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对话刘畅:80后海归女性企业家的国际视野
对话刘畅:80后海归女性企业家的国际视野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5月19日  11:37
新浪财经对话王小川:以长跑的心态看待搜狗运营
新浪财经对话王小川:以长跑的心态看待搜狗运营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12日  10:49
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贸易战不会影响中美基本关系
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贸易战不会影响中美基本关系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9日  08:43
但斌:A股估值将在不久后出现回归
但斌:A股估值将在不久后出现回归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9日  07:13
“最强大脑”蒋昌建:中美关系是谨慎而乐观的
“最强大脑”蒋昌建:中美关系是谨慎而乐观的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9日  09:06
记者手记:一群中国人每年跑到哈佛大学到底做了什么?
记者手记:一群中国人每年跑到哈佛大学到底做了什么?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9日  05:09
北大教授吴声:技术正在打造数字生活至数字生命
北大教授吴声:技术正在打造数字生活至数字生命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9日  07:16
联合国张晓华:生态文明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充满信心
联合国张晓华:生态文明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充满信心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9日  08:40
哈佛中国基建论坛:中国能源转型 美国角色不该是对手
哈佛中国基建论坛:中国能源转型 美国角色不该是对手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9日  07:18
对话德国前副总理:贸易战没有赢家 德国也将受损
对话德国前副总理:贸易战没有赢家 德国也将受损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10:02
哈佛大学主任:对中国三十年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到惊叹
哈佛大学主任:对中国三十年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到惊叹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7日  11:12
美中关系委员会:中美贸易仍在协商 望90天内取得进展
美中关系委员会:中美贸易仍在协商 望90天内取得进展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03:23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对美国以牙还牙方式非常担忧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对美国以牙还牙方式非常担忧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7日  11:39
亚布力论坛创始人:未来四十年抓住属于中国的希望
亚布力论坛创始人:未来四十年抓住属于中国的希望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7日  12:13
卡耐基梅隆教授邢波:没有必要对人工智能过度焦虑
卡耐基梅隆教授邢波:没有必要对人工智能过度焦虑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7日  12:18
长江商学院院长:全球大变局之际 中国人贡献智慧之时
长江商学院院长:全球大变局之际 中国人贡献智慧之时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7日  14:47
哈佛中国基金主席:中美关系如同夫妻关系 需同甘共苦
哈佛中国基金主席:中美关系如同夫妻关系 需同甘共苦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01:24
哈佛中国科技论坛:AI产业上 中美各具优势
哈佛中国科技论坛:AI产业上 中美各具优势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08:40
王晓园:高净值人群激增 投资中国更具吸引力
王晓园:高净值人群激增 投资中国更具吸引力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16:09
高圣远:微博等社交媒体加速电影行业百花齐放
高圣远:微博等社交媒体加速电影行业百花齐放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08:01
刘雪樵:特朗普巨额税瞄准的是中国2025年计划
刘雪樵:特朗普巨额税瞄准的是中国2025年计划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08:02
Charlotte Russe首席执行官:亚裔女性是我的一个优势
Charlotte Russe首席执行官:亚裔女性是我的一个优势

新浪综合|2018年04月08日  08:03
徐小平:时代的力量如何凝聚? 中西结合回到中国
徐小平:时代的力量如何凝聚? 中西结合回到中国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01:21
王小川:互联网创业要赶早 搜狗能存活是个奇迹
王小川:互联网创业要赶早 搜狗能存活是个奇迹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02:21
胡祖六对话哈佛教授:创新将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血液
胡祖六对话哈佛教授:创新将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血液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05:42
方文山:IP价值在于情感的生命力
方文山:IP价值在于情感的生命力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8日  05:32

最新新闻

对话刘畅:80后海归女性企业家的国际视野
对话刘畅:80后海归女性企业家的国际视野

