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银行拨备下调或释放5500亿红利 不良资产处置将提速
银行拨备下调或释放5500亿红利 不良资产处置将提速

本周银监会发出《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3月08日  07:15
拨备覆盖率120% 媒体:拨备下调不会厚增银行利润
拨备覆盖率120% 媒体:拨备下调不会厚增银行利润

在一些大行将拨备覆盖率调至150%之下两年后,银监会终于下决心调整全行业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要求。这一次的基本原则是,对不良贷款确认准确、处置主动及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这两个指标都可相应下调。其中,拨备覆盖率从不低于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也从不低于2.5%,调整至1.5%~2.5%。[详情]

新浪综合|2018年03月08日  06:58
银监会调低拨备覆盖率等要求 银行腾挪信贷服务实体
银监会调低拨备覆盖率等要求 银行腾挪信贷服务实体

3月6日,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简称“7号文”)称,为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3月07日  06:57
7号文降低银行拨备红线 最高释放1万亿利润
7号文降低银行拨备红线 最高释放1万亿利润

依据1.71万亿的不良余额,拨备覆盖率为181.42%,我们可以大致推导出,银行业去年末约计提3.1万亿用作贷款损失准备;而如果降低到最低值120%的拨备覆盖率,而且全部认定为损失类贷款,则只用计提2.052万亿,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释放最高1.05万亿利润,而实际上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值。[详情]

券商中国|2018年03月07日  08:09
利润调节器拨备覆盖率降至120% 银行盈利或全面提升
利润调节器拨备覆盖率降至120% 银行盈利或全面提升

今天,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简称:7号文)宣布拨备覆盖率下调30个百分点。调整商业银行拨备计提要求对银行业绩影响显著。今天,多位专家和银行业人士接受蓝鲸财经采访表示,受益于7号文,银行利润水平或将得到提升。[详情]

蓝鲸财经|2018年03月07日  08:47
银监会: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拨贷比最低1.5%
银监会: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拨贷比最低1.5%

根据流传出的《通知》文件,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8年03月07日  08:45
银监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银监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据悉,银监会近期已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详情]

上海证券报 |2018年03月07日  07:38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为了更好地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监管部门拟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并将推行“一行一策”制。记者6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银监会近期下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详情]

新浪综合|2018年03月07日  07:41

最新新闻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 国有大行最受益
时代周报 | 2018年03月13日 05:11
银监会下调拨备 用意在于排除关注类贷款的雷
新浪银行综合 | 2018年03月13日 02:06
招行丁安华:拨备新规的意图在于推动处置不良
新浪综合 | 2018年03月09日 09:40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上市银行可转回拨备约5500亿元
证券日报 | 2018年03月09日 07:57
银监会新规发布给银行股送出大红包 哪些公司受益?
银监会新规发布给银行股送出大红包 哪些公司受益?

  来源:机会宝 3月7日,上证综指前高后低,收盘震荡下跌0.55%报3271.67点,失守年线;深成指跌0.94%报10904.99点;创业板指数跌0.69%报1785.27点。两市成交4285亿元,重回阶段低位区间。 盘面上,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银行、休闲服务和公共事业三个板块有所涨幅。其中,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使得银行股领涨,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银行股3月7日涨幅榜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银监会近日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并推行“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制。在确定具体监管要求时,将主要考虑银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处臵不良贷款的主动性、资本充足率等。 新规的发布,对于那些不良认定严格、处臵不良积极的银行而言,拨备覆盖率及拨贷比的监管指标将获得正向激励,各家银行提升资产质量认定标准及处臵速度的动力提升。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内经济没有大幅向下风险的情况下,拨备监管指标的下调存在合理性: 追溯历史,监管机构前次上调银行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是在08-09年(从130%上调至150%),一方面当时国内经济处于下行的初期,另一方面国内银行对资产质量的认定存在不够审慎的情况,因此高拨备覆盖率有利于银行保持充分的风险抵御能力。 从目前来看,在国内经济企稳改善背景下,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明显改善。 对标海外,美国银行业16年末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在93%,这也为国内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的下调提供了现实支撑。 从数据来看,25家A股上市银行2017年三季报显示,有9家银行拨备覆盖率逼近150%红线,浦发银行和工商银行两家已低于红线。比照此次通知要求,这两家银行应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远超红线,分别高达429.98%和459%。有机构分析师认为,从数据来看,这些银行并没有迫切下调覆盖率释放利润的需求。所以监管标准即使下调,出于经营考虑,这些银行也未必会大幅度跟随下调。 银行股或迎来估值重构大趋势?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从利润当中计提,拨备覆盖率本身可用来调节利润。因而,此次银监会放宽拨备红线,预计不少银行会下调指标释放利润,这将利好银行股。 华泰证券发布最新研报称,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这项新规有利于减轻银行业资产质量管控压力,加快银行盈利释放及内在资本补充。从流动性看,银行获得更多资产腾挪空间,也降低银行集中性再融资对资金市场的负面影响。今年银行基本面已持续改善,叠加政策支持,银行利润可望超预期。推荐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 天风证券认为,拨备新规有利于行业盈利增速提升,亦体现监管信心:此前监管与银行运用以丰补歉的动态拨备手段,较好地应对了14年以来不良大幅攀升的高压时期。目前在经济企稳、行业不良生成下行背景下,银行拨备计提压力已在逐步减弱。17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81.42%,大幅高于150%的调整前监管底线。上市行中,仅浦发/工行拨备覆盖率低于150%,工行/建行拨贷比略低于2.5%。拨备新规下,银行盈利增速或将提升,并将加速不良出清,银行股或迎来估值重构大趋势,2018年银行板块估值提升空间或超去年,四大行估值或超1.3倍18PB。 中银国际表示,总体而言,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这项新规利好不良确定严格、处臵及时及资本水平充裕的银行。根据2017年的最新数据对上市银行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发现,大部分银行均能够获得拨备监管指标的调降,其中下调幅度较大的可能包括四大行、股份行中的招行、兴业、光大及城商行中的南京、宁波和上海。 申万宏源认为,银监会要求银行更加严格确认不良资产符合当前政策大方向,银行不良认定更严格、资产负债表更干净,利好银行估值。[详情]

新浪银行综合 | 2018年03月08日 13:23
银行业传来一则消息:沸腾了整个市场 影响超乎想象
银行业传来一则消息:沸腾了整个市场 影响超乎想象

  昨日,来自银监会的一条消息传遍市场,银行股和债市随后上涨: A股银行板块中,除了建行、招行、农行、工行小幅下跌外,其余22只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截至6日收盘,部分银行股涨幅情况 债市也打破较长时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 市场沸腾,因为啥?或许与这条大消息密切相关↓↓ 银监会于日前下发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主要内容有:银监会将原有2.5%的贷款拨备率调整为1.5%-2.5%、将原有150%的拨备覆盖率指标调整为120%-150%的浮动区间。 在具体实施上,银监会将依据资本充足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比例、处置不良贷款占新增不良贷款比例三个定量指标及机构类别等定性因素,也就是“一行一策”、“同质同类”。 下调两个指标对银行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银行盈利能增加吗? 银行员工能涨工资吗? 买银行股能赚钱吗? 下面来看看央视财经频道记者张昊的分析,可以说是非常通透了↓↓↓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个概念。这银行放出去的贷款里,有一些是不良贷款,很难收回来。按照贷款拨备率2.5%,就是银行贷出去100块钱,事先准备着可能有2块5毛钱是呆账、坏账,会收不回来。  收不回来怎么办呢?要有一笔钱先放在那准备着,按照拨备覆盖率150%,就是如果有10块钱是坏账收不回来,要准备15块钱备在那。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安心,即使不良贷款不止10块钱,再高一点也不怕,就算11、12钱块收不回来,按照150%准备着,都能覆盖上。 但是,备在那的15块钱相当于是套住了,不能再拿去放贷款赚利息,只能在那放着,等到最后去核销损失用。就比如是存粮食是为了过冬,但是冬天吃不了那么多粮食,就不用存那么多粮食,不如把粮食卖了好挣钱。  这次银监会把两个指标下调,就是不用按照15块钱准备了,12块钱也可以。备在那的钱少了,对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监管红线下调 银行账面利润增加 首先,从报表上来看,银行的利润增加了。 本来要有15块钱放在资产减值损失里,现在放12块钱就行,那么利润就增加了3块钱。但这个变化只是账面的变化,并不是说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加了,它只是账面利润的变化。既然准备的钱少了,那么银行的流动性就增加了,银行就可以把多出来的3块钱拿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可以再多贷出去3块钱。  商业银行不良率去年有所下降 行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12年到2016年之间是持续上行的,在2016年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 已经公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有13家去年年底的不良率比年初下降。从区域上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良率继续回落,像上海、浙江已经连续两年不良双降。不过,吉林、山东等地不良率有所上升。  连平:有助于控制资产不良率上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认为,银行可用的财务资源增加,可以有更多资源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控制资产不良率的上升。同时资源释放也有助于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奚君羊:可放贷款增加 支持实体经济 对于监管红线下调,上海财经大学 奚君羊主任认为,是处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目前银行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继续维持高指标的必要性不突出。另外银行对于放贷款比较谨慎,像小微企业贷款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现在红线放松,银行能够放出的贷款增加,可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详情]

央视财经频道 | 2018年03月08日 08:51
银行拨备下调或释放5500亿红利 不良资产处置将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03月08日 07:15
拨备覆盖率120% 媒体:拨备下调不会厚增银行利润
新浪综合 | 2018年03月08日 06:58
银行业传来一则大消息 沸腾了整个市场 影响超乎想象
银行业传来一则大消息 沸腾了整个市场 影响超乎想象

  昨日,来自银监会的一条消息传遍市场,银行股和债市随后上涨: A股银行板块中,除了建行、招行、农行、工行小幅下跌外,其余22只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截至6日收盘,部分银行股涨幅情况 债市也打破较长时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 市场沸腾,因为啥?或许与这条大消息密切相关↓↓ 银监会于日前下发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主要内容有:银监会将原有2.5%的贷款拨备率调整为1.5%-2.5%、将原有150%的拨备覆盖率指标调整为120%-150%的浮动区间。 在具体实施上,银监会将依据资本充足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比例、处置不良贷款占新增不良贷款比例三个定量指标及机构类别等定性因素,也就是“一行一策”、“同质同类”。 下调两个指标对银行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银行盈利能增加吗? 银行员工能涨工资吗? 买银行股能赚钱吗? 下面来看看央视财经频道记者张昊的分析,可以说是非常通透了↓↓↓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个概念。这银行放出去的贷款里,有一些是不良贷款,很难收回来。按照贷款拨备率2.5%,就是银行贷出去100块钱,事先准备着可能有2块5毛钱是呆账、坏账,会收不回来。  收不回来怎么办呢?要有一笔钱先放在那准备着,按照拨备覆盖率150%,就是如果有10块钱是坏账收不回来,要准备15块钱备在那。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安心,即使不良贷款不止10块钱,再高一点也不怕,就算11、12钱块收不回来,按照150%准备着,都能覆盖上。 但是,备在那的15块钱相当于是套住了,不能再拿去放贷款赚利息,只能在那放着,等到最后去核销损失用。就比如是存粮食是为了过冬,但是冬天吃不了那么多粮食,就不用存那么多粮食,不如把粮食卖了好挣钱。  这次银监会把两个指标下调,就是不用按照15块钱准备了,12块钱也可以。备在那的钱少了,对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监管红线下调 银行账面利润增加 首先,从报表上来看,银行的利润增加了。 本来要有15块钱放在资产减值损失里,现在放12块钱就行,那么利润就增加了3块钱。但这个变化只是账面的变化,并不是说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加了,它只是账面利润的变化。既然准备的钱少了,那么银行的流动性就增加了,银行就可以把多出来的3块钱拿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可以再多贷出去3块钱。  商业银行不良率去年有所下降 行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12年到2016年之间是持续上行的,在2016年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 已经公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有13家去年年底的不良率比年初下降。从区域上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良率继续回落,像上海、浙江已经连续两年不良双降。不过,吉林、山东等地不良率有所上升。  连平:有助于控制资产不良率上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认为,银行可用的财务资源增加,可以有更多资源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控制资产不良率的上升。同时资源释放也有助于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奚君羊:可放贷款增加 支持实体经济 对于监管红线下调,上海财经大学 奚君羊主任认为,是处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目前银行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继续维持高指标的必要性不突出。另外银行对于放贷款比较谨慎,像小微企业贷款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现在红线放松,银行能够放出的贷款增加,可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详情]

央视财经频道 | 2018年03月07日 21:38
2018最强监管年:银监会却给银行业降了一场及时雨
2018最强监管年:银监会却给银行业降了一场及时雨

  分析|强监管下,银监会为何突然下调拨备率要求给银行松绑?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来源:澎湃新闻 强监管年银监会却给银行业降了一场“及时雨”。 2月28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文简称“7号文”),将拨备覆盖率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7号文要求各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同质同类”指的是,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上市银行中,部分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拨备覆盖率水平相对较低。来源:Wind数据、各银行三季度财报 为资管新规“开路” 多位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两三年前调降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的消息就已在行业中盛传了。那么,为何会选在这个时机出台? 去年以来,强监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表外业务移回表内,对银行构成了压力。银监会2017年四季度数据显示,银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达181.42%,拨贷比为3.16%,持续回升的同时还远超国际水平。但从银行的三季度报看,也有数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已低于或逼近监管红线,如浦发银行三季度拨备率为134.58%,工行为148.42%,紧随其后的平安、中行、光大、民生分别为152.11%、153.57%、154.02%、155.27%。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指出,7号文的政策安排提供的更多的是技术手段,为资管新规的出台提供配套措施。 2017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与征求意见稿先后发布,旨在强力整顿已达百万亿规模的资管行业。而银行正是处于这一行业的核心。3月2日下午,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文红在银监会召开的“银监会化解金融风险 引领银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监会一直积极配合央行等相关部门,推进统一资管产品规制。下一步,银监会将出台商业银行平稳过渡的指导意见,指导商业银行平稳过渡。 表外资产回表后,相当多的资产需要银行补充资本金,下调拨备覆盖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让银行表外资产顺利回表,降低“表外回表”的摩擦,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度。 但是,真会有这么顺利吗? 过去银行的非保本理财“游荡”在银行表外,无需计提资本,绝大多数银行业未按照相关规定对表外业务和其他非信贷类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和计提拨备。一旦由表外转到表内,就需要计提资本和拨备。中信固收明明团队认为,显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无法承接所有游荡在表外的非标资产,不然势必面临“爆表”的风险。 监管部门对非标的首度定义来自2013年3月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文定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上述穆迪报告显示,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因监管收紧而出现整体增长放缓,同时信贷额度、资本和流动性限制了信贷供应继续回流到银行的程度,如果银行激进扩大贷款规模,可能面临资本和流动性的限制。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因监管收紧而出现整体增长放缓  来源:穆迪 监管年更需要信贷支持 一方面是金融去杠杆,一方面是为银行“降甘霖”,监管部门下的是盘什么棋? 实际上,今年以来这已经不是监管部门第一次为银行“补血”。 2月27日,央行发布公告〔2018〕3号,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发行进行规范,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具有创新损失吸收机制或触发事件的新型资本补充债券。 去年以来,强化监管将表外业务挤入表内,对银行指标构成了压力,为稳定业务和扩张业务,银行需要补充资金。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需要金融体系继续予以支持,央行的公告与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都是“应景”的重要举措,通过调整银行信贷额度,以支持实体经济。在2018年实体经济稳增长的目标要求下,信贷支持仍不可或缺,信贷扩张也成了应有之义。 某大型投行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通过下调两个监管指标,可以加快银行暴露不良资产,逐步化解僵尸企业的问题,从而将额度腾挪出给新的贷款,支持实体经济。 据央行2018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除社会融资规模不及预期外,M2货币供应增速与新增信贷均超预期,新增信贷达到2.9万亿元,同比多增8670亿元,大幅超过前值5844亿元,创历史纪录。其中银行1月信贷投放往往具有标杆性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全年的信贷投放增降幅度及信贷额度的松紧状况。 “非标转标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愿意干,腾挪起来很费劲,有政策的话多放新贷款多好。只能说是大势所趋,银行同业的很多项目做不了了,被迫地要回到表内。大家本来就不愿意去做,不创造条件就更不愿意去做了。”上述投行人士说。 近年来,非标债权业务发展迅速,银行业将原来在表内核算的贷款业务转为表外业务或其他非信贷资产,正是规避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对各类非标债权业务计提资本和拨备。在金融去杠杆政策下,融资需求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银行存在资本补充的压力,而M2增速放缓,同业负债受限,银行扩张负债较为困难,如果银行依靠外源再融资,将对市场资金面造成更大压力。7号文无疑可增加银行的内生能力,引导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银行愿不愿意非标转标?当然不愿意,还得其他政策倒逼。”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刘煜辉称,当前资管新规才是最大的事情,这些都是为了比较顺利推出资管新规而做出的配套安排,虽然对银行来说要“接”回来的表外资产的量不会特别大,但是金融去杠杆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回表内是明确得不能更明确的选择。”[详情]

澎湃新闻 | 2018年03月07日 20:41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 国有大行最受益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 国有大行最受益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 国有大行最受益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强监管态势的银监会给银行业送了份“大礼包”。 近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简称“7号文”),将拨备覆盖率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这对于银行业来说,确实是个振奋的消息。有业内人士对此解读为:“这是监管层的一项逆周期监管措施,等于赋予了银行一项正向期权。”此前,已有部分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突破“红线”。 “以工行和中行为代表的原本贴近监管红线的国有大行最受益,其次是拨备超级达标的南京、宁波和招行,对其他银行为中性。”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邱冠华解读称。 一家股份制银行华南分行高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个政策对我们银行来说可谓相当利好,按照我们银行目前的拨备覆盖率,参照银监会的最新要求,能释放不少的利润。” “监管层的意思是,想要银行去核销不良,不要隐瞒真实的不良率。”3月8日,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7年银行业不良企稳,整体资产质量向好,银监会此时放宽拨备要求,很明显是想要商业银行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防范风险的发生,而这也是银监会这一两年工作的主题之一。 有银行突破“红线”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项指标于2012年开始被纳入监管,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此前的监管要求是一个绝对数值,所有商业银行都必须达到“红线”以上。 7号文要求各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同质同类”指的是,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这个政策对银行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邱冠华团队给了一个比喻:本次政策调整好比给水里游泳者丢下一个救生圈,对快要下沉者(类比拨备原本贴近监管红线的银行)而言提供了救命抓手,对没有下沉风险者(类比拨备远远达标的银行)却用不着,但可备不时之需。 因此,丢下救生圈对游泳者而言本质上赋予了一项无成本的选择权,不用时无害,使用时有利,亦即一项免费的正向期权。 “2012年左右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达到巅峰值,那一年也是银行业最后的辉煌,随后不良加速暴露,大部分银行都告别了以往高速增长的态势。受不良资产增加的银行,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下降。”上述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32.06%、181.18%、176.4%,2017年第四季度小幅回升到181.42%,虽不及2014年的水平,但全行业的拨备情况一直高于监管标准。 但从银行2017年三季度报看,也有数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已低于或逼近监管红线,如浦发银行三季度拨备率为134.58%,工行为148.42%,紧随其后的平安、中行、光大、民生分别为152.11%、153.57%、154.02%、155.27%。 早在2016年,已经有银行突破了监管红线。工商银行2016年中报披露拨备覆盖率为143.02%,2016年底进一步下降至136.69%。此前工行董事长易会满曾回应称“得到监管部门理解”。 在工行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行长谷澍曾表示,虽然监管对商业银行提出了不低于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但商业银行也是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适当调整。工行的拨备覆盖率是完全足够的。 在A股26家上市银行中,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高,截至2017年三季度达到459%,与此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为0.86%。宁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仅次于南京银行,2017年三季度的拨备覆盖率为429.98%。 促更多银行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按照2017年末的数据,由1.71万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181.42%的拨备率,推算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大致为3.1万亿元。若银行业的拨备率全部降至120%的最低水平,仅需2.05万亿元的贷款损失准备,由此,理论上银行最多可以少计提约1万亿元的拨备。 这将释放不少的利润。“按照银监会的最新要求,我们行至少能释放3%的利润,整体上来看,2018年的银行业利润肯定会比2017年高不少。”上述股份制银行华南分行高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中信建投测算,综合不同假设情景,以2017年三季度数据为基础,降低拨备计提要求,将释放行业1000亿-4000亿元的拨备,增厚行业利润8%-24%。 以工商银行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5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在计提610亿元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537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 “这利好两类银行,一种是拨备覆盖率在监管红线徘徊的,另外则是拨备覆盖率非常高的银行,可以逐步释放一些利润。但银行不太可能因为这个政策,而改变2018年的信贷投放方向和成本。”上述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高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释放更多利润并不是监管层的初衷。3月6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别联组讨论时表示,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全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达180%左右,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平。现在适当降低拨备监管要求,是为了让银行更好地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告诉记者,7号文的政策意图是加快银行隐性不良的释放,降低拨备计提压力,使银行有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因为之前拔备覆盖率监管指标高,不良的拔备成本高,在不良确认和暴露上,银行相对谨慎,而今监管指标下调后,不良的拔备成本下降,银行有动力加快不良的释放。 事实上,7号文也明确提出,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低于最低标准的银行,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 “在当前不良资产企稳的情况下,拨备覆盖率逆周期的监管措施,可以加大不良资产的释放,银行也能更好地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银行也能有很多的信贷资源投放贷款,有利于实体经济。”上述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 用意在于排除关注类贷款的雷
银监会下调拨备 用意在于排除关注类贷款的雷

