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沙钢集团:敢于试水期货的钢企先锋
沙钢集团:敢于试水期货的钢企先锋

早在2009年螺纹钢期货上市之初,沙钢集团便以敢于尝试新工具、勇于创新经营手段而蜚声业内。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目前沙钢已经逐步建立了系统的套期保值制度和风险防范体系[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28日  09:23
大有资源:期货、现货、掉期 一个都不能少
大有资源:期货、现货、掉期 一个都不能少

由于大有资源早早接触到了国外的衍生品市场,将“掉期”与“期货”紧密相连,使其成为了现货经营管理中的“指挥棒”,真正实现了期货保护现货,现货促进期货的良性循环。[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27日  11:20
瑞钢联:充分利用期货实现期现结合 控制交易风险
瑞钢联:充分利用期货实现期现结合 控制交易风险

近年来,因大宗商品市场的巨大波动,瑞钢联也成为国内期货市场黑色系品种交易和交割的“常客”,期现结合的操作已经成为了公司经营策略的一部分。在期现业务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摸索和学习,瑞钢联形成了一套公司特有的期货策略。[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26日  13:28
湖北荷香:全产业链套保 为蛋鸡养殖产业搭建“安全屋”
湖北荷香:全产业链套保 为蛋鸡养殖产业搭建“安全屋”

从集团高层就十分重视期货市场利用,并通过业务人员不断向市场学、在实践中学,陆续总结出了一套较为贴合自身经营实际的利用期货的途径,通过鸡蛋期货卖出保值、利用豆粕、玉米和鸡蛋开展全产业链套保等模式,为企业蛋鸡养殖产业搭建了稳定经营的“安全屋”。[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19日  16:48
良运购销:玩转“套保计”的期货市场见证者
良运购销:玩转“套保计”的期货市场见证者

良运购销是良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以粮油贸易、仓库仓储、物流运输和粮油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粮油贸易公司。从中国期货建立之日起,良运购销就和期货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14日  16:41
广东汇海:积极布局期货市场 寻找深海中的“蓝海”
广东汇海:积极布局期货市场 寻找深海中的“蓝海”

作为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并不处于龙头地位的广东汇海来说,如何降低采购成本、获取行业平均利润,在大型龙头企业市场竞争的“夹缝”中求取生存之道,成为摆在企业发展面前的难题。[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14日  16:50
海大集团:期现结合的“常胜将军”
海大集团:期现结合的“常胜将军”

1999年,海大还是只有几个人的作坊式小厂。17年后的今天,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大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0多家子公司、1个研究院、6个中试基地(指进行中间性试验的专业试验基地)、饲料年产量超过700万吨的大型高新技术集团公司。[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12日  16:34
仪征方顺:背靠期货基业稳 成就行业常青树
仪征方顺:背靠期货基业稳 成就行业常青树

没有ABDC四大粮商的显赫背景,没有中粮、中纺的国企实力,合益荣投资集团下属的仪征方顺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仪征方顺”),一家中型民营企业,通过积极开展内外盘套利、套期保值以及基差交易,在充满惊涛骇浪的市场竞争中一路平稳驶来,最终成为行业中少有的常青树。[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09日  09:36
可口可乐:谨慎到认可 淀粉期货运用的成长史
可口可乐:谨慎到认可 淀粉期货运用的成长史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07日  10:10
嘉吉:严格风控——百年农企的“秘密武器”
嘉吉:严格风控——百年农企的“秘密武器”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06日  17:22
100%套期保值背后:超级粮商的“期货真经”
100%套期保值背后:超级粮商的“期货真经”

路易达孚完全按照“头寸相同、方向相反”的原则严格进行100%套保,不考虑行情趋势的影响,这一理念成为很多企业竞相学习的目标。[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6年12月02日  10:22
热联中邦:以轻驱重“贸易+交易” 玩转产业链期现太极
热联中邦:以轻驱重“贸易+交易” 玩转产业链期现太极

扎根现货传统贸易,用衍生品为实体产业提供增值服务,以轻(金融)驱重(实体产业),全国布局协调,热联中邦在“期货+现货”领域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在日前记者对热联中邦总经理劳洪波的采访中,这种新兴期现结合模式下的腾挪手段一一浮出水面。[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2月01日  14:07
物产化工:化工供应链集成服务商提炼出的“期货经”
物产化工:化工供应链集成服务商提炼出的“期货经”

江浙实体企业人身上特有的品质也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区,江浙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发展迅速,大宗商品贸易活跃度领先全国,为期货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土壤。[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1月30日  13:21
酒钢宏兴:以制度为基石 利用期货避风险、稳经营
酒钢宏兴:以制度为基石 利用期货避风险、稳经营

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学习和关注期货市场,在严格遵守国有企业套期保值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套期保值管理制度体系,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原料及成材库存管理,锁定原料成本和销售利润,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中,有效管理了企业经营风险。[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1月29日  10:29
上海联油:国家队入场期货 “两桶油”也有先行者
上海联油:国家队入场期货 “两桶油”也有先行者

当踏入上海联油办公室的那一瞬间,一种强烈的国有体制下的“神秘感”油然而生。在这个办公室中,有着期货市场的国有企业先行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这场期货“国家队”入场仪式中,国内化工市场上的“主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1月28日  10:29
吉林云天化:“粮食银行+场外期权”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吉林云天化:“粮食银行+场外期权”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从直接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到开展场外避险业务,吉林云天化在国企“涉期”的道路上已经渐行渐远,在利用期货工具为现代农业发展护航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1月25日  09:14
河钢国际:利用厂库期现结合 实现低风险期市策略
河钢国际:利用厂库期现结合 实现低风险期市策略

2016年什么交易品种最活跃?无疑是煤焦钢黑色产业链品种。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集团——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钢集团,在行情剧烈波动中,如何在期货市场实现有效套保?套保思路又是怎样?这些问题都是全国期货市场关心的问题。[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1月24日  13:19
话说“期货黄埔”:交割库如何飞出金凤凰
话说“期货黄埔”:交割库如何飞出金凤凰

一家只有80 余人、名不见经传的粮食储备库,十余年间先后诞生了近十位省级粮食集团的中上层领导;它是河北粮产集团期货人才的摇篮:因耳濡目染和学习,甚至司机也迅速 成长为企业管理者;它不仅得到了中粮、中纺等大型国企的垂青,就连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也派队深入,一探究竟。[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1月23日  16:26
九三集团:“跨界”为期货舞剑高手 意在为何?
九三集团:“跨界”为期货舞剑高手 意在为何?

同样是国有企业,有些将期货视为“洪水猛兽”畏而远之,有些将期货作为“亲密爱人”,敬而近之。对于诞生于1985年的九三集团而言,31年历程,一个见证了中国榨油行业发展的地方国有企业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转变过程,它的背后与期货有着怎样一个故事呢?[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1月22日  10:28
中储油:期市助力企业风险管理与产业链合作共赢
中储油:期市助力企业风险管理与产业链合作共赢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下称“中储油”)通过套期保值、基差定价等利用期市开展保值经营,从分析研判、采购套保、基差定价到产品销售,通过期现货结合等经营模式,实现了稳定盈利。[详情]

期货日报|2016年11月21日  10:47
中铝:集中管理制度先行 建立四级风险控制防线
中铝:集中管理制度先行 建立四级风险控制防线

经过20多年的国际化市场洗礼,国内有色金属产业成为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最快、应对国际市场冲击能力最强、市场化程度最高、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在获准开展境外套期保值业务的26家企业中,有色金属企业有16家,在所有行业中占比居首。[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1月18日  09:33

最新新闻

正名期货市场本源功能需群策群力 砥砺前行唱响期市主旋律
新浪财经 | 2017年01月09日 14:25
沙钢集团:敢于试水期货的钢企先锋
新浪财经 | 2016年12月28日 09:23
大有资源:期货、现货、掉期 一个都不能少
大有资源:期货、现货、掉期 一个都不能少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之二十七 大有资源:期货、现货、掉期 一个都不能少 期货日报 韩乐 引言: 因各民营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不同,使其利用期货的出发点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期货,有些企业难以承受没有保障下的经营,决心了解期货;有些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正在运用期货;还有些企业则从一开始就是想借机捞一把,妄图支配期货。而对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营业务的大有资源有限公司(下称:大有资源)来讲,参与期货更多的是为了避险。由于大有资源早早接触到了国外的衍生品市场,将“掉期”与“期货”紧密相连,使其成为了现货经营管理中的“指挥棒”,真正实现了期货保护现货,现货促进期货的良性循环。 先触掉期后跨期货市场 2014年铁矿石的贸易量为600万吨,2015年达到700余万吨,近两年贸易量的稳定增长让大有资源进入了发展的“上升道”。 注册资本52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于2010年的大有资源,主营业务是铁矿石贸易。公司进口澳洲、巴西等地的铁矿石,再销售给国内的其他中小型钢企和国内大型铁矿石贸易商,并与山东、河北、西南、东北十余家钢厂保持着直接稳定的合作关系。 短短6年间,这个以从事钢铁原辅材料(铁矿)贸易、结合进口实物为核心业务的“新主儿”由于在实际经营中配套了掉期、期权、期货等金融业务,强化了其在核心业务领域对资源和市场的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公司贸易规模实现了大跨越。 事实上,大有资源金融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早,2010年年底,国外的铁矿石掉期上市不久(当时,国内铁矿石期货尚未上市),公司便已参与其中。 若问起最初接触市场时有没有顾虑?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毕竟对于国内的现货企业来讲,面对新事物多少都会有一些疑虑,但当时认定,只要对公司发展有益,还是要积极去尝试。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据生意社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年进口铁矿石6.19亿吨,国内原矿产量10.65亿吨,表观消费量12.55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3.6%。随着长协定价机制被打破,铁矿石金融化速度加快。国内企业对铁矿石的避险需求增强,铁矿石掉期成为了彼时首选的必备工具。 谈及掉期和现货的结合。大有资源负责金融业务的副总经理范增表示,传统的模式,包括现在大多数的贸易企业,是先买指数货,后买新加坡掉期锁成本,能卖出高于这个成本的现货,即盈利,否则就亏损。所以,用掉期来锁现货的时候,时间点和价格就变得尤为重要。 时间方面,尤其月度中旬以后,月度均价越来越固定;价格方面,需要自身对行情走势有一个预估。但不管怎么说,掉期毕竟是服务于美元现货的,是美元货的一种套保工具,合理地将其运用好,少些投机思路,少些风险敞口,至少能保证不会造成重大亏损。 “我们是国内市场中第一批用掉期来锁价的,有了掉期之后,将均价转为固定,把月均的货,转为固定价采购,并把它“镶嵌”在现货市场上。”范增表示,这种模式让大有资源看到了掉期的用处,确定了自己的采购成本,在销售的时候更好定价。 在2011年之前,对于整个铁矿石市场来讲,是一个震荡向上的走势,甚至经常出现阶段性的急速上涨走势。船在海上漂着的时候货物可能就已经升值了,因此套与不套,按那时的行情趋势来看,企业的日子相对都会比较好过一些。但在2011年整个钢铁行业进入寒冬之后,铁矿石掉期交易便遇上了瓶颈,即“何时套”的问题。 “我是高了套?还是低了套?是抄底套?还是摸顶套?这里面有着太多的预测。”范增坦言,每当预测成分多的时候就意味着企业对价格的把控就会少一些,而风险也会随之而来。 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2013年,随着国内铁矿石期货的上市,铁矿石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变得更加丰富。据了解,由于掉期是金融结算、无法交割,而国内的铁矿石期货可以实物交割,这更符合现货企业保值的要求。此外,彼时,螺纹钢期货在国内功能发挥较为充分,当铁矿石期货上市之后,更完善了整个产业的避险链条。因掉期更多是用来套保美元货,计价标的都是美元,而大连铁矿的石期货更多是用来套保“落地货”,计价方式标的即人民币。但不论是掉期还是期货,对于大有资源来讲,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变化更多是从预测绝对价格的走势转变为用期现结合的基差角度去思考问题。”范增解释说,如果你的船期已定,货已定,到港时期已定,当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这时候货怎么落地,怎么销售,就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金融方案。但是这种模式的操作对于大有资源来讲,会越来越少,现在更多的是以基差的理论衍生出对价格的判断来引导现货的买卖。 比如说,今年的9月中旬,现货和I1701合约的基差一度达到16%(作者注:该百分比数值是以港口价格除以0.92,减去铁矿石期货当日收盘价得出的差值除以现货价格得出),经过大有资源的历史统计来分析认为,这个基差在20%应该是顶部。且距离交割月越近,高基差对于空头越是不利,利于多头。 “每次铁矿石的回归基本上是以期货上涨、修复贴水的形式来回归现货。我们事先判断,认为10月、11月份铁矿石的价格整体来说会呈现向上反弹的趋势,这样我们的船期可能会定在这两个月。到了11月、12月,如果价格涨上去的话我们的销售没有压力。”他称,但是如果反过来讲,在价格往上涨到近顶的时候,基差要扩大。 “基差扩大大多时候是以期货价格下跌来进行扩大的,这个时候船正好到了,面临未来两三个月的下跌,现货怎么销售?所以说,我们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基差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他坦言。 用金融工具指导现货的发展 目前,大有资源对于金融衍生品工具的使用理念已经由单纯的避险工具变成了主动用金融工具来带动现货。 “现在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是在用金融工具带着现货走,这是大有资源经营中最大的一个转变。”范增表示,当前公司是在用基差来决定具体操作的,而不再是简单地判断市场的绝对价格。 这一转变与范增自己的经历也有着很大的关联。金融公司出身的他,金融背景和实体企业工作的历练的结合,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将两者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我给公司员工,包括下面的业务员传输的理念是:你不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判断绝对价格的涨跌上,因为谁也说不准绝对价格。”他解释说,包括在今年的供给侧改革影响下,虽然铁矿石是黑色系中唯一一个供给端在国外的品种,但价格也涨了这么高,用传统的理论和工具不好去判断价格的变化,很难应对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所以,大有资源现在是在用基差、价差的理念去判断市场。 市场人士都知道,基差就是期现结合。比如说铁矿石在临近交割月时,如果贴水较大,大有资源会考虑卖现货买期货,做一个基差的回归。甚至不排除后面具体的船期,进港的时间都会根据期现回归的时间点来决定,这一操作相当于是结合金融的理念来操作现货。 对于企业来讲,套期保值的落脚点是在保值上,是风险控制一个根基。如果一味地把套期保值当做是在套利润,肯定是不对的。事实上,在现货企业当中存在这种问题,包括大有资源前期在做套保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留出一些风险敞口。 据了解,大有资源的套保敞口不会超过20%,大部分还是严格地遵守套保的基本原则。“我们有一套完整的风控系统,如果允许的话,在最多20%的头寸敞口当中,我们会相应的承受一定的亏损,去赌一些价格的波动,这是在企业能力范围承受之内的一个操作模式。”范增解释说,比如说这个月要进两船货,大有资源会先把套保的80%的量匹配上,剩下20%的敞口,可能会有一部分的交易是根据市场节奏去判断。但现在这种模式会越来越少,公司已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价差和基差交易。 期货交易配套多模式操作 谈及价差交易的操作,范增介绍,大有资源平时会更倾向于在掉期上做一些比较长的价差交易。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买进抛远的策略。因为整个铁矿是一个贴水市场,且到2020年之前,还是一个绝对过剩的行业。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铁矿的整体运行状态以及走势的持续性应该不会轻易改变。有了这种逻辑的支持,公司会针对价差做出一个长远布置。它的意义就在于付出时间成本,去争取稳定的收益。 范增介绍说:“关于基差的操作,我们现在更多地是用‘内外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有资源在今年7月份曾做了一个“卖大连铁矿期货买新交所掉期”的策略。这个头寸的本质是做了一个基差扩大的动作,由于期货的回调或者下跌,我们得到了由于基差扩大给我们带来的盈利。这个头寸,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收益率达到10%左右可以说是比较客观的。10%可能在期货收益上微不足道,但是只要这种操作锁定的收益能很稳定,我们就会坚持做下去。” 范增认为,在内外盘的套利中,掉期和大连铁矿石期货的套利其实就是现货和期货的套利。在实际操作中,公司也会变相地把掉期看成现货,不断地比较掉期、普氏、人民币港口现货三者之间的价格关系,寻找更为合适的交易机会。 当前,对大有资源而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式就是推行点价交易,即跟下游客户在签署销售合同的时候,以期货价格加上一定的升贴水来确定销售价格。我们把点价推行到下游客户中,其实质就是卖基差,但是,目前来看,市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整体来讲,这几种策略都贯穿在大有资源现有的金融业务中,每一种策略的侧重点会随着企业对市场的认知程度不断提升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实际上,对于大有资源来讲,现在对期货和现货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就是“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用期货确定现货的采购时机,用期货来主动带动现货的操作。 坚守两条止损线不动摇 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操作期货最大的特点体现在灵活度上。一方面在操作模式上,另一方面,便是在风控管理和对头寸以及止损的设置上。 期货公司出身的范增对节假日什么时候提保以及手续费相关的变化是比较关注的。落实到风控管理上,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 据他介绍,国庆节前,铁矿石从460元/吨下跌到383元/吨的这一波行情,大有资源有10几万吨的空单。但这个头寸,到底十一长假要不要留?国庆回来,现货市场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个空单会不会受到影响? 经验告诉范增,长假期间最好不要冒险行事。与公司领导沟通和协商后,出于谨慎,公司最终决定把10万吨的空头头寸对锁6万吨,相当于对冲操作。后面根据价格的反弹路径陆续把空单和对锁单解掉。 在期货交易的止损操作中,大有资源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价格定量止损,另一个是资金定量止损。 公司会把每一笔止损操作定量化而不是定性化。定量化是什么呢?如果460元/吨空进去肯定在470元/吨止损。这个操作,并不是由老板一人决定,而是公司之前就定的规矩,价格到了一定的止损位,必须离场,必须要按规矩来。 至于是定量还是定价,公司内部有完整的技术体系,相当于是用制度去规范它。 据范增介绍,每天下午三点收盘后,期现货人员会复习一下当天盘面的走势,结合现有头寸对在什么点位止损做一个讨论。把止损的点位是调高还是调低,每天都会有一个变动。不管变动是高还是低,最后必须执行,公司对止损的处理是比较严格的。 而对于资金定量止损的操作,更多时候是针对更长周期的头寸。比如事先会规定如果亏损200万或者300万必须走,这叫资金定量止损。就是不论价格怎么样,只要亏损的总金额到了之前设定的标准就离场,不管之后行情怎么运行,而这种模式和对绝对价格区间的认知水平有着直接关系。 这两种止损原则只是思考的角度和切入点不一样,原理其实是一回事。虽然是说两条止损线,但是有时候会重合。资金止损线是确定的。但价格止损线会根据每天的走势不断的调整。资金止损线是一个长期的亏损底线,一年内可能就确定一两次,两三次,通常是对大头寸而言的。 在日常的期现操作中,除了考虑止损之外,对于套保现货头寸的比例是基于什么原则来考虑的呢? 他举例说,若公司现在有一船货,面临一个潜在的价格波动风险。这其中80%的套保是雷打不动的,而另外的20%的头寸是对行情有一个预估来判断进行操作。“比如我们开了一个会,认为短期还有波动,可能会往下走,但是10月份过了,可能临近交割了,行情还会以回归现货的方式在走。这样的话,我们在20%的套保头寸上会稍微等一等,看一看。总体来看,操作上相对比较灵活。” 内部管理既有分工也有协作 据了解,大有资源期货跟现货业务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这个独立体现在哪儿呢?第一是分工明确,现货主要负责具体采购,制定合同,包括销售和与港口的对接。期货业务主要是负责套保策略、投机策略的制定,其中包括基差、价差结合的策略。下单、盯盘等具体操作也由期货部负责。部门之间有明确分工,与此同时也有协作。比如现货部门进口货物的时间确认下来后,需要套保的部分,掉期的套保方案就需要跟进了;如果现货落地,则需大连铁矿石期货的套保方案跟进。 部门之间的交流、信息传递不论是通过电话也好,口头也好,都会体现出一个“及时性”和“连续性”。 其实,分管现货与分管期货的部门人员每天都会碰面,并且这种交流不仅仅是见面的问题。公司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每天下午三点钟收盘后,只要相关人员都在,就会在会议室里面复盘。“总经理也会全程参与,复盘不单是总结当日的盘面走势,还会把当前的市场跟现货、期货的联动性一块儿总结。”在范增看来,会议时间不定,会议形式很自由,这也是民营企业日常期货操作灵活性的表现。 资金管理部分有固定的财务人员去做,包括财务的审查,实际执行情况等。流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定价,和确定资金量。 目前,在大有资源负责期货操作的也就三两个人,相对于公司的体量来讲人员比较精简,基本上每个人负责的业务比较具体,专人做专事。 套期保值的头寸额度是基于现货来定,会根据船期销售情况来确定。比如说这个月要进两船货,会根据两船货的量来匹配一些相关的策略。 “如果头寸是现货定的话,这时候的期现结合,是期货给现货那边出策略,或者说给现货销售定一个合适的点进行套保。”范增称,反过来讲,如果发现期货市场有机会,将会综合考虑公司的现金流,做一个统筹规划,包括仓位的布置,止损的情况。“比如说我们觉得这次机会特别确定,我可能会动用公司所有的资源,甚至会使用公司外部的相关合作,这样在资金上会有一定的灵活性。” 期货操作离不开现货 不可否认,现有很多在期货上摸出“门道儿”的贸易公司已经抛弃了贸易,直接做起了期货。当前的市场业态,很多期货方面的人才进入现货公司,而很多现货公司向金融公司方向发展。但对大有资源来讲,把期现结合在一起会是一个核心的方向。 “就像现货公司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贸易量一样,如果没有贸易存量,就会丧失一些期货结合的机会。”在范增看来,虽然大有资源是期货主导现货,但是现货这一块要抓住不放,因为在遇到一些特殊的行情时,现货是能起到兜底作用的。“如果没有现货,企业期货操作的风险会比较大。” 在大有资源,现货是给期货做配套服务的,也就是说,在期现结合的过程中,一定是保证金融和贸易两条腿一起走。这是一个大财务的管理,最后的盈利不管是期货还是现货,只要锁定了它的损失,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锁定了它的利润。至少现在来说,大有资源所有的期货行为或者金融行为是捆绑在现货贸易上,互相促进。 在范增看来,期货盈利的载体在实物上,但盈利点往往会落在期货的波动上。那企业究竟是怎么来看待现货在这之中扮演的角色的呢? 这里面企业需要注意两个逻辑性问题。我们知道,传统的贸易其实就是低买高卖,期货也好,期权也罢,这些金融工具只是给了现货企业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用途,合理的运用这些工具将助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但核心或者说主营业务还在贸易上。 怎样把期现结合在一起,怎样根据自身的贸易优势和期货有效地衔接才是有现货背景的贸易公司发展金融的核心。 回忆这几年在金融市场走过的历程,范增坦言实体企业经营好的,对于期货普遍非常重视,而在现在的经济结构之下,涉足期货肯定是企业经营的必由之路。“像沙钢,绝对是领先于贸易商在做期货,它整个的经营状况、资金控制,包括盈利管理都做的非常好。” 对民营企业而言,现有的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模式都在发生着转化,虽然目前受制于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现货企业主动培养金融人才很难,但仍要一步步学着慢慢走。据范增介绍,下一步公司将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引进一些专业人才,进一步壮大团队的力量。 民营企业参与期货交易,从整体来说,还是有比较优势的。首先,体制机制相比国有企业较灵活;其次,资金的分配和管理自由度相对宽泛。但与此同时,民企参与期货也需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决策权不能偏个人化,团队搭建要专业化和精细化,奖惩机制要科学合理化。 大有资源结合掉期、期货等衍生品进行国际间贸易的模式值得国内贸易商借鉴。企业运用衍生工具对冲其在贸易中的价格风险,相较传统的套期保值,企业会根据自身对市场的理解,采取灵活地套保模式和比例,增加盈利的机会。并且在参与期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现货贸易。在现货为盈利的基础,让期货保护并优化现货贸易。 在范增看来,期货是一面放大人性的镜子,金融市场参与者类型众多,正是由于这个性质,才会造成期货价格的波动幅度会大于现货价格的波动幅度,但也是因为这个性质,才使在期货市场上形成的价格是公开、透明的,能够准确反映现货市场未来供需。能把握这个幅度并谙熟于节奏的投资者,才能真正把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最终助力企业做强做大。[详情]

新浪财经 | 2016年12月27日 11:20
瑞钢联:充分利用期货实现期现结合 控制交易风险
新浪财经 | 2016年12月26日 13:28
南京钢铁:钢铁行业迎变局 期货工具“点石成金”
新浪财经 | 2016年12月23日 10:27
湖北荷香:全产业链套保 为蛋鸡养殖产业搭建“安全屋”
新浪财经 | 2016年12月19日 16:48
广东汇海:积极布局期货市场 寻找深海中的“蓝海”
新浪财经 | 2016年12月14日 16:50
良运购销:玩转“套保计”的期货市场见证者
新浪财经 | 2016年12月14日 16:41
仪征方顺:背靠期货基业稳 成就行业常青树
新浪财经 | 2016年12月09日 09:36
可口可乐:谨慎到认可 淀粉期货运用的成长史
新浪财经 | 2016年12月07日 10:10
正名期货市场本源功能需群策群力 砥砺前行唱响期市主旋律
正名期货市场本源功能需群策群力 砥砺前行唱响期市主旋律

  期货日报 韩乐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总结之四 引言 是非曲直苦难辩,自有日月道分明。杠杆的存在,使得期货投资天生具有风险较大的特性,加之近些年部分以偏概全、混乱嘈杂的舆论,使 实体企业对期货唯恐避之不及。但是,殊不知,期货最大的功能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运用期货对冲风险早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 一部分。 消除对期货市场的误解,传播客观公正的理念,自“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刊发以来,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其品种涉 及之全,辐射行业之广,是以往套期保值案例及期货市场功能宣传难以企及的。为更好的了解市场各方对“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的评价和建议,促进多方 协作,共同提高期货市场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大商所于1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总结座谈会,来自期货业协会、期货公司、企业及媒 体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座谈会上各方表示,此系列不仅成为期货市场从业人员新时期的学习教材,也是现货实体企业的实践心得。正如市场人士所 言,中国期货市场需要在合规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才能承载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的产业参与。市场参与者、交易所、期货公司、媒体都应该有所担当,理性客观地 呵护好期货市场的成长。承载着这份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唱响期货市场主旋律。 感动:期市“好声音”鼓舞士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一批老期货从业者的眼中,“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可谓是行业的里程碑,是他们20年从业以来最好的教材和记录,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有震撼,还有着感动。 很多期货公司表示,期货公司在服务产业客户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对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的引导和塑造,而这些理念培养必须要有案例才能更生动让客户去理 解,更能体验服务客户的专业性。长期以来,各家交易所及期货公司都在不遗余力的开展行业调研和期货市场功能宣传,但如此大规模、多行业、以企业利用期货市 场案例为主题的专项调研和系列报道可以说的是我国期货史上的首次。 “看到这组案例报道,我很激动,它证明了我们这些年没白干,对于我们这个行业真的是一个正名。”国投中谷期货董事长高杰谈及感受时感慨地说,老期货人可以扬眉吐气,新投资者则可以看到这个市场的正能量。 期货公司道一万句,不如企业说一句有用。企业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切身保值经验真实地诠释了期货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服务作用,真正地解释了衍生品来自于现 货,但又反馈现货,服务于现货这一过程。“从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延伸到利用期货市场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服务于企业的库存管理,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 整体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管理。包括著名的路易达孚平衡表的透明公开。这和涉足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影响很大。”高杰称。 在她看来,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是瞬息万变的,所有的参数亦然。期货现货市场有三个关键要素:价格、成交量和参与者。参与者如果不多,这个价格很难具有代表性。参与者越多,成交量得到保证,价格才能真正的达到真实、有效,所以真诚的感谢这些案例企业无私的奉献。 宝城期货总经理母润昌表示,这一组系列报道是对企业这一特殊群体最好的投资者教育题材,不同性质的企业都能够找到学习的榜样。同时,这也是期货行业业务人员从事产业客户开发和服务的教科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0个案例30个正向的榜样。”宏源期货总经理王化栋表示,每出一个案例,他都会在群里向公司全体员工转发,并要求员工发给负责 的相关客户。期货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怎么用?用好了对于企业经营、对于实体经济发展能够有一个正向的促进,这种正向的力量影响很大。此外,这组“好声 音”也将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一股春风,能够唤醒一些沉睡的期货品种。 对于当前期货市场中所呈现出的“心潮澎湃”实际上与近期期市不断传出的“好声音”不无关联,特别是监管层对于期货市场的肯定。 去年年底,从国际期货大会再到大商所第六次会员大会,证监会相关负责人的讲话让市场人士看到了期货市场发展的春天。尤其是,十几年来,证监会主席首次专 门就期货市场的发展情况做了讲话,非常难得。且他提出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推进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期市对外开放等话题都是多年以来市场期盼的声音。 在市场各方及舆论引导的共同努力下,期货市场正逐渐的得到广泛的认可,如今,期权上市已经获批,期货市场将迎来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在业内人士看来,更好的执行舆论宣传工作,更积极地引导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应是期货市场各方共同面对的“大课题”。 感受:企业现身说法引发“共鸣”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也是如此。此组案例报道成为了现货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教科书,各个不同行业,处于各自 产业链不同的位置,期现结合能够平稳运行,使期货成为企业稳健发展的利器之一。通过阅读,不少业内人士发现,这些案例企业参与期市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着明显 的共性。 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认识期货市场,不把期货当成投机工具,而是作为现货市场的补充;二是制度和风控先行,流程简洁, 做到快速反应;三是期现总头寸和合计的敞口严格控制,不做超出企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外的头寸;四是与现货经营融为一体,这些案例企业的期现结合的成功运 营,最大的秘诀来自他们强大的现货进出能力。他们依托强大的现货购销能力,利用期货捕捉到跨市场、跨区域、跨时间、跨品种的稍纵即逝的价差机会,这是值得 很多现货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有不少企业向期货日报记者反映,之前想用期货但不敢用不会用,长期以来对套期保值耳濡目染,但对套期保值的很多内容至今仍是一知半解,更别提价差、套利和对冲了。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由于市场经验、人才因素,甚至包括体制上的因素,大部分的产业客户在参与期货市场上往往是零碎而不系统的,造成了他们在有市场机会 来临的时候把握不住,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企业在慌慌张张地进行保值,这也是造成他们整体成效不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对企业 来讲,要想做好期货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相比较而言,正确的认识和认知是第一位的。很多企业在阅读30篇案例后反映,“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 是期货市场发展20多年来,第一次对知名企业是如何利用期货谋求发展的全面展示,具有开创性,它对新进入期货市场的企业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一定 程度上,为更多企业积极参与期货解除了疑虑和困惑。 四联创业化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在阅读30篇案例后总结道,企业认识期货有被动接受和主动利用两个过程。许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是从被动的套期保值开始的,一开始企业可能不理解套期保值的精髓,但是能够守住底线、持续参与就是对的。交学费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一个过程。 能够主动利用期货工具在套期保值方面通过低价买期货补库存——卖现货;买现货积累库存——卖期货等方式进行;甚至可以出现少量裸露头寸放大利润,进一步 发现基差贸易机会,通过期现结合、点价贸易、期货+保险等方式灵活经营。这些案例企业不仅找到了自己发展的安全垫和利润源,也成为行业创新的风向标。 上述负责人坦言,企业刚参与期货市场时对套期保值的认知就是做空期货对库存保值,这些案例企业的交易模式很值得借鉴。 坦率地讲,企业在期货业务上最重要的是对套期保值效果的评估和对期货业务的考核。“企业的现货业务是一个闭环,现货有其成熟的考核体制。但是引入期货交 易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他坦言,当现货下跌,期货做空盈利的时候,现货部门往往认为这是他们应该获得的套期保值收益;但是当现货上涨的时候,现货部门 对期货做空产生的亏损往往不认账;特别是在整体决策出现失误的时候,所有的现货团队,甚至公司高管会把责任归咎于期货团队,情节轻的给予否定,情节重的给 予辞退,这是很多公司没有期货部的重要原因,也是套期保值业务做不好的原因之一。 在他看来,期货和现货分开核算是不对的,通过“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发现,成功企业的期货和现货业务是一本账。一本账该怎么算?虽然“期货与企业发展案 例”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企业都有折中和相对合理的考核办法。因此,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期货业务考核办法是企业参与期货业务获得成功的前提。“企业 只有对期货市场认识到位了,对自己参与的目标明确了,机制理顺了,专业团队打造出来了,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期货才能服务现货经营。” “这组报道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范本。”九三集团相关人员谈及学习感受时说道,纵向来看,可以从书中梳理自己整个从事期货交易、利用期货市场的历程。从横向来看,可以从书中向同行中储粮油脂以及其他的企业汲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对一个企业的成长方式而言,一个是滋生式,另一个是外延式。九三集团最初也是磕磕绊绊一路摸索过来,尤其是大豆这个产业,不利用期货市场可能就无法进行定价。 “现在的国际化,包括整个金融化进程逐步加快,我觉得这些案例当中,就像一扇窗子一样,我们通过这扇窗子可以看见整个产业竞争的资本化。”在她看来,在 报道的案例当中,可能会找到企业在实际操作当中一些迷惑、一些忐忑的地方。“从这一点上来看,对九三、包括整个行业的进步都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 行动:期现“手拉手”企业带企业 如果一家企业要长久发展,树百年老店,运用期货工具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进行风险管理就是重中之重和核心竞争力。正是有着这样 的意识,使得一些已经成为市场典型模范的企业,愿意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市场分享,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切磋来提升企业自身能力,真正做到期现“手拉 手”,企业带企业,实现产业共赢。 “期货这个东西好像战争一样都是运动战,不是阵地战,需要在运动当中不断学习。”旭阳集团副总裁王凤山表 示,就市场而言,不论是环境也好,还是天时地利也好,都不一样。每个品种和每个品种都不一样,每个品种的周期也不一样,每个品种的特色也不一样,所以企业 还是需要互相学习。他坦言,自己的团队每天都在学习,下一步计划针对这30个案例进行照本宣科的学习,深入到每一家去对标学习。 同时,他还坦 言,旭阳对和产业客户的交流是非常欢迎的,一直在筹划建立产业基金,考虑将更多的上下游产业客户融入进来,用资金的纽带把大家捆得更紧,共同应对市场风 险。“旭阳也愿意做一个培训基地,建立互相交流的平台,愿意在交易所的领导下,在发展产业客户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王凤山表示,在各种场合分享经 验,是希望产业力量更加强大。因为产业客户进入到期货市场,不仅仅是为了期货价格发现的功能,更重要的还是防范风险。 而作为典型企业之一的仪征方顺母公司合益荣总经理周世勇同样也谈到,总的来讲,做期货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经验可谈,方顺还是不断地抱着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保证产业资本的平稳运行。 “在产业当中,一是认识,二是如何去用,是当前困惑民营企业期货交易的两个最大问题。”上述负责人说,产业在参与市场交易当中,首先第一点是本身要防控 自己的风险,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之上再去思考如何通过自身的交易去影响身边的上下游客户,通过这种扩散,其实就把这个市场参与量扩大了。 在他看 来,期货市场功能引导真正倾斜的重点应该是向基层面去渗透。“现在整个东部区域,从天津一直到广州,各个港口贸易商基本上都在操作农产品期货,只是操作的 好与坏的问题,很多企业的操作手法还需提高。但是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期货则是一个概念的问题,很多企业都还搞不懂期货是什么。在搞不明白期货的情况下,现 在期权上市的节奏又在提速,亟需做的好的企业躬先表率地帮助他们成长。只有客户得到成长,才会带来公司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的这一期待已落地生根。据了解,当前交易所正在推动产业培育基地的建设,将依托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典型示范作用,开展期现知识培训,培育期现人才,带动更多现货企业参与期货市场。 渴望:做“深功课”需各方砥砺前行 倘若说当前的企业案例版本是1.0,那么市场则更渴望能够再向2.0和3.0版本迈进。进一步做深“功课”、更好地营造市场氛围成为了当前市场最大的期待。 业内人士提出,此次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中主要呈现了很多宣传方面的材料,不同类型企业在期货或期权方面实务操作内容介绍则显得简略,对于企业来讲看后还 不够“解渴”。其中,具体期货套期保值的操作方法,比如建仓、平仓时机或者交割细节等,在这些案例中没有明确表现出来或说透,今后在“深加工”上希望可以 将细节化的内容进行展开,将“粗放”变为“精细”。 另外,此次报道大部分是成功的案例,经验教训很少,也有不少企业更想知道保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失败的过程,可以让大部分现在参与期货市场的产业客户思考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期货服务产业的宣传亮点有待挖掘、模式有待创新。在挖掘市场热点亮点信息,开创新闻宣传模式等方面还要继续探索,比如怎么把枯燥的制度说清楚,让投资者一看就懂;怎么讲好市场的正能量故事,让社会各方能冷静客观的看待期货工具。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交易所、期货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龙头企业以及新闻媒体各方合力,多方形成良性互动,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 业内人士希望,2017年交易所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产业拓展活动,让企业更为深刻地了解期货市场的运行,了解期货交易的机制,进而充分利用期货市场指导 市场经营和保值避险,提高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融合,使期货市场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发挥 更加积极的作用。 对期货功能宣传,交易所仍然要立足产业、服务实体企业。以产业企业为核心,以会员为纽带,以媒体为抓手,紧紧围绕总结和提炼企业经验开展工作,让成熟的经验和理念为更多企业所知所用。 在期货功能的宣传上,如果说期货公司是“枪杆子”、媒体单位是“笔杆子”,那典型的龙头企业就是实实在在的“炮弹”,配合好才能“打胜仗”。不管是调动 企业积极性,挖掘典型案例,还是将案例转化成生动的报道广泛宣传,都需要企业的案例和经验支持,需要期货公司提供精准服务,需要媒体投入报道、推广资源。 在市场各方的反馈中,很多市场主体已经清晰的认识到多方协作、共促期市发展的重要性。 期货公司表示,将一方面加大期货公司投研团队与相关企业 的紧密合作,深入了解产业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加强研究专业人员对套期保值操作的指导与套期保值方案的及时调整;另一方面,主动的去挖掘企业利用期 货市场的典型案例,积极配合媒体报道需求,相辅相成,共同努力提高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水平。 一些企业表示,将积极分享自身利用期货市场的经验,为市场提供具有“教科书”式意义可复制的范本和参照,引导更多的企业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提高期货市场的效率和深度,进而提高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效果。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桥梁,媒体人士表示,将时刻保持学习状态,深入市场和产业,多看多思考,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文字传播价值信息,促进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发挥更大效用。 可以预见的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将不断提升,期货市场自身的运行效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将不断发展,将实现争取商品国际定价 权,实现实体和资本的融合,达到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反馈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乘风破浪挂云帆,谱写跨越新篇章。[详情]

