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力资管转型与发展 恒生电子刘曙峰等发言

金融科技助力资管转型与发展 恒生电子刘曙峰等发言
2019年07月29日 19:45 新浪财经

  新浪资管讯 7月27日消息,中国财富管理50人深圳论坛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开放背景下资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Aspetuck Capital首席投资官陆飙、百行征信总裁郑先炳、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恒生电子总裁刘曙峰 、建信金科副总经理陈东、腾讯理财通首席投资官陈乐天、Accenture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滕涛出席高峰论坛六“金融科技助力资管行业转型与发展”。

  以下为对话原文:

  主持人-陆飙: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最后一个论坛是金融科技助力资管行业转型与发展。

  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尤其是金融科技范围非常之广,非常好的是主办方请了嘉宾明星阵容,基本涵盖了主要领域。

  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各位嘉宾的背景和情况,再请各位嘉宾根据自己行业和公司的情况谈一谈金融科技在公司和行业内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展望。

  第一位嘉宾是广大银行首席业务总裁张旭阳,张总无论是金融行业还是金融科技的行业,熟悉他的都知道,他有非常深刻的跨界背景。张总曾经在广大银行担任零售业务总经理、财务中心总经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广大银行金融、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业务平台推广和建设,后来又去百度担任副总裁,负责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下资产管理理财、保险经济、第三方支付等业务,在这个领域具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和经验。

  张总最近又回到光大银行组建理财子公司,拭目以待张总把光大理财子公司打造为强科技属性的资产管理公司,同时助推整个银行资管行业向科技化方向发展。

  第二位是腾讯理财通首席投资官陈乐天,陈总也有非常跨界的经验,之前在证券行业做过很多年,是中银国际证券兼首席策略分析师,之前在国家信息中心湘财证券、中信证券从事研究市场和资产配置,在腾讯理财通陈总全面负责产品研发工作,在座的有好的想法可以和陈总进行交流。

  第三位是建信金科副总经理陈总,建信金科有限责任公司是建行旗下从事金融科技行业的全资子公司,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首家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关注未来重塑金融业务模式的颠覆性核心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所有方面的创新性业务研究,着力打造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贝尔实验室。

  今天下午交流时陈总也提到建行已经在北京设立无人银行,采用最先进的5G技术,计划年底在全国建成十家这样的无人银行,非常前沿的一个尝试。

  第四位嘉宾是恒生电子的CEO和联合创始人刘曙峰先生。大家知道恒生电子是业内最早的一家公司,上交所主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行业应用转变以及解决方案研发,如国内著名的证券、基金、银行、期货、资产管理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服务遍布全国,在日本和香港都设有分公司。

  第五位嘉宾是百行征信总裁郑先炳,百行征信是中国第一家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家市场化的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公司,在中国银行指导下,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八家机构共同发展组建,郑总本人有非常深厚的银行工作经验,在招商银行总行历任要职,曾任总行管理部总经理、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商业银行部总经理,宁波分行行长、总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监事会办公室主任,又兼战略发展总经理等要职。

  郑总本人也有非常深厚的学术研究背景,曾经担任中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副主任兼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金融体系是行业的基础,非常期待听到郑总的发言,如何完善中国的信用体系。

  第六位嘉宾是埃森哲大中华区的董事总经理滕涛,滕先生拥有十八年的企业咨询经验,他主要的行业在金融行业,曾经为国内和国外多家领先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交易所提供战略规划、运营模型设计、大型系统实施及项目管理,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对公银行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埃森哲在国内外都非常有影响力,全球员工超过40万人。

  在中国也具有超过1.5万人的员工队伍。所以,这六位嘉宾基本上涵盖了传统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行业的应用,非常荣幸听到他们的讨论和发言。

  我自己主要工作领域在对冲基金投资、量化投资、自动交易系统,主要工作经验是为机构管理资产,包括在美国一家金融机构做基金经理,后来为负责海外对冲基金的投资。2013年底自己在美国创办了基金,去年和美国另外一家大型基金合作,创建了一家智能投顾公司,主要是致力于金融科技,将好的机构理财方法投资策略普惠化,为个人理财提供选择和收益来源。我关注点最新一代互联网券商,交易科技进步非常快。

  这个论坛的嘉宾基本上涵盖了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最主要的领域,话题范围比较广,对金融科技都有非常深的理解,但是具体应用方面和本身行业的未来方面,可能会有不少独特的观点。

  下面请每个嘉宾先谈一下他们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尤其是中国在发展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行业相结合过程中他们看到最大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在发展过程中有多少主要是结合中国的特色,走中国一条独特的道路,又有多少可以借鉴海外的金融科技方面的经验。我们主要是谈这两大问题,哪个嘉宾都可以自由发挥,希望他们能够结合所在公司实际发展经验和思考进行分享,最好给大家讲一些实际案例。

  首先有请张总!

