过引入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增加金融要素供给,有利于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扩大金融业开放也是我国把握全球化战略机遇的必然途径。经济全球化要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握住全球化战略机遇要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近年来我企业“走出去”增加,相关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既有助于中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也有助于我利用外资金融机构在海外网络、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对外投融资合作。 另一方面,中美在金融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利益交融,实现优势互补。金融领域是中美重要利益交汇点,两国金融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中美加强金融合作有助于我国更加深度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韧性和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美资机构和投资者希望深度参与我国市场,共享经济发展机遇。美资机构的进入也将会为我国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相关的投融资需要。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遵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内外资一视同仁。在开放的同时,还将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筑牢堤坝,维护好金融稳定。(完)[详情]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