沙钢集团:敢于试水期货的钢企先锋
沙钢集团:敢于试水期货的钢企先锋

  沙钢集团:敢于试水期货的钢企先锋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之二十八 中国证券报 张利静 早在2009年螺纹钢期货上市之初,沙钢集团便以敢于尝试新工具、勇于创新经营手段而蜚声业内。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目前沙钢已经逐步建立了系统的套期保值制度和风险防范体系,形成了由领导层、生产、采购、销售、财务、投资等众多人员组成的套期保值决策委员会,并逐步形成了适合企业发展的套期保值体系。 “期货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不仅利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来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可以利用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作为销售定价和采购议价的依据。”沙钢资源董事长沈谦表示。 期货工具助降本增效 2016年年初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推进,螺纹钢价格震荡上行,钢铁行业迎来复苏,但整体仍处于寒冬尾部,乍暖还寒之际,沙钢凭借傲人的业绩令人眼前一亮。 沙钢股份2016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1亿元,同比扭亏并增长2.04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比增长0.0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54%,比上年上升8.64个百分点。Wind数据统计显示,沙钢股份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高达280.36%,在钢铁板块中增长率位居榜首。 事实上,不仅在螺纹钢价格走牛之时,沙钢取得了靓丽业绩,即使在2015年的“极寒”环境下,沙钢依然业绩稳定。在市场低潮下,沙钢的产品结构能够全方位适应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生产布局,这是沙钢的吨钢利润一直处于行业前列的原因之一。前几年行情最好的时候,沙钢的吨钢利润甚至可以达到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的两倍。 形成了产品结构的优势后,还不能完全保证“高枕无忧”。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但规模已经上千万吨的沙钢,“调头速度”也依旧迅速。 据介绍,沙钢能够在钢市“寒冬”中经营稳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节支降本、挖潜增效,实现精细化管理。沙钢集团近年来的降本增效方法很多,除了深度挖掘内部潜能之外,利用期货工具降低原料成本也是其降本增效的“利器”。 在钢铁期货市场中,沙钢一直都是积极的参与者。与相对沉稳保守的国企相比,沙钢在期货市场上的表现,可谓十分活跃。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由于一些信息不对称,导致价格波动较大。我司在实物库存调节的同时,在资金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价格区间做部分套期保值操作,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相较以往有所增加。”沈谦在接受采访时坦言。 敢于试水期货的钢企先锋 自螺纹钢期货上市后,沙钢就利用期货市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在铁矿石、焦煤、焦炭合约上市后,也积极参与相关品种交易交割。据介绍,目前沙钢参与交易的期货品种有螺纹钢、热卷板、铁矿石、焦煤、焦炭、铁合金。其主要的期货交易模式是通过卖出保值来锁定产成品和贸易的利润,通过买入保值来锁定原料价格,同时也会有一些买入原料同时卖出成品等套利操作。目前其期货交易量在众多钢铁企业中遥遥领先。 沈谦表示,期货市场更多地跑在现货市场之前,对于市场信息的反应更加敏感。对于企业采购而言,当期货市场出现贴近、甚至低于铁矿、煤焦的生产成本支撑线,那就是比较好的通过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交易来锁定原辅材料采购成本的好时机;当钢材期货市场出现价格较高、企业利润较好的情况的时候,就进行一部分的抛空操作,规避成品价格下跌的风险,锁定企业经营的利润。 沈谦说,近年来铁矿石和钢材价格波动加剧,沙钢灵活运用期货工具,达到降低原料成本或提前锁定利润等目的,在套期保值、对冲避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2014年年初螺纹钢期货价格在3400元/吨左右,铁矿石期货价格为700元/吨左右。按此计算生产一吨钢铁的利润在200元左右,沙钢通过卖出上期所螺纹钢期货,同时买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提前锁定利润。 2016年年初,螺纹钢期货价格一路攀升,而铁矿石、焦煤等相关原材料价格相对涨幅不大,钢厂利润逐步扩大到近1000元/吨。在这种情况下,沙钢在期货市场上果断地做多铁矿石、焦炭,同时卖出螺纹钢,锁定钢厂利润。数量上按照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和产出比,即1吨螺纹钢对应1.6吨铁矿石和0.5吨焦炭。通过该操作,钢厂成功地锁定了一段时间的生产利润,在随后几个月市场恶化的不利情况下,钢厂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经营。 不仅是国内钢材贸易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对冲,钢材出口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操作。因为钢材出口部门接的订单,都是远期订单,如12月份接的出口订单都是1月份或者2月份的订单,且采用固定价格。但出口部门与工厂结算时采用的是实际发货月份的出厂价格,这相当于是用固定价格销售了浮动价格的货物。因此对于钢厂而言,就有了风险敞口,他们就需要在相应的期货市场上做多,来规避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可选择通过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市场进行一部分对冲,提前锁定原料成本,也可以通过上期所螺纹钢期货进行价格对冲。 2016年以来,钢材市场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反弹,即使出口订单价格高出当期市场价格很多,在实际发货的时候,由于市场价格的快速大幅上涨,绝大部分订单都是亏损的。但出口部门通过在出口合同签订时在期货市场的做多、实际发货时平仓,在期货市场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可以弥补实物订单的亏损。 在参与期货套保的同时,沙钢还积极将自身的产品申请成为交易所的交割品牌。据了解,目前“沙钢”牌带肋钢筋、线材、热轧卷板都是上期所的注册交割品牌。沙钢证券期货部负责人表示,沙钢部分产品成为注册交割品牌之后,更有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及品牌推广,有利于沙钢产品的质量提升。 据了解,螺纹钢期货上市以后,沙钢在期货市场上的累计交割量超过40万吨。沈谦告诉记者,钢企套期保值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取超额利润,而是给企业增加一个锁定生产利润或者采购成本的渠道,让企业不再“一条腿”走路。套期保值这个工具利用得好,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波动中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度尽劫波觅真经 2008年后,钢材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很多钢贸商退出了“历史舞台”,行业一度洗牌。在此期间,期货为有“金融头脑”的企业提供了“保命符”。随着黑色系期货品种的陆续推出,钢铁行业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开始倒逼钢铁企业关注期货价格、参与期货交易。 自钢材期货运行伊始,沙钢集团就积极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操作,从起初对套期保值理解不深,到目前逐步形成自身的套期保值操作体系,期间也曾交出 “学费”。 沙钢的期货套保历程大致可分为积极参与、彷徨摸索、成熟运用三个阶段。 经历了前期参与套期保值的兴奋与彷徨之后,现在,沙钢的套期保值操作越来越成熟和老练。 首先,沙钢的仓位操作更加灵活。期货上市之初,沙钢将所有的套期保值头寸建立在同一合约上,而现在,沙钢将套期保值的空单分别建立在多个合约上。这样分不同合约建立空单,不仅降低了远月升水格局下移仓换月的成本,也充分与自身生产计划相匹配。 其次,沙钢的操作严格遵循了套期保值的基本原则。其套期保值头寸规模维持在与沙钢一个月的螺纹钢产量相当,这点符合套期保值中数量相近原则。沙钢的套期保值仓位始终是空头席位,很少出现在多头席位中,这个符合交易相反的原则,即用一个市场的盈利去弥补另外一个市场的亏损。 第三,在沙钢期货交易历程中,企业的操作模式、操作策略、操作理念也经历了发展变化,总的来说从单品种向多品种,从单策略套期保值到多种操作模式并存转变。比如在选择套保品种的时候,并不会局限于某个对应的期货品种,而是会广泛考虑黑色上下游的所有品种,包括热卷、螺纹钢、铁矿石、焦煤、焦炭,从中寻找边际效益最大的品种进行套保交易;对于不同品种的仓位,也是非常讲究。比如需要研究新加坡的铁矿石掉期和大连铁矿石期货之间,哪个更具有优势,大连铁矿石期货和焦煤期货、焦炭期货之间相比,哪个更具有优势。经过详细缜密的研究分析,然后再选出最具有优势的品种进行交易,来收获更好的套保效果;在工具选择上,也不仅局限于期货市场,有时会选择使用境内外的场外期权来进行对冲交易。 决策机制灵活高效 钢企参与期货套保能不能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套保的决策机制是不是高效灵活。沙钢能够在期市套保上做得风生水起,也正是得益于他们有一个灵活的机制。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目前沙钢已经逐步建立了独立的套期保值制度和风险防范体系,形成了由领导层、生产、采购、销售、财务、投资众多人员组成的套期保值决策委员会,并逐步形成了适合企业的套期保值体系。 据介绍,沙钢期货业务有高层领导参加,同时有一个决策领导小组,下面设有期货部门,实行层级管理,明确职能责任。“目前我们高度重视利用期货市场,期货业务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样才能针对市场波动,迅速、科学决策。”沈谦说。 在期货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沙钢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和培养期货人才必须要德才兼备,既要有与工作职责相匹配的业务能力,更需要有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对于不同额度的交易头寸,沙钢分为两级决策权限。在一定的头寸额度内,交易操作部门有决策权,可以灵活地建仓交易。超越交易操作部门权限的交易,需要集团决策委员会开会讨论商议,决策委员会会议形成的操作计划,由交易操作部门具体执行。 “我们在制定套期保值计划时会采纳销售、采购、生产、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并且提报决策委员会进行决策。财务部门对接资金批复,操作部门执行交易操作,操作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都会在不同阶段进行风险控制。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定期的市场分析会、不定期的行情碰头会等等。”沈谦表示。 同时,沙钢在期货交易及风险控制方面也有相关的制度。据介绍,沙钢分不同层级制定了相关的交易及风控制度。风控分三个层级,操作部门内部风控、财务部门进行资金风控、审计部门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审计进行监控。 期货现货“一本账” 除了决策机制之外,目前沙钢的期货业务考核机制也走在了行业的前面。比如,目前不少钢企的套保考核是两本账,即期货一本账,现货一本账,而沙钢算的是一本账,即期货与现货盈亏整体考核,算大账不算小账,不搞两本账,期货和现货统筹安排,有机融合。 比如今年某些时间,在我们认为螺纹钢价格处于高位时,沙钢抛空了一定数量的螺纹钢来锁定钢厂的销售价格,但之后市场依然一路上涨,期货头寸出现了较大的亏损,但是螺纹钢实货销售价格也在上涨,实货上涨获得的超额利润,就会弥补期货头寸的亏损,因此对于企业期货现货一本账的统计而言,并不是完全意义的亏损。 财务处理方面,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期货投资被定义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类别。 “投入保证金是计入存出投资款,确认平仓盈亏的时候计入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持仓浮动盈亏计入公允价值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期货与现货是一并考核的。“沈谦说。 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随着期货交易的发展,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思想经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概念的套期保值发展到基差逐利型的套期保值,再到组合投资概念的套期保值。 传统观点认为套期保值是指现货市场的商品生产者回避价格风险的一种行为,保值交易的直接动机就是为了转移现货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从而保证现货经营中的利润。然而,在现实的期货市场中,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动和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动幅度并不一致,即存在基差风险。 因此,套期保值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寻找基差方面的变化或预期基差的变化来获取利润,或者说通过发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基差变动规律来寻找套期保值的机会。随着对期货市场理解的不断深入,市场参与者认为套期保值的本质是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资产进行组合投资,套期保值交易者根据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收益的方差,进一步确定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头寸,以便使得风险最小化或是收益最大化。在这种思想下,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比例是可以调整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1:1。 从实务操作的角度出发,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目的可分为追求风险最小化还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想通过参与套期保值实现利润最大化,则必须对基差的变动有比较准确的预期。只要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有效地规避了由于现货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产生的利润损失,企业的套期保值操作就是成功的。 “严格的套期保值操作中期货端的亏损对应的是现货头寸的盈利,套期保值是锁定固定利润而不是要赚取额外利润,在这一点上公司已经树立了正确的认知。”沈谦表示,内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期货相关业务没有系统性的认识,所以在资金调拨和财务审计过程中会有一些误解,业务部门除了耐心讲解之外,还会请期货公司专业人员来公司进行业务培训。 不忘初心,利用期货服务主体经营 “公司从开始便是基于套期保值的目的进行期货交易,这么多年从未偏离,对于期货市场的认知也在交易过程中不断成熟,从不熟悉交易交割规格到熟练地利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沈谦表示。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决策上没有国有企业那样沉重的包袱和繁冗的束缚,给了他们灵活参与期货交易的有力条件,但也考验了他们“不为繁花迷望眼”的自我约束能力。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套保交易尝到了锁定利润、管控风险的“甜头”,却未能守住初心,将本应秉持套保的策略转变为投机策略,错误的将期货这个风险管理工具认识为盈利工具,最终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 对于企业来说,要管控“人性的弱点”,需要一套灵活而又不失约束力的制度。沙钢的交易决策制度、风险防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均以服务生产经营为初衷,值得借鉴。打好制度的基石,用对期货工具,才能筑建企业常青不倒的基业。[详情]

大有资源:期货、现货、掉期 一个都不能少
大有资源:期货、现货、掉期 一个都不能少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之二十七 大有资源:期货、现货、掉期 一个都不能少 期货日报 韩乐 引言: 因各民营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不同,使其利用期货的出发点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期货,有些企业难以承受没有保障下的经营,决心了解期货;有些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正在运用期货;还有些企业则从一开始就是想借机捞一把,妄图支配期货。而对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营业务的大有资源有限公司(下称:大有资源)来讲,参与期货更多的是为了避险。由于大有资源早早接触到了国外的衍生品市场,将“掉期”与“期货”紧密相连,使其成为了现货经营管理中的“指挥棒”,真正实现了期货保护现货,现货促进期货的良性循环。 先触掉期后跨期货市场 2014年铁矿石的贸易量为600万吨,2015年达到700余万吨,近两年贸易量的稳定增长让大有资源进入了发展的“上升道”。 注册资本52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于2010年的大有资源,主营业务是铁矿石贸易。公司进口澳洲、巴西等地的铁矿石,再销售给国内的其他中小型钢企和国内大型铁矿石贸易商,并与山东、河北、西南、东北十余家钢厂保持着直接稳定的合作关系。 短短6年间,这个以从事钢铁原辅材料(铁矿)贸易、结合进口实物为核心业务的“新主儿”由于在实际经营中配套了掉期、期权、期货等金融业务,强化了其在核心业务领域对资源和市场的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公司贸易规模实现了大跨越。 事实上,大有资源金融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早,2010年年底,国外的铁矿石掉期上市不久(当时,国内铁矿石期货尚未上市),公司便已参与其中。 若问起最初接触市场时有没有顾虑?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毕竟对于国内的现货企业来讲,面对新事物多少都会有一些疑虑,但当时认定,只要对公司发展有益,还是要积极去尝试。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据生意社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年进口铁矿石6.19亿吨,国内原矿产量10.65亿吨,表观消费量12.55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3.6%。随着长协定价机制被打破,铁矿石金融化速度加快。国内企业对铁矿石的避险需求增强,铁矿石掉期成为了彼时首选的必备工具。 谈及掉期和现货的结合。大有资源负责金融业务的副总经理范增表示,传统的模式,包括现在大多数的贸易企业,是先买指数货,后买新加坡掉期锁成本,能卖出高于这个成本的现货,即盈利,否则就亏损。所以,用掉期来锁现货的时候,时间点和价格就变得尤为重要。 时间方面,尤其月度中旬以后,月度均价越来越固定;价格方面,需要自身对行情走势有一个预估。但不管怎么说,掉期毕竟是服务于美元现货的,是美元货的一种套保工具,合理地将其运用好,少些投机思路,少些风险敞口,至少能保证不会造成重大亏损。 “我们是国内市场中第一批用掉期来锁价的,有了掉期之后,将均价转为固定,把月均的货,转为固定价采购,并把它“镶嵌”在现货市场上。”范增表示,这种模式让大有资源看到了掉期的用处,确定了自己的采购成本,在销售的时候更好定价。 在2011年之前,对于整个铁矿石市场来讲,是一个震荡向上的走势,甚至经常出现阶段性的急速上涨走势。船在海上漂着的时候货物可能就已经升值了,因此套与不套,按那时的行情趋势来看,企业的日子相对都会比较好过一些。但在2011年整个钢铁行业进入寒冬之后,铁矿石掉期交易便遇上了瓶颈,即“何时套”的问题。 “我是高了套?还是低了套?是抄底套?还是摸顶套?这里面有着太多的预测。”范增坦言,每当预测成分多的时候就意味着企业对价格的把控就会少一些,而风险也会随之而来。 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2013年,随着国内铁矿石期货的上市,铁矿石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变得更加丰富。据了解,由于掉期是金融结算、无法交割,而国内的铁矿石期货可以实物交割,这更符合现货企业保值的要求。此外,彼时,螺纹钢期货在国内功能发挥较为充分,当铁矿石期货上市之后,更完善了整个产业的避险链条。因掉期更多是用来套保美元货,计价标的都是美元,而大连铁矿的石期货更多是用来套保“落地货”,计价方式标的即人民币。但不论是掉期还是期货,对于大有资源来讲,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变化更多是从预测绝对价格的走势转变为用期现结合的基差角度去思考问题。”范增解释说,如果你的船期已定,货已定,到港时期已定,当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这时候货怎么落地,怎么销售,就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金融方案。但是这种模式的操作对于大有资源来讲,会越来越少,现在更多的是以基差的理论衍生出对价格的判断来引导现货的买卖。 比如说,今年的9月中旬,现货和I1701合约的基差一度达到16%(作者注:该百分比数值是以港口价格除以0.92,减去铁矿石期货当日收盘价得出的差值除以现货价格得出),经过大有资源的历史统计来分析认为,这个基差在20%应该是顶部。且距离交割月越近,高基差对于空头越是不利,利于多头。 “每次铁矿石的回归基本上是以期货上涨、修复贴水的形式来回归现货。我们事先判断,认为10月、11月份铁矿石的价格整体来说会呈现向上反弹的趋势,这样我们的船期可能会定在这两个月。到了11月、12月,如果价格涨上去的话我们的销售没有压力。”他称,但是如果反过来讲,在价格往上涨到近顶的时候,基差要扩大。 “基差扩大大多时候是以期货价格下跌来进行扩大的,这个时候船正好到了,面临未来两三个月的下跌,现货怎么销售?所以说,我们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基差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他坦言。 用金融工具指导现货的发展 目前,大有资源对于金融衍生品工具的使用理念已经由单纯的避险工具变成了主动用金融工具来带动现货。 “现在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是在用金融工具带着现货走,这是大有资源经营中最大的一个转变。”范增表示,当前公司是在用基差来决定具体操作的,而不再是简单地判断市场的绝对价格。 这一转变与范增自己的经历也有着很大的关联。金融公司出身的他,金融背景和实体企业工作的历练的结合,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将两者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我给公司员工,包括下面的业务员传输的理念是:你不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判断绝对价格的涨跌上,因为谁也说不准绝对价格。”他解释说,包括在今年的供给侧改革影响下,虽然铁矿石是黑色系中唯一一个供给端在国外的品种,但价格也涨了这么高,用传统的理论和工具不好去判断价格的变化,很难应对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所以,大有资源现在是在用基差、价差的理念去判断市场。 市场人士都知道,基差就是期现结合。比如说铁矿石在临近交割月时,如果贴水较大,大有资源会考虑卖现货买期货,做一个基差的回归。甚至不排除后面具体的船期,进港的时间都会根据期现回归的时间点来决定,这一操作相当于是结合金融的理念来操作现货。 对于企业来讲,套期保值的落脚点是在保值上,是风险控制一个根基。如果一味地把套期保值当做是在套利润,肯定是不对的。事实上,在现货企业当中存在这种问题,包括大有资源前期在做套保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留出一些风险敞口。 据了解,大有资源的套保敞口不会超过20%,大部分还是严格地遵守套保的基本原则。“我们有一套完整的风控系统,如果允许的话,在最多20%的头寸敞口当中,我们会相应的承受一定的亏损,去赌一些价格的波动,这是在企业能力范围承受之内的一个操作模式。”范增解释说,比如说这个月要进两船货,大有资源会先把套保的80%的量匹配上,剩下20%的敞口,可能会有一部分的交易是根据市场节奏去判断。但现在这种模式会越来越少,公司已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价差和基差交易。 期货交易配套多模式操作 谈及价差交易的操作,范增介绍,大有资源平时会更倾向于在掉期上做一些比较长的价差交易。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买进抛远的策略。因为整个铁矿是一个贴水市场,且到2020年之前,还是一个绝对过剩的行业。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铁矿的整体运行状态以及走势的持续性应该不会轻易改变。有了这种逻辑的支持,公司会针对价差做出一个长远布置。它的意义就在于付出时间成本,去争取稳定的收益。 范增介绍说:“关于基差的操作,我们现在更多地是用‘内外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有资源在今年7月份曾做了一个“卖大连铁矿期货买新交所掉期”的策略。这个头寸的本质是做了一个基差扩大的动作,由于期货的回调或者下跌,我们得到了由于基差扩大给我们带来的盈利。这个头寸,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收益率达到10%左右可以说是比较客观的。10%可能在期货收益上微不足道,但是只要这种操作锁定的收益能很稳定,我们就会坚持做下去。” 范增认为,在内外盘的套利中,掉期和大连铁矿石期货的套利其实就是现货和期货的套利。在实际操作中,公司也会变相地把掉期看成现货,不断地比较掉期、普氏、人民币港口现货三者之间的价格关系,寻找更为合适的交易机会。 当前,对大有资源而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式就是推行点价交易,即跟下游客户在签署销售合同的时候,以期货价格加上一定的升贴水来确定销售价格。我们把点价推行到下游客户中,其实质就是卖基差,但是,目前来看,市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整体来讲,这几种策略都贯穿在大有资源现有的金融业务中,每一种策略的侧重点会随着企业对市场的认知程度不断提升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实际上,对于大有资源来讲,现在对期货和现货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就是“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用期货确定现货的采购时机,用期货来主动带动现货的操作。 坚守两条止损线不动摇 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操作期货最大的特点体现在灵活度上。一方面在操作模式上,另一方面,便是在风控管理和对头寸以及止损的设置上。 期货公司出身的范增对节假日什么时候提保以及手续费相关的变化是比较关注的。落实到风控管理上,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 据他介绍,国庆节前,铁矿石从460元/吨下跌到383元/吨的这一波行情,大有资源有10几万吨的空单。但这个头寸,到底十一长假要不要留?国庆回来,现货市场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个空单会不会受到影响? 经验告诉范增,长假期间最好不要冒险行事。与公司领导沟通和协商后,出于谨慎,公司最终决定把10万吨的空头头寸对锁6万吨,相当于对冲操作。后面根据价格的反弹路径陆续把空单和对锁单解掉。 在期货交易的止损操作中,大有资源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价格定量止损,另一个是资金定量止损。 公司会把每一笔止损操作定量化而不是定性化。定量化是什么呢?如果460元/吨空进去肯定在470元/吨止损。这个操作,并不是由老板一人决定,而是公司之前就定的规矩,价格到了一定的止损位,必须离场,必须要按规矩来。 至于是定量还是定价,公司内部有完整的技术体系,相当于是用制度去规范它。 据范增介绍,每天下午三点收盘后,期现货人员会复习一下当天盘面的走势,结合现有头寸对在什么点位止损做一个讨论。把止损的点位是调高还是调低,每天都会有一个变动。不管变动是高还是低,最后必须执行,公司对止损的处理是比较严格的。 而对于资金定量止损的操作,更多时候是针对更长周期的头寸。比如事先会规定如果亏损200万或者300万必须走,这叫资金定量止损。就是不论价格怎么样,只要亏损的总金额到了之前设定的标准就离场,不管之后行情怎么运行,而这种模式和对绝对价格区间的认知水平有着直接关系。 这两种止损原则只是思考的角度和切入点不一样,原理其实是一回事。虽然是说两条止损线,但是有时候会重合。资金止损线是确定的。但价格止损线会根据每天的走势不断的调整。资金止损线是一个长期的亏损底线,一年内可能就确定一两次,两三次,通常是对大头寸而言的。 在日常的期现操作中,除了考虑止损之外,对于套保现货头寸的比例是基于什么原则来考虑的呢? 他举例说,若公司现在有一船货,面临一个潜在的价格波动风险。这其中80%的套保是雷打不动的,而另外的20%的头寸是对行情有一个预估来判断进行操作。“比如我们开了一个会,认为短期还有波动,可能会往下走,但是10月份过了,可能临近交割了,行情还会以回归现货的方式在走。这样的话,我们在20%的套保头寸上会稍微等一等,看一看。总体来看,操作上相对比较灵活。” 内部管理既有分工也有协作 据了解,大有资源期货跟现货业务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这个独立体现在哪儿呢?第一是分工明确,现货主要负责具体采购,制定合同,包括销售和与港口的对接。期货业务主要是负责套保策略、投机策略的制定,其中包括基差、价差结合的策略。下单、盯盘等具体操作也由期货部负责。部门之间有明确分工,与此同时也有协作。比如现货部门进口货物的时间确认下来后,需要套保的部分,掉期的套保方案就需要跟进了;如果现货落地,则需大连铁矿石期货的套保方案跟进。 部门之间的交流、信息传递不论是通过电话也好,口头也好,都会体现出一个“及时性”和“连续性”。 其实,分管现货与分管期货的部门人员每天都会碰面,并且这种交流不仅仅是见面的问题。公司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每天下午三点钟收盘后,只要相关人员都在,就会在会议室里面复盘。“总经理也会全程参与,复盘不单是总结当日的盘面走势,还会把当前的市场跟现货、期货的联动性一块儿总结。”在范增看来,会议时间不定,会议形式很自由,这也是民营企业日常期货操作灵活性的表现。 资金管理部分有固定的财务人员去做,包括财务的审查,实际执行情况等。流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定价,和确定资金量。 目前,在大有资源负责期货操作的也就三两个人,相对于公司的体量来讲人员比较精简,基本上每个人负责的业务比较具体,专人做专事。 套期保值的头寸额度是基于现货来定,会根据船期销售情况来确定。比如说这个月要进两船货,会根据两船货的量来匹配一些相关的策略。 “如果头寸是现货定的话,这时候的期现结合,是期货给现货那边出策略,或者说给现货销售定一个合适的点进行套保。”范增称,反过来讲,如果发现期货市场有机会,将会综合考虑公司的现金流,做一个统筹规划,包括仓位的布置,止损的情况。“比如说我们觉得这次机会特别确定,我可能会动用公司所有的资源,甚至会使用公司外部的相关合作,这样在资金上会有一定的灵活性。” 期货操作离不开现货 不可否认,现有很多在期货上摸出“门道儿”的贸易公司已经抛弃了贸易,直接做起了期货。当前的市场业态,很多期货方面的人才进入现货公司,而很多现货公司向金融公司方向发展。但对大有资源来讲,把期现结合在一起会是一个核心的方向。 “就像现货公司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贸易量一样,如果没有贸易存量,就会丧失一些期货结合的机会。”在范增看来,虽然大有资源是期货主导现货,但是现货这一块要抓住不放,因为在遇到一些特殊的行情时,现货是能起到兜底作用的。“如果没有现货,企业期货操作的风险会比较大。” 在大有资源,现货是给期货做配套服务的,也就是说,在期现结合的过程中,一定是保证金融和贸易两条腿一起走。这是一个大财务的管理,最后的盈利不管是期货还是现货,只要锁定了它的损失,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锁定了它的利润。至少现在来说,大有资源所有的期货行为或者金融行为是捆绑在现货贸易上,互相促进。 在范增看来,期货盈利的载体在实物上,但盈利点往往会落在期货的波动上。那企业究竟是怎么来看待现货在这之中扮演的角色的呢? 这里面企业需要注意两个逻辑性问题。我们知道,传统的贸易其实就是低买高卖,期货也好,期权也罢,这些金融工具只是给了现货企业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用途,合理的运用这些工具将助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但核心或者说主营业务还在贸易上。 怎样把期现结合在一起,怎样根据自身的贸易优势和期货有效地衔接才是有现货背景的贸易公司发展金融的核心。 回忆这几年在金融市场走过的历程,范增坦言实体企业经营好的,对于期货普遍非常重视,而在现在的经济结构之下,涉足期货肯定是企业经营的必由之路。“像沙钢,绝对是领先于贸易商在做期货,它整个的经营状况、资金控制,包括盈利管理都做的非常好。” 对民营企业而言,现有的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模式都在发生着转化,虽然目前受制于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现货企业主动培养金融人才很难,但仍要一步步学着慢慢走。据范增介绍,下一步公司将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引进一些专业人才,进一步壮大团队的力量。 民营企业参与期货交易,从整体来说,还是有比较优势的。首先,体制机制相比国有企业较灵活;其次,资金的分配和管理自由度相对宽泛。但与此同时,民企参与期货也需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决策权不能偏个人化,团队搭建要专业化和精细化,奖惩机制要科学合理化。 大有资源结合掉期、期货等衍生品进行国际间贸易的模式值得国内贸易商借鉴。企业运用衍生工具对冲其在贸易中的价格风险,相较传统的套期保值,企业会根据自身对市场的理解,采取灵活地套保模式和比例,增加盈利的机会。并且在参与期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现货贸易。在现货为盈利的基础,让期货保护并优化现货贸易。 在范增看来,期货是一面放大人性的镜子,金融市场参与者类型众多,正是由于这个性质,才会造成期货价格的波动幅度会大于现货价格的波动幅度,但也是因为这个性质,才使在期货市场上形成的价格是公开、透明的,能够准确反映现货市场未来供需。能把握这个幅度并谙熟于节奏的投资者,才能真正把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最终助力企业做强做大。[详情]

瑞钢联:充分利用期货实现期现结合 控制交易风险
瑞钢联:充分利用期货实现期现结合 控制交易风险

  瑞钢联:充分利用期货实现期现结合 控制交易风险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之二十六 期货日报 韩乐 引言:瑞钢联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铁矿石贸易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因大宗商品市场的巨大波动,瑞钢联也成为国内期货市场黑色系品种交易和交割的“常客”,期现结合的操作已经成为了公司经营策略的一部分。在期现业务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摸索和学习,瑞钢联形成了一套公司特有的期货策略。 起步:“大概念”的对冲入市 从2003年公司成立之初,铁矿石内外贸业务就成为了瑞钢联的主业。近几年,瑞钢联的铁矿石进口量名列前茅,尤其是最近两年进口量都排在全国第一位。 正是因为实实在在的参与到市场之中,对冲风险成为了瑞钢联日常经营决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这也使它与期货结下了深深的“情谊”。 瑞钢联真正开始认识和接触期货是在2008年市场大跌之后。“那个时候能迫切感受到市场十分需要对冲风险的工具。”瑞钢联集团总裁巩红感慨道。在2008年市场大跌之前,铁矿石市场一直是单边向上的走势,贸易企业只要手里拿着存货,时间越长,赚取的就越多。但在2008年下半年,市场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从单边上涨变成了去库存下跌的过程。 据企业回忆,2008年奥运会之后铁矿石现货市场就已经开始了“角色”的互换。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此前贸易公司销售还可以与客户讨价还价,但从那年的9月底起就改为了开价就卖,不再有讨价还价的一环。 “当时现货市场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手里原有的大量库存成了烫手的山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怎样做才能减少库存损失?”企业对对冲风险的诉求让他们将目光瞄向了期货市场。 其实,期货对于从事外贸的瑞钢联来讲并不陌生,在与国外市场打交道时,瑞钢联就对国际上成熟期货市场的保值工具有所耳闻。但那个时候,因国内黑色产业链的期货品种较少,并没有特别合适的期货品种供企业套保和对冲,所以他们只得想办法利用其他大宗商品进行风险对冲。 在宏观经济不好的情况下,瑞钢联做的实际上是一个“大概念”的对冲。当时找不到合适的对冲品种,企业只能找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高的工业品进行对冲。只要是大势趋同,流动性较好的品种就会被瑞钢联选来做对冲风险的工具。据介绍,2008年市场大跌之中,瑞钢联正是借助了期货市场的盈利及时对冲了公司在现货市场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前没有期货品种的行业也可以通过关联性较高的品种“大概念”对冲来进行避险操作。 摸索:由专一团队考核变为多个团队考核 多年的实践让瑞钢联深深感受到了期货市场的重要性。如今,期货已经成为了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必需品。而他们对期货的操作也从最初单纯方向上的对冲逐步转为了专业的期现结合,尤其是在国内铁矿石期货上市后,瑞钢联成为了大商所“活跃”的一份子,这其中与公司对交易团队的培养不无关系。 据了解,2015年之前,期货交易一般都集中在瑞钢联的总部进行,其他任何团队没有权限进行期货操作。但从2015年底开始,瑞钢联陆陆续续有了独立团队操做期货,进行对应的期现结合操作,企业实现了交易团队的整合。 谈及这一改变,企业感慨地说,从刚开始大家都没有做过期货,到慢慢开始给集团下单,再后来从下单员直接变成交易员,权限之内能够自己去做一些决策,瑞钢联期货队伍的培养基本上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瑞钢联现货销售和采购由集团团队集中负责,企业同时鼓励集团业务员独立采购、独立销售,待其成熟之后,集团就会把他们独立出来。不过,允许独立的团队操作期货,关键是要看在现货贸易业务过程中,这个团队对期货的理解以及运用期货的能力。团队具备了这个能力,集团就给配套的额度,独立团队根据各自的额度来进行交易。集团进行总头寸控制,不会去干涉团队的具体操作。同时,各贸易团队的期货操作是以套保为主,投机头寸不允许超过总头寸量的10%。现货贸易量的增加也是有一个前提,团队要在集团配套资金量的范围之内去操作。 在企业看来,由各独立团队来做交易,其目的也在于分散交易风险。因为在不同时点上,可能不同的人对这个市场的看法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团队可能也会有反向操作,比如有的团队拿的是浮动价格,客户需要的是固定价格,也有的团队采购价格是固定的,客户要求是浮动的指数价格,所以在交易时可能会出现一个相反的套保头寸。原则上都是基于团队对于市场的分析,依据其手里的现货头寸来进行期货交易。毕竟市场方向是很难甚至不能判断的,通过分散操作不但降低了由于头寸方向过于集中造成的市场风险,同时降低了操作风险,从而起到了内部分散风险的作用。 发展:改变研究员的管理模式 专业的期货交易团队离不开研究员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对瑞钢联来讲,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各团队的研究水平呢? 据了解,“学习和实践”是瑞钢联提高团队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研究团队一直以来都是集团重视培养的重要一环。在没有期货交易团队之前,集团的研究团队侧重点是在现货市场上。 在瑞钢联的企业定位上,除了铁矿石进口和钢材产品相关原料的国内贸易外,还为相关客户提供冶金信息服务及冶金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瑞钢联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可以获得市场的一线资讯,此外还会通过每天的市场分析电话会议,与市场建立进一步的对接。 随着集团期货交易团队逐渐细分出来,现在研究团队也开始设有专门研究期货变化、期货和现货相关走势的研究人员。“期货研究上,我们配备了专业的研究人员,主要涉及铁矿石、焦炭、钢材这几个品种,他们通过与网站研究员间的学习和交流,以及不定期的专业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在研究员的培养上,瑞钢联很看中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例如,河北钢厂的开工情况是怎么样的,港口的库存情况是怎么样的,港口库存的变动情况是怎么样的,矿山的产量统计,预计下周的排船量和出货量等等,研究员每天都要看相关网站的分析报告。 以往公司的研究员并不侧重于期货的分析,而只重视行业的分析。现在,通过专门培养期货研究团队,研究员在行业分析的基础上更偏向于期货研究,包括对未来的市场走势的判断。 “从研究员培养的能力范围来讲,包括宏观研究、基础供需研究和技术分析。”企业表示,期现结合、技术分析是期货专业研究员所必备的能力。在研究员的培养中,企业建议三个方面的能力要兼顾,专业研究员的思维可能偏向宏观或者技术层面,而现货团队的人员对供需把握会更敏感。 过程:不断向国内和国际化大公司学习取经 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期现结合的入门阶段,瑞钢联其实经历着一个向国内外大公司学习取经的过程。 据了解,2013年以来,尤其是在市场行情最低迷的2014、2015年,瑞钢联跟一些国际化大公司进行了交流和学习,去了解他们是如何通过期现结合度过难关的。 受这些公司的影响,瑞钢联意识到,一定要做期货和现货的结合,并配套建设内部风控和管理制度,包括分团队进行管理。毕竟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需要把风险分散。原来公司的收益是一个团队的智慧,现在是靠多个团队的智慧。 国际化大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公司能够存在几十年、上百年,就是因为不贪图由于风险而产生的那部分利润,不过多去追求因风险而带来的高收益,而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利润稳定,在市场提供机会的时候,能够牢牢把握住。 国际化大公司对操作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在允许浮亏比例的设置上,国际大公司的风控和理念,给了瑞钢联一个扩展的思路,一个是风控的管理,把它分散到各个团队,另一个就是止盈止损都要有,并不能赌市场的涨跌。 学习:做到“止盈止损、严格控制杠杆” 与国外理念不同的是,中国人的理念中更多的可能是“止盈不止损。”当亏损的时候总觉得不甘心,要抄底,这也是前两年很多铁矿石贸易商离开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企业看来,“抄底”思想可能与国内固有的思维惯性有关,一旦抄底没有成功,下跌的时候,总是想补仓。这种思想使很多投资者没有及时止损,仍然觉得自己的方向是对的,要补仓,把成本拉下来,反倒是赚钱的时候可能觉得差不多就出来了。 通过向国际化大公司学习,瑞钢联的理念发生了变化,不再有抄底的思想,不再有赌的心理。未来的市场一定是双向变化的,单边高利润率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了,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套保和对冲的概念。“以前利润不可控,其实隐藏的含义就是损失也是不可控的,现在通过止盈、止损,收益和损失都可控,这是最大的转变。” 今年铁矿石波动比较大,在操作中,企业不仅学会了止盈止损,还学会了如何降低杠杆、控制头寸。如企业最高头寸控制为300万吨,逐步建仓后,即使在市场获得盈利也不会再加仓,因为这个时候仓位较重,可能随时出现亏损,就要平仓。企业表示,这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一方面是对后市的判断,而更多的要考虑资金量。例如,企业在期货市场做了300万吨的空头,这时如果市场发生反向变化,现货市场上可能无法在一天之内把这300万吨卖掉,而是要逐步去卖,但是期货的损失一天之内就显现了,这就出现了资金量匹配不对等的问题。 对贸易公司来说,银行提供的现金流基本上跟企业的现货是一一对应的,贸易融资额度与现货销售资金回流是一致的,所以贸易公司要控制现金流,不可能在期货上持有太多头寸。 在期货操作策略上,经过学习和摸索,瑞钢联也有了更为精细化的发展。刚开始做期货时,瑞钢联更多的是在市场进行单边的锁价,以卖期货为主。随着现货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以及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操作模式也逐渐变为了多空兼顾。 “在对冲库存及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方面,与之前“大概率”上的对冲风险相比,现在做得会更细致,现在多空头寸有时都会持有。”企业表示,在现有的库存构成中,现货采购也有M+1的定价方式,即根据提单次月的指数定价。有时货已经拿到,甚至已经卖了,但是采购成本还没有定下来,因此在期货上多空都会有持仓。 例如,7月工厂接了一个9月的出口订单,订单价格高于当时市场价格, 同时原材料期货1609合约的价格贴水现货价格,要锁定2个月后的原料价格,即通过买入铁矿石、焦炭和焦煤的1609合约,锁定原料价格,以实现套期保值。瑞钢联从止损开始接触期货,到现在企业不仅要用它对冲风险,更多的是采用期现结合的方式锁定利润。 管理:灵活运用好期货工具 如今,大宗商品市场波动较大,瑞钢联正是借助期货市场给予的对冲风险的机会,通过对期货的灵活运用,实现期现结合,提高整体经营水平。 为什么能够灵活的运用期货,这个与瑞钢联的民营体制有很大的关系。集团给团队20%的回撤容许度,团队可以在这个范围内灵活调整。但是有一些原则是不能触碰的,比如“只能操作黑色品种,不能操作其他品种。如果当前铁矿石期货价格走势比较稳定,企业对未来价格判断不明确,团队可以暂时休息,等待时机,但不能去做其他的品种。”在品种上,集团要求团队只能操作熟悉的品种。 至于各团队之间的交流,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可以相互学习。比如两个团队可能会面对共同的客户,这在业务中难免会有交叉,也提供了学习的契机。瑞钢联的架构相对国企来讲是扁平化的管理,团队和部门能够顺畅交流、信息充分共享。 感悟:民营企业参与期货的法则 从最初到现在,经历了数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期货已成为瑞钢联的生存法则之一。正是因为有了期货的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才使得企业得以稳健发展。 从2014年到现在,行业里没做套期保值的民营企业,很多都已被市场所淘汰。他们没有参与套期保值交易的原因有:第一,觉得风险很大;第二,受资金限制;第三,因为没有好的团队,且缺少严格的风控管理制度和操作模式,具体操作期货比较困难。“我们沟通后发现,很多企业正在考虑到底以什么样的模式和方式进入到期货市场,毕竟现在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价格在现货定价方面影响力很大,钢厂买货基本都会参照大商所铁矿石期货的价格。” 其实,期货操作没有一个固定而标准的模式,最简单的判断就是回报率和利润率。对于一个政策,有的人解读为利多,有的人解读为利空。一个策略,也不能保证盈利,因为市场是变化的,并且每个人的主观意识也不一样,所以很难有一个标准去界定。 从瑞钢联参与期货的历程看,他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由简单到专业的过程。入市之初,由于铁矿石期货没有上市,企业采取大概念的对冲策略,经常选取与宏观经济关联较强的品种进行对冲。但是,随着铁矿石期货的上市,企业明确要求只能进行相关品种的操作,这体现了风险管理降低风险这一最基本的理念。其次,瑞钢联将资金分散给多个团队去操作,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风险和对行情研判错误的损失。在此过程中,通过积极培养专业化的研究员,团队中每个人员的角色都在不断细化,保证了团队稳定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业务水平,使之更好的为风险管理服务。 与此相对应的是,瑞钢联对具体操作的管理则粗中带细,在明确要求头寸匹配的同时,给操作团队一定的权限,允许投机持仓的存在,但对投机持仓比重和止损做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和人性化。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参与期货操作的原则就是套期保值:在实物交易的基础上,根据库存变化和上下游定价模式,选择期货上的操作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期货交易的品种严格控制在与现货相关的领域;二是期货头寸和现货形成套保对冲;三是给予交易团队杠杆比率的同时,严格把控交易头寸;四是专业化培养,完善交易和风控的相关制度。[详情]

南京钢铁:钢铁行业迎变局 期货工具“点石成金”
南京钢铁:钢铁行业迎变局 期货工具“点石成金”