  张旭阳:

  谢谢主持人。确刚才介绍我过去二十多年跨来跨去,广大十九年,百度三年,确实把百度三年看成一场留学,传统的金融从业者在高科技技术公司确实一方面对技术认知,一方面是国内感悟帮助很大。谈到技术金融科技的影响,包括马上开业的广大理财子公司,还是有很多可以去说的事情。

  刚才一个芝加哥大学学生问的问题挺好,二十年以后应该怎么做。可能对于一个个人而言,二十年太长,确实可能三年四年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但是对于一个行业、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二十年并不是太长的时间段。对正在处在起点的银行理财公司或者中国新的资产管理行业,我觉得应该“以终为始”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要看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中国或者国际的资管行业是什么样子,现在去做布局,这个布局是尽早做的。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是技术对资产管理行业的改变,我觉得科技为终去承担我们应该做的责任。技术对资产管理行业第一改变是投向的变化,随着新的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场工业革命到来,产业组合方式、产业聚合、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模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会看到每次通用技术带来工业革命都会带来行业产生分化。国家在变化,很多经济的下行压力很大,但是有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业在蓬勃而出。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的工业革命中可以看到,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不仅是金融科技的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层把线下世界实施数字化,从而使得线上线下更加融通、更加立体,在这个背景下有很多新的商业模式产生,这些新的行业、企业是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把握的,这是第一影响。

  第二个影响,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未来细分类的金融科技,都是以数据为核心,数据是新的这个时代的能源。我也看到了计算方法、算法、算力过去十年发生很大的变化,确实算法算力的红利正在消失,下个阶段是鲜活数据对我们的影响。2007年一篇演讲,新的科学方式提出了第四泛式,最近中国一个AI公司以第四泛式命名。第一泛式是实验泛式,第二是数据理论泛式,第三计算仿真泛式,第四是数据密集。确实新的时代以数据为核心,人工智能本质也是人类利用系统分析数据、掌握知识,获得商业价值的过程,我相信因为金融机构掌握着鲜活的数据,现在监管要求金融机构持牌。下一个金融科技的发展爆发中的传统持牌机构走在前面,金融机构和高科技公司相向而行,打造金融科技生态,提高效率。

  资产管理方面金融科技有几个方面帮助资产管理改变面貌:

  第一,资产管理配置。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过从风险收益模型到跟投资者相近的机构投资者模型再到风险因子,下一步做数据和人工智能做更好的资产配置。

  第二,帮助我们提升在某一类别的资产类别的投资能力和风险评价。比如说量化投资经历过从统计、套利、高频交易、宏观对冲等方法。现在又是一种数据推动的新的量化交易方式。

  包括债券方面对信用风险的新的评估。以往对信用风险往往借助传统的财务数据,会滞后甚至造假,新的大数据背景下,无论通过电商、地图、卫星灯光等可以作为佐证为辅助因子更好的判断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可能发展空间。

  第三,拓展投资类别方面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区块链当中的ABS,消费金融的ABS,现在看到报道消费金融供应链上电商数据造假,很多时候通过算法、分布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追踪溯源。

  例如我们把一个世界画成一个三角形,发现金融连接了当前的物理世界和未来。因为金融的本质是跨期的资源配置和价值交换。一个年轻人有很多的才能,通过所谓股权投资、PE、VC获得了金融支持,把自己的能力变现。一个中年人通过储蓄、理财把财富放到未来做养老保障需求。金融连接了当前和未来。

  刚才提到了“人工智能”,包括物联网、生物科技等有感知能力,连接了当前的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我相信未来在下一步怎么去连接当前的数字世界和未来?可能是我们需要的一些新的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技术诞生。

  我们发现传统投资之外有一个数字投资,这是未来资产管理很重要的投资领域,实施数字资产化、资产数字化。

  另外,技术提升中后台效率和降低成本。例如现在投资资产管理往往是一个估值,我们认购一个基金可能需要第二天才能确定份额,随着5G技术可以做到实时估值,现在在互联网交易、购买产品是7×24小时,如果通过实时估值未来投资理财的活动也是会随时随地的。