  【哈佛聚焦】对话刘畅:80后海归女性企业家的国际视野 来源: 哈佛中国论坛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各行各业扮演起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哈佛中国论坛的舞台上也出现了更多女性领导者靓丽的身影。而刘畅就是登上哈佛中国论坛舞台的杰出女性企业家之一,她早年赴美国留学,在新希望集团的不同岗位上低调锻炼了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并最终成长为这家老牌民营企业的新掌门人。在不久前结束的第21届哈佛中国论坛上,刘畅女士作为闭幕式嘉宾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并接受了哈佛中国论坛的独家专访。作为80后海归企业家的她,不仅在海归就业、企业社会责任感等问题上有着深入的看法,对于传统企业创新和海外市场开拓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洞见。 刘畅女士接受哈佛中国论坛采访 问:您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到美国留学。您觉得您在美国留学的这段经历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我来的比较早,其实那个时候来到这里才15岁。差异那个时候是巨大的,因为我来的时候才94、95年,那个时候的中国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大家也知道,在中国我们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学一个学科更多的是老师告诉我们标准答案,回去以后你要记熟这个标准答案,那么你就可以考个高分。在到了美国来以后,我觉得我最大的一个改变是,让自己去独立思考。 因为我们是教会学校,我记得我们有一门课是圣经课,老师会让我们每天听完一个圣经故事以后自己来做分享。我头三个月是完全交不了作业的,我特别苦恼,我找我的老师说,怎么办?这个课没有给我们答案,我怎么可能分享呢?他就也很耐心地告诉我,其实这个东西没有标准答案,你的感觉就是你的答案。你的感觉和别人找到共鸣,这可能就是我们思想的方法。我就觉得,自己的思想如释重负,改变了一种看问题的态度。我觉得这是美国这段经历对我改变最大的一个方面。 刘畅女士哈佛中国论坛演讲风采 问:您在本次哈佛中国论坛亲自出席新希望的招聘会,并在集团内一直积极推动人才年轻化的战略。您觉得年轻人的参与对于企业发展有怎样的帮助?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如今在毕业以后回到祖国,您觉得留学生回国之后就业有哪些优势,又会遇到哪些挑战? 答:首先植入一下,年轻就是新希望!年轻特别重要,因为年轻人就是流量,年轻才知道新的生活方式是什么,而且年轻人他们也有机会来到国外去接触到新的一些知识、环境。年轻人可以给我们搭建一个年轻人的组织,那这样的话组织就被换新了,因为组织的载体就是人,你用怎样的人决定你的组织焕发出来怎样的气质。事实上现在我们顶层管理者的年龄结构是37岁,这已经是非常年轻的一个管理团队了。所以用年轻人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向。 关于第二点,刚才在招聘的时候我就说,我觉得海外回来的人两极化很明显。一种人呢,比如像我的一位中学师弟,他是本科哈佛的,以前是投行背景。因为是海外名校和大机构出身,当他来到我们公司的时候,我们也很意外。他说他来的时候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他就是要了解中国的私营企业,他认为中国的私营企业是真正具有未来的这样一个地方。第二,他说他要在民营企业当中去找一个真正有正确价值观的公司,所以他之前也换过公司,最终找到我们以后,他非常认可我们的价值观。最后,他花五年的时间能把我们的战略投资部门打造成一个井井有条、有方法、有纪律的这样一个组织,我觉得这是很正向的一个例子。他就是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并且把自己的短期规划、三年内的规划都做得井井有条,奔着这个目标去解决任何的困难。我们公司其实也有很多其他这样成功的例子,不仅仅是海归,但凡成功的人都是有一个准确的目标。 至于另外一种不太合适回国就业的海归的问题就在于,自己的定位和外部的环境总是找不到一个正确的平衡,这样的话他们就很难很好地说服自己,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目标来牵引,总是觉得我应该去更好的地方,总是觉得我的优点没有被发现,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缺乏良好的自我认知和不够有心,我觉得要做一个有心人。 问:新希望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崛起的一批民营企业之一。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您对民营企业在中国未来发挥的作用有何期待?有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年龄仅有2.5年,作为一家老牌民营企业的掌门人,企业长青的秘诀是什么? 答:今天我在宣讲会的时候,我主要的核心就是针对这个“新”字,企业基业长青是大家共同的一个美好愿望,但是你要长青的话必须要有年轻人作为我们核心的载体。人是核心的载体,所以你的思维一定要新,你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新,你的开放程度一定要足够新,这些是一个企业能够保持继续发展的一个根本。我们回过头来看,新希望其实和国外的一些企业比历史并不算很长,但在中国算很长,我觉得这是因为新希望保持了几种方向的开放和不停的自我迭代和裂变,所以今天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成绩。我们不是在每个时代都跑的最快的人,但是我们是每一次机会都把握住并且也能让自己得到红利的人。我觉得除了保持创新以外,还有几条很简单的价值观,比如说你要坚持阳光,在面对任何的问题的时候你就是要有一颗很大的、能够抗击打的心。第二个就是规范正向,因为越是规范正向其实你的成本越低。 问:新希望集团从1996年起就开始国际化布局,在全球30个地区建立了600多家分公司,业务横跨四大洲。集团是怎样把握海外扩张的机遇的? 答:在九十年代海外扩张头几年,我们刚刚走出来的时候的战略就是推广我们最擅长的饲料厂,然后到比我们发展更慢一点的国家去做这样的一个复制,然后通过这种复制同时把它当做一个触角让它能够去观察这个社会其他能够发展的一些可能性。目前的话我们的战略会有新的调整,是以资本的方式和利率的方式结合起来。我们在这个行业之中之所以主要是找发展中国家,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对于肉蛋奶的需求是有人口红利的,这是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一个赛道。 那么接下来的话,因为我们国内自己的情况变了,我们的消费升级了,我们的供需不平衡变了,我们需要更好的产品了,因此我们需要有品牌引领、食品安全、资源丰富的合作方跟我们来对接,利用投资的方式让我们寻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很清楚地说我们最大的资源就是中国市场,然后我们最大的能力也是了解中国市场,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在中国市场沉淀了三十多年的声誉、我们珍惜的人际关系和我们不停创新的能力。