  南京钢铁:钢铁行业迎变局 期货工具“点石成金”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之二十五 中国证券报 叶斯琦 长期以来,钢铁企业生产销售两头受挤。一方面,成本端被寡头垄断,对原料铁矿石价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钢铁行业持续盈利缺乏支撑。在国内钢铁行业去产能、调结构的背景下,钢铁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成了不少产业人士面临的难题。 危局之下,一些钢铁企业主动求变,顺应市场趋势,为进一步发展赢得了先发优势。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就是其中之一。专家指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下,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加大,频率加快,企业更应利用期现两个市场来应对价格风险,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也必然会增加。 在南钢,原燃料采购方面,在现货库存容量和资金受限的状况下,若期货价格相对于现货价格有贴水,并有价格上涨预期,则可以考虑通过买入煤焦矿期货合约建立虚拟库存。钢材销售方面,一是支持长期锁价长单,控制订单成本;二是在现货反映销售不畅,库存增加和价格有调整预期的情况下,考虑通过对产成品的卖出套保,防范跌价损失,等等。总之,南钢对期货的运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 七年稳扎稳打习得期货真经 南钢始建于1958年,公司地处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总部位于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2000年,南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0年,通过向大股东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的方式,实现了南钢钢铁主业资产的整体上市。经过50余年的发展,南钢已成为拥有从矿石采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到轧钢的完整生产工艺流程,具备年产900万吨铁、1000万吨钢和940万吨材的综合生产能力,以精品中厚板和优特钢长材为主导产品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回顾企业历程,可以看出,南钢参与期货交易是在2009年螺纹钢期货上市之后,螺纹钢期货品种的上市为钢铁企业保障生产运营提供了一个工具和机会。 2009年刚接触期货交易时,企业对于这个新鲜事物难免有所顾虑。“一是我们还没有吃透套保的精髓,对期现结合不知道该怎么把握;二是我们也只是一些纯理论的教科书式的学习,没有实践经验;三是担心方向把握不准,机会把握不好,反而会拖累主业;四是我们对钢铁产品的金融属性认知肤浅。”南钢常务副总裁姚永宽说。 “特别是2009年螺纹钢期货价格冲高至接近5000元/吨,这个价格所对应的毛利是在现货市场很难实现的。于是,公司开始重视并研究期货。期间我们也得到了中钢期货的大力支持,他们从期货知识普及、交易框架的搭建、风控框架设计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南钢董事会秘书徐林表示。 南钢的管理层从中看到了期货工具对于行业及公司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2011年4月15日焦炭期货合约上市,2013年3月22日焦煤期货合约上市,2013年10月18日铁矿石期货合约上市,南钢股份更是加快了对期货的学习运用步伐。 “南钢利用期货市场经历了基础知识学习、请专业机构辅导到交易实践,再到根据南钢的特点进行实战操作的三个阶段,对于黑色产业链的相关品种我们都进行了很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徐林表示。 例如,在学习阶段,焦炭品种推出的前后,南钢一直研究学习整个焦炭合约的设计,对交割库的设置也做了了解,对于其是否能够利用焦炭期货交割也做了全流程的模拟和测算;焦煤方面,南钢深入研究了期现基差和交割标的的问题。 总结这几年企业在操作模式、操作策略、操作理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徐林指出,2009年10月至2013年,南钢通过对螺纹钢期货小规模套期保值、套利、实物交割等实际操作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期货市场风险因素分析、市场信息收集、操作时点选择、期货合约动态跟踪管理等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2013年之后,随着期货操作经验的丰富、套保原理的理解加深和同现货部门套保协作的加强,南钢主要结合现货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套期保值。并且操作模式也从单一的套保操作上升到基础套保(锁价长单、库存管理)、战略套保(原燃料虚拟库存)两个阶段,操作策略也开始多样化,不再简单机械。 套期保值为主操作自成体系 在期货操作模式和策略方面,南钢有自身一套成熟的体系。与时俱进、灵活应变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期货套保没有最优策略和模式,都需要依据市场及时间变化持续进行优化和调整。”南钢证券部投资室主任蔡拥政表示。 据了解,南钢目前参与期货套保分多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套保。这首先是锁价长单套保,锁价长单套保的对象主要是远期交货的锁价订单。据悉,利用铁矿石、焦炭、焦煤进行多品种组合套保,钢企可以锁定长期订单约60%的生产成本。锁价长单套保的目标在于立足锁定利润、对冲风险、稳定经营。通过锁价长单套保,钢企可以逐步改变现有销售以即期订单为主的签单模式,引入期货合约成本测算,增加中长期订单量。 例如,2016年4月南钢签订锁价长单,当时订单毛利208元/吨;签单时现货原料成本为铁矿石433元/吨(合53美元),焦炭900元/吨。5月10日,南钢在1701合约上建仓套保,当时铁矿石1701合约354元/吨(合42美元),焦炭1701合约903元/吨。后来原材料价格大涨,到了8月22日,现货方面,铁矿石普氏指数月均61美元,焦炭7月采购价1165元/吨,因此现货端南钢减利290元/吨,订单毛利变为-82元/吨。但是,在期货端平仓之后测算,8月22日铁矿石1701合约445元/吨(合53美元),焦炭1701合约1259元/吨,期货端南钢盈利378元/吨。最终,期现对冲之后,南钢不但锁定订单原有的208元/吨的毛利,还订单增利88元/吨。 南钢的基础套保还有钢材库存卖出套保,即通过螺纹钢期货的卖出套保,锁定预售钢材、钢坯及敞口坯材库存毛利和实现库存保值,防范因价格下跌带来的存货跌价损失。 例如,2015年6月,由于南京将于8月召开青奥会,很多工地都陆续停工,钢材需求受到影响,南钢的库存也大幅增加,南钢因此择机对螺纹钢期货进行卖出套保。事实证明,工地需求下降以后,华东地区钢材价格确实大幅下跌。6 -7月,现货价格下跌使得库存跌价损失150元/吨;但得益于在RB1510合约上以2363元/吨建仓价的套保,到平仓时期价跌至2285元/吨,南钢因此在期货端盈利了78元/吨,最终将损失从150元/吨减少至72元/吨。“如果不做套保,南钢损失2400多万;做了套保以后,南钢从期货端实现盈利1千万,补偿了很大损失,效果很好。”徐林说。 蔡拥政介绍,钢材库存卖出套保,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期现价差是否有合理的锁定空间,期货价格能否覆盖生产成本;次月可锁,远月不可锁,卖出套保符合成本和销售两端锁定的原则;成品材套保数量小于或等于次月排产量;期货价格不低于生产成本(公司螺纹钢穿水理重生产成本)、现货销售价格卖出。 南钢参与期货套保的第二个层次是战略套保。战略套保同样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原燃料的战略套保,即利用期货市场煤焦矿价格非理性走势,进行战略性建仓操作。对月度或季度的原燃料进行适量期货增储,以较大幅度缓解“负向剪刀差”问题。套保量原则上不超过敞口原燃料采购量。其次是钢材库存的战略套保,即侧重于期现基差状况,结合期现市场价格比较,在期货市场出现螺纹钢异常走势期间时,卖出螺纹钢期货,以对冲钢材后期价格下跌的风险。为防止价格阶段性下跌带来的存货跌价风险,对月度或季度的钢材库存进行期货市场预销售套保操作,套保量不超过月度钢材产量。 据了解,除了通过大商所、上期所的期货品种来进行套保之外,南钢还综合利用内外盘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例如利用离岸平台开立了新加坡掉期交易账户。 除了规避风险之外,价格发现也是期货的一大功能。那南钢如何利用期货的价格来确定采购时机呢?对此,蔡拥政指出,期货价格是对未来的预期,期货市场有价格发现功能,因此,南钢定期对期货品种的持仓量、成交量、价格变化分析,并结合现货市场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采购、销售决策提供依据。在考虑期现基差的状况下,南钢主要是通过锁价长单套保和钢材库存卖出套保来锁定利润。 在南钢的日常经营中,期货工作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期货部门参加每周经营形势分析会,进行期现结合分析和提供策略,去应对铁矿石、焦煤、焦炭的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和钢材跌价损失风险。 总结起来,南钢对期货操作包含四方面:第一,通过对基差的把握,锁价长单套保实现了期现对冲正向收益,达到了锁定原料成本和订单毛利的目的,也为事业部增加接单力度提供了有效支撑。第二,在钢材库存管方面,螺纹钢期货合约卖出部分一定程度对冲了存货跌价损失。第三,在原料采购方面,利用焦炭期货合约部分对冲焦炭现货价格上涨的风险。第四,虚拟钢厂套利虽没有实际操作,但需经历较长时间模拟跟踪研究,南钢认为这是一种风险相对较低、能够锁定市场不常出现的高毛利的工具。 基差交易助力稳定经营 在当前的期现货结合交易操作当中,基差可谓关键一环。基差定价是指买卖双方签订购销合同时,暂不确定固定价格,而是按指定的期货合约价格锁定基差,由买方在装运前选择某一时点的期货价格作为最终交易价格。基差贸易是国际大宗原材料市场领域比较普遍的贸易形式,国内在有色、油脂油料等行业已普遍运用,业内一般也称之为“点价”。作为钢铁企业利用期货的典范,南钢的基差交易实践情况如何呢? 对此,徐林介绍,为了学习和实践基差交易,南钢先后与上海美匡、杭州热联、白石资产等投资机构进行了接触和交流,重点对期现市场基差套利交易进行了交流和学习。 “通过交流和学习,我们认识到未来有必要通过期现基差套利手段,把追求生产规模调整为追求稳定的加工利润,以加工利润甚至是可锁定的加工利润作为生产经营行为的目标。”徐林说。 基差交易无疑是企业平稳经营的利器,不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企业还是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例如,铁矿石、焦煤、焦炭合约价格不连续的问题。据了解,大商所也在积极研究,拟通过实施仓单服务商等制度加以解决。 此外,一般农产品和有色金属企业做套期保值的比较多。主要原因就是这些行业原料和产品相对单一,期货合约和其产品能够很好对应。钢铁企业有时比较犯难,比如生产的大量板材等品种,不是以卷的形式出现,因此找不到相对应的期货合约,只能说按照某种折算率去找替代。 “如果期货合约活跃度能够连续起来,并且产业链的品种能够再丰富一些,那么钢铁产业链运用期货的后劲会很大。”徐林说。 期货还显著提高了南钢的竞争力。目前南钢的订单一直比较平稳,不像有的企业吃了上顿没下顿。例如,去年下半年很多钢企都难以接订单,因为价格下跌之后,有的订单每吨就可能亏50元。但是由于南钢能够合理运用期货市场进行期现结合操作,远月期货合约贴水,基本上能够冲抵掉这50元的亏损。“有些订单毛利很少,甚至只有几毛钱,但是不接的话,经营难以为继。因此在接到订单后,利用期货,反而增加了订单毛利,“变废为宝”,稳定生产运营,得到了想不到的对冲效益,南钢因此在市场不景气时,加大了接单力度。”徐林说。 多方协同操作期现综合评价 在企业运用期货工具时,期货业务和现货业务之间的关系如何,两个部门是独立的还是合并的,这是企业能否顺利开展期货业务的关键。 据了解,在南钢,期货业务和现货业务是业务伙伴关系,虽然期货部门相对其他现货部门是独立的,但在实际运行中更多体现的是模块化的运作方式。期货部门配合现货各事业部的套保需求进行方案拟定、报送审批和操作执行工作,人员也相对精简。相关人员会举行每周经营形势分析会及不定期的交流会议,并基于微信、钉钉等信息交流群展开充分的沟通。 据蔡拥政介绍,套保范围方面,南钢套保是按照公司《钢铁产业链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只涉及公司现有生产经营相关的期货品种,包括但不限于钢材、铁矿石、焦煤、焦炭、铁合金、镍板。 至于套保头寸,则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不超过锁价长单订单所需原燃料相关品种的数量。钢材卖出套保量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不超过月度钢材产量,实际套保执行量还会根据市场走势比例控制。在方案获批后,由财务部负责调拨。 会计入账中方面,期货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期货的价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期货的平仓损益计入“投资收益”科目;目前期货与现货分开核算。 “具体交易操作流程上,现货事业部依据订单和库存套保需求发起申报,证券部接报后拟定预案,报决策小组审批,审批结束,证券部执行,后期现货排产或交货,期货原则上对等平仓,期现套保执行结束,对套保执行结果进行评价。”蔡拥政说。 既然是套期保值,那么期货头寸上难免时有盈利时有亏损。南钢是如何看待期货头寸在套期保值亏损的呢?“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期现结合考虑损益。套保方案获得公司批准后,如何把握建仓时机和合适的建仓价位是关注点。南钢董事会对期货亏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从来不对因为套保而亏损追责,从来都是期现结合综合评价。”徐林说。 既然期现综合考量,那么南钢是如何考核和激励员工的呢?对此,徐林介绍,对期货套保实际执行产生的盈亏均归现货平台,由现货平台期现对冲后进行效益测算。对期货套保实际执行部门证券部投资室,只进行操作优化考核和方案有效、合理性绩效考核。 完善风控手段追求稳定加工利润 运用期货,风控无疑是关键问题。南钢是如何管控风险、调整头寸的呢?蔡拥政介绍,首先,当市场出现异常突发事件时,及时报告,坚持日报制度,突发事件电话联系,给出意见并执行;其次,所有套保方案都留100%的风险保证金,以防范市场波动风险;第三,财务部从资金监管的角度,利用保证金监控中心账户进行后台监控。 “方案报决策小组批准后,证券部按方案指定的价格、数量建仓。每日交易结束,均会通过微信及钉钉群及时告知决策小组及现货部门,以便决策小组及现货部门掌握套保操作进度。”蔡拥政表示。 据了解,南钢股份制定方案时对风险预估,并留足额的风险保证金,一旦市场突发波动,及时汇报调拨资金;期货保证金中心账户转财务部后台逐日监控;锁价长单套保原则上不考虑止损。 “我们存放在期货公司的保证金达到了20%,高于一般企业15%左右的比例。这保证了南钢能够抵御更大的价格波动。”蔡拥政说。 在期货交易过程中,南钢也曾经历过价格异常波动带来的浮动亏损,遇到这一情况,相关人员主要还是尽快找出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尤其是要判断是短期扰动,还是长期趋势。若是短期扰动,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适量加仓应对;若是中长期趋势,则择机止损退出。 经历风雨之后,使得南钢的领导层更加意识到稳健经营的重要性。他们认识到,参与期货市场,必须有充足的准备。“说实在话,做期货至今,我们做了很多实践工作,比如螺纹钢期货上市后,我们做了螺纹钢期货买入实物交割,就是为了走通交易流程;焦炭期货上市后,我们结合现货部门、采购部门做了一套模拟交割,测算了所有的港口、码头费用,考虑了一次落地和二次落地对焦炭的强度、力度带来什么变化等等。”徐林说。“基差不利时,原则上不会立刻动手进行套保操作,要么放弃,要么等待时机。”蔡拥政说。 在南钢的领导层看来,市场信息不对称也是参与期货交易的风险之一。因此南钢平时定期、不定期参与行业交流会,加入各品种信息交流群,以便掌握市场专业信息,有利于及时调整应对方案和措施。此外,每年都有不少钢企和投资机构来公司学习交流,这对彼此互通有无,加强行业信息和业务交流都有益处。 当然,南钢的期货之路也有痛点和不足。第一,期货操作仅限于局部。期货运行体系打造不完善,还缺乏战略运营思维。第二,除锁价长单套保操作已常态化,其他期货品种的操作或缺乏连续性,或没有介入。第三,投研能力缺乏,主要借助外部资源力量;人员不足,风控岗位仍有欠缺。第四,套保操作反应速度、决策流程、操作授权空间有待改进。 展望未来,南钢股份的高层一直认为,工作目标是“基础套保常态化,战略套保抓机遇,期现套利见成效”。首先,探讨将金融衍生品工具的运用列入公司战略层面的路径。通过期现操作、基差套利等手段,把追求生产规模调整为追求稳定加工利润,以加工利润甚至是可锁定的加工利润作为生产经营行为的目标。 其次,完善金融衍生品工具利用体系。包括,一方面,建设投研团队。目前,建立公司自己的完整团队还不具备条件,因此研究性工作继续借助外部专业机构能力。投资方案则在借助外力的同时,更多地综合公司内部资源,采用复星投资团队网络化的方式,分模块对应期货品种。另一方面,完善风控体系,财务、法务指定专人从操作和后评估全方面进行风控。[详情]

湖北荷香:全产业链套保 为蛋鸡养殖产业搭建“安全屋”
湖北荷香:全产业链套保 为蛋鸡养殖产业搭建“安全屋”

  湖北荷香:全产业链套保 为蛋鸡养殖产业搭建“安全屋”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之二十一。 期货日报 姚宜兵 湖北荷香水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湖北荷香”)成立于2015年4月1日,是湖北晨科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晨科农牧”)控股子公司,位于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其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江西、武汉等大中型城市。晨科农牧于2012年5月成立,是一家以饲料生产研发为主,兼营禽蛋加工、种鸡生产、孵化、蛋鸡养殖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 从晨科农牧到湖北荷香,以及晨科农牧下属公司湖北家和美食品有限公司都在不同程度参与期货市场,企业“全员动员”、从集团高层就十分重视期货市场利用,并通过业务人员不断向市场学、在实践中学,陆续总结出了一套较为贴合自身经营实际的利用期货的途径,通过鸡蛋期货卖出保值、利用豆粕、玉米和鸡蛋开展全产业链套保等模式,为企业蛋鸡养殖产业搭建了稳定经营的“安全屋”。 企业生产规模扩大需要期货工具匹配避险 记者了解到,由于蛋鸡养殖是一个天然的风险敞口行业,湖北荷香从事的又是规模化、智能化的蛋鸡生产经营,因此现货体量就天然需要避险工具。期货市场、尤其是鸡蛋期货的上市可谓恰逢其时,成为企业规避风险的场所,为企业实现稳健经营搭建了“安全屋”。据数据,湖北荷香产量从2015年50万只到2016年底的200万只左右,产量逐年加大,而下游能规模化消费的主体不是很多,大多为分散的消费群体,因此成本端的利润锁定尤为重要。 据了解,湖北荷香母公司晨科农牧从2005年开始期货交易,最初参与期货市场只是试探性的起步阶段,在真正了解期货市场后,开始辅助经营、用于原材料采购。2015年9月份,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与晨科农牧下辖的湖北家和美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鸡蛋期货价格保险合同,与美尔雅期货有限公司签订基于期货价格保险的场外期权交易书,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与湖北家和美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蛋农授信框架协议书。人保财险与相关农业机构现场签订的价格保险单约定,人保财险以大商所鸡蛋期货合约价格为依据,为湖北家和美食品有限公司200吨鸡蛋提供价格保险。 在鸡蛋期货上市后,湖北荷香参照鸡蛋期货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日常生产管理流程,对产品质量标准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利用期货工具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提高蛋品综合质量和竞争力,在周边城市乃至全国蛋品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依托鸡蛋期货的价格发现平台,企业也可以更有效了解分析鸡蛋未来行情,防范降低市场风险。例如,从企业蛋品现状、前景和市场来看,未来有下跌风险,企业就会选择在期货市场建立鸡蛋空头头寸来保值。 企业对期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加固期货“安全屋地基” 湖北荷香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多次举办高层管理人员“期现经营模式”座谈和培训。2015年3月,又邀请长江期货研发部饲料、鸡蛋研究员,市场业务人员等专业团队来企业进行座谈交流,就产业链情况、参与期货的想法和策略需求意愿进行了探讨,企业在豆粕、玉米和鸡蛋等品种都有利用期货开展套保的需求及操作可能性,场外期权也有操作空间。不断地交流增强了企业加大期货利用的信心,后期集团公司又邀请期货公司的高级讲师进行了套期保值专项培训,培训内容有鸡蛋套期保值原理、场外期权服务企业价值、期货公司创新业务服务实体企业的模式,公司高层的重视、高管的参与学习,使企业上下对利用期货达成一致。据了解,如“企业期现经营模式”的学习,其培训对象为集团公司、所有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参会人数达到了50人。 记者了解到,鸡蛋期货在2013年年底上市之时,蛋鸡行业遭遇了第二波禽流感袭击,鸡蛋现货价格也出现明显下滑,当时就有大型的养殖企业采取卖出期货的方式进行套期保值,但当时参与者均为大型养殖企业,并且数量稀少;2014年,鸡蛋现货价格一路上涨,高蛋价、高利润让很多养殖户和企业没有意识到自身对风险管理的需求;而进入2015年后,鸡蛋现货价格持续下滑,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和企业开始主动了解、学习期货知识,大家对于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蛋鸡养殖行业对期货这一金融工具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 从最开始的排斥到接受再到积极学习,蛋鸡产业链上的现货参与者开始逐步的不同程度的参与其中。特别是今年随着鸡蛋产业供给过剩风险的积聚,各养殖场、企业及贸易商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据统计,今年截至11月末,参与鸡蛋期货交易的单位客户数量较去年全年增长了48.74%,可见市场利用期货实现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结合公司产业链经营模式,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开展全产业链套保 记者从湖北荷香及其集团公司了解到,企业在开展套期保值时,都会紧紧依托现货经营,对豆粕和玉米采购量及成本、鸡蛋产量及成本进行分析。由于是鸡蛋生产企业,湖北荷香参与期货市场的主要模式是以卖出鸡蛋期货合约头寸为主,另一种形式是根据市场情况,结合全产业链优势,进行全产业链套保,具体思路:买入豆粕、玉米期货合约,同时卖出鸡蛋期货合约。 在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期间,湖北荷香本着规避鸡蛋现货价格下跌的风险为主,在期货上建立鸡蛋合约空头头寸。同时,根据公司产业链自身优势,结合豆粕、玉米期货行情,进行全产业链套利套保,如买入豆粕和玉米期货合约,卖出鸡蛋期货合约。 具体来看,在利用鸡蛋期货规避市场下跌风险、实现稳定经营方面,据介绍,在2015.7.28-2015.8.10期间,当时鸡蛋现货价格出于超跌阶段,部分地区停收,后续随着蛋鸡歇伏期和中秋国庆的到来,现货价格反弹预期强烈,甚至有可能出现短期快涨快跌行情。但在上半年存栏充足、补栏积极,饲料成本偏低,鸡龄结构年轻化的事实面前,整体供大于求的格局难改,下半年鸡蛋现货价格仍以低迷为主。当时,鸡蛋期货1509、1601合约均为升水状态,提前反应了后续该有的季节性反弹。加之整体的经济低迷抑制鸡蛋需求,食品厂对鸡蛋的需求也有所减弱,鸡蛋供给充足将延续,鉴于鸡蛋整体供大于求,下半年鸡蛋现货价格仍以低迷为主,公司每个月鸡蛋产量为729.86吨,因此,企业觉得对一个月库存的20%进行期货套保操作,平均鸡蛋成本为3200元/500千克,当时期现基差为1000元/500千克以上,具备锁定套保的价值,通过在期货上建立空头头寸,规避了鸡蛋现货未来预期的下跌风险。 具体操作上,企业选择在远期合约JD1601和JD1605上做空,分批建仓,JD1601合约做空20吨,建仓均价为4251元/500千克;JD1605合约做空110吨,建仓均价为4241元/500千克 在12天持仓套保阶段,期货价格快速下跌,基差锁小到880元/500千克,到了8月份,随着中秋节备货到来,期价会有所反弹,因此选择了平仓操作。在JD1601合约平仓20吨,平仓价为4239元/千克;JD1605合约平仓110吨,平仓均价为4080元/500千克。 在利用期货开展全产业链套保方面,据湖北荷香负责人介绍,在2015.8.13-2016.01.08期间,由于当时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意外利空和人民币贬值,令美豆承压,且美国中西部降雨增加,造成了美盘整体处于偏低位运行。但8月中下旬仍处于天气炒作高发期,且市场质疑美国农业部单产预测值偏高,再加上美豆暴跌使得报告利空基本消化。因此短期美豆继续大跌概率不大。而国内华北豆粕供应仍偏紧,养殖需求逐步增大,油厂挺价意愿较强,短期豆粕回调后跌幅放缓,且利空报告令后市豆粕即使反弹,高度也将受限;人民币贬值推升大豆及进口油脂到港成本,且油脂本身仍处于低位区,买家逢低进行节前补库,整体表现抗跌,但供应面利空压力难消,终端需求还不旺,以及外围市场走势疲弱,均限制行情进一步反弹的高度。 基于上述大背景,由于豆粕和玉米的持续下跌,原材料成本降低,回到低值区域具备吸引力,同时豆粕基差缩小,期货贴水现货,可以买入豆粕期货合约;另外玉米期价贴水现货也使玉米具备低值买入的机会;加之鸡蛋下半年整体趋于低迷,使企业有了利用豆粕、玉米和鸡蛋实现全产业链套保策略的机会和可能。 具体操作上,买M1605合约(建仓均价:2560元/吨,建仓数量1500吨即150手)和C1605合约(建仓均价:1910元/吨,建仓数量2000吨即200手),空JD1609合约(建仓均价:3718元/500千克,建仓数量750吨)。 后期,随着豆粕和玉米需求旺季结束,反弹力度不是很大,预计冬季需求淡季来临,加上鸡蛋经过下跌之后,暂时休整,企业决定进行平仓操作。其中,M1605合约平仓均价2592元/吨,C1605合约平仓均价1805元/吨,JD1605合约平仓均价3275元/500千克,JD1609合约平仓均价3658元/500千克。 在2016.01.08-2016.3.1期间,跨年度后鸡蛋难改熊市格局。因为,饲料成本持续下降导致2015年在鸡蛋现货价格下降的前提下依然有非常可观的养殖利润,饲料成本持续偏弱的情况将在2016年延续,因此高养殖利润必将导致蛋鸡延迟淘汰和补栏积极性增加。而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鸡蛋的消费难以出现比较明显的提振。综合分析,企业认为2016年在产蛋鸡的存栏量将会持续增加,鸡蛋期货将延续2015年的熊市行情,整体行情下行可能性略大,由于期货价格具备先行性,企业决定对蛋鸡养殖生产进行套保。 通过分析,企业对当时后期行情走势很不“乐观”,根据现货3个月的生产量2187吨,进行了卖出套保操作。分别在JD 1605和JD 1609合约建立了空头头寸,空JD1605 1000吨即200手,建仓均价3102元/500千克,空JD1609 1175吨即235手,建仓均价3626元/500千克,总计套保数量为2175吨,与现货基本数量匹配。 后期,随着期货价格下跌,企业平掉了保值的头寸。JD1605平仓均价3040元/500千克,JD1609平仓均价3556元/500千克。 随着整个行业对于鸡蛋期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不管是鸡蛋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可以依照鸡蛋现货价格、自身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预期来判断期货价格是否存在价值偏离,并进行相应的套保操作。对于养殖户来说,可以在理想的价位“先卖后养”,对于下游食品厂来说,也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更灵活的管理库存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充分感受到了期货“安全屋”作用,“呼吁”周边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 随着行业企业对期货市场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很多养殖企业对期货知识学习的欲望十分强烈。曾有养殖企业负责人专程跨省拜访参与期货交易较为熟练的企业,请教期货操作经验。 在这样的环境下,晨科农牧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湖北荷香水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家和美食品有限公司不仅自己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期货知识,提高自身利用期货市场水平,还身体力行,以自身利用期货市场实际经验为典范,主动承担了带领、引导周边养殖户一同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责任。希望通过期货市场的带头作用,为产业服务,让周边养殖行业也能与鸡蛋期货“距离”更近。 随着湖北荷香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设备规模化、智能化,蛋鸡养殖未来会从60万只扩大到200万只,企业对利用期货开展套保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加上企业身处湖北鸡蛋主产区浠水,企业也希望将自己利用鸡蛋期货得到的“实惠”惠及周边行业企业,起到一定的表率和行业影响力作用,带动周边蛋鸡养殖参与期货市场,规避企业风险,加深鸡蛋期货市场的厚度和深度。 “安全屋”的建设也需要良好的架构设计、成熟的理念等,在谈到企业如何看待套期保值时期货端的亏损,湖北荷香母公司晨科农牧集团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套期保值时期货亏损实际是‘好事’,代表现货是有盈利的”。据了解,企业期货业务和现货业务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部门是合并的,负责期货操作的人数在5人左右,负责现货业务的人员只提供对后期现货走势的看法和理由,期货业务人员有自主操作权,但具体头寸和资金由董事长和总经理决策、管理。 湖北荷香负责人还表示,前期大商所针对鸡蛋期货交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将会助力鸡蛋期货现货市场的联动发展,能够为市场带来积极变化。他说,新增加的7、8月份合约,更符合鸡蛋养殖生产企业销售连续性的特点,修改后的交割质量标准更贴近实际贸易情况,有利于简化交割制度流程,降低交割费用,对交割争议的处理更显严格,卫生指标复检不合格再换货,采用厂库交割的有厂库承担质量责任,同时,修改后的合约制度也更加有利于更多的生产商和贸易商参与期货市场,引入更多的鸡蛋货源用于交割,在节省仓储、损耗费用的同时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期货套保。 通过对湖北荷香及其母公司的调研,了解其期现联动的操作模式和企业发展经历,记者感受到,企业从上到下对期货非常重视,期现结合操作的理念非常强,观念也较为先进,而且公司有期现专业的核心人才。肯学、灵活学、勇于实践,是值得其他有意愿尝试利用期货工具的企业学习的,而随着未来投资规模的扩大,企业对期货市场利用的需求也会更加迫切,利用模式也将更为多元。 此外,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地理位置,在期货利用方面发挥的示范性作用也会促进周边类似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促进下游企业关注期货市场,推动行业企业使用期货价格作为现货贸易的基准模式的产生,届时鸡蛋期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增强。 在湖北荷香看来,由于鸡蛋期货上市时间较短,蛋鸡养殖行业集中度较低,虽然有部分大型企业经过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了利用期货市场避险保值的方法和策略,但从行业整体来看,无论是期货的认知、内部的管理与风控、团队的建设,还是对期货的应用与推广,蛋鸡养殖行业与油脂等其他行业相比,仍差距甚远。更好的发挥鸡蛋期货对我国养殖产业的调节作用,可以考虑借助各区域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宣传风险管理理念,从而助力整个蛋鸡养殖行业稳定发展。[详情]

广东汇海:积极布局期货市场 寻找深海中的“蓝海”
广东汇海:积极布局期货市场 寻找深海中的“蓝海”

  广东汇海:积极布局期货市场 寻找深海中的“蓝海”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十七 期货日报 姚宜兵 当前,国内饲料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饲料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已经开始在国内饲料产业初现。作为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并不处于龙头地位的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广东汇海)来说,如何降低采购成本、获取行业平均利润,在大型龙头企业市场竞争的“夹缝”中求取生存之道,成为摆在企业发展面前的难题。 “目前,国内大型饲料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成本竞争向规模、风控竞争转变。如何在原料、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中获取稳定收益、获取行业平均利润和规避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对企业造成重大冲击,成为行业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当记者走进广东汇海时,集团副董事长、采购总监刘铭瑜说道。据了解,近两年,期现结合锁定成本、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期市点价等市场发展新手段成为解决上述企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关键,简单点说,哪家企业能利用好期货市场,哪家企业就占领了市场发展的制高点。 实际上,早在2012-13年间,国内处于龙头地位的油脂压榨企业就开始向下游采购企业推广、实施基差点价模式,饲料企业开始被动接受基差采购模式,处于龙头地位的饲料企业因业务规模、人才等各种因素处于行业发展的先锋地位,率先成为国内第一批利用期货市场实现企业壮大的行业企业。因基差点价的基础和价格标的是在大商所挂牌交易的豆粕、豆油等期货品种,所以如何利用期货市场,降低企业采购成本,获取行业平均利润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据记者了解,中国油脂油料行业是最早实现利用金融期货市场实现风险管理的行业。早在2003/04年度全球大豆价格大幅上涨的行业格局下,国内油脂压榨企业采购成本水涨船高,部分行业龙头企业高价采购美国产大豆,但由于没有参与期市套保,在随后的大豆价格暴跌中损失惨重,很大一批油脂压榨企业在那时退出了国内市场。随后,以益海、嘉吉等具有外资背景的油脂压榨企业全面进入国内市场,行业呈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此之后,国内油脂压榨行业开始全面介入期货市场,寻求在价格大幅上涨下跌过程中的避险之道。在上游油脂压榨行业全面使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和企业经营时,国内下游饲料生产企业也开始普遍接受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利用基差定价、基差采购和期市套保等模式的行业企业日益增多,期货市场已经成为饲料产业降低成本、防范风险的主要通道。 走进广东汇海 为详细了解广东汇海利用期货市场操作规避风险的模式,记者在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走进广东汇海,绿荫、高楼、阴天、细雨构成了采访前的第一景。 据记者了解,广东汇海是一家从事种苗、饲料、养殖、消费者金融服务、宠物食品等业务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拥有1500余名员工,拥有由多名博士领衔的产品研发团队, 10家生产基地和30多家销售公司,1000多个饲料销售服务网点遍布广东江门、四会、阳江、茂名;湖北汉川、荆州;广西贵港等地。年饲料生产能力达200万吨,生猪出栏量10万头。自成立以来,成为中国农牧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广东汇海总部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广州市科学城。近年来,广东汇海利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除了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绿色饲料之外,还给他们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养殖模式,让采用汇海养殖模式的养殖户比其他厂家的养户更省成本、更加赚钱。目前,采用汇海养殖模式养猪,一头猪可增收上百元;采用汇海养殖模式养鱼,一亩塘可增收超千元。广东汇海“安全、高效”的养殖模式,为千百万养殖户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广东汇海正致力开拓畜禽水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业等新领域的业务,为特定人群提供高品质的“安全、风味”食品。 “当前,广东汇海集团年销饲料是60余万吨,集团下辖有七个饲料厂,分别位于广东、广西、湖北,此外还有一个养猪场位于广东,饲料产品结构主要是2:3:5的比例,其中一半是猪料,水产料有三成,禽料和鸭料有两成” 刘铭瑜说道。采购原料中的蛋白类和能量类分别对应着大商所的豆粕和玉米期货品种,此外,菜粕、进口DDGS、高粱和大麦也是公司配料构成的一部分原料。 初涉期货市场 作为集饲料加工和养殖企业为一体的广东汇海,在行业定价趋势逐步期货化的今天,参与期货市场也是必然走向。“在此过程中,有过曲折和艰难,也有过惊喜和收获,期货市场当前已经成为企业运行和经营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刘铭瑜说道。 而最初了解并参与期货市场对于刘铭瑜来说,已经是七年前的事情了。 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刚刚过去,百废待兴,国内油脂油料行业产品价格节节下滑至历史低点附近。在此市场格局下,刘铭瑜初次掌管集团采购业务,当时期货市场在国内油脂油料行业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以中粮、益海、嘉吉以及路易达孚等巨头形成的全球采购、销售体系已经深入国内油料压榨市场。尽管全球油脂油料市场价格经历了腰斩式的下挫,但市场整体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行业危机。国内油料销售价格尤其是豆粕的销售基本上和大商所豆粕近月价格以及CBOT市场交易价格一致。国内油脂油料压榨巨头全球范围采购大豆,并采取CBOT盘面买入大豆、大商所盘面卖出豆粕和豆油的内外盘“虚拟油厂”的模式运作。而这些对于初次进入期货市场的刘铭瑜来说,着实是一个新鲜事物。 “2009年,懵懵懂懂中就开了一个个人账户,作为初试期货市场的一个问路石,当时实际上还是以学习为主,并没有和企业经营行为结合起来。”刘铭瑜介绍道。 在陆续接触了期货市场两年之后,刘铭瑜开始认识到利用这个市场的重要性。 “从2012年开始,油厂开始积极向下游采购企业推行基差点价业务。”刘铭瑜说道,因为油厂一方面上游原料可以通过CBOT市场锁定采购成本,只要下游豆粕、豆油通过饲料企业和贸易商点价销售,油厂就基本完成了一船大豆的压榨利润锁定,即完成全产业链条的成本锁定。这也是油厂积极推广基差定价的初衷,但与之相反的是下游饲料加工企业却还没有从传统的采购销售体系中扭转方向,因为从一开始,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基差定价业务,一般还是采取随用随采、即时定价的现货购销模式。所以一旦油厂开始向下游企业推广基差定价业务,就开始逼迫着饲料企业接受并尝试通过期货市场做点价业务。 尤其是近年来,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定价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据记者了解,当前,国内油厂销售基本都是基差定价,下游饲料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已经普遍接受了基差定价模式,并大规模参与大商所豆粕期货品种的交易和锁定采购成本。而棕榈油、豆油销售也开始普遍采用了基于期货市场价格的基差定价模式。 “如果现在不接受基差定价,基本上很难采购到现货或者采购成本要很高。”刘铭瑜说道,自2012年开始逐步接受基差定价机制以来,企业也在逐渐了解市场发生的最新变化。从2015年开始,集团为配合企业发展和降低采购成本,开始组织专业团队积极介入期货市场,实现期现货结合操作模式,以获取相对低于行业平均采购成本的价格,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 人才瓶颈制约期货参与度 “从一开始的个人期货账户操作,到后来的聘请专业团队操作,再到当前的公司组建专业的期货部门,前后经历了六年时间。”刘铭瑜说到,人才成为决定公司能否大规模参与期货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 据其介绍, 2012年以后,国内油厂开始大力推行基差定价,集团开始加大期货交易和定价采购业务,陆续在期货公司开了几个期货交易账户。在不断尝试期货市场和企业经营结合的过程中,集团也陆续交割期货品种,2015年初,和部分下游行业企业交割过豆粕仓单,因为不熟悉业务和交割品种、流程,所以当时交割的数量非常少,只是一个学习过程。 “你也知道,从一开始,我就是自己一个人操作期货账户,并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这块。”刘铭瑜介绍道,起初赚赚亏亏,和企业经营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后来交易时间长了,开始和期货公司接触,向他们学习影响市场价格的供给、全球价格变化、汇率变化以及运输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企业的股东,对于期货账户亏赚并不是太在意,有时候就会强加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觉得赌一下也无所谓,结果有时候就越亏越多,最终也没有形成一个具有企业特色的交易定价之路。实际上,根源还是没有严格按照套保思路去操作期货账户,更多的则是投机。 期间,广东汇海也曾找过专业的团队去操作期货账户并尝试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但实际上这些专业团队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责任心不到位,二是不了解企业库存、采购计划和销售计划,期货操作并没有和企业日常经营行为真正的结合起来。 “专业团队操作更看重的是利润,而我们更看重的是企业的稳定经营与稳健发展。”刘铭瑜说道,所以后来合作就终止了,最终感觉企业还是需要一个专业的人员负责这块业务。所以从2015年开始,集团组建了期货部门,专门负责企业采购和销售,专业期货团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组建专业期货团队 谈及组建专业期货团队的目的,刘铭瑜介绍道:“就是让期货市场点价和企业采购结合起来。” 据其介绍,一方面,期货和现货结合只要比较到位,就可以规避掉很多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至少大涨大跌的行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实现对冲。另一方面,参与期货市场,通过市场套期保值和基差定价,可以使企业的采购成本接近行业平均水平甚至更低。因为企业一定要备有一定的库存,而且库存还不能太小,库存太小很容易就会断货,影响生产。当企业拥有了一定的库存之后就开始担忧价格会出现大跌,所以企业就在先保障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期货来做一些价格波动风险的规避,特别是暴涨暴跌的行情。例如,去年年初的DDGS价格行情和前年的菜粕下跌行情。企业如果已经备足一定数量的库存,就会采取在期货上抛菜粕以达到规避价格大幅下跌风险。通过期货市场的盈利弥补现货存货价格下跌的亏损,这样就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采购成本,比那些没有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而广东汇海采购中心副总监招泳勤即是此形势下加盟了广东汇海。“组建专业的期货交易部门之后,我即开始负责期现货联动的市场分析和期货对冲工作。”招泳勤介绍道。现在依据企业采购情况,如果企业备有2万吨远期豆粕库存,可以在期货市场卖出1-2万吨的库存规避市场价格下跌风险。并通过分析豆粕市场走势,适当增加或者减少期货套保数量。在此之前,期现货部门人员会开会讨论当前市场走势和采购计划以及库存数量,进而为期货套保提供决策和数量参考。 转变观念是期市套保的重要影响因素 广东汇海组建专业期货交易部门之后,期货、现货如何匹配,部门效益如何分配以及企业利润如何入账等均成为公司“一把手”考虑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当前国内饲料加工行业普遍存在着企业出一部分资金,让期货管理部门专业操作,盈亏均有期货部门单独核算,并没有把期货套期保值作为企业日常经营工作的一部分。“结果就导致了期货部门盈利了老板高兴,亏损了就解散的结局。”招泳勤向记者说道。企业老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资金给你了,你好好操作吧,本质上就是要求期货部门好好做期货并取得好的收益,并没有真正的把期货和现货经营结合起来。 显然,在相当程度上,国内饲料生产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实现期货套保观念的转变。 “加盟广东汇海之后,公司领导层对期货业务比较重视,最重要的是观念转变,从以前的单纯的期货投机操作转向配合现货采购操作,把期货和公司整体业务结合起来,不再单独核算期货部门的盈亏,而是综合考虑期现货市场的综合盈亏水平。”招泳勤说道。 招泳勤介绍到,一般流程是现货部门采购经理先做一个采购计划,比如说豆粕品种,近期公司要采购2000吨的现货,现货部门会与期货部门沟通并通报采购计划和数量。公司会根据现货采购数量判断近期豆粕价格的风险度,如果短期内采购价格风险不大,就不需要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套保,如果采购价位处于相对偏高位置,采购完现货之后可能会有下跌风险,公司就会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一定数量的合约进行风险规避,具体卖出数量和价格由期货部门依据行情走势进行操作。 显然,期现货结合操作之后,期货的盈利弥补现货的亏损,期货的亏损有现货盈利支撑。 “公司董事长比较认可期现货合并计算的理念”。招泳勤说道,国内很多饲料企业实际上并没有综合起来考虑期现货的盈亏问题,很多负责人都是认为期货亏损了就是套期保值失败了,这样的观念需要转变。国内一些大型龙头饲料企业,现在基本上都是期现货合并计算盈亏水平,综合考核两个市场的盈亏,而不是单独盯着期市盈亏。 “所以,转变观念是期市套期保值效果的重要因素。”招泳勤说道,尤其是企业“一把手”期货套保观念的转变,对于企业期现结合、套期保值操作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期市套期保值让采购成本更低 在走访广东汇海之际,记者随手拿到的宣传册上写道,“汇海,养殖成本更低”,养殖成本更低的原因是饲料采购成本更低。而如何让采购成本更低成为记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招泳勤则为记者解答了如何让采购成本更低的难题。他说,以蛋白类原料套保案例分析来说。公司通过对上游油厂大豆到船数据的跟踪,预计9、10月份全国大豆到船会在700万吨和640万吨左右,供应方面压力不大。而华南方面,广东、广西到船偏少,区域供应更为紧张。 同时,通过对集团自身销量以及行业数据的了解,9月份广东饲料厂销量普遍都有8%-10%左右的月增长预期,10月份虽然销量预期不太明朗,但基本可以判断为今年存在旺季后移的可能,因此需求并不太悲观。供需结合起来考虑,华南供应偏紧而需求仍有支撑,加上即将执行的最严超载监管,现货提货会更为困难,现货基差仍有进一步走强的可能。 “期货盘面方面,目前美豆丰产预期强烈,1月豆粕合约成为空头主要攻击对象,合约间的反套操作也加大了1月合约的压力,这也有可能进一步倒逼基差走强。”招泳勤说道。因此,企业决定加大现货基差的点价和采购力度,同时在盘面反弹后执行相应的套保操作,赚取基差扩大的收益。 具体操作为:2016年8月25日—2016年9月5日之间,加大现货采购,点价现货月份基差合同,做大物理库存,华南区域工厂新增采购豆粕3000吨左右,均价3180元/吨,现货基差成本锁定在300元/吨左右。随后在盘面反弹至2950—3000元/吨之间分批建立空头仓位,1701合约豆粕空头成本锁定在2980元/吨左右,并随着现货的使用逐步平仓期货空头。 招泳勤介绍道,通过上述方式运作,企业取得了稳定的套期保值收益,防范了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其中在9月中下旬期间,现货豆粕均价维持在3440元/吨左右,现货基差平均在500元/吨左右。对比已建仓的300元/吨的基差成本,现货市场每吨盈利200元。后期随着现货的使用,逐步平仓了结空头,空头平仓均价在2900元/吨左右,建仓均价在2980元/吨,每吨盈利80元。通过此次操作,公司不但锁定了采购成本,而且期现货均取得一定的盈利,有效降低了原料成本,让公司经营风险最小化。“回顾整个操作,企业通过期现结合,加大现货采购,保障了工厂生产和用货所需,同时,在盘面高位的时候,择机套保,规避了价格下跌风险,获取价差走强的收益。”招泳勤说道。 在记者咨询更详细套期保值操作案例的时候,招泳勤又给记者详细说明了以玉米为主的能量类品种套期保值操作的案例。 招泳勤介绍道,2016年春节后,下游饲料需求偏弱,饲料原料价格维持偏弱运行。由于集团2016年新增上马鸭料产品,高粱、大麦等进口原材料用量增多。当时集团已订购高粱2万多吨,如果高粱价格进一步下跌,将对企业利润带来损失。同时,经企业内部充分讨论,判断2016年仍处于国内玉米市场化的年份,内外玉米价格将逐步接轨,庞大的国内玉米库存将加大国内玉米价格压力,而国内玉米价格下跌会逐步挤占高粱、大麦等进口原料的市场份额,拖累高粱等原料的平衡表恶化。因此,已订购的高粱、大麦等头寸,未来一定时间内仍需规避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 经集团采购中心以及期货研投部门决策,决定通过大连玉米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高粱等原料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高粱和玉米虽属于不同品种,但同时通过历史数据测算,两者相关性在56%左右,具备一定的相关性,并且随着国内玉米的进一步市场化,二者的相关性会逐步增强。 “另外,考虑到当时玉米期货5、9合约均贴水现货,套保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决定在套保比例上做一些调整,先按40%的比例去套保。另外,5月合约对应的是玉米大批量供应的时段,5、9合约价差有可能进一步走弱。因此,我们在套保合约的选择上首选5月合约,以进一步优化套保效果。”招泳勤说道。 通过此次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操作,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具体操作效果是: 现货市场亏210万:已订购高粱船期以及现货2.1万吨,均价1720元/吨左右。现货及远期报价在随后1个多月内回落到1620元/吨附近。 (1720-1620)X 2.1万吨 = -210万 期货市场盈220万:在玉米1605合约上进行卖出套保,均价1960元/吨左右,手数1000手,合计1万吨,并在1740附近陆续平仓。 (1960-1740)X 1万吨 = 220万 “通过期货套保,企业规避了原料跌价的风险,保障了生产和利润的平滑稳定。”招泳勤说道。因为公司主要采购蛋白类和能量类品种用于饲料生产加工,现在期货市场也提供了豆粕、菜粕和玉米等品种,完全可以满足集团采购成本变动问题。同时,现在由于下游养殖行业还没有生猪等期货作为对冲产品,所以公司下游销售领域还没有相应的期货品种用于对冲,当前只能对上游原料采购实现风险管理和对冲,下一步,期待生猪等下游品种的上市交易。 后记 在记者拿到的广东汇海宣传图册上,上面最醒目的一句话为“汇海、养殖成本更低”,而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则是汇海采购、研发、生产和销售团队的通力协作。正如上面采购环节中提到的利用期市规避风险,降低采购成本一样,现代化的饲料加工企业只有利用期市等金融工具,才能实现采购成本更低,企业稳定运营的目标。 在采访的最后环节,招泳勤同记者聊到了广东汇海还有一个生猪养殖场。他表示,现在饲料工业竞争非常激烈,市场利润非常低,所以很多饲料生产企业开始向下游养殖行业拓展业务,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生猪养殖行业利润率的提升和散户养殖的退出,生猪养殖开始向集中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发展空间不断增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下一步汇海也将会在未来向生猪养殖业务大力拓展。 这个时候,记者想到了国内的生猪期货品种,行业发展已经开始召唤生猪期货的上市了,大商所也在积极推进生猪期货上市了![详情]