  银监会下调拨备的用意何在 许权胜 近日,银监会下发2018年7号文,银行拨备覆盖率由原来的150%下调为120%-150%,贷款拨备监管要求由2.5%下调为1.5%-2.5%,差异化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很多人以为这个是银行表外业务存在较大风险敞口,如承兑汇票业务,一旦发生违约事件,银行需要先行履行资金垫付业务,原有的表外业务也随之入表,形成银行不良资产,表外资产回表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后,相当多的资产需要银行补充资本金,大多数人从这个层面来分析银监会7号文的用意,但笔者以为不单就是这一点,还要注意一点的是银监会要求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应考虑“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和“资本充足性”三个方面的具体用意。下面来解释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贷款分类准确性。主要是防止银行为了自己利益上的考虑,会故意偏向性地选择来粉饰财务报表。现在银行信贷的五级分类的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抵押品的价值变动,甚至对借款人的消极和积极态度等因素都要进行连续的监测和分析,来判断贷款实际的损失程度。因为含有动态的原因,指标值里面一般就充斥着人为对贷款的随意分类判断。基于这种道德风险,银监部门要凸出分类准确性就要随机而变,对监管方式适当跟进。次贷危机爆发后,英国改革了金融监管组织架构,成立了金融行为监管局与审慎监管局的“双峰监管”框架,金融行为监管侧重于微观,倾向于预防,基本意思是对风险的前瞻性分析并进行相应干预而不是坐视损害发生。所以我国的贷款分类准确也应进行类似的行为监管。比如今年年初暴露的某银行成都分行长期不良率为零,后来通过监管检查发现,这家银行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担保不良贷款。所以通过行为监管可以找到一丝银行掩盖行为的蛛丝马迹。 第二是处置不良贷款的主动性。银行坏账率大幅上升,但银行为了声誉风险,是不会主动去暴露问题的。还有一层意思是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有些企业是地方政府的扶植企业,是地方的脸面工程与政绩工程,即使企业早已负债累累资不抵债,但地方政府也要保护它。这种企业要银行来处置不良贷款,处理似乎更有难度,银行如果认真处理就会得罪地方政府,会导致银行在地方上难以立足。所以关于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问题,可能是银监部门考虑到这些因素而提出这个主动性要求的主张。 第三是资本充足性。资本充足率在于控制银行资产规模的过度扩张,是约束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一项不可或缺的指标。本次银监部门运用资本充足率,对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可以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相反,资本不达标的银行反而需要更加严格的贷款损失准备要求。保持资本充足性,可以使银行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从银监会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监测指标数据信息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而2016年三季度不良贷款率曾经为1.76%,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了,既然不良下降了为什么银监会还要下调拨备率? 仔细关注一下银监会网站发布的数据就会发现,2017年四季度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3.41万亿元,关注类贷款率3.49%,商业银行规定,关注类贷款逾期90天以上即进不良,所以关注类的庞大数据才是令银监部门提心吊胆真正的原因。也是此次减少拨备率的真实意图所在。 其实,从准确性到主动性再到充足性,无不作用于关注类贷款的事先防范。比如甲企业贷款成为关注类,这时银行找来乙企业,以一笔资金收购甲企业那部分债务,与此同时,银行给乙企业发放一笔新贷款,乙企业再用这笔贷款偿还此前甲企业所欠贷款,使本来逾期贷款又成为正常贷款,这种看似正常的贷款其实是一种隐形不良贷款。因为商业银行利益驱动往往不择手段地违规操作,这就使银行衡量指标的数据变成无规则数字游戏,五级分类结果往往与实际偏差很大,正是基于此,银监部门才首先要力求分类准确。隐形不良资产的存在,加大贷款资产的风险权重,导致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增大,后果是会引起资本充足率的下降,不良资产冲销需要耗费银行的准备金,拨备覆盖不足,则冲销资本金,会影响资本充足率。所以保持银行的资本充足也是预防关注类贷款进入不良的先期布局。 可以断言,此次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双双下调,其实是暗示银行关注贷款里面暗藏的不正常贷款的现象很严重。此前很多金融部门都发生了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这次银监会的目的是把那些伪装正常的不良贷款能释放出来,一方面通过增加银行流动性,缓解现金流紧张,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是鼓励银行精确划分贷款分类,真实暴露不良、主动处置不良,并通过多渠道进行资本补充,用这种递进关系来排除关注类贷款的“雷”才是银监会此时发布7号文的真正用意。[详情]

招行丁安华:拨备新规的意图在于推动处置不良
招行丁安华:拨备新规的意图在于推动处置不良

  作者:丁安华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以下简称“7号文”),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如何理解这项拨备监管新规推出的时机、意图和可能效果? 从新规出台的时机看,一是当前宏观经济企稳向好,信用风险高发期已过,调低拨备要求顺应了周期趋势;二是为资管新规、委贷新政策等一系列强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导致信贷包括不良资产回表提供了空间,体现了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性;三是银行业年报披露在即,有利于减轻部分银行业绩披露压力。 从监管意图看,我认为“7号文”的真正目的在于督促商业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进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拨备新规相当于破除了银行在认定和处置不良方面的枷锁。由于两项监管指标之间存在的数学关系(不良率=拨贷比/拨备覆盖率),150%的拨备覆盖率和2.5%的拨贷比监管要求使得部分位于达标边界的商业银行陷入两难,有可能为满足达标要求致使不良率失真。在近几年风险高发时期,一方面,不良贷款生成后,加快处置不良有利于提高拨备覆盖率(拨备/不良);但另一方面,因耗用拨备通常引起拨贷比(拨备/贷款)下降;部分银行在实际操作上难以兼得。换言之,不良生成而不处置的话拨贷比容易达标,但不良贷款规模的积累又使得拨备覆盖率达标的压力很大,银行只好使出浑身解数左右腾挪。7号文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意图,在于推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真实认定,同时加快不良的处置,进而提高银行业绩披露的质量。所以,将拨备新规简单理解为放松要求和做厚利润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更何况监管的“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实际上强化细化了拨备监管要求,回拨利润既无空间,更非监管本意。 拨备新规的预期效果,是推动贷款质量的真实认定,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这必然会导致拨备计提及消耗的增加。从2017年3季报来看,13家主要上市银行仍有5家银行(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光大)拨贷比低于2.5%,两家银行(工行、浦发)拨备覆盖率低于150%,多家银行(中行、交行、民生、平安、光大等)临近底限。在原有的拨贷比2.5%和拨备覆盖率150%的两难制约下,有些银行不得不降低不良认定标准,以期达标。13家主要上市银行2017年中期报告显示还有约1290亿逾期90天以上贷款未认定为不良,风险得不到真实暴露。因此,7号文对商业银行而言,既减轻拨备监管的数据约束,同时激励银行加快不良认定及处置,进而真正盘活存量资金,使银行有更多信贷资源服务于实体经济。 招商银行一贯执行严格的贷款认定标准,及时提足拨备,夯实应对风险能力。2017年3季末,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235.2%,拨贷比3.90%,资本充足率15.01%,均高于其他主要上市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低于不良贷款;不良生成减少、处置加速;按7号文“同质同类”“一行一策”规定可以执行较低的拨备要求。招商银行2018年还将率先执行IFRS9实施ECL拨备,预计相关拨备水平仍将提升,不存在通过降低拨备回吐利润的空间和意图。[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上市银行可转回拨备约5500亿元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上市银行可转回拨备约5500亿元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银监会近日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是银监会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而出台的有效举措。一方面可以让商业银行在净利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大不良核销力度,做实银行资产质量,有助于实质上推进去杠杆;另一方面,通过利润的留存起到对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缓解银行资本压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调拨备的政策早有预期,但选择此时出台,主要是由于目前行业运行平稳,盈利情况好转,不良改善效果显著,且大部分上市银行去年三季度已经满足拨备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并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因此对行业影响相对有限。此外,尽管下调拨备水平,但要求银行更加严格确认不良的基调并没有变,监管只是对合规经营的银行机构放宽监管要求。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李奇霖表示,从三个定量要求来看,银监在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两个:一是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二是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降低拨备要求自然会增加部分银行的利润水平,且2017年利润的增长有部分原因就是拨备反哺带来的。” 武雯认为,此次监管明确要求利润必须留在银行体系内,主要是缓解部分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为表外资产回归表内做好准备,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针对《通知》下发后的影响,李奇霖认为,由于银行不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例与处置不良比例,因此,依据资本充足率项目对上市银行简单测算发现,如果只看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元左右。[详情]

银监会新规发布给银行股送出大红包 哪些公司受益?
银监会新规发布给银行股送出大红包 哪些公司受益?

  来源:机会宝 3月7日,上证综指前高后低,收盘震荡下跌0.55%报3271.67点,失守年线;深成指跌0.94%报10904.99点;创业板指数跌0.69%报1785.27点。两市成交4285亿元,重回阶段低位区间。 盘面上,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银行、休闲服务和公共事业三个板块有所涨幅。其中,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使得银行股领涨,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银行股3月7日涨幅榜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银监会近日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并推行“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制。在确定具体监管要求时,将主要考虑银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处臵不良贷款的主动性、资本充足率等。 新规的发布,对于那些不良认定严格、处臵不良积极的银行而言,拨备覆盖率及拨贷比的监管指标将获得正向激励,各家银行提升资产质量认定标准及处臵速度的动力提升。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内经济没有大幅向下风险的情况下,拨备监管指标的下调存在合理性: 追溯历史,监管机构前次上调银行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是在08-09年(从130%上调至150%),一方面当时国内经济处于下行的初期,另一方面国内银行对资产质量的认定存在不够审慎的情况,因此高拨备覆盖率有利于银行保持充分的风险抵御能力。 从目前来看,在国内经济企稳改善背景下,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明显改善。 对标海外,美国银行业16年末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在93%,这也为国内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的下调提供了现实支撑。 从数据来看,25家A股上市银行2017年三季报显示,有9家银行拨备覆盖率逼近150%红线,浦发银行和工商银行两家已低于红线。比照此次通知要求,这两家银行应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远超红线,分别高达429.98%和459%。有机构分析师认为,从数据来看,这些银行并没有迫切下调覆盖率释放利润的需求。所以监管标准即使下调,出于经营考虑,这些银行也未必会大幅度跟随下调。 银行股或迎来估值重构大趋势?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从利润当中计提,拨备覆盖率本身可用来调节利润。因而,此次银监会放宽拨备红线,预计不少银行会下调指标释放利润,这将利好银行股。 华泰证券发布最新研报称,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这项新规有利于减轻银行业资产质量管控压力,加快银行盈利释放及内在资本补充。从流动性看,银行获得更多资产腾挪空间,也降低银行集中性再融资对资金市场的负面影响。今年银行基本面已持续改善,叠加政策支持,银行利润可望超预期。推荐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 天风证券认为,拨备新规有利于行业盈利增速提升,亦体现监管信心:此前监管与银行运用以丰补歉的动态拨备手段,较好地应对了14年以来不良大幅攀升的高压时期。目前在经济企稳、行业不良生成下行背景下,银行拨备计提压力已在逐步减弱。17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81.42%,大幅高于150%的调整前监管底线。上市行中,仅浦发/工行拨备覆盖率低于150%,工行/建行拨贷比略低于2.5%。拨备新规下,银行盈利增速或将提升,并将加速不良出清,银行股或迎来估值重构大趋势,2018年银行板块估值提升空间或超去年,四大行估值或超1.3倍18PB。 中银国际表示,总体而言,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这项新规利好不良确定严格、处臵及时及资本水平充裕的银行。根据2017年的最新数据对上市银行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发现,大部分银行均能够获得拨备监管指标的调降,其中下调幅度较大的可能包括四大行、股份行中的招行、兴业、光大及城商行中的南京、宁波和上海。 申万宏源认为,银监会要求银行更加严格确认不良资产符合当前政策大方向,银行不良认定更严格、资产负债表更干净,利好银行估值。[详情]

银行业传来一则消息:沸腾了整个市场 影响超乎想象
银行业传来一则消息:沸腾了整个市场 影响超乎想象

  昨日,来自银监会的一条消息传遍市场,银行股和债市随后上涨: A股银行板块中,除了建行、招行、农行、工行小幅下跌外,其余22只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截至6日收盘,部分银行股涨幅情况 债市也打破较长时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 市场沸腾,因为啥?或许与这条大消息密切相关↓↓ 银监会于日前下发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主要内容有:银监会将原有2.5%的贷款拨备率调整为1.5%-2.5%、将原有150%的拨备覆盖率指标调整为120%-150%的浮动区间。 在具体实施上,银监会将依据资本充足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比例、处置不良贷款占新增不良贷款比例三个定量指标及机构类别等定性因素,也就是“一行一策”、“同质同类”。 下调两个指标对银行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银行盈利能增加吗? 银行员工能涨工资吗? 买银行股能赚钱吗? 下面来看看央视财经频道记者张昊的分析,可以说是非常通透了↓↓↓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个概念。这银行放出去的贷款里,有一些是不良贷款,很难收回来。按照贷款拨备率2.5%,就是银行贷出去100块钱,事先准备着可能有2块5毛钱是呆账、坏账,会收不回来。  收不回来怎么办呢?要有一笔钱先放在那准备着,按照拨备覆盖率150%,就是如果有10块钱是坏账收不回来,要准备15块钱备在那。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安心,即使不良贷款不止10块钱,再高一点也不怕,就算11、12钱块收不回来,按照150%准备着,都能覆盖上。 但是,备在那的15块钱相当于是套住了,不能再拿去放贷款赚利息,只能在那放着,等到最后去核销损失用。就比如是存粮食是为了过冬,但是冬天吃不了那么多粮食,就不用存那么多粮食,不如把粮食卖了好挣钱。  这次银监会把两个指标下调,就是不用按照15块钱准备了,12块钱也可以。备在那的钱少了,对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监管红线下调 银行账面利润增加 首先,从报表上来看,银行的利润增加了。 本来要有15块钱放在资产减值损失里,现在放12块钱就行,那么利润就增加了3块钱。但这个变化只是账面的变化,并不是说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加了,它只是账面利润的变化。既然准备的钱少了,那么银行的流动性就增加了,银行就可以把多出来的3块钱拿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可以再多贷出去3块钱。  商业银行不良率去年有所下降 行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12年到2016年之间是持续上行的,在2016年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 已经公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有13家去年年底的不良率比年初下降。从区域上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良率继续回落,像上海、浙江已经连续两年不良双降。不过,吉林、山东等地不良率有所上升。  连平:有助于控制资产不良率上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认为,银行可用的财务资源增加,可以有更多资源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控制资产不良率的上升。同时资源释放也有助于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奚君羊:可放贷款增加 支持实体经济 对于监管红线下调,上海财经大学 奚君羊主任认为,是处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目前银行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继续维持高指标的必要性不突出。另外银行对于放贷款比较谨慎,像小微企业贷款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现在红线放松,银行能够放出的贷款增加,可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详情]

银行拨备下调或释放5500亿红利 不良资产处置将提速
银行拨备下调或释放5500亿红利 不良资产处置将提速

  银行或释放5500亿红利 不良资产处置将提速 本报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银行业期盼已久的拨备红线放松终成现实。 本周银监会发出《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随着拨备放松,市场认为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受到拨备率调整消息的刺激,3月7日银行板块出现了明显上涨,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早盘的涨幅均超过3%。不过午后随着大盘指数回落,银行板块的涨幅也有所收窄,截至收盘,银行板块上涨0.69%,为当日行业板块涨幅亚军。 2家银行拨备不足150% 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7年末,大中型银行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80.45%、179.98%。中小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14.48%、697.58%、164.31%、296.88%。 根据2017年三季报的统计,目前A股26家上市银行中,除了吴江银行没有公布具体的数据之外,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高,截至2017年9月底达459%,与此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为0.86%。2015年到2017年三季度,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维持在400%以上。 宁波银行居次,其2017年三季度的拨备覆盖率为429.98%,这一指标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308.67%和351.42%。 此外,拨备覆盖率超过200%的银行还有常熟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无锡银行7家。整体来看,上市银行中,城商行、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水平明显高于股份行和大行。 目前,拨备覆盖率不足150%的银行有两家——浦发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是134.58%和148.42%。 同花顺数据显示,银行拨备覆盖率的峰值出现在2012年四季度,一度逼近300%,随后开始下行,2016年一季度跌至175%的低点,随后又掉头向上。 华南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银行利润,对贷款分类比较贴近实际情况的银行,适度调低拨备要求,在维持银行风险拨备覆盖能力的同时,增厚银行的利润。同时还将督促银行更真实地暴露不良,并更精准地分类贷款。结合银行业务特点、贷款质量、风险管理水平等因素,对每一家银行实施差异化管理。若发现掩藏风险的情况,将会提高其贷款损失准备要求,努力挤干不良水分。” 中金公司认为,新拨备政策目的在于,降低优质银行监管成本,鼓励银行加快不良确认以及处置不良,提高中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披露真实性。更加真实的资产负债表将大幅降低投资者对于资产质量的担忧情绪,中长期利好估值提升。其中,四大行与招行等优质银行(准备金充足、贷款分类严格、拨备计提严谨)监管成本降低,增长更具后劲。 形成马太效应 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整体下调后,将释放大量银行利润。 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认为,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从三个定量要求来看,银监在奖励合规的银行机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两个:一是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二是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李奇霖估算,由于银行不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例与处置不良比例,因此依据资本充足率项目对上市银行进行测算,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 某股份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行的拨备在200%之上,如果现在拨备下调至120%,将能释放近3%的利润。” 不过,一名重阳投资分析师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整体上看,这个文件的目的是鼓励银行暴露不良资产,同时对利润不造成特别巨大的冲击。但实施的结果将是银行之间的分化加剧,马太效应会出现,优质银行在业绩和不良之间回旋的余地更大;而经营较差的银行很难享受到下调拨备覆盖率带来的好处,面临持续不良暴露过程中的业绩压力。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详情]

拨备覆盖率120% 媒体:拨备下调不会厚增银行利润
拨备覆盖率120% 媒体:拨备下调不会厚增银行利润

  拨备下调不会厚增银行利润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 罗克关 在一些大行将拨备覆盖率调至150%之下两年后,银监会终于下决心调整全行业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要求。这一次的基本原则是,对不良贷款确认准确、处置主动及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这两个指标都可相应下调。其中,拨备覆盖率从不低于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也从不低于2.5%,调整至1.5%~2.5%。 消息一出,不少市场人士群情激奋,认为这能为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释放空间。但这种看法显然过于乐观了,如果了解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就会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150%的拨备覆盖率和2.5%的贷款拨备率,都源于银监会2011年中下发的4号文,也即《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银行刚刚从2009年至2010年的信贷狂潮中抽身而出,惘然未知将要面临什么风险;另一方面,2003年以来银行良好的盈利状况仍在延续,虽然边际增速在放缓,但市场情绪依旧乐观。4号文的下发无异于当头一棒,当时大多数的银行并不乐意从增速逐渐放缓的净利润中再切出一块作为风险缓冲。 从当时整个银行业的不良分类确认结果来看,2.5%的贷款拨备率基本涵盖了五级分类中的后四类,不仅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能全部吸收,连所有的关注类贷款纳入其中都没问题,由此可见当时监管层考虑问题之审慎和周密。由于提前防患于未然,商业银行此后数年虽然净利增长一再下降,但负增长的局面始终没有出现。 但是,贷款拨备率将拨备总量和表内信贷规模挂钩之后,也宣告银行通过做大资产规模保利润的传统策略不再有效。因此2012年规则实施后,很多银行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新增信贷留在表外,这就是现在规模超过100万亿元的资管行业的最初雏形。按照央行口径,即便只衡量2016年末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的规模,也有23万亿元之巨。 巨量膨胀的表外资管规模,让商业银行找到了维持利润增长和满足监管要求之间的平衡点,但也埋下了风险隐患。在银行业内部,不同的风险策略也导向了不同的结果。一些不良确认准确并处置主动的商业银行,在度过了最初一两年的转型低谷之后,不断地从整个资管市场的发展中有所收获,并形成了良性循环。一些风险管理相对激进的商业银行,则在不断膨胀的利润面前迷失了方向。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在2017年看到的那些天价罚单。 正因为如此,本次政策调整能够受益的将主要是那些在资管市场快速发展期间能够坚持自身风险偏好的银行。在资管新规即将落地的前夕,这个政策事实上也相当于给了银行一个正向激励,只要能够完整真实地确认表内外风险,监管将认可这种透明度。 考虑到表外资产回归表内的量级,各家银行这部分节省出来的拨备将很难回冲利润。银监会在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因拨备减少而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也不得用于分红。其最应该去的地方,是转增资本后增加银行吸纳表外资产回归的能力。另外,考虑到银监会明确提出了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可以相应下调拨备要求,未来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的动力也会越来越强。 整体而言,这一次的政策调整核心目标在于鼓励银行更多地用表内贷款去替代表外资产。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少提拨备就可以厚增利润,这个愿景在现实中也不会发[详情]

银行业传来一则大消息 沸腾了整个市场 影响超乎想象
银行业传来一则大消息 沸腾了整个市场 影响超乎想象

  昨日,来自银监会的一条消息传遍市场,银行股和债市随后上涨: A股银行板块中,除了建行、招行、农行、工行小幅下跌外,其余22只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截至6日收盘,部分银行股涨幅情况 债市也打破较长时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 市场沸腾,因为啥?或许与这条大消息密切相关↓↓ 银监会于日前下发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主要内容有:银监会将原有2.5%的贷款拨备率调整为1.5%-2.5%、将原有150%的拨备覆盖率指标调整为120%-150%的浮动区间。 在具体实施上,银监会将依据资本充足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比例、处置不良贷款占新增不良贷款比例三个定量指标及机构类别等定性因素,也就是“一行一策”、“同质同类”。 下调两个指标对银行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银行盈利能增加吗? 银行员工能涨工资吗? 买银行股能赚钱吗? 下面来看看央视财经频道记者张昊的分析,可以说是非常通透了↓↓↓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个概念。这银行放出去的贷款里,有一些是不良贷款,很难收回来。按照贷款拨备率2.5%,就是银行贷出去100块钱,事先准备着可能有2块5毛钱是呆账、坏账,会收不回来。  收不回来怎么办呢?要有一笔钱先放在那准备着,按照拨备覆盖率150%,就是如果有10块钱是坏账收不回来,要准备15块钱备在那。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安心,即使不良贷款不止10块钱,再高一点也不怕,就算11、12钱块收不回来,按照150%准备着,都能覆盖上。 但是,备在那的15块钱相当于是套住了,不能再拿去放贷款赚利息,只能在那放着,等到最后去核销损失用。就比如是存粮食是为了过冬,但是冬天吃不了那么多粮食,就不用存那么多粮食,不如把粮食卖了好挣钱。  这次银监会把两个指标下调,就是不用按照15块钱准备了,12块钱也可以。备在那的钱少了,对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监管红线下调 银行账面利润增加 首先,从报表上来看,银行的利润增加了。 本来要有15块钱放在资产减值损失里,现在放12块钱就行,那么利润就增加了3块钱。但这个变化只是账面的变化,并不是说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加了,它只是账面利润的变化。既然准备的钱少了,那么银行的流动性就增加了,银行就可以把多出来的3块钱拿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可以再多贷出去3块钱。  商业银行不良率去年有所下降 行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12年到2016年之间是持续上行的,在2016年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 已经公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有13家去年年底的不良率比年初下降。从区域上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良率继续回落,像上海、浙江已经连续两年不良双降。不过,吉林、山东等地不良率有所上升。  连平:有助于控制资产不良率上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认为,银行可用的财务资源增加,可以有更多资源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控制资产不良率的上升。同时资源释放也有助于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奚君羊:可放贷款增加 支持实体经济 对于监管红线下调,上海财经大学 奚君羊主任认为,是处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目前银行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继续维持高指标的必要性不突出。另外银行对于放贷款比较谨慎,像小微企业贷款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现在红线放松,银行能够放出的贷款增加,可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详情]