所以我相信,我们只要坚持这样做下去,还是很有发展的未来的。 刘畅女士哈佛中国论坛演讲风采 问:作为一位女性企业家,您怎样看待今天女性经商的环境? 答: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女性经商和在职场上发展最好的一个环境,我们很少有听说对女性不公平,我们甚至认为,作为女性在职场上我们有我们特殊的能力,因为我们善于沟通,我们比较包容,我们比较懂得原谅。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有时候没有那么功利,而是为了收获内心的快乐去做一件事情。我觉得这就是女性的一些优势,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我比较喜欢沟通,你会发现沉淀了一定基础的沟通就有巨大的价值。中国有很好的这样一些女性创业成功人士的这样一些例子,柳青、胡玮炜还有今年出席哈佛中国论坛的龙湖集团的上一代的企业家,我觉得都是很优秀的一些例子。 问:您在管理新希望集团之外,也参与了很多社会爱心和慈善活动。可以谈谈您做慈善活动的心路历程吗? 答:因为我父亲、母亲都做慈善活动,我接触也比较早。虽然说是慈善项目,我觉得这其实更是自己认知这个社会的一个过程。最早的话我和同学们一起发起去做帮助白内障患者的活动,我觉得其实收获更多的是我们。记得每一次在总结的时候,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因为见到了这个世界的另外一面。渐渐地,我们发现其实我们收获的是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肯定,是别人求助于你然后你又能够去解决的这样一些欣慰,最后是感动,根本没有谁施与谁,只有互相感动。别人很无意的事情其实会带给你很大的感动,所以我觉得慈善是彼此的,它就是一种心灵的交换。 到后来会发现说,自己如果完全没有社会的认知来做慈善的话,有些时候也只能停留在捐捐钱,或者是在一个岗位上帮帮忙。我会觉得说,回到企业当中来,我能更深刻地认知社会是怎么样的,通过企业的方式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能够脱贫、能够致富、能够找到自己未来在现代化世界当中的定位,我觉得这也非常有意义,所以公益慈善我们持续在做。我们同时也在关注一些进城务工的工人子女的教育问题,我和一些朋友也捐钱去拍一些片子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教育现状,然后希望通过一些捐助能够改善他们一些很简单的认知,比如做一些社区的点,添一些玩具,教育他们多一些沟通的方式。 我母亲在参与一些儿童早期的价值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因为我们好像比较少让孩子从小就关注自己的生命,理解自己生命的重要性,然后如何在危险的时候对自己进行保护。组织者都是一群高知识水平的在家的妈妈,她们不甘于只带自己家的娃娃,完全自己手编出来一套生命教育地教程,目前已经被上海市的教委录为教材了,但是目前还只是在个别的学校试用。我认为这个事情非常伟大。 问:您能给哈佛中国论坛留一句寄语吗? 答:哈佛中国论坛不应该仅仅面对中国人,我觉得应该包括所有对中国感兴趣的人。你们都是哈佛的本科生,你们代表了中国在美国最优秀的一群人之一,应该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其实我们中国的学子非常的国际化、非常的开放。此外论坛可以继续拓宽角度,这样对企业、学术、社会的深度交流也有更大的帮助。 刘畅女士是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GFSI(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董事会成员。在2017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她荣膺了“年度经济人物”殊荣。刘畅及其管理团队致力于推动新希望六和产业链转型升级。新希望六和在2017年《财富》评选的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02位,是GFSI董事会董事及GFSI中国理事会联席副主席单位。 采编、撰稿 | 邵卓涵[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5月19日 11:37
百人会邓兆祥: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非常有限
百人会邓兆祥: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非常有限

   新浪财经讯 近日在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的闭幕式上,百人会(Committee 100)联合创始人、Carnegie Towers Strategic Investment Advisory 创始管理合伙人邓兆祥出席闭幕式并向大家分享了他创办百人会的经历,并且呼吁在座的在美华人要积极地聚在一起,向美国人宣传和树立中国的形象,为促进中美关系出一份力。 邓兆祥表示百人会建立的契机是当年中美关系之间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团结华人推进美国华裔全面参与美国社会,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如进,百人会的影响力非常巨大,邓兆祥展示了多张百人会代表和美国政要的合照并说:“我们的会员包括当时主席的同学等,这使得我们的声音能被听见。” 对于中美关系,邓兆祥说:”虽然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仍然觉得美国对中国的认知非常有限。” 很多人对于中国崛起感到恐慌, 但邓兆祥说中国其实只是试图找回曾经的自己,而不是意图对别人造成威胁,“中国在1850年时的一国GDP就可以占整个世界的35%。这个数值在之后的历史动荡中曾一度跌至个位数。所以很多美国人对于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穷国家”。他们对于中国的经济腾飞感到反常。 邓兆祥表示,没有多少美国人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他说:”没有人关心很多关于中国的一些事实和改变,例如 ‘一带一路’。”因此,他向在场的年轻人呼吁:“当你们走出这个会场,你们就有责任向身边的美国人传递更多关于中国的意识,传播关于中国的事实。“ 百人会除了为华人发声,还会依靠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进行中美关系研究。每年百人会都会出版关于中美的特定问题进行研究比发表研究结果。例如百人会进行民调,调查中美两国民众对于彼此的态度。 邓兆祥表示:“我们最新的研究说明两国的年轻一代都对彼此有了更加多的信任,理解和尊敬。”这是让人很有信心的一个结果,这说明中美关系大程度上在往乐观的方向发展。邓兆祥还表示,“希望现在的人们不会被媒体的只言片语蒙蔽了眼睛。一定要看到事物的双面性,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信息所误导。” 百人会是一个美国的华裔非盈利组织,以华裔精英为主。1990年成立于纽约,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会员有建筑师贝聿铭、企业家杨雪兰和音乐家马友友等。目前百人会的规模接近160人。(新浪财经北美站 胡艺涵 发自波士顿)[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4月18日 13:29
