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16:50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广东汇海:积极布局期货市场 寻找深海中的“蓝海”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十七

  期货日报 姚宜兵

  当前,国内饲料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饲料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已经开始在国内饲料产业初现。作为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并不处于龙头地位的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广东汇海)来说,如何降低采购成本、获取行业平均利润,在大型龙头企业市场竞争的“夹缝”中求取生存之道,成为摆在企业发展面前的难题。

  “目前,国内大型饲料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成本竞争向规模、风控竞争转变。如何在原料、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中获取稳定收益、获取行业平均利润和规避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对企业造成重大冲击,成为行业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当记者走进广东汇海时,集团副董事长、采购总监刘铭瑜说道。据了解,近两年,期现结合锁定成本、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期市点价等市场发展新手段成为解决上述企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关键,简单点说,哪家企业能利用好期货市场,哪家企业就占领了市场发展的制高点。

  实际上,早在2012-13年间,国内处于龙头地位的油脂压榨企业就开始向下游采购企业推广、实施基差点价模式,饲料企业开始被动接受基差采购模式,处于龙头地位的饲料企业因业务规模、人才等各种因素处于行业发展的先锋地位,率先成为国内第一批利用期货市场实现企业壮大的行业企业。因基差点价的基础和价格标的是在大商所挂牌交易的豆粕、豆油等期货品种,所以如何利用期货市场,降低企业采购成本,获取行业平均利润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据记者了解,中国油脂油料行业是最早实现利用金融期货市场实现风险管理的行业。早在2003/04年度全球大豆价格大幅上涨的行业格局下,国内油脂压榨企业采购成本水涨船高,部分行业龙头企业高价采购美国产大豆,但由于没有参与期市套保,在随后的大豆价格暴跌中损失惨重,很大一批油脂压榨企业在那时退出了国内市场。随后,以益海、嘉吉等具有外资背景的油脂压榨企业全面进入国内市场,行业呈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此之后,国内油脂压榨行业开始全面介入期货市场,寻求在价格大幅上涨下跌过程中的避险之道。在上游油脂压榨行业全面使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和企业经营时,国内下游饲料生产企业也开始普遍接受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利用基差定价、基差采购和期市套保等模式的行业企业日益增多,期货市场已经成为饲料产业降低成本、防范风险的主要通道。

  走进广东汇海

  为详细了解广东汇海利用期货市场操作规避风险的模式,记者在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走进广东汇海,绿荫、高楼、阴天、细雨构成了采访前的第一景。

  据记者了解,广东汇海是一家从事种苗、饲料、养殖、消费者金融服务、宠物食品等业务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拥有1500余名员工,拥有由多名博士领衔的产品研发团队, 10家生产基地和30多家销售公司,1000多个饲料销售服务网点遍布广东江门、四会、阳江、茂名;湖北汉川、荆州;广西贵港等地。年饲料生产能力达200万吨,生猪出栏量10万头。自成立以来,成为中国农牧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广东汇海总部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广州市科学城。近年来,广东汇海利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除了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绿色饲料之外,还给他们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养殖模式,让采用汇海养殖模式的养殖户比其他厂家的养户更省成本、更加赚钱。目前,采用汇海养殖模式养猪,一头猪可增收上百元;采用汇海养殖模式养鱼,一亩塘可增收超千元。广东汇海“安全、高效”的养殖模式,为千百万养殖户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广东汇海正致力开拓畜禽水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业等新领域的业务,为特定人群提供高品质的“安全、风味”食品。

  “当前,广东汇海集团年销饲料是60余万吨,集团下辖有七个饲料厂,分别位于广东、广西、湖北,此外还有一个养猪场位于广东,饲料产品结构主要是2:3:5的比例,其中一半是猪料,水产料有三成,禽料和鸭料有两成” 刘铭瑜说道。采购原料中的蛋白类和能量类分别对应着大商所的豆粕和玉米期货品种,此外,菜粕、进口DDGS、高粱和大麦也是公司配料构成的一部分原料。

  初涉期货市场

  作为集饲料加工和养殖企业为一体的广东汇海,在行业定价趋势逐步期货化的今天,参与期货市场也是必然走向。“在此过程中,有过曲折和艰难,也有过惊喜和收获,期货市场当前已经成为企业运行和经营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刘铭瑜说道。