2018最强监管年:银监会却给银行业降了一场及时雨
2018最强监管年:银监会却给银行业降了一场及时雨

  分析|强监管下,银监会为何突然下调拨备率要求给银行松绑?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来源:澎湃新闻 强监管年银监会却给银行业降了一场“及时雨”。 2月28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文简称“7号文”),将拨备覆盖率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7号文要求各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同质同类”指的是,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上市银行中,部分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拨备覆盖率水平相对较低。来源:Wind数据、各银行三季度财报 为资管新规“开路” 多位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两三年前调降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的消息就已在行业中盛传了。那么,为何会选在这个时机出台? 去年以来,强监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表外业务移回表内,对银行构成了压力。银监会2017年四季度数据显示,银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达181.42%,拨贷比为3.16%,持续回升的同时还远超国际水平。但从银行的三季度报看,也有数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已低于或逼近监管红线,如浦发银行三季度拨备率为134.58%,工行为148.42%,紧随其后的平安、中行、光大、民生分别为152.11%、153.57%、154.02%、155.27%。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指出,7号文的政策安排提供的更多的是技术手段,为资管新规的出台提供配套措施。 2017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与征求意见稿先后发布,旨在强力整顿已达百万亿规模的资管行业。而银行正是处于这一行业的核心。3月2日下午,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文红在银监会召开的“银监会化解金融风险 引领银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监会一直积极配合央行等相关部门,推进统一资管产品规制。下一步,银监会将出台商业银行平稳过渡的指导意见,指导商业银行平稳过渡。 表外资产回表后,相当多的资产需要银行补充资本金,下调拨备覆盖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让银行表外资产顺利回表,降低“表外回表”的摩擦,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度。 但是,真会有这么顺利吗? 过去银行的非保本理财“游荡”在银行表外,无需计提资本,绝大多数银行业未按照相关规定对表外业务和其他非信贷类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和计提拨备。一旦由表外转到表内,就需要计提资本和拨备。中信固收明明团队认为,显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无法承接所有游荡在表外的非标资产,不然势必面临“爆表”的风险。 监管部门对非标的首度定义来自2013年3月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文定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上述穆迪报告显示,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因监管收紧而出现整体增长放缓,同时信贷额度、资本和流动性限制了信贷供应继续回流到银行的程度,如果银行激进扩大贷款规模,可能面临资本和流动性的限制。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因监管收紧而出现整体增长放缓  来源:穆迪 监管年更需要信贷支持 一方面是金融去杠杆,一方面是为银行“降甘霖”,监管部门下的是盘什么棋? 实际上,今年以来这已经不是监管部门第一次为银行“补血”。 2月27日,央行发布公告〔2018〕3号,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发行进行规范,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具有创新损失吸收机制或触发事件的新型资本补充债券。 去年以来,强化监管将表外业务挤入表内,对银行指标构成了压力,为稳定业务和扩张业务,银行需要补充资金。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需要金融体系继续予以支持,央行的公告与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都是“应景”的重要举措,通过调整银行信贷额度,以支持实体经济。在2018年实体经济稳增长的目标要求下,信贷支持仍不可或缺,信贷扩张也成了应有之义。 某大型投行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通过下调两个监管指标,可以加快银行暴露不良资产,逐步化解僵尸企业的问题,从而将额度腾挪出给新的贷款,支持实体经济。 据央行2018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除社会融资规模不及预期外,M2货币供应增速与新增信贷均超预期,新增信贷达到2.9万亿元,同比多增8670亿元,大幅超过前值5844亿元,创历史纪录。其中银行1月信贷投放往往具有标杆性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全年的信贷投放增降幅度及信贷额度的松紧状况。 “非标转标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愿意干,腾挪起来很费劲,有政策的话多放新贷款多好。只能说是大势所趋,银行同业的很多项目做不了了,被迫地要回到表内。大家本来就不愿意去做,不创造条件就更不愿意去做了。”上述投行人士说。 近年来,非标债权业务发展迅速,银行业将原来在表内核算的贷款业务转为表外业务或其他非信贷资产,正是规避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对各类非标债权业务计提资本和拨备。在金融去杠杆政策下,融资需求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银行存在资本补充的压力,而M2增速放缓,同业负债受限,银行扩张负债较为困难,如果银行依靠外源再融资,将对市场资金面造成更大压力。7号文无疑可增加银行的内生能力,引导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银行愿不愿意非标转标?当然不愿意,还得其他政策倒逼。”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刘煜辉称,当前资管新规才是最大的事情,这些都是为了比较顺利推出资管新规而做出的配套安排,虽然对银行来说要“接”回来的表外资产的量不会特别大,但是金融去杠杆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回表内是明确得不能更明确的选择。”[详情]

银监会调低拨备监管红线 增厚行业利润8%-24%
银监会调低拨备监管红线 增厚行业利润8%-24%

  银监会调低拨备监管红线 增厚行业利润8%-24% 据分析师测算,以2017年三季度数据为基础,降低拨备计提要求,将释放行业1000亿到4000亿元的拨备,增厚行业利润8%-24%。 陈鹏CP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6日,银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简称《通知》)下发至各地银监局,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即“拨贷比”)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具体而言,“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各类机构实施细则及对单家银行的监管要求不能低于本通知要求。 这意味着,银监会将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实施差异化监管,符合条件的银行,最低可执行拨备覆盖率120%,贷款拨备率1.5%的监管要求。受此消息带动,昨日市场做多热情高涨,国债期货大幅走高,现券收益率下降,多只银行股飘红。 近年来,不良贷款的不断攀升,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小挑战。五大行中,除农业银行外,其余都在监管红线附近徘徊。在此情况下,现行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2.5%,拨备覆盖率150%的监管标准,也出现松动迹象。据此前媒体报道,监管层早在2016年2月就开始研究相应标准的下调。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末,中行拨备覆盖率首次低于150%,为149.07%。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工行拨备覆盖率为148.42%,已经连续一年多低于150%的监管红线。此外,股份行中,浦发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降至134.58%。 市场多认为,《通知》的出台有利于加快不良贷款处置,提升银行利润。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其将减小银行的拨备压力,适当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股受此影响将有一定的上涨,未来贷款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 在标准执行上,《通知》提出了三方面参考因素,包括: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按照三项指标达标情况,最低监管要求划分为四档:对应拨备覆盖率120%、130%、140%、150%,和贷款拨备率1.5%、1.8%、2.1%、2.5%。 在贷款分类准确性方面,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比例达到100%的,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执行120%、1.5%的最低监管要求;以此类推,纳入比例在85%、70%和70%以下等不同区间的,对应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要求分别为(130%,1.8%)、(140%,2.1%)、(150%,2.5%)。 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方面,以处置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比例为标准,划分为90%及以上、75%-90%、60%-75%,及60%以下四层,符合比例越高,对应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的监管红线越低。资本充足性方面,按照资本充足率,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使用的标准不同。前者资本充足率标准由高至低分为13.5%及以上、12.5%-13.5%、11.5%-12.5%和11.5%以下,后者在前者标准的基础上各调低1个百分点。 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屈庆表示,三项指标对于不良认定标准严格、利润留存高,处置不良能力充足和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更有利。在实际操作中,大中型国股行的达标情况要优于中小型城、农商行。 据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测算,综合不同假设情景,以2017年三季度数据为基础,降低拨备计提要求,将释放行业1000亿到4000亿元的拨备,增厚行业利润8%-24%。 《通知》还强调,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将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节约的支出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 屈庆认为,这体现出降低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要求,主要目的在于不良贷款处置。“降低贷款损失准备主要是提升了商业银行利润,而非释放流动性,且对于留存下来的利润应该首先用于不良贷款处置,而非分红、发放奖金或降低信贷成本率。考虑到2018年严监管环境下,监管对于通道业务,特别是借助资管行业同业投资或产品嵌套藏不良的情况将明显约束,过去被埋藏的不良暴露之后,需要加快处置力度,因此监管部门对拨备指标进行动态调整,以应对相关需求。”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银监会近期调整拨备覆盖率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银行提了很多贷款损失的拨备,目前拨备水平达到全行业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能够适当地降低拨备要求。这也更有利于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2000亿元。同期,贷款损失准备余额3.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00多亿元;拨备覆盖率是181.42%,比2016年底上升了5.0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即拨贷比,为3.16%,比2016年底上升了0.09个百分点。[详情]

银行拨备监管指标下调:国有大行或受益最大
银行拨备监管指标下调:国有大行或受益最大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3月6日,西部某地方银监局人士向记者透露,2月底收到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以下简称7号文),《通知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 随后,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3月6日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别联组讨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提问时也证明了此事,王兆星表示,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全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达180%左右,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平。现在适当降低拨备监管要求,是为了让银行更好地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继2011年底银监会第44号文之后,银监会方面再次对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调整。2012年1月1日施行的44号文明确,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两个平行指标建立贷款损失准备。其中,拨备覆盖率不得低于150%,贷款拨备率不得低于2.5%。 “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联创证券李奇霖认为。 东方金诚分析师徐承远对记者表示,此项政策调整意味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拨备计提压力的缓解将为商业银行盈利释放打开空间,国有大行或将受益最大。 利好消息或带动银行股大涨,截止3月7日午间收盘,银行板块涨1.02%,同时带动大盘一度摸高3300点。宁波银行以3.77%的涨幅居首,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均取得3%以上涨幅,工商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跟随其后。 鼓励银行加快不良确认以及处置不良 2017年以来,银行业监管机构从业务开展、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的方面不断强化对商业银行的全面监管工作。徐承远分析认为,此次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系监管层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方面的重要举措。此次调整在原有的指标考核的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在“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三方面的表现,给予其在拨备计提标准上一定的下调空间,从而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形成正向激励,提升其管理能力。 中金公司分析师王瑶平认为,7号文目的在于降低优质银行监管成本,鼓励银行加快不良确认以及处置不良,提高中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披露真实性。更加真实的资产负债表将大幅降低投资者对于资产质量的担忧情绪,中长期利好估值提升。其中,四大行与招行等优质银行(准备金充足、贷款分类严格、拨备计提严谨)监管成本降低,增长更具后劲。 具体来看,王瑶平称,7号文要求拨备覆盖率差异化,降低优质银行监管成本。参照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积极性和资本充足性指标,上市银行要求最低拨备覆盖率由150%降低至120-150%,测算后平均下降22ppts,其中,工行、建行、中行、招行等降幅更大,更受益于此次政策调整。 利好行业估值回升 徐承远称,此次调整拟实行“一行一策”,资产质量成为城商行拨备下调的制约因素,国有大行实际下调空间最大。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拨备覆盖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 徐承远分析认为,从处置的不良贷款与新增不良贷款的比例来看,下调空间从大到小依次为国有大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针对这一比例,商业银行的下调空间取决于其贷款核销能力及新增贷款控制能力,贷款损失准备基数较高且新增不良贷款信用风险较小的银行,其拨备覆盖率下调空间将更大。以不良贷款核销额/新增不良贷款粗略估算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主动性,其中新增不良贷款为期末不良贷款余额与期初不良贷款余额的差值,加上当期不良贷款核销额。 从上市银行来看,截至2017年6月末,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核销额/新增不良贷款加权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国有大行(88.73%)>城商行(80.40%)>股份制银行(76.87%)。其中,所有国有银行和城商行这一比例均处于60%以上,其加权均值均适用于130%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徐承远分析称,股份制银行内部分化较大,部分不良贷款新增额较少,或贷款损失准备基数较高的银行,如招商、中信等,将获得更大下调空间;而对于部分贷款损失准备基数较低的银行,如光大、兴业等,拨备覆盖率获得的下调空间也更小。 截至2017年6月末部分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核销额/新增不良贷款(单位:%)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 另外,从资本充足性来看,下调空间从大到小依次为国有大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得益于外部资本补充措施的推进,2017年以来国有大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均有不同幅度提升。截至2017年年末,国有大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65%、12.75%和12.26%,分别适用于120%、130%和140%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其中,2017年国有大行盈利能力改善最明显,具备更强的留存收益转增资本能力,且其通过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外部资本补充工具充实资本的能力较强,相对充裕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将为其拨备覆盖率下降提供有利条件。” 徐承远分析认为。 “此次拨备政策调整,旨在引导银行更积极地确认处置不良,进而呈现更为真实的资产负债表,利好行业估值回升。重申判断,AH银行价差有望大幅收窄,甚至抹平。”王瑶平称。 天风证券银行分析师廖志明认为,2018年在息差和不良改善的双重推动下,行业盈利回升可期,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拨备新规加速不良出清,银行股或迎来估值重构大趋势,2018年银行板块估值提升空间或超去年,四大行估值或超1.3倍18PB。 体现在二级市场方面,截止3月7日午间收盘,银行板块涨1.02%,同时带动大盘一度摸高3300点。宁波银行以3.77%的涨幅居首,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均取得3%以上涨幅,工商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跟随其后。[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 监管卖什么药?
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 监管卖什么药?

  降低拨备要求,你激动个啥?【势18001】 来源:谭松珩 谭谈市场 2018年3月6日,有媒体报道银监会下调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将以前的刚性要求转变为一行一指标的浮动要求——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文),将拨备覆盖率要求从150%下调至120%-150%,贷款拨备率要求从2.5%下调至1.5%-2.5%。 因该消息影响,债券市场信心提振,尤其是在利率债及国债期货市场上,多头上冲意愿强烈,延续了债券市场反弹的势头——在CPI数据预期疲软,1-2月总体经济金融数据不及预期的宏观环境下,跌出价值的债券市场重回舞台。 不过,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对债券市场、对银行业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分三部分去解读。 一、什么是拨备、什么是拨备覆盖率、什么是贷款拨备率 贷款拨备目前遵循的最近的监管指引为2011年中国银监会下发的4号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贷款拨备其实属于特种的资产损失准备:由于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生息资产,又存在着风险的跨时期转移,在每做一笔业务的时候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也是合理的。 在银监2011年4号文里,中国银监会专门解释了什么是贷款损失准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并特别提出“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字面理解如果有些难的话,咱们举个例子:A银行今年从零出发,放贷100亿,贷款收益率6%,负债成本约3%,利息净收入就是3%。那各项“准备”(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和一般风险准备)是怎么发生的呢? A银行的利润表会这么显示:6亿贷款利息收入-3亿负债成本-2.5亿贷款拨备(100亿贷款本金X贷款拨备率2.5%)=0.5亿税前利润。 贷款损失准备也就是拨备在这里就被扣除了,这是税前项,是成本。那一般风险准备呢?一般风险准备出现在利润分配的环节,我们假设A银行的净利润为0.3亿,按照要求扣除0.1亿的一般风险准备,剩下的0.2亿就成了未分配利润。 由于是利润分配的部分,所以税后利润被分为“一般风险准备”和“未分配利润”的步骤,是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里面完成的。 这就是贷款损失准备和一般风险准备的区别:贷款损失准备是特种的资产减值准备,由于贷款作为跨时期的生息资产,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须提前记录可能的损失作为费用,等到贷款到期没有发生损失的时候,这部分损失准备又会调整回来;而一般风险准备则是银行为了应对各种风险,从税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先存着作为准备金,不去进行利润分配,等到出现风险时再拿出去弥补损失用的。 这两者,一个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专有的,一个是所有企业都有的;一个是成本,会出现在利润表里,一个是利润分配方式,不会出现在利润表里。而最为重要的是,对银行而言,贷款损失准备和一般风险准备都能够作为信用风险的缓冲垫,但一般风险准备作为所有者权益的核心科目,属于银行业最为重要的“核心一级资本”: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核心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当然,本文的主角是贷款拨备,看官只需要记住“贷款损失准备”不是核心一级资本就行了。 知道什么是拨备了,再来看看两个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 拨备覆盖率全称为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顾名思义,就是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之间的比率,有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 贷款拨备率也很明确,贷款总额与贷款损失准备之间的比率,有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总额。由于大家所熟悉的坏账率(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则有了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X不良贷款率。 带入监管要求的2.5%和150%,可以计算出所谓的黄金不良贷款率:1.667%,保持该不良贷款率,则上述两个监管指标刚好完成,不需要为了满足某一个指标,而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 指标并不难,报送也不难,难的是你怎么去理解。 二、降低拨备要求就是释放资金拉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降低拨备要求究竟释放了什么,有市场研究将今天的利率债上涨和降低拨备要求联系了起来,说降低拨备要求会释放不少资金出来——是真的吗? 显然是假的呀!其实不管是一般风险准备还是贷款损失准备,都不能释放任何资金:因为在计提一般风险准备或贷款损失准备的时候,现金都不会受损,自然当减少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的时候,现金也不会被释放出来。 说穿了,一般风险准备和贷款损失准备都属于“计提”的范畴,贷款100亿,我提前先让它损失个2.5亿,那么实际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贷款也就是97.5亿。这2.5亿作为成本就被计入到损失准备的池子里——说穿了,贷款损失准备就是人为收缩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科目。 不过,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恒等式,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让资产收缩,但负债并没有变化,直接影响的就是所有者权益减少了——由于贷款损失准备是个税前项,是一种成本,因此显然损失的是净利润:包括了未分配利润、一般风险准备等科目。 所以,当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的指标被调降的时候,也就是说对银行而言,拨备的成本变小了,在业务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净利润就因此提高了:如果银行未将多出来的净利润分配掉的话,那么多出来的净利润就会进入到未分配利润或一般风险准备等科目里面,充实了净资本。 由于税负的存在,净资本或净利润的增长与拨备的减少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遵循着这个公式:净资本的增加=拨备的减少X(1-税率)。 这就有意思了,释放的不是钱,而是净资本——银行净资本的充实可以让银行进行更多的风险投资,例如利率债的交易(交易性资产会增加银行承担的市场风险)和信用债、贷款与同业资产的投资(这些资产会增加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银行有了净资本,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利率债交易和信用债、贷款、非标的投资,也就因此形成了对利率债,尤其是交易活跃的利率债,国债期货以及信用债的支撑;但因为不是直接撒的钱,所以对股市的支撑非常有限。 上述逻辑解释了债券为什么涨,但今天涨也涨了,我还能接着买吗? 三、监管机构卖的什么药? 为何监管机构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减小银行的拨备压力?我们仍然得从银行业的现状去找找原因——毕竟在强监管的势头之下,每一次监管机构的撤退,都相当有深意。 我们首先看看官方的发言: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调降拨备要求是为了促使银行更好地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同时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去支持实体经济。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公式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X不良贷款率,来计算新的黄金不良贷款率,由于贷款拨备率的范围是1.5%-2.5%,拨备覆盖率的范围是120%-150%,那么黄金不良贷款率的范围就变成了1%-2.083%,也就是说,黄金不良贷款率可以从1.667%放宽到了2.083%了。 而银监会公布的不良贷款率自2016年年中触顶1.76%后,一年半一直维持在1.74%。该数字离1.667%有点距离,离新标准2.083%就更远了,新的拨备要求实际上是放宽了银行业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要知道,不良贷款率一直是监管机构的红线指标,不少银行为了压低不良贷款率,通常都会选择为僵尸企业输血的方式维持贷款的正常,降低不良贷款率,而提高银行业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希望银行能够主动引导市场出清,不要再为僵尸企业输血。 而另一方面,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在去年末仍保持在3.16%,拨备覆盖率为181%左右,降低标准也是在鼓励银行清理已经出现的坏账——清理坏账当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清理也会让拨备转回,冲抵清理坏账带来的损失。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监管机构放松对拨备的监管要求,一是为了引导银行更快暴露坏账,二是鼓励银行进行已暴露坏账的处置工作,三则是将银行的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逐步转变为核心一级资本(未分配利润和一般风险准备),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副主席也说,要使银行有更多资金去支持实体经济——假设连续两年的监管政策,都是把表外的资产和负债往表内赶的话,去除“同业空转”之后,银行业未来的资金面情况应该是有所好转的,唯一限制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就是净资本指标了:而银行除了发行普通股之外,增加核心资本的方式并不多,资本充足率指标不能调整的情况下,唯一有富余,能让银行充实核心资本的,只有贷款拨备了。 总而言之,监管机构的想法其实很明确,希望银行可以赶紧暴露自己的坏账,因为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提高了;也希望银行可以赶紧清理自己的坏账,这样才能享受到拨备要求下降的福利(否则怎么做拨备的转回和核销呢);更希望银行现在多做点业务(指标已经超了不少,就不用再做减值准备了),享受政策福利。 所以,总体来看,这是一个更利好信用债而非利率债的政策,当然最利好的还是贷款。[详情]

拨备覆盖率最低降到120%:银行们能解套多少资金?
拨备覆盖率最低降到120%:银行们能解套多少资金?