新浪财经对话王小川:以长跑的心态看待搜狗运营
新浪财经 | 2018年04月12日 10:49
专访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通过多边机制来解决中美贸易纠纷
专访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通过多边机制来解决中美贸易纠纷

  希望现在开始,两个国家已经可以开始坐下来,把他们各自的担忧摆到台面上,看我们是否可以达成一个互惠的贸易和投资协议,也可以让两国都能满意。[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4月09日 14:32
“最强大脑”蒋昌建:中美关系是谨慎而乐观的
“最强大脑”蒋昌建:中美关系是谨慎而乐观的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下午,在2018哈佛中国论坛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前美国商务部助理副部长葛艾儒、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事务教授托尼-赛奇(Anthony Saich) 就国际社会日益变化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刻的讨论。目前中美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究竟该如何理性看待和理解当前的关系? 对于近期的中美贸易战,蒋昌建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贸易战’真正起作用将会是几个月之后,因此政治家拥有足够时间进行谈判,平衡各方权益 。从各个国家发展历程上看,在新的国家领导人上台之后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纵观历史,基本都得到了缓慢却有效的解决。” 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时代结束了吗? 蒋昌建首先提出自己对“韬光养晦”含义的诠释,他认为“韬光养晦”意味着保持低调,而不仅仅是“隐藏自己的力量”。我觉得中国仍然愿意并在继续保持“低调”。 托尼-赛奇表示,“2008年 至2009年左右,中国有着令人发展的成就。然而那个时候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主要是美国导致的。但是中国政府非常有信心,因为他们的国家体制非常有效,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我认为正是自那以后,对与已经实现的成就与他们正在做的事,中国正不断在提升自己的信心,不仅仅是中国政府,也包括中国人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中国在一些例如“气候变化”之类国际问题上很愿意参与讨论。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看,比如在领土问题上,中国与一些别的东南亚国家仍存在争端,所以我不认为中国仍然在保持低调,中国的转变在积极和争议的两方面都有吧。” 对此,蒋昌建补充道,不管低调不低调,中国政府,甚至习近平主席当然要继续保持一个立场来保护中国人的共同利益。“当然我们也在寻求一些多边解决方案来应对我们所面临的一些大的挑战,而不仅仅直接采取一些单边的解决办法。” 蓬勃发展的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计划,树立了中国从“制造大国”变身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蒋昌建谈到,中国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广阔的市场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是作为国家不可忽略的内部因素,因此中国现有在新兴科技与商业模式上巨大的机会,不完全是西方国家所给予的。同时,对于制造业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举措对美国转移制造业种种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是一个互利的过程。 对于近期的中美贸易战,蒋昌建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贸易战” 真正起作用将会是几个月之后,因此政治家足够时间进行谈判,平衡各方权益 。“从各个国家发展历程上看,在新的国家领导人上台之后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纵观历史,基本都得到了缓慢却有效的解决。” 葛艾儒对于此话题表示,这是一项重大举措,中国制造重塑了中国的世界地位,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因发达的制造产业而成为世界的中心,如今,经过90年代到今天不断的发展,中国正在朝这一目标不断靠近,地位不断提升。 台湾问题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谈到台湾问题,托尼-赛奇认为,实现台湾统一要有足够的决心,同时也要有对于其背后复杂利益与连带关系的考量与权衡。蒋昌建表示,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如今祖国统一,可以说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还不是统一的国家,对任何一个政治家来说,祖国统一都是自己的政治梦想之一。这项进程,具体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时间表,暂时不清楚,18和19大报告写到,2049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针对美好的未来,也是针对过去屈辱的历史。就个人的理解,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至于使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解决,个人认为中国政治家足够的智慧来和平解决这个问题。 (新浪财经北美站 王兆迪 发自波士顿)[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4月09日 09:06
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贸易战不会影响中美基本关系