  与投资者的关系,智能投顾的方面希望未来理财公司承担历史责任,其中责任之一是理财子公司绝不是慈善管理机构,而是财富管理机构。通过移动互联网打通,通过对客户的理解从一个卖方变成买方,从销售方变成投顾方,目的是帮助投资者把握机会,或者更好的投资资产配比,从而使我们能够实现零售资金的相对机构化。

  我们看到海外有很多的所谓的机构投资者,中国短期新形势下怎么使得资产管理支持科创发展,形成长期资本积累,通过账户的设计、个人投资账户的推出,通过产品组合方式的嫁接。从销售向投资顾问咨询能力转化,背后是相对快的道路,零售资金相对机构化,有中长期约束的资金支持前端、科创的资金发展。

  背后需要用技术手段,相信互联网上的千人千面的资产配置如何提出、提供,基于AI的画像能力使得我们更好地去为某类人、某些人提供随人随需的理财服务。

  最后,整体的资产管理行业全貌也会被科技所改变。

  您第二个问题我们也看到有不足、有差距。金融机构应该按照科技公司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有几个方面的感触:

  第一,科技能力和前台是吻合的。机构往往是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大家论证变成所谓开发文本、QA质量检测上线,半年、一年过去了,当时背景发生变化,怎么使得IT部门也往前走,也是你的整个金融机构组织架构的变化。

  第二,金融机构对开发的时间成本,时间成本可能是最大的成本。我们在互联网机构往往是模型的不断迭代,背后包括开发以及失误BUG承担风险的能力。

  第三,对数据的认知需要更重要的角度。

  我们坚持对技术的思维方式,风险意识和对客户黏性。

  主持人-陆飙:

  接下来有请腾讯理财通首席投资官陈总。

  陈乐天:

  主持人问的问题是比较宏大的问题,谈一谈个人对科技的理解以及腾讯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怎么做金融科技的业务。

  金融科技我的理解在传统的金融行业中是一个产业链条,不同的链条上做不同的业务。比如说放一笔贷款给个人,首先要理解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收入支出能力,评估可以放贷然后跟踪还款能力。这个链条在金融机构变化下面临很多冲击。金融和科技的融合我理解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企业怎么利用自身的技术重新分解或者重构金融业的链条。二是金融企业如何利用科技提升自己的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出来上世纪到现在整个金融科技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金融企业提升技术提升效率成本,利用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了自己的后台系统到中台系统。中后台系统之后效率是提升的。

  第二个阶段,信息技术进步之后,很多科技企业开始利用自己的一些优势把传统的金融业务链条做分解,比如说中后台的系统上科技企业可以外包,这是一种方式。

  第三阶段,不仅把业务链条重构,而且现在要做一些新的融合。在技术开发中的API比较多一点。

  第四阶段,如何针对未来出现大家讨论火热的物联网,把它形成一个新的生态。

  在这个发展中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不一样,比如说张总在光大银行,对银行行业理解比科技企业深刻,但是对于科技企业来讲优势集中在于自己对技术的理解、用户体验的理解、系统开发上的变化,这是它的优势,不同企业优势不一样,发展金融科技过程中路径不同。科技企业更多的是怎么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金融业,金融企业更多的是财和物的优势,利用科技提升自己变化上。

  在资管行业方面,腾讯理财通是一个资产的销售平台,这个平台利用过程中核心优势有几点:

  第一,基于微信有很大的客户量。

  第二,腾讯在过去发展中积累了很多数据资源。

  第三,本身是科技互联网企业出身,对用户体验、用户迭代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资产管理行业,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有自己的一点优势。

  我们要做的业务很多在发展金融科技过程中,作为行业的迭代者或者挑战者、颠覆者,从我们来讲,腾讯理财通是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生态的构建者。理财通本身作为一个销售管理平台和传统的渠道有相互竞争的关系,由于在中国的特殊情况下,我们十三亿人口中,互联网有高效触达优势。产业链条上我们一端对接在To B,一端到To C,产业过程中既和C端交流也和B端交流,这个情况下可以更好的理解客户,首发或者设计适合针对整个行业的产品,这是大的情况。