  如果拨备覆盖率最低降到120%:银行们能“解套”多少资金?利润能好看多少? 来源 | 愉见财经 粮草先行 假设银行他们家放出去的贷款里,有10块钱变成不良贷款了很难收回来了,银行们就得听监管爸爸的话,会拿出15块钱备在那里。这15块钱就等于是被“套”住了,不能作为盈余公积也不能作资本公积转成资本,也就是银行也不能因此去多放贷赚利息。这钱就是蹲在一旁等着,等最后专门被拿去核销损失用。 这样做的好处很显然,就是审慎、就是安心。现在不良贷款不才10块钱嘛,即使将来不良再高一点也不怕,我这儿备了整整15块钱呢。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且这事还是动态的,以后不良率要真涨了,那么备着的钱也要按比例涨;备着的钱拿去核销损失了,就要再填补资金过来继续备着。 这样做的坏处也很显然,就是如果估摸着不良率不会再噌噌往上蹿了,根本蹿不上15块钱去了,那何必“套牢”那么多资金候在那里呢,影响利润嘛。就像秋天储粮那是为了冬天吃,可是如果冬天已经过了大半,又或是估计冬天也吃不了那么多粮,那就完全可以不要储备得那么多了,不如把粮食卖卖掉好赚钱。 上头这个比方,讲的是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要求:即“拨备/不良贷款”不低于150%,也就是10块钱不良了,拨15块钱备着。这是银监会201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下称《办法》)里头规定的。 这里补充一句,其实《办法》里头规定了两个有同向作用的指标,另一个是拨贷比,即“拨备/贷款总额”不低于2.5%。按监管要求,这两个指标是应该同时达到的。 本期“愉见财经”之所以在二者中挑了拨备覆盖率来给您说事儿,那是因为我算了一笔账,两者之间的临界发生于不良率的1.6667%——即当银行不良率低于1.6667%,拨贷比2.5%这个指标更严,拨贷比达标2.5%者,拨备覆盖率肯定超过150%;当银行不良率高于1.6667%,拨备覆盖率150%这个指标更严,拨备覆盖率达标150%者,拨贷比肯定超过2.5%。 2017年底,全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4%,高于1.6667%。也就是说,对大多数银行(不良率超过1.6667%的)而言,拨备覆盖率150%这个指标卡得他们更难受。 查探粮仓 那指标到底有多卡?要不要松动松动呢?“愉见财经”来给大家观察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做账的都知道,拨备覆盖率这玩意儿,就是银行利润释放的松紧带。早几年银行业收成还特别好的时候,甚至有个把“好得都不好意思说”的时候,他们都喜欢做厚拨备,来平滑掉当年利润留到以后来释放。 其实即便到了现在,银行业整体出现利润增速下滑的时候,也还有一些银行有本事把拨备覆盖率往400%以上来打。这样的银行,两个字,殷实。只要不是分行们对上藏着掖着什么超级大雷故意不爆(就像浦发成都、广发惠州那样一爆雷得吃掉不少利润),这类银行下一阶段的利润都是可期的。 第二,那也不是谁都不怕这拨备覆盖率150%的指标卡人的,尤其是几家大行还很挺吃力,过去那段日子,他们一会逼近红线,一会直接跌破,虽然2017年比2016年不良冒头那会整体要好些,但这指标压顶还是不免为难。有某大行此前这个指标逼线,国际评级机构对他评级下手就更狠了;有某大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红线下爬不起来,还被央妈扣了分。 整体来看呢,根据银监会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1.42%,较上年末上升5.0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16%,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可见整体情况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切换IFRS9新会计准则,银行们拿出来的拨备覆盖率数字还可以再往上升一点。所以整体而言,拨备覆盖率已经不是当前银行面临的核心矛盾了。 第三,银行业这“冬天”还有多肃飒、还需要储备多少拨备的“粮”? 2016年末全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4%,2017年末还是1.74%,可以看出这个指标是持稳了的。当然大伙脑筋一动一机灵,也知道这个数据背后是银行们连年大量在做不良核销了。但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之前备的“粮”不也已经有了用武之地,把前期最大的那一波风险释放已经给买单掉了,之后还需要备多少,那理论上取决于对未来损失率的预估了。 OK,这里该问三个问题。 Q1,看内。银行们自己有没有主动把不良出清出来、把资产质量更真实反映出来,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不良率指标拧掉了多少水分?2017年底的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率3.49%,2016年底的是3.87%,如果之前有一些实际不良贷款还在“关注类”里躲一躲的话,那2017年,关注类贷款率也整体下降了,情况也在变好。 根据“愉见财经”近阶段在业内的采访感受,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反映情况,2017年比前两年敲得更实。此外从“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差额这一很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来看,虽然2017年底整体的数据暂时还没有,但我从个体银行的表现来看,这一差额也是在收窄的。 Q2,看外。银行这种典型的顺周期行业,未来的不良率未来走势,最看经济发展的脸色了。这一点这里不必赘述,大家应该感受得到,实体经济是在回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还是完全有能力在发展中控制好不良的。 Q3,看势。这也是眼前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几头监管的重压下,银行的资产在回表,有些此前腾挪出去的风险估计会显形,浦发成都的事情也让大家警觉了一把,有高杠杆玩法的地方,不良也可能还有一个暴露的阶段。 兵马之动 然而不管怎么说,整体而言,不良压力最大的时期差不多过去了,而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反弹还是不如人意,毕竟过去这一年央妈银监爸都够铁面无私的,MPA压压、通道压压,银行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我记得两年前,市场就开始有呼唤,说可以把拨备覆盖率150%的下线降到120%,这样对银行们赚利润也好、补充资本金也罢,都有短期的利好作用。 当时传了好一阵子,但最后政策也没落地,听说是在不良冒头压力大的时候去松底线,并不是最好的时机。那好,现在来说,时机似乎更对了。 今天,据第一财经记者宋易康的独家报道,他从地方银监局获悉,银监会已经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拨贷比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夜草之肥 最后进入今天最重磅的问题讨论。假设拨备覆盖率真的可以从150%降到120%: - 银行都能拿从拨备里头“解放”出来的钱来干些什么? - 能给银行们腾出多少利润空间? - 如果可以拿这些钱去补充资本,然后不就可以多放贷了吗? - 如果能多放贷的话,能多放多少钱贷款呢? 静态来看,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是1.71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1.42%,假设这个拨备覆盖率直接低到120%,那就可以腾挪出约1万亿。不过这个算法肯定是有问题的,很多银行就像现在一样不太担心这个指标,根本不需要“贴低空飞行”,就算监管放宽要求,也不会降到那么低。 那么,另一种假设法,就是从150%降到120%,假设大家可以松快30个百分点,算大数的话,那就释放出5000多亿空间。 释放出这些资金空间都能干嘛呢?假设在监管完全放松不窗口指导、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的情况下: - 第一,这些资金可以作为盈余公积,哪怕不分配也能体现为账面利润增加。利润高了么,核销坏账能力其实也强了。 - 第二,这些资金可以被作为资本公积转成资本。那么资本充足率指标就提高了,就可以多放贷了。 如果拿去放贷,能放多少钱?刚刚我们估过两个简单模型,两个大数,分别是1万亿和5000多亿。下面“愉见财经”就拿1万亿这个数字来演示算帐下去。(当然这个是“最大化”的简单模型,实际上不会有这么夸张的数字。) 1万亿,扣掉营改增后大概5.7%的税率(算法见下方备注)、25%的所得税,算大数,剩下大约7成,也就是不到7000亿。如果计入资本,就补充了资本金将近7000亿。放贷的话,对公业务是大头,10.5%的资本充足率标准,还是算大数,就算杠杆10倍好了,也就是最多可拉动7万亿信贷规模。 (备注,营改增6%增值税税率计算,其中再涉及营业税为价内税,增值税为价外税,因此增值税是按6%税率进行价税分离后再以6%税率计税,即销项税=销售额 /(1+6%)×6%,由此实际税率约5.7%。) 不过,这弹眼落睛的7万亿其实只是愉记在这里的一个“最大化”的模型假设,首先银行们肯定不会把拨备覆盖率都下到120%,其次,监管也不会让银行们把释放出来的钱都拿去放贷,何况,想放也放不掉那么多呀。 监管可是会管着的。基本上,你拨备覆盖既然薄了,那钱就应该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去捣鼓好不良处置的。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上述《通知》指出,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拨贷比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 此外,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将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节约的支出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 最后,投资银行股的朋友肯定关心,降低拨备覆盖率算是利好还是利空呢?我也看到今天已经有市场人士评价,说若消息为真,就利好银行估值了。 依“愉见财经”来看,其实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银行的经营好不好,不良率上升的拐点已经踩明确的没有。降低拨备对报表好看是有“一过性”的好处的,但话说回来,万一以后不良还是会冒,那银行对未来的风险抵抗能力其实有所下降。[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如何影响股市债市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如何影响股市债市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如何影响股市债市?6问6答全知道 记者赵婷 今天的重磅消息来自银监会。 按照最新消息,银监会将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从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下调两个指标对银行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银行盈利能增加吗?银行员工能涨工资吗?买银行股能赚钱吗?希望你能从基金君的六问六答中寻找到答案。 第一,什么是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 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 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先说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两个指标的意义,这两个指标都是反应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监管指标。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贷款拨备率:就是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余额的比率,是反映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的重要监管指标之一。 两者之间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按照新的标准,也就是分子——贷款损失准备金变少了。 第二,会怎样影响银行报表? 先说结论,理论上银行的利润会增加,资产负债表更扎实。 从会计处理上看,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借一笔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要贷一笔资产减值准备。拨备率,其实就是贷的那一项减值准备,只是两个指标的分母不同。 假设一家银行要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要在贷方计1亿的资产减值准备,那么同时要借一笔资产减值损失,这个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下调了拨备覆盖率,假设下调后同样的贷款余额资产减值准备从1个亿下降到0.8亿元,当期损益里面借的资产减值损失也是0.8亿,当期损失中这一笔就利润增加了0.2亿元。这就是最直接的影响,利润增加。 第二就是资产负债表更扎实,因为贷的一笔资产减值准备需要在原值中减扣,记在资产负债表中,现在这比资产减值准备下降,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也看上去多一些。 第三,如何向债市传导? 按照上面的逻辑,既然计提的准备金少了,那随之银行的流动性增加,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流出,刺激债市。 从债市的表现来看,在今日消息传出后,债市也的确走红,打破较长时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 九州证券的老师是这么解释拨备率下调利好债券市场的传导逻辑的: 第一,银行资本增加,银行可投资于信用债、委外的规模扩大,利好债券市场。 第二,银行资本增加,有助于帮助银行“表外转表内”,“表外转表内”能够顺利进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将降低。 不过,对于债市的刺激作用,有私募基金债券投资人士表示,拨备率下降可能会有利于信用债违约率的下降,但对促进债市走牛或还有待观察。 第四,银行的盈利状况会有实质上的改善吗? 在业内人士看来,拨备率下降更多的是账面的变化,只是看上去银行的利润可能变多了,但银行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加。即便是账面的利润,可能也不会有明显的释放。所以,银行的小伙伴暂时不用期待会加工资了哈。 趣时资产投资经理熊林表示,对盈利的影响可以忽略,因为拨备计提的要求下降并不意味着银行释放利润,因为150%要求很多银行都达到了, 相当于把底线放松,银行也不会按照底线去放利润,所以对银行利润没什么影响。 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大部分银行都是达标的,短期大概率不会释放利润,因为银行历史上一直用逆周期调控的模式,在坏账生成比较多的时候少计提一点,在行情好的时候,坏账减少的时候,会稍微多提一点,用来对冲下一轮周期,特别是四大行。银行是相对保守的,所以不会因为标准的放松就快速释放利润,银行的谨慎性决定了不会这样。 不过,也有毅木资产投资总监祝俭表示, 如果真实的不良情况和账面差距不大,拨备下降,盈利能力确实可以得到提升。 第五,一行一策原则下,哪些银行会受益? 简单回答就是,对整个资产质量确认更积极的银行更利好。 按照银监会的规定,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 “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要求时,应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贷款分类准确性。 根据单家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对风险分类结果准确性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各级监管部门结合风险排查、现场检查发现的不良贷款违规虚假出表等掩藏风险情况,可适度提高单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二)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 根据单家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与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对积极主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处置不良贷款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三)资本充足性。 根据单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对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对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不得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趣时资产投资经理熊林表示,这次下调是按照拨备的计提和不良资产的确认积极度来的,低于70%的是一档,高于100%的又是一档,不良资产确认越高,拨备计提要求越低,最高超过100%的不良确认,拨备计提可以到120%。所以这个事情对整个资产质量确认更积极的银行更利好,可以降低拨备的要求,对资产质量确认不严谨的银行影响不是特别大。 毅木资产投资总监祝俭表示,一行一策之后,未来银行资产质量的真实性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好银行和粉饰财务报表的银行会逐步拉开差距,整个银行体系会更规范。 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对过去不良资产认定比较严格,计提比较充分的银行会有利好,在方向上也是在鼓励这些银行的发展。这些银行也由于各方面拨备拨贷都在比例都非常高,离限制比较远, 还是要取决于他们本身周期,拨备率下降对他们短期影响不是太大。少数银行有逾期贷款,不良贷款的认定不严格,可能在这段时间会受到冲击。 第六,银行股值得投资吗? 总体来说,性价比还不错。 趣时资产投资经理熊林表示,首先对银行股是中性偏利好的影响。这个时间点下调银行拨备计提监管指标,本质因为是监管层对宏观经济信心比较强,不良消化差不多了,有信心下放拨备指标。另外,下调拨备率也不是新鲜事,以前就提过,这个时间点放出来本质上是对宏观经济担忧的下降,银行股的风险是比较低的,之前又跌了一部分投资价值还是不错的。 毅木资产投资总监祝俭表示,今年年初,主流银行股有大幅上涨,现在基本回到了原位,进入低风险区域。但最终股价表现,还要看这一轮经济向下的力度有多大。根据历史经验判断,这一轮经济大概率会继续向下,但预估幅度不大。资产质量相对健康的几家大行,18年PB在1倍左右,股价往下空间很小。股价往上空间更多来自于ROE,目前大银行的ROE在14个点左右。 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整体还是比较看好银行的投资价值,相对更看好在前期的周期中,贷款控制比较严格,放贷上在上一轮下行周期相对谨慎, 收缩相对比较小的银行。除了不良改善因素之外,今年去杠杆中在负债端有明显的优势的银行,对他们来说息差上更加有利,这些因素叠加起判断, 银行是风险收益比非常好的板块。 [详情]

据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最高释放1万亿利润
据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最高释放1万亿利润

  [详情]

利润调节器拨备覆盖率降至120% 银行盈利或全面提升
利润调节器拨备覆盖率降至120% 银行盈利或全面提升

  利润“调节器”拨备覆盖率降至120%,银行盈利或全面提升 蓝鲸银行 王涵 今天,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简称:7号文)宣布拨备覆盖率下调30个百分点。调整商业银行拨备计提要求对银行业绩影响显著。今天,多位专家和银行业人士接受蓝鲸财经采访表示,受益于7号文,银行利润水平或将得到提升。 拨备红线整体下调,监管政策精细化 7号文显示,对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同时,7号文要求,各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所谓150%的拨备覆盖率红线,即商业银行出现1单位不良贷款时,应至少从利润中计提 1.5单位拨备。而拨备覆盖率,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银行利润调节的蓄水池。若不良贷款越多,从利润中计提的资金越多,银行利润被蚕食的空间就越大。 一大型城商行高管对蓝鲸财经坦言,“‘一行一策’可能是为了引导各家银行去支持实体经济的‘抓手’,每家银行会根据风控、利润情况去做弹性的处理,监管指标的降低并不能马上将利润释放出来。归根结底,还是要靠银行自身业绩说话。” 而蓝鲸财经在银监会公开的数据中观察到,截至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1.42%,贷款拨备率为3.16%,显著高于150%和2.5%的监管标准。 同时,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峰认为,7号文下发是对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的差异化管理,是监管政策日益精细化的标志。 除此以外,他还归纳了当前银行业存在着三方面监管指标的现实背景。具体显示为,一是不同机构间风险抵补能力差异较大,部分银行存在达标压力。譬如,2017年末,农村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64.3%,仅略高于监管要求;即使在平均拨备覆盖率达到180.5%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2017年3季度末拨备覆盖率仅为148.4%。 二是贷款资产质量分类标准松紧不一,分类准确性有待提升。 三是随着银行收入增速的放缓,用于处置不良的资源日益减少。过去几年,银行业告别高速增长阶段,ROE(净资产收益率)一降再降,过去通过大幅度计提拨备用来处理不良资产的回旋余地大大收窄。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向蓝鲸财经分析:“此文件针对商业银行,将降低拨备计提额度,会有更多资金处理不良贷款,化解呆账和坏账,提升资产质量。” 银行曾释放拨备调节利润 2015年底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曾呼吁“当前下调拨备覆盖率要求既有必要,又十分紧迫”。其中,不乏有银行通过下调拨备覆盖率调节净利润增速。 自2016年第一季度起,工商银行连续七个季度的拨备覆盖率低于150%监管红线。而2016年第三季度已低至近年最低,仅为136%,但工行仍一直努力提升拨备覆盖率,截至2017年9月末,该行拨备覆盖率为148.42%,比2016年末提高11.73个百分点。 蓝鲸财经曾报道,2016年第一季度工行拨备覆盖率首次低于监管标准,该报告期内净利润增速高于2015年全年。而在进入2016年下半年后,该行净利润增速跌破0.5%,拨备覆盖率也在2016年年中小幅回升后跌破140%。 无独有偶,曾有多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一度接近甚至低于“150%”监管红线,其净利润增速也均于当季出现小幅攀升。同样是2016年一季度,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49.07%。而通过下调拨备覆盖率,中国银行一季度业绩维持了正增长,实现股东应享税后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1.70%。 银行方面有关专家对拨备覆盖率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也曾做过多次阐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减少拨备计提将使税后利润扣除的金额减少,短期将对银行盈利能力带来正面影响。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拨备覆盖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可提升利润增速约0.5个百分点。某业内人士告诉蓝鲸财经,下调拨备覆盖率对银行利润具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对拨备覆盖率接近监管红线的银行,边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而蓝鲸财经测算,按照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1.71万亿元的规模,拨备覆盖率下调30个百分点,银行约有5100亿元规模的空间支配,若部分计入资本金,用于核销坏账或者增进利润,都可以为银行减小压力。 “拨备下降到120%符合逆周期监管的要求,可以为经济周期提供更多的资本金;中国的银行拨备覆盖率本身就是高标准,对银行的盈利会形成约束,即使将拨备覆盖率调整到120%,在国际上还是比较高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曾表示。 另外,刘学智向蓝鲸财经坦言:“理论上,这将提升商业银行会计记账中的拨备后利润。但如果有更多资金处置不良资产,那么拨备前利润总额则可能减少,但资产质量能够提升,金融风险得到更好地防控。” 利于加快处置不良贷款 对于“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要求”的消息,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6日表示,“银监会近期调整拨备覆盖率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所以银行提了很多贷款损失的拨备,目前拨备水平达到全行业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能够适当地降低拨备要求。这也更有利于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王一峰同时也分析,根据7号文要求,从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差异化监管的要求看,可以视作逆周期调节的举措,政策一方面通过激励性举措鼓励银行提升资产分类准确性,加大当期不良处置;另一方面也通过存量拨备的释放增加了银行体系处理不良的能力。 “政策的小幅度放松,符合当前银行业经营的现状,120%的拨备率最低要求也并没有削弱通过准备来抵御风险的能力。更进一步,监管层对于7号文所作出的优惠调整,要求银行业不能简单增加奖金、增加分红,降低信贷成本,确保了资本作为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的损失吸收效能。”王一峰坦言。 [详情]

银监会: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拨贷比最低1.5%
银监会: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拨贷比最低1.5%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拨贷比最低1.5% 国际金融报 范佳慧 根据流传出的《通知》文件,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 3月6日,据相关媒体报道,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并称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 就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某地方银监局核实情况,对方答复称:“内部通知,不便透露。” 今日下午,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两会期间对此话题作出了回应,“银监会近期调整拨备覆盖率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所以银行提了很多贷款损失的拨备,目前拨备水平达到全行业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能够适当地降低拨备要求。这也更有利于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根据流传出的《通知》文件,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 从概念上讲,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贷款拨备率又称拨贷比,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据悉,拨备覆盖率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监管指标,用以反映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 据了解,2011年7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中,明确自2012年起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前者以2.5%为基本标准,后者以150%为基本标准,两者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此次《通知》下发后,银监会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的监管“红线”将整体下调。 落实到具体实施上,《通知》要求,各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其中,“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通知》指出,在执行“一行一策”时,还应考虑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三方面因素,符合标准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对此,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除了出于处置不良贷款的需要,此次下调拨备率或许也与2017年开始的银行“表外回表”、资本金压力急剧上升有关。表外资产回表的最大困难在于,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后,相当多的资产需要银行补充资本金。下调拨备覆盖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提高资本充足率,有助于银行表外资产顺利回表,将降低“表外回表”的摩擦成本,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渡。 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也表示,银监会此次大幅下调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具体而言,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截至3月6日收盘,建行、农行、工行、招行小幅下跌,其余22只A股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范佳慧) [详情]