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贸易战不会影响中美基本关系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8月下午,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J. Stapleton Roy)出席2018哈佛中国论坛闭幕式。他表示:中美贸易战不会影响中美基本关系,它的爆发只是因为特朗普政府内缺乏对中美关系政策基本原则了解的人才。 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于4月6日至4月8日在波士顿正式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凝聚时代力量”(The Power of Our Times)。下午2:15开始的闭幕式由凤凰卫视主持人朱梓橦主持,《邓小平时代》作者、哈佛大学社会科学院荣休教授傅高义、华春保险董事长王梓木、百人会联合创始人邓兆祥,MSNBC和NBC新闻主播吕勇诗,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肯尼迪家族基金董事Stephen Kennedy Smith,导演方文山等作为嘉宾出席。芮效俭作为嘉宾参加闭幕式与傅高义对话。 谈到当今中美两国元首,芮效俭认为两人都经历了一段历史矛盾的时期,但是两人之间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特朗普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任何政治生涯、没有任何军队经验的总统;并且,特朗普总统周围的人,包括其家族与政策顾问,之前均不了解华盛顿的政治运作。他认为,特朗普作为一位依靠家族企业起家的商人,在运行企业时,当他做出决定便可以得以执行;然而,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面临着联邦制与三权分立制的掣肘,总统做出的决定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这对特朗普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习近平主席正好相反,他拥有十几年“从县到省,再到中央”的从小至大的从政经验,“正好集历任中国领导人的优点”。他认为,这种不对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美双方国民对于国家前景的判断。 芮效俭称赞,中国领导人往往对关键性问题的原则性把握很强;而美国领导人如果没有事先咨询过政治顾问,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特朗普总统甚至时常出现在不同场合观点前后完全不一致的情况,这让白宫发言人苦不堪言。 芮效俭认为,中美贸易战并非只是贸易争议,而是特朗普政府团队中缺乏了解处理中美关系的人才。事实上,美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贸易争议,例如美国曾在上个世纪极力抑制日本的迅速崛起而频繁采用贸易战,限制日本出口,并最终成功打趴日本。但本质上,美国和这些任何一个国家的贸易关系还是趋向稳定的。 芮效俭认为,中美之间的基本外交关系并没有因贸易战被毁掉,只是到了一个特殊转折点。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特朗普政府团队中缺乏中美关系专家。 从今年3月16日美国国会全票通过及总统特朗普本人签署生效《台湾旅行法》这一事件中便可得知,目前的国会中根本没人意识到中国在美国外交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也没有人了解美国对外政策上的基本原则。这一法律不仅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对中美外交关系造成了破坏,同样也对美国与台湾的非正式外交关系造成了破坏。所以,他认为目前的贸易战不会影响中美基本关系,只是目前美国政府急须填补在对外关系上的知识缺口,吸纳有建设性建议、意见的外国问题专家,组成更专业的总统顾问团,“虽然这很困难,很多优秀人才没有面对特朗普总统的勇气,不愿加入特朗普团队。” 芮效俭(J. Stapleton Roy),1935年出生于中国南京,美国外交家。195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专业,1991年至1995年间任美国驻华大使,1999年至2001年间任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是当今美国外交界和学术界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专家。 (新浪财经北美站 山冰沁 发自波士顿)[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4月09日 08:43
联合国张晓华:生态文明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充满信心
联合国张晓华:生态文明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充满信心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晚, 在2018年中国哈佛论坛上,环境论坛嘉宾针对气候变化应对问题分享真知灼见,指出“气候变化不是骗局”、“没有中国的参与,全球气候应对无从谈起”、“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指引下,对中国气候变化应对充满信心”等观点。 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于4月6日-4月8日在波士顿Seaport会展中心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凝聚时代力量”(The power of Our Power)。随着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贡献、参与与引领作用,以及近年来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此次哈佛中国论坛专门设置了“环境论坛”,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亚洲项目主任费楠茉致开幕式,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赵小璐主持,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张晓华、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经理王怡婷、FinTech4Good首席执行官张晓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亚洲项目主任费楠茉、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赵小璐共同参加。 