  在这个情况下,面对一些挑战或者经验,在中国环境下首先要有牌照,监管要求比较高,没有牌照做了金融业务大部分不是合理的或者不是合法的。

  第二,如何去改变自己的理念,这是最重要的。科技企业最终无法替代金融企业,只在某个链条上能够和金融企业进行合作。理念变化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要称生态构建者而不是行业的颠覆者。

  第三,科技企业最大优势是技术上、对客户理解上,而不是金融上,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提升科技企业对金融的理解,这是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主持人—陆飙:

  非常感谢陈总精彩发言。下面有请建信金科副总经理陈东陈总谈一谈建信金科对前沿金融科技的研究。

  陈东:

  我长期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从传统金融行业到现在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对于传统银行带来的改变这两年感触颇多。这两年国家也在讲数字化经济,打造数字中国。从政府做智能政务方面都已经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另外,这两年大量的新科技在银行、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使得传统银行在提供服务的能力上、范围上都有核大的改变。

  很多人都说到底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其实我觉得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生态化。刚才前面一场嘉宾也讲到,实际上我们是在一个生态当中进行发展。

  如果在整个金融和科技融合过程中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不仅是银行,还包括新成立的理财公司,包括原来的信托、基金公司,带来的最大变化我认为趋势上是普惠化。

  我们知道原来的金融高高在上,嫌贫爱富,为什么?因为它的资源有限、它的成本很高。由于科技带来的改变使传统金融机构服务铺落大众的过程中有了能力成本大量下降,使得金融向普惠方面发展。

  举一个例子,建设银行2017年底开始全面投入普惠金融,在2018年正式提出了普惠金融战略,同时提出了金融科技战略。2018年当年建设银行普惠金融的贷款余额新增2175亿,这是其他四大行的总和。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数字化金融科技手段带来的变化。现在建设银行普惠金融的户均小企业贷款只有56万,当年新增超过20万户的小企业贷款,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建设银行自从商业化转型之后,当时在2017年以前全行的对公信贷客户也就十万级,这是金融科技带来的手段。接下来金融科技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变化是场景化。国立董事长讲的糖水理论,金融和服务是把糖融于水中,让普罗大众、企业经营过程中、消费过程中不知不觉享受到金融服务,这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也是金融可以为生产、生活、消费带来的变化。我们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依托的是建设银行拥有的广大客户,拥有更多的业务场景和数据,金融科技公司之所以从建设银行的母体中脱离出来,其实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挑战和困难。

  比如说在母体当中的一些人才引进的机制、市场化的机制不如像腾讯、恒生电子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公司,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成立一家市场化单独运作的子公司来解决人才引入问题、生态合作问题,来解决新技术和我们业务充分融合的问题,这是我们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一个非常大的目标。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建信金科公司是为他们打造端到端从直销、代销、TA管理、估值风控、监管报控等全套IT系统,这套IT系统不是单独打造,是和业界更多社会上好的一些专业能力上非常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

  在以前如果没有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做这个事情,建设银行只能通过咨询的方式来做,这是金融科技公司成立最大的感受,金融公司今后的成立过程中,我相信随着5G的推出,随着物联网的新技术使用,银行、理财公司、其他各类型的金融机构,他们在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多融入感、场景化,最终使得所有的企业社会成员公民们都能够得到一个普惠的金融产品服务。

  主持人—陆飙:

  非常感谢陈总的发言,下一位是恒生电子总裁的CEO刘曙峰先生,恒生电子是非常悠久的一家专门服务金融行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刘总对金融科技赋能、金融科技企业一定有深刻独到的理解,欢迎刘总分享!

  刘曙峰:

  刚才几位嘉宾都讲的特别好,关于金融科技怎么赋能金融。首先,谈一个问题是今天特别有必要需要去澄清一下什么是金融科技这个概念,金融科技有理解是金融科技,有理解科技金融。其实金融和科技两个概念,金融科技着眼点落在技术上、落在科技上,它就是技术。这个概念是比较清晰的,技术的进步当然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大的周期来看任何一次大的周期变化都是技术推动的,今天技术进步特别大,这是一个技术的概念。

  第二,金融的概念。金融的本质最核心的是风险管理,它是一个金融的业务。这两年有一点混淆这个概念。当我们讲金融科技时,金融科技百强一拉出来一看全是做金融业务的公司,当然这些公司都采取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来开展金融业务。金融业务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而风险本身具有相当强的滞后效应。所以,当我们热闹过一阵子以后开始有风险暴露的时候,一会儿这个踩坑,那个踩坑,这时特别需要澄清这个概念。当我们看科技的手段去发展金融业务时,不能忘记金融的本质问题。

