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09:14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系列报道之六

  吉林云天化:“粮食银行+场外期权”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国证券报 张利静

  背靠北大仓,扎根东北黑土地的吉林云天化, 是一朵期货深入合作社经营的“奇葩”。

  保守参与场内交易

  我国是农业大国,当前“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等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利用期货工具服务实体经济,从终端实体企业来看,已经逐渐显现成效。

  从直接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到开展场外避险业务,吉林云天化在国企“涉期”的道路上已经渐行渐远,在利用期货工具为现代农业发展护航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28日。是由大型国有企业——云天化集团投资兴建的,注册资金2亿元。

  在农业领域,吉林云天化的落子并不局限于粮食。自2008年起,云天化集团按照“以肥为主、相关多元”的产业发展战略,在吉林省西部地区投资兴建了集百万吨复混肥生产、百万吨粮食收储贸易、千万公斤种子加工,以及配套的六百万吨仓储物流产业园区。

  吉林云天化和期货市场的缘分开始于2009年。

  “2004年,玉米期货上市,前几年流动性不是很好。一些产业客户尝试参与,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做玉米期货赚了钱。恰好当时我们公司也开始提现代化模式的经营思路,我就动了做期货的念头。”吉林云天化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之后就是招兵买马,组建业务部门。这个过程中,在中粮系统任职的任丽春被调入吉林云天化的期货团队,在此之前,他任职于中粮在长春公司的期货交易岗。

  “做期货是为了公司能有更好的前景,吉林云天化集团对这方面的控制非常严格。” 任丽春解释说,吉林云天化参与期货市场有个明显的特点——尝试性介入、保守参与:仓位比例相对较低,套期保值量仅占公司现货经营量的10%—20%;每年进场两三回,中长线操作。

  “二八”布局是许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参与期货市场的一个特点,即套保量为现货经营量的20%左右。

  与许多企业相似,吉林云天化套保“二八”布局的背后,一方面是受资金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对期货杠杆效应的顾虑也是公司没有进行完全套保的重要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正是目前许多国有背景企业参与套保的普遍障碍:企业股东高层缺乏现代化经营意识;对期货不熟悉甚至“没听过”。

  与中粮集团100%套保比例、滚动操作的先进期货操作方式相比,吉林云天化的操作思路虽然停留在套保的“初级阶段”。但对于对期货涉及不深的合作社来说,却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和复制性。

  据介绍,吉林云天化套保操作特点是,从销售端来看,会预先计算公司采购成本,在成本之上,寻找合适的期货价格,进行卖出套保;从采购端来说,就是根据现货经验在期货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买入点,比如,如果觉得某个价格低得不合理,今年不会出现这样的采购价格,就可以在期货盘面上买入,相当于在期货市场建立远期库存。

  “还有一些情况是,比如收获季节结束了,在市场上没有收到足够的粮食,或者手里的库存不足的时候,也会在盘子上买一些做现货补充。” 任丽春补充说,对公司来说,套期保值的功能已经变成公司服务现货经营的一种销售和采购相结合的平台和工具。

  参与期货市场的三个阶段

  据介绍,吉林云天化参与期货市场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算是2009年到2011年初,吉林云天化尝试进入期货市场。“当时公司处于初创期,而且集团对我们要求也非常严,参与期货是要经过集团严格审批的。我们报了很多材料,解释了参与的目的、交易规则等一大堆细节事项。业务批下来之后,我们也非常慎重,前两年基本都是少量参与,更多是学习。从书本上的认识或者道听途说落实到真正自己参与,算是初期进入阶段。第一阶段经历了大概两年时间,期货交易利润比较稳定,第一年在100多万,第二年在400—500万。” 任丽春表示。

  第二阶段是2011年到2013年底,吉林云天化逐步增加套保比例和套保量。伴随着公司经营量达到100万吨,对期货的参与需求也开始提升。这一阶段,随着公司业务量增大,参与期货量也是递增的。这个过程中,玉米期货盘面先后经历了上升市和震荡市,吉林云天化期货团队开始放大胆子,增加了期货参与量,对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两种参与方式的操作也更加纯熟,公司盈利水平随之上升,收获了一些套保红利。“确实对现货经营起到了指导作用。”

  2013年的玉米政策托市一度保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但随着“速生鸡”、“禽流感”、“漂流猪”等事件的发生,养殖企业遭受重创,饲料生产企业整体不景气,全年玉米呈现高开低走行情。吉林云天化合作社通过空头套期保值的操作,不仅没有因玉米现货价格走低承受损失,反而因在期货市场进行了合理有效的风险对冲,获得了额外收益。

  第三阶段是2014年到2015年,不断创新参与模式。除了套期保值功能之外,期货逐渐成为吉林云天化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渠道。“这一阶段我们做了卖出保值以及实物交割,期货市场确实成为我们公司的一个采购和销售渠道,尤其是采购,这两年因为正好赶上玉米价格下行期。大商所的标准品玉米,相对来说质量还是比较好,所以交割也通常比较顺利。”