良运购销:玩转“套保计”的期货市场见证者
良运购销:玩转“套保计”的期货市场见证者

  良运购销:玩转“套保计”的期货市场见证者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之十八 期货日报 姚宜兵 大连良运集团粮油购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运购销)是记者走访的少数中国期货市场的创建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良运购销是良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以粮油贸易、仓库仓储、物流运输和粮油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粮油贸易公司。从中国期货建立之日起,良运购销就和期货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良运购销总经理杨传辉向记者说道。 中国期货市场的创建者 良运购销和中国期货市场的渊源来源于大商所的成立。 “1993年初,大商所刚开始组建之时,良运集团响应大连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市场组建,并承担了玉米、大米等品种的仓库、质检等一系列工作。” 杨传辉说道。 据记者了解,大连良运集团成立于1962年,前身为“旅大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粮食接运指挥部”,隶属中国内贸部;曾被评为“中国最大服务业企业称号”,后更名为“大连粮食进出口接运总公司”、“大连良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1年成立储运公司,开辟了粮食仓储业务,打下了粮食产业的第二块基石。1998年,组建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凭借大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迅速做大,创下了年交易额98亿元的历史记录,也培育了大连地区第一批民营粮食企业,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八大粮食交易市场。同时,企业筹建了自己的粮食贸易企业----粮食经销处,开始涉足粮食贸易。这形成了集团粮食产业的第三块基石。2012年更名为“良运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跨区域综合性大型股份制企业集团。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近百亿元,有员工1500余人。下属独资、控股、参股企业40余家,2012年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建企50年来,几代良运人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将良运由一家传统单一的粮食转运企业发展成为从事粮食供应链管理、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酒店连锁、休闲度假、通用航空、有机食品连锁经营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凭借良运集团多年在粮油行业的经验,1993年大连市成立第一家期货交易所时,良运集团积极参与,成为期货市场的参与者、见证者。”杨传辉说道。 投机——参与期货市场的第一步 “投机,是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第一步。”杨传辉说道。 他表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期货交易场所遍地开花,各地纷纷建立各种各样的期货交易所,不仅对于企业来说,对于个人来说,期货市场也是一个陌生事物。企业从上到下都不了解期货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能够对企业起到什么样的帮助作用。加上当时期货市场的宣传口径都是以小博大等等,所以企业从自身粮食业务的现货经验出发,参与了大商所的玉米期货交易,从事“投机”操作。实际上,除了玉米期货,当时企业还参与了大米、大豆等各种农产品的期货投机操作。 “因为企业对玉米、大豆等现货市场非常熟悉,加上对当时的交割、仓库以及质检等现货业务也比较了解,所以良运购销在最初参与期货市场时有着非常得天独厚的现实条件,这也是企业在最开始参与市场能够挣到超额利润的原因。”杨传辉介绍到,企业以现货贸易作为出发点,准确判断了几次玉米、大豆等价格走势,在期货市场的投机生涯中获取了巨额利润。由此,1994年开始之后,集团开始专门组建专业的期货交易部门,拨付专业的资金用于期货市场的“投机”,完全和现货脱离了关系,开始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但成也投机、败也投机! “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企业单纯的投机开始遭到市场的报复。”杨传辉说道,由于没有现货匹配和业务支撑,企业投机生涯在1995年遭遇滑铁卢,基本上把以前的利润全部回吐还亏损惨重。为此,次年企业解散了期货交易部门,加上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整顿国内期货交易场所,良运集团开始“远离”期货市场,回归粮油贸易、仓储物流等传统产业。自此,企业开始和期货市场保持了相对疏远的关系。 回归——参与期货市场的第二步 良运购销再度回归期货市场已经是国家对期货市场第一、二次整顿之后的事情了,幸运的是大商所在1998年期货市场第二次整顿中成为全国仅存的三家期货交易所之一,这成为良运购销后续回归市场的一个契机。 据记者了解,良运购销参与期货市场投机的1994年曾被视为中国的“期货年”。当年,中国证监会陆续停止了几十家交易所的期货交易,批准了包括大商所在内的15家试点交易所;发布《期货经营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了钢材、食糖和煤炭期货交易等。 至1996年,中国证监会就期货交易所披露交易、交割有关信息,各交易所建立“市场禁入制度”以及对操纵期货市场行为认定和处罚等方面下发了一系列的法规性文件,并对违规者实施了从罚款、取消期货经纪资格、以至于暂时关闭交易所等各种严厉的整肃措施。1998年8月,期货市场的第二次整顿又采取了两大动作:一是进一步整顿、撤并交易所,将原有的15家削减为上海(上海原三家期货交易所并为一家)、郑州和大连3家,并对“硕果仅存”者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二是取消部分商品期货交易品种,提高部分商品品种的期货交易保证金,同时全面开展期货经纪公司的增资和整顿工作。 “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第二次清理整顿之后,大商所取消了玉米等品种的上市交易,仅仅留存大豆一个期货交易品种,2年后的世纪之年,大商所才得以上市第一个期货品种——豆粕期货合约。”大连投资者张树坤说道。 但良运购销再度进入期货市场是在国家第二次清理整顿的六年之后。 “2004年可以称之为中国期货市场另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年份。”杨传辉说道,当年9月份,大商所时隔四年之后得以再度上市新的期货交易合约——玉米,为企业重新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契机。 杨传辉介绍到,因为良运购销主营业务以玉米为主,当时的企业负责人在大商所上市玉米期货合约之后,即开始积极布局参与期货市场,并和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等现货市场的交易结合起来,逐步探索企业参与期现货市场的新模式。 期现套利——参与期货市场的第三步 “参与期货市场理念的变化决定了企业下一步市场运作。”杨传辉说道。因为企业在2000年之前的期货市场走过弯路,所以2004年之后参与玉米期货品种就比较谨慎了,主要是期现结合,并且严格按照现货的模式进行操作。随着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开始对东北产区玉米进行宏观调控,连续多年提高东北产区玉米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国内玉米期货开始呈现为明显的政策市行情。 期现结合开始成为企业运作粮油贸易的一个必经过程。 “自2008年开始,良运购销就承担着一部分国家粮食储备轮换任务,每年有十几万吨的玉米临储及其它储备轮换业务。”杨传辉说道,这为企业期现结合操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运营条件。 期现结合实际上是把期货市场当成企业经营的一个工具,为良运购销在期货市场的“辗转腾挪”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很多企业并不具有这样的条件。”杨传辉坦言,因为良运购销是拥有现货、轮换以及贸易、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贸易企业,可以在东北产区采购新上市玉米,同时利用交割仓库的优质条件,根据期货市场的价格高低,进行期现套利。如果期货价格高于到库价格30元/吨以上,就可以采取买入现货卖出期货的操作策略,如果低于采购成本,企业则可以通过现货贸易实现稳健经营。这个过程中,期货市场实际上成为企业卖出现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为企业经营提供了一个新的销售场所。 而自2015年开始,国家开始逐步在国内玉米市场取消临储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其中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就是开始大幅度调低玉米临储收购价格,让市场自己调节供需价格水平,国内尤其是东北产区玉米开始向市场化定价迈出了第一步。 “国家取消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对于企业利用期现市场套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企业可以利用好正常的价差水平,实现稳定经营。”杨传辉说道,例如现在东北产区玉米收购价格为1400元/吨,而期货市场9月份盘面为1600元/吨,企业依然可以采用现货市场采购、期货市场卖出的期现套利模式进行参与。也可以产区收购、签订贸易合同直接走现货的形势进行贸易买卖,这并不影响企业参与利用期货市场实现稳健运营的初衷。 在谈及期现结合操作注意事项的时候,杨传辉介绍了一个印象深刻例子。在玉米1605合约上,良运购销持有了一定数量的玉米空单,在临近交割月份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并没有时间注册足够的仓单,导致在价格大幅回升的时候,企业面临着保证金不足的风险。“所以,在企业一旦采购现货并在期货市场做出卖出保值之后,就需要及时的保证充足的保证金水平,并在第一时间注册仓单,通过仓单来抵消保证金,来缓解现货企业参与期市的资金压力,因为一方面企业需要采购现货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在期货账户冲抵保证金,双头资金对于期现市场操作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杨传辉说道。 而期现结合的另一种模式则是先签订现货贸易合同,依据合同定价来看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哪个价格低就通过哪个市场进行采购。 杨传辉介绍到,例如现在企业和下游需求企业签订了2000吨大豆贸易合同,定于下月交货,价格为3900元/吨,而现在现货市场采购价格3700元/吨,期货市场近月合约则由于市场波动跌至3600元/吨,则企业就会选择在期货市场买入补充现货库存,如果价格继续下挫,则企业会继续采购,直至把2000吨大豆买够,然后就将准备现货贸易的资金打入期货账户,通过期货市场采购大豆,完成期货-现货市场的转换。“实际上,企业不但能够把期货市场作为一个卖出市场,也可以把期货市场作为一个买入市场,通过期货市场采购大豆,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当前采购现货的资金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为期货市场只需要支付部分保证金就可以采购原料;另一方面,期货交割的大豆都有大商所的质检保证,质量也比较好,比企业直接通过现货市场进行采购节约不少成本。”杨传辉称。 显然,在此过程中,期货市场已经成为良运购销运作企业经营的有力“秘密武器”。企业不但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实现卖出货物,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买进货物,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方便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套期保值——参与期货市场的第四步 现货企业的期现结合和套期保值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操作思路。 “经过多年的摸滚打爬,企业已经从单纯的期现市场套利迈向了套期保值操作,就是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企业经营保驾护航,而不是单纯的交货、购货、卖货等。”杨传辉说道。有时候仅仅是利用期货市场锁定采购价格和远期价格成本,而不是采取大规模交货来实现企业运行。 杨传辉介绍了当前通常采用的集中套期保值模式。 通常采用的套保模式有以下几种: 1、买入式套期保值策略—即现货预售+期货买入,后期根据现货采购的进度,对应了结期货持仓。例如,企业在远期1月份提前签订玉米贸易合同1万吨,为防止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行情,则选择在期货市场买入相应仓位,然后根据在现货市场的采购进度,不断减少期货市场的多头仓位。 2、卖出式套期保值策略—即现货采购+期货卖出,后期根据现货销售的进度,逐渐了结对应期货持仓。一般是每年度开始收购新粮的时候,企业需要提前布局采购数量用于贸易中转,在没有签订贸易合同的时候,企业需要提前抢购一部分新粮,此时为防止收购价格呈现大幅下跌走势,则选择在期货市场卖出一部分仓单,然后根据现货贸易销售情况,在不断减少期货的空头仓单,以此完成期现市场的锁定成本和风险。 3、综合性策略,即趋势性套保,通过对市场供需平衡的研判,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为前提,根据企业的既定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套保方案。 企业在参与套期保值操作时,还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主营业务来适当调整套期保值方案,而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做。 杨传辉认为,粮油贸易型企业在产业链的环节中扮演物流中转的角色,通常毛利润较低,要依靠规模,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决定了企业对市场价格波动的抗风险能力较低。期货工具,是为了弥补现货流通环节的不足而衍生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是为了规避现货采购、仓储、流通环节中的价格波动风险,要配合企业自身的现货经营计划,统筹全局,现货期货一盘棋。 首先,要严格的核算成本,通过严格的会计核算,可以预估出交割成本。即: 交割成本=现货价格+运输费用+入库费+仓储费+资金利息 核算之后,根据现货市场的价格,配合现货的远期采购、预售合同,就可以确定采购的时机和锁定利润。 其次,正确认识套期保值亏损。亏损是正常的,在套保过程中,如果期货盘面亏损,现货市场是盈利,总量是平衡的,经营是长期持续的。虽然理论上套期保值有现货头寸和期货头寸一一对应的原则,但如果市场价格预期平稳,波动较小,就完全可以降低套保的比例。期货交易是辅助现货的工具,总之,现货市场价格有优势,就走现货渠道,期货价格有优势就走期货交割。会计在核算账目时,要每月月末进行核算,分别记录到投资收益栏目下,财务帐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一成本共盈价值变动)盈利或亏损需要一并核算。 第三,要加强行业政策研读和判断。不定时与投资公司、期货公司进行谈话交流、电话沟通、微信等方式沟通。充分解读国家对粮食产业的调控政策及现货市场的变化。观察期货市场的浮动,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顺势而为。尤其是国家政策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要加强内部管理和风控流程控制,严格按照套期保值策略操作。期货业务和现货业务是相铺相成的,不能分割来看,要合并部门统一操作。每天早盘由购销公司总经理决定当天交易策略。头寸方面一般控制在现货经营数量的60%-70%比例。同时,每天早晨开会决定具体操作量,有较大变动实时进行电话、微信等方式沟通。 他同时强调,套期保值的前提是要根据市场供需平衡去预测价格的趋势,从而配合现货经营计划,制定有效的规避风险的策略,严格意义上讲,只有符合市场趋势的策略,而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最优策略。如果说有,那就是对企业套期保值团队的建设,对套保交易流程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制定。同时,套期保值的比率也是根据价格趋势预测的不同而变化的,通常的情况下,在价格处于涨势时少量保值,作 30%-50%左右的保值头寸,最大不超过70%的保值头寸;在价格处于跌势时,作全额头寸保值,保值头寸达100%,甚至再加大头寸。 后话 谈及场外期权等其它衍生品市场时,杨传辉介绍到,目前,交易所支持期货经纪公司正在尝试进行场外期权的试点,场外期权等金融工具一旦推出,对现货企业的帮助很大。场外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对企业做套保的时机和策略把握的能力要求较低,只需要企业进行价格趋势的研判,从而为自己生产经营环节中的价格风险买入保险。风险不发生,只损失保险费用,风险发生则可以获得预期的补偿,是值得推广和参与的。 实际上,现在国内产业企业在套期保值操作时都面临着人才瓶颈的压力,期货操作人才限制了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在谈及人才培养、选拔和期望之时,杨传辉认为,人才选拔一般都是从企业内部人员选拔加上从外部招聘并进行相应培训,要求其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要求能够根据企业现货经营的方向,结合期货市场的变化,进行期货操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分析盘面并向分管领导汇报。盘前制定出远月和近月的操作方向,准备操作,基本完成公司的经营任务。 采访结束,搭车离开大连友谊国家粮食储备库(笔者注:良运集团下辖分公司),远望露天堆放的层层叠叠的包粮、房式仓中一望无际的散装玉米、高耸的浅圆仓以及延伸的散粮铁路运输专用线,记者看到了良运购销在中国粮食贸易流通、仓储物流发展大变局中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也看到了中国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产业中的巨大作用。[详情]

仪征方顺:背靠期货基业稳 成就行业常青树
仪征方顺:背靠期货基业稳 成就行业常青树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之十五 中国证券报 王超 没有ABDC四大粮商的显赫背景,没有中粮、中纺的国企实力,合益荣投资集团下属的仪征方顺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仪征方顺”),一家中型民营企业,通过积极开展内外盘套利、套期保值以及基差交易,在充满惊涛骇浪的市场竞争中一路平稳驶来,最终成为行业中少有的常青树。 油脂行业的套保典范 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大宗商品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尤其在粮油加工和贸易领域更是显著。随着进口政策放开和我国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大豆、棕榈油等重要油脂油料的进口量开始迅速攀升。 据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2015/2016年度中国进口大豆将达到8300万吨,棕榈油为560万吨,分别较2001/2002年度增长了7倍和2倍。然而,伴随着贸易量的飞速增长,价格风险也日益凸显,粮油企业迫切需要提升管理和驾驭风险的能力。幸运的是,多个农产品期货品种的相继上市,为企业平稳经营开辟了一条重要通道。套期保值和基差交易的逐渐熟悉及运用,令油脂企业愈加认识到期货工具对于现货经营的重要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粮油企业进入到期货市场当中,并在逐步的摸索过程中成长壮大。 基差贸易是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所谓基差,就是“现货一期货”,即某一地点、时点上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差值,现货贸易由传统的“一口价”定价方式,转变为“基差+期货”的基差贸易方式,这是对过去几十年的“一口价”定价方式的革命性突破。由此,整个油脂油料现货行业经历了数次质变和大洗牌。 仪征方顺是一家民营的股份制公司,迄今已有25年的历史。公司主要从事油脂贸易业务,油脂仓储能力达4.5万吨,生产能力为10万吨/年的食用油脂精炼和10万吨/年的棕榈油分提。公司处于长江岸边,有输油管线直通江边的南京港仪征港区码头,码头可停靠万吨级以上油轮,海运散装油品能够以每小时200-300吨的速度直接卸货入罐,可以避免压船及滞期现象。 据介绍,公司年进口各类油脂量约20万吨,年销售各类油脂30万吨左右。由于长期优秀的供货服务,多次被国内康师傅、今麦郎、统一等大型食品企业评为“优秀供应商”。 仪征方顺生产用棕榈油主要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由于供应商都是用“一口价”的方式销售。从装船运输到国内经过报关报检,一共需要20多天,价格风险较大,使得企业必须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我们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开户交易过,在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也积极探索过套保业务,”公司总裁周世勇说,但自从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棕榈油期货合约以后,逐步成为公司套保的最佳工具。 近年来,“基差贸易”在饲料行业中得到广泛推广,在油脂行业中的运用逐步崭露头角。周世勇介绍,董事会在认定油脂市场采用“基差贸易”模式是大势所趋后,便开始大胆尝试,在自身得到锻炼和收获的同时,也积极协助众多的下游客户做好风控和培训工作,带动公司与客户共同成长,为油脂油料行业树立了优秀的模范典型。 “2004年、2008年两次大豆危机,油脂加工行业经过了两轮‘大洗牌’,不少民营企业纷纷出局。”周世勇说,并非是这些企业不知道期货,不清楚它是一个风险控制工具。而是这些企业更多把期货当做投机工具来对待。“大部分企业把它作为一个投机工具,寄希望通过期货本身的盈利来实现企业盈利,并没有上升到风险防控这样一个重要的工具来对待。”他说。 “2017年,油脂行业可能要经历第三次‘大洗牌’。”但周世勇表示,他对此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应对工作。这个“定心丸”,就是公司多年来已经逐步熟练掌握的“套保利器”。 仪征方顺触“期”四部曲 作为国内最早进入期货市场的油脂加工企业,仪征方顺在熟练掌握期货工具过程中难免吃了不少亏,呛了不少水。 “在油脂油料行业的历次巨变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周世勇介绍,尽管期间屡次“受伤”,但对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对经营风险的防控从没有停步。他说,“这堂课学费昂贵,印象深刻。但总归来说很值,因为到今天我们不会再为手中有头寸而着急上火、彻夜难眠,也不用担心自己一夜之间会被洗刷出局。” 回首往事,周世勇娓娓道来。他总结说,公司对期货工具的认识和接触可大致划分为摸索、历练、理性探索和逐步成熟四个阶段。 摸索阶段:2007年之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棕榈油合约还没有推出,仪征方顺采购棕榈油主要在CBOT、BMD市场上进行对冲。“严格来说当时的操作并不算是套期保值。只是发现价格要下跌,感觉会有损失就去外盘做空,也没有指定严格的套保比例。”周世勇说,采购回来的棕榈油现货主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而在CBOT或者BMD抛空,属于在生产地抛出,从物流角度看是逆市的,所以这样的“套保”经常亏钱,慢慢地套保比例更小,转化为属于投机性质了。 当然,仪征方顺也尝试过买入套保,就是在外盘上买入,等到真正买入现货时再平仓,换成现货。然而,现实情况是:一旦期货盘面上出现盈利,往往急着平仓;一旦盘面出现亏损,平仓换成现货时成本也提高了。于是,这样的套保也没能坚持长久,采购时仍然是“一口价”成交,很少使用买入套保方式。 金融危机中的历练:2007年后,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棕榈油期货合约,当时市场处于牛市,套保一般都亏损,经过了多次亏损,就干脆不做套保了。尤其是在2008年初,棕榈油价格上涨很快,当时采购成本大约为9000元/吨,但大连棕榈油很快就涨到11000元/吨,从锁定利润的角度就做了套保,后来市场继续上涨到12000元/吨以上,追加保证金的压力很大。2008年3月4日,风向突变,油脂几个品种从涨停板反转,当天收于跌停板价位。几个交易日后,看到期货盘面上还能略有盈利,于是马上就平仓了。结果现货价格继续暴跌,公司蒙受了很大损失。再后来,油脂市场持续反弹了4个月之久,基本也就没有再进场进行套保。至当年7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均出现暴跌,棕榈油价格跌破7000元/吨,存货亏损30%,市场几乎每天出现跌停现象,几乎没有人讨论成本、基本面这些因素,只要有存货,不套保就是等死,必须尽快止损!“在这种情况下,9月份我们进场对剩下的存货约一万多吨按1比1比例套保,套保单进场时价格已经跌到6200元/吨左右,平仓时价格4400元/吨,期货盘面盈利1800元/吨,有效地弥补了约1800元/吨的损失。”他介绍。 理性思索阶段:经历了2004年、2008年的牛熊转换,公司在期货市场上愈加成熟。但还是会经常犯错误,套保达不到预期效果。周世勇说,深刻反思过后,发现主要的不足在于:一是对基差不重视,重趋势,重投机。棕榈油市场长期以来经常出现负基差,就是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长期在-200元到+300元之间波动,但是仪征方顺在建立仓位的时候总是考虑市场能不能上涨,只要认为能上涨,就持有现货不套保,忽视了基差这个工具。二是抄底思想严重,掌握不好套保比例。尤其是在2013年以后,棕榈油的价格长期在6000元以下,从经验判断认为这是市场的低位区间。套保比例经常低于50%,殊不知市场在低位区杀伤力不减,每年上下波动也有10-20%,套保比例低,不能完全覆盖价格下跌风险,虽然经过多种经营方式降低成本,但业绩仍不理想。 成熟阶段:2014年以后,仪征方顺经历了各种行情,积累了经验,有了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基本上能够熟练运用期货工具,根据市场趋势、基差变动和合约特点等设计头寸。业务模式也开始丰富多样,有基差、套保、套利、投机、交割等模式,有了较健全的风控系统,企业基本摆脱了“靠天吃饭”、业绩大幅波动的局面,开始步入稳健经营、稳定盈利的阶段。目前在采购方面,无论是国外进口、国内采购都是先有套保计划才进行。这样安排生产、销售也就顺理成章。“2015年,公司全年的生产开机率达到90%以上,如果不是设备检修,开机率可以说是100%,在全行业产能过剩、很多工厂开机率不足50%的大环境下,这是很不容易的!”周世勇说,在销售方面,仪征方顺与供应商达成了多种采购方式,如一口价、基差合同等。公司利用这些方式引导下游客户学习现代贸易模式,双方都找到了更多的交易机会。 经典案例回顾 棕榈油的进口销售时间较短,变现能力较强,2015年以前,一直是融资商十分青睐的品种。大量的融资买入,使得融资商几乎包揽了所有进口,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进口价格“倒挂”,即进口价高于国内现货及期货价格,倒挂幅度低时在200元/吨左右,最高可达到1000元/吨以上。2015年,由于上一年度融资商资金链相继断裂,所有的融资商被迫退出进口市场,长期倒挂的棕榈油出现了久违的进口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仪征方顺“重返”市场,开始进口棕榈油,并同时在国内期、现货市场上进行相应操作。 (一)卖出套保+跨期套利+买入交割 2015年11月中旬之后,油脂市场由前期的一路下跌,转为底部宽幅震荡。公司研发部认为,市场主要压力在于宏观经济下行,当时国际原油价格连续下破支撑,但油脂品种却甚为坚挺,甚至略有反弹。基本面看,马来西亚供需开始转好,产量和库存都出现拐点。一方面,厄尔尼诺天气炒作加剧,另一方面,从气候和棕榈生长规律来看,马来西亚棕榈树进入季节性减产期。此外,中国进口大豆的速度还在加快,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上调中国新年度的进口量,说明中国需求没有减弱。 当时的盘面价格结构如下: 进口利润:由于马来西亚棕榈油未来价格看好,马盘上涨,连盘棕榈油远月合约也强劲跟涨,并一度出现了50-80元/吨左右的进口利润。 基差:由于国内棕榈油现货库存较大,约在100万吨左右,当时正处在冬季消费淡季,现货需求很差,现货较期货贴水近300元/吨,即基差在-300元/吨左右。 预判:远月合约价格较高,远期进口价格倒挂。远期现货需求差,基差为负。意味着中国远期的进口会放缓,远期库存将偏紧,国内的基差长期会走强。 在这种判断下,仪征方顺果断制定了以下建仓计划:在近月进口,在远月合约上卖出套保,以锁定200元/吨左右的基差。考虑未来现货价格看涨,因此套保比例70%。 具体操作见下表: 表1 时间 马来西亚现货 华东现货(元/吨) P1605(元/吨) 内外价差(元/吨) 国内基差(元/吨) 11月17日 采购价557美元/吨,到货价约4430元/吨 4200 4390   4390-4430=-40(倒挂) 4200-4390=-190 12月3日 采购价563美元/吨,到货价约4557元/吨 4380 4630   4630-4557=73(倒挂) 4380-4630=-250 12月8日     采购价568美元/吨,到货价约4597元/吨 4400 4690   4690-4597=93(顺差) 4400-4690=-290 资料来源:仪征方顺 2016年3月份之后,棕榈油期货价格突破前期的震荡平台,连续上涨,现货价格亦跟盘上行。基差从最初建仓的-190元至-290元,最高一直涨到150元至200元,公司在基差操作上盈利400元/吨左右。 由于马来西亚减产,马盘价格快速上升,进口利润也消失殆尽,由此前的顺差变为倒挂。国内现货库存不断减少,基差连续上涨,商家惜售,大单采购1000吨以上很困难,而如果进口就会面临亏损,企业处于两难困境。 此时公司发现大连盘面存在机会:P1605-P1609价差震荡走强,价差波动范围在50-100元之间,正向套利机会显现。买P1605空P1609,一方面可以跨期套利,另一方面可以在5月接货,弥补现货库存,保证生产原料供应。可以说是一宗两全其美的交易。经过分析之后,仪征方顺果断进行上述交易。 具体操作如下表: 表2 日期 买入P1605 卖出P1609 现货价(元/吨) 4月19日开仓 5516元,买入300手 5590元,卖出300手 5800   5月16日接货 广东东莞接货运至江苏仪征(运杂费约270元/吨) 持有 5750   5月30日销售结束 5850元/吨销售现货 5280元买入平仓 5850   交割成本 1、交割手续费:1元/吨; 2、出库费:14元/吨; 3、检验费:3元/吨; 4、仓储费:0.9元/吨·天 共计18.9元/吨。 盈亏分析 1、             期货市场 P1609:5590-5280=310元/吨 2、             现货市场: 5850-5516-270-18.9=45.1元/吨 资料来源: 仪征方顺 、银河研发 4月19日,方顺以5516元/吨的价格买入P1605,5月16日交割接货,因从东莞库交割接货到江苏,物流上需运杂费270元/吨左右,加上交割出库的各项费用,实际接货成本为5516+270+18.9=5804.9元/吨,以5850元/吨销售,盈利45.1元/吨。虽然利润较小,但由于当时国内市场库存偏紧,方顺通过在P1605上交割接货,补充了库存,保证了下游货源的供给。 企业同时在P1609上卖出套保,5月30日平仓盈利5590-5280=310元/吨。这笔交易涵盖了套利、交割、物流、贸易等方面,灵活运用基差交易操作,一方面赚取了套利收益,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货源供给,实现了稳健经营。 (二)基差定价销售 2016年4月中下旬,由于前期厄尔尼诺炒作和产量下降,使得棕榈油期货价格产生较大的天气升水。市场经过上涨后,利多逐渐消化,油脂品种价格可能出现调整。最重要的是,从4月份开始,马来西亚进入增产期,库存下降势头将有所缓解。同时,在国内严厉政策调控下,前期引领上涨的部分品种开始回落。预判未来棕榈油期货价格将下跌。 从船期来看,当时3/4/5月份棕榈油进口价格倒挂,到货量稀少。公司研发部判断,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将从100万吨逐渐下降,6月份可能下降到50万吨以下。对港口库存紧张的预期令企业看涨基差。 在对行情进行综合预判后,公司操作策略也作了适当调整。一是分别在4月26日、4月28日、5月3日采购棕榈油,价格约在CNF700美元/吨到688美元/吨之间,并于当天在大连盘面1609合约上套保,锁定了约-20到50元/吨的微幅进口利润;二是以市场价基差450元销售现货,即与下游企业签订基差销售合同,报价为P1609合约价格+450元/吨;三是以低于当前市场价的基差销售远期基差,即与下游企业签订远期销售合同,报价为P1609合约价格+350/400元/吨。具体操作见下表: 表3 时间 国外操作情况 国内操作情况 4月26日 采购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为698美元/吨,到货成本约5680元/吨 当日华东现货价为6000元/吨。以5720元/吨卖出P1609 合约套保,锁定进口利润5720-5680=40元/吨。基差为6000-5720=280元 4月28日 采购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为690美元/吨,到货成本约5530元/吨 当日华东现货价为5900元/吨。以5570元/吨卖出P1609 合约套保,锁定进口利润5570-5530=40元/吨。基差为5900-5570=330元 5月3日 采购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为680美元/吨,到货成本约5500元/吨 当日华东现货价为5900元/吨。以5480元/吨卖出P1609 合约套保,锁定进口利润5480-5500=-20元/吨。基差为5900-5480=420元 5月25日 上述采购平均成本约5570 当日华东现货价为5570元/吨,P1609合约价为5074元。基差为5570-5074=496元 资料来源:仪征方顺 截至5月25日,P1609合约由开仓均价5590元/吨跌至5074元/吨,下跌了516元/吨;现货由5933元/吨跌至5570元/吨,下跌了363元/吨;基差从343元(开仓平均基差)上涨至496元,上涨了153元,即卖出套保净利润153元/吨。 仪征方顺与下游企业签订基差合同,并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获取了稳定的收益,作为合同的另一方,下游企业的情况又如何呢? A是一家和方顺长期合作的国内某大型方便面厂,长期以来一直以“一口价”的方式采购棕榈油,随着仪征方顺开始积极引导客户参与基差合同,以及期、现货市场联动性增强,A厂逐渐加大基差合同的采购量。 2016年前两个季度,华东地区棕榈油基差不断上涨,A厂由于备货需求,于4月20日与仪征方顺签订了6月份的基差合同,基差为200元,当日华东现货价为6050元/吨,P1609收盘价5766元/吨。A厂可以在签订合同到6月最后提货日之前的任一天点价提货。 6月,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均震荡下跌,但基差节节上升,很快达到+500元以上。6月20日,棕榈油1609合约报价5100元/吨,华东现货价为5600元/吨,基差涨至5600-5100=500元,A厂点价后合同最终价= 5100+200=5300元/吨。 若以“一口价”的方式采购,A厂4月20日将以当日现货5960元/吨的价格,或是以当日P1609报价+200元与方顺签订合同,不论是以哪种价格签订,都比基差点价最终的交易价5300元/吨要高出很多。 通过基差点价,A厂降低了采购成本,并且在6月份全国港口棕榈油库存偏低、货源紧张的情况下,A厂由于提前签订基差合同、预定了货源,从而在点价时可以顺利拿到原料,保证了生产。而一些没有签订基差合同的下游客户,则很有可能面临无货可提,因为油厂的库存基本上已通过基差合同预售出去。 灵活运用 实现质的飞跃 灵活运用套保、基差交易,使仪征方顺的经营有了质的飞跃,总结期货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仪征方顺粮油总经理郝先高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正常经营有了保障。从单边交易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以产定销,还是以销定产,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能避免头寸亏损。入场早,担心后期行情转变发生亏损;入场晚,则又担心影响生产。市场采购意愿强烈,上游可能会惜售;反之,则又想降价抛售。下游客户来提货,也许货源跟不上,而客户不想提货时,又催着客户提货。有了套期保值和基差合同,生产、采购、销售、提货成为一条龙,企业经营有条不紊。 从企业内部来说,以前做单边时集团领导最担心的就是价格下跌。遇到市场跌停板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往往砍仓砍到最低点。而现在,无论行情上涨还是下跌,大家都步履轻快,每天一样,研究如何更好的服务客户、服务员工,更好地计划企业未来。 二是加强了集团内部的合作和风控。经过培训,集团各分部重新认识了套期保值和基差的作用,除了在基差上盈利,还可以适当的投机盈利,比以前单纯地做单边更加游刃有余,也有大把时间服务客户,每个月的盈利业绩曲线也变得平稳,不再是大起大落。整个集团从上到下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 三是进一步巩固了上游企业的信任。从原料供应商的角度,由于从上世纪90年代成立以来建立的履约信誉,加上对公司经营的了解,供应商一直给予良好的供货服务,在外贸进口合同上一直采用D/P的结算方式(货到付款)。外商对国内民营企业很少采用这样的付款条件。在供货得到良好保证的同时,方顺在国内积极参与套保,同时展开基差交易,让下游客户也实现良好经营,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上游企业的信任。现在,随着企业在期、现货市场上愈加成熟稳健,越来越多的原料供货商加入,并且主动给予D/P结算条款,这不仅是信任,更是荣誉。 四是更好地服务下游客户。“一口价”定价方式,往往把油厂和下游客户对立起来。但是“期货点价+基差”的贸易模式能够把油厂和下游客户牢牢的绑定在一起,大家共同面对市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仪征方顺不仅自身积极参与期货,也将市场和行业相关的信息和研发优势及时传达给下游客户。企业日益强大的同时,也帮助下游客户积极运用期货市场的各种工具来规避现货经营中的风险,实现了互惠共赢。郝先高表示,目前,仪征方顺每月的基差销售合同占比超过20%,而且有望短期内突破50%,相信今后将有更多的客户乐于接受这种定价方式。 转变模式 携手共赢发展 近年来,油脂油料行业的定价模式已悄然发生改变,传统的一口价销售模式,正逐渐被新兴的基差定价模式所取代。周世勇认为,油脂行业“基差+期货点价”的贸易模式,在两年内将会以势如破竹的气势,迅速席卷整个中国的粮油行业。未来不懂得如何应用此种模式经营的企业,将会在油脂行业第三次“大洗牌”中被无情的淘汰。基差依托于期、现货市场而存在,是反映不同时空的期、现货市场相对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对于剧烈波动的期货和现货价格,基差的变化较为平稳,“期货+基差”的定价模式,有利于企业根据现货经营的需求和市场变化,灵活制定采购和销售计划。 仪征方顺得以在民营油脂企业中茁壮成长,其征战市场的利器,正如开篇所言,是套期保值+基差交易。基差销售模式的展开,给予仪征方顺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和服务手段。结合市场分析和判断,应用基差交易,在锁定企业自身利润的同时,也协助下游企业管理和把控好价格波动风险,实现货源持续稳定的供给,客户归属感得以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公司的品牌建设。 总之,“期货套保+基差交易”让仪征方顺在做好内部经营管理的同时,不断创新优化客户服务,从传统的“销售模式”向“服务营销”模式转变,带动下游企业一起运用期货市场工具来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共赢发展。[详情]