银行拨备覆盖率由150%调整为120%-150% 银行股飘红
银行拨备覆盖率由150%调整为120%-150% 银行股飘红

  每经记者 张喜威 每经编辑 贾运可 李净翰 昨日(3月6日),来自银监会的一条消息传遍市场,银行股和债市随后上涨: A股银行板块中,除了建行、招行、农行、工行小幅下跌外,其余22只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截至6日收盘,部分银行股涨幅情况 债市也打破较长时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 6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2月28日,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据悉,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该《通知》。 按照新的标准,部分银行在会计处理上利润将会增加,资产负债表也会更加扎实。银行的流动性增加,反过来也会刺激债市,有利于信用债违约率的下降。而银行手头宽裕了,也能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有助于提高部分银行利润 上述《通知》提到的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均为反应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监管指标。 拨备覆盖率: 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贷款拨备率: 就是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余额的比率,是反映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的重要监管指标之一。 显然,此次《通知》在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两项监管“红线”上,均出现大幅下调。 联讯证券李奇霖、钟林楠分析称,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部分银行的业绩表现。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李奇霖、钟林楠指出,银监会在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一方面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截至2017年9月30日,A股银行板块中2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如下(成都银行、吴江银行未披露): ▲数据来源:同花顺 可以看出,A股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高于150%,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甚至超过400%。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1.42%,贷款拨备率为3.16%,分别较2016年末的176.40%和3.08%上升了5.02和0.09个百分点。 此外,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是随经营情况不断变动的。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梳理银监会统计数据发现,2016年一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指标降低至175.03%,较2015年同期(211.98%)大幅下降了36.95个百分点。但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拨备覆盖率开始上涨,并在2017年三季度末重新回到180%以上。 银行有更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九州证券邓海清、陈曦、刘伟表示,下调拨备覆盖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有助于银行表外资产顺利回表,这会降低“表外回表”的摩擦成本,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渡。邓海清等认为拨备率下调利好债券市场,其传导逻辑有两个: 第一,银行资本增加,银行可投资于信用债、委外的规模扩大,利好债券市场。 第二,银行资本增加,有助于帮助银行“表外转表内”,“表外转表内”能够顺利进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将降低。 “我国监管的一贯思路是,对于已不合时宜的监管要求,会在其不是核心矛盾的时候将其取消。150%的拨备覆盖率底线和2.5%的拨贷比(等同贷款拨备率)迟早要调整,但并不会在不良风险高企时调整,‘火上浇油’和‘压力来临大面积松动底线’均不是我国银行监管机构的政策选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虹含表示,当前,绝大部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150%以上,切换新会计准则后还会进一步提升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并不是当前银行面临的核心矛盾,选择此时调整,只证明一点:经济没问题、不良没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为此,不少观点认为,化解银行不良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降低拨备率有助于银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处置不良资产。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高兴的可不仅仅是银行。据中证网3月6日消息,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提了很多贷款损失拨备,目前全行业拨备水平达到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有条件适当地降低拨备要求。这也更有利于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同时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详情]

最高释放1万亿利润 银监会7号文降低银行拨备红线
最高释放1万亿利润 银监会7号文降低银行拨备红线

  作者:刘筱攸 马传茂一个政策引导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的重磅在今天的银行圈炸开——银监会下发7号文,拟差异化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对相关指标达标的银行,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有些银行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增加了利润,这些利润不可用于发放奖金、增加分红;而节约的支出,也不可以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所以,不少受访的银行业人士均倾向于认为,即便达标银行的拨备红线下降,该行吸收贷款损失的能力依旧不意味着降低标准。7号文最大的引导意义在于,鼓励银行更精确地划分贷款,更真实地暴露并主动处置不良,通过多渠道更积极地进行资本补充。依据1.71万亿的不良余额,拨备覆盖率为181.42%,我们可以大致推导出,银行业去年末约计提3.1万亿用作贷款损失准备;而如果降低到最低值120%的拨备覆盖率,而且全部认定为损失类贷款,则只用计提2.052万亿,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释放最高1.05万亿利润,而实际上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值。7号文全部调整看过来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具体的调整内容为: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具体来看,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标准将依据各银行的贷款分类准确性、贷款分类准确性和资本充足性三个方面予以确定:贷款分类准确性:按照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按照处置的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资本充足性:按照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银行业拨备率全景到底长怎样7号文的核心内容高度总结就是放宽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框死的每家150%,调整到部分银行可享受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每家2.5%,调整到部分享受1.5%~2.5%。而监管认定各行贷款损失准备标准的指标有哪些?至少有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五重因素。只有满足了以上所有指标的银行,才可以享受本次红利。我们先要对目前商业银行的拨备情况有个全景上的概念,在此,我们择取了A股25家上市银行去年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数据(A股共有26家上市银行,吴江银行未披露该数据)。数据显示,其实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在去年已有部分松动的迹象。25家银行中,有5家去年9月末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有所下滑,其中浦发银行下滑幅度最大。截至去年9月末,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滑34.55个百分点至134.58%,这也是A股上市银行各类财报中出现的最低值。除浦发银行外,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在去年9月末低于150%,为148.42%,彼时还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事实上该行拨备覆盖率的历史最低点出现在2016年9月末(136.14%),此后才环比上升。整体来看,A股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高于160%以上,其中不乏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甚至达到400%以上。如果以150%为红线,去年9月末拨备覆盖率较为接近红线的只有华夏、民生、光大、平安4家股份行和中行、交行2家大行。我们目前无法确切得知各家银行的贷款分类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单家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主要根据单家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与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资本充足性(根据资本充足率),所以很难对究竟哪些银行可以享受到降拨备的红利做出判断。最直观作用:增厚利润综合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董希淼、华创证券债券研究员、申万宏源银行业分析师、某股份行资产负债部高管的采访,增厚银行利润、鞭策更多银行合规达标、提升银行贷款积极性是 7号文对银行业最主要的正面促进意义。增厚利润是其中最直观的影响。“不良开始回表,有更充分的暴露。在这个情况下,对贷款分类比较真实的银行,适度调低它的拨备要求,其实是在维持银行风险拨备覆盖能力的同时,适度增厚银行的利润。这是(7号文)最直观的一个好处,也有助于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华创证券债券研究院则从7号文祭出的背景分析,倒推它将对银行盈利产生的正面作用。“7号文推出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银行利润压力大。如果银行的贷款规模上升,不良率又下不来的话,等于计提的拨备就要上升。而现在银行普遍负债成本上升快,利润压力大,计提拨备会使得银行盈利压力更大。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7号文可以缓解银行的利润压力。”该研究团队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董希淼则从更为横向的比对角度,提出了7号文的意义:“从国际角度来看,世界上大概70%的国家将拨备覆盖率作为法定监管要求,而这些国家的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要求普遍在50%到100%之间,中位数应该是70%左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150%的这个部位覆盖率要求是过高的。7号文设置了一个逆周期动态调节机制,科学合理对贷款拨备覆盖率进行调整,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的做好风险跟收益的平衡,提高贷款积极性。”正如上文所说,我们并不能确切得知究竟多少银行可以调低拨备覆盖率,所以,我们也无法确切测算出7号文的实施会给银行释放多少利润空间。但是,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理论上的释放利润上限。由于公开数据是一个全行业水平,事实上不可能全行业都拥有降拨备的资格。2017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而这一档位已经延续了五个季度;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81.42%。依据1.71万亿的不良余额,拨备覆盖率为181.42%,我们可以从数学角度(再次注意是理论角度,不是实际情况)上推导出银行业去年末大概要计提3.1万亿用作贷款损失准备;而如果降低到最低值120%的拨备覆盖率,则只用计提2.052万亿,也就是说,可以释放最高1.05万亿的利润。再次说明:这是一个最高最高的理论值,实际情况会远远低于这个档位。但不管如何,7号文增厚相关银行的利润是无疑的。“7号文对银行利润的增加作用是落在增量上,而不是存量上的回拨。银行不需要存量利润的回拨,只需要增量的拨备计提压力的减少。”曾刚特别提示。鼓励银行不再藏匿不良所有的受访人士皆指出,7号文的最大意义、也是深层意义在于,督促银行更真实地暴露不良,并且更精准地分类贷款。曾刚认为,在实践当中,很多银行的贷款偏离度是“很高的”。 贷款偏离度,是指贷款的账面分类和真实分类的偏差程度,是衡量贷款分类准确性的逆指标,偏离度指标值越大,分类准确性越低;偏离度指标值越小,分类准确性越高。一位股份行资产负债管理人士称,银行做小“逾贷比”(即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做大“逾期纳入不良比” (即逾期90天以上贷款被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是“常见且可以理解”的。受访人士指出,现在监管层的意思很明朗,是要结合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五大因素,对每一家银行实施差异化管理。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是要进行现场检查、加强风险甄别的,如果发现不良贷款违规虚假出表等掩藏风险的情况,是要提高作假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的。这就相当于鼓励达标银行,而督促不达标银行早日合规。“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挤干净不良水分。”上述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告诉记者。当然,深远的意义或许还要时日才能体现,但对金融市场信心的提振已经很快显现。受7号文消息刺激,今日(3月6日)午后债市打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涨,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现券收益率明显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收益率最低报4.88%,创该券两个月收盘收益率新低。降拨备后 银行的资产质量真转好了吗不少受访银行业人士都表达出的一个分析是,下调拨备要求是当局对经济信心和不良改善信心的确认,选择此时调整只证明一点,“不良正在降,经济正向好”。从行业数据来看,商业银行不良率在2012年至2016年间不断上行,并于2016年三季度达到最高点1.76%,而2017年以来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74%,连续5个季度持平。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不良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呈现企稳下降趋势,仅农商行不良率仍在走高。上市银行不良率在2017年下降更为明显,已公布去年业绩快报的15家上市银行中,有13家年末不良率较年初下降,环比来看,多数上市银行去年末不良率较三季度末有所下行,资产质量改善趋势明显。而从区域数据来看,资产质量在不同地区分化,但总体下降。从已披露信息的15个省市银监局数据来看,风险暴露较早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不良率继续回落,其中上海、浙江等地甚至出现连续两年不良“双降”。具体来看,有6个已披露数据的省市去年出现不良“双降”,包括浙江、厦门、北京、上海、山西和河南。其中,浙江、上海两地均实现连续两年“双降”,厦门、河南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不良“双降”。以浙江地区(不含宁波)为例,去年末该地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近300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53个百分点至1.64%,目前不良率水平已低于广东(不含深圳)。江苏虽然延续2016年不良“一升一降”,但去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仅较2016年初增长7.17%,不良贷款率却由2016年初的1.49%连续下降至1.25%,企稳迹象明显。资产质量改善也对这些地区银行业盈利情况形成较大的正面影响。从现有数据来看,广东、江苏、河南等地银行业去年净利润均实现10%以上增长。其中,得益于4年来首次出现不良“双降”,河南银行业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的颓势得以扭转,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686.25亿元,同比增长17.68%,增幅位居国内地区前列。反观东北、西南、山东等地,地区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局面依旧未见好转,吉林、山东等三个省不良率上升,拖累净利润下降。总体而言,我国多省份不良开始调头。为何不良率开始下降之后,银监会才下调拨备率?市场的主流解读是因为“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而化解银行不良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降低拨备率有助于银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处置不良资产,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则认为,此次下调拨备率或许还与2017年开始的银行“表外回表”、资本金压力急剧上升有关。“下调拨备覆盖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有助于银行表外资产顺利回表,这会降低“表外回表”的摩擦成本,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渡。”[详情]

重磅!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 今日3股望冲涨停
重磅!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 今日3股望冲涨停

  巨丰今日策略周二,盘面延续分化,沪指探底回升,创业板冲高回落。早盘创业板在独角兽概念(泛科技类股)带动下连续上涨,午后出现在获利盘打压下出现回落,强周期板块则带动沪指拉高,市场分化依旧明显。巨丰投顾预计沪指将在3250~3350点箱体震荡为主,操作上,投资者可逢低关注中小创中的成长股,不要轻易追高。国际市场当地时间周二,欧美股市小幅收涨,亚马逊连续三日刷新收盘纪录新高。自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钢铝分别收取25%和10%的关税后,市场担忧该项关税将直接影响美国企业的未来前景,白宫内部对于此税收政策提议也持巨大的分歧。金融市场走势震荡,金价创两周新高,美元再次跌破90整数关口。新闻速递1、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一行一策,拨备覆盖率最低120%;2、上交所正研究沪伦通DR模式和中概股回归DR模式;3、新华社刊文:退市制度再改革,让交易所“唱好主角”;4、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今年7月1日前取消流量“漫游”费;5、投行人士:新经济企业上市计划名单中无蚂蚁金服;公告一览1、创新股份:2017年拟每10股转10股并派11元;2、山东海化:2017年净利增长逾6倍,拟10派0.5元;3、佳都科技:斥资1615万元入股大数据技术公司睿帆科技;4、安彩高科:富士康IPO对公司无任何影响;5、梅雁吉祥:中睿公司增持公司股份至5.03%成第一大股东;6、金溢科技:将与专业机构展开ETC与交通大数据区块链研究;7、新和成:拟同意子公司投建生物发酵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8、江中药业:投资设立酒类销售子公司;9、璞泰来:拟收购锂电设备制造业资产;10、山东黄金:证金公司增持2.86%股份持股达4.9%;热点掘金谷歌公布72量子位处理器 量子计算商业空间广阔据媒体报道,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日前宣布了Bristlecone量子处理器的问世。该处理器可充当试验平台,用以研究系统错误率和量子位技术的可扩展性,也可应用在量子模拟、优化和机器学习中。目前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走在世界前沿,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去年5月在中国诞生。今年2月22日,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与阿里云宣布,在超导量子计算方向发布11比特的云接入超导量子计算服务。中金公司认为,量子计算机在医药、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量子计算机通过硬件销售、云服务等方式商业化,未来市场空间将远超千亿美元。标的:中科曙光、浙江东方医疗器械巨头迈瑞将报创业板IPO 相关公司受关注据媒体报道,医疗器械企业龙头迈瑞医疗很快将重新报创业板IPO。迈瑞医疗是中概股私有化登陆A股的风向标之一,迈瑞医疗产品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仪和医学影像三大领域,开发出多个“中国第一”的产品,打破国外在中国的长期垄断,2016年收入规模90亿,利润规模高达17亿,是医疗器械行业的绝对巨头。IPO快捷通道政策,有可能会加快迈瑞的上市进程,相关公司受关注。标的:大众交通、博雅生物个股关注长高集团(002452)公司是我国研制和生产高压电器的骨干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高压隔离开关专业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覆盖12~1100kV各电压等级,主要为126kV及以上高压隔离开关。近年来,公司积极介入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近期,长高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与滴滴公司合作进军新能源汽车网约车市场,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是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云铝股份(000807)公司表示,为推进公司铝空气能源电池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公司拟与拥有世界领先水平铝-空气电池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的以色列斐源公司和与斐源公司在中国区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上海佐永科技公司共同在昆明市设立云南创能斐源金属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今日交易提示申购无复牌利达光电、森源电气、华舟应急;停牌正业科技。提示大家,巨丰投顾倾力打造的微信公众号“聚股票”(jugupiao)屡获佳绩。3月2日,在巨丰早参盘前推荐个股沈阳机床(000410)和万兴科技(300624)均强势封涨停!在金股预测晚间版3月1日盘前推荐个股普路通(002769)也强势封涨停!3月5日,在金股预测早间版盘前推荐个股华测导航(300627)和合肥城建(002208)均强势封涨停!在巨丰早参3月2日盘前推荐个股万兴科技(300624)再度封涨停!2个交易日累计上涨20.99%!3月6日,在金股预测晚间版3月2日盘前推荐个股创业黑马(300688)再度强势封涨停!两天已累计上涨21.00%!关注微信“聚股票”(公众号:jugupiao)即刻抓涨停。[详情]

7号文降低银行拨备红线 最高释放1万亿利润
7号文降低银行拨备红线 最高释放1万亿利润

  图片来源:花瓣美素  刘筱攸 马传茂 券商中国 一个政策引导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的重磅在今天的银行圈炸开——银监会下发7号文,拟差异化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对相关指标达标的银行,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有些银行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增加了利润,这些利润不可用于发放奖金、增加分红;而节约的支出,也不可以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所以,不少受访的银行业人士均倾向于认为,即便达标银行的拨备红线下降,该行吸收贷款损失的能力依旧不意味着降低标准。 7号文最大的引导意义在于,鼓励银行更精确地划分贷款,更真实地暴露并主动处置不良,通过多渠道更积极地进行资本补充。 依据1.71万亿的不良余额,拨备覆盖率为181.42%,我们可以大致推导出,银行业去年末约计提3.1万亿用作贷款损失准备;而如果降低到最低值120%的拨备覆盖率,而且全部认定为损失类贷款,则只用计提2.052万亿,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释放最高1.05万亿利润,而实际上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值。 7号文全部调整看过来 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具体的调整内容为: 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 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具体来看,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标准将依据各银行的贷款分类准确性、贷款分类准确性和资本充足性三个方面予以确定: 贷款分类准确性:按照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按照处置的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资本充足性:按照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银行业拨备率全景到底长怎样 7号文的核心内容高度总结就是放宽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框死的每家150%,调整到部分银行可享受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每家2.5%,调整到部分享受1.5%~2.5%。 而监管认定各行贷款损失准备标准的指标有哪些?至少有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五重因素。只有满足了以上所有指标的银行,才可以享受本次红利。 我们先要对目前商业银行的拨备情况有个全景上的概念,在此,我们择取了A股25家上市银行去年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数据(A股共有26家上市银行,吴江银行未披露该数据)。 数据显示,其实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在去年已有部分松动的迹象。25家银行中,有5家去年9月末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有所下滑,其中浦发银行下滑幅度最大。截至去年9月末,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滑34.55个百分点至134.58%,这也是A股上市银行各类财报中出现的最低值。  除浦发银行外,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在去年9月末低于150%,为148.42%,彼时还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事实上该行拨备覆盖率的历史最低点出现在2016年9月末(136.14%),此后才环比上升。 整体来看,A股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高于160%以上,其中不乏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甚至达到400%以上。如果以150%为红线,去年9月末拨备覆盖率较为接近红线的只有华夏、民生、光大、平安4家股份行和中行、交行2家大行。 我们目前无法确切得知各家银行的贷款分类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单家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主要根据单家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与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资本充足性(根据资本充足率),所以很难对究竟哪些银行可以享受到降拨备的红利做出判断。 最直观作用:增厚利润 综合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董希淼、华创证券债券研究员、申万宏源银行业分析师、某股份行资产负债部高管的采访,增厚银行利润、鞭策更多银行合规达标、提升银行贷款积极性是 7号文对银行业最主要的正面促进意义。 增厚利润是其中最直观的影响。 “不良开始回表,有更充分的暴露。在这个情况下,对贷款分类比较真实的银行,适度调低它的拨备要求,其实是在维持银行风险拨备覆盖能力的同时,适度增厚银行的利润。这是(7号文)最直观的一个好处,也有助于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华创证券债券研究院则从7号文祭出的背景分析,倒推它将对银行盈利产生的正面作用。“7号文推出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银行利润压力大。如果银行的贷款规模上升,不良率又下不来的话,等于计提的拨备就要上升。而现在银行普遍负债成本上升快,利润压力大,计提拨备会使得银行盈利压力更大。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7号文可以缓解银行的利润压力。”该研究团队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董希淼则从更为横向的比对角度,提出了7号文的意义:“从国际角度来看,世界上大概70%的国家将拨备覆盖率作为法定监管要求,而这些国家的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要求普遍在50%到100%之间,中位数应该是70%左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150%的这个部位覆盖率要求是过高的。7号文设置了一个逆周期动态调节机制,科学合理对贷款拨备覆盖率进行调整,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的做好风险跟收益的平衡,提高贷款积极性。”  正如上文所说,我们并不能确切得知究竟多少银行可以调低拨备覆盖率,所以,我们也无法确切测算出7号文的实施会给银行释放多少利润空间。但是,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理论上的释放利润上限。由于公开数据是一个全行业水平,事实上不可能全行业都拥有降拨备的资格。 2017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而这一档位已经延续了五个季度;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81.42%。 依据1.71万亿的不良余额,拨备覆盖率为181.42%,我们可以从数学角度(再次注意是理论角度,不是实际情况)上推导出银行业去年末大概要计提3.1万亿用作贷款损失准备;而如果降低到最低值120%的拨备覆盖率,则只用计提2.052万亿,也就是说,可以释放最高1.05万亿的利润。 再次说明:这是一个最高最高的理论值,实际情况会远远低于这个档位。但不管如何,7号文增厚相关银行的利润是无疑的。“7号文对银行利润的增加作用是落在增量上,而不是存量上的回拨。银行不需要存量利润的回拨,只需要增量的拨备计提压力的减少。”曾刚特别提示。 鼓励银行不再藏匿不良 所有的受访人士皆指出,7号文的最大意义、也是深层意义在于,督促银行更真实地暴露不良,并且更精准地分类贷款。 曾刚认为,在实践当中,很多银行的贷款偏离度是“很高的”。 贷款偏离度,是指贷款的账面分类和真实分类的偏差程度,是衡量贷款分类准确性的逆指标,偏离度指标值越大,分类准确性越低;偏离度指标值越小,分类准确性越高。 一位股份行资产负债管理人士称,银行做小“逾贷比”(即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做大“逾期纳入不良比” (即逾期90天以上贷款被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是“常见且可以理解”的。 受访人士指出,现在监管层的意思很明朗,是要结合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五大因素,对每一家银行实施差异化管理。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是要进行现场检查、加强风险甄别的,如果发现不良贷款违规虚假出表等掩藏风险的情况,是要提高作假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的。这就相当于鼓励达标银行,而督促不达标银行早日合规。 “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挤干净不良水分。”上述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告诉记者。 当然,深远的意义或许还要时日才能体现,但对金融市场信心的提振已经很快显现。受7号文消息刺激,今日(3月6日)午后债市打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涨,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现券收益率明显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收益率最低报4.88%,创该券两个月收盘收益率新低。 降拨备后,银行的资产质量真转好了吗 不少受访银行业人士都表达出的一个分析是,下调拨备要求是当局对经济信心和不良改善信心的确认,选择此时调整只证明一点,“不良正在降,经济正向好”。 从行业数据来看,商业银行不良率在2012年至2016年间不断上行,并于2016年三季度达到最高点1.76%,而2017年以来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74%,连续5个季度持平。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不良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呈现企稳下降趋势,仅农商行不良率仍在走高。上市银行不良率在2017年下降更为明显,已公布去年业绩快报的15家上市银行中,有13家年末不良率较年初下降,环比来看,多数上市银行去年末不良率较三季度末有所下行,资产质量改善趋势明显。 而从区域数据来看,资产质量在不同地区分化,但总体下降。从已披露信息的15个省市银监局数据来看,风险暴露较早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不良率继续回落,其中上海、浙江等地甚至出现连续两年不良“双降”。 具体来看,有6个已披露数据的省市去年出现不良“双降”,包括浙江、厦门、北京、上海、山西和河南。其中,浙江、上海两地均实现连续两年“双降”,厦门、河南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不良“双降”。 以浙江地区(不含宁波)为例,去年末该地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近300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53个百分点至1.64%,目前不良率水平已低于广东(不含深圳)。江苏虽然延续2016年不良“一升一降”,但去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仅较2016年初增长7.17%,不良贷款率却由2016年初的1.49%连续下降至1.25%,企稳迹象明显。 资产质量改善也对这些地区银行业盈利情况形成较大的正面影响。从现有数据来看,广东、江苏、河南等地银行业去年净利润均实现10%以上增长。其中,得益于4年来首次出现不良“双降”,河南银行业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的颓势得以扭转,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686.25亿元,同比增长17.68%,增幅位居国内地区前列。 反观东北、西南、山东等地,地区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局面依旧未见好转,吉林、山东等三个省不良率上升,拖累净利润下降。 总体而言,我国多省份不良开始调头。为何不良率开始下降之后,银监会才下调拨备率?市场的主流解读是因为“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而化解银行不良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降低拨备率有助于银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处置不良资产,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则认为,此次下调拨备率或许还与2017年开始的银行“表外回表”、资本金压力急剧上升有关。“下调拨备覆盖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有助于银行表外资产顺利回表,这会降低“表外回表”的摩擦成本,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渡。” [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钟源 北京报道 为了更好地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监管部门拟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并将推行“一行一策”制。记者6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银监会近期下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 《通知》要求,各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其中,“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拨备覆盖率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反映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关系着银行财务稳健。根据早前的银监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正式引入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标准为150%,这两项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与之相比可以看到,此次《通知》下发后,银监会拨备覆盖率及拨贷比监管“红线”将整体下调。 对此,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峰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通知》对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的差异化管理,是监管政策日益精细化的标志,该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对于资产分类准确、不良处置主动、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予以更加优惠灵活的准备金安排,适当降低原有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的最低监管要求。政策放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银行提高资产分类准确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提升资本对于风险抵补的水平。 在王一峰看来,《通知》下发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截至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1.42%,贷款拨备率为3.16%,显著高于150%和2.5%的最低监管标准。“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不同机构间风险抵补能力差异较大,部分银行存在达标压力。二是贷款资产质量分类标准松紧不一,分类准确性有待提升。三是随着银行收入增速的放缓,用于处置不良的资源日益减少。”王一峰说。 [详情]