  任丽春解释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我们公司从最开始对期货概念上的了解,到发现了价格避险功能,再后来变成了我们经营必不可少的信息平台、采购平台和销售平台。

  从现货角度看,吉林云天化成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司+”模式的合作社经营体系。公司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帮扶家庭农场致富,该模式通过土地的集约化、种植的标准化、农机的规模化、核算的单元化,最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推进农村的城镇化。

  从期货角度看,吉林云天化的模式也在不断演进。从最初的“现货思维”参与到订单农业和粮食银行,也为农业合作化纵深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前车之鉴。

  对合作社来说,通过套期保值转移风险后,合作社能够更加专注于现货经营,不再因为价格的不利波动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实现平稳经营。即使在不利的价格走势中也可以稳定地给贸易商提供玉米,提高合作社的诚信度和信誉。

  据介绍,未来几年,吉林云天化将在现有的粮食、化肥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利用公司自身在粮、肥、种、药、农业技术方面的产业链优势,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程服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服务平台”。

  积极探索场外模式

  吉林云天化的发展,映射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公司从2011年开始探讨农民合作社的经营。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公司发现,规模化的合作社或农产品商业承载量较大的公司面临的价格风险被放大。例如今年玉米价格大跌,影响最深的,就是规模化经营的农业合作社。

  作为集种子、农药、化肥生产与玉米贸易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型集团,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合作社提供种子、化肥销售,玉米贸易,仓储物流,服务团队,资金各个方面的支持。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规范科学种植管理、提高产品品质来增加社员的经济收入。

  “农业合作社,种玉米的都是大亏。”吉林云天化相关负责人张说。但大规模经营玉米的吉林云天化公司却受影响有限,对期货市场的运用是他的秘诀。他表示,玉米价格走向市场化之后,期货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一走向市场化,玉米价格就走低了,我们可以提前在期货市场上卖出锁定价格。期货市场,对生产者和下游饲料厂来说都是很好的平台。”

  今年玉米市场的变化,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缩影。随着我国玉米市场收储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玉米价格在机制变化和供需格局中寻求价格平衡,价格大跌背后折射出市场化背景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趋势。农民尤其是规模化经营的农业合作社经营方式面临考验。

  从上述吉林云天化参与场内期货的历程可以看出,传统期货套期保值对企业提出极高要求,企业必须拥有专业的期现操作团队及研发、交易人才,同时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以及交易、财务制度,此外期货套期保值还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这已经将大多数企业以及涉农组织挡在风险管理的门外。其直接后果便是,这些企业或组织难以平稳健康发展,饱受价格波动之苦。

  但对很多不熟悉期货市场的农业企业来说,已经不必迈出“进场”的第一步,可绕开场内直接进行场外的期权保险。这类产品的工具基础是场内农产品期货品种。这离不开吉林云天化与永安资本公司合作的带头试点——“粮食银行+场外期权”。

  所谓“粮食银行”,是农业企业在提供粮食仓储和收购等传统经营业务的基础上,依托企业信用,以农民存粮为载体,向农民提供延期点价收购、短期融资和存粮价格保险等一系列保值、增值服务的新型粮食经营模式。

  吉林云天化在太平川的一个生产基地每年玉米贸易量在50万吨左右。合作社共计1050公顷土地,参与农户共计211户,800余人。入股农民每年以8000元/公顷的租金将土地租给合作社,租期为15年,租金随每年玉米价格上涨幅度同步调整,下跌时租金不变,以保证农民利益。在种植过程中,吉林云天化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并且收购合作社生产的玉米。收购价格方面,采用随行就市的方式,并在吉林云天化市场收购价的基础上每斤上浮1分钱,销售时机选择合作社占据主动权,以保护农户利益。

  但近两年,随着农产品尤其是玉米价格波动加剧,合作社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凸显。吉林云天化在常规的套期保值之外,创新引入了场外期权。为之提供这一产品的是永安期货全资子公司永安资本。

  吉林云天化合作社作为场外期权的买方,只需向永安资本支付少量的权利金,即享有到期要求卖方履行相应合约或放弃执行的权利。永安资本作为场外期权出售方,将所持有的场外期权头寸转换成期货头寸,并依据该数值确定在期货市场应建立的对冲风险的期货头寸。

  当市场价格变化时,永安资本通过对期货头寸的动态调整,将价格风险转移给期货市场的投机者,保证自身一直处于风险中性状态。

  2014年2月17日,吉林云天化合作社与永安资本签订场外看跌期权交易合同及交易确认书,明确了双方协商的执行价格、权利金金额、到期日等重要内容。从最终结果看,现货方面,玉米现货价格从2200元/吨上涨到2260元/吨,吉林云天化合作社现货盈利60000元。场外期权方面,由于到期日玉米期货1405合约收盘价高于约定的执行价格,吉林云天化合作社放弃执行看跌期权,损失权利金27090元。该期权存续期内,吉林云天化合作社总共盈利32910元,经测算效果好于直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空头套保。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模式还存在不足:吉林云天化合作社独自承担了期权权利金成本,但是如果该项成本长期由合作社单方面承担,将会影响合作社的积极性和参与动力。借鉴美国农产品期权补贴及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对于合作社由于管理价格波动风险而购买的期权,财政如果能给予一定的补贴,将有助于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交易所也应及早推出场内期权,以降低风险对冲的操作复杂性、提高避险效果。