费楠茉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极端天气情况在全球频发,“气候变化并不是骗局”。中国在巴黎协议中作出了很多承诺,以前每周有一个煤矿被建设,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过去5年政府投入,政策推行、规制措施、规模经济的实施及经济再造等领域的很多努力,中国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现在太阳能应用方面超过全球其他任何国家总量,推进污染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但中国在大气排放与污染还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值得关注。并进一步指出,投入230000亿元才能实现巴黎协议,但现在还不到三分之一。接下的路更艰难,需要更进一步的经济结构的深化。 张晓华表示,全球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没有中国的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无从谈起。很多国家将气候问题看成是发展问题,而不是环境问题,怎么找到低碳发展的途径是共同面临的挑战。 第二是国家政治的问题。各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国际谈判的进程涉及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主要的分歧是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发展,存在累积排放。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还需要能源的进一步支持。2006年清洁发展机制的引入与可更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助推可更新能源的迅速发展,2009年后国家领导人对生态的重视,将气候变化作为发展亮点打造。气候变化从发改委的管理调整到新成立的生态环境保护部,也显示了气候变化应对与国内环保问题的结合,这将更加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应对。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是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我对中国气候变化应对有信心。 赵小璐则对碳市场做了介绍,全球共51个国家设置了碳市场。中国湖北碳市场每年实现3.5%的碳减排,同是保持了9%的GDP 2。我们EDF与Google合作,设置污染物监测器等,共同推进气候变化应对。 同时,张晓晨回顾了参与哥本哈根谈判和在美国高校设置气候变化课程的工作经历。他 提出,是否可以不依靠政府,仅依靠市场,就可以将气候变化应对内部化?是否可以通过特定的科技术实现绿色发展低成本?最终寻找到区块链技术,首先通过分布式总账实现低成本的气候变化的应对。第二通过区块链实现农村地区的能源覆盖。第三个,将气候谈判过程通过区块链技术提高谈判效率。 王怡婷指出,世界自然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通过绿色金融与贸易政策倡导帮助中国成为拉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引擎。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电力及相关技术最大的输出国,大宗商品贸易也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而中国对大豆、棕榈油的大量进口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例如全球大部分热带雨林的毁害是出口驱动导致的。 最后与会嘉宾对与会者提出的中国碳市场、核能源建设、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做了针对性讨论,提出借助基础设施、数据库建立、能力建设与技术建设将提高中国碳市场的减排绩效。对中国核能建设问题,大家提出中国核能力的确是全球最高,但核建设成本高,在电力市场没有竞争力,虽然中国有远大目标,但也在考虑合理布局。 张晓华指出,核电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段,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体系是比较严格的,主要是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进而指出可持续教育实现行为改变和价值判断的重要性。生态账户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方法。 王怡婷针对渔业补贴问题,提出生态补偿、生态认证等方式,推进渔业与市场端的联系,系统性推进可持续养殖,进而提出可以结合开放性湿地系统,国家公园建设推进环境教育。 嘉宾简介: 张晓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气候变化团队高级政策顾问。过去十年一直从事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相关问题研究的工作,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工作5年多,专职从事巴厘路线图谈判工作。 2003-2006年间,曾担任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气候谈判代表团的成员。 王怡婷,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开发经理,致力于保护战略的开发和筹资。她参与过分布于四大洲的环保组织的工作以推动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环境治理、及科技与社会创新。她于2009年加入(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现任其理事长。 张晓晨,FinTech4Good 创始人、总裁、全球数字经济领袖委员会主席,亚太经合理事会绿色商业特别行动组顾问。FinTech for Good(FinTech4 Good)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和金融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孵化、加速和投资将他们带到前沿市场。 费楠茉,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 NRDC中国项目的创始人,现任亚洲项目主任。曾工作于美国司法部、内政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国际环境法中心。曾经担任过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会长和主席,目前是中美能效联盟的共同创始人和主席。 赵小璐,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美国环保协会(EDF)是美国非政府非赢利性环保组织, 1967年成立,有超过40万名会员。一直致力于为涉及水、大气、海洋、人体健康、食品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诸多领域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新浪财经北美站 张翼飞 王兆迪发自波士顿)[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4月09日 08:40