银监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银监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为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银监会将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据悉,银监会近期已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6日表示:“银监会近期调整拨备覆盖率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所以银行提了很多贷款损失的拨备,目前全行业拨备水平达到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能够适当地降低拨备要求。这有利于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拨备红线松动 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反映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也关系着银行财务稳健。 多年以来,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拨贷比)这两个监管指标分别为150%和2.5%。近几年,银行呼吁下调相关指标的声音增多。此次银监会整体下调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红线,主要是为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申万宏源(港股00218)首席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认为,监管部门选择在当前时点有条件松绑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的监管要求,反映了监管部门对目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相对乐观的态度。中银国际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励雅敏说:“在国内经济企稳改善背景下,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对标海外,美国银行业2016年末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在93%,这也为国内银行拨备覆盖率的下调提供了国际参照。” 从上述监管指标调整方式来看,银监会还充分考虑到不同银行的不同情况,并未实行“一刀切”。 通知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其中,“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上述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在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要求时,应考虑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三方面因素。按照孰高原则,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最低监管要求。 通知还提出了其他相关要求,比如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 有利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由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从利润当中计提,拨备覆盖率本身可用来调节利润。对于此次银监会松动拨备红线,市场人士预计不少银行会下调指标释放利润,这将利好银行股。 业内人士分析,上述三方面较好的银行通过拨备下调,释放出来的资金会较多,这其实是鼓励银行更加规范地进行不良资产和资本的经营与管理,有利于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马鲲鹏认为,银监会要求银行更加严格确认不良资产符合当前政策大方向,银行不良认定更严格、资产负债表更干净,利好银行估值。 据励雅敏分析,上市银行中原先不良确认较严格、处置力度和资产充足率维持高水平的银行,受益程度更高。 那么,此次银监会松动拨备红线,哪些银行可能会调整拨备覆盖率? 据Wind统计,根据25家A股上市银行2017年三季报,有9家银行拨备覆盖率逼近150%红线。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远超红线,分别高达429.98%和459%。从数据来看,这些银行并没有迫切下调覆盖率释放利润的需求。所以监管标准即使下调,出于经营考虑,这些银行也未必会大幅度跟随下调。另外,截至去年三季报,上市银行不良资产状况继续好转,有15家银行不良率环比下降。 [详情]

机构:下调拨备红线利于合规银行增加利润与资本金
机构:下调拨备红线利于合规银行增加利润与资本金

  格隆汇7日讯,银监会将原有2.5%的贷款拨备率、150%的拨备覆盖率指标分别调整为1.5%-2.5%、120%-150%的浮动区间。联讯证券李奇霖、钟林楠认为,从三个定量要求来看,银监在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两个:1)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2)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由于银行不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例与处置不良比例,因此我们依据资本充足率项目对上市银行做了简单的测算,发现如果只看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左右。 [详情]

拨备监管红线下调 业内:大行具备更大下调空间
拨备监管红线下调 业内:大行具备更大下调空间

  近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以下简称7号文),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 ~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调整原则为同质同类、一行一策。 在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要求时,从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的主动性、资本充足率等三方面因素,按照孰高原则,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最低监管要求。 依照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假设拨备覆盖率整体层面下调10个百分点,以此计算,则商业银行整体可释放利润1.71万亿元×10%=1710亿元。 评级机构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综合来看,该项调整将更有利于国有大行拨备的下调,从而实现盈利的释放。 国有大行具备更大下调空间 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根据银监会此前的规定,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指标情况,截至2017年末,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181.42%,贷款拨备率为3.16%。同时,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 按照7号文,假设最终整个行业整体拨备覆盖率下降20个百分点即161.42%,则理论上有望释放利润3420亿元。 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来看,截至2017年末,民营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697.58%,不良贷款余额也最低,仅为8亿元。 农商行截至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566亿元,拨备覆盖率164.31%,若以最低水平150%计算,则农商行理论上可释放3566亿元×14.31%=510.3亿元。 城商行截至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823亿元,拨备覆盖率214.48%,若以最低水平150%计算,则城商行理论上可释放1823亿元×64.48%=1175.5亿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851亿元,拨备覆盖率179.98%,若以最低水平150%计算,则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论上可释放3851亿元×29.98%=1154.5亿元。 大型商业银行截至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725亿元,拨备覆盖率180.45%,若以最低水平150%计算,则大型商业银行理论上可释放7725亿元×30.45%=2352.3亿元。 按银行类型总体来看,理论上可释放利润从大到小分别为,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 徐承远分析,国有大行由于具备较强的留存收益转增资本,且外部资本补充能力较强,其资本较为充裕,资本充足率在不同类型银行中维持最高水平,加上国有大行贷款核销能力及新增贷款控制能力较强,相对具备更大的拨备覆盖率下调空间。 短期利好商业银行盈利释放 徐承远指出,当前城商行拨备覆盖率在所有类型银行中维持最高水平,且远远高于150%的监管线,其拨备覆盖率下降空间在所有类型银行中最大。截至2017年末,城商行拨备覆盖率为214.48%,较商业银行平均水平高出33.06个百分点,具备最大的下调空间。但从资产质量变化趋势来看,2017年城商行不良率仍有所上升,资产质量尚未全面进入趋势性改善通道,因此城商行主动减提拨备的概率较小。 对于该项政策的调整,短期来看,徐承远指出,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的放宽,将利好商业银行的盈利释放,缓解其盈利压力。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直接从当期利润中提取出来的损失准备金,放宽计提标准将降低其损失准备金在利润中的占比,缓解商业银行近年来受净差收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带来的盈利压力。 从长期来看,徐承远认为,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能力形成正向激励作用,提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类准确性和处置管理能力。此次调整,监管层引入了“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三项衡量基准,并根据其表现情况差异化确定各家银行的计提标准。其实现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管思路由原先单一指标管理升级为多维度、多层次的差异化管理的转型。同时,监管层选定的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等维度也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将其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相挂钩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能力的提高形成正面激励作用。 根据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的初步静态测算,在该项政策调整下,稳健经营的大行盈利最大提升空间均超10个百分点。此外,拨备新规有意引导银行加强不良确认力度。未来伴随银行不良确认逐步严格,或对板块估值提升带来较强支撑。 同时,银监会要求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廖志明指出,这意味着每一家银行都有各自专门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在确定具体监管要求时,主要考虑银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的主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差异化监管,体现了管理层引导银行主动确认和处置不良的明显意图,有利于行业不良加速出清。 [详情]

银监会调低拨备覆盖率等要求 银行腾挪信贷服务实体
银监会调低拨备覆盖率等要求 银行腾挪信贷服务实体

   银监会调低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要求 银行可腾挪更多信贷资源服务实体 本报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3月6日,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简称“7号文”)称,为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当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时表示,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所以银行计提了较多的贷款损失拨备,全行业的平均拨备覆盖率达180%左右,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平。现在适当地降低拨备监管要求,是为了让银行更好地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调低拨备率监管要求 7号文的调整内容主要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其中,“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7年末,大中型银行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80.45%、179.98%。中小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14.48%、697.58%、164.31%、296.88%。 根据7号文,对不同银行实施“一行一策”,各类机构实施细则及对单家银行的监管要求不能低于7号文要求。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要求时,应考虑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等三方面因素。 其中,对于贷款分类准确性,根据单家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对风险分类结果准确性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各级监管部门结合风险排查、现场检查发现的不良贷款违规虚假出表等掩藏风险情况,可适度提高单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对于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根据单家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与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对积极主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处置不良贷款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对于资本充足性,根据单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对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对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不得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此前,2012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标准为150%,这两项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系统重要性银行于2013年底前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底前达标,2016年底前未达标的,应当制定达标规则,向银行业监管机构报告,最晚于2018年底达标。 调整为实体经济发力 某资深银行业人士表示,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二者分别是顺周期、逆周期的,结合使用可抵消周期影响,较好反映银行在经济运行周期各阶段抵御风险能力。如,拨备覆盖率反映的是银行对不良贷款损失风险的补充能力。在经济上行阶段,企业还款能力强,不良贷款少,因拨备覆盖率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也少,经济下行阶段则相反。 同时,7号文还明确了前述两项调整指标不达标后,银行的具体后续运作标准。比如,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等等。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当前,信用风险基本稳定,未雨绸缪抵御不良的需求减弱。经监管整治后,不良暴露情况得到改善。7号文分类主要指向风险暴露比较真实的银行。拨备也是银行的信贷成本之一,对于被调低拨备覆盖率要求的银行来说,意味着同等不良余额下,需要计提的拨备下降,包括以前计提的拨备被回拨,新增不良减少使得新的拨备计提压力减少,银行利润由此增加。另外,拨备下调,也可提高信贷收益率水平,降低信贷成本,对银行放贷,有一些正向激励作用。 申万宏源金融分析师马鲲鹏分析称,下调拨备要求是对经济信心和不良改善信心的确认。150%拨备覆盖率底线和2.5%拨贷比迟早要调整,但并不会在不良风险高压时调整。当前,绝大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在150%以上,切换IFRS9新会计准则还会进一步提升拨备覆盖率。 另一银行人士表示,修改相关指标只能增加风险容忍度,本质上还是要看新增不良和银行利润情况,“单靠指标挪来挪去只会昙花一现”。 马鲲鹏认为,松动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与表外回表内关系不大,表外非标资产质量好于表内贷款,回表并不会带来额外不良压力,此时松动更多源于前述管理层对经济和不良的判断。 某银行业人士表示,7号文导语已经明确了调控的方向。对实体经济来说,放松拨备覆盖率要求,银行既可以降低暴露以前不良贷款、“僵尸信贷”的成本、腾挪额度并补充资本,也可以适度降低实体企业融资的准入要求,实际上是给实体企业松了口气。(编辑:李伊琳) [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红线
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红线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晓丽)拨备覆盖率调整靴子终于落地。记者昨日从相关渠道证实,银监会近期下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指标,是指各类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这一指标体现了银行对风险的吸收能力,也是以往银行利润的重要调节器。具体来看,调整方式是,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上述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各类机构实施细则及对单家银行的监管要求不能低于上述通知要求。利于合规行增利润和资本金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国内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81.42%,较上年末上升5.0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16%,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指出,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李奇霖表示,据测算,如果只看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元左右。昨日,建行、农行、工行、招行小幅下跌,其余22只A股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最低120% 将增厚银行利润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最低120% 将增厚银行利润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马传茂 3月6日,银监会下发7号文,将差异化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对相关指标达标的银行,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这意味着,部分银行可能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增加利润。不过,这些利润不可用于发放奖金、增加分红;而节约的支出,也不可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 对此,受访的银行业人士认为,即便达标银行的拨备红线下降,也并不意味着该行降低了吸收贷款损失的标准。 7号文最大的引导意义在于,鼓励银行更精确地划分贷款,更真实地暴露并主动处置不良,通过多渠道更积极地进行资本补充。 银行业拨备率全景图 7号文的核心内容就是放宽拨备红线: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 监管认定银行可以调低贷款损失准备标准的条件有哪些?至少有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五项。只有满足了以上所有条件的银行,才可以“享受”本次红利。 目前商业银行拨备的整体情况如何?记者选取了A股25家上市银行去年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数据(吴江银行未披露该数据)。 数据显示,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在去年已有松动的迹象。25家上市银行中,有5家去年9月末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滑,其中浦发银行下滑幅度最大。截至去年9月末,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滑34.55个百分点至134.58%,这也是A股上市银行各类财报中出现的最低值。 除浦发银行外,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在去年9月末低于150%,为148.42%,彼时还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事实上该行拨备覆盖率的历史最低点出现在2016年9月末(彼时为136.14%),此后才环比上升。 整体来看,A股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高于160%以上,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甚至达到400%以上。如果以150%为红线,去年9月末拨备覆盖率较为接近红线的只有华夏、民生、光大、平安4家股份行和中行、交行2家国有大行。 目前还无法确切得知各家银行的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因此难以判断哪些银行可以享受到降拨备的红利。 将增厚银行利润 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增厚银行利润、鞭策更多银行合规达标、提升银行贷款积极性,是7号文对银行业主要的正面意义。其中,增厚利润是最直观的影响。 “不良开始回表,有更充分的暴露。在这个情况下,对贷款分类比较贴近实际情况的银行,适度调低拨备要求,其实是在维持银行风险拨备覆盖能力的同时,增厚银行的利润。这是7号文最直观的一个好处,也有助于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而华创证券债券研究员则从7号文的背景分析,倒推它将对银行盈利产生正面作用。“推出7号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银行利润压力大。如果银行的贷款规模上升,不良率又下不来,就等于计提的拨备要上升。而现在银行普遍负债成本上升快,利润压力大,计提拨备会使得银行盈利压力更大。所以,7号文可以缓解银行的利润压力。”该研究团队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 不过,正如上文所述,外界并不能确切得知究竟多少银行可以调低拨备覆盖率,所以,也无法确切测算出此次7号文的实施会给银行释放多少利润空间。但是,有分析人士推导出,7号文在理论上可以释放银行业利润的上限约1万亿。 “我认为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资管新规的实施,必然大幅影响银行利润。而在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之前,释放一些银行利润还是必要的。现在银行表外规模大幅缩减,表内规模的紧张程度也已经快超过十年前了,总之算是挺艰难的。所以7号文对我们是个利好。”一名上市银行高管向记者直言。 也有某大型股份行研究人士认为,这会加剧银行分化:资产质量好、充分暴露的银行前期计提的拨备更多,现在这些拨备要求更低了,释放利润空间更大。反之亦然,这些资产质量差的银行想要享受更低的拨备要求、释放利润,就必须执行更严格的资产分类,更多的资产进入不良,对应计提的拨备又要更多,反而没有利润可释放。这其实是个悖论。 “7号文对银行利润的增加作用是落在增量上,而不是存量上的回拨。银行不需要存量利润的回拨,只需要增量的拨备计提压力的减少。”曾刚特别提示。 鼓励银行暴露不良 受访人士皆表示,7号文的深远意义在于,督促银行更真实地暴露不良并更精准地分类贷款。 曾刚称,在实践当中,很多银行的贷款偏离度是“很高的”。一位股份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做小“逾贷比”,做大“逾期纳入不良比”是“常见且可以理解”的。 受访人士指出,现在监管层的意思很明朗,要结合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五大因素,对每一家银行实施差异化管理。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进行现场检查、加强风险甄别,若发现不良贷款违规虚假出表等掩藏风险的情况,将会提高作假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要求。这就相当于鼓励达标银行,而督促不达标银行早日合规。 “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挤干净不良水分。”上述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告诉记者。 当然,7号文更深远的意义或许还需时日才能体现,但对金融市场信心的提振已经显现。受7号文消息刺激,3月6日午后债市打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涨,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现券收益率明显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收益率最低报4.88%,创该券两个月收盘收益率新低。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从横向比对的角度,提出了7号文的意义:“从国际角度来看,世界上大概有70%的国家将拨备覆盖率作为法定监管要求,而这些国家的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要求普遍在50%到100%之间,中位数应该是70%左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150%的覆盖率要求是过高的 。7号文其实是设置了一个逆周期动态调节机制,科学合理对贷款拨备覆盖率进行调整,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的做好风险跟收益的平衡,提高贷款积极性。”[详情]

拨备监管红线下调 5500亿可转回拨备释放银行利润
拨备监管红线下调 5500亿可转回拨备释放银行利润

  拨备监管红线大幅下调 5500亿可转回拨备 释放银行利润 宋易康 拨备计提是商业银行利润的“调节器”。少计提拨备的银行,可以减少成本,从而使得净利润增加。 3月6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从地方银监局获悉,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下调拨备监管“红线”。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 《通知》内容核心包括两点。一是划定了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监管新红线: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二是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也就是说,部分商业银行在符合最优标准下,可少计提拨备的空间加大,拨备覆盖率最低120%,贷款拨备率最低1.5%。 可转回规模约5500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整体下调后,将释放大量银行利润。以工商银行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5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在计提610亿元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537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 不过,并非所有银行都可以凭自己需要按照最新监管要求将计提拨备的标准下探到最低标准。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以及资本充足率成为监管考核银行的主要三方面因素。 根据《通知》,监管对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处置的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及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进行了“明码标价”,每一档都有相对应的拨备计提标准。 例如,一家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在85%~100%之间的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需要达到130%,贷款拨备率要求为1.8%。该比例越低,对应的拨备计提标准也越严苛。 又例如,同样对应拨备覆盖率140%和贷款拨备率2.1%的监管要求,一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例如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需达到11.5%~12.5%,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如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可进一步下探至10.5%。 联讯证券李奇霖分析认为,只看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元。他指出,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但并非所有银行都急于贴着监管下限少计提拨备。在经济放缓阵痛期,银行释放拨备资源、加大处置不良贷款这种“以丰补歉”的逆周期做法,在前几年信用风险高企的外部环境下比较常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此前监管设定拨备覆盖率为150%,贷款拨备率为2.5%,主要考虑外部信用风险将继续上升,未雨绸缪。同时,一些银行不良率较高。而目前信用风险企稳,压力减小。此外,监管强化下很多银行不良贷款真实度显著提高,对这些银行下调拨备覆盖要求符合目前现状,“本来就没必要提这么高。”曾刚说。 截至3月6日收盘,除建行、农行、工行、招行小幅下跌外,其余22只A股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加速行业“二八分化” 由于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以及资本充足率与拨备计提挂钩,其对商业银行的反向激励作用也更加凸显。 李奇霖指出,从三个定量要求来看,银监会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两个:首先,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其次,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二八分化将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还是抓紧补充资本吧。”某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由于一些上市银行不披露90天以上贷款比例和处置不良比例,第一财经梳理四大行2017年半年报发现,按照资本充足率情况看,仅工行、建行两家可以适用计提拨备的最低标准,而农行、中行则需按次低标准计提拨备,适用拨备覆盖率130%、贷款拨备率1.8%。 国有大行尚且如此,各项指标因素参差不齐的中小银行更将在计提拨备面前表现出更大的分化。曾刚指出,越好的银行,拨备计提要求越低,利润会更好,形成正反馈,由此强化不同银行之间的分化。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已经在“花样补血”补充资本。例如3月5日,证监会网站显示,发审委召开吴江银行可转债发行审核工作会议。无独有偶,江苏银行2月2日晚间公告,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总额不超过200亿元。此外二级资本债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已经发行二级资本债126.5亿元。 除上述三大指标外,《通知》还提出附加条件。例如包括,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 此外,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将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节约的支出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 《通知》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则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金融监管研究院分析师刘诚燃解读认为,“同质同类”意味着,考虑到机构规模,比如跨省级区域经营、资产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和地级市城商行就不具有同质性。而“一行一策”实际相当于每家银行都有一个专门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以体现出差异化监管。[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银监会日前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评:将释放大量银行利润。【消息称证监会曾与雷军面谈】一位与小米有过密切接触的知情人称,“证监会最高层曾与雷军面谈过,小米现在比较成熟,希望能回来(A股上市)。”一位券商负责人认为,小米大概率会采用红筹+CDR的方式,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小米最快可以在下半年上市。这样小米既可以实现境外上市,股票也能以CDR的形式在A股流通。评:令人期盼。【张近东:苏宁物流不排除独立上市可能】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昨日对媒体表示,苏宁物流目标是五年内成为最大消费品仓储服务商,未来不排除独立上市可能。苏宁集团目前确立了苏宁易购、苏宁物流、苏宁金融、苏宁科技、苏宁置业、苏宁文创、苏宁体育、苏宁投资八大产业格局。评:消费者关注的是能不能更快到货。【全球手机销量首度下滑】国际调查机构Gartner日前公布了2017年四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销售数据。数据显示,全球手机市场首次出现了销量下滑,这也是Gartner追踪手机销量以来第一次出现下滑的情况。评:市场饱和了?●王莉[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 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钟源 北京报道 为了更好地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监管部门拟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并将推行“一行一策”制。记者6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银监会近期下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 《通知》要求,各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其中,“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拨备覆盖率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反映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关系着银行财务稳健。根据早前的银监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正式引入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标准为150%,这两项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与之相比可以看到,此次《通知》下发后,银监会拨备覆盖率及拨贷比监管“红线”将整体下调。 对此,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峰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通知》对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的差异化管理,是监管政策日益精细化的标志,该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对于资产分类准确、不良处置主动、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予以更加优惠灵活的准备金安排,适当降低原有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的最低监管要求。政策放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银行提高资产分类准确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提升资本对于风险抵补的水平。 在王一峰看来,《通知》下发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截至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1.42%,贷款拨备率为3.16%,显著高于150%和2.5%的最低监管标准。“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不同机构间风险抵补能力差异较大,部分银行存在达标压力。二是贷款资产质量分类标准松紧不一,分类准确性有待提升。三是随着银行收入增速的放缓,用于处置不良的资源日益减少。”王一峰说。 [详情]