  所以,它要持牌,要有风险管理,要尊重金融业务本身对风险要有敬畏,这是发展金融业务特别要注意的。而金融科技如果落在技术上要特别鼓励创新、鼓励新的发展。在技术上的一些创新是需要保护、需要鼓励的。有必要理清两个概念时,有可能对产生的一些风险状况、产生的一些现象可以有一定的区别对待。有助于技术推动金融业务长期发展,怎么样推动金融业务的发展,从四个方面来梳理这样的脉络:

  第一,技术的进步会推动金融服务的效率提升。回到十年前银行做一笔支付大概两毛钱,今天做支付远远低于1分钱,这是过去技术进步对效率的提升。我们看到今天股票交易市场经常是全球交易量最大。如果是笔数来看已经远远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市场。但我们不到万三的平均佣金率又是全球最低的,如果笔数上毫无疑问是全球所有的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成本最低的市场,这也是败我们过去金融科技发展对效率提升上面的一个特别明显的效果,这样的发展还在进一步的向各个方面发展,这是第一。

  第二,在技术的进步会推动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刚才建行也谈到了普惠发展在建行的例子。我们看到包括在中国对居民理财,原来理财是高净值人群的事情,至少是财富人群的事情。但今天理财可以从十块钱开始,甚至从一块钱开始。聊天的时候陆总也提到,要把一些原来服务于机构投资人、服务于高净值人群基于对冲策略可以用一个智能投资的方式把它的方法应用于普通的投资者。

  我想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金融服务的普惠提高。同样也看到像非洲不够发达的一些地方,手机银行的服务先进去了,原来没有网络,但是无线网络有了,手机银行开始有了自己的金融服务账户,可能不是银行账户,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普惠性,资产管理领域也是同样如此。

  第三,在效率、在普惠方面还在继续发展的状况下,又看到了因为产业的数字化带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随着算法算力的增强,能力变得更强,又开始对风险管理能力、对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上进入了一个可用的阶段,我们可以试试看,可不可以用算法来做一个交易实际选择甚至交易策略的选择。在算法交易上得到应用,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在交易有效性选择方面是不是可以用机器学习去做。当然,在配置上面、多类资产风险收益特征的学习和配置上,我想这些方面包括对风险本身的识别,用大数据了解一个企业各方面经营状况,了解基础资产,进而了解股权、债权的风险识别,更有效、更快速包括语义识别,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能力提升,可以去更好的识别市场的情绪。这些在资管领域看到原来基本上是由核心的投资团队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学习具备的能力,今天运用科技的办法能够更有效率的掌握它。

  资产管理尤其是投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是一个你的行为和市场行为不断的反馈交流过程,所谓二阶混沌的状态下贸然做一些交易选择时比较危险的。毫无疑问,我们在资产管理能力,在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上面已经看到了技术进步能够带来的一种可能性。这是第三个方面,能力的提升。

  第四,从监管的视角来看怎么昂有一个基于宏观审慎的市场风险识别来避免一些系统性的风险、避免一些局部的风险让整个市场能够在合规方面做的更好,这些方面是所谓监管科技的发展,这也是技术应用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从效率、普惠、能力、监管这几个方面都是技术进步为金融市场、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发展的脉络,谢谢大家!

  主持人—陆飙:

  我非常同意金融本质是控制风险,经常讲金融科技的好处,实际上金融科技的应用会不会放大这些风险或者让大家过分自信非常值得研究。监管不仅是中国的,美国在金融科技上的监管也是不停地追赶市场的变化,最新刚出了产品第二天证监会就出来了解更多的情况,监管并不是十分清楚出了什么产品。监管的风险确实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涉及到为个人投资人服务,与机构投资人完全不一样的要求。

  接下来有请百行征信总裁郑总发言!信用体系是所有金融市场的基础,非常期待郑总这方面的发言。

  郑先炳:谢谢主持人!今天坐在这里坦率说很紧张,因为我不是IT出身,也不直接做资管,但是我是IT用户,有一点闲钱被资管,金融科技资管怎么发展从用户角度有一点想法。这个大会本身是邀请我的老板百行征信的董事长参加,一开始也答应了,后来因为有其他的事情冲突分不开身,让我过来代替他一下。本来不太想来,对这个题目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总裁在董事长领导下,董事长让你干什么活必须听,所以跑过来了。用几分钟时间跟大家简单的讲一下征信行业的一些事。