  而最初了解并参与期货市场对于刘铭瑜来说,已经是七年前的事情了。

  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刚刚过去,百废待兴,国内油脂油料行业产品价格节节下滑至历史低点附近。在此市场格局下,刘铭瑜初次掌管集团采购业务,当时期货市场在国内油脂油料行业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以中粮、益海、嘉吉以及路易达孚等巨头形成的全球采购、销售体系已经深入国内油料压榨市场。尽管全球油脂油料市场价格经历了腰斩式的下挫,但市场整体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行业危机。国内油料销售价格尤其是豆粕的销售基本上和大商所豆粕近月价格以及CBOT市场交易价格一致。国内油脂油料压榨巨头全球范围采购大豆,并采取CBOT盘面买入大豆、大商所盘面卖出豆粕和豆油的内外盘“虚拟油厂”的模式运作。而这些对于初次进入期货市场的刘铭瑜来说,着实是一个新鲜事物。

  “2009年,懵懵懂懂中就开了一个个人账户,作为初试期货市场的一个问路石,当时实际上还是以学习为主,并没有和企业经营行为结合起来。”刘铭瑜介绍道。

  在陆续接触了期货市场两年之后,刘铭瑜开始认识到利用这个市场的重要性。

  “从2012年开始,油厂开始积极向下游采购企业推行基差点价业务。”刘铭瑜说道,因为油厂一方面上游原料可以通过CBOT市场锁定采购成本,只要下游豆粕、豆油通过饲料企业和贸易商点价销售,油厂就基本完成了一船大豆的压榨利润锁定,即完成全产业链条的成本锁定。这也是油厂积极推广基差定价的初衷,但与之相反的是下游饲料加工企业却还没有从传统的采购销售体系中扭转方向,因为从一开始,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基差定价业务,一般还是采取随用随采、即时定价的现货购销模式。所以一旦油厂开始向下游企业推广基差定价业务,就开始逼迫着饲料企业接受并尝试通过期货市场做点价业务。

  尤其是近年来,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定价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据记者了解,当前,国内油厂销售基本都是基差定价,下游饲料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已经普遍接受了基差定价模式,并大规模参与大商所豆粕期货品种的交易和锁定采购成本。而棕榈油、豆油销售也开始普遍采用了基于期货市场价格的基差定价模式。

  “如果现在不接受基差定价,基本上很难采购到现货或者采购成本要很高。”刘铭瑜说道,自2012年开始逐步接受基差定价机制以来,企业也在逐渐了解市场发生的最新变化。从2015年开始,集团为配合企业发展和降低采购成本,开始组织专业团队积极介入期货市场,实现期现货结合操作模式,以获取相对低于行业平均采购成本的价格,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

  人才瓶颈制约期货参与度

  “从一开始的个人期货账户操作,到后来的聘请专业团队操作,再到当前的公司组建专业的期货部门,前后经历了六年时间。”刘铭瑜说到,人才成为决定公司能否大规模参与期货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

  据其介绍, 2012年以后,国内油厂开始大力推行基差定价,集团开始加大期货交易和定价采购业务,陆续在期货公司开了几个期货交易账户。在不断尝试期货市场和企业经营结合的过程中,集团也陆续交割期货品种,2015年初,和部分下游行业企业交割过豆粕仓单,因为不熟悉业务和交割品种、流程,所以当时交割的数量非常少,只是一个学习过程。

  “你也知道,从一开始,我就是自己一个人操作期货账户,并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这块。”刘铭瑜介绍道,起初赚赚亏亏,和企业经营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后来交易时间长了,开始和期货公司接触,向他们学习影响市场价格的供给、全球价格变化、汇率变化以及运输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企业的股东,对于期货账户亏赚并不是太在意,有时候就会强加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觉得赌一下也无所谓,结果有时候就越亏越多,最终也没有形成一个具有企业特色的交易定价之路。实际上,根源还是没有严格按照套保思路去操作期货账户,更多的则是投机。

  期间,广东汇海也曾找过专业的团队去操作期货账户并尝试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但实际上这些专业团队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责任心不到位,二是不了解企业库存、采购计划和销售计划,期货操作并没有和企业日常经营行为真正的结合起来。

  “专业团队操作更看重的是利润,而我们更看重的是企业的稳定经营与稳健发展。”刘铭瑜说道,所以后来合作就终止了,最终感觉企业还是需要一个专业的人员负责这块业务。所以从2015年开始,集团组建了期货部门,专门负责企业采购和销售,专业期货团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组建专业期货团队

  谈及组建专业期货团队的目的,刘铭瑜介绍道:“就是让期货市场点价和企业采购结合起来。”

