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甄子丹:不尊重我们中国人的电影,我不拍
听说甄子丹要来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也就是俗称的“大师班”,不少人感到意外。
能来大师班授课,往往是在哲思和学理上侃侃而谈的国际名导,比如本届大师班上就有拍过《俄罗斯方舟》的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此前发布的电影节海报上,甄子丹排在第一的称谓是“中国香港武术家”,其次才是演员、导演。
昨天下午,作为本届电影学堂唯一一场纯线下活动的甄子丹“大师班”开课,他会讲什么?
翘首期待中,甄子丹穿一双配色显眼的运动鞋、束口军绿色九分裤和黑色连帽卫衣登场,仿佛是为了方便等下施展拳脚,衬得一旁西装革履的主持人倒更像来开讲座的“大师”。
不过,直到活动结束,甄子丹都没在现场打出“咏春拳”,他甚至意外透露自己是为了《叶问》才现学的这套拳法。
但这堂大师班“干货分享”一点都不让人遗憾。在略略带过自己的习武历程和即将亮相的新作后,甄子丹不仅侃侃而谈昔日香港电影辉煌的“功夫片”,也不讳言与成龙、李连杰、惠英红等人的合作,更将目光投射于整个中国功夫片,站在国际电影的角度来看待电影的动作设计和功夫电影的未来。
一如策划团队所说邀请甄子丹的原因——
“功夫片、动作片是国际对中国认知中重要的标签,很多学者会专门做中国功夫片的研究。甄子丹的《叶问》《杀破狼》等,成为其他动作电影团队争相学习的对象,他不只是演员,也是动作指导,他有很多独到的力量,他对功夫片的思考理论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作为一个广州出生、两岁搬到香港生活的人,他的普通话讲得很不错,表达顺畅。活动结束后,有影迷冲上台去给他送了个大熊猫玩偶。和现场工作人员大合影时,甄子丹就一直抱着那个玩偶。
经典打戏,成本很低
甄子丹习武是“家学”,从影倒是意外。
他的母亲是武林中人,属太极和八卦内家拳一派。2岁时甄子丹移居中国香港,11岁时曾到美国生活。上世纪80年代他的母亲在美国开武馆授徒,据说曾被美国一些武术界人士推选为“十大武术教练”之一。甄子丹从小就跟母亲练武,还曾到北京武术队学习了一年多时间。“我对武术很好奇,所有武术都喜欢去探索去学习。”
当时拍罢《醉拳》《蛇形刁手》的导演袁和平,混杂幽默感的动作设计被赞是“改变了功夫片的潮流”,然而一直合作的男主角成龙过档嘉禾,希望再创高峰的袁和平筹备《笑太极》只得另觅演员,“必须功夫扎实”,结果一找就是好几年。
《笑太极》中的甄子丹
袁和平的姐姐曾是甄子丹母亲的徒弟,于是引荐。初次见面,导演带着“袁家班”一起喝茶,又问了甄子丹很多问题。后来安排试镜,“让我对着两部机器说话。”两个星期之后,一部三年合约签下,甄子丹就此“糊里糊涂入行,拍了将近40年”。
习武之人当然喜欢功夫片,李小龙、成龙的电影,甄子丹熟悉得很。但是现场看拍片,他有点失望:“这些演员打得没我想的那么快那么厉害,打几下又停几下,然后又摆机器再打,不是顺着一口气把很厉害招数展示出来。”
成为“袁家班”一员后,洪金宝搭档成龙拍出《A计划》《快餐车》《五福星》,甄子丹跟着袁和平三年没拍片,直到《特警屠龙》找上门,“大家的奋斗心又回来了。”
“我们想拍好,但是怎么拍好?成龙《A计划》一场戏拍几个月,我们没那么多制作费,怎么拍?”甄子丹给袁和平建议:没有钱,就打个人风格。