  “粮食银行+场外期权”探索意义何在

  开展“粮食银行”不仅能保障企业获得连续经营所需的原料,而且能降低存粮损耗、节约农民存粮成本,在实现农民增收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总结“云天化模式”的基础上,永安资本今年又将“粮食银行”试点直接引入该模式的主体——四平天成集团。

  据介绍,“粮食银行+场外期权”的运作原理是,采用“底价+落价补贴”模式。具体来说,以农户送粮日市场价格为底价,同时“粮食银行”按市场价格每天公布一个挂牌价格,在交粮后的一段时间内,农民可以选择任意一天的挂牌价格进行结算,如果在农户未点价之前,价格下跌,“粮食银行”将按照送粮日价格与农户结算。

  此模式中,在农户未点价之前,如果价格下跌,“粮食银行”将按照送粮日价格与农户结算,价格下跌的风险将由“粮食银行”承担,因此“粮食银行”面临价格下跌风险。在农户点价之后,粮食所有权转移到“粮食银行”,“粮食银行”同样面临着价格下行带来的库存贬值的风险。而几乎所有的风险将通过转移到场内的相关期货品种上,进行分散化解。

  与传统企业“亲自”操盘参与期货的方式相比,场外期权操作简单,资金占用少,某些情况下保值效果较期货更好。场外期权挂钩期货价格,同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走势趋同的特性。因此,场外期权替代期货作为“粮食银行”的风险管理工具更具可行性与操作性。 “粮食银行+场外期权”运作模式就是运用场外期权解决“粮食银行”所面临的农民点价前及点价后价格下跌的风险。

  这些创新的背景是,在传统粮食银行发挥一定作用的基础上,为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大连商品交易所提出“粮食银行+场外期权”的创新运作模式,并在吉林省农委的支持下,联合永安期货及其子公司,与农企开展了场外期权助推新型“粮食银行”即 “粮食银行+场外期权”的创新模式研究。

  创新模式为农产品价格市场化保驾护航

  上述两家东北公司推行“粮食银行+场外期权”的模式或许不是出于偶然。

  就全国农产品市场而言,东北农民运用期货的经营氛围是最浓的。这与大商所持续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不无关系。作为一家以农产品期货为主的交易所,大商所16个期货品种中有10个与农产品相关。大商所从2005年起启动“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搞培训、搞信息服务、搞“公司+农户、订单+期货”试点。截至2013年底,大商所累计培训农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系统干部及营销人员7万多人次。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引导农民参与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作用,须从多方面着力。首先要加大力度培育农民的现代市场意识。不仅要注重对农民技术培训,还要引导农民学会利用期货市场,掌握生产经营主动权,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走出“增产不增收”的困局。其次要不断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专家建议,要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与合作社或者龙头企业对接,把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汇集起来,由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转移出去。还要进一步推动品种和工具创新,尽早推出大豆、豆粕、白糖棉花等农产品期权,丰富市场工具。农产品期权相当于一个价格保险,在支付期权费这一“保费”后可以做到粮价涨有收益、跌有保障。

  据介绍,单纯的“粮食银行”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价格波动对其经营的剧烈冲击,严重阻碍其稳定发展。“粮食银行”实质是将农户卖粮风险“转嫁”到企业身上,保护了农民的售粮利润,但以企业为主体的“粮食银行”仍因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敞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粮食银行”的规模发展。期货、期权市场与传统“粮食银行”业务的有效对接,恰好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化解企业运作“粮食银行”过程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保障“粮食银行”的有效运行。

  市场研究人士认为,其根本在于场外期权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具有先天的优势。场外期权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企业只需要提出具体需求如保值规模、保值价格目标、保值时间周期、保值成本、保值方式等,其余的专业性工作则可以转移给永安资本这样的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这样的分工与合作,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粮食银行”只需付出有限的权利金同时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保值方案即可。

  农业兴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据了解,2004年和2008年,我国分别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和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两项制度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12428.7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问题也随之显现,一方面,国内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国外,严重扭曲;另一方面,过去数年积累的库存压力较大,导致财政出现困难。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兼顾市场效率是收储制度取消后我国农业相关政策的着眼点。

  以玉米产业为例,今年我国的玉米收储,取消了以往托底收购的政策,实行市场“收购+补贴”的新机制,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也就是说,形成价格靠市场,保护农民利益靠补贴。

  在此情况下,新的市场经营形式应运而生。业内人士认为,“场外期权+粮食银行”模式使“粮食银行”这一惠农支农创新组织形式与“场外期权”这一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模式有机结合,有效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断涌现的规模性风险管理需求,起到保护广大农户农企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的功能与作用,有力推动国家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此外,通过“保价格”实现“稳供粮”,客观上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许孝如 SF185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