可口可乐:谨慎到认可 淀粉期货运用的成长史
可口可乐:谨慎到认可 淀粉期货运用的成长史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十三 可口可乐:谨慎到认可,淀粉期货运用的成长史 证券时报 魏书光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集团,成立于1886年5月8日,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中的两项,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 如今,可口可乐遍布世界各地,因为其包装和味道俘获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心。从玻璃瓶到塑料瓶再到铝罐、钢罐,从白糖到果糖,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实现降成本、增利润的目标,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外资企业不断探索、完善,在发展的道路上都能看到期货的“身影”。 从现货原料采购到期现套期保值,可口可乐在期货运用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期现套保模式和风险控制体系。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联系了淀粉糖和白糖行业的资深人士、美国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在中国全资子公司——可口可乐装瓶投资集团中国区(以下简称BIG)集团采购总经理张立龙,谈一谈他和可口可乐的期货心路。 现货到期货 外资企业原料采购实现“华丽跳跃” 从最开始的现货采购到期现套期保值,在中国的许多外资企业实现了现货到期货的“华丽跳跃”。据张立龙介绍,由于很多企业总部的风控部门在国外,参与每个期货品种都需要磨合很长时间。目前为止,在中国期货市场上,BIG只参与了白糖、铝、玉米淀粉三个期货品种,但随着公司对期货市场认识的提升以及国内交易品种的丰富,今后参与的品种还会进一步增加,速度也会放快。 在白糖期货没有上市之前,外资企业最开始使用的是纽约11号和伦敦5号糖浆期货,也会在柳州、昆明等国内批发市场上采购。由于国内白糖质量标准较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最初,可口可乐公司使用的白糖都是进口的。2006年白糖期货上市,这对这些以国际采购为主的外资企业来说,是一次“难逢”的乐事,张立龙说,“白糖期货上市之后,交货的白糖是标准化的,且标准提高了,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买东西作价,甚至是提货。提货只有品牌的风险,没有质量的风险。” 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在易拉罐等金属包装上,很多外资企业也实现了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国外到国内的转变。铝是生产饮料易拉罐的主要材料,据了解,大概一年生产30多亿个易拉罐,铝用量约在几万吨。由于国内的铝卷质量一直未能达到做易拉罐的标准,加之企业对原材料的了解不深,缺少其他购买渠道,饮料企业的易拉罐身和罐盖材料都是通过国外进口。由于当时进口铝受国外两大企业高度垄断,为了避免因铝高度垄断引发铝价波动给企业利润带来损失,加上铝的期现货价格相关性很大,随着国内铝卷质量的提升,以及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交易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外资企业逐渐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 从100%使用白糖,到现在使用量只有原来的15%-25%,2008年白糖价格上涨,客观上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淀粉期货或者玉米期货的需求。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淀粉可分为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红薯淀粉、麦类淀粉等。由于长期以来,经销商、超市和批发商分食了很大一部分利润,在销售额和销售单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料端进行风险管控就显得极为重要。据了解,淀粉中消费量最大的是生产糖浆,糖浆里面果葡糖浆用量占比最大。这就使得“物美价廉”的玉米淀粉成为生产果糖的首选,尤其是在今年取消玉米临储政策之后,玉米价格的市场化更是扩大了其在价格上的优势。“从淀粉到果糖,需要先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加入异构酶以后,就能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成为生产饮料与食品行业使用的果葡糖浆。”张立龙说。 2014年12月1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淀粉期货上市。但由于上市时间太短,缺乏长时间数据支撑,而外资企业的风险控制要求非常严格,对淀粉期货的运用带来不小的难度。一些企业经过内部协商,将公司持仓量设定为市场总持仓量的5%至10%,以确保市场流动性充分、没有挤兑风险。对于淀粉期货的发展,张立龙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因为原来的白糖在很大比例上转成了果糖,所以今后淀粉的用量一定会增加,出于成本考虑,起初我们还亲自到东北收购过玉米。” 谨慎到认可 外资企业风控态度发生转变 张立龙指出,从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至今,二十六年的时间里,中国期货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品种布局逐渐趋于合理、交易规模不断增长、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功能逐步健全,四大期货交易所在国际的地位与影响力逐步提升,发展前景看好,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也逐步增强。 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同步的是,国外企业对中国期货市场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由于期货专业人员短缺,外资企业领导层对中国期货市场的情况认识不足,在期货运用上我们很长时间都持谨慎的态度。”张立龙表示,国外企业的避险意识较强,但对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存在担忧。“从2008年到2010年,走在前面的外资企业用了两年的时间给美国领导层介绍关于中国期货市场的相关情况,如期货交易所发展历程、期货公司概况、市场及价格相关性、交易及交割情况、风险控制制度等,等到美国领导层了解清楚了,大家才开始逐渐参与到中国期货市场中来。” 据了解,很多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总部主要参与汇率期货,对于原料价格的锁定,主要是通过与国际糖商及其他原料供应商进行远期现货定价交易进行。“由于中国饮料行业竞争激励,所以对成本管理要求更高。从生产成本来看,中国肯定是最低的,做了期货就更低了,拿糖来说,参与期货之后,糖的价格一般比市场平均价低5%。”张立龙说。 “我觉得到目前为止,美国总部对中国期货市场较为信任。美国总部更为关注流程和结果,在看到2009、2010年的交易结果之后,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系逐渐认可。” 外资企业对中国期货市场态度从谨慎到认可的变化,也侧面印证了中国期货市场在20余年间的发展。在两次大规模清理整顿后,中国证监会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四个管理办法,并构建了由证监会、派驻机构、交易所、监控中心和期货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此外,交易所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也不断提升。各类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流动性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11月末,全国期货市场2016年单边累计成交38.34亿手,同比增长32.12% ,是十年前(2006全年)成交量的17倍。其中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玉米淀粉期货2016年累计成交0.61亿手,同比增长245.23%。玉米淀粉期货上市2年来的稳定运行,博得了可口可乐这样谨慎外企的信任,“持仓量设定为市场总持仓量的10%以内,以确保没有挤兑风险”的淀粉期货操作策略也渐渐成为历史。 市场波动 期现套保愈加珍贵 自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淀粉期货上市以来,受到市场广泛的关注。淀粉期货具有标准统一、易于存放的特点,参与者仅限于淀粉贸易商、果糖厂、生产厂和一些原料买家,参与者结构相对简单,利用起来较为便利。 对于期货套保的具体操作,很多外资企业都有着自己的模式。张立龙表示,在限制允许的范围内,对于入市时间、换月时间是可以选择的,市场波动就会有利差,在综合考虑月份差、期现差之后,只要踩对了时间,就能赚钱。那种“今天买,今天平”的操作手法还不如不做。要通过对市场行情的判断设置一个预算值,在大方向确立的情况下再进行操作,基于套保理念就不会吃亏。比如说,今年淀粉价格是每吨2600元,市场最低跌到每吨1600元,如果在1800元的价位买进,在明年每吨2000元预算的情况下,比今年便宜800元,比预算便宜200元,就算没有抓住每吨1600元的最低点,买了个市场中间价也是不错的。 对于期货亏损,张立龙表示,其一,在开始用期货的时候,企业高层一定要认识到做期货肯定会有盈亏,但这个盈亏是为了避免更大的亏损,并且一定要将期货和现货合并计算;其二,要有一个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说预案是大家一起讨论的结果,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一般这些外资企业年初会制定一年的计划,包括市场分析、具体交易价格等,但也会根据市场行情再做调整。在此基础上,现货与期货不能脱节,从保障供应的角度,期货与现货是混杂在一起的。”他说。 “如果行情波动剧烈造成浮亏太大,可以选择接货,或者转仓远月合约。”张立龙表示,有一部分果糖企业直接从玉米生产果糖,基本不需要实际交割玉米淀粉期货,出于熟悉交割流程的考虑,我们至今就交割过一次1500吨的淀粉期货仓单。 由于市场上生产厂商对于淀粉期转现的认识不深,期转现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有些经营主体对期转现操作不甚了解,总以为自己亏了,被忽悠了。”张立龙苦恼地表示,“对市场规律不了解,只看到涨价时风光的一面,价格下跌时就感到急迫。大家提前规划一下,先把合同签了,商定好在大商所做期转现。你这货已经卖出去了,你只管把物流安排好就行了,到时你选时候卖,我选时候买。这样买卖双方的交割压力提前释放,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是非常好的。” 可口可乐对期货套期保值理念的认识十分值得学习和深思。一是对待期货套保亏损方面。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及企业管理者只愿接受套保盈利,却不能接受套保亏损,甚至设置期货以盘面利润为基准的考核指标,在错误理念的引导下,企业要么畏惧期货市场,不敢参与,要么渐渐走向投机的道路。在可口可乐看来,套期保值的目的是获得稳定的利润,而不是获取最大利润,正确用好期货这个工具,必须正视套保的亏损,特别是管理层对套期保值的正确态度十分重要。 二是对待实物交割与套期保值关系方面,部分企业和投资者认为只有实物交割才是套期保值,不参加实物交割就不能实现保值目的。对于像可口可乐这样成熟运用期货市场的企业来说,交割只是在有现货需求且相对现货交易有利润时才会采用的方式。当期现货走势拟合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交割来实现保值目的。 风险管控 企业生存的坚实防线 期货的发现价格与套期保值功能为市场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弊端”。与其他市场风险相比,期货市场的风险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在期货高杆杠的特性下,投资者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做好风险控制,成为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在很多外资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运用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风险管控体系,在享受期货工具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设置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一般企业会在年初制定一个预案,通过对去年市场行情的分析,制定今年市场价格波动的大区间,成交金额不能过于宽泛,企业内部上下都要参与进来,对预案的执行情况及结果由大家共同承担,此外,企业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年底,会根据年初设置的预算线对采购业绩进行考核。”张立龙表示,市场的不确定性永远存在,人为的预期研判也不可能100%准确,所以,在考核时,必须结合市场运行实际,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在可口可乐,套期保值负责部门是集团采购部门,承担第一线风控职责。采购部门负责套期保值方案,也就意味着该企业的期货和现货经营部门是统一的。在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上,实际进行的每一笔交易,财务部门与管理层都会在邮件里看见,财务除了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外,也会提出止损意见,会对持仓头寸实施监督。为了控制风险,理论上持仓头寸不会超过现货贸易总量的70%-80%。张立龙提出,“我知道有些公司的期现货部门各自独立,风控部是风控部,现货部是现货部,期货部是期货部,三部分立在架构和制度上,有优势,但这种方式不适合我们,主要是不易于双方的沟通、交流,遇到好的机会也不能相互利用。” 据了解,一般外资企业是由财务部门对风险实行管控,基本上按每天、每月、每季度的频度向上级部门汇报采购进度、成交价格,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实时的调整。“目前企业在风控上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完全不管,放任交易,一旦亏损就会责怪没有监控;另一种是管得死死的,每一步都有流程,都要上报风控、管理层,谁不签字都不行,比较僵化。有一种风控体系是比较理想的,就是单位风控委员会提前审批好风控计划和原则,实际执行时赋予采购团队相对自由的空间,监控是每天都在进行的,监与管相结合。”张立龙认为,在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上,管理层的思想和理念同样重要,“只有管理层和具体人员都懂期货,比较容易达成共识,才是最有效率的状态。”张立龙说。 制度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期货交易的风险管理制度也十分重要,松了无法实现防控风险的目的,紧了又会束缚了企业前进的步伐。只有在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尺度,才能既保证企业期货套期保值的顺利进行,又不会出现致命的风险事故。可口可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理想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得期货操作人员在审批允许的范围内的交易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期现盈亏的财务结算,一直是很多企业的难题,大多数企业都会采用独立结算的方式,但走在前沿的外资企业却采用了盈亏冲抵的结算方式。“在财务处理上,增大期现货之间的关联性,采用了盈亏冲抵的财务结算方式。比如说,先在合约月份与财务月份上建立关联,并长时间维持这种关联性不变,这样就能避免数据混乱,让期现盈亏更清晰。”张立龙说。 在整个采访中,记者深切体会到了这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对期货等衍生工具的重视。无论在思想意识中,还是在实际操作中,无论在部门设置上,还是财务核算上,期货与现货都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看待。正是这样的理念,让可口可乐将期货工具真正为己所用,实现了跨国基业的百年传承。[详情]

100%套期保值背后:超级粮商的“期货真经”
100%套期保值背后:超级粮商的“期货真经”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十一: 100%套期保值背后:超级粮商的“期货真经” 中国证券报 叶斯琦 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型外资企业,路易达孚无疑是期货市场的先行者。期货操作上,路易达孚完全按照“头寸相同、方向相反”的原则严格进行100%套保,不考虑行情趋势的影响,这一理念成为很多企业竞相学习的目标。路易达孚同时也是国内首批开展基差交易的企业之一,对基差交易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 “很多道理讲起来很简单,确确实实要执行起来却很不易。做大宗商品贸易,一定不能贪心,靠的是量,是对风险的严格管控,而不是暴利。”路易达孚(中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涛说。 世人艳羡的背后,路易达孚念的是什么样的“期货真经”? 期货工具成就超级粮商 “这么多年,我深刻体会到,路易达孚能有今天,是期货成全了我们。”谈及中国期货市场,陈涛有着很深的感情。 据公开资料,作为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是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的开创者。1883年英国利物浦谷物交易协会成立,允许开展谷物期货交易。和当时大多数谷物贸易商一样,路易达孚从俄国黑海地区进口谷物到利物浦港口。路易达孚率先在期货市场卖出和现货同样数量的谷物期货合约以锁定销售价格。稳定的利润使得路易达孚敢于开展大规模的现货贸易,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成为19世纪谷物贸易的领先者。路易达孚当时参与期货市场的方式为其后来创建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路易达孚可谓有史以来对风控要求最严格的公司之一,风险管理也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风险管理不只是价格的风险管理,但却首推价格风险管理,而价格风险管理就离不开期货工具,因此,期货已然成为路易达孚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 据陈涛回忆,在中国期货市场出现之前,路易达孚在中国的贸易量很小。但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也迅速成为路易达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中国期货市场有对应合约的品种,我们都积极参与,比如油脂油料、玉米等,我们的参与度都是非常高的;而期货市场没有的品种,比如奶制品,我们就做得很小。”陈涛说。 对路易达孚而言,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利用上,豆粕期货可谓是最成功的品种,在这个产业链,期现结合的理念推广、接受和应用都最广。 大豆作为全球波动率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国内压榨利润也随之起伏。中国的情况又比较特殊。在中国,目前大豆压榨产能偏大,大豆基本来源为进口,主要来自美洲,船期很长,平均约为35天,加之采购周期提前1-2月,总体来说,大豆原料采购至产品产出要3-4月的周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的风险管理工具,企业将面临非常大的风险。 大商所的豆粕期货推出之前,路易达孚就面临十分被动的局面。“10年前,国内期货品种还不成熟,我们只能依靠芝加哥大豆期货套保,导致很多无效套保。有的时候遇到基金在芝加哥市场里面兴风作浪,市场偏离基本面,此时国内用芝加哥期货品种套保就面临很大风险。可以说,国内期货不仅帮助我们管理利润,还在促进整个行业发展。”陈涛说。 目前,国际上大豆的定价还是以芝加哥CBOT作为定价标准的,不过在国内有非常成熟的豆油和豆粕两个期货品种,所以对于包括压榨企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帮助都是非常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商所不仅帮助企业管理了利润和风险,同时还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否则,国内压榨产能如此巨大,如果各个企业都恶性竞争,一旦采购节奏不对,将造成整个行业亏损,企业可能逐渐倒闭,后果十分严重。 100%套保的典范 路易达孚是最早在中国市场提出用基差销售产品的企业,当时就是利用了豆粕和豆油期货合约。路易达孚在这两个品种、尤其是豆粕压榨产业方面,对期货的利用可以说达到惊人的100%。这是十分先进的理念和做法。 “我们每天的报价都是以基差形式报出去的,只是有人选择持有基差,有人选择当天点价。”路易达孚(中国)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学军指出。 基差和一口价合同对比: 2016年11月1日,我们华东现货基差报价280元/吨对1701合约,当天1701盘面价格2900元/吨,客户A买入现货基差合同1000吨,即1701合约价+280,同时客户B也买入1000吨,但当时即以2900元的盘面价格点价成功,即最终结算价格为2900+280=3180元/吨。而11月2日,1701盘面价格下跌至2819元/吨,客户A决定点价,最终结算价格只有2819+280=3099元/吨,比同期一口价合同盈利81000元((3180-3099)*1000)。基差合同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短期波动帮助客户获得更有利的现货价格,实现盈利。 经常有人说,如果看涨,为什么要今天去卖,而不是明天去卖呢?反过来,如果是看跌,那么今天不买,明天去买不是更便宜吗?可是,在路易达孚看来,分析趋势和套保是矛盾的,有趋势的话,就掺杂了个人对套保的理解。在路易达孚,套期保值最主要的实现手段就是基差交易,基差交易和趋势是没有关系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实施了100%的套保,但路易达孚认为,套期保值并不意味着把风险降到零,而是仍要承担风险的,只不过对风险的掌控能力更强了。利用期货市场之后,企业就有把握把风险降低。 据了解,现在大豆都是双边周期,如果没有期货市场,像以前传统的操作模式,风险巨大。因此,行业已普遍在采购时锁定利润,风险管理的能力可以说达到国际水平了。 从历史数据也可以看出,2010年前,期货和现货联动性较差,不过此后相关性越来越强,到期合约有明显的期现结合特征,期现价差缩小,基差开始平稳,基本面在左右市场,资金只能短期影响,这都说明市场已经成熟。 正因为此,大连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也日渐显现。“国外现在也在跟着国内开盘时间走了,只要做中国生意的人,都在盯大连盘。”周学军如是说。 “现在交易所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透明度、调研都做得非常到位。”陈涛说,从初期的基差交易,还有后期集团内部的仓单串换等,大商所积极创新,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且是最接地气的服务。 100%套保帮助路易达孚不断发展壮大,可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没能像路易达孚一样,坚持套期保值的正途呢?在陈涛看来,首先,中国的期货市场还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有时候会给那些胆大的、赌大的人比较丰厚的回报,当然更多的还是失败者。期货市场里面通常谈论的都是成功者,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少有后来人愿意去探讨失败者。 “国内的很多企业都认为,自己搞现货搞了几十年,对项目判断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准的。整体的可以说是准确,但是如果有一年不准怎么办呢?路易达孚就认为,长期来看,每年能做到5%的利润就很好了,如果能达到8%就是暴利。但一些企业却看不上,甚至有18%、28%的盈利他们还要想一想。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亏了18%、28%。”陈涛说,很多人就是因为贪心,不满足于一定比例的盈利,最终满盘皆输。随着市场不断成熟,“赌徒”的机会越来越少,行业可能也会有新面貌。 其次,国内企业,包括国内的民营企业,在运用期货时会受到更多局限。周学军指出,一方面,对民营企业来说,如果要做套保,就意味着资金方面可能会受到掣肘,因为它们融资并不是那么容易,大多数民营企业建工厂就要很多资金,如果买现货,然后去套保,基本上得有两套资金去操作,对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路易达孚锁定利润的时候,不仅仅是锁住上下游商品价格,甚至连外汇都要锁定,所有这些都是同时操作的。而比如说外汇套保方面,如果是一个民营企业,在没有足够资源保障的情况下,外汇风险很难锁定。 第三,很多企业确实想追求更高的回报率,当追求高回报率的时候,企业也只能承担更大风险,也就意味着很难像路易达孚一样做到100%套保。 基差交易点石成金 路易达孚是最早利用基差销售豆粕豆油的压榨企业之一,目前豆粕使用基差销售比例为100%。 “我们大概是从2007年起在中国市场引入基差交易。引入这种交易模式以来,我们得到的反响还是非常积极的。2007年,我们的份额不是很大,路易达孚豆粕现货中一半的份额是通过基差交易出去的。经过几年来与市场的磨合,我们总体感觉市场上很多交易主体也在逐渐成熟。”陈涛说。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基差销售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模式,路易达孚的客户也能够很好地利用基差。据介绍,“目前企业基差基本设定在正负20%以内。例如,一口价3000元,基差基本上宽幅的话可能是-200元到200元,窄幅的话可能是-100元到100元。今年负基差只持续了一个星期,很快就回来,非常理性。” 周学军介绍,在基差方面,采购、装船和到货都没有关系,主要就是采购当天,在盘上有利润就行。以前,企业有没有利润,要压榨、卖了以后才知道,没有地方去释放风险和转移价格。现在路易达孚当天要买大豆的时候,交易人员一定要卖油卖粕。所以,能够在采购的时候,就把利润锁定,使得风险得到控制。随着行业利润的变化,企业采购节奏也会随之变化,比如合同中约定的基差到一个历史性低点的时候,国内采购大豆的量会比较多。 路易达孚油厂采购大豆实例: 采购前,交易员会考虑国内大豆压榨是否盈利,压榨利润=国内销售的豆粕+豆油收益-大豆采购价格(升贴水+芝加哥交易市场价格)-其他压榨成本。如果能实现利润,油厂就可以进行采购;反之则不采购。2016年11月16日南美3月船期的贴水是120H(H指3月,单位:美分/蒲式耳),国内豆粕豆油4、5月基差都在80元,计算得出压榨毛利在30元左右,此时就可以锁定现有利润并决定采购了。 基差交易有什么好处呢?陈涛说,对于客户来讲,第一,基差采购就有了现货供应保障,没有了供应方面的风险,价格风险也小。例如,饲料企业必须要有现货供应,无论市场怎么变化,最大的风险是拿不到货,因为他们下游的养殖户每天都需要有食物。对于饲料企业来说,如果基差采购,提前可以把基差锁定,锁定基差之后,有了现货供应的保障,只要可以锁定一年以后的基差,或者8个月、10个月以后的基差,供应的风险就不存在了。第二,有了基差采购后,企业开始更多关注期货,开始风险管理,可以更好管理下游养殖利润。而且有了这个工具,可以看到终端消费者时间选择变长了,最终降低了成本。 由于有了基差交易,如今,在豆粕和豆油市场,都出现了时间跨度较大的远期交易,比如今天已经可以交易2017年9月的合同了。“有了大连期货市场这个平台,我们能够在各个品种上面看到,所有终端消费者的时间选择跨度变长了,如果有比较深入的产业研究,可以根据对这个时间跨度的不同理解来择机交易,采购更远期的豆粕,最终结果就是降低了成本,特别是一些养殖一条龙的企业,由于已经有了远期的产品价格,就可以用期货工具直接把利润锁定。”陈涛说。 操作有章可循 在路易达孚看来,基差销售其实并不难。比如,棉花方面,只要一个交易员就可以具体实施。例如某一天棉花期货价格突然涨了400点,但是现货不可能涨400点,交易员就马上降基差,比如降100点。交易员必须清楚,期货的波动要远远快于现货,因此越是涨的时候,越是买入的好机会,基差就会越好;越跌的时候正好相反。期货的空间永远大于现货。 油脂油料方面,操作稍微复杂一点,因为油和粕必须要看产业链上游的大豆,然后看外汇,毕竟原料是百分之百进口的,所以基本上需要一个团队来把控。但决策依据也很简单,总体来看,任何一天,如果盘面接货比从现货市场买更好,那就买期货。同理,卖现货的话,一定要好于期货的价格。 采购数量方面,从历史数据看,利润和采购数量成正比,利润好转时是采购高峰期。采购较多的时候,也是盘面利润较高的时候。 还有一种方式,如麦当劳,销售终端产品价格基本不变,可以通过提前锁定豆粕、玉米原料价格,从而锁定肉的价格。当市场成熟后,这样的方式会是比较常见的。 其实,2014年和2015年,很多人对基差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因为一些企业亏损了。陈涛指出,很多人认为是基差导致他们亏损,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认识到一个问题,基差只是一个工具,为什么会亏损,是因为他在赌一口价,他们预期价格更便宜,可到2015年夏天的时候,出现了很高的价格,这就出了问题。其实,客户当中,一直持有基差的,到最后交割月时基本没有亏损。 回顾这些年的成功经验,陈涛说,“基差交易操作,一是要能坚持下去,不管别人保不保,路易达孚都会通过宣讲、让客户参与基差交易合同,去推广市场;二是与行业变化有关系,近年行业变化很大,以前国内豆粕中间商很多,现在整合到了5000家左右,更加专业化、集中化,消化了中间环节,与上游直接对接,也促进了基差交易的成功。油脂油料行业是非常专业化的,即便很小的贸易商,用对了基差就有可能成为全国性贸易商,这是两级分化过程。” 期待“新星”期货品种 除了豆粕、豆油期货,今年3月玉米期货成交持仓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引起市场关注。陈涛认为,玉米期货将来可能成为明星品种,因为玉米消费基数大于其他品种,保守说我国玉米年消费1.7亿吨左右,政策上给出了市场化信号,市场参与者未来将很大。产业客户会越来越多,期货价格也会越来越体现国内市场的基本面。因此,路易达孚对玉米期货非常看好,将来这一品种对市场和整个实体经济都会有很大帮助。 “玉米现货价格前段时间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现在开始跌下来了。其实期货提前已经反应了,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价格发现信号。当市场成交在1800元、1900元的时候,市场在告诉中国的老百姓,玉米真正的价格是1400元,在当前位置的时候,应该减少种植。所以当出现这个期货价格的时候,应该指导种植者开始减少播种面积,或者转向种植大豆或者经济作物。”陈涛说,因为现在玉米产能太大了,期货市场对去库存有非常大的帮助。 豆二期货也是日益受到市场关注的品种。“就大豆套保来说,我们不可能离开美国市场,大豆都是在美盘上点价的。因此,我们期待豆二期货能够变成有效的风险套保工具。原始价格是从这来的,豆粕和豆油的价格是根据它来定的,如果未来豆二期货能够活跃起来,国内就不会经常被芝加哥期货市场影响。”陈涛说。 但是,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连盘面,主要期货品种一年只有3个活跃的月份,如果要更加完善,最好能够像国外一样,一年有5到7个月左右是活跃的。可见,市场的流动性还有所欠缺。 90%时间用于研发 纵观路易达孚的发展历史,虽然企业的领导人不断变更,但是这套理念和思路是没有变过的。路易达孚的领导人和管理层负责把控总体的理念和方针,其他具体运作已经形成规范和习惯,自然而然地被每个具体的交易员所执行。 陈涛指出,公司管理方面,有六字真经。一是“研发”,不管地区经理,还是CEO,90%时间都投入研发,看基本面、平衡表;二是“风控”,不单是套保,选择客户也是一种风控,因为违约就意味着套保失败。路易达孚对客户要评估盈利、背景、母公司,对客户风险评估贯穿在每个环节中。对每个品种头寸风险每日评估,头寸报表每日全球集中,即每天通过报表管理品种,某个产品超过限度时就要降下来。每个客户都有限额,不超过限额怎么做都行,超限额再审批。对期货公司也要评估,不能只在一个期货公司。三是“激励”,路易达孚十分重视人才,在他们看来,员工是最重要的资产。据了解,路易达孚的员工主要分两类:交易和销售。他们是不同的两类人。路易达孚在培养人才时,会看他们善于做什么。公司也不以学历、工作年限、年龄来分职位,而是以业务质量和盈利能力来考核。 一个期货理念如此先进的公司,如何培养人才的呢?周学军表示,路易达孚培养人才的方式是传帮带、内部体系化培训。培训是终身的,以前是在做中学,现在进行了体系化设置,并会一直持续下去。 据介绍,路易达孚有12个会议室,任何一天走进任何一个会议室,都会看到80%的时间和人员参与的都是数据方面的工作,即完善供需平衡表。 怎么让员工自发投入到研发中?路易达孚认为,一个好的研发带队者很重要,有效做研发,包括时间选择点位。路易达孚一直有老中青循环,不分年龄、国界,信息开放,研究成果都在公共平台上,但平衡表不能随意改。“平衡表所有人都参与,研发人牵头,油脂油料每周每品种一次,全球每月一次,数据要经过所有人推敲。” 路易达孚还禁止员工做相关品种头寸。因为员工的头寸会影响他们的心态,做交易就有倾向性。个人去做,很大程度上会带有搏的成份,而路易达孚坚持套保是作为风险控制的手段,而不是去搏,两者之间是冲突的。个人去做单,就会触及路易达孚的底线,也就是套保,甚至可能搏出一个大窟窿都不知道,如果财务等方面控制不好,很容易出问题。反过来,只要是按照程序做,即便遇到问题,比如客户违约,也能避免员工个人承担责任。 当盘面利润亏损时,交易员可以选择不做,或将亏损做到最小。很多公司会设定目标,路易达孚大多数不会硬性规定,这样会扭曲市场参与位置,导致做出不理智事情。路易达孚的考核标准是结果不低于平均水平。 激励方面,公司奖励或重视的是不可或缺、不可代替的人,而不是单纯按照其创造的盈利来衡量。一个部门里可能有十个销售或者交易人员,但是每个人的贡献有别,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从事的平台不一样。 周学军直言,现在行业有一个趋势是不太理想的,那就是很多公司培养了人才,让其做交易,并根据其盈利进行激励,其实这对于公司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好事。现在中国有充沛的流动性,钱确实是很多,但往实体经济里投的很少。如果一个公司只顾做交易,这些钱永远不会回到实体经济里面。反过来,路易达孚的经营项目,无论是生活生产资料,还是金属工业方面的资料,都是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种,帮全球客户平衡这些供需,并用最经济的方式达到平衡,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事业。“即使是美国,虽然金融资本很发达,但只是一部分人去做这个事情。最终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是要取决于实体经济,还要取决于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加工贸易。” “虽然中国目前有很多并不景气的行业,但是未来真正的发展机会还是在中国。”陈涛说。[详情]

热联中邦:以轻驱重“贸易+交易” 玩转产业链期现太极
热联中邦:以轻驱重“贸易+交易” 玩转产业链期现太极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十 热联中邦:以轻驱重,贸易+交易,玩转产业链期现“太极” 中国证券报 张利静 导语:“打造具备产业优势、研究驱动的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商”——去年浙江出现了这样一家立志用衍生品打通现货产业链的公司:热联中邦。虽然是国有控股背景,但期现结合手法却走在市场前沿。扎根现货传统贸易,用衍生品为实体产业提供增值服务,以轻(金融)驱重(实体产业),全国布局协调,热联中邦在“期货+现货”领域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在日前记者对热联中邦总经理劳洪波的采访中,这种新兴期现结合模式下的腾挪手段一一浮出水面。 人物简介: 劳洪波,浙江热联中邦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期货对冲套利实战专家,基差贸易行业领军人物,20年期现投资经验。于2003年创立浙江中邦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期现跨市场结合、精细化套利的专业优势。 第一篇 详解产业服务模式 记者:热联中邦是怎样一家公司? 劳洪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专业、严谨、协作,热联中邦是一家具有产业优势、研究驱动的交易服务商,为实体产业提供产品化的衍生品现货综合服务方案。” 热联中邦是一家产业链服务型公司,主要从事黑色大宗商品产业服务,以研究为驱动,以产业服务为核心,覆盖煤焦、铁矿、建材、板材等品种。公司在全国拥有20多家销售网点,在海外拥有14家分子公司或办事处,为钢厂、贸易商、终端提供产品化的衍生品现货综合解决方案,提供锁价、购销、物流配送、加工仓储等个性化、一体化服务模式。 记者:作为一家利用衍生品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公司,热联中邦目前形成了哪些业务模式? 劳洪波:根据对市场的服务类型划分,热联中邦的业务主要涵盖三大板块:黑色金属基差贸易服务(终端锁价产品)、钢厂产能保值服务(钢厂锁价购销产品)以及其它品种的产业链服务。 记者:基差贸易服务在国内已经不是新鲜事物,热联中邦在此领域如何区别于其他基差贸易公司?能否列举一两个终端锁价产品案例? 劳洪波:“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黑色金属基差贸易第一品牌。第一,我们的服务是产品化的,不是单纯地提供盘面锁价服务,而是通过专业能力,最终把服务转化为产品,把指定价格、数量、标准、品类的现货交到客户手中;第二,我们的服务是个性化的,即帮助客户梳理出真实诉求,究竟是价格方面,还是资金、物流、信息方面的综合诉求,而后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相对应的服务;第三,我们的服务是一体化的,涵盖价格、资金、物流、加工、仓储等,客户足不出户就能拿到指定的现货。” 终端锁价产品服务能够降低企业的货物购销成本,减少企业在库存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的投入,为实体企业规避价格管理、资金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共赢。例如,某电梯加工企业A,行业下游价格、订单稳定,但上游原材料波动大。以及某外贸加工企业B接到一外商订单,要求签订6个月内锁价合同,目前看来生产利润仍然丰厚。A和B均担忧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加工利润。我们的服务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客户A和客户B的需求,结合区域研究,通过衍生品的利用和自身现货库存及配送能力提供供应期内钢材品类、数量、价格方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相关合同,客户A和客户B只要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提前一周(常用规格)或提前半月(特殊规格)将采购计划告知,我方按合同内容进行供应,并配合客户要求提供包含价格、加工、物流配送、存储在内的一体化服务。 记者:请介绍下公司推出钢厂产能保值服务业务的背景和业务模式?能否列举一两个钢厂锁价购销产品案例? 劳洪波:我们的产能保值模式是提供货物流的钢厂锁价购销产品,为工厂提供远期的原材料和产品报价,从而锁定远期产能利润。依托这种模式,钢厂可以减少在库存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的投入,以更低廉的成本获得更优质的购销货渠道。 钢厂锁价购销产品服务基本模式是由双方约定好远期铁矿石和成品材的数量和价格,签订购销合同,当合同履约期到的时候,热联中邦按约定价格向钢厂供应铁矿石,同时钢厂按约定价格向热联中邦供应成品材。对于钢厂来说,由于锁定了铁矿石的采购价和成品材的销售价,生产利润就相对锁定了。 例如,今年6月底7月初,钢厂远期生产利润达到了300元/吨,我们的客户澳森钢厂有了保值一部分产能的意愿,双方在认同报价之后,签订了2个月的合作协议,每个月涉及1万吨钢坯和1.75万吨pb粉,总实物量5.5万吨。8月份,澳森钢厂考虑到每年12月至次年2月钢厂销售压力较大,因此又补签了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的钢坯单边保值各10000万吨,签约总量达到7.5万吨。同时,我们指导钢厂在盘面上对焦炭进行价格锁定。到了指定月份后,我们按月向钢厂供应对应数量的pb粉,同时钢厂销售给我们对应数量的钢坯。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我们的另一个客户——某污水工程总包商,今年年初与甲方签订总包合同,总包价格确定,但是担心2017年钢价上涨侵蚀利润。结合该客户需求,双方商定了终端锁价配送的一体化的服务方案:2016年10月初,双方签订以当日价为基准价的锁价合同,约定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供货1.2万吨,月均供货。通过锁价操作,如果届时螺纹钢大幅涨价,该总包商将有效避免成本上升,锁定工程利润。同时,根据工程进度,双方约定月均供货量上下浮动15%,螺纹钢规格则按实际需求提货,确保了总包商的实际需求,解决工程保供的后顾之忧。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涉及到品种规格的问题,比如有一次我们与钢厂C的合作,钢厂C主要生产品种为带钢,当市场出现远期高利润时,套保意愿较强,但由于当前期货市场无带钢品种,而且企业担心期现货市场价格运行不同步。我们结合市场情况和衍生品工具,为钢厂C提供了远期铁矿石与带钢的购销服务方案:我方按计划按月向钢厂提供固定价格的铁矿石,钢厂则按计划将生产出的带钢按约定价格销售给我方,通过这种方式,钢厂C锁定了加工利润,规避了市场风险。 记者:对钢厂来说,这与传统的现货购销及期货保值模式相比,有何不同?有何好处? 劳洪波:对钢厂来说,传统的现货购售模式在价格锁定以及全额采购问题上均存在弊端。就锁价来说,许多钢厂对传统的长期定价模式采取保留态度。此外,传统模式下,钢厂一般要全额采购确定成本,这造成三个问题:资金沉淀大、轮库难度大、且在配送过程中产品供应规格往往得不到保障。 传统的期货模式也存在不足。目前钢厂产能过剩,生产利润无法保证。传统期货保值模式是做空钢厂利润,但是现货与期货运行可能不一致,存在品种差、区域差和基差风险,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而且资金成本高,极端情况可能使生产企业面临现金流短缺风险。 我们的工厂战略保值模式是提供货物流。为工厂提供远期的原材料和产品报价,锁定远期产能利润。依托“钢厂产能保值”模式,钢厂可以减少在库存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的投入。 记者:除了黑色系,公司还在哪些品种上开展过业务?包括哪些模式? 劳洪波:热联中邦还提供一些非黑色的品种服务,涵盖期货市场所有上市品种及部分未上市品种,包括化工产业链、农产品产业链、能源产业链主流商品,以及各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其中,能源化工板块,我们提供包含原油、石脑油、甲醇、PX、PTA、MEG、PE、PP、PVC、聚酯、橡胶、沥青等品种和上下游产品在内的期现服务方案;农产品板块,提供包含白糖、棉花、豆油、豆粕、菜油、菜粕、玉米、淀粉等品种和上下游产品在内的期现服务方案。 服务内容涵盖上游工厂库存管理服务、下游原料风险管理服务、基差贸易服务、区域物流平衡服务、全产业链产能保值服务等。上游工厂库存管理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工厂共同管理库存,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下游原料风险管理服务的功能为帮助下游企业管理原料成本,锁定下游生产利润。基差贸易服务主要帮助贸易商管理价格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获取稳定的流通环节利润。区域物流平衡服务则帮助企业抚平不合理价差,打破区域价格垄断,降低企业的货物购销成本。全产业链产能保值服务目标是帮助产业链生产加工企业锁定生产利润,提高产能利用率,获取行业竞争有利地位。 第二篇 解惑产业合作细节 记者:基差贸易锁价产品中,热联中邦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 劳洪波:常见问题主要有四类:保证金问题;客户信任问题;冷门品种问题;期限问题。 首先是保证金问题。我们提供三种解决方案:保证金只是为了保证履约风险,所以收取方式可不限于现金、承兑和公司认可的商票、质押、保理等;保证金可以根据锁价合同进度按月冲抵货款;对于单边涨价行情,还可以按涨价幅度适当退还保证金,行情下跌时,再要求客户追加保证金。 其次是客户信用问题。我们一般选择和客户直接合作。比如我们的采购成本确实没有客户低,就可以借助他们的渠道采购,差价两方面共同分享。例如在执行一个SPHC锁价合同中,我们采购价格2850元/吨,客户采购价格只要2800元/吨,那可以让客户按照2800采购,和客户分享50元差价。类似情况还有物流费用。价格管理是热联中邦的主要卖点,与之相关的物流、采购都可以采取与客户合作的方式,实现利润共享。 第三是冷门品种订单的处理。原则上说,我们不鼓励太偏门的品种报价,小品种除了采购销售不是我们的长项,价格风险较大。当然,对于一些虽然是小品种但有较大溢价和安全边际的单子,也在我们的业务范围内。 第四是客户想要锁短期价格怎么办?我们的优势在于期货头寸管理和基差管理,锁价产品的核心是利用基差反套来操作,周期太短,价格风险较大,也体现不出我们的优势。如果基差非常合适,比如期货深贴水,这类业务也可以考虑。另外,锁价产品的交货期内,每月交货量越平均,越能分散基差风险,也越有利。例如客户提出1万吨锁价一年的需求,但是交货期集中在某一两个月份,这样单子报价会比较复杂,我们要留下比较大的安全边际,报价的优势也不会很明显。 记者:钢厂产能保值的锁价购销产品中,热联中邦与钢厂双方在报价、信用担保、货权交付等步骤中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劳洪波:首先是作价。铁矿石的作价以方便钢厂提货为原则,根据钢厂经常采购的目标港口(例如青岛港、日照港、曹妃甸、天津港、连云港等)PB粉湿基价格作为报价基准;成品材的作价以库提价格为报价标准,仓库由双方协商。双方约定后,建立沟通平台,通过微信、电话等确定报价,由双方决策人或者决策代理人直接沟通,因为报价时效性的要求,需要钢厂决策人能够快速回应,一般需在报价后2个小时内做出回应。 其次,信用担保采取保证金制度。我们为钢厂提供了锁定远期利润的机会,并在衍生品市场做了相应的风险对冲,故需要钢厂预付一定的履约保证金,保证金比例为:(钢材货款-铁矿石货款)*15%。我们可以接受质押、第三方担保等多种方式,以减轻钢厂的资金压力。 最后是铁矿、钢材的货权转移和交割。一般情况下,按双方合同约定方式进行,在约定月份完成钢材和铁矿石的合同履约。按热联集团要求,待钢材入库,货权转移后,热联中邦付钢材的全款;钢厂付铁矿石的全款,热联中邦转移铁矿石货权。如果钢厂担心货权风险,付款时双方可以分批次操作,以降低单次货款风险。 热联中邦有自己的钢材销售渠道,可自行处理钢材的销售事宜;如钢厂担心影响其固有销售渠道,也可以要求回购,回购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三篇 解读“轻+重”核心竞争力 记者:热联中邦在日常经营中,“轻+重”是如何进行结合并发挥更大作用的? 劳洪波:“‘轻’是指专业的期现研究和交易逻辑,‘重’是指全产业链全模式产业平台。我们通过做实做深传统贸易和完善优化研究体系,形成产品化的衍生品现货综合服务方案,实现服务实体企业的价值。” 热联中邦在“轻+重”结合上下了几方面的功夫。一是进行全国布点。借力热联集团内贸板块原有的销售网点,在此基础上延伸扩张,公司搭建了20多个全国布局的业务网点,东部为主、深入西部。二是和热联集团黑色产业研究院合作,构建区域数据采集体系、研究体系和衍生品支撑的贸易体系。数据支撑研究、研究指导贸易、贸易反哺数据,三系一体,互相支撑。三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化服务,为实体企业提供包含价格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基差贸易(终端锁价产品)和工厂产能保值(钢厂锁价购销产品)综合服务方案。 记者:热联中邦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劳洪波:“产业优势+研究优势+合作优势,有了热联集团‘重’的支撑,且庞大的产业链资源和真实交易的数据反哺研究端,以及和热联集团良好的融合和促进,使得我们远远超出市场平均效率,各项服务会为客户产生更大价值。” 首先,“轻”的一端,也就是研究端。我们是行业内最早开展期现结合的投资公司,对基差研究中期现差、品种差、区域差的细分研究,经历了市场发展各类场景的检验,对产业链的深入程度和区域平衡表的把握程度,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 其次,“重”的一端,也就是现货端。依托热联集团的产业链资源和真实交易数据,可以实现产品化的衍生品现货综合服务方案,又可以反哺研究端,更好地指导交易决策的制定,完善逻辑体系。 第三,“轻+重”的竞争力,热联中邦和热联集团的融合。通过“轻+重”逐步打造出黑色产业的“大数据”运营雏形,提高市场整体效率,并且双方都把“做好实体产业,服务好产业客户”当作企业的使命和价值,我觉得这点才是最强的竞争力。 记者:如何看待行业前景? 劳洪波:“回过头看实体产业和衍生品市场,我深深觉得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实体企业庞大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多地释放出来,衍生品市场的体量和功能也还远远没有真正打开,运用衍生品工具服务实体经济这片市场对我们而言还是一片蓝海,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 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从产品的角度考虑,行业前景的衡量标准主要是:客户是否有成本锁定的需求,需求即是机会。 例如我们之前接触一个钢结构厂家,他们两三年几个亿的大单子,跟采购单位也都采用浮动定价,原因是无法做到长期锁价,所以传导到上游也是浮动定价的方式。同理,现阶段还有工地采购的需求,不是业主方不愿意确定原材料成本,而是工程方和材料供应商没办法做到成本固定,传导到上游只能按浮动定价。类似的需求还有当前的PPP项目,以前的经验惯例成本端都是浮动的,而业主更希望价格能够锁定。 诸如此类亟待满足的需求存在,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所以我设想,我们能不能通过努力,去改变行业的定价习惯?至少让客户知道除了传统操作外,还存在这种确定采购成本的选择,那么他们在和业主方报价或者投标时也多了一种选择。 第四篇 背靠热联,做深做强 记者:热联中邦的控股股东是?其诞生背景怎样? 劳洪波:热联中邦的控股股东是杭州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隶属于杭州汽轮动力集团下的国有控股企业,深耕大宗商品实体贸易行业近二十年。目前,年销售规模达600亿元,名列中国钢贸企业百强榜第三名。当前经济环境下,场内市场中介服务的快速发展仍难以跟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体企业对风险管理日益迫切的庞大诉求。热联中邦旨在通过现货布局、研究驱动的逻辑框架,打通实体产业与衍生品市场,努力成为对接实体需求和对冲场内风险的桥梁,将实体企业蕴含于价格、资金、物流、信息中的需求准确地诉诸于衍生品市场,并通过自身的研究和贸易能力来进行实现。 记者:“重”的这端为什么与热联集团合作? 劳洪波:“‘重’是热联中邦服务实体企业的基础,也是实现实体产业服务的渠道和价值所在。为什么选择热联集团?答案很简单,就是八个字:诚信、务实、稳健、创新。” 单纯的用经营规模或者利润衡量企业好坏,已经不适用,我们更多的是考虑数字背后的成长逻辑,分析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诚信”对于热联集团而言,贸易的关键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而是能带给合作方多少价值,包括货物、服务、利润等有形的价值,更包括讯息、期望、信任等无形的价值。“务实”方面,成立十九年来,热联集团一门心思扎根钢贸,它的“重”不仅是分量上“重”,还体现在质量上“实”。关于“稳健”,热联集团总经理吕永洪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宁可把形势想得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宁愿错过几单业务或舍弃一些利润,也不可去碰有颠覆性风险的业务。”这也是热联人稳扎稳打、求真务实风格的真实写照。关于“创新”,热联拥有一帮“不安分”、热衷于折腾的“聪明人”,在热联集团变是绝对的,不变才是相对的。正是这份“不安分”,才有了热联中邦的诞生。 记者:在业务支持方面,热联集团存在哪些优势? 劳洪波:“从行业面分析,热联集团在黑色领域的业务深度、产业链经营模式和上下游客户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中邦恰好形成互补。” 首先,作为一家国有企业,热联集团的信用等级和资金实力毋庸置疑,深耕产业近二十年树立的服务品质和产业口碑亦是无形的资产,给予了我们开展业务最大的支撑和保障。第二,热联集团具有全产业链、全模式的渠道优势。业务品种涉及绝大部分钢材及原料,业务模式涵盖进出口、内贸、加工配送等供应链服务。全产业链、全模式的渠道优势使得我们的服务模式有了闪转腾挪的空间,有了广度和内涵,能切实实现产品化的服务方案。第三,上游钢厂和下游终端优势。去年热联集团钢材出口总量475万吨,合同数量4500多个,平均单个合同不到1100吨,这都是终端用户的需求。热联的主要业务真正来自于上游钢厂和下游终端用户,是切实通过服务创造的价值。上下游客户优势有助于提升我们为钢厂和用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交易产生的一线实时行情信息,有助于提升研究体系和交易决策的准确度,有助于在常规贸易中对冲行业内的板块风险。[详情]