7号文降低银行拨备红线 最高释放1万亿行业红利
7号文降低银行拨备红线 最高释放1万亿行业红利

  最高释放1万亿利润!7号文降低银行拨备红线,利好不止这一点 图片来源:花瓣美素 一个政策引导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的重磅在今天的银行圈炸开——银监会下发7号文,拟差异化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对相关指标达标的银行,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有些银行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增加了利润,这些利润不可用于发放奖金、增加分红;而节约的支出,也不可以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所以,不少受访的银行业人士均倾向于认为,即便达标银行的拨备红线下降,该行吸收贷款损失的能力依旧不意味着降低标准。 7号文最大的引导意义在于,鼓励银行更精确地划分贷款,更真实地暴露并主动处置不良,通过多渠道更积极地进行资本补充。 依据1.71万亿的不良余额,拨备覆盖率为181.42%,我们可以大致推导出,银行业去年末约计提3.1万亿用作贷款损失准备;而如果降低到最低值120%的拨备覆盖率,而且全部认定为损失类贷款,则只用计提2.052万亿,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释放最高1.05万亿利润,而实际上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值。 7号文全部调整看过来 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具体的调整内容为: 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 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具体来看,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标准将依据各银行的贷款分类准确性、贷款分类准确性和资本充足性三个方面予以确定: 贷款分类准确性:按照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按照处置的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资本充足性:按照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银行业拨备率全景到底长怎样 7号文的核心内容高度总结就是放宽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框死的每家150%,调整到部分银行可享受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每家2.5%,调整到部分享受1.5%~2.5%。 而监管认定各行贷款损失准备标准的指标有哪些?至少有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五重因素。只有满足了以上所有指标的银行,才可以享受本次红利。 我们先要对目前商业银行的拨备情况有个全景上的概念,在此,我们择取了A股25家上市银行去年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数据(A股共有26家上市银行,吴江银行未披露该数据)。 数据显示,其实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在去年已有部分松动的迹象。25家银行中,有5家去年9月末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有所下滑,其中浦发银行下滑幅度最大。截至去年9月末,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滑34.55个百分点至134.58%,这也是A股上市银行各类财报中出现的最低值。  除浦发银行外,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在去年9月末低于150%,为148.42%,彼时还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事实上该行拨备覆盖率的历史最低点出现在2016年9月末(136.14%),此后才环比上升。 整体来看,A股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高于160%以上,其中不乏南京银行、南京银行甚至达到400%以上。如果以150%为红线,去年9月末拨备覆盖率较为接近红线的只有华夏、民生、光大、平安4家股份行和中行、交行2家大行。 我们目前无法确切得知各家银行的贷款分类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单家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主要根据单家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与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资本充足性(根据资本充足率),所以很难对究竟哪些银行可以享受到降拨备的红利做出判断。 最直观作用:增厚利润 综合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董希淼、华创证券债券研究员、申万宏源银行业分析师、某股份行资产负债部高管的采访,增厚银行利润、鞭策更多银行合规达标、提升银行贷款积极性是 7号文对银行业最主要的正面促进意义。 增厚利润是其中最直观的影响。 “不良开始回表,有更充分的暴露。在这个情况下,对贷款分类比较真实的银行,适度调低它的拨备要求,其实是在维持银行风险拨备覆盖能力的同时,适度增厚银行的利润。这是(7号文)最直观的一个好处,也有助于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华创证券债券研究院则从7号文祭出的背景分析,倒推它将对银行盈利产生的正面作用。“7号文推出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银行利润压力大。如果银行的贷款规模上升,不良率又下不来的话,等于计提的拨备就要上升。而现在银行普遍负债成本上升快,利润压力大,计提拨备会使得银行盈利压力更大。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7号文可以缓解银行的利润压力。”该研究团队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董希淼则从更为横向的比对角度,提出了7号文的意义:“从国际角度来看,世界上大概70%的国家将拨备覆盖率作为法定监管要求,而这些国家的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要求普遍在50%到100%之间,中位数应该是70%左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150%的这个部位覆盖率要求是过高的。7号文设置了一个逆周期动态调节机制,科学合理对贷款拨备覆盖率进行调整,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的做好风险跟收益的平衡,提高贷款积极性。”  正如上文所说,我们并不能确切得知究竟多少银行可以调低拨备覆盖率,所以,我们也无法确切测算出7号文的实施会给银行释放多少利润空间。但是,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理论上的释放利润上限。由于公开数据是一个全行业水平,事实上不可能全行业都拥有降拨备的资格。 2017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而这一档位已经延续了五个季度;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81.42%。 依据1.71万亿的不良余额,拨备覆盖率为181.42%,我们可以从数学角度(再次注意是理论角度,不是实际情况)上推导出银行业去年末大概要计提3.1万亿用作贷款损失准备;而如果降低到最低值120%的拨备覆盖率,则只用计提2.052万亿,也就是说,可以释放最高1.05万亿的利润。 再次说明:这是一个最高最高的理论值,实际情况会远远低于这个档位。但不管如何,7号文增厚相关银行的利润是无疑的。“7号文对银行利润的增加作用是落在增量上,而不是存量上的回拨。银行不需要存量利润的回拨,只需要增量的拨备计提压力的减少。”曾刚特别提示。 鼓励银行不再藏匿不良 所有的受访人士皆指出,7号文的最大意义、也是深层意义在于,督促银行更真实地暴露不良,并且更精准地分类贷款。 曾刚认为,在实践当中,很多银行的贷款偏离度是“很高的”。 贷款偏离度,是指贷款的账面分类和真实分类的偏差程度,是衡量贷款分类准确性的逆指标,偏离度指标值越大,分类准确性越低;偏离度指标值越小,分类准确性越高。 一位股份行资产负债管理人士称,银行做小“逾贷比”(即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做大“逾期纳入不良比” (即逾期90天以上贷款被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是“常见且可以理解”的。 受访人士指出,现在监管层的意思很明朗,是要结合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五大因素,对每一家银行实施差异化管理。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是要进行现场检查、加强风险甄别的,如果发现不良贷款违规虚假出表等掩藏风险的情况,是要提高作假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的。这就相当于鼓励达标银行,而督促不达标银行早日合规。 “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挤干净不良水分。”上述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告诉记者。 当然,深远的意义或许还要时日才能体现,但对金融市场信心的提振已经很快显现。受7号文消息刺激,今日(3月6日)午后债市打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涨,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现券收益率明显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收益率最低报4.88%,创该券两个月收盘收益率新低。 降拨备后,银行的资产质量真转好了吗 不少受访银行业人士都表达出的一个分析是,下调拨备要求是当局对经济信心和不良改善信心的确认,选择此时调整只证明一点,“不良正在降,经济正向好”。 从行业数据来看,商业银行不良率在2012年至2016年间不断上行,并于2016年三季度达到最高点1.76%,而2017年以来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74%,连续5个季度持平。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不良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呈现企稳下降趋势,仅农商行不良率仍在走高。上市银行不良率在2017年下降更为明显,已公布去年业绩快报的15家上市银行中,有13家年末不良率较年初下降,环比来看,多数上市银行去年末不良率较三季度末有所下行,资产质量改善趋势明显。 而从区域数据来看,资产质量在不同地区分化,但总体下降。从已披露信息的15个省市银监局数据来看,风险暴露较早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不良率继续回落,其中上海、浙江等地甚至出现连续两年不良“双降”。 具体来看,有6个已披露数据的省市去年出现不良“双降”,包括浙江、厦门、北京、上海、山西和河南。其中,浙江、上海两地均实现连续两年“双降”,厦门、河南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不良“双降”。 以浙江地区(不含宁波)为例,去年末该地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近300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53个百分点至1.64%,目前不良率水平已低于广东(不含深圳)。江苏虽然延续2016年不良“一升一降”,但去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仅较2016年初增长7.17%,不良贷款率却由2016年初的1.49%连续下降至1.25%,企稳迹象明显。 资产质量改善也对这些地区银行业盈利情况形成较大的正面影响。从现有数据来看,广东、江苏、河南等地银行业去年净利润均实现10%以上增长。其中,得益于4年来首次出现不良“双降”,河南银行业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的颓势得以扭转,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686.25亿元,同比增长17.68%,增幅位居国内地区前列。 反观东北、西南、山东等地,地区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局面依旧未见好转,吉林、山东等三个省不良率上升,拖累净利润下降。 总体而言,我国多省份不良开始调头。为何不良率开始下降之后,银监会才下调拨备率?市场的主流解读是因为“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而化解银行不良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降低拨备率有助于银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处置不良资产,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则认为,此次下调拨备率或许还与2017年开始的银行“表外回表”、资本金压力急剧上升有关。“下调拨备覆盖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有助于银行表外资产顺利回表,这会降低“表外回表”的摩擦成本,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渡。” [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如何影响股市 6问6答全知道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如何影响股市 6问6答全知道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如何影响股市债市?6问6答全知道 记者 赵婷 今天的重磅消息来自银监会。 按照最新消息,银监会将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从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下调两个指标对银行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银行盈利能增加吗?银行员工能涨工资吗?买银行股能赚钱吗?希望你能从基金君的六问六答中寻找到答案。 第一,什么是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 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 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先说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两个指标的意义,这两个指标都是反应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监管指标。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贷款拨备率:就是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余额的比率,是反映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的重要监管指标之一。 两者之间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按照新的标准,也就是分子——贷款损失准备金变少了。 第二,会怎样影响银行报表? 先说结论,理论上银行的利润会增加,资产负债表更扎实。 从会计处理上看,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借一笔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要贷一笔资产减值准备。拨备率,其实就是贷的那一项减值准备,只是两个指标的分母不同。 假设一家银行要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要在贷方计1亿的资产减值准备,那么同时要借一笔资产减值损失,这个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下调了拨备覆盖率,假设下调后同样的贷款余额资产减值准备从1个亿下降到0.8亿元,当期损益里面借的资产减值损失也是0.8亿,当期损失中这一笔就利润增加了0.2亿元。这就是最直接的影响,利润增加。 第二就是资产负债表更扎实,因为贷的一笔资产减值准备需要在原值中减扣,记在资产负债表中,现在这比资产减值准备下降,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也看上去多一些。 第三,如何向债市传导? 按照上面的逻辑,既然计提的准备金少了,那随之银行的流动性增加,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流出,刺激债市。 从债市的表现来看,在今日消息传出后,债市也的确走红,打破较长时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 九州证券的老师是这么解释拨备率下调利好债券市场的传导逻辑的: 第一,银行资本增加,银行可投资于信用债、委外的规模扩大,利好债券市场。 第二,银行资本增加,有助于帮助银行“表外转表内”,“表外转表内”能够顺利进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将降低。 不过,对于债市的刺激作用,有私募基金债券投资人士表示,拨备率下降可能会有利于信用债违约率的下降,但对促进债市走牛或还有待观察。 第四,银行的盈利状况会有实质上的改善吗? 在业内人士看来,拨备率下降更多的是账面的变化,只是看上去银行的利润可能变多了,但银行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加。即便是账面的利润,可能也不会有明显的释放。所以,银行的小伙伴暂时不用期待会加工资了哈。 趣时资产投资经理熊林表示,对盈利的影响可以忽略,因为拨备计提的要求下降并不意味着银行释放利润,因为150%要求很多银行都达到了, 相当于把底线放松,银行也不会按照底线去放利润,所以对银行利润没什么影响。 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大部分银行都是达标的,短期大概率不会释放利润,因为银行 历史上一直用逆周期调控的模式,在坏账生成比较多的时候 少计提一点,在行情好的时候,坏账减少的时候,会稍微多提一点,用来对冲下一轮周期,特别是四大行。银行是相对保守的,所以不会因为标准的放松就快速释放利润,银行的谨慎性决定了不会这样。 不过,也有毅木资产投资总监祝俭表示, 如果真实的不良情况和账面差距不大,拨备下降,盈利能力确实可以得到提升。 第五,一行一策原则下,哪些银行会受益? 简单回答就是,对整个资产质量确认更积极的银行更利好。 按照银监会的规定,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 “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要求时,应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贷款分类准确性。 根据单家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对风险分类结果准确性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各级监管部门结合风险排查、现场检查发现的不良贷款违规虚假出表等掩藏风险情况,可适度提高单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二)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 根据单家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与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对积极主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处置不良贷款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三)资本充足性。 根据单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对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对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不得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趣时资产投资经理熊林表示,这次下调是按照拨备的计提和不良资产的确认积极度来的,低于70%的是一档,高于100%的又是一档 ,不良资产确认越高,拨备计提要求越低,最高超过100%的不良 确认,拨备计提可以到120%。所以这个事情对整个资产质量确认更积极的银行更利好,可以降低拨备的要求,对资产质量确认不严谨的银行影响不是特别大。 毅木资产投资总监祝俭表示,一行一策之后,未来银行资产质量的真实性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好银行和粉饰财务报表的银行会逐步拉开差距,整个银行体系会更规范。 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对过去不良资产认定比较严格,计提比较充分的银行会有利好,在方向上也是在鼓励这些银行的发展。这些银行也由于各方面拨备拨贷都在比例都非常高,离限制比较远, 还是要取决于他们本身周期,拨备率下降对他们短期影响不是太大。少数银行有逾期贷款,不良贷款的认定不严格,可能在这段时间会受到冲击。 第六,银行股值得投资吗? 总体来说,性价比还不错。 趣时资产投资经理熊林表示,首先对银行股是中性偏利好的影响。这个时间点下调银行拨备计提监管指标,本质因为是监管层对宏观经济信心比较强,不良消化差不多了,有信心下放拨备指标 。另外,下调拨备率也不是新鲜事,以前就提过,这个时间点放出来本质上是对宏观经济担忧的下降,银行股的风险是比较低的,之前又跌了一部分投资价值还是不错的。 毅木资产投资总监祝俭表示,今年年初,主流银行股有大幅上涨,现在基本回到了原位,进入低风险区域。但最终股价表现,还要看这一轮经济向下的力度有多大。根据历史经验判断,这一轮经济大概率会继续向下,但预估幅度不大。资产质量相对健康的几家大行,18年PB在1倍左右,股价往下空间很小。股价往上空间更多来自于ROE,目前大银行的ROE在14个点左右。 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整体还是比较看好银行的投资价值,相对更看好在前期的周期中,贷款控制比较严格,放贷上在上一轮下行周期相对谨慎, 收缩相对比较小的银行。除了不良改善因素之外,今年去杠杆中在负债端有明显的优势的银行,对他们来说息差上更加有利,这些因素叠加起判断, 银行是风险收益比非常好的板块 。 [详情]

拨备红线下调 董希淼:逆周期动态调节、差异化管理机制建立
拨备红线下调 董希淼:逆周期动态调节、差异化管理机制建立

  中国网财经3月6日讯(记者 张晗) 银监会近期下发通知明确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在调整方式上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此次调整标志着逆周期动态调节机制和差异化管理机制的初步建立。具体来看,他表示,银行拨备覆盖率应该建立一个逆周期动态调节机制。“在经济上行周期拨备覆盖率可以更高一些、多计提一些拨备,有更充足的风险吸收能力,到经济下行周期时就可以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在经济下行周期时拨备覆盖率可以适当下调,减轻银行压力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对于差异化的管理机制,董希淼对中国网财经表示,此次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调整后存在一个区间,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根据贷款分类的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的积极性以及资本的充足性等三个主要的参考指标。在区间之内,不同的银行将对应不同的监管要求,进而建立了一个正向激励的机制,“这就鼓励银行不断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尤其是不良贷款分类的真实性,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度,不断的提升资本充足率。” 董希淼说。他认为,此次通知调整对银行业最直接影响或在于净利润的改善。“我们判断2018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比2017年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 [详情]

银行拨备监管红线大幅下调 可转回拨备规模约5500亿
银行拨备监管红线大幅下调 可转回拨备规模约5500亿

  拨备监管红线大幅下调,可转回拨备5500亿,反哺银行利润 宋易康 拨备计提是商业银行利润的“调节器”。少计提拨备的银行,可以减少成本,从而使得净利润增加。 3月6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从地方银监局获悉,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下调拨备监管“红线”。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 《通知》调整的内容核心包括两点。一是划定了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监管新“红线”: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二是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也就是说,部分商业银行在符合最优标准下,可少计提拨备的空间加大,拨备覆盖率最低120%,贷款拨备率最低1.5%。 可转回拨备规模约55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整体下调后将释放大量银行利润。以工商银行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5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在计提610亿元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537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 不过,并非所有银行都可以凭自身需要按照最新监管要求将计提拨备的标准下探到最低。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以及资本充足率成为监管考核银行的主要三方面因素。 根据《通知》,监管对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处置的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及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进行了“明码标价”,每一档都有相对应的拨备计提标准。 例如,一家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在85%~100%之间的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需要达到130%,贷款拨备率要求为1.8%。该比例越低,对应的拨备计提标准也越严苛。 又例如,同样对应拨备覆盖率140%和贷款拨备率2.1%的监管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如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需达到11.5%~12.5%;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如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可进一步下探至10.5%。 联讯证券李奇霖分析认为,只看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元左右。他表示,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不过并非所有银行都急于贴着监管下线少计提拨备。在经济放缓阵痛期,银行释放拨备资源、加大处置不良贷款这种“以丰补欠”的逆周期做法,在前几年信用风险高企的外部环境下比较常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此前监管设定拨备覆盖率为150%,贷款拨备率为2.5%,主要考虑外部信用风险将继续上升,未雨绸缪。此外一些银行的不良率较高。而目前信用风险企稳,未雨绸缪压力减小。并且,监管强化下很多银行不良贷款真实度显著提高,对真实度高的银行下调拨备覆盖要求符合现状。 截至3月6日收盘,除建行、农行、工行、招行小幅下跌外,其余22只A股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加速行业“二八分化” 与此同时,由于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以及资本充足性与拨备计提挂钩,拨备计提标准对商业银行的反向激励作用也更加凸显。 李奇霖指出,从三个定量要求来看,银监会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两个:首先,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其次,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二八分化’将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还是抓紧补充资本吧。”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由于上市银行不披露90天以上贷款比例和处置不良比例,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四大行2017年半年报发现,按照资本充足率情况看,仅工行、建行两家可以适用计提拨备的最低标准,而农行、中行则需按次低标准计提拨备,适用拨备覆盖率130%、贷款拨备率1.8%。 国有大行尚且如此,各项指标因素参差不齐的中小银行更将在计提拨备面前表现出更大的分化。曾刚指出,越好的银行,拨备计提要求越低,利润会更好,形成正反馈,由此强化不同银行之间的分化。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后发现,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已经开始“花样补血”补充资本。例如,3月5日,证监会网站显示,发审委召开吴江银行可转债发行审核工作会议。无独有偶,江苏银行2月2日晚间公告,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总额不超过200亿元。此外,二级资本债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已经发行二级资本债126.5亿元。 除上述三大指标外,《通知》还提出附加条件。其中包括,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 此外,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将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节约的支出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 《通知》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而“一行一策”则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金融监管研究院分析师刘诚燃解读认为,“同质同类”意味着,考虑到机构规模,比如跨省级区域经营、资产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和地级市城商行就不具有同质性。而“一行一策”实际相当于每家银行都有一个专门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以体现出差异化监管。[详情]

拨备监管红线大幅下调,可转回拨备5500亿,反哺银行利润
拨备监管红线大幅下调,可转回拨备5500亿,反哺银行利润

  拨备计提是商业银行利润的“调节器”。少计提拨备的银行,可以减少成本,从而使得净利润增加。3月6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从地方银监局获悉,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下调拨备监管“红线”。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通知》调整的内容核心包括两点。一是划定了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监管新“红线”: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二是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也就是说,部分商业银行在符合最优标准下,可少计提拨备的空间加大,拨备覆盖率最低120%,贷款拨备率最低1.5%。可转回拨备规模约55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整体下调后将释放大量银行利润。以工商银行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5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在计提610亿元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537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不过,并非所有银行都可以凭自身需要按照最新监管要求将计提拨备的标准下探到最低。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以及资本充足率成为监管考核银行的主要三方面因素。根据《通知》,监管对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处置的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及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进行了“明码标价”,每一档都有相对应的拨备计提标准。例如,一家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在85%~100%之间的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需要达到130%,贷款拨备率要求为1.8%。该比例越低,对应的拨备计提标准也越严苛。又例如,同样对应拨备覆盖率140%和贷款拨备率2.1%的监管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如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需达到11.5%~12.5%;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如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可进一步下探至10.5%。联讯证券李奇霖分析认为,只看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元左右。他表示,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不过并非所有银行都急于贴着监管下线少计提拨备。在经济放缓阵痛期,银行释放拨备资源、加大处置不良贷款这种“以丰补欠”的逆周期做法,在前几年信用风险高企的外部环境下比较常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此前监管设定拨备覆盖率为150%,贷款拨备率为2.5%,主要考虑外部信用风险将继续上升,未雨绸缪。此外一些银行的不良率较高。而目前信用风险企稳,未雨绸缪压力减小。并且,监管强化下很多银行不良贷款真实度显著提高,对真实度高的银行下调拨备覆盖要求符合现状。截至3月6日收盘,除建行、农行、工行、招行小幅下跌外,其余22只A股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加速行业“二八分化”与此同时,由于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以及资本充足性与拨备计提挂钩,拨备计提标准对商业银行的反向激励作用也更加凸显。李奇霖指出,从三个定量要求来看,银监会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两个:首先,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其次,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二八分化’将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还是抓紧补充资本吧。”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上市银行不披露90天以上贷款比例和处置不良比例,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四大行2017年半年报发现,按照资本充足率情况看,仅工行、建行两家可以适用计提拨备的最低标准,而农行、中行则需按次低标准计提拨备,适用拨备覆盖率130%、贷款拨备率1.8%。国有大行尚且如此,各项指标因素参差不齐的中小银行更将在计提拨备面前表现出更大的分化。曾刚指出,越好的银行,拨备计提要求越低,利润会更好,形成正反馈,由此强化不同银行之间的分化。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后发现,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已经开始“花样补血”补充资本。例如,3月5日,证监会网站显示,发审委召开吴江银行可转债发行审核工作会议。无独有偶,江苏银行2月2日晚间公告,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总额不超过200亿元。此外,二级资本债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已经发行二级资本债126.5亿元。除上述三大指标外,《通知》还提出附加条件。其中包括,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此外,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将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节约的支出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通知》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而“一行一策”则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金融监管研究院分析师刘诚燃解读认为,“同质同类”意味着,考虑到机构规模,比如跨省级区域经营、资产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和地级市城商行就不具有同质性。而“一行一策”实际相当于每家银行都有一个专门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以体现出差异化监管。[详情]