他研究过李小龙的电影,发现很多细微的设计:比如一般功夫片两人对打,一人被打倒后镜头一定会跟拍这人摔倒或撞坏道具。但李小龙的电影不一样,即使打完对手,镜头永远“盯”住李小龙:“他怎么出拳,出拳之后怎么收回,完全是展现个人魅力。”
《特警屠龙》中的张学友和甄子丹
甄子丹回忆,这样咬住一个人的“极简式”动作拍摄,袁和平一开始不太能接受。但拍《特警屠龙》时,甄子丹给人物设计了一些小动作,袁和平逐渐认可这种做法,公映之后圈内反响很大,此后又拍了《皇家师姐》。“我们什么道具也没有,只有对打的两个人。用最低的成本,但是让观众看到两个人打出来的风格。”
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杀破狼》,他与吴京对战也没有道具。“制片人问我需要什么道具,我什么都不需要,我只要跟吴京两个人去打。两个人的风格,不是道具能做出来的。”
有人感叹香港功夫片总能不断“求变”,甄子丹坦言这是“生存的力量”:“如果已经很卖座,我根本不需要去拼命寻找新的突破。但是我和八爷(袁和平)当时三年没有拍电影,我们要吃饭,如果这个片不成功的话,我们就没有下一个片,所以我们想尽方法让我们的片与大家不一样。”他说,那时很多香港功夫片,都是低成本拍出经典。
谈“对手”:成龙、李连杰和泰森
《特警屠龙》憋着一口气从当年风靡一时的成龙动作片里突围,其实涉及到当年香港功夫片的“规矩”。
当时的功夫片,分成几大板块——洪家班由洪金宝主导,成家班自然以成龙为主,还有刘家良领衔的刘家班和袁和平带领的袁家班。当时洪金宝与成龙合作,加上强大的嘉禾公司支持,推出了一系列卖座电影。
甄子丹回忆,如果你属于一个班底,就要对这个班底负责,“比如洪金宝大哥找我拍戏,必须跟袁八爷打招呼。我们一般不会跑到别人的班底拍戏,那是当时的‘规矩’,有点‘江湖’的味道。”
甄子丹与成龙首次合作已是2003年好莱坞投资的《上海正午2》。“我看成龙大哥的戏,明白他的风格。”甄子丹开玩笑地讲起成龙的打戏“套路”:“拿一个杯子转两下,再跳一下、翻个跟头,自己撞到屁股再擦擦——这是属于他的节奏。”
《上海正午2》中的甄子丹和成龙
“我跟他打的时候,除了配合他的节奏,也会寻找一个平衡点,尽量在两个人出来的效果中表达自己个人的风格。”甄子丹说,“好像合唱时,你最厉害的是中高音,而我擅长低音,碰撞得好就是新的艺术。”
甄子丹坦言,职业生涯中有两人让他“打起十二分精神”,首先就是李连杰。他与李连杰在《男儿当自强》里“以布为棍”的巷战,至今仍是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
“他是黄飞鸿,很厉害;我演大反派,也要有自己的状态。而且徐克导演找我来,就是‘要给黄飞鸿制造最强大的压力’。”甄子丹回忆,李连杰速度极快,他必须全神贯注迎上他的速度,“如果你慢了一拍出错,所有人都要等你再来一次,你会不好意思。”说罢,他又感叹了一句:“李连杰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男儿当自强》中甄子丹与李连杰的对战被影迷认为是功夫片的“巅峰对决”
10年后再次合作《英雄》,压力不减反增。“当时他用剑,我拿红缨枪,我们各甩一个圈,我得用他两倍时间。所以他打过来时,我得用尽所有的爆发力。他一秒钟能舞三四下剑,我要在这样的攻击下做同样的长枪架势,压力很大。”
另一个“劲敌”是《叶问3》的对手拳王泰森。“我是泰森的拳迷,入行之前听广播里他的拳赛,要等到凌晨四五点。当时合作我像一个小粉丝一样兴奋。但我同时知道他不会拍戏,所以不会‘留一手’。我告诉自己不能当作拍电影,而是要当自己在拳台上跟他对打。”