物产化工:化工供应链集成服务商提炼出的“期货经”
物产化工:化工供应链集成服务商提炼出的“期货经”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九 物产化工:化工供应链集成服务商提炼出的“期货经” 期货日报 韩乐 江浙地区的美景煞是宜人,但吸引市场目光的远不止这些。不拘俗套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敢于最先接受新事物,江浙实体企业人身上特有的品质也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区,江浙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发展迅速,大宗商品贸易活跃度领先全国,为期货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土壤。 在中国期货业发展进程中,期货市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完善价格体系和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物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化工)在国内尝试开展期现结合业务,不断创新延伸,逐步营造出了区域浓浓的“期货味儿”。 物产化工总经理余飞鹏表示,“从最初的套期保值到现在的仓单贸易、期转现、基差点价交易等业务,公司综合运用各种期货方式,在突发事件后,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效地促进生产经营,优化经营绩效。” 老牌企业“顺应潮流”竞争强 物产化工是一家贸易型企业,它的“东家”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现名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地区当之无愧的老牌企业。 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之一,浙江物产集团公司连续6年入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连续9年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1位。其中物产化工的贸易板块经营产品涵盖聚酯纤维、塑料原料、液体化工、粮食、橡胶、硫磺、医疗器械等七大品类数十个品种,初步建成立足浙江、渗透华东、辐射全国、联动国际的分销网络,聚酯、玉米和PVC产品贸易量在省内贸易商中居首。目前有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子公司4家,参股公司2家,员工总数800余人。 2005年,为了更好地发展化工板块,浙江物产集团公司整合集团内部化工业务,注册资本1亿元成立了浙江物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回看公司的发展历程,物产化工的经营层感叹道,“顺应潮流”是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加入期货“国家队”的阵营,其实与集团混改走在全国前列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了解,1993年之前,浙江物产集团是由计划内和计划外两套班子共同运营,之后开始了企业化运营。1996、1997年,浙江省在国有企业中率先引入激励机制,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带来整个浙江物产集团阶段性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几个巨头板块。 浙江本来就是国内经济对外开放的试点地区,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弹性比较大,加之地处沿海地带,又临近国内金融中心上海,接触期货较早。同时,国有企业有了考核机制,企业内部有动力完善生产经营,运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阻力相对较少。 但在接触期货市场初期,领导层也有顾虑,主要是因为国企主管单位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不够了解,担心在期货市场过度投机造成损失,因而对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态度比较消极。当时的考核评价体系中,现货经营损益产生亏损,主管单位认为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对管理层责任认定较为客观。但如果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盈利是正常的,亏损则要承担责任。企业管理层担心期货市场上的亏损令其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即便是风险较低的套保业务也不愿参与。 据介绍,2001至2003这三年间,集团参与期货交易的量很少,但是若不参与期货,现货就很难进行正常运作。“例如橡胶这个板块,现货流通并不大,但是期货品种的活跃度很高。既有农产品的特性,也有金融产品和工业品的属性,如果不参与期货,现货就很难做,这是我们当时最早的认知。” 2005年物产化工成立后,作为一家以化工品销售为主的公司,其经营过程对期货更是有了“难舍难分”之情。 作为工业经济的血液,原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许多化学工业品的原料,其价格主要受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影响。2006年至今的十年时间里,国际原油市场经历过连续几年的震荡期,也出现过一年之内大起大落的走势。 在上游原油产业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多数化工企业的应对措施有限,只能被动的承受石化产品价格震荡,企业经营面临巨大的风险。对于贸易型的物产化工来讲,一方面公司在市场上采购的现货面临价格波动的压力,另一方面其手中的现货又面临着下游接货的不确定性,采购端和销售端均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然而,通过企业的研究分析和实践验证,这种风险并不是不可规避的。合理的运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降低损失程度。 企业发展模式里的期货影子 2007年起,物产化工正式踏入了期货市场,作为一家贸易公司,由于在上下游都存在敞口,因此参与期货之初,物产化工也曾经历过一段较为痛苦的过程。 作为贸易商,既是市场的多头又是市场的空头,希望进货的时候商品价格低,等到销售的时候价格上涨。但是,在期货市场上,并不是每次都有好的套保机会,当市场反向排列的时候,企业就会很痛苦。每到这个时候,企业就会组织相关研究团队进行磋商,研究贴水形成的原因,并由此判断贴水极限区间,再根据这个贴水进行操作。 “相反,我们认为贴水200块钱合理的时候,就可以把现货抛售,然后通过置换库存的方法在期货市场上买入相同数量的货,将现货库存换成期货库存。但是,这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现在现货8000元/吨,到了明年一月份只有7800元/吨,我把现货都卖掉,在期货市场上补回来,又省仓储费、又省资金占用。可是到了明年一月份,期货价格跌到7500元/吨,这样我们在期货上的操作还是亏损了。但是,如果不这样操作,我们现货亏损的会更多。”物产化工相关负责人坦言。 前几年,市场以单边下跌行情为主,这种操作手法总是亏损。谁现货做得多,谁亏得多,但是为了保证市场占有率,维护通道,增加客户黏度,又必须这样做。 不过,整个物产集团曾有过参与期货的经历和经验,给予了物产化工较大的容忍度,使得化工品在整个集团内的期货参与度较高,涉及的产业链最广。 从最初的只是小单量尝试性参与,到后来逐步发现期货市场不仅提供了购销渠道,而且是转嫁风险和锁定利润的渠道,同时还是管理库存成本的渠道。据统计,自2014年至2016年7月,物产化工先后参与了大连商品交易所LLDPE(低密度线性聚乙烯)、PP(聚丙烯)、PVC(聚氯乙烯)和玉米等期货品种的交易。随着自身对期货市场内在机制和功能作用的认识理解不断增强,以及期货市场流动性增加,物产化工逐步加大套期保值操作,为企业顺利度过难关做出了贡献。 实践证明,物产化工充分利用了期现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加强市场间的信息收集、加工、利用和反馈,让期货市场提供的服务融入到销售乃至整个经营体系之中。 在贸易主业拓展过程中,物产化工深深体会到,从紧缺市场到过剩市场,贸易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单纯靠批零差赚钱的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变革,在坚持专业化、精细化的同时,还要走差异化、一体化道路。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以发展化工生产资料流通为己任,重点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产品分销能力和产业链培育能力,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内外贸一体化、贸工一体化、虚实一体化及统分结合、期现结合、贸融结合、轻重结合支撑供应链服务、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的“三化三链四结合”发展模式,并通过战略投资、兼并重组,形成了以化工贸易为主体,以医药生产、化工物流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成为化工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一支令人瞩目的新生力量。 在板块业务推进中,公司发现面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凸显,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期现结合的操作模式渐成行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方向。通过对期货这类金融工具的应用,建立期现货市场联结关系,可使得一个市场的盈利能够覆盖另一个市场的损失,从而达到企业规避、防范现货市场经营风险的目的。 期货功能远不止套期保值一面 随着在期货市场投入的加大,物产化工尽可能多的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通过期货市场稳定现货经营,扶植产业发展。在品种选择上,由于公司经营是大进大出品种,如果没有一定的对冲手段,企业的风险会更大。 期现货价格联动是期货套期保值操作的核心和前提。根据统计,PP期现货价格的相关性超过0.95。正是有了这个大前提,物产化工在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有依可循。 2016年3月,由于宏观利好推动国内商品市场整体上涨,物产化工某部门经营的PP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上涨了20%,部门现货库存也有所积累。此时,该部门希望在价格高位积极去库存,但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现货库存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为了规避后期PP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公司决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套期保值操作。 据介绍,该部门拥有PP现货库存300吨,成本6800元/吨。3月15日,公司在期货市场卖出开仓PP1605合约60手(每手5吨),开仓价位6907元/吨。4月8日,公司与下游客户协商以7150元/吨的价格销售PP现货100吨,且当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平仓PP1605合约20手,成交价格为7200元/吨。4月15日,公司与下游客户协商以7100元/吨的价格销售PP现货100吨,且当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平仓PP1605合约20手,成交价格为7100元/吨。4月18日,公司与下游客户协商以7050元/吨的价格销售PP现货100吨,且当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平仓PP1605合约20手,成交价格为7080元/吨。 通过上述操作,不仅有效地规避了高库存带来的风险,将期货与现货合并计算,还给物产化工带来了2.41万元的盈利收入,达到了保值效果。 对贸易商来讲,参与期货套保有时需要打一个时间差。即贸易商在期货上不可能完全对冲风险敞口,需要结合行情判断。 怎么理解这个时间差呢?例如,现在企业预测这个品种价格未来一段时间是下跌的,那么在套保的时候会先卖出,而暂时不做买入或者少做买入,只有这样贸易商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时候才能有利润空间。再比如,当企业预测未来价格可能上涨,买入锁定成本的比例就会加大,可能会达到实际买入量的100%,而如果预测未来价格弱势的概率较大,可能只对实际卖出量的100%进行保值。 虚实库存转换紧系“上下游” 在利用期货市场实现虚拟库存管理上,物产化工积极实践。 通常,在上游供应商检修或者突发故障停车时,就会面临货物采购不足,从而不能履行对贸易商下游客户的合同约定,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此时,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满足其采购销售需求。 当企业缺乏某种产品库存,因担心现货市场供货量不足,或价格面临上涨风险背景下,选择在期货市场买入相应商品期货合约,并持有至交割期限,在期货市场上完成交割操作,获得产品现货。其目的是建立虚拟采购线,规避价格上涨及货源不足带来的风险。 2016年5月,由于处于PP下游传统需求淡季,物产化工PP库存水平较低,为保证贸易连续性,且公司根据综合分析认为PP后市易涨难跌,于是决定在期货市场上买入PP1605合约,并持有到期进行交割操作,获得现货库存。5月11日,公司分别以6737、6750和6736元/吨价位买入PP1605合约9、31和1手,并持有至5月16日完成交割,实际获得PP现货205吨。 通过上述操作,物产化工利用期货市场买入了一定数量的现货,规避了现货价格波动,以及上游企业由于检修或突发停车带来的供货不足风险,有效地保证了公司与下游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物产化工作为贸易商,虚拟库存的建立与其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关系紧密。以聚烯烃为例,如大型石化装置发生密集性检修,其产品供货量将大大减少,出厂价格也面临上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商延迟销售将有利于其获取更多销售利润,但同时将难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或令其采购成本大大增加。为兼顾下游客户利益,贸易商以市价卖出聚烯烃的同时,等量在期货市场建立多头头寸,将出售的实物库存转为虚拟库存,既保证了下游客户的货源,也可获取期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另外,由于期货市场采用保证金交易制度,企业仅需缴纳10-15%的保证金,即可获得虚拟库存,同时锁定采购成本,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资金压力。 贸易定价期货点价担主角儿 在石化行业中,“两桶油”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以往聚烯烃市场定价通常以石化企业为主导、贸易商跟从的传统模式。随着聚烯烃期货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影响力增强,期货价格逐步成为市场中重要的定价参考因素。尤其是PP期货,越来越多的现货贸易点价以期货价格为基准。 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点价交易被普遍应用。点价交易是一种现货贸易定价的方式,本质上属于基差交易,但交易双方并不需要参与期货交易。与传统的贸易不同,在点价交易中,贸易双方并非直接确定一个价格,而是以约定的某月份期货价格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加减升贴水来确定。 升贴水的高低,与点价所选取的期货合约月份的远近、期货交割地与现货交割地之间的运费以及期货交割商品品质与现货交割商品品质的差异有关。 点价的操作流程,通常是先由上游企业综合现货价格、生产成本和盈利空间等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升贴水,并报价给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在接受升贴水之后,双方签订供销合同。随后,下游企业在期货市场上进行点价,确定结算价,与上游企业现货交收并结算。在点价期内,双方均可决定是否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卖出)保值操作。 据了解,当前PP参与点价交易的群体比较广泛。上游企业一般采用期货点价提前卖出产品锁定生产利润;中间贸易商面临着买卖价格的双重不确定性,在不同的行情阶段,会采用不同的点价交易模式。 2015年9月25日,物产化工与绍兴某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合同标的为扬子江T30H或三圆T30S或富德T30S,数量50吨,物产化工销售单价为7250元/吨,较当天大商所PP1605合约价格(7050元/吨)升水200元/吨。约定交货时间为2016年5月20日左右。另外,物产化工于当日在期货市场买入开仓PP1605合约10手,折合计50吨。 2016年3月7日,PP1605合约价格7100元/吨,物产化工从绍兴三圆石化有限公司采购T30S现货50吨,当日现货报价6750元/吨,配送费用为50元/吨,因此期货较现货送到成本升水300元/吨。物产化工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平仓PP1605合约10手,折合计50吨。另外,4月1日,物产化工与绍兴前瞻协商提前交货事宜,并于当日收款送货。 通过上述操作,一方面,为物产化工带来2.5万元的盈利收入,有效的规避了价格波动为公司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保持了与下游厂商的良好关系。如果公司在头寸持有阶段未能找到相应的卖方,公司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实物交割进行物权转移,以避免为完成货物交收而接受市场不合理合同。 就物产化工而言,期货点价交易为下游企业解决了锁定原料成本的困惑,并为下游企业有意愿去大批备货提供了便利。 以聚烯烃为例,其下游企业一部分订单是通过招投标等形式直接锁定销售价格的,但原料端的成本则只是一个招标当时的市场价格,如果出现原料大幅上涨,将对下游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聚丙烯下游MPP管道行业,电网的需求订单都是半年一签,在签订后陆续交货,这样使得生产周期较长,下游同时大批量锁定原料成本较为困难。”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称,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商与下游企业签订远期合约,价格按照期货盘面价格加上合适价差,只要这个价格加上加工费小于销售价格,下游企业就愿意去锁定利润。这样一来,下游企业可以减少仓储成本、资金成本,同时又能稳定生产。 “循环管理”实现期货市场功能 为确保参与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物产化工设立了风控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 风控管理委员会依据公司组织框架和现货贸易模式建立,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各分管业务中涉及期货的副总、财务副总、财务经理,及产研部经理组成。其目的是合理分配职责权限,落实工作责任,避免出现职能交叉或缺失,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风险控制机制。 在物产化工的实际操作中,一单期货交易从开始到完成究竟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呢? 首先,由业务部提出交易申请,征求产研部意见后分别经过分管领导、总经理及董事长的审批,将其指令传给交易员执行下单,随后对风险紧密跟踪。 交易申请审批通过后,原则上交易由产研部下单,业务部门需要自行下单的,应指定专人,填写部门《期货操作授权表》,并经期货风控委员会同意。下单人员根据审批后的交易申请进行操作,自行下单的业务部门也必须先审批再下单,且于审批当日将审批表交给产研部。产研部有权对所有期货账户交易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业务部门对行情进行认真研判后,在期货申请表上写明止损位和止损措施。当期货行情出现大幅波动时,由产研部专职人员提请风控委员会进行讨论,对当前期货和现货行情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判断,并重新审核原套保方案是否继续执行,原下单人员按风控委员会的讨论结果进行操作。 产研部对操作方案中的期现总额度、盈亏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测算,直至操作方案执行完毕;若现货库存等方面出现较大变化(如现货库存增加或者减少、期货和现货不匹配),应立即报告风控委员会。由风控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每个交易日期货公司的结算帐单,结合业务部操作,产研部制作日报报表报送风控委员会,并根据交易规模、持仓是否临近交割月等条件,适时提交大户报告、套保头寸申请、交割预报等期货制度相关的应对措施,以及根据账户资金变动情况及时提醒相关业务部门调度保证金。结合部门判断,关注期货盘面,针对行情的变化发现有可能导致不利交易结果或资金风险事项,产研部会及时通知相关操作部门,并报告风控委员会,由风控委员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物产化工制定了严格的授权管理制度,对敞口头寸进行授权,以规避由敞口头寸所引发的价格运营风险。 业务部门综合考虑行情变化、现货购销情况及交易类别等,在不超过年度董事会确定的期现敞口额度情况下,选择套保申请、跨期套利申请,注明交易品种、开仓价位(区间)、方向、数量、及止损位,并征询产研部意见,根据期货审批权限逐级审批方可交易。 如果相对现货有敞口,或者是反向套利及跨品种套利等相对风险较大的交易模式,需要风控委员会所有成员同意方可交易。物产化工规定,根据套保数量及金额分级审批,例如100万以上至500万(包括累积额度)由分管领导审批。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的审批需按流程进行,资金由资金部管理,操作独立。“决策是决策的人,下单是下单的人,管资金是管资金的人,我们三路是分开的。” 在整个业务操作中,各环节协调得很顺畅。业务部门与分管领导实现了无缝对接,当然考虑到时效性很强的单子,公司也会允许先行动,过后补申请。 此外,物产化工还拥有其他如对重大头寸专项风险跟踪评估等制度,努力将风控团队、研发团队和操作团队构成一个完整循环,以有效实现期货市场功能。 “术业有专攻”,物产化工意识到,现货部和产业研究两个部门不能独立运行,两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产业研究部和业务部算得上是对一个决策做加法,相较以往单一业务部的模式,又多了一个参考,使领导的决策能力更强,决策更准。 国有企业参与期货的“门道儿” 期货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价格风险管理的有效场所。但对很多国有企业来讲,对于期货操作都比较谨慎,大部分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甚至有一些国有企业受监管、会计审计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在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过程中诸多桎梏。 据了解,当年,中国航空、东方航空、中航油事件发生后,国资委开始对国企、央企进行衍生品交易审核,并且在2009年下发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之后,国有企业从事衍生品的热情急剧下降。 国企参与期货也有着审计、会计入账和税务上的困扰。在他们的概念里,如果期货亏了,没有办法在账目上处理,不好跟上级领导交代。有些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经常不符合有效套保条件,因而在财务报告中被认定为投机交易。 此外,这其中还涉及到了审计、税务机构对于套期保值的理解。审计部门对参与期货市场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时,一般将企业的现货经营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行为分开审计。企业一旦在期货市场受损,在审计报告中显示直接亏损,影响经营业绩,打击了国有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积极性。 在物产化工相关负责人看来,期现结合是利用期货市场对现货交易进行保值,因此公司对于套期保值等交易的效果评价是建立在综合考虑现货和期货的盈利和亏损基础上的,只有将期现货效果结合起来才能对保值效果进行正确评价。只盯住企业的期货账面盈亏来片面评价企业的保值效果是不妥当的。 近年来国内商品期货的成交量和持仓量快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期货正逐渐受到产业链客户的认可。这一过程中,如果可以消除国有企业参与期市的障碍,使越来越多“国家队”成员加入成为“主角儿”,期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将会更加牢固。[详情]

酒钢宏兴:以制度为基石 利用期货避风险、稳经营
酒钢宏兴:以制度为基石 利用期货避风险、稳经营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八 酒钢宏兴:以制度为基石,利用期货避风险、稳经营 期货日报 姚宜兵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酒钢”)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碳钢和不锈钢生产基地,拥有年产900万吨铁、1000万吨钢、1000万吨材的综合生产能力。从2009年初次试水期货市场,酒钢集团经历了追随趋势、暂停交易、重启套保、业务下放的曲折发展历程,其期货交易理念和操作模式也在实践中逐渐成熟。作为国有企业子公司,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学习和关注期货市场,在严格遵守国有企业套期保值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套期保值管理制度体系,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原料及成材库存管理,锁定原料成本和销售利润,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中,有效管理了企业经营风险。 期货交易史 ——在曲折中成长 从追随趋势,到期现结合;从独立运作的“期货科”,到与现货部门合并运营;从单一的卖出螺纹钢期货保值操作,到多品种多策略的组合模式,与很多国内企业一样,酒钢集团的期货交易历程充满波折,也因对期货执着的追求和不断的学习,使其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套期保值策略不断成熟。 “期货科”独立运作,试水期货套保。酒钢集团于2009年开始期货交易,设立了专业部门“期货科”,独立参与螺纹钢期货的卖出操作。在简单了解“套保”概念后,公司在螺纹钢期货的操作方向主要为单向卖出,但由于脱离现货销售,其在期货操作上多以趋势判断来决定建仓、平仓的时机和头寸。2010年,螺纹钢期货价格大幅上涨,拥有较多空头头寸的酒钢集团账户呈现较大的浮亏,公司管理层及业务人员开始考虑将期货与现货合并计算盈亏的模式和理念。 “期货科”与销售部门合并运营,通过交割小试牛刀。2010年,酒钢集团将“期货科”与销售部门合并,对期现货的总损益进行统一核算。期货方案制订以公司现货库存、销售情况为基础,并与交易分离,在期货交易理念和模式上均有较大改进。同年,“酒钢”螺纹钢产品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注册交割品牌,并尝试进行了3000吨螺纹钢交割,完成了套期保值交易的整个流程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内部流程及细节上的问题,后期都予以了整改。 修整后重振旗鼓,期货套保效果实现飞跃。2011年,钢材价格经历大幅上涨后开始下跌。由于公司一直为空头持仓,在螺纹钢价格连续上涨阶段经历了较大浮亏,当其价格开始下跌、账户开始稍有盈利时,为保证期货账户资金安全,随即平仓了结。而后,螺纹钢价格进一步下跌,现货销售出现损失,而酒钢由于在期货提前平仓而没能对现货头寸做好保值。酒钢管理层开始反思公司的期货交易制度、套保理念和操作模式,并于2011年5月之后暂停期货交易业务。期间,酒钢持续关注期货市场动态,经常参加交易所、行业协会、资讯公司等举办的各种交流、培训活动,以更好的理解期货市场的功能和意义。2013年初,酒钢集团在审慎考虑金融市场变化,充分接受和理解套期保值的理念后,决定重新启动期货套期保值业务。2014年初,酒钢集团公司成立了期货业务领导小组,3月,酒钢集团再次开始期货交易,并从方案设计、审批流程、有效性评价等方面全流程跟踪,从原料到成材,期货交易与现货购销情况相关联,取得了较好的交易结果和保值效果。 期货交易管理 ——制度为先、学习为上 酒钢集团重启期货业务后,在严格遵守国有企业套期保值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钢铁产业链期货套期保值内部管理架构和制度体系,并制订了详细的套期保值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制度和套保会计规范等相关管理规则。在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后,由三家子公司分别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交易,覆盖了有色和黑色品种、生产型及贸易型套保模式,并仍坚持不断学习,对期货市场的认知不断深化。 三家子公司各司其职,负责不同板块期货业务。酒钢集团于2015年开始实行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于2016年3月将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分别下放给三个子公司。其中,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兴股份公司”)是酒钢集团黑色板块期货交易的核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目前形成了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热轧、冷轧以及不锈钢生产的现代化生产工艺流程,并有完备的动力能源系统、销售物流系统等配套资源的完整钢铁生产一体化产业链条,产品主要有高速线材、棒材、中厚板材、卷板、不锈钢产品等;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负责酒钢集团的有色板块,拥有电解铝产能135万吨,主营有色铝及伴生品种,“甘铝”品牌为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品牌;上海华昌源实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营钢铁和有色产品贸易,是酒钢集团贸易板块核心。 设置全面的期货交易管理制度,严控风险。在期货交易流程上,首先,宏兴股份公司根据全年经营预算情况,提出年度套期保值计划,提请酒钢集团审批。其次,在进行具体套期保值工作时,由期货业务人员根据期现货风险敞口的对冲需求情况,制订套期保值方案,涉及期货品种、操作方向、保值头寸、保证金额度、止损标准或条件、风控及应急措施、评价及套期会计做账方式等内容。套期保值方案经宏兴股份公司期货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 在操作过程中,期货业务人员通过日报告制度向管理层汇报每日持仓头寸及资金状况,由期货风控人员根据期现货对冲情况,提出止损、调整止损标准等风控意见,期货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 在风险防控方面,从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义务和责任出发,酒钢集团及宏兴股份公司将期货交易作为一项国有资产来进行运作。根据甘肃省国资委下发的《省属国有企业高风险业务工作指引》的要求,设置严格的止损条件,在期现货总损益的基础上,对期货套期保值亏损进行正确的评价。在方案执行过程中,严格止损纪律,并通过灵活运用期货工具调整仓位,在建仓过程中,逆势行情中严格控制建仓数量,比例不得超过总量的30%。 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学习是酒钢集团长期以来的主旋律。在2013年酒钢集团尚未重启期货交易时,集团便从内部遴选了10名不同专业的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现在,公司一方面通过不定期地参加交易所培训、中钢协行业会议、资讯公司专题会议、优秀企业调研、期货公司到访培训等方式提高和加强期货人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每日经营例会、周营销例会、月度市场研判分析会、月度购运销例会,以及公司内部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并要求期货业务人员不定期到购销及生产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在持续学习和交流中,企业不仅提升了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期货交易的水平,在现货经营、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受益匪浅。与此同时,在外部单位的协助下,宏兴股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包括宏观、行业、内部及竞争对手等多项数据,正逐步完善以数据为支撑的逻辑分析体系,为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期货套保模式及案例 ——期现结合,设计全方位套保方案 近年来,由于经济趋弱、钢铁产能过剩,宏兴股份公司经营压力巨大,与钢铁产业链相关的商品期货品种陆续上市为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层深刻意识到期货这一金融工具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作用,利用期货市场配合现货生产和国际贸易采购,在规避铁矿石价格下跌风险,稳定经营利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现货贸易结合,选择套期保值方案。2015年1月上旬,宏兴股份公司将有长协矿共计17万吨到港,结算价按照普氏62%指数12月的均价计算。面对国内持续下跌的铁矿石价格,公司一方面积极争取在短时内将该船长协矿向外销售,另一方面考虑在期货上进行相应的保值操作。经分析,在12月31日之前,由于采购价格未定,若销售价格确定,则公司面临的是采购价格上涨风险,于是要买入铁矿石期货保值;到了1月1日,由于采购价格已经确定,如果该船货物售价未定,则公司面临销售价格下跌风险,需要在期货市场做卖出保值。按照套保比例,根据现货到港后的销售情况,逐步平仓。 用历史数据估算价格波动区间,选择合适的建仓时机。在上面的案例中,12月中旬以后,如果售价未确定,尽管采购价未确定,风险暂时无法评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情的发展,由于从货物到港至货物售出仍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形成时间错配和物流错配,宏兴股份公司还是有可能会面临双边敞口风险。按照普氏62%指数的历史价格变动规律来看,进入当月下旬以后,指数的波动幅度会逐渐缩窄,于是公司通过对12月份的月均价推算,来寻求一个较合理的价格区间,从而提前应对未来行情的变化对公司的影响。 从波动性上看,历年12月份普氏62%指数价格的波动都不大,价格相对平稳,大涨或大跌的概率较小。近4年内12月份普氏62%指数月均价波动率为3.99。截至当年到12月15日,普氏62%指数的月均价69.95,可推测未来的波动范围值在[65.96,73.94] 以[95%,5%]的置信值测算,普氏62%指数与期货主力合约的价差合理区间为[20,83],平均值为50.86,假设12月份的普式指数价格范围在[65.96,73.94],那么,按价差均值推算,12月期货主力价格的合理区间为[451,508],与当时铁矿石期货价格的震荡区间较为吻合。 由于一年来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现货销售情况不佳。从普氏62%指数的历史走势看,其12月均价往往较2月均价普遍偏低,因此,针对1月上旬到港的矿石现货,企业主要规避下跌风险,进行卖出保值。操作周期设定在2015年1月-2月,建仓均价在 [451,508]以上为佳。同时,在12月至次年2月期间,如现货销售情况转好,则保值量可相应降低。 利用现货市场研判,决定保值头寸。在上面的案例中,企业分析现货市场形势。从供应上看,四大矿山不断降低各项成本,加之前期的扩能将于2015年二季度逐步释放,产量输出节奏加快,供应压力会逐渐凸显。并且,港口矿石库存居高不下,对价格也构成强压力;从需求上看,与钢铁行业密切相关的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投资增速、销售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存贷比等数据都很差,铁矿石需求较弱。国际货币市场看,美元指数持续走高,澳元美元汇率继续走低,弱化了矿价的成本支撑。 同时,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价格支撑因素,如政策利好的刺激放大,市场整体的悲观情绪有所好转;钢厂利润走高,主动减产意愿降低;国产矿中部分中小型矿山停产和减产,尽管体量较进口小很多,但这部分供应量的确有所缩减;历年的一季度,将是澳洲飓风集中发生的季节,也是铁矿石历史高价位时期,气候因素将会影响铁矿石发运,对价格产生利多影响。 综上分析,宏兴股份公司认为虽然铁矿石仍处于长期下跌趋势中,但由于之前跌幅已较大,技术上存在调整需求,且短期的供需矛盾并没有更加突出,预期后市将展开低位震荡调整,下跌幅度与速度或将有所放缓。因此,决定对17万吨货物采取分步建仓的方式,初始保值比例约为30%,后期根据价差变化和现货销售量,动态调整头寸量,总量不超过1700手。 根据当时价格走势,判断I1505合约调整的区间为485-520元/吨。在建仓30%后,若铁矿石价格上涨,突520元/吨,则建仓至80%;若价格继续反弹超过560元/吨,则暂时观望,不再加仓。一旦形成更强势的反弹甚至反转,需根据行情变化和现货销售情况,对头寸进行调整或止损;若建立30%仓位后,铁矿石价格继续下跌,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顺势加仓至80%,乃至100%。 风险防控不可少,选择时机换月移仓。为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宏兴股份公司设定保证金占用不超过总资金的50%,建仓区间根据市场波动及时调整,调整后的建仓方案24小时内报监管部门,每日上传保证金结算中心账户截图,每周上报持仓及资金使用情况。 由于铁矿1505合约在2015年2月开始将逐渐向1509合约换月,因此利用1505合约进行保值的实效性仅到2月中下旬,根据销售进度情况,若继续保值,要通过合约换月阶段的价差关系,选择相对有利的时机进行换月操作。据测算,铁矿石1509和1505合约价差的长期历史均值约为-11,[90%,10%]的置信值测算的价差合理区间为[14,-32],可作为移仓价差的参考。为避免市场大幅波动,可进行日内调仓,但调仓幅度不超过总持仓的30%。 期货套保的总结与感悟 ——企业需要期货工具,完善的制度是基石 在传统的钢铁经营环节中,因时间上和物流上的错配,企业的采购和销售受市场影响大,十分被动,常常面临双边敞口风险。像宏兴股份公司这样与矿山签订长协协议的钢厂不在少数,如果没有期货,钢厂是不敢过多的接长协单的,敞口风险太大。但是通过期货保值的方式,可以将这种错配造成的风险通过期货交易来实现对冲。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期权、基差交易、无风险套利、合作套保等多种方式为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平滑利润曲线,甚至获得额外收益。 长远的看,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势在必行,而任重道远。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利润微薄的格局短期难以改变。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可以有效转移价格波动风险,控制原料采购成本,锁定产品销售利润。稳定的利润,更有利于企业稳定的经营,扩大核心竞争力,在这场改革大潮中适应市场,引领行业。 酒钢在重新进入期货市场前,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期货管理制度,套保制度及流程、套保会计规范、风险管理制度等,期货部门人员职责分明,设有交易员、研究员以及专职风控员等岗位,因此当了解到进口矿石的保值需求时,期货部门可以迅速的制定出合理的期现保值策略及详细的交易计划,也可以顺利并及时的完成套保审批流程,在账户展开操作。在期货操作过程中,交易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期货行情变化和现货销售情况不断地进行综合协调、优化,动态把握出入场时机和调整头寸,唯一不变的是保值方向和保值目的。在整个保值操作周期中,期货部门与现货部门沟通紧密,最终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所以,对于刚刚参与期货市场的企业来说,构建完善高效的组织结构和期货管理制度是能否用好期货工具的基石,注重期货部门建设、有效的决策机制、期现盈亏综合考量都是必不可缺的。[详情]

上海联油:国家队入场期货 “两桶油”也有先行者
上海联油:国家队入场期货 “两桶油”也有先行者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七 上海联油:国家队入场期货 “两桶油”也有先行者 期货日报 韩乐 当踏入上海联油办公室的那一瞬间,一种强烈的国有体制下的“神秘感”油然而生。在这个办公室中,有着期货市场的国有企业先行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这场期货“国家队”入场仪式中,国内化工市场上的“主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记者的进一步接触,“两桶油”中一支沉默于市场中的期货团队慢慢浮出水面。 “十年交情”结识期货这位“老友” 算上今年,对上海联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来讲,与期货已有10年的“交情”,是一位实打实的老朋友。若要再往前追溯,上海联油与期货市场的渊源远不止这些。 资料显示,上海联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联油)是中国联合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联油)在上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石油成员企业,是首批获准进入浦东的外贸企业之一。上海联油主要经营国内汽油、柴油、灯煤、重油和进口燃料油、液化石油气(LPG)、化工品的批发、零售、保税、储运、燃料油期货保值业务及转口贸易。 作为中石油的专业贸易公司,中联油参与期货市场的历史其实已经很久了。由于中联油很多员工都是最早从事外贸的人才,接触外界较早,公司对于期货的理解也从那时渐渐进入了“萌芽”期。2001年,中联油成为国内第一批获批的7家可以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公司之一,“期货”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彼时中联油日常经营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中联油总部在期货市场上已经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经验比较丰富,当上海联油开始接触期货时,总部多年的期货保值经验为其指点迷津,让他们在期货市场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谈及总部对公司的影响,上海联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对于期货,整个公司一直都秉承以对冲风险为目的、套期保值为方法、期货交易为主要工具的谨慎态度,所以这些年,整个操作过程都非常顺利,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油价大起大落的时候,“整个过程中,公司都没有出现任何风险事故,期货盈利有效对冲了实货价格下跌的风险。” 2004年,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时,上海联油开始介入境内的期货市场交易。而后,随着郑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货以及大连商品交易所聚烯烃期货的陆续上马,上海联油俨然成为了期货市场中的一名“常客”。 期现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石油市场上,国际原油期货发展得比较成熟,期现市场的关系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据了解,当前在国际油品市场交易中,商家如果以市场价去买一船油,报价一般是基准价加减贴水,一般情况下,基准价是与期货市场挂钩的一个价格。在交易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期货进行锁价、转计价等操作,参与到油品市场上的人一定会接触到期货这个工具,而且一定要学会如何应用。 正因为整个油品行业定价处于这种模式,在没有介入国内期货市场之前,上海联油在做现货时就已经和国际期货紧密结合。只要买了一船现货,基本上就要和期货挂上了钩。 例如,如果某时WTI期货价格为50美元/桶,卖家加上1美元的升水,则买家跟卖家签订了51美元/桶的固定价采购合同。由于签订合同距离实际拿货、生产有一个时间差,为了规避这段时期价格波动的风险,作为买方必须在期货市场上卖出相应的头寸,对冲实货跌价风险。 “实际上市场更多的是采取WTI期货价格+1这种定价模式,这样现货的成本跟着期货价格变动,当原油的价格下跌到40美元/桶的时候,现货库存亏损10美元/桶,但是在期货市场上获利10美元/桶。期货价格波动产生的账面盈亏通过核算,都进入到现货的成本里,最终影响现货的库存成本。”该公司业务负责人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定价模式的实际效果是一样的。第一种情况是上海联油跟卖家以51美元/桶的价格买下来,同时在期货市场以当时价格50美元/桶卖出保值,将固定采购价转化活价计价;另外一种情况是,上海联油跟卖家之间合同约定,就是按照基准价WTI加1这个价格从卖家采购。 说起保值这个概念,实际上,中石油早早就有了这个意识。众所周知,中石油、中石化有大批量的原油进口,进口来的原油要交给炼厂来加工。但从进口到加工这一过程需要有一个周期。“从我们在海外购买原油运到国内,到生产出来成品油,大概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上述负责人介绍说,从购买到运到口岸这个环节差不多两个月,然后需要一个月炼出成品。“当国内的成品油炼出来的时候,对应的原油价格已经是三个月以后的价格。如果没有保值,由于时间较长,可能会遇到非常极端的市场情况。”据他回忆,2008年,原油从8月的147美元/桶,跌到了12月的40多美元/桶,如果没有保值的话,成本跌价风险将是非常巨大的。 国内贸易报价也要跟着期货走 从2004年起,上海联油开始介入国内的期货市场。这么多年给他们最大的感受是,尽管国内期货市场还没有发展到国外原油期货那样的成熟度,但近些年国内化工品现货定价已慢慢形成这样一个趋势,即在日常的报价、还价的过程中,很多价格都是采用期货盘面基准价加上贴水的方式结算,现货价格基本上都在跟着期货价格走。 打个比方说,今天塑料以什么价格卖,大家会有一个心理预期,报出来的价格,跟以往的固定价模式已经大不相同,基本上是围绕着主力合约来报价。“就是塑料1701合约价+100或者塑料1701合约价-100,基本上报价、还价就是按照这个合约来。”上述负责人称。 为什么市场中的报价模式会有这样的演变?这在上海联油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客户在期货市场上参与广泛。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现在走访客户时,去任何一家公司,凡是做塑料的,会看到所有的工厂采购销售人员,人手一台电脑,都在关注期货价格的波动,甚至领导都要参照期货价格的波动进行决策,他们报出来的价格完全以期货价格为基础。 期货市场对整个石化市场的影响,已经跟以前不大一样了。以前大家很少关注它的成交量,它的参与度。但现在行业参与者已被迫不得不关注这个市场,因为在现货报价里包含了期货这个基准价格。 以期货合约作为报价基础,附加的升贴水跟企业自身的成本、交付地的远近有关,因此相对固定,能够计算出来。“但是由于现货定价以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而企业控制不了期货价格,因此在期货价格波动的过程中,实际的现货成交价格波动也比较大。” 此外,从目前现货报价的频率上也能够观察到期货对于现货的影响。以前化工市场中的报价多数是上午和下午各调一次,一般情况下,一天调不了几次。但是,随着期货价格参与到现货定价之后,目前现货报价的有效期的已经缩短到5分钟。 在5分钟之内,如果递盘价格跟报盘一样,那就成交了。如果有一个新的报盘,会给买家5分钟考虑。如果5分钟没有达成交易,这个报盘就失效,需要重新报盘。之所以目前的报盘频率缩短至5到10分钟,是由于现货根据期货来定价,期货的盘面变化得非常迅速,大家为了贴近这种市场规律,不得不衍生出很多新的报价模式,而这些新的模式大部分都在迎合期货交易。 当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做与期货相关的化工品就不得不去关注期货价格。如果做实货交易,那么,它的计价就是以期货为标准,现在主流的贸易商,都是这种报价模式。企业需要跟随这种主流模式,不断学习适应,因为这是基础。“其实对很多公司来说,当前,期货和现货已经是‘合二为一’了。”上海联油相关人员说。 无期货不强,用好期货促发展 用好期货让上海联油学到了“保值”的意义,同时也改变了公司部门发展的“命运”。以前公司有一些品种业务开展比较艰难,但近年来,由于大力开展了一些具有期货套保工具的品种业务,经营规模基本上每两年一个台阶向上走,成为了上海联油非常大的一个亮点,这一成绩的背后,期货功不可没。 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贸易量上。例如,公司的贸易量大幅增加,盈利能力大幅增强,让这些业务打了一个“翻身仗”。此外,参与期货增加了上海联油的抗风险能力,使公司的影响力显著提高。 有了期货以后,原先现货很繁琐的操作,都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解决。日常产品经营的贸易线越来越精炼,使得贸易效率提升了一大截,非常便利。 不可否认,没有对应的期货品种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上海联油一些品种的贸易量很难做大。因为现货贸易风险很大,没有期货品种的话,就很难对冲风险,一旦发生较大的行情波动,缺乏套保机制,企业将承担巨大风险,这也限制了部分品种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对于已经开展了期货交易的品种,企业在日常业务操作上就有了可以规避风险的手段和工具,企业就有做大做强的保障。 “因为期货市场的交易标的是标准仓单,它替客户承担了一部分货权的风险,因为标准仓单一旦拿出来的话,所有权就有了保障,货源品质就有了保证,标准化实现之后,大家只要谈价格就好,不用再去验货,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很多环节。”期货的理念已经改变了上海联油的发展,帮助企业做强做大。现在全公司对期货非常重视,设立了期货部并配有专人,并且有主管领导,大家的目标一致,提升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原来现货贸易做的不稳定,今天亏,明天赚,参与品种又杂又多。但是我们现在聚焦到具有套保工具的核心产业链,非常注重期货的保值增值”上述人员称。 据记者了解,在国内石化市场上,国有企业的期现操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开展锁价、点价等操作;二是针对新的套保准则,对于货物公允价值开展套保交易,即对企业总风险敞口进行对冲。这其中,“虚拟工厂”模式较为普遍。石化产业相对产能过剩,工厂利润较薄,行业相关企业通过在期货上建立“虚拟工厂”,有助于实现加工平衡。三是仓单交易,将期货市场作为现货的采购和销售渠道,由于期货市场的标准化,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 配套完善管理机制,实现保值增值 期货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部门员工个人的成长。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最开始做期货的时候,没想到期货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在期货市场上的逐渐摸索,对公司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期货才受到了领导足够的重视。 以前没有做期货的部门业务发展比较艰难,员工士气比较低落,参与期货交易后,现在感觉员工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走路一阵风,精神饱满、干劲足。 论起部门员工的培养,上海联油一直秉承着总部“专业性”原则,打造出一支“精兵强将”的团队。在整个中联油内部,对员工都有相关的任职资质要求,公司要求全员持证上岗,例如贸易人员,在两年之内,商务师、外销员等证书至少通过一个,才有可能继续留任。从事期货相关业务的员工必须获得期货从业资格。 在期货业务的学习上,上海联油一方面派遣相关人员参加总部的培训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来对全员进行相关培训,分享好的案列和机制,供企业学习。 上海联油不仅非常注重员工专业化的培养,对期货业务还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分级的风控制度,形成互相制约体制,有条不紊地开展期货业务。 “期货部作为专门的交易部门,从下单一直到结算都需要跟公司相关部门以及公司外部进行沟通,包括一些交割的处理。”期货部每天会对交易做结算,就总盘位、盈亏的情况做汇总,这相当于每天交易的第一道风险控制。 第二道风控由风控部来执行,风控部监控管理所有品种期现货贸易的盈亏,包括止损、止盈操作等。风控部每天收到期货部在当天的交易及盈亏数据,并反馈给全公司,出现大的行情和紧急情况,会启动预警机制,快速协调解决。 严格的套保审批流程、完善的风控制度,保证了企业的期货之路走的通、行的远。 国有企业参与期货的感悟:拥抱+学习 目前,在化工领域,终端贸易商在期货操作上做得相对成熟,而生产商做期货套期保值的并不多,很多企业刚刚起步。 在现货交易不好的时候,上海联油在集团内主动承担起了套期保值的“助手”,帮助一些兄弟公司规避存货价格下跌的风险。“当现货不太好卖时,我们在期货市场上帮他卖出,然后将他们的现货拿过来交割,对这些企业来说多了一条销售渠道。”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此外,中联油跟中石油各大销售公司签长约,将其过剩的产品从西北、西南运到华北、华东,通过货源出口或参与期货交割,来组织、实现中石油资源在集团内部的联动。 参与国内期货交易这么多年,上海联油感受最深的是,期货市场要完善生产力当中所有元素的交易,才能够建立有序的市场定价机制,大力发展有序、安全、合规的期货市场非常有必要。财务管理上来讲,一定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国有资产要实现保值和增值,可以通过期货手段,规避商品价格波动给国有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加工企业,可以锁定成本收益。 “因为我们是贸易企业起家的,所以对期货市场,我们是采取一种拥抱和学习的态度。”在上海联油看来,当前,对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期货市场仍是一个陌生和不熟悉的领域,还需要市场积极宣传和引导,增加期货市场的体量和容量。只有期货市场活跃了,体量足够大,才能更好发挥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的作用。[详情]