资色 |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拟实行“一行一策”
资色 |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拟实行“一行一策”

  今日头条●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拟实行“一行一策”3月6日,据第一财经报道,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通知》的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通知》解释称,所谓“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而“一行一策”则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私募动态● 中投公司准备首次发行离岸债券3月6日,据彭博新闻社报道,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正在筹备其第一次海外债券发行,为其十年前为管理中国的部分外汇储备而创立以来,开辟的又一新的融资渠道。● Sequoia Capital为多只基金大举筹资3月6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硅谷最著名的风投公司之一Sequoia Capital正全力以赴,寻求补充资金储备。据一位了解Sequoia计划的人士透露,如果实现筹资目标,Sequoia将募集超过120亿美元资金,为其在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宏伟计划提供资金。私募观点● 证大投资:二季度或迎白马股投资机会近日,证大投资总裁姜榕表示,白马股经历了一年的上涨,需要时间消化获利的筹码。从数据统计来说,白马股上涨了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至少需要3—6个月的调整周期。从目前的调整时间来看,已经将近一半的时间了。投资白马股的机会,可能在二季度左右的时候出现,投资重点在于精选投资标的。● 桥水基金:中美贸易战只是“政治秀”近日,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发表观点认为,美国已经宣布的关税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实际影响将是非常小的。特朗普此举是为了借由向中国展现强硬手段,以此获得国内的支持的“政治秀”。投资圈关注● 保监会:偿付能力风险不容忽视3月6日,保监会官网消息,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表示,当前保险业风险管控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一些偿付能力风险不容忽视。一是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连续8个季度持续下降;二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存在较大压力;三是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的问题较为突出;四是保险公司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有的公司主要依靠房地产增值等维持偿付能力。● 证监会:加大“四新”企业支持力度,积极推进股权融资3月6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下一步证监会的工作包括几点:一是深化主板和创业板改革,加大对“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在保持IPO发行常态化的同时,继续稳步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三是推进新三板改革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积极研究推进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四是高度重视私募股权投资;五是推动交易所债券和银行间市场协调发展;六是平稳推出原油期货等。● 保监会: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将于近期推出3月5日,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称,目前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通过,现在保监会正在积极准备,将于近期推出。● 证监会:股市杠杆资金较高点下降60%3月6日,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主任张野表示,2017年末,我国股市杠杆资金规模是1.9万亿元,较2015年6月的最高规模下降了60%。● 阎庆民:支持新经济将考虑很多制度创新3月6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在支持新经济方面,将会考虑一系列制度创新。例如,可能会对盈利要求进行调整,综合看公司发展的“技术参数”是否跟产业未来发展一致。对于同股不同权的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也可能会作出制度安排。● 去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310亿美元3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去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31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外资企业进出口接近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0%。● 美国2月服务业接近十年最快增速3月6日,据彭博新闻社报道,美国供应管理协会5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服务业在2月份以接近十年来最快的增速扩张,预示着美国经济本季度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亚马逊欲向客户提供支票账户类产品3月6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知情人士称,亚马逊正在与摩根大通等大型银行进行商谈,商谈重点放在开发一款可吸引年轻客户和没有银行账户客户的产品。该知情人士称,无论最终形式如何,这一计划并不涉及亚马逊成为一家银行的可能性。- 小彩蛋 -[详情]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刺激债市大涨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刺激债市大涨

  周二(3月6日),受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消息刺激,债市打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两个月新高,现券收益率明显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收益率最低报4.88%,创该券两个月收盘收益率新低;资金面整体维持平稳。 交易员表示,原本“两会”期间信息繁杂,而资管新规料公布在即,央行持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暗示中性基调,市场多空交织债市上午窄幅波动;但午后受银监会拟下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消息刺激,债市打破盘整格局,国债期货大幅收涨,现券收益率大幅下行。 国债期货大幅收红,10年期债主力合约T1806收涨0.42%,5年期债主力合约TF1806收涨0.18%。银行间现券收益率明显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170215收益率下行4.10bp报4.8875%,10年期国债活跃券170025收益率下行2.48bp报3.8350%。 据一财网,3月6日地方银监局消息,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通知》的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一级市场方面,国开行三期债中标收益率均低于中债估值,2年期需求旺盛。国开行1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4.0436%,全场倍数2.77,边际倍数4.33;2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4.4550%,全场倍数4.93,边际倍数4.33;3年期金融债中标利率4.62%,全场倍数2.57,边际倍数3.37。 市场资金面方面,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3月6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因此无资金投放也无回笼。银行间市场隔夜供给充裕,七天及以上期限相对略少,但无碍短期总体宽松态势。交易员称,本月有两笔MLF到期,美联储也将在下旬公布议息决定,后者与“两会”结束时间较为接近,加之季末MPA考核因素,即使是存款类机构也不敢掉以轻心。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连续两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3月6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因此无资金投放也无回笼。 据经济参考报,资管新规即将落地,百万亿资管迎强监管。知情人士称,经过相关部门多轮征求意见和反复酝酿,并按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后,资管新规或于近期发布。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2018年CPI涨幅目标3%左右,2018年GDP增长目标为6.5%左右,财政赤字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 邓海清点评称,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债市而言是利多,要点包括确认货币政策微调、流动性拐点已至,赤字率下调超出市场预期,经济下行可能性较大,推动债券市场发展作为金融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等等;对于3月债券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市场情绪难以预料;维持3.8%以上的10年国债具有绝对的配置价值。 中金固收点评称,经济增速弱化会形成基本面利好,但在金融防风险和去杠杆的过程中,债券的配置需求也会受到抑制,预计二季度供给开始释放的情况下,债券收益率可能还会小幅回升但幅度可控;但全年来看,随着经济增速和货币增速的放缓,基本面利好最终也会作用于债市,下半年债券收益率可能会再度回落。 天风固收认为,就宏观经济目标设定而言,高质量发展的开局年明显围绕民生工作在展开,突出了就业目标的重要性,从稳定就业的角度来看,中央在经济增速上面的诉求并不强烈,与此对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设定都相对“保守”,债券市场可以希望的“政策红利”不多,关键仍需静待基本面演化。 国君固收表示,今年财政政策基调从“更加积极有效”转向“聚力增效”,预计国债总发行量3.4万亿左右,地方政府债总发行量3.9万亿左右;货币政策淡化M2和社融目标,政策基调从“稳健中性”重回“松紧适度”。 来源:陆家嘴固收论坛 [详情]

李奇霖:下调拨备红线利于合规银行增加利润与资本金
李奇霖:下调拨备红线利于合规银行增加利润与资本金

  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7号文) 联讯证券李奇霖、钟林楠 1、  主要内容是:银监将原有2.5%的贷款拨备率、150%的拨备覆盖率指标分别调整为1.5%-2.5%、120%-150%的浮动区间。 2、  具体实施上,银监会将依据资本充足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比例、处置不良贷款占新增不良贷款比例三个定量指标及机构类别等定性因素,对各个银行制定不同的拨备监管红线。(“一行一策”、“同质同类”) 3、  发文的目的是什么?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4、  从三个定量要求来看,银监在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两个:1)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2)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5、  影响有多大?由于银行不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例与处置不良比例,因此我们依据资本充足率项目对上市银行做了简单的测算,发现如果只看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左右。 [详情]

机构解读银行拨备率下调:预计可转回拨备大约5500亿
机构解读银行拨备率下调:预计可转回拨备大约5500亿

  新浪财经讯 3月6日消息,据报道,银监会于2月28日下发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联讯证券解读称,银监在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预计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左右。 具体如下: 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7号文) 联讯证券李奇霖、钟林楠 1、  主要内容是:银监将原有2.5%的贷款拨备率、150%的拨备覆盖率指标分别调整为1.5%-2.5%、120%-150%的浮动区间。 2、  具体实施上,银监会将依据资本充足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比例、处置不良贷款占新增不良贷款比例三个定量指标及机构类别等定性因素,对各个银行制定不同的拨备监管红线。(“一行一策”、“同质同类”) 3、  发文的目的是什么?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4、  从三个定量要求来看,银监在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两个:1)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2)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5、  影响有多大?由于银行不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例与处置不良比例,因此我们依据资本充足率项目对上市银行做了简单的测算,发现如果只看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左右。[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 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
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 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

  每经记者  张喜威 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天下午(3月6日)从权威渠道获悉,银监会上周印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据悉,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 所谓“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而“一行一策”则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根据2012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标准为150%,这两项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这项《管理办法》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于2013年底前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底前达标,2016年底前未达标的,应当制定达标规则,向银行业监管机构报告,最晚于2018年底达标。 显然,上述《通知》下发实施后,监管对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两项监管指标的要求总体上将有所下降。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1.42%,贷款拨备率为3.16%,均较2016年末有所上升。 [详情]

申万评下调拨备:管理层对不良率有信心 放心买银行股
申万评下调拨备:管理层对不良率有信心 放心买银行股

  【申万宏源金融】银行:银监会调整拨备要求点评 1. 首先明确,若媒体报道属实,利好银行。 2. 下调拨备要求是对经济信心和不良改善信心的确认:我国监管的一贯思路是,对于已经不合时宜的监管要求,会在其不是核心矛盾的时候将其取消,150%拨备覆盖率底线和2.5%拨贷比迟早要调整,但并不会在不良风险高压时调整,“火上浇油”和“压力来临大面积松动底线”均不是我国银行监管机构的政策选项。当前,绝大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在150%以上,切换IFRS9新会计准则还会进一步提升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并不是当前银行面临的核心矛盾,选择此时调整,只证明一点:经济没问题、不良没问题。 3. 要求银行更加严格确认不良符合当前的政策大方向,银行不良认定更严格、资产负债表更干净,利好银行估值。 4. 松动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与表外回表内关系不大,表外非标资产质量好于表内贷款,回表并不会带来额外不良压力,此时松动更多源于前述管理层对经济和不良的判断。 5. 银行板块观点:银行今年不良、息差、业绩改善的大趋势没有变化,前期下跌纯属业绩真空期中策略风格所致,板块估值已回到1倍18年PB左右,可放心买入,重申银行“龙头搭台、拐点唱戏”策略:1)拐点首选上海、中信,2)龙头首选招行、工行、建行、宁波。[详情]

拨备率下调护航表外转表内 2018债牛将现两阶段行情
拨备率下调护航表外转表内 2018债牛将现两阶段行情

  邓海清,“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人民大学客座教授;陈曦,“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研究员 2018年3月6日,媒体报道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通知》的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从概念上讲,贷款拨备率又称拨贷比,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可简称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对于具体公式,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贷款拨备率=贷款减值准备/各项贷款×100%;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100%。贷款拨备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 在实际执行中,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存在一种不良贷款率,保证两项指标恰好同时满足,即最少的减值准备可以同时满足2项基本标准,一般称之为“黄金不良贷款率”。 因此,对于此次监管按情况下调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可以达到调控贷款分类准确性、提高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银行可使用利润提高、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 回顾历史,媒体早在2016年初就报道“监管研究降低拨备覆盖率至120%”(2016年2月,财新网),但直到两年后的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才发文,其时点值得深思。当时媒体报道银行呼吁降低拨备覆盖率的原因是“资产质量不断恶化”,回顾不良率确实在2012-2016年不断上行,2016年三季度达到最高点1.76%,而2017年以来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74%,上市银行不良率在2017年下降更为明显。 为何不良率开始下降之后,银监会才下调拨备率?市场的主流解读是因为“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而化解银行不良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降低拨备率有助于银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处置不良资产。 我们认为上述解释不无道理,但是我们认为,此次下调拨备率或许也与2017年开始的银行“表外回表”、资本金压力急剧上升有关。表外资产回表的最大困难在于,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后,相当多的资产需要银行补充资本金,因此除不良外,增加了另一大块资本占用。下调拨备覆盖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有助于银行表外资产顺利回表,这会降低“表外回表”的摩擦成本,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渡。 我们认为拨备率下调利好债券市场,其传导逻辑有两个: 第一,银行资本增加,银行可投资于信用债、委外的规模扩大,利好债券市场。 第二,银行资本增加,有助于帮助银行“表外转表内”,“表外转表内”能够顺利进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将降低。 对于债券市场,我们在2017年底以来是“中国债市第一多头”,核心观点“2018年最好、最确定的机会是利率债”、“10年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央行货币政策边际变化,流动性拐点已现”,“债市春天到来”,目前已经得到充分验证:1月19日以来,截止3月1日,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16BP至3.82%,10年国开收益率下行32BP至4.81%。 对于3月债券市场,主要不确定性包括:(1)机构改革方案落地,(2)财经领导换届,(3)大资管新规落地,(4)美联储加息、中国是否存款加息;在这些不确定性面前,债市出现短期冲击也无可厚非。 我们在3月5日报告《如何看懂今年“两会”报告?——妙门在此!!》提出,政府工作报告后,债市不确定性应当降低:因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是“十九大”定调“党是领导一切的”的首次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边际变化代表着党中央的态度,有助于降低市场对于新一届财经官员可能“紧货币”的担忧。 站在更长期的角度,我们认为前述3月不确定性因素并不决定债券市场价值中枢,最多只可能导致债券的短期价格波动。我们认为债券的价值取决于(1)央行货币政策、(2)基本面,因此维持3.8%以上的10年国债具有绝对的配置价值,“2018年最好、最确定性机会是利率债”。 对于2018年债券市场,我们认为收益率下行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年国债收益率4%→3.7%,这一阶段的核心驱动逻辑是:货币政策边际变化,流动性拐点出现,监管对债市冲击高峰已过,银行“资产负债表再平衡”初见成效,债市从超调向均衡价值区间回归; 第二阶段:十年国债收益率3.7%→3.4%,这一阶段的核心驱动逻辑是:基本面拐点充分验证,通胀担忧完全消退,大资管新规落地,存款加息冲击结束,债市风险点彻底消除,债券市场在价值区间内进一步走牛。 [详情]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为120%
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为120%

  3月6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从地方银监局获悉,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 《通知》的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通知》解释称,所谓“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而“一行一策”则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根据早前的银监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正式引入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标准为150%,这两项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这项管理办法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于2013年底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则放宽期限至2018年底达标。 与之相比可以看到,此次《通知》下发后,银监会拨备覆盖率及拨贷比监管“红线”将整体下调。 事实上,从2016年上半年起,便有个别银行率先打破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的“红线”。例如,工商银行2016年上半年拨备覆盖率降至143.02%,贷款拨备率为2.21%。彼时,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业绩发布会上对于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低于银监会监管“红线”做出正面回应:“工商银行这种处理方式,也得到监管部门理解。”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整体下调后将释放大量银行利润。同样以工商银行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5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在计提610亿元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537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 金融监管研究院分析师刘诚燃解读认为,“同质同类”意味着,考虑到机构规模,比如跨省级区域经营、资产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和地级市城商行就不具有同质性。而“一行一策”实际相当于每家银行都有一个专门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以体现出差异化监管。 此外,《通知》指出,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将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节约的支出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 截至3月6日收盘,建行、农行、工行、招行小幅下跌,其余22只A股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原标题:一行一策、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拨贷比最低1.5%) [详情]

银监会发2018年7号文:银行拨备率下调为120%-150%
银监会发2018年7号文:银行拨备率下调为120%-150%

  来源:轻金融 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全文如下: 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 银监发[2018]7号 各银监局: 为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根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11年第4号)有关规定,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内容 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二、调整方式及参考因素 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 “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各类机构实施细则及对单家银行的监管要求不能低于本通知要求。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要求时,应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定量标准参见附件)。 (一)贷款分类准确性。 根据单家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对风险分类结果准确性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各级监管部门结合风险排查、现场检查发现的不良贷款违规虚假出表等掩藏风险情况,可适度提高单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二)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 根据单家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与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对积极主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处置不良贷款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三)资本充足性。 根据单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对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对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不得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三、相关要求 (一)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执行贷款风险分类监管要求,完善内部风险分类政策和流程,认真排查整改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等问题,确保分类结果真实反映贷款风险,提高审慎经营水平。 (二)各级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和贷款损失准备变化情况的监测,督促商业银行积极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处置不良贷款,切实发挥贷款损失准备的风险缓冲功能,确保释放贷款损失准备与处置不良贷款基本同步。 (三)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将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节约的支出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 (四)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商业银行加强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信息披露,在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调整后的最近一次公开披露信息中,应披露本行的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及实际水平。 (五)各银监局对辖内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作出调整决定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银监会报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8年2月28日 附件: 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定量参考标准 各级监管部门应综合考虑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三方面因素,按照孰高原则,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最低监管要求。 一、贷款分类准确性。 按照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逾期90天以上贷款 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 拨备覆盖率 最低监管要求 贷款拨备率 最低监管要求 100% 120% 1.5% [85%,100%) 130% 1.8% [70%,85%) 140% 2.1% 70%以下 150% 2.5% 二、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 按照处置的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处置的不良贷款占 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 拨备覆盖率 最低监管要求 贷款拨备率 最低监管要求 90%及以上 120% 1.5% [75%,90%) 130% 1.8% [60%,75%) 140% 2.1% 60%以下 150% 2.5% 三、资本充足性。 按照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资本充足率 (系统重要性银行) 资本充足率 (非系统重要性银行) 拨备覆盖率最低监管要求 贷款拨备率 最低监管要求 13.5%及以上 12.5%及以上 120% 1.5% [12.5%,13.5%) [11.5%,12.5%) 130% 1.8% [11.5%,12.5%) [10.5%,11.5%) 140% 2.1% 11.5%以下 10.5%以下 150% 2.5% 延伸阅读: 部分银行拨备率此前已跌破150%的监管红线 [详情]

快讯:银行拨备率下降券商业绩大好 中资金融股大涨
快讯:银行拨备率下降券商业绩大好 中资金融股大涨

  新浪港股讯 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券商、保险股业绩大好,推动今日金融股随大市大幅上涨。其中,中国太平涨6.12%,新华保险张5.52%,中信证券涨4.61%,中金公司涨4.26%,招商银行涨4.04%,中国银河涨3.87%,中国平安涨3.78%,工商银行涨3.82%,建设银行涨3.34%。 知情人士称,中国银监会已下发通知,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中金公司分析师田眈认为,从负债端的变化来看,一是保障性保单在新业务中占比大幅提升,超过30%,这类业务有助于保险公司大幅增加盈利;二是保险产品定价利率放开后,保单相对银行理财和基金的吸引力提升;三是2016年开始实施的“偿二代”对大公司的资本约束放宽,使得保险公司杠杆上限提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21家上市券商发布了2017年的业绩快报,共实现营业收入2287.64亿元,同比增6.18%。净利润756.17亿元,同比增4.35%。其中,营收和净利润各有11家券商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兴业证券张忆东表示:建议以“优质金融股龙头为盾牌,以优质成长股为长矛”,顺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港股IPO制度创新,对成长股进行精选、准确定价,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以立足基本面和估值进行Long-short配对交易策略。[详情]

一行一策、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拨贷比最低1.5%
一行一策、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拨贷比最低1.5%

   【一行一策、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拨贷比最低1.5%】从地方银监局获悉,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通知》的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一财) [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一行一策 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银监会下调拨备红线:一行一策 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重磅|一行一策、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拨贷比最低1.5% 宋易康 3月6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从地方银监局获悉,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 《通知》的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通知》解释称,所谓“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而“一行一策”则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根据早前的银监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正式引入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标准为150%,这两项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这项管理办法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于2013年底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则放宽期限至2018年底达标。 与之相比可以看到,此次《通知》下发后,银监会拨备覆盖率及拨贷比监管“红线”将整体下调。 事实上,从2016年上半年起,便有个别银行率先打破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的“红线”。例如,工商银行2016年上半年拨备覆盖率降至143.02%,贷款拨备率为2.21%。彼时,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业绩发布会上对于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低于银监会监管“红线”做出正面回应:“工商银行这种处理方式,也得到监管部门理解。”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整体下调后将释放大量银行利润。同样以工商银行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5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在计提610亿元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537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 金融监管研究院分析师刘诚燃解读认为,“同质同类”意味着,考虑到机构规模,比如跨省级区域经营、资产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和地级市城商行就不具有同质性。而“一行一策”实际相当于每家银行都有一个专门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以体现出差异化监管。 此外,《通知》指出,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将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节约的支出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 截至3月6日收盘,建行、农行、工行、招行小幅下跌,其余22只A股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详情]

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要求 拟行一行一策
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要求 拟行一行一策

  据财新报道,银监会下调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要求 拟实行“一行一策”。银监会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在确定具体监管要求时,将主要考虑银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的主动性、资本充足率等。 [详情]

小调查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