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国产疫苗为什么这么快?

瞭望:国产疫苗为什么这么快?
2020年05月01日 12:27 瞭望

  瞭望丨国产疫苗为什么这么快

  ◆在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中国生物在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上实现了领跑,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其背后秘密是什么?

  ◆疫苗的临床研究时间通常需要一年以上,但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战时思维、战时状态的指导思想下,新冠灭活疫苗的临床研究也将大大提速

  ◆同时对不同种类动物开展有效性试验。我们每天工作都在16小时以上,相当于把一天当成两天、三天来用

  文丨刘红兵 作者为国药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

  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度一直备受瞩目。4月27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共同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

  在此前的4月12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也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这也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灭活疫苗。

  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先后获得两个新冠灭活疫苗临床批件,无异于为疫苗研发加了双保险。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以下简称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表示,就灭活疫苗技术路线而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个团队研发能力都非常强,都有过2003年应急研发SARS疫苗的成熟经验,布下双保险就是为了确保疫苗研发和生产万无一失。

  在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中国生物在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上实现了领跑,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其背后秘密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 4月10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展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样品 张玉薇摄/本刊▲ 4月10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展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样品 张玉薇摄/本刊

  疫苗研发的“战时节奏”

  据了解,新冠灭活疫苗是我国开展的5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之一。疫情发生以来,为促进疫苗早日投入使用,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应急研发和审批程序,很多技术路线并行开展,推出了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等在内的5条路线。

  在5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中,灭活疫苗工艺成熟,并在甲肝、流感、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预防中被采用,具有一定基础。但对一个新病毒而言,正常情况下疫苗研制及临床前研究,一般需要三年时间。

  “研究过程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细胞适应性培养、临床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对于新病毒的灭活疫苗研究,研究病毒本身特性过程非常复杂,耗费时间的安全性评价,一般来说至少需要半年。”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段凯说。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科学研究及临床前试验仅用了98天。

  1月19日,中国生物成立由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挂帅的科研攻关领导小组,安排10亿元研发资金,开发新冠灭活疫苗。

  “1月初开始,我们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将新冠病毒分离出来后,就开始研究病毒特性,为疫苗研发掌握了足够的毒种数据。基于SARS疫苗的成功经验,我们快速启动了灭活疫苗工艺研究。”段凯说。

  据介绍,科研团队1月主要开展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病毒在细胞上的适应传代工作研究。简单来说,即让新冠病毒在特定细胞上能够适应性生长、大量繁殖,培养出大量病毒,为灭活疫苗制备提供病毒原料;

  二是确定病毒的灭活工艺和灭活验证,即采用合适的物理和化学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力和毒性。

  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的特殊药品,除了有合适的生产工艺,其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非常重要。

  2月底,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完成首批疫苗制备并全面进入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程序。科研团队在大鼠、小鼠、豚鼠,及恒河猴、食蟹猴等多种试验动物身上开展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和攻毒保护试验,以验证疫苗的有效性。

  从3月8日开始,科研攻关团队开展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工作就是要首先证明疫苗在动物身上是安全的。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4月9日,结果非常理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和不良反应。”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性疫苗研究一室主任王泽鋆说。

  “串联”变“并联”提升效率

  在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看来,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迅速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科研人员连续作战、奋力拼搏,

  二是多线并举提高疫苗研发成功率,

  三是国家在标准不降低、流程不减少的情况下,加速疫苗临床前试验审评审批。

  据了解,研究病毒灭活疫苗首先要与活的病毒打交道,所有操作必须在高安全等级的生物实验室完成,这就增加了难度和危险。王泽鋆和团队迎难而上,常常做试验到凌晨两三点。

  同时,科研攻关团队在局部研发环节,由以往的“串联”变为“并联”,在尊重研发规律的同时,提升研发效率。

  比如在疫苗的有效性评价环节,以往是对不同种类的动物逐一进行有效性试验,采用“并联”方式后,则同时对不同种类动物开展有效性试验。“不同种类的动物,需要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有效性评价,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我们每天工作都在16小时以上,相当于把一天当成两天、三天来用。”王泽鋆说。

  再如团队缩短临床前评价时间。观察疫苗对猴子的影响,正常需要一个月作出判断,应急情况下,团队把可能出现风险因素的观察时间缩短到两周。“一般情况下,两周时间就能出现病理反应,因此应急情况下,两周时间足够看出结果。”段凯说。

  而在开展灭活疫苗科研攻关的同时,应急审批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为使疫苗早日研发成功,国家药监局为疫苗研发机构开通绿色通道,以往需要将申报材料备齐,一次性提交,现在可以滚动提交材料,国家药监局同步审核,提高审批速度。

  正是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战时思维、战时状态的指导思想下,新冠灭活疫苗最终得以在3个月完成了常规情况下需数年才能完成的进度。

  提速疫苗临床研究

  动物试验完成后,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环节。

  通常而言,临床研究分为三期,安全性评价贯穿整个临床研究过程。据了解,Ⅰ期主要评估安全性;Ⅱ期主要评估疫苗安全性,探索接种免疫程序;Ⅲ期主要评估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相关临床研究成功,说明疫苗安全、有效,能保护接种人群免于新冠病毒感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之前发布的消息,这个时间通常需要一年以上。但由于临床前研究数据较为充分,结合当前全球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国家药监局开通绿色通道,一次性批准了Ⅰ/Ⅱ期临床试验。

  4月23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已完成第一阶段前三个年龄组96人的疫苗接种。

  4月24日,该疫苗正式进入Ⅱ期临床研究。

  王泽鋆表示,在当前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将采取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方式,从而在不同的人种和群体中评价疫苗的有效性。

  中国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全力以赴,力争早日完成新冠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研究,尽快制备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生物也为紧急使用做好准备。公司申报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次产量超过5万剂,量产后每批次产量超过300万剂,年产能1亿剂以上,具备大规模灭活疫苗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国内国际需要,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保障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作者为国药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LW

  刊于《瞭望》2020年第18期

责任编辑:陈永乐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08 浩洋股份 300833 --
  • 05-07 豪美新材 002988 --
  • 05-06 晶科科技 601778 4.37
  • 05-06 金博股份 688598 47.2
  • 05-06 吉贝尔 688566 23.6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