吉林云天化:“粮食银行+场外期权”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吉林云天化:“粮食银行+场外期权”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六 吉林云天化:“粮食银行+场外期权”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国证券报 张利静 背靠北大仓,扎根东北黑土地的吉林云天化, 是一朵期货深入合作社经营的“奇葩”。 保守参与场内交易 我国是农业大国,当前“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等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利用期货工具服务实体经济,从终端实体企业来看,已经逐渐显现成效。 从直接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到开展场外避险业务,吉林云天化在国企“涉期”的道路上已经渐行渐远,在利用期货工具为现代农业发展护航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28日。是由大型国有企业——云天化集团投资兴建的,注册资金2亿元。 在农业领域,吉林云天化的落子并不局限于粮食。自2008年起,云天化集团按照“以肥为主、相关多元”的产业发展战略,在吉林省西部地区投资兴建了集百万吨复混肥生产、百万吨粮食收储贸易、千万公斤种子加工,以及配套的六百万吨仓储物流产业园区。 吉林云天化和期货市场的缘分开始于2009年。 “2004年,玉米期货上市,前几年流动性不是很好。一些产业客户尝试参与,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做玉米期货赚了钱。恰好当时我们公司也开始提现代化模式的经营思路,我就动了做期货的念头。”吉林云天化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之后就是招兵买马,组建业务部门。这个过程中,在中粮系统任职的任丽春被调入吉林云天化的期货团队,在此之前,他任职于中粮在长春公司的期货交易岗。 “做期货是为了公司能有更好的前景,吉林云天化集团对这方面的控制非常严格。” 任丽春解释说,吉林云天化参与期货市场有个明显的特点——尝试性介入、保守参与:仓位比例相对较低,套期保值量仅占公司现货经营量的10%—20%;每年进场两三回,中长线操作。 “二八”布局是许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参与期货市场的一个特点,即套保量为现货经营量的20%左右。 与许多企业相似,吉林云天化套保“二八”布局的背后,一方面是受资金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对期货杠杆效应的顾虑也是公司没有进行完全套保的重要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正是目前许多国有背景企业参与套保的普遍障碍:企业股东高层缺乏现代化经营意识;对期货不熟悉甚至“没听过”。 与中粮集团100%套保比例、滚动操作的先进期货操作方式相比,吉林云天化的操作思路虽然停留在套保的“初级阶段”。但对于对期货涉及不深的合作社来说,却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和复制性。 据介绍,吉林云天化套保操作特点是,从销售端来看,会预先计算公司采购成本,在成本之上,寻找合适的期货价格,进行卖出套保;从采购端来说,就是根据现货经验在期货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买入点,比如,如果觉得某个价格低得不合理,今年不会出现这样的采购价格,就可以在期货盘面上买入,相当于在期货市场建立远期库存。 “还有一些情况是,比如收获季节结束了,在市场上没有收到足够的粮食,或者手里的库存不足的时候,也会在盘子上买一些做现货补充。” 任丽春补充说,对公司来说,套期保值的功能已经变成公司服务现货经营的一种销售和采购相结合的平台和工具。 参与期货市场的三个阶段 据介绍,吉林云天化参与期货市场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算是2009年到2011年初,吉林云天化尝试进入期货市场。“当时公司处于初创期,而且集团对我们要求也非常严,参与期货是要经过集团严格审批的。我们报了很多材料,解释了参与的目的、交易规则等一大堆细节事项。业务批下来之后,我们也非常慎重,前两年基本都是少量参与,更多是学习。从书本上的认识或者道听途说落实到真正自己参与,算是初期进入阶段。第一阶段经历了大概两年时间,期货交易利润比较稳定,第一年在100多万,第二年在400—500万。” 任丽春表示。 第二阶段是2011年到2013年底,吉林云天化逐步增加套保比例和套保量。伴随着公司经营量达到100万吨,对期货的参与需求也开始提升。这一阶段,随着公司业务量增大,参与期货量也是递增的。这个过程中,玉米期货盘面先后经历了上升市和震荡市,吉林云天化期货团队开始放大胆子,增加了期货参与量,对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两种参与方式的操作也更加纯熟,公司盈利水平随之上升,收获了一些套保红利。“确实对现货经营起到了指导作用。” 2013年的玉米政策托市一度保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但随着“速生鸡”、“禽流感”、“漂流猪”等事件的发生,养殖企业遭受重创,饲料生产企业整体不景气,全年玉米呈现高开低走行情。吉林云天化合作社通过空头套期保值的操作,不仅没有因玉米现货价格走低承受损失,反而因在期货市场进行了合理有效的风险对冲,获得了额外收益。 第三阶段是2014年到2015年,不断创新参与模式。除了套期保值功能之外,期货逐渐成为吉林云天化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渠道。“这一阶段我们做了卖出保值以及实物交割,期货市场确实成为我们公司的一个采购和销售渠道,尤其是采购,这两年因为正好赶上玉米价格下行期。大商所的标准品玉米,相对来说质量还是比较好,所以交割也通常比较顺利。” 任丽春解释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我们公司从最开始对期货概念上的了解,到发现了价格避险功能,再后来变成了我们经营必不可少的信息平台、采购平台和销售平台。 从现货角度看,吉林云天化成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司+”模式的合作社经营体系。公司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帮扶家庭农场致富,该模式通过土地的集约化、种植的标准化、农机的规模化、核算的单元化,最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推进农村的城镇化。 从期货角度看,吉林云天化的模式也在不断演进。从最初的“现货思维”参与到订单农业和粮食银行,也为农业合作化纵深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前车之鉴。 对合作社来说,通过套期保值转移风险后,合作社能够更加专注于现货经营,不再因为价格的不利波动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实现平稳经营。即使在不利的价格走势中也可以稳定地给贸易商提供玉米,提高合作社的诚信度和信誉。 据介绍,未来几年,吉林云天化将在现有的粮食、化肥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利用公司自身在粮、肥、种、药、农业技术方面的产业链优势,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程服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服务平台”。 积极探索场外模式 吉林云天化的发展,映射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公司从2011年开始探讨农民合作社的经营。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公司发现,规模化的合作社或农产品商业承载量较大的公司面临的价格风险被放大。例如今年玉米价格大跌,影响最深的,就是规模化经营的农业合作社。 作为集种子、农药、化肥生产与玉米贸易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型集团,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合作社提供种子、化肥销售,玉米贸易,仓储物流,服务团队,资金各个方面的支持。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规范科学种植管理、提高产品品质来增加社员的经济收入。 “农业合作社,种玉米的都是大亏。”吉林云天化相关负责人张说。但大规模经营玉米的吉林云天化公司却受影响有限,对期货市场的运用是他的秘诀。他表示,玉米价格走向市场化之后,期货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一走向市场化,玉米价格就走低了,我们可以提前在期货市场上卖出锁定价格。期货市场,对生产者和下游饲料厂来说都是很好的平台。” 今年玉米市场的变化,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缩影。随着我国玉米市场收储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玉米价格在机制变化和供需格局中寻求价格平衡,价格大跌背后折射出市场化背景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趋势。农民尤其是规模化经营的农业合作社经营方式面临考验。 从上述吉林云天化参与场内期货的历程可以看出,传统期货套期保值对企业提出极高要求,企业必须拥有专业的期现操作团队及研发、交易人才,同时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以及交易、财务制度,此外期货套期保值还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这已经将大多数企业以及涉农组织挡在风险管理的门外。其直接后果便是,这些企业或组织难以平稳健康发展,饱受价格波动之苦。 但对很多不熟悉期货市场的农业企业来说,已经不必迈出“进场”的第一步,可绕开场内直接进行场外的期权保险。这类产品的工具基础是场内农产品期货品种。这离不开吉林云天化与永安资本公司合作的带头试点——“粮食银行+场外期权”。 所谓“粮食银行”,是农业企业在提供粮食仓储和收购等传统经营业务的基础上,依托企业信用,以农民存粮为载体,向农民提供延期点价收购、短期融资和存粮价格保险等一系列保值、增值服务的新型粮食经营模式。 吉林云天化在太平川的一个生产基地每年玉米贸易量在50万吨左右。合作社共计1050公顷土地,参与农户共计211户,800余人。入股农民每年以8000元/公顷的租金将土地租给合作社,租期为15年,租金随每年玉米价格上涨幅度同步调整,下跌时租金不变,以保证农民利益。在种植过程中,吉林云天化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并且收购合作社生产的玉米。收购价格方面,采用随行就市的方式,并在吉林云天化市场收购价的基础上每斤上浮1分钱,销售时机选择合作社占据主动权,以保护农户利益。 但近两年,随着农产品尤其是玉米价格波动加剧,合作社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凸显。吉林云天化在常规的套期保值之外,创新引入了场外期权。为之提供这一产品的是永安期货全资子公司永安资本。 吉林云天化合作社作为场外期权的买方,只需向永安资本支付少量的权利金,即享有到期要求卖方履行相应合约或放弃执行的权利。永安资本作为场外期权出售方,将所持有的场外期权头寸转换成期货头寸,并依据该数值确定在期货市场应建立的对冲风险的期货头寸。 当市场价格变化时,永安资本通过对期货头寸的动态调整,将价格风险转移给期货市场的投机者,保证自身一直处于风险中性状态。 2014年2月17日,吉林云天化合作社与永安资本签订场外看跌期权交易合同及交易确认书,明确了双方协商的执行价格、权利金金额、到期日等重要内容。从最终结果看,现货方面,玉米现货价格从2200元/吨上涨到2260元/吨,吉林云天化合作社现货盈利60000元。场外期权方面,由于到期日玉米期货1405合约收盘价高于约定的执行价格,吉林云天化合作社放弃执行看跌期权,损失权利金27090元。该期权存续期内,吉林云天化合作社总共盈利32910元,经测算效果好于直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空头套保。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模式还存在不足:吉林云天化合作社独自承担了期权权利金成本,但是如果该项成本长期由合作社单方面承担,将会影响合作社的积极性和参与动力。借鉴美国农产品期权补贴及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对于合作社由于管理价格波动风险而购买的期权,财政如果能给予一定的补贴,将有助于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交易所也应及早推出场内期权,以降低风险对冲的操作复杂性、提高避险效果。 “粮食银行+场外期权”探索意义何在 开展“粮食银行”不仅能保障企业获得连续经营所需的原料,而且能降低存粮损耗、节约农民存粮成本,在实现农民增收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总结“云天化模式”的基础上,永安资本今年又将“粮食银行”试点直接引入该模式的主体——四平天成集团。 据介绍,“粮食银行+场外期权”的运作原理是,采用“底价+落价补贴”模式。具体来说,以农户送粮日市场价格为底价,同时“粮食银行”按市场价格每天公布一个挂牌价格,在交粮后的一段时间内,农民可以选择任意一天的挂牌价格进行结算,如果在农户未点价之前,价格下跌,“粮食银行”将按照送粮日价格与农户结算。 此模式中,在农户未点价之前,如果价格下跌,“粮食银行”将按照送粮日价格与农户结算,价格下跌的风险将由“粮食银行”承担,因此“粮食银行”面临价格下跌风险。在农户点价之后,粮食所有权转移到“粮食银行”,“粮食银行”同样面临着价格下行带来的库存贬值的风险。而几乎所有的风险将通过转移到场内的相关期货品种上,进行分散化解。 与传统企业“亲自”操盘参与期货的方式相比,场外期权操作简单,资金占用少,某些情况下保值效果较期货更好。场外期权挂钩期货价格,同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走势趋同的特性。因此,场外期权替代期货作为“粮食银行”的风险管理工具更具可行性与操作性。 “粮食银行+场外期权”运作模式就是运用场外期权解决“粮食银行”所面临的农民点价前及点价后价格下跌的风险。 这些创新的背景是,在传统粮食银行发挥一定作用的基础上,为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大连商品交易所提出“粮食银行+场外期权”的创新运作模式,并在吉林省农委的支持下,联合永安期货及其子公司,与农企开展了场外期权助推新型“粮食银行”即 “粮食银行+场外期权”的创新模式研究。 创新模式为农产品价格市场化保驾护航 上述两家东北公司推行“粮食银行+场外期权”的模式或许不是出于偶然。 就全国农产品市场而言,东北农民运用期货的经营氛围是最浓的。这与大商所持续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不无关系。作为一家以农产品期货为主的交易所,大商所16个期货品种中有10个与农产品相关。大商所从2005年起启动“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搞培训、搞信息服务、搞“公司+农户、订单+期货”试点。截至2013年底,大商所累计培训农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系统干部及营销人员7万多人次。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引导农民参与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作用,须从多方面着力。首先要加大力度培育农民的现代市场意识。不仅要注重对农民技术培训,还要引导农民学会利用期货市场,掌握生产经营主动权,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走出“增产不增收”的困局。其次要不断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专家建议,要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与合作社或者龙头企业对接,把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汇集起来,由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转移出去。还要进一步推动品种和工具创新,尽早推出大豆、豆粕、白糖、棉花等农产品期权,丰富市场工具。农产品期权相当于一个价格保险,在支付期权费这一“保费”后可以做到粮价涨有收益、跌有保障。 据介绍,单纯的“粮食银行”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价格波动对其经营的剧烈冲击,严重阻碍其稳定发展。“粮食银行”实质是将农户卖粮风险“转嫁”到企业身上,保护了农民的售粮利润,但以企业为主体的“粮食银行”仍因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敞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粮食银行”的规模发展。期货、期权市场与传统“粮食银行”业务的有效对接,恰好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化解企业运作“粮食银行”过程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保障“粮食银行”的有效运行。 市场研究人士认为,其根本在于场外期权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具有先天的优势。场外期权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企业只需要提出具体需求如保值规模、保值价格目标、保值时间周期、保值成本、保值方式等,其余的专业性工作则可以转移给永安资本这样的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这样的分工与合作,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粮食银行”只需付出有限的权利金同时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保值方案即可。 农业兴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据了解,2004年和2008年,我国分别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和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两项制度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12428.7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问题也随之显现,一方面,国内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国外,严重扭曲;另一方面,过去数年积累的库存压力较大,导致财政出现困难。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兼顾市场效率是收储制度取消后我国农业相关政策的着眼点。 以玉米产业为例,今年我国的玉米收储,取消了以往托底收购的政策,实行市场“收购+补贴”的新机制,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也就是说,形成价格靠市场,保护农民利益靠补贴。 在此情况下,新的市场经营形式应运而生。业内人士认为,“场外期权+粮食银行”模式使“粮食银行”这一惠农支农创新组织形式与“场外期权”这一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模式有机结合,有效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断涌现的规模性风险管理需求,起到保护广大农户农企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的功能与作用,有力推动国家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此外,通过“保价格”实现“稳供粮”,客观上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详情]

河钢国际:稳中求胜的低风险期市策略
河钢国际:稳中求胜的低风险期市策略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五 河钢国际:稳中求胜的低风险期市策略 证券时报 魏书光 2016年什么交易品种最活跃?无疑是煤焦钢黑色产业链品种。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集团——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钢集团,在行情剧烈波动中,如何在期货市场实现有效套保?套保思路又是怎样?这些问题都是全国期货市场关心的问题。透过河钢集团对于当前的期市行情分析,深度挖掘产业客户进行套期保值的交易逻辑,也许会为市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交易思维。 资料显示,河钢集团在2008年6月30日由原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而成。集团现拥有在册员工13万余人,直属子分公司20家。其中,钢铁主业拥有唐钢、邯钢、宣钢、承钢、舞钢、石钢、衡板七家子公司和采购、销售、国贸三大经营公司。2014年产钢4709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806亿元。2015年居世界500强第239位,2014年居中国企业500强第43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3位。 河钢集团在期货市场的业务集中在河钢集团下属子公司——河钢国际。河钢国际全称是河钢集团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公司,是河钢集团直属子公司,于2014年在北京注册成立,其前身是河北钢铁集团国际贸易公司,2008年7月,由河北钢铁集团对所属唐钢、邯钢、宣钢、承钢、舞钢等子公司的进出口业务进行整合后组建而成。 目前,河钢国际承担河钢集团涉及海外(包括人民币结算)的所有业务。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进出口贸易业务,海外投资或资本运作,招商引资,海外机构的经营管理、技术交流及劳务输出,海外工程承包等。 河钢国际公司内部拥有唐山、邯郸、宣化、承德、舞阳、石钢六个分公司和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四个海外公司。公司成立以来,铁矿石年采购进口铁矿石7000万吨,有力保障了河钢集团钢铁子公司的生产。年出口钢材近700万吨,是我国重要的钢材出口企业,拥有稳定的国外市场和良好的市场信誉。 一、迈不开脚步的期货部 “虽然河钢集团成立时间早,产业做的大,但都是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过日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原材料进口方面长期处于弱势,根本没有可以能够跟矿山讨价定价的资本。”河钢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铁矿石作为国内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大宗原材料,国内钢铁企业高度依赖进口,特别是对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矿山的依存度非常高,导致在国内铁矿石长期没有定价权,造成了铁矿石成本受制于人的局面。 受制于人的结果往往会让产业承担无法想象的风险。以今年为例,每当钢材价格上涨时,矿石价格涨得快于钢价;钢材价格下跌时,矿石价格却跌得慢。在这一快一慢中,本该属于钢厂的利润被矿山拿走了,这也导致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钢企始终处于亏损的处境。也正是因为这样,钢厂对于铁矿石期货品种上市的渴望远高于矿产定价的高低。 河钢集团年产钢材接近5000万吨,每年仅自用进口铁矿石量就超过5500万吨,进口铁矿石在原料中的占比超过60%,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很高,导致在与国外矿山谈判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不利位置。 为了摆脱这种长期靠矿山定价的局面,在2010年河钢集团正式成立期货部,准备在期货市场上有所作为。河钢集团拟定了期货市场实施套期保值方案,并获得河北省国资委的审核通过。与此同时,河钢集团批了1000万资金到期货部,作为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的资金。 彼时,河钢集团对于期货市场关注度非常高,而且领导重视,资金有力,但是期货部始终没有进行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实际操作。问题出在哪里?河钢国际该负责人认为,主要原因是期货部成立后,一直缺乏专业人员,没有期货市场实际操作经验,而且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仍然需要摸索,导致步子始终不敢放开。 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河钢集团期货部始终在学习的状态当中。一方面抓紧制定相关制度,另一方面向期货公司和有相关期货操作经验的同行业企业学习。同时,人员利用虚拟电子盘进行模拟操作和方案验证。 “当时我们找了很多期货公司学习,并给予了我们很多科学指导,但即便是这样,谁也不敢轻易进入期货市场进行交易。”该负责人说,期货部很多人都是用自己的资金进行少量交易,去熟悉操作过程,积累了经验。 2014年,河钢国际成立之后,河钢集团决定将期货部移交给河钢国际管理。之所以要交给河钢国际进行管理,是因为河钢国际是集团的进口铁矿石矿贸易平台,担负着全集团的生产保供工作,同时又担负着集团外贸创效的任务,每年拥有大量矿石贸易,对市场价格波动平抑有着巨大需求。 二、期现对应、稳中求胜的套保策略 期货部归口到河钢国际管理后,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加上前期的市场积累,期货市场的实盘操作,也开始做的风生水起,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套路”,而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由于集团公司对参与期货套保交易有很明确的要求,盈亏自担,因此为了保证资金账户不受到威胁,有一个强大的资金支持,把参与套保的资金量设置在总账户的20%左右,即对20%的贸易量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 对于这个方法,该负责人解释说,因为期货本身就是有杠杆的,企业投入到期货市场的资金加上杠杆,就要远远超出现货量。只有严格按照一比一执行,就能保证资金账户的安全,不出现过量交易问题。他自豪的说,通过这种方式的套期保值使得企业每个月都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盈利。 显然部分贸易量进行套保的策略让河钢国际的所有期货市场操作基本上在可控范围之内,或完全为了期货跟现货之间套着走。但是万一出现了头寸方向做反的情况怎么处理? “我们从来就没有砍过仓。”该负责人说,因为河钢国际是一个国际贸易公司,资金量还是非常充裕的,所以目前20%比例的套保策略上,资金账户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大的风险。即使有时候发生亏损,企业也不会主动把它平仓。而是等待期货与现货回归到合理的基差范围内,在现货进行销售时,再按比例平掉期货头寸。同时,由于期货与现货的方向一致,但是期货波动频率和幅度要远高于现货,河钢国际在销售现货的同时,会选择期货平仓时点。 在具体操作的时机选择上,河钢国际强调,首先有一个对商品价格的基本判断,然后再进行入市操作。根据市场情况,市场有机会就做,市场没机会就不能做,要等待。其次就是,公司库存进行套期保值的业务方面,要选择好入市时间点。当入市时间点选择好了以后,借助企业资金优势,期货风控的压力会小很多,最终在回归的时候实现套期保值获利。 在2016年第一季度,钢材受到下游需求快速回暖的影响,价格快速回升,期货市场出现了一轮快速上涨行情。在钢材的带动下,矿石也随之展开了一波上涨行情,河钢国际通过对周边钢厂复产情况的调研和对国外矿山供应进行的分析,认为此次上涨过快,缺乏基本面支撑,存在急涨急跌的风险,对后期的高成本库存进行了套保,到四月下旬矿价出现了一轮快速回调,现货市场也出现了较深的调整,由于及时采取了套保措施,河钢国际避免了库存的大幅跌价损失。 作为铁矿石贸易的进口大户,在仓单交割方面,河钢国际进行过有益的尝试。在2015年,河钢国际就尝试利用集团国产铁精粉交割厂库进行期现结合业务,在I1505和I1509合约进行国产矿交割尝试,后期由于价格因素导致未能实现交割。最终,在I1601合约中抓住时机,开展了交割操作,实现了首次国产精粉交割,帮助河钢矿业降低了库存,成功售出首单10万吨铁矿石精粉实物。 在此次交割当中,河钢国际利用了集团内部矿山板块所具有的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指定交割厂库的有利平台。为了确保期货交割全流程的顺利进行,河钢国际充分整合河钢矿业和港口等相关单位力量,组建期货实物交割负责团队,召开期货交易调度会,明确责任和计划,做到仓单系统运行、仓单注册申请、开具保函等具体事务专人负责。 此外,公司还制定了《交割出库指南》,不断提升全流程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将提货、出库等环节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制定了客户反馈机制,做到时时沟通、每日总结。针对日发1万吨的任务量,有序组织280多辆运输车运转,将装车设备增加至6台,合理选择装车位置,提高装车速率;强化内部组织协调,期货车队优先通行;优化产品过磅模式,出货速度提高一倍,节约运转时间,保证国产铁精粉在实物交割上顺利出库。 这是河钢国际首次在铁矿石期货市场上的成功探索,集团资源优势在新平台得以充分发挥。在此次合约中,河钢国际还同时完成了仓单销售和仓单代理注册等两项业务,为未来更多的参与期货仓单贸易积累了经验。 三、期待国内有更多风险管理工具 经过长期的操作,目前河钢国际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场内期权、场外期权、掉期等工具都有运用,因为这些工具有不同的特点,结合运用能够互相补充。以期权为例,国际投行为其提供期权方案,再结合场外期权销售方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期货和现货相结合。 该负责人说,以铁矿石为例,大商所的成交量要远远高于新加坡交易所掉期的量,很多掉期价格是随着铁矿石期货价格波动,这个走势具备完全影响掉期走势的能力。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掉期交易可能更理智。这种理智是指,在市场行情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掉期不会跟着期货价格往上涨,因为掉期交易参与者多数是全球现货交易商。 该负责人介绍,河钢国际的掉期交易是在新加坡货交易所进行的,参与途径是通过国际投行,还可以跟国际投行进行现货订单。而且国际投行可以申请授信,大幅降低了企业参与交易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掉期交易的合约基本为连续合约,连续合约可以更好的控制交易风险,与近月合约结合进行基差套利。 针对大商所正在研究考虑引入现货仓单做市商机制,以及期货做市商交易机制,该负责人认为,期货做市商交易是双边报价,由于连续月份不活跃,一些期货做市商双边报价的情况下,可能进去出不来,因此引进仓单做市商将避免投资者持仓被套情况出现。产业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有自身优势。通过掉期市场来做保值,市场波动相对平稳、合约连续,跟现货定价区间接近,正好规避大规模波动。接下来,国内期货市场应该考虑汇率期货的推出,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跨国贸易公司对汇率风险控制需求非常强烈,这也是期货市场发展的趋势,如果国内期货市场缺失汇率期货,现货企业只能投身国际期货市场进行交易,一方面不利于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产业的跨国贸易发展也有较大限制。[详情]

话说“期货黄埔”:交割库如何飞出金凤凰
话说“期货黄埔”:交割库如何飞出金凤凰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四 话说“期货黄埔”:交割库如何飞出金凤凰 中国证券报 王超 一家只有80余人、名不见经传的粮食储备库,十余年间先后诞生了近十位省级粮食集团的中上层领导;它是河北粮食集团期货人才的摇篮:因耳濡目染和学习,甚至司机也迅速成长为企业管理者;它不仅得到了中粮、中纺等大型国企的垂青,就连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也派队深入,一探究竟;而该企业在2008年前后的逆市成长的期货故事,更是可圈可点。 本文以对话形式,原汁原味地讲述 “期货黄埔”的成长历程。 主要对话嘉宾: 赵长尧 1996年任河北省粮贸公司期货部经理,1998年调任藁城永安库主管业务副总经理,2004年任党支部书记,2009年任总经理,2011年任集团董事兼藁城永安库总经理。 宋保垒 1994年任河北省粮油集团办公室主任,1998年调任藁城永安库党支部书记,2001年初任藁城永安库总经理,2009年调任集团主管业务副总裁至今。 记者:2003年上市的强筋小麦期货,是你们最早接触的期货品种吧? 赵长尧:我们是1995年开始接触期货的。当时期货业务是在河北省粮油集团下属的粮贸公司和油脂公司开展的,而且油脂公司在郑州商品交易所还有席位,从事期货代理和集团自营业务。其实我们最早接触的品种是绿豆期货,不过当时的理念和现在大不一样。 记者:尽管如此,当时的入市意识也很超前啊? 赵长尧:虽然很早就具备了“期货意识”,但业绩不是很好。粮贸公司和油脂公司1995年已经参与期货业务,涉及的品种包括红小豆和绿豆等。1996年我担任粮贸公司期货部经理,那时候还没有上市玉米期货,但有小麦期货这个品种,而且我们也参与了。我感觉那个阶段的理念,与2003年3月申请成为郑商所的强筋小麦交割库以后完全不一样。原来的可以理解为一种投资或投机,随后才逐渐明白期货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我印象中,这个理念的转变是从涉足强筋小麦期货品种开始。 第一部分:交割仓库的建立带动了企业对期货市场认识的提升,也带动了期货人才的培育,并成为河北粮产集团期货人才的摇篮。即使是司机,也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学习,迅速成长为企业管理者,把期货当作防控风险的工具。 宋保垒:说到个人发展,要特别感谢期货市场,感谢永安交割库。2003年开始,我们集团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每年给企业经营少则贡献500万元,多则近2千万元。具体案例很多。 正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期货工具,我们这个粮食贸易企业的业绩逐年上升,任务完成的也一年比一年好,从粮油集团到省粮食产业集团,永安库的排名从最初的最后一位上升到第一位:销售收入从不足1亿元发展到目前的十几个亿,年经营总量由几千吨、一两万吨到现在的120万吨。 宋保垒:由于我们很好地利用期货工具,始终坚持可持续的稳定发展战略,逐渐得到集团的认可和高度重视。我就从这个库的总经理上调为集团副总裁,现任集团董事、党委常务、副总裁,主管集团业务。赵总两年以后就提拔为集团董事。但为什么他成为集团董事,已经是领导班子成员之一了还在监管永安库?因为这个储备库在整个集团内可谓体量大,资产多,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他,所以他继续在那兼职。王占方也由永安库负责业务的副总经理提拔为集团贸易部的总经理。刘俊海由交割科的科长提拔为集团期货部副总经理。 我们几个人的快速成长,要特别感谢永安库能够成为郑州商品交易所交割库。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培养锻炼机会,集团才能够利用期货市场来从事期现套利和套期保值业务,进而带动企业的一步步发展。实际上,即便到了集团工作之后,目前整个集团的期货业务还是我们几个人主管。 记者:从永安库上调到集团并成为领导的,除了你们几位以外,还有其他人吗? 宋保垒:还有将近十几个人。孙国强,就是藁城库当时的副总经理,现在已经是集团下属的金源库的总经理。赵仁杰也从原来的副总提升到集团泰臻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李绍银从藁城库总会计师提升到集团财务部部长。 宋保垒:李军辉,那时候的副科长、科长,目前是泰臻进出口公司的副总经理。特别是还有我的两个司机:一个现在是食品销售公司的法人董事长,一个是油脂储备库的副总经理。 记者:司机每天跟着领导耳闻目染,加上自己又爱钻研业务,掌握期货操作要领后就转到业务部门了。不过,因为期货,从司机能够当上领导?这可真是从没有听说过啊。 宋保垒:我们有一名司机,目前负责集团的食品销售公司,主营产品有牛奶,红酒、蜂蜜等。现在又拓展南美和东南亚的水果业务,在北京新发地从事批发经营,目前年销售已突破六亿元。 宋保垒:在人才培养方面,藁城永安库应该成为一个典型案例。因为期货,这么多人从储备库提拔为集团领导,估计行业内从未有过。 记者:期货是人才培育摇篮。 赵总: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交割库工作期间,他的工作不仅仅是交割,实际上对期货理念的认识一下就敞开了,以后视野高度也不一样了,工作中自然就比别人进步快。 记者:这个案例报道以后,可能会影响全国所有的期货交割库的工作人员啊。相信他们的人生都会有所改观。 宋保垒:在一个人的升迁过程中,要是懂期货业务,提职的可能性会高达90%,如果不懂,可能性只有50%。而且,不仅仅是频率高,幅度上升也很快。比如说,由副科到正科需要三年,如果懂期货业务,可能只要两年时间。由正科提副处一般需要五年、甚至十年,在期货岗位上,可能三年就完成了。 记者:不只是懂期货,最重要的是思维变了,对整个市场的把握和理解都不太一样。 第二部分:期货市场不仅有形的为企业经营保驾,还为企业带来很多无形的收益。如企业通过与期货公司、现货子公司的交流,学到了很多业务知识。正是因为期货业务,企业才具备了与很多大型企业交流的资本。 记者:下面请讲讲对期货的认识历程。 宋保垒: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不认识到认识、第二个阶段由认识到实践、第三个阶段是由实践到提高,到深化。 第一阶段。实际上比不认识危害还大叫瞎认识、偏认识。就是认为期货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还有人认为期货是陷阱,千万不能碰。 河北地区市场意识较弱,对期货市场的认知更差,期货人才也少,从事期货交易的企业数量少之又少。期货市场在国内上市交易开始,我们对期货一无所知,认为期货与股票非常相似,就是拿钱挣钱。后来,集团开展了期货业务,我们还是以代理业务为主,做点绿豆、红小豆的期货交易,当时我们认识到涉足期货业务也是一个发展趋势,也学着做些技术分析,看图下单,但结果是时挣时赔,往往还赔大挣小,做期货比较盲目和茫然。 第二阶段,由认识到实践。就集团而言,以2003年3月28日强筋小麦期货上市为标志,我们组建了专门的团队,建立了定期的培训机制。刚开始把期货当成现货的远期订单交易,我们看到比现货高出许多的价格就做了部分卖出单子,并采购一些现货进行了交割,收益比直接做现货好许多,这增加了我们的兴趣,开始逐渐了解、学习期货知识,并且把学到的期货知识不断地在实际业务中锻炼提高。记得2003年3月28日强筋小麦上市,强麦价格就快速上涨,很快309合约涨到了1800元/吨以上,对于1200-1300元/吨的现货来说那是天价,对于我们做现货贸易的企业来说,利润非常可观。我们立即卖出1万吨309合约,卖出价格是1804元/吨。卖出后的第二天309合约就开始震荡下跌,我们就看到账户里盈利逐步增加,当有200-300元/吨利润时,有人就劝我们平仓吧,挣得不少了。最终,我们一直坚持到6月份,当新小麦收获后我们组织全库之力四处采购小麦,我们以高于市场价格每斤2分的价格从石家庄、邢台,还有山东的济宁等地采购了1万吨强麦进行了注册交割,扣除费用后我们每吨获利400元,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期货市场掏得了第一桶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参与期货市场的信心。随后的几年中,我们不断重复着这样的操作,也增加着我们对期货市场的认知。2006年开始我们也利用期货市场做起了玉米期货业务,为玉米经营上了把锁。 第三阶段:从实践到提高、到深化。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一阶段。 记者: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属于实践过程? 宋保垒:2003年以前不少人都认为期货不能碰。有时个别领导直接要求,不允许搞期货经营,不管投机也好,套期保值也罢,就是不能进入这个领域。后来政策放松,可以从事套期保值,但实际上相关金融部门依然没有松绑,不允许贷款,尽管他们也明白这个避险的理念。河北并未像江浙一样市场氛围浓厚,经营意识前卫,初期尝试套期保值可谓步履维艰。所以从2003年以后的很长时间,基本上处于第二阶段。 现在面临什么呢?玉米市场取消了临储政策,实行价补分离,市场来定价,这就意味着未来玉米产业市场化率大大提高。这样,未来价格波动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在上升,我们迫切需要更丰富的工具、更深化的期货理念来应对。 记者:去年以来,保险+期货试点逐步推广,效果也日渐显著。但其中对场外期权的利用成本太高了,因此市场一直呼吁玉米期货期权尽快推出。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重要性和迫切性。 宋保垒:首先,我们的主要经营品种是小麦和玉米。玉米市场完全放开了,小麦市场放开也为期不远了。当年我们在藁城永安库的时候就总结了这么几条经验:作为国有粮食企业,政策和经营相结合,主业和副业相结合,现货和期货相结合,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相结合。就政策和自主经营结合而言,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那就是以政策保饭碗,以市场求发展,所以国有粮食企业只要有政策保障,企业就有饭吃,饿不死。例如,玉米一吨储备利润就是86元,十万吨就是860万元,一年几百万元的收入,职工吃喝无忧。但企业要发展,光靠这个不行,必须要走向市场。更何况,政策保障正在减弱。例如,邢台国家粮食储备库,今年托市小麦收储数量达到13万吨,集团也入库十几万吨,这样每年一千万元的收入就到手了。然而,玉米市场完全放开以后,这十几万吨的库存就变成了一种价格不定的储备,价格时刻在变,风险与日俱增。作为一家以粮食购销为核心业务的集团,真正的只能是从事粮食购销,不断提高规模,稳步发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可是价格完全放开以后怎么办?因此,要从战略层面、从经营模式层面进行改革,必须要期现结合,进行套期保值,把期货工具纳入贸易经营这个大战略里面来,不能留下任何风险敞口。 第二,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期货工具。包括现货,以及政策性的粮食轮换等必须考虑利用期货工具来规避风险。 第三,研究如何利用期货以小博大。过去在强筋小麦期货品种的操作方面,我们主要以交割为主,辅助以期货市场来平仓,卖出现货,这应该是套保的真正内涵。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套期保值的真谛来把它做到极值,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规模。 赵长尧:对期货理念有了正确认识以后,对整个市场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经营理念得到升华,视野开阔。例如,大商所和郑商所每年组织考察玉米和小麦市场调研,有许多期货公司参与,还有现货子公司和投资公司等一同,都是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之前没有人会认识我们一个粮库工作人员。有了这些机会以后,市场上那么多的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和现货子公司等可以一块儿交流探索,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个人提高也很快。 记者:这个太重要了。 赵长尧:刚才宋总说我们交了1万吨小麦,一笔就挣了400万元,这仅仅是直接收益,相比之下,无形收益要大的多。 我们从之前的不懂期货到期货交割,懂了期现结合,其实仍然还很窄,后来才懂得什么是实体库存,什么是虚拟库存?以及如何管理实体库存?如何管理虚拟库存?如何管理异地库存?还有如何去分析基差变动,什么节点入市等。如果不接触期货,我们根本就不会懂。接触了期货之后才逐步有了认识,才具备跟人家聊天的资本。以前和业内人士聊天,就像听天书一样,怎么跟人交流?永安库成为交割库以后,我们的合作伙伴就有了路易达孚,有了托福、方正和中粮。这些企业希望来和我们合作、交流,因为我们是交割库。他们教我们如何做套保,如何正确理解国外先进的套利理念。他们希望到我们这里交割粮食,还希望了解小麦长势如何,并带了许多合作企业来考察。正是因为成为交割库,才具备了交流的资源,才能够提高认识。 我们之前只会简单地把粮食放在交割库,然后就通过期货交割卖掉,运气好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运气不好的话,只能听天由命。因此极其被动,市场给了机会我们也不知道。2006年强麦期货605合约,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卖出了库存强麦,锁定了100元/吨的利润,但卖出后市场没有出现回调,而是一路上涨,我们被套又达到近100元/吨,最终高位交割,而因为部分货物质量不达标选择了期货亏损平仓,最终仅盈利了几十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三部分:2008年玉米现货价格一路下跌,许多现货企业都不敢收粮,而河北粮食集团由于有期货套保的护航,企业的现货贸易量迅速放大。 刘俊海:从1994年到2000年前后,我们的玉米和小麦储备加起来也就一两万吨,贸易量也就是1万吨左右。主要是把储备轮换出去,然后再收回来,每年轮换一部分。2000年以前主要经营就是这个,经营规模和企业的实力也比较小。 2001年宋总任法人代表,开始着手申请期货的交割业务,2003年被郑商所确定为强筋小麦期货交割库。之后一方面开展交割业务,一方面配合集团套保业务。经营规模出现大幅度增长,到2008年的时候,小麦、玉米收购量均达到5万吨,贸易量达到10万吨左右,企业经营规模和效益大幅提高。 期间感受最深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库存了四五万吨优质强筋小麦,2008年6月小麦开始收购到9月份期货市场始终没有给出较好的套保机会,而现货市场已逐渐显现了走弱的迹象,库存小麦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9月下旬在计算交割成本后我们以高于成本价格20元/吨的价格卖出了901合约,锁定了经营风险。国庆节后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下,强麦价格快速下滑,很快价格下跌了近200元/吨,已经远低于现货市场价格,我们进行了平仓操作。同时,要求全库动员不赔或少赔销售现货,最终现货得以保本销售,期货获得了近200元/吨的套保利润。 2008年小麦销售完毕,紧接着开始收购玉米,有了小麦套保的成功案例,我们在2008年春节前展开了玉米收购,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玉米现货从开始收购就一路下跌,开始是0.70元/市斤收购,春节前快速下跌到0.62元/市斤,玉米市场一片萧条,没人敢收,我们因为同期进行了玉米的卖出保值,不留投机敞口,收购也较为放心大胆,多点收购,日均收购量达到了3000多吨,这在以前日收购规模500-600吨的状况是不敢想象的,春节前我们就收购玉米近5万吨,但同时我们也建立了5万吨的期货头寸。2009年春节后,玉米市场持续高涨,很快就涨到了0.8元/市斤以上,并在当年7月份涨到了0.9元/市斤以上,最终高点达到了1元/市斤,玉米市场到处要粮,当时我们一边签订玉米销售合同,一边在期货市场亏损平仓出局。最终,我们在期货市场亏损800多万元,现货卖出获利近1700万元。玉米的期货操作虽然以赔钱出局,但因为我们始终是期现货等量对冲形式存在,而经营规模在对冲状态下一举突破了原来1-2万吨的经营规模,达到了5万吨的规模,同时由于规模的提升使玉米经营效益也由200万元突破至近千万元的水平。 记者:不保值就不收购,不收的话农民放在手里的粮食就白白亏了。你们大量收购,农民收益不会减少,而你们还能避险。 赵长尧:所以敢做,就是因为期货套保可以防范风险。 记者:为什么敢做?就是因为有期货工具。这个案例在2008年说完之后接着说今年,可以两个对着详述。 赵长尧:我们的策略就是这样,一定要收,但一定要保。2008年的玉米行情与今年及其类似,单边做现货贸易风险很大,期现结合的保值交易很重要,今年我们不准备留有单边头寸,期货、现货要选择好入场点,期现货入场会有一个时间差,但不能太长,量也不会太大。2008年给了我们同时入场的机会,现在的投资者更加成熟,今年这样的机会较难出现,所以我们要打一个时间差,先考虑期货入场,现货陆续跟进,期现货保持一个合理的差量。目前,我想这个差量在20-50%间调仓,但最终肯定会一比一匹配。  第四部分:期货部门几经周折,经历数次惨痛教训之后,最终集团把贸易部和期货部进行了合并,使得期货、现货有机结合,期货操作最终回归到套期保值这个本源上来。 记者:过去期货部只做期货,贸易部只做现货,后来怎么合了?说说你们的结构改变,是怎么认识构架的变化。先说什么时候是期货部。 宋保垒:2009年7月份我调任集团任职后,期货部和贸易部是分设的,期货部只是从事期货经营不搞现货,贸易部是只搞现货不懂期货。2010年期货部做期货由于交易品种较多,除了做小麦、玉米外,还做螺纹、棉花等品种,许多品种不熟悉不了解基本面,当年造成亏损100多万元。期货专业性我们不强,资金也没有优势,交易品种我们也不了解,一个国有企业利用期货投机去谋求较高的投资盈利,风险很大。2011年初把贸易部和期货部进行了合并,把期货和现货结合到了一起,对期货的操作也回归到了套期保值上来,这样在随后的2011年、2012年等几年中我们成功回避了现货经营的风险,部门效益也上来了,这才是我们国有粮企应该提倡和应用的方式方法。 记者:当初亏损情况如何? 刘俊海:当时期货部由我来操盘,在2009年期货投机取得了一些成绩后,2010年期货部的利润任务增加了很大一块,再加上部门各项开支,在投入资金固定的情况下,我粗算年回报率只有达到40%以上,才能够完成任务。我考虑到小麦、玉米的行情波幅较小,取得这么高的回报,难度较大,再加上自己求胜心切,在没有认真调研市场的前提下,毅然开展了螺纹、棉花等新品种的交易,但行情并没有如愿下跌,在浮亏的情况下依然加仓,想通过抬高卖出价格扛一段时间就会回来的,而当加仓已使持仓占比达到80%以上后,在行情快速拉升时,资金已出现紧张不足,加上心里压力较大便果断砍仓出局。由于出现较大亏损,随后的时间再做单子,丧失了信心,导致了最终的亏损。年终,期货实亏了100多万,部门年度考核亏损200多万。 第五部分:历经大风大浪之后,集团总结出关于期货操作及风险控制的五条真经:一是规模控制,二是品种,粮食油脂及相关可以,其他品种不允许。三是每月一报,所有单子报总部;四是资金;五是加强培训。 记者:吃过亏之后现在企业是怎么来做的? 宋保垒:经过这十几年对期货市场的认知,我认为做农产品贸易,必须要利用好期货工具,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国企,不能认为现货贸易赔钱没责任,期货赔钱没理讲,更不能把期货作为盈利的手段放任自流,这些我们都是有深刻教训的。为此,我们不断的完善和加强期货管控。制定了集团内控的期货业务管理办法。从五个方面加强管控、指导:一是经营规模上进行管控,明确规定期货经营要以现货经营为基础,规模不能超出现货库存或经营拟定规模;二是交易品种要以现货经营品种为依托,只能从事粮食、油脂及相关品种,开展现货贸易的品种可以开展期货经营,不允许开展无关套保的其他投机品种;三是交易前需报批年度交易计划,明确阐述期货和现货的交易品种、规模、方向和理由,做到卖出有货源,买入有销路。此外,每月需将期货月度交易报告报送集团审阅,核查评估交易风险,存在风险点的,集团将及时采取质询、出具指导意见、责令停止交易等手段予以制止;四是统筹资金,企业要量力而行,期货和现货经营要统筹好资金使用,在交易计划中一并报集团审批;五是集团着力做好培训、市场调研和行情研讨,搞好人才培养和行情研发,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障。(王超)[详情]