  据其介绍,一方面,期货和现货结合只要比较到位,就可以规避掉很多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至少大涨大跌的行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实现对冲。另一方面,参与期货市场,通过市场套期保值和基差定价,可以使企业的采购成本接近行业平均水平甚至更低。因为企业一定要备有一定的库存,而且库存还不能太小,库存太小很容易就会断货,影响生产。当企业拥有了一定的库存之后就开始担忧价格会出现大跌,所以企业就在先保障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期货来做一些价格波动风险的规避,特别是暴涨暴跌的行情。例如,去年年初的DDGS价格行情和前年的菜粕下跌行情。企业如果已经备足一定数量的库存,就会采取在期货上抛菜粕以达到规避价格大幅下跌风险。通过期货市场的盈利弥补现货存货价格下跌的亏损,这样就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采购成本,比那些没有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而广东汇海采购中心副总监招泳勤即是此形势下加盟了广东汇海。“组建专业的期货交易部门之后,我即开始负责期现货联动的市场分析和期货对冲工作。”招泳勤介绍道。现在依据企业采购情况,如果企业备有2万吨远期豆粕库存,可以在期货市场卖出1-2万吨的库存规避市场价格下跌风险。并通过分析豆粕市场走势,适当增加或者减少期货套保数量。在此之前,期现货部门人员会开会讨论当前市场走势和采购计划以及库存数量,进而为期货套保提供决策和数量参考。

  转变观念是期市套保的重要影响因素

  广东汇海组建专业期货交易部门之后,期货、现货如何匹配,部门效益如何分配以及企业利润如何入账等均成为公司“一把手”考虑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当前国内饲料加工行业普遍存在着企业出一部分资金,让期货管理部门专业操作,盈亏均有期货部门单独核算,并没有把期货套期保值作为企业日常经营工作的一部分。“结果就导致了期货部门盈利了老板高兴,亏损了就解散的结局。”招泳勤向记者说道。企业老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资金给你了,你好好操作吧,本质上就是要求期货部门好好做期货并取得好的收益,并没有真正的把期货和现货经营结合起来。

  显然,在相当程度上,国内饲料生产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实现期货套保观念的转变。

  “加盟广东汇海之后,公司领导层对期货业务比较重视,最重要的是观念转变,从以前的单纯的期货投机操作转向配合现货采购操作,把期货和公司整体业务结合起来,不再单独核算期货部门的盈亏,而是综合考虑期现货市场的综合盈亏水平。”招泳勤说道。

  招泳勤介绍到,一般流程是现货部门采购经理先做一个采购计划,比如说豆粕品种,近期公司要采购2000吨的现货,现货部门会与期货部门沟通并通报采购计划和数量。公司会根据现货采购数量判断近期豆粕价格的风险度,如果短期内采购价格风险不大,就不需要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套保,如果采购价位处于相对偏高位置,采购完现货之后可能会有下跌风险,公司就会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一定数量的合约进行风险规避,具体卖出数量和价格由期货部门依据行情走势进行操作。

  显然,期现货结合操作之后,期货的盈利弥补现货的亏损,期货的亏损有现货盈利支撑。

  “公司董事长比较认可期现货合并计算的理念”。招泳勤说道,国内很多饲料企业实际上并没有综合起来考虑期现货的盈亏问题,很多负责人都是认为期货亏损了就是套期保值失败了,这样的观念需要转变。国内一些大型龙头饲料企业,现在基本上都是期现货合并计算盈亏水平,综合考核两个市场的盈亏,而不是单独盯着期市盈亏。

  “所以,转变观念是期市套期保值效果的重要因素。”招泳勤说道,尤其是企业“一把手”期货套保观念的转变,对于企业期现结合、套期保值操作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期市套期保值让采购成本更低

  在走访广东汇海之际,记者随手拿到的宣传册上写道,“汇海,养殖成本更低”,养殖成本更低的原因是饲料采购成本更低。而如何让采购成本更低成为记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招泳勤则为记者解答了如何让采购成本更低的难题。他说,以蛋白类原料套保案例分析来说。公司通过对上游油厂大豆到船数据的跟踪,预计9、10月份全国大豆到船会在700万吨和640万吨左右,供应方面压力不大。而华南方面,广东、广西到船偏少,区域供应更为紧张。

  同时,通过对集团自身销量以及行业数据的了解,9月份广东饲料厂销量普遍都有8%-10%左右的月增长预期,10月份虽然销量预期不太明朗,但基本可以判断为今年存在旺季后移的可能,因此需求并不太悲观。供需结合起来考虑,华南供应偏紧而需求仍有支撑,加上即将执行的最严超载监管,现货提货会更为困难,现货基差仍有进一步走强的可能。

  “期货盘面方面,目前美豆丰产预期强烈,1月豆粕合约成为空头主要攻击对象,合约间的反套操作也加大了1月合约的压力,这也有可能进一步倒逼基差走强。”招泳勤说道。因此,企业决定加大现货基差的点价和采购力度,同时在盘面反弹后执行相应的套保操作,赚取基差扩大的收益。