哈佛中国基建论坛:中国能源转型 美国角色不该是对手
哈佛中国基建论坛:中国能源转型 美国角色不该是对手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下午,在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上,来自中国基础建设行业的企业领导出席了基础建设分论坛“全球范围的互联互通”炉边谈话。 中国石油国际事业(美洲)公司总经理李少林、中国电信美洲公司总经理谭旭、中国工商银行北美总经理张剑宇、中交建美国公司总经理易路平,中美能源中心副主任、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孙庆云等嘉宾围绕着能源基础建设核心问题,对中美比较和融资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孙庆云教授认为,中美两国在基础建设和能源问题上其实有很多的共性和互补性,“中美两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两个国家一共的消耗可以占到全球的一半,煤的消耗中美两国可以占到60%。”他认为中美两国有远大的合作前景,在现存的贸易逆差下,两国完全可以加大煤电油气的大宗买卖,拉动贸易减少逆差。在中国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一个对手。 特朗普访华期间,中国国家能源集团曾签署谅解备忘录,斥资837亿美元投资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页岩气、电力和化工生产项目,这是中国基建行业拥有国际大型项目的综合服务能力、运作能力以及资本的运作能力的体现。 易路平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最核心的问题是供给和需求,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公共产品,并且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很大。谭旭认为电信的基础设施需要平衡和兼具社会责任,既要保证社会信息化,也要保证商业用途。 来自金融行业的张剑宇提出了中国基建企业的两个优势:“综合解决能力和服务能力”和“与美国企业强的互补性”。中国基建行业在快速发展,“全球十大承包商有六名是来自中国。”他们有配套的解决能力,包括在资金融资方面。他表示,“美国在工业的高端领域具有优势,但在中低端并不具备。” 谭旭则引用了一些数据来证明中国在基建方面的腾飞,“移动业务力中国的移动基站数量是美国的20-30倍,而且4G基站的比例非常高”,“2017年中国的宽带用户中,光纤用户比例已高达80%。”此外,在采纳新技术和投资新技术上中国要强于美国,他表示,“美国基础建设的主流运营商不愿意投资、互联网投资实业。” 基础建设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融资,张剑宇表示:“融资缺口现在有两万亿美元。”基础建设的资金一般来自政府相关支出和私人部门,运营所产生的收益。前者的突破空间非常有限, 对于第二部分,张剑宇认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周期长,难以吸引私人股权和社会资本。 PPP模式也不够成熟。” 她继续介绍中资金融机构的优势:”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有经验。伴随改革开放的成长,和企业共同走出去。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中资机构还拥有全球化的前景,在海外长远布局,也拥有当地解决问题和服务的能力。“ (新浪财经北美站 胡艺涵 发自波士顿)[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4月09日 07:18
北大教授吴声:技术正在打造数字生活至数字生命
北大教授吴声:技术正在打造数字生活至数字生命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晚 ,在正在举办的哈佛论坛上,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北京大学新媒体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吴声出席炉边谈话“用户即场景:充满生机的中国商业新物种”。吴声分享了中国社会商业新物种诞生的契机,揭示了多个当下流行的现象背后的流量原理,所涉及的品牌包括:美团、摩拜、网红咖啡Blue Bottle、拼多多、快手等等。他表示,“新物种发生于商业文明进程,技术塑造新的生物性状,完成从数字生活到数字生命。用痛点、刚需和高频等必要因素来显化、强化和固化你的生活方式。” 吴声表示新物种很多都是是技术普惠的场景,“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就是微信小程序,当你的祖辈向你发来跳一跳的链接,你会明白微信小程序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当你意识到的时候,你已经离不开它了。”新技术并非新物种,但新技术是新物种形成的基础要素。 大多新物种源于新技术带来的系统改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材料革命,这些新技术创造新物种产生的土壤或新场景解决方案,推动了生产力于生产关系的螺旋式重构。 时下非常火爆的网红咖啡店Blue Bottle就是一个例子,喝咖啡已经变成了一个在社交网络分享和创造流量价值的活动。基于旺盛的用户需求和数据处理算法的先进发展,衍生出城市生活的LBS服务,提高本地效率,实现熟人社交。 他表示,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移动支付,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超越中国在移动支付的地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0%,“这个数据的范围是囊括了包括中国的五线城市的”。 当移动支付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的生活模式就会被移动支付所控制。不仅如此,中国的人口红利和丰富场景, 也给新物种演化提供了绝佳土壤。 对于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这项交易,吴声表示:“阿里并购饿了么是为了在战略上给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增加新的流量值,为了让线上和线下形成一比一的能力,绝非和美团竞争这么狭隘。”在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非对称,可以形容为“我消灭你,但与你无关”。 新浪财经北美站 胡艺涵 发自波士顿[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4月09日 07:16