九三集团:“跨界”为期货舞剑高手 意在为何?
九三集团:“跨界”为期货舞剑高手 意在为何?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三 九三集团:“跨界”为期货舞剑高手,意在为何? 期货日报 韩乐 引言:同样是国有企业,有些将期货视为“洪水猛兽”畏而远之,有些将期货作为“亲密爱人”,敬而近之。对于诞生于1985年的九三集团而言,31年历程,一个见证了中国榨油行业发展的地方国有企业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转变过程,它的背后与期货有着怎样一个故事呢? 活跃在一线的期货“传道者” 2016年9月2日,大型油脂油料企业套期保值实务培训班在九三商学院成功举行。不论是在油脂油料大会,还是在企业、机构的交流培训会上,九三集团都主动扮演起了油脂期货的“师者”,担起了在国内油脂行业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提及九三集团,油脂行业的人士其实并不陌生。以大豆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九三集团全称)是北大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拥有集种植、收储、物流、加工、营销全线资源的中国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其总部位于哈尔滨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十二个生产子公司和香港、美国芝加哥、巴西圣保罗等海外经贸公司。集团年加工大豆总能力12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45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60亿美元。目前,企业大豆加工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油脂加工总量位居全国第三。 正是有着这样布局、规模、资源、资金和品牌优势,九三集团坚持了规模化、资本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创新了“大外贸”和“大营销”的经营模式,全力打造国际化大豆产业链条,构建起了国内国外、东西南北优势互补的战略格局,也开启了它在油脂一线的“传道授业”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九三集团所谓的“传道”不单单体现在企业发展的战略上,而是将期货市场也纳入了油脂产业链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在他们看来,构建起期现结合的市场经营和风险控制体系,推动我国大豆压榨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期货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如今,这位油脂现货大佬摇身一变,成功实现了“跨界”转型,成为期货市场的“舞剑高手”。而一套由高手练就的“本领”也被视为了“传道”油脂行业人士学习的“期货真经”。 当前,在油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的形势下,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要利用油脂油料期货市场承担起服务产业发展的重任。作为龙头企业的九三集团也主动挑起了油脂行业期货宣教的“大梁”,将经验和秘籍拿出与行业人士一同分享。 油脂期货与九三的不解之缘 “现如今,企业不做期货才是最大的投机。”这句在油脂市场中的“流行语”道出了市场人士的心声,期货已经成为了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恰恰这一点,也成为了九三集团从上到下的共识。其行动也证明,九三集团是行业内最早一批参与油脂期货的实体企业。 说起九三集团与期货市场结下的不解之缘,还要追随到2000年之前。早在企业总部还没有转到哈尔滨的时候,九三集团就已经开始接触期货了。 回忆起那段日子,九三集团总经理助理鞠伟感慨道,当时九三的厂子还坐落于黑龙江嫩江大豆基地,企业最早接触期货也是最早在黑龙江进行的大豆交割。但那个时候企业只是认为期货是套期保值、交割这样一种方式,对期货真正的运用和功能发挥还不了解。 在油脂市场中,油脂企业对于期货的认识究竟是怎样的呢?在鞠伟看来,刚开始与现在相比,油脂企业对期货的认识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开始企业理解期货就是简单的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但是后期对期货的认识逐渐发生了改变。”他坦言,现在期货已经是油脂行业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可以称作是产业链中的一环,当前哪家大豆企业说可以离开期货单独去做市场已经是不可能了。 为什么市场理念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这还要从国内压榨行业的变化说起。 2002年到2004年间大豆市场走出了持续的慢牛行情。大量民营企业对市场上涨趋势陷入盲目乐观之中,担心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会失去可能得到的超额利润,因此除外资企业外,当时国内油脂压榨业对期货市场利用并不积极。 为博取更大利润,部分企业不仅不利用期市进行套保操作,反而在现货市场大量高价囤积的同时又在期货市场投机买进。当价格下跌时,这些企业在期现货市场陷入了双重亏损的困境之中。 市场人士向记者反映,2004年大豆价格下跌,同时外资大量进入使得国内大豆压榨产能过剩的情况大幅恶化。当年遭受“重创”的大连华农在美国订购的大豆数量在10船以上,他们不仅未按国际惯例在期货市场卖出保值,反而大量买入,给企业带来了颠覆性灾难。 相反,当时大部分外资企业及中粮、九三等国内油脂企业一方面放慢了原料采购速度,一方面将原料库存通过期货市场卖出,使其避免了灾难性风险。 实际上,自2004年国内油脂企业开始频繁接触国际市场以来,国际大豆价格话语权在国外市场。很多企业当时没有进行套保,造成企业风险敞口特别大,导致很多企业破产出局。 “就大豆而言,现在我们大豆进口依赖度达到85%以上,但国外大豆采购定价权完全在CBOT,对国内企业有很多限制。但自打国内有了油脂期货之后,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对冲保值、控制风险的平台。”九三集团人士如是说。 “坏孩子”到“好孩子”的转变 与很多企业相似的是,九三集团最开始在期货套期保值的应用中也曾有过“赌”的意味。 据九三集团人士介绍,一开始期货具体的操作并没有完全按照现货的流程,而是按照企业自认为的行情来判断做期货,是想用期货的利润,来弥补现货。但期货的利润是一个单边投机,这其实是一种投机性套保,只判断行情,行情好的时候可能先不套,往往总会大亏大盈。 在他的印象里,黑龙江最初有千家加工油厂,当初他们接触期货市场尝到了“甜头”,有的甚至现货不做改做了期货。但因这些企业单边赌市场,对市场没有正确判断,没有及时规避风险,以至于最后很多都已离开了市场。 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暴跌之后,九三集团逐渐意识到整个套期保值的重要性。 “2001年加入世贸之后,大豆进口开始实行3%的关税,2004年至2008年,大豆采购中点了低价就能挣钱。但是经历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全球市场急速暴跌,整体行业经历了较大风险,甚至有同行企业倒闭,我们感觉到了没有期货工具对现货敞口的对冲,企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面临覆灭的危胁。所以,在那之后,集团认识到,期货是企业风险敞口的重要管控手段,要在平常经营中对冲掉企业库存和原料订单的敞口风险,做到低库存和即时生产,保证企业平稳运行。于是重新确定我们的套保准则,优化了我们的套保运营体系。”九三集团人士如是说。 自2008年以后,我们对单边敞口的规模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利用大连期货市场来平衡我们的现货头寸,但是还没有进化到全面的压榨利润管理模式,在思想上,还是想通过对行情的判断,利用期货来赢取利润。 九三真正从投机性套保到以压榨利润为基础套保的思路转变是在2014年达成的。 “2014年上半年油脂价格一直在涨,国内的套保交易在盘面上都赔钱,我们就不太愿意去做套保,把套保的仓位不断降低。感觉在外盘提前点价都是便宜货,拉回国内都挣钱,无需套保。但是到了6月30号的时候,美国农业部报告出来,大豆新作种植面积增了很多,行情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相关人士说,之前企业在国外放出了大量敞口,盘面的浮盈巨大。但是在6月30号之后,盘面直线下跌,大豆期货价格从1400美分一路跌到了900多美分,仅仅几个交易日,之前的盈利全部化为乌有,甚至使企业后面一段时间都背负原料高成本的包袱。 从那一次之后,企业意识到,我们应该进行内外盘压榨利润的管理,而不是单边赌市场。单边赌市场虽然能够带来短时间很大的收益,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考虑长期稳健经营,因此,配套的运营体系、风控体系一定要完善,期货套保成为我们生产经营当中风险防控的一个环节、一个措施。”相关人士称。 目前,九三集团的套保运作坚定以现货经营为基础,根据对近远期期现压榨利润的评估,来定采购计划。“压榨利润好的时候可能会满负荷开机,不好的时候,我可能少买一些。用两个市场来做这个事情,和以往单边一个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正常的要求是完全套保。如果行情特别看好,偶尔适当放开一定敞口。行情走势还是要有判断,敞口放在哪放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是有区别的,这需要一个很精确的计算和判断的过程。”相关人士说,现在集团制定了严格的期货管理办法以及风控办法,一切完全按制度来。只要亏损超过了我们风控制度限定的范围,就坚决砍仓。 目前九三集团在境内外10余家期货公司开户,进行包括大豆等油脂油料及相关产品的10余种期货合约交易。在衍生品交易方面,九三集团也广泛积极地进行场内期权以及OTC交易。 认识的提高落到企业管理实处 企业要想做好期货交易,认识是第一步,而一个完整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九三集团而言,其架构的设置随着企业对期货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有了相应的调整。 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九三集团将原有的外贸公司和营销公司两个部门合为一体,成立油脂油料事业部,全面负责集团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和期货交易。从采购到销售完全一体化,下设部门分布在北京、哈尔滨、芝加哥以及香港。 “初期各部是分开的,现在部门合在一起,有利于决策和结算。”相关人士表示,集团的期货收益和现货收益是相互对冲的,期货和现货应是整体一个部门。特别是,中国有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国市场和国外不一样,我们需要进行内外盘的操作。在美国买货,在国内卖出,这是一个整体动作,以这种形式来做利于企业的风险控制。若分开,就脱离了产业链经营的模式。 过去,九三集团只是据生产计划来决定采购和经营,采购只做采购,销售只做销售,这样做和市场是脱节的,现在则是和市场对接的,利用期货市场价格指导生产经营,利用期货把产业链联系在一起。 “我们现在农产品期货市场研发做的非常细致,每年的蛋白需求增长、豆粕需求增长,除了做出全国的需求增长率,还会细分到每个区域,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区域平衡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对区域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乃至季节性的需求,我们都要考虑在内,在时间上和地域上对需求和供给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集团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每年都会有一个初步的计划。之后每个季度还会出一个季度方案。季度方案出来之后,在季度方案额度内的,企业就采用季度方案进行期现操作。若超过了这个方案的额度,要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重新审批。 鞠伟坦言,这两年感觉比前些年流程顺畅了很多。国家及各行业都在逐步的认可期货市场,对于期货的认识也在逐步改善。审计、财税,都在学习和了解期货方面的知识。 除了企业,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对期货的认知对期货市场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他看来,新生事物出现之后,在账目上不体现期货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这个信息,为什么要做期货。“我们在给税务培训其实也是在推进期货市场发展,他们如果明白了,我们也少受罪。” 全员“充电”模式奠定人才基础 “剑”握在手,要想舞得漂亮,除了要配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细则之外,人才团队建设对于企业期现操作来讲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我们油脂油料事业部,我常跟部门的人讲,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期,好的平台。”鞠伟介绍说,原来我们九三是相对封闭式的,对外基本不发声,这其中也与总部所处的期货市场氛围有关。之前总部在哈尔滨,期货平台比较小,一方面期货公司不多,另一方面,也没有机会交流。相对来讲,公司人员在业内交流的很少。 但自从期货团队到了北京之后,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团队一点一滴的变化。“由于接触面不一样,团队学习成长得很快。”他说,九三与中粮、中纺、ABCD等国内外大型油脂企业保持着很好的沟通。包括一起开会、研讨、交流信息,周边的“市场环境”非常重要。 目前,九三集团油脂油料期货部建立了一只庞大的专业团队,涵盖了研发、风控、套期保值。团队里40%以上的都是硕士研究生,平均年龄30岁左右。 据相关人士介绍,以往企业更多是自己培养人才,很多优秀的人员都是毕业之后就来到了集团,是多年培养沉淀下来的。“男的做点价员,女的做合同执行,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能慢慢走上别的岗位,起码在我们九三,这是一个基础。” 来北京后,企业也在招一些在业内有一定基础、对业务有一定了解的专业人才。“投资公司敏感性非常强,各种品种都会涉及,而我们产业从业者,是从我们这个产业链条出发,两者视角不同。为什么要引进投资渠道的专业人才?实际上更希望产业与投资有个碰撞,最终是以效益为主。”鞠伟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九三集团涌现出一大批期货交易、基差交易以及套期保值能手,人才迭出。公司已经有多名优秀能手多次在业内大会上做讲演和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得益于九三内部有着良好的培训体系,并自始至终贯彻践行全员培训全员升级的理念。 九三集团于2015年成立了九三商学院,学院坐落于铁岭市,多媒体教室、住宿、食堂多位一体。培训师资源方面,除了九三自有人才以及外聘人才以外,还有多个支持和合作单位,如南华期货、永安期货以及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等。 目前九三商学院有70余名兼职培训师,涵盖期货交易、套期保值、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生产管理以及市场营销多个序列。企业内部定期按照不同层级不同批次分别进行专业化培训,致力于将九三商学院打造成为高管的中央党校,中层的黄埔军校、各个专业和业务层面的职业院校。 今年5月份,九三集团正式开设了线上教育平台,网罗3000余门专业课程,依照不同业务和层级设定学习目标,并进行学习进度跟踪和评测,实现线上线下同时运营,时刻进行全员“充电”的模式。员工普遍反应,九三提供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份赖以谋生职业,更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老大哥”主动挑起带“新兵”大梁 对九三集团来讲,现如今,期货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套保的平台,还是原料采购、价格控制、产品销售的平台。这其中,离不开企业“基差交易”的开展。 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市场中由原先的“一口价”报价,改为了要参照期货价格走势来定价,一些企业对期货价格信息的利用已从“定性”转为“定量”,将期货价格的变化即时体现在企业销售采购的定价中。由此也催生了“基差定价”的广泛运用。 基差定价在发育成熟的国际农产品市场被广为使用,国内的“基差交易”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国外卖大豆贴水,国内卖豆粕基差,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 其实,基差这个工具在国内,大概是从2006年开始兴起,当时嘉吉、路易达孚等外资公司为避免合作伙伴因价格波动而出现信用风险,开始在国内豆粕和豆油销售中对基差定价进行系统的推广。但实际上当时交易量还不是很大,在国内基差大量交易是从2013年开始。 “因为当时国内下游企业有个心态,喜欢用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相比,选便宜的。刚巧2013年豆粕期货价格低于现货,即使加上基差,也比当时的现货价格便宜,正好迎合了市场的需要,顺应了行业发展的潮流。”相关人士称,基差交易量从2013年开始不断增加,而且产业的思维也是逐渐地被市场教育,逐渐地去接受这种方式。 对于整个农产品来讲,油脂是最金融化的一个行业。期货市场交易策略引导现货市场贸易方式,需要由大企业来做引导。 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九三不仅自己参与市场交易,也通过基差交易的开展,使更多下游饲料养殖企业以及经销商广泛参与期货交易,通过期货交易来促进下游多品种多手段经营以及套期保值。 九三集团相关人士认为,国际上采取的升贴水模式也是这样,由传统的一口价变为了贴水+期货的贸易模式,但是贴水(基差)价格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下游不掌握点价技能,它同样也是一种风险。“我们卖了基差,我们的利润锁定了,但是对于买基差的人来说,期货盘面是一直在变化着的,他如果不能利用好期货市场,对自己就没有保护。” 当初很多买基差的下游企业,其目的并不是利用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仅仅就是买便宜货,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饲料企业以及贸易商。所以九三这两年一直借助于大商所和期货公司在各地进行培训,把所有的饲料厂,自己的贸易商都请过来,引导没做的要做,做的要转变观念。基差交易目的不是买便宜货,而是学会如何规避自己的风险。 这样整个产业链到终端都有了一套控制风险和掌握控制风险的方法,提高了整体的认识度。所以,现在整体的销售模式和方法也有很大改变。 过去百分之百的现货销售,市场啥价都卖,跌的不行了就停产。现在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先研究区域,然后根据市场情况,做远期基差,提前把货卖掉。“现在我们基差销售量占比平均已经达到50%,目前已经开始通过基差卖明年1—3月的货,市场销售没有很大的压力。 此外,其相关人士还提到,现在场外期权更多的是从基差角度保护下游企业的点价模式。虽然产业链大部分都在采用基差,但仍有些饲料企业不愿意触及。有些资金雄厚或者上市的企业,缺现货补现货,不管市场价格高与低,从这点来看,饲料厂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为什么不买基差?因为他们在期货市场不会点价,他们对期货市场还不了解。”在九三相关人士看来,有些缺货买货的企业规模比那些明白基差的企业规模还要大,他们做基差操作的潜力非常大。 “比方说,对一个饲料厂,原本一年销量只有5万吨,做了基差之后,销量增长到了20万吨。” 鞠伟表示,企业在向这些有潜力的饲料厂推广和加强期货认识的同时,如果他们直接下单了,还能提升企业的直销比例。 国有企业有顾虑但仍要“开窍” 一边是以九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在期货市场中运用的游刃有余;一边,目前仍有不少国有企业认为期货是一株带刺的玫瑰,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还有一些对期货市场仍不熟悉的国有企业,初在期市“碰壁”后,就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担忧。同为国有企业,在期货的认识和运用上,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在鞠伟看来,国有企业在期货认识和运用上开不开窍,很大程度上和行业的竞争压力有关。 大豆是第一个打开进口市场的品种,大豆进口是刚性需求,从进口不到1000万吨到现在的8000万吨。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期货交易是产业升级的需要。 “实际上,油脂行业是业内公认的在期货运用和工具选择上相对成熟的,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因为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巨大。” 现在ABCD这种跨国粮商,实际上它在做一个系统性的产业链。而我们国内企业,包括央企、国企、实际上更多的是立足于国内市场。“国内是从生产商开始,而这些跨国粮商是从上游的采购、仓储、港口物流到加工。实际上更多的利润是来自于上游。而我们下游是直接对着生产,在链条的最末端。”鞠伟坦言,九三集团之所以要做期货,是因为企业的大豆在海上运输就需要40—45天,从采购到变现需要3个月时间。在这期间内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可能发生大幅变化,企业被迫无奈,必须要进行套期保值。 他认为,油脂企业必须要做期货,现在要做基差,将来可能必须要做期权,因为它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内生动力,不去做不行,也是油脂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整个油脂产业链已经离不开期货,买大豆用它,卖产品也要用它。期货已经成为了产业链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说过去可能是用它提高效率,现在已经是离不了了。”鞠伟感慨道。 企业管理层对期货理念的认识十分重要,尤其是,管理层一定要明白企业为什么要套保。 但在期货交易过程中,九三集团其实也曾遇到一个问题。某年行情可能套保不如不套,有种声音会说这样行情下就不套保,不套会赚更多。企业的管理层也曾因此动摇过。 “今年的行情,国内一家大型的油脂企业,上半年确实是赚钱了,但是第三季度又亏了很多钱,为什么?”九三人士解释说,就是有这种思想——不用期货,不用套保,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会赚很多钱,但是它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所以6月份整个行情下来之后,很多企业输的很惨。 对于九三集团来说,之前经历了一个从赌单边行情逐步转为做压榨利润双边头寸的模式——双边的波动率远远小于单边市场的波动率。企业经营追求的不应该是短期暴利,而是长久稳健的发展。 在九三集团相关人士看来,国有企业在应用期货市场时,肯定会有顾虑。尤其是管理层对于成本和风险的认识可能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有阵痛的,但这又是国有企业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对于一个垄断性较强的行业来讲,可能竞争压力不会那么明显。即便市场认为它有必要做期货,企业仍不会考虑期货,是因为它现在生存得还很滋润。但这一做法往往只会在一个周期内有效。 他认为,行业的“好日子”并不是一直常有,国有企业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做到防患于未然。当行业“暴风雨”来的那天,手中有期货工具,企业才会变得从容不迫。 从九三这些年做期货的经验总结来看,在全球商品贸易不断加深、金融领域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向各个领域不断渗透的趋势下,一个企业必须保持开放式的思维,不断学习和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金融市场转移或者分散企业自身的风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要真正领悟企业套期保值的深刻意义,不要把期货市场当成一个投机市场,短期的暴利对一个有长远目标的企业是没有意义的,一个伟大企业要做的,是保持活力,追求基业长青,直至输出价值观。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企业前方的路还有很长。[详情]

中储油:期市助力企业风险管理与产业链合作共赢
中储油:期市助力企业风险管理与产业链合作共赢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二 中储油:期市助力企业风险管理与产业链合作共赢 期货日报姚宜兵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下称“中储油”)通过套期保值、基差定价等利用期市开展保值经营,从分析研判、采购套保、基差定价到产品销售,通过期现货结合等经营模式,实现了稳定盈利。 中储油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总资产规模达7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总收入超过420亿元人民币。油脂公司具体负责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的经营管理,目前直接管理的储备油脂油料储备库遍布全国14个重点产、销省区,并全资或控股参股各类油脂油料加工厂、粮油中转、贸易等多家企业。截至2015年末,油脂公司拥有油料加工产能812万吨/年,在国内粮油加工行业排名第四,油脂加工产能352万吨/年、油脂灌装产能99万吨/年、码头吞吐能力500万吨/年。 中储油具体负责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的经营管理,其主要任务:一是管理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确保中央储备油脂油料数量真实、质量完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二是执行国家对油脂油料市场的宏观调控任务,维护市场稳定,维护农民利益;三是搞好中央储备油脂油料轮换,开展油脂油料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发展油脂加工产业和物流体系,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将公司发展成为集仓储、贸易、加工和进口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油脂油料公司。 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防范价格风险、服务油脂油料的现货经营 2015年中国国产大豆产量仅有1215万吨,而当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169万吨,比2014年提高14.4%,中国对大豆有着强劲的需求,而国内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压榨的需要。国内油脂油料加工行业原料对外依存度极高,只能依靠进口满足需求,中国大豆进口国主要有巴西、美国、阿根廷,购买完成后通过海洋船运的方式运抵国内,期间平均需要的时间在35天左右。到达国内港口后,卸船、短倒、压榨、销售以及产品完成出库,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0天的时间,整船大豆从采购开始一直到完成销售,整个过程大概需要3个月的时间,时间跨度比较长,为了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造成损失,套期保值就显得十分必要。 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储油就一直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防范价格风险、服务油脂油料的现货经营。特别是近几年来,基差定价、库存管理、压榨利润避险等在产业内得到普遍运用,看盘经营、参与期货经营已经成为企业的必修课,油脂油料期货在助力油脂油料产业发展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储备油脂油料轮入轮出、油脂油料进口、点价、压榨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上,中储油充分利用套期保值、基差定价、虚拟库存、交割等手段对冲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预期利润。不但对冲了自身的经营风险,还提高了油脂油料期货品种的流动性,活跃了市场,促进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套期保值、基差定价和实物交割是中储油“武器库”常备的保值“武器” 从公司运用期货理念看,主要是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基差定价和参与交割,作为常用操作手段。套期保值是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因为进口大豆压榨受行业限制,必须按计划提前很长一段时间从国外采购大豆,以保证原料供应。特别是中储油还承担着国家储备油脂油料轮出轮入的管理工作,原料更是需要提前准备,而这部分提前采购尚未压榨加工销售的原料,在采购完成之后,就面临着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这对于一个需要稳健经营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源,需要尽力规避。 中储油在经营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期货套期保值进行风险对冲。比如较为普遍的原料大豆采购,购买升贴水后,在CBOT完成点价的同时,在大商所盘面上卖出数量相对应的豆粕和豆油头寸,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上建立盈亏充抵和锁定机制,达到锁定生产成本、锁定预期利润的目的。 基差定价方面,由于国内传统的销售模式多是采用一口价形式,下游只能被动接受,选择买或者不买。对于做套期保值的压榨企业而言,在豆油、豆粕现货销售完成后,需将期货上持有的相对应空头头寸做买平操作,实际上现货一口价的确定也是在参考期货涨跌之后做出的决策。例如压榨工厂以3000元/吨的价格销售当月提货的豆粕合同1000吨,合同确立后,工厂当天会在期货盘面上将前期套保的空单进行买平,买平数量是100手。 为了丰富销售模式,给下游客户更多选择空间和机会,中储油逐渐开始推行基差合同的销售模式。基差销售合同仅约定提货月份、基差水平和点价期限,客户可以在规定的点价期限之前,参考期货市场交易价格,选中自己想要的价位进行委托点价。中储油确认委托点价成交后,合同最终的现货交易价格为期货的点价价格加双方约定的基差。 例如2015年12月8日压榨工厂以M1605+100的基差销售2016年4月提货的豆粕合同1000吨,合同约定4月25日之前点价,合同签订后,3月18日,客户通过自身对市场的研究判断,认为M1605能够跌至2290,但是继续下跌的空间很小,便向工厂发出委托,对M1605进行点价,委托价格是2290,委托数量1000吨,公司以对应价格在期货对M1605上买平挂单100手;当日盘中最低价格为2288,低于委托价格,确定该委托点价成交,最终客户签订的该份豆粕合同交易价格就是2290+100=2390元/吨。由于公司在5月28日该批货物刚购买装船时便在期货市场以2584元/吨的价格卖出套保,由于期货市场盈利294元/吨,所以对于公司来说,该批货物实际收入为2684元/吨。该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作价机会,既有利于油厂提前锁定头寸,也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多选择,方便客户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实现油厂和客户的双赢。 实物交割是促使商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在交割月份趋向一致的重要保证,中储油也积极参与运用商品交割实现期货头寸与现货的灵活转换,通过交货或者接货,丰富了经营手段,同时也强化了期货现货市场的联系。 期货利用已深入现货经营各个环节 利用期货可以把握大豆采购与套期保值节奏,并利用基差定价锁定利润。2015年5月,南美大豆产区相继丰收,全球供需从紧张走向宽松,国际大豆行情走弱,CBOT美豆指数从2014年4月全年高点的1423美分,下跌到921美分,跌幅达到35%。当时,根据中储油对市场供需平衡的分析研判,2015/16年度美豆期末库存预计为3.94亿蒲式耳,低于USDA供需报告预估的5亿蒲式耳,预计美豆指数经过一年多的下跌后,价格特别是远期合约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更重要的是,国内外期货盘面给出了相对较好的进口套保利润空间,远月船期的巴西新作对盘面套保利润达到25美元/吨以上的水平。 2015年5月29日,中储油以CNF155美分/蒲式耳的升水价格,采购了1船2016年2-3月船期巴西大豆(6.3万吨),该船大豆将供油脂公司下属的唐山基地压榨使用。当天,中储油在CBOT盘面完成点价463手,均价916.63美分/蒲式耳,同时应根据船期在大商所盘面M1605和Y1605合约做卖空套期保值。但因为当时Y1605合约刚开始上市交易,尚不活跃,整体交易量不大,全部在该合约建仓将加剧市场波动。因此,中储油在选择卖出套保交易时,将一部分头寸放在Y1601合约上。另外大商所夜盘交易时间段的开通,也使得中储油有了更多的时间选择和灵活性,便于以更优的价格进行套保。5月29日,在盘面卖出M1605空单2982手,均价2572.73元/吨;卖出Y1601空单721手,均价5906.29元/吨;5月29日夜盘时间完成剩余部分卖空套期保值,其中卖出M1605空单1963手,均价2565.1元/吨;卖出Y1601空单476手,均价5973.01元/吨,基本实现全部套保,具体点价套保情况见表: 表:大豆采购点价与套保情况表 操作时间 点价采购 套期保值建仓 点价均价 (美分/蒲式耳) 点价数量(手) 豆粕价格(元) 豆粕数量(吨) 豆油价格(元) 豆油数量(吨) 2015年 5月29日 916.63 463 2575.73 29820 5906.29 7210 2015年 6月1日     2565.10 19630 5973.01 4760 根据上述数据的测算,本次采购的套保毛利为164.67元/吨。虽然随后外盘美豆指数在2015年8月份跌破900关口,但是国内更加看空,期货价格走势相较外盘更弱,盘面套保利润相对较差。从持续统计的该船期压榨利润走势看,中储油比较敏锐地捕捉到了盘面套保利润的高点,并利用豆油和豆粕期货套保,实现了风险管理和利润锁定。 上述交易完成后,期现货持仓如下:持有M1605空单4945手,均价2571.51元/吨,持有Y1601空单1197手,均价5932.82元/吨,同时持有1船2016年2-3月船期的6.3万吨大豆现货。为规避价格大幅波动风险,该船大豆对应豆粕豆油空单持仓将持有至其对应产品销售完成。 从套期保值的原理不难发现,套期保值虽然规避了市场期现货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基差的波动风险,基差变化是对套期保值效果的最直接影响。相对而言,基差的波动变化比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各自本身的波动幅度要小许多。中储油为更好地实现该船压榨利润,就必须利用期货市场,同时跟踪期货和现货价格变化,研究分析基差走势,以把握销售节奏、制定销售策略、抓住销售时机,最大化地实现预期利润。 综合计算结汇成本、唐山京唐港卸货中转费用以及豆粕、豆油套保成本,该船大豆盘面压榨毛利为164.67元/吨。假定毛豆油销售价格对盘面基差在-200元/吨,大豆压榨费用按照120元/吨计算的情况下,该船大豆压榨后豆粕销售的保本基差是对M1605-8.5元/吨。因为国内豆油销售远期基差的情况不多,市场接受度较低,所以豆油更多是等到现货月份再行销售;而豆粕远期基差销售比较普遍,客户接受情况较好。因此,中储油可以利用远期基差定价的模式,开展该船大豆对应的豆粕头寸销售工作,从而锁定较好利润。 利用期货,可以实现豆粕基差销售,灵活辅助现货经营。豆粕出库正常与否是直接关系压榨企业能否连续开机的重要条件,很多工厂都出现过因为豆粕胀库而被迫停机的情况,也会对正常的经营压榨计划带来负面影响,给企业带来损失。根据中储油近年来的销售策略,条件允许情况下,会提前完成当月计划量60%左右的豆粕基差合同预售,以提前锁定利润、保证开机率。 农历春节之后历来是国内生猪养殖淡季,生猪多在春节前出栏,而补栏要等到农历正月十五之后,饲料需求恢复也需要时间。因此,春节之后的豆粕饲料养殖需求一直比较清淡。另外,国内生猪养殖产业连续几年经常性的亏损,农户养殖无利可图,养殖意愿降低,母猪存栏量连续下降,进入2013年3月,华北生猪价格跌破7元/斤,最低曾跌至6元/斤,自繁自养亏损头均超过百元。随后的整个2014年,养殖基本处于亏钱或者不挣钱的状态,全国各地均出现养殖户退出或者降低存栏规模的现象。加上环保等问题的限制,小型养殖场、养殖户逐渐退出。据此,中储油预计2016生猪存栏量势必会降至近年来同期的较低水平。 和生猪养殖相似,肉禽养殖企业在农历春节期间也多以放假为主,肉鸡养殖存栏低,补栏恢复过程多发生在3、4月份。2015年初,因为美国禽流感爆发,国内对美国禽蛋类实行封关(2014年国内98%的祖代鸡引种于美国),这也会对后期国内肉禽养殖存栏构成负面影响。 通过对养殖存栏量的分析,2015年三季度时并不看好2016年上半年的养殖存栏状况,因为不管是生猪还是肉禽,并不存在大幅度集中补栏的基础,所以中储油对未来的整体豆粕需求并不乐观。 2015年6月中旬开始,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对M1605的基差合同报价,提货期是2016年的3-5月,加工厂主流基差报价为M1605合约加价在30元/吨,不过随着6月下半月国内进口套保利润快速下跌,对M1605的基差报价也有所反弹,进入7月份,豆粕基差加价基本在50元/吨附近,相比中储油测算的保本基差(-8.5)高出不少。因此,从7月份开始,公司对该船大豆对应豆粕头寸进行基差预售,分别于2015年7月20日、8月7日以M1605+50的基差,合计销售4月开机提货豆粕合同5500吨。 抓住时机可以集中预售大量豆粕基差头寸。进入2015年第四季度,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拖累整个商品市场,市场预计中国未来的大豆进口需求可能疲软,加上美豆新作开始上市等多重利空因素,美豆指数从2015年10月最高的923.75美分跌至近几年来的低点850.5美分。连盘M1601从2740元开始回调,虽然10月中旬有两个工作日的小幅反弹,但随后开始连续大跌,跌至2287元的低点。另一方面,华北地区生猪价格上涨至8元/斤以上的水平,自繁自养养殖利润扩大至头均500元以上,养殖户投料喂养积极性非常高,在低价豆粕的刺激下,饲料中豆粕添加比例提升至近年来的极高水平。高猪价使养殖户愿意增加喂养时间延迟出栏,进一步推升了豆粕需求,加之第四季度本来就是养殖需求旺季,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坚挺,现货月基差明显走强,从9月初的-30逐渐扩大至11月上旬的200附近。不过,由于市场对春节后的行情依旧不看好,集中出栏会造成短时间的需求真空,因此2015年春节后提货(豆粕3-5月)的远期基差对M1605加价仅从50扩大至80,且市场接受度较低,整体成交清淡,因此中储油在这段时间选择持有头寸,并未急于加大预售力度。 进入2016年1、2月份,外盘CBOT大豆在860-890美分区间展开震荡,国际大豆基本面虽然偏弱,但是价格跌至近年来低点后,种植成本支撑作用明显。华北豆粕现货月基差依旧维持在对M1605加价180-200的水平,但春节后提货(豆粕3-5月)基差跟随走强,达到对M1605加110-120的水平。对于中储油而言,110-120的基差水平意味着非常好的利润,比中储油测算的保本基差(-8.5)高近130,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是锁定利润的好时机。因此,公司分别于春节前的1月13日和春节后的2月16日,集中销售了2.46万吨基差合同,基差加价对M1605加(110-120)。至此,该船大豆对应豆粕头寸已提前完成预售3.01万吨,比例达到61%,平均对M1605基差加价在100元/吨的水平。而另一方面,部分前期与中储油签订基差合同的客户,也开始将基差合同背对背锁定给下游终端客户(采购基差为M1605加50,基本实现每吨60元左右的利润),享受到了基差上涨带来的利润。 利用短暂机会,完成了剩余头寸销售。2016年3月,连盘豆粕M1605期货合约围绕2300震荡,同期华北豆粕现货价格在2400元附近,基于南美大豆丰收在即、巴西装港运输不存在问题且国内存栏量低的考虑,很多市场人士看空外盘,预测CBOT大豆将跌破800美分/蒲式耳,同时也相应看空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认为豆粕现货会跌破2300元/吨甚至更低。但是市场往往会出人意料,进入4月份,在美元指数不断下行的利多刺激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CBOT大豆指数逐渐上扬并在4月份站上900美分/蒲式耳。而同期国内依旧在等待下跌,4月初的微小幅度下探之后,4月8日开始四连涨,阿根廷大豆收割期的降水对收割进度、大豆质量、产量下降的担忧成为推动美豆指数进一步突破上行的重要力量,至此国内豆粕期货的震荡行情宣告结束,开始趋势上行。 但是豆粕现货市场却冰火两重天,受到3、4月份巴西大豆对中国巨大装港量的影响,市场依旧深信后期国内将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豆粕现货价格的上涨幅度小于期货涨势,豆粕期现基差开始走弱,并将面临继续大幅缩窄的可能性。在做出期货单边行情看涨、期现基差趋势看弱的预判后,为了降低基差继续缩窄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中储油果断在4月上半月完成了该船大豆剩余豆粕头寸1.935万吨的现货销售,平仓基差对M1605加(30-60)区间。同时,前期签订基差合同的客户进行点价,锁定成本,大部分客户手中的豆粕最终成本价在2370-2440元/吨区间。4月中旬开始,华北豆粕现货价格随着期货飙升,从2400元/吨开始逐渐走高,5月初已涨至2700元/吨以上,5月中旬达到2850元/吨,基于行情预判的提前操作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司、客户双赢的战略。 期货市场对企业经营至关重要,与客户实现双赢 期货市场对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一是减小波动、防范风险、锁定利润。通过套期保值,中储油规避了2015年10月中旬行情大跌的风险,豆粕期货价格从2600跌至2300一线,豆油期货价格最低也曾跌至5300一线,波动幅度超过300元/吨。但是同期的豆粕现货基差从90扩大到了120,豆油基差波动区间在50元左右,后期行情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因为有套保空单的存在,避免了行情大幅波动带来的亏损风险。二是指导企业销售经营。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因为期货市场是通过公开、公平、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营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该价格是市场认可的。期货价格可以从价格发现和基差两方面来指导企业销售经营。中储油通过研究期货合约间价差关系和基差变化来指导产品销售。特别是近年来重新火热起来的远期基差合同预售,能规避基差可能大幅缩窄,带来利润方面的损失,在锁定利润、保证开机率方面对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三是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中储油鼓励客户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加强风险管理。传统的经销商模式是低买高卖,但是随着油脂油料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更加透明、市场供应更为充裕,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竞争的需要。以豆粕为例,全年当中绝大部分时间经销商的豆粕销售价格要低于油厂的销售价格,经销商要稳健发展就必须关注、研究、参与到期货市场当中,参与到套期保值和基差交易当中,以获得更为稳健长久的盈利。特别是对于饲料企业,尤其是饲料养殖屠宰一条龙的企业而言,利用期货市场可以提前安排货源、锁定头寸,甚至可以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建立虚拟库存,这对锁定成本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继续坚定利用期货开展经营的决心 油脂油料系列品种可以说是国内期货市场上发展最早、最为成熟的产业链品种体系,随着品种体系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其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得到不断深化,并成为企业现代市场经营的有力工具。 中储油自成立以来,就开始积极参与期货经营,在储备油脂油料轮入轮出、原料采购压榨销售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套期保值、基差定价、虚拟库存、交割等手段对冲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预期利润,使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据了解,在以后的经营过程当中,中储油还将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期货市场的参与力度。一是继续参与期货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对冲功能,稳定现货贸易加工利润;二是积极引导客户参与期货市场,丰富经营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三是发挥现货企业的优势,为期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最后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稳步扩大经营规模,更好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做好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的经营管理。 至于进一步利用期货市场的设想,据了解,企业首要是要继续加强市场研究分析。通过对期货、现货市场走势的分析预判,实现企业现货和期货业务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进而保障企业经营平稳运行。 其次是扩大内盘外盘的联动。大商所已经开始的夜盘交易,非常好地对接了海外市场。尤其是像油脂油料行业,本身内外盘联动性就非常强,这样就有利于像油脂公司这样的产业客户进行国内外市场的套保套利,规避了因为交易时间不同带来的持仓风险。 最后,企业也十分支持大商所继续开展业务创新。尤其是支持推出期权交易,期权作为期货市场的保险和风险管理工具,有着极高的市场需求。中储油正积极地学习、研究,做好相关的制度和业务准备,准备用好期权工具,更好利用期货市场辅助经营。[详情]

豆粕期货

螺纹钢期货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