  资管你们听了很多,金融科技也说了很多年,天天在用、天天在想,可能征信的事情大家未必想的多、接触的多。征信行业属于金融行业的子行业、小分支,如果说金融行业很古老,金融行业跟经济时间一样长,历史很悠久的话,征信在其中显得非常的年轻。

  大的金融中几个主要板块:银行、证券、保险,你可以说它有一千年的发展历史,如果短说有五百年,说到征信从最源头开始说起,1830年在伦敦金融有一个征信公司,到现在190年还差一年,相对来说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正因为行业很年轻,运作过程中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在不断探索当中,无论是从业人员怎么去做征信,商业模式怎么界定,包括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怎么去界定,包括监管部门怎么监管这个行业,坦率说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更不要说中国都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试错、不断的修整过程中,这个行业后面的发展很大,不在于前面做了什么事。

  第二,征信行业本身跟金融其他行业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不属于资本驱动,属于技术驱动,属于智慧驱动,跟金融科技下大的帽子紧密相关的。很长的时间我在商业银行打工,知道商业银行有资本限制、杠杆限制,商业银行还有承载比率的限制。但是我征信行业这些指标限制到目前为止一个都没有,这样有一个好处,作为一个可以投资的行业投资征信行业的ROE、ROA相对于其他行业高很多。现在可以看得到说美国几大公司的ROE、ROA远远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高于证券内的投资银行。如果哪一天百行征信的股票上市,建议大家趁早买,不要等,后面想象空间非常大,现在还不到上市的时间,需要一段时间。

  第三,关于征信究竟做的是一件什么事,其实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很重要的基础性一环,就是围着企业为每个人画一个像,你的信用程度怎么样、可靠性怎么样。每个人有身份证,拿着身份证可以上飞机、坐高铁,但是如果要做经济活动,比如说找银行贷款、买保险或者要去租一套房子,跟你交易的另外一分对你的情况大部分不了解,怎么放心在你不是及时付款的情况下把这个东西给你呢?看你的信用报告可信不可信,看你过往历史记录,正面记录、负面记录有一个判断,该不该隔离、该隔离多少?以什么样的代价隔离?通过这个报告出来了。这些年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给每个企业、每个个人画像,看信用分多少,看可靠程度是多少,就这么一件事。要做这件事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需要掌握大家的一些信息,一些什么样的信心呢?征信行业有行规,国家也法律的约,个人也好、企业也好,除了个人征信,有一些个人信息公司不能采集。比如说信息数据库里面大家是不是基督教徒、是不是佛教徒?不需要。你的血型、指纹、犯罪记录、病历这些信息一律不要,要大家的信用信息,就是你曾经在哪个银行借款,曾经在哪个公司事情过信用卡,曾经付款有没有延时记录,有没有拖钱、赖账,通过数据库放进来,放进来之后做一个计算,技术专家用很多的模型算出数据再打一个信用分。其他用户一看就知道,这是画像掌握的东西。

  从将近190年的征信行业发展趋势来讲,各类信用报告中反应出来的信息最初一开始比较局限,只是负债的负面信息,个人有资产负债表,但是征信只管你负债方的一小部分信息,最早负债方有违约记录肯定记录下来。再扩大一点负债正面信息,什么时候借钱什么时候还钱也反应出来,还反应出来一部分基础信息,包括公用信息。有一些信息不碰,包括今年发多少奖金,包括大家第三渠道赚多少钱,你的收入我也不碰。

  以后各类信用报告,包括企业信用报告使用范围更广,包括以后你的出行要去哪个国家旅游要去签证,那个使馆也会调用记录看一看,使用范围很广。

  另外,百行公司是一个很新的公司才一年半的时间,现在在做一件事尽可能把个人在银行有借贷行为的信息放到库里面,同时也追加一些公用的信息。除了法律规定不能碰除了生活信息不能碰,尽可能多的把大家的信息放进来。这里有很大的问题,作为单个的个人包括我个人有一些信息不希望第三方人知道,不希望公司记录下去。问题来了,我要给你准确的画像、准确的打分,把你画像精确度达到了99.99%,需要信息多一点,但是个人又不希望更多的信息给第三方知道怎么办。

  所以,在中间找一个平衡,有几条:

  第一,凡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民用禁止采用的信息,凡是作为征信从业人员从良心道德角度出发,不应该防的信息碰。