但斌:A股估值将在不久后出现回归
新浪财经 | 2018年04月09日 07:13
对话刘畅:80后海归女性企业家的国际视野
对话刘畅:80后海归女性企业家的国际视野

  【哈佛聚焦】对话刘畅:80后海归女性企业家的国际视野 来源: 哈佛中国论坛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各行各业扮演起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哈佛中国论坛的舞台上也出现了更多女性领导者靓丽的身影。而刘畅就是登上哈佛中国论坛舞台的杰出女性企业家之一,她早年赴美国留学,在新希望集团的不同岗位上低调锻炼了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并最终成长为这家老牌民营企业的新掌门人。在不久前结束的第21届哈佛中国论坛上,刘畅女士作为闭幕式嘉宾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并接受了哈佛中国论坛的独家专访。作为80后海归企业家的她,不仅在海归就业、企业社会责任感等问题上有着深入的看法,对于传统企业创新和海外市场开拓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洞见。 刘畅女士接受哈佛中国论坛采访 问:您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到美国留学。您觉得您在美国留学的这段经历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我来的比较早,其实那个时候来到这里才15岁。差异那个时候是巨大的,因为我来的时候才94、95年,那个时候的中国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大家也知道,在中国我们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学一个学科更多的是老师告诉我们标准答案,回去以后你要记熟这个标准答案,那么你就可以考个高分。在到了美国来以后,我觉得我最大的一个改变是,让自己去独立思考。 因为我们是教会学校,我记得我们有一门课是圣经课,老师会让我们每天听完一个圣经故事以后自己来做分享。我头三个月是完全交不了作业的,我特别苦恼,我找我的老师说,怎么办?这个课没有给我们答案,我怎么可能分享呢?他就也很耐心地告诉我,其实这个东西没有标准答案,你的感觉就是你的答案。你的感觉和别人找到共鸣,这可能就是我们思想的方法。我就觉得,自己的思想如释重负,改变了一种看问题的态度。我觉得这是美国这段经历对我改变最大的一个方面。 刘畅女士哈佛中国论坛演讲风采 问:您在本次哈佛中国论坛亲自出席新希望的招聘会,并在集团内一直积极推动人才年轻化的战略。您觉得年轻人的参与对于企业发展有怎样的帮助?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如今在毕业以后回到祖国,您觉得留学生回国之后就业有哪些优势,又会遇到哪些挑战? 答:首先植入一下,年轻就是新希望!年轻特别重要,因为年轻人就是流量,年轻才知道新的生活方式是什么,而且年轻人他们也有机会来到国外去接触到新的一些知识、环境。年轻人可以给我们搭建一个年轻人的组织,那这样的话组织就被换新了,因为组织的载体就是人,你用怎样的人决定你的组织焕发出来怎样的气质。事实上现在我们顶层管理者的年龄结构是37岁,这已经是非常年轻的一个管理团队了。所以用年轻人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向。 关于第二点,刚才在招聘的时候我就说,我觉得海外回来的人两极化很明显。一种人呢,比如像我的一位中学师弟,他是本科哈佛的,以前是投行背景。因为是海外名校和大机构出身,当他来到我们公司的时候,我们也很意外。他说他来的时候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他就是要了解中国的私营企业,他认为中国的私营企业是真正具有未来的这样一个地方。第二,他说他要在民营企业当中去找一个真正有正确价值观的公司,所以他之前也换过公司,最终找到我们以后,他非常认可我们的价值观。最后,他花五年的时间能把我们的战略投资部门打造成一个井井有条、有方法、有纪律的这样一个组织,我觉得这是很正向的一个例子。他就是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并且把自己的短期规划、三年内的规划都做得井井有条,奔着这个目标去解决任何的困难。我们公司其实也有很多其他这样成功的例子,不仅仅是海归,但凡成功的人都是有一个准确的目标。 至于另外一种不太合适回国就业的海归的问题就在于,自己的定位和外部的环境总是找不到一个正确的平衡,这样的话他们就很难很好地说服自己,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目标来牵引,总是觉得我应该去更好的地方,总是觉得我的优点没有被发现,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缺乏良好的自我认知和不够有心,我觉得要做一个有心人。 问:新希望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崛起的一批民营企业之一。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您对民营企业在中国未来发挥的作用有何期待?有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年龄仅有2.5年,作为一家老牌民营企业的掌门人,企业长青的秘诀是什么? 答:今天我在宣讲会的时候,我主要的核心就是针对这个“新”字,企业基业长青是大家共同的一个美好愿望,但是你要长青的话必须要有年轻人作为我们核心的载体。人是核心的载体,所以你的思维一定要新,你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新,你的开放程度一定要足够新,这些是一个企业能够保持继续发展的一个根本。我们回过头来看,新希望其实和国外的一些企业比历史并不算很长,但在中国算很长,我觉得这是因为新希望保持了几种方向的开放和不停的自我迭代和裂变,所以今天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成绩。我们不是在每个时代都跑的最快的人,但是我们是每一次机会都把握住并且也能让自己得到红利的人。我觉得除了保持创新以外,还有几条很简单的价值观,比如说你要坚持阳光,在面对任何的问题的时候你就是要有一颗很大的、能够抗击打的心。第二个就是规范正向,因为越是规范正向其实你的成本越低。 问:新希望集团从1996年起就开始国际化布局,在全球30个地区建立了600多家分公司,业务横跨四大洲。集团是怎样把握海外扩张的机遇的? 答:在九十年代海外扩张头几年,我们刚刚走出来的时候的战略就是推广我们最擅长的饲料厂,然后到比