甄子丹回忆泰森片中“拳风之大如货车”
然而功夫电影得讲究美感,一个拳头得要即将贴脸才能闪。当时一场戏泰森要打飞甄子丹头边一个沙包,袁和平还叮嘱他“用全力打,不然会假”。“他的拳风像一台大货车冲着我来,现在我还记得。等他的拳头碰到我的头发我才闪开,再晚就受伤了,压力太大了。”
甄子丹用“跳探戈”来形容自己和对手:“两个人在一起怎么配合好,要看双方的技巧、悟性,能不能组合再创新高是很微妙的。”
好看是一种“质感”
从成龙在动作中加入幽默元素,到李连杰行云流水的感觉,甄子丹动作的“写实”,在很多人眼中引领了如今功夫片“拳拳到肉”的潮流。
“武术和电影里的功夫当然有关联,也必须有关联。但我们必须客观、科学、聪明地去看待这两件事。中国文化中的‘武侠文化’其实没那么深奥,但我们的形容词太美了,把它变得很抽象很浪漫。”在他看来,动作电影最高境界是“你觉得我打得最真实”:“ 打得最真实其实是一种演技。”
电影《英雄》
“问题是多年来大家都没有把武术这种身体艺术跟演戏水平结合在一起。”在他看来,今天拍功夫片必须把两者结合:“银幕上打得真实,既要好的功夫,也要好的演技。”他强调如今观众喜欢的“实战”,其实是一种感染力,而感染力来源于电影的“质感”:“质感就是大家能感受到的东西。假的东西怎么能让人感受到呢?”
甄子丹说,以前观众看动作电影,每一招都很完美,但现实中一方出十拳对方全挡住根本不可能。“什么是真实?真实就是有缺憾。你有时慢、有时快,这就是真实。”基于真实,他在动作上化繁为简,找出新路。
《武侠》中甄子丹洪拳对惠英红双刀
以甄子丹与惠英红合作的《武侠》为例,洪拳对双刀,南拳打出现代格斗风。甄子丹觉得,电影的动作和讲话、跳舞、唱歌一样,是表达的一种方法。“怎么让大家听懂,听得有趣,听得鼓掌,要有节奏掌控。我设计动作场景,就要让观众一层一层追下去,比如要让观众觉得角色必须出手了,惠英红又该怎么反应。我要引你进去,要让你的情绪进入我的剧中。”
不尊重中国人的电影不合作
甄子丹即将出演《疾速追杀4》,备受“硬核”动作片迷的期待。
受邀之后,甄子丹“很坦白”地先问了片方一个问题:这个角色和电影内容,尊不尊重我们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如果你有任何元素不尊重,我肯定不跟你合作。”得到对方“我们非常喜欢中国文化”的回答后,他又看了剧本才确定。“当然还需要沟通,我觉得过程中不够尊重或曲解的地方,我必须发声,我们中国人不是这样子。”
甄子丹在《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中
接触之后,他发现很多人还在关注和研究中国的功夫片,包括自己的《导火线》《杀破狼》等,很多细节设计和镜头运用对方说得头头是道。“我觉得近年大家对这种电影有种错误的理解,觉得动作片不流行了。不是功夫片不流行,是我们没有让功夫片跟随潮流提升,反而去看老外成功的电影,他们这样拍我们就这样拍,其实很遗憾。这是我们中国动作电影最宝贵的一种类型,是我们独有的一种拍摄学问,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升级。”
他坦言,过去拍动作片很简单,“因为大家都看这个演员打,只要打得长、打得过瘾、打得刺激,票房就卖座,不会考究演员演技如何,剧情是否合理。打得好看票房就好,这种风气一直延续。”然而,“观众的影视欣赏水平跟过去是天差地别,我们拍电影的必须同步提升,不然观众就会离你而去。”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