  具体操作为:2016年8月25日—2016年9月5日之间,加大现货采购,点价现货月份基差合同,做大物理库存,华南区域工厂新增采购豆粕3000吨左右,均价3180元/吨,现货基差成本锁定在300元/吨左右。随后在盘面反弹至2950—3000元/吨之间分批建立空头仓位,1701合约豆粕空头成本锁定在2980元/吨左右,并随着现货的使用逐步平仓期货空头。

  招泳勤介绍道,通过上述方式运作,企业取得了稳定的套期保值收益,防范了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其中在9月中下旬期间,现货豆粕均价维持在3440元/吨左右,现货基差平均在500元/吨左右。对比已建仓的300元/吨的基差成本,现货市场每吨盈利200元。后期随着现货的使用,逐步平仓了结空头,空头平仓均价在2900元/吨左右,建仓均价在2980元/吨,每吨盈利80元。通过此次操作,公司不但锁定了采购成本,而且期现货均取得一定的盈利,有效降低了原料成本,让公司经营风险最小化。“回顾整个操作,企业通过期现结合,加大现货采购,保障了工厂生产和用货所需,同时,在盘面高位的时候,择机套保,规避了价格下跌风险,获取价差走强的收益。”招泳勤说道。

  在记者咨询更详细套期保值操作案例的时候,招泳勤又给记者详细说明了以玉米为主的能量类品种套期保值操作的案例。

  招泳勤介绍道,2016年春节后,下游饲料需求偏弱,饲料原料价格维持偏弱运行。由于集团2016年新增上马鸭料产品,高粱、大麦等进口原材料用量增多。当时集团已订购高粱2万多吨,如果高粱价格进一步下跌,将对企业利润带来损失。同时,经企业内部充分讨论,判断2016年仍处于国内玉米市场化的年份,内外玉米价格将逐步接轨,庞大的国内玉米库存将加大国内玉米价格压力,而国内玉米价格下跌会逐步挤占高粱、大麦等进口原料的市场份额,拖累高粱等原料的平衡表恶化。因此,已订购的高粱、大麦等头寸,未来一定时间内仍需规避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

  经集团采购中心以及期货研投部门决策,决定通过大连玉米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高粱等原料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高粱和玉米虽属于不同品种,但同时通过历史数据测算,两者相关性在56%左右,具备一定的相关性,并且随着国内玉米的进一步市场化,二者的相关性会逐步增强。

  “另外,考虑到当时玉米期货5、9合约均贴水现货,套保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决定在套保比例上做一些调整,先按40%的比例去套保。另外,5月合约对应的是玉米大批量供应的时段,5、9合约价差有可能进一步走弱。因此,我们在套保合约的选择上首选5月合约,以进一步优化套保效果。”招泳勤说道。

  通过此次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操作,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具体操作效果是:

  现货市场亏210万:已订购高粱船期以及现货2.1万吨,均价1720元/吨左右。现货及远期报价在随后1个多月内回落到1620元/吨附近。

  (1720-1620)X 2.1万吨 = -210万

  期货市场盈220万:在玉米1605合约上进行卖出套保,均价1960元/吨左右,手数1000手,合计1万吨,并在1740附近陆续平仓。

  (1960-1740)X 1万吨 = 220万

  “通过期货套保,企业规避了原料跌价的风险,保障了生产和利润的平滑稳定。”招泳勤说道。因为公司主要采购蛋白类和能量类品种用于饲料生产加工,现在期货市场也提供了豆粕、菜粕和玉米等品种,完全可以满足集团采购成本变动问题。同时,现在由于下游养殖行业还没有生猪等期货作为对冲产品,所以公司下游销售领域还没有相应的期货品种用于对冲,当前只能对上游原料采购实现风险管理和对冲,下一步,期待生猪等下游品种的上市交易。

  后记

  在记者拿到的广东汇海宣传图册上,上面最醒目的一句话为“汇海、养殖成本更低”,而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则是汇海采购、研发、生产和销售团队的通力协作。正如上面采购环节中提到的利用期市规避风险,降低采购成本一样,现代化的饲料加工企业只有利用期市等金融工具,才能实现采购成本更低,企业稳定运营的目标。

  在采访的最后环节,招泳勤同记者聊到了广东汇海还有一个生猪养殖场。他表示,现在饲料工业竞争非常激烈,市场利润非常低,所以很多饲料生产企业开始向下游养殖行业拓展业务,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生猪养殖行业利润率的提升和散户养殖的退出,生猪养殖开始向集中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发展空间不断增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下一步汇海也将会在未来向生猪养殖业务大力拓展。

  这个时候,记者想到了国内的生猪期货品种,行业发展已经开始召唤生猪期货的上市了,大商所也在积极推进生猪期货上市了!

责任编辑:许孝如 SF185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