  第二,收录的信息通过你同意的,贷款方签协议,在我这里借款这些信息要给这些公司,在上面签字。

  第三,你知道信息在我的库你,你有权看,看了之后觉得哪个信息不准可以纠正,你提出来作为证券信息提供收据的贷方机构有义务修整这个信息。

  第四,立法。政协管理条例,隐私保护法都会有建议约束。

  最后,一个征信公司作为一个市场化的公司干不好的时候,无数双眼睛盯着。今天在场的有媒体朋友,有监管部门管着、主管部门管着,尤其还有那么多媒体时刻盯着,有些是善意的盯着,有些是唯恐你不出问题,要时时刻刻小心,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最后,回到主题,既然是讲金融行业、金融科技的事情,征信公司现在做征信一定是用金融科技的手段来做金融征信。一百年前的做法,把大家的信息一笔笔写下来再去防盗库里需要用的时候再翻档案,这套信息完全作废,现在没有档案库,就几个电脑、几个主机,服务器存储着信息。用的都是现代金融科技,从用户的角度来讲,ABCD非常熟,前几天去到阿里看到阿里对ABCD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

  在征信行业其实现在用的最多的是D,用第二多的是A,用的第三多的是C,到现在位置没有用的也看不清以后究竟怎么用是所谓的B,区块链。现在很多人说区块链产品开发多少、使用有多少,作为一个用户我没有看明白,我的技术专家,这个公司现在不大有一百多号人,50%以上是技术专家,这些技术专家根本没有看透所谓的区块链商用价值,除了有些炒比特币赚了钱,有些亏了以外没有看到价值在什么地方。

  现在的D,就是大数据,过往做征信报告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完备的。数据收集不全,数据的解读和数据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作为全书的阅读。大数据以后可以非常短的范围内读一遍,数据之间逻辑转化再画像,大数据在5G行业用的非常广的。

  现在人工智能AI,有身份验证、证券验证,用知识图谱把相关的信息串联出来,看一看哪些信息真的哪些信息假的,反欺诈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通过知识沉淀解决智能客户服务问题,快速响应这个市场、快速响应需求。云计算一定在海量的数据在所有的资料用现在所有的传统物理机存储和使用时有很多的局限,当然征信公司一定是私有云。还有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征信行业包括其他金融行业非常重要的问题,刚才有专家说金融行业是管理风险的行业,管理风险很重要的一条是安全问题,尤其是现在做金融、做征信。

  五天前,美国第二大征信公司Equifax跟着美国消费金融保护局和五十州总检察长一起达成和解协议。两年前这个公司个人社保信息和有关个人信息被黑客攻击了,现在找这家公司索赔,初步达成协议8亿美元解决这个问题,是这个公司三年净利润的总和。百行征信安全上绝对是放在第一位的。我简单讲这些。

  主持人-陆飙:

  非常感谢郑总对征信企业全面的阐述,给我们举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例子。滕涛先生在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经验,谈一谈国内外对比方面。

  滕涛:

  之前各位嘉宾发言非常精彩、非常全面,我尽可能精简一点,补充一些额外的观点。我非常同意陆总的说法,这场圆桌会议充分代表了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最主要的领域,有传统的金融行业领导,也有金融行业转到互联网公司的领导。说到埃森哲大家想到首先是咨询公司,过去几年中除了自己本身构建平台,帮助传统的领先客户金融科技合作之外,本身埃森哲也进行了很多的战略投资收购以及本身位于一些初创企业的关注,包括金融创新大赛、全球的股权投资内容。

  对于埃森哲来讲,对于中国业务来讲,大多数给本地领先金融机构提供很多服务,同时也有一部分全球化的业务,包括全球领先的机构进入中国,或者一些同事参与到全球化项目中等,下面重点从国外和国内金融科技领域观察到的一些观分享给大家。

  我们看到从全球角度来讲金融科技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从最开始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领先的金融机构花很多的钱做科技力量的投入,有些金融机构甚至称自己是华尔街的Google,华尔街的Facebook,以内生方式扩展自己的科技力量.但是最近几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除了发展自己内生科技力量之外,通过一些非有机增长的方式,通过投资和合作进行相应的金融科技力量的增强。例如,国际某投资银行通过与Fintech快速推出零售银行业务,还有就是上一场主持人纪总所在的BlackRock,,阿拉丁平台进行行业赋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是全球金融行业中比较明显的金融科技的案例。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十年前国内的领先金融机构,,客户会希望多看一下国外领先机构他们怎么做业务。最近两年,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海外的客户对国内的金融科技企业非常有兴趣。比如说上个月埃森哲一个海外的代表团拜访国内四到五家企业,包括独角兽的领先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企业。从这个角度看国内的金融科技领域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的模式,而是转向内生或者非有机增长的方式拓展业务。根据CBInsight的统计,2018年全球对金融科技投融资总金额为553亿美元,其中大概约46%的投融资发生在中国。换句话说,中国的金融科技市场已经成为最大的金融科技市场。这个过程中很明显的看到,大家有竞争有合作。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甚至第三方服务企业来讲要做什么事情,挑战在哪里?

  从整体上来看,我们现在跟客户服务过程中以及市场趋势的预判来看基本有三个方向:

  第一,客户角度。落实到本身财富管理、理财子公司领域来讲,客户层面影响最大。本身国内的市场客户竞争非常激烈,可能不同理财、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标的不一样,抛开后端的产品业务之外,去看前端的客户获取、客户转换,大家面对的客户都是同一群客户。有银行传统的理财业务、传统的私人银行业务,对券商来讲,从传统的经纪业务转向财富管理业务,甚至信托公司从传统的通道业务,转到普惠金融业务。面对所有的客户来讲,每个机构的这群客户都是一样,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埃森哲全球金融消费者调研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现在金融消费者来讲希望提供的服务跟他相关,换句话说,卖一个产品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客户体验。银行懂产品,可以把产品销售给客户,客户在购买过程中完成了一笔交易的过程中,很多新生代、互联网生长的原生态的客户成长起来之后,不仅仅把购买产品的过程跟其他金融机构比,可能还跟其他的一些行业例如外卖、出行服务进行相比,这时客户体验希望在愉悦过程中完成产品过程。这对未来财富管理机构是非常大的挑战。

  第二,运营领域。之前有一个客户讲过去很多年做了很多流程优化工作,也做了职位调整、岗位优化工作,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我们看内部运营流程,看协作过程中有一个视角转变的问题,传统大部分从内部管理、绩效指标、考核角度看,但是放大到业务来看客户流程、客户触点,全程金融科技贯穿会是更好的方式,同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投研、运营的效率提升,这本身也是现在的一些领先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的概念。

  第三,未来行业赋能。从行内服务走向行业赋能领域。通常行业赋能首先可以完成一个服务使能者的角色,在这个领域,目前较多是是支付领域,一到双十一,关键的购物狂欢节时很多面临巨大的压力,巨大的压力大部分来自于第三方机构,银行作为最后的支付机构。

  另外,把生态和服务商聚合在一起,比如说供应链金融,三流合一是一个平台,银行提供资金流,与信息流、物流整合。对于消费者来讲很明确服务资金来自银行,物流来自物流公司,还有其他的供应商明确每个参与者的角色,这时银行扮演的还是一个传统的在业务上的投融资或者是产品销售的角色。

  最后一个角色是平台建议者。到这个层级对于客户来讲,虽然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平台,但是感受不到这些推荐的产品是银行提供还是第三方提供。

  换句话说,数据已经作为一个新的能源,对于一个金融机构来讲,最核心的一点掌握客户的基本信息、洞察信息、喜好信息,能够推荐除了金融产品之外的其他非金融服务方的一些建议。

  刚才讲了具体的挑战和应对的措施,对于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除了以上的几个点之外,还有两点基础工作非常关键:

  第一,数据问题,包括银保监会、证监会分别发布了银行科技数据治理指引。和证券期货行业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指引,都是很快落地进行一些合规要求。这本身也是另外一个机会,虽然出现监管倒逼的场面,但也可以让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在数据质量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数据价值。

  第二,上一场的嘉宾提到人才问题,除了招聘吸纳新的人才之外,还有一个是现在从业者理念提升,根据埃森哲的活力银行的趋势分析,在整个金融机构推行柔性文化、柔性组织的概念,强调跨部门的协同,业务融合,形成一些小的组织,无论是对于业务模型也好,新产品研发也好,包括系统平台构建,通过敏捷化的方式快速一些业务产品迭代推出。

  以上是我全部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译文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4 小熊电器 002959 34.25
  • 08-12 中国广核 003816 --
  • 08-06 海能实业 300787 --
  • 07-31 海星股份 603115 10.18
  • 07-31 微芯生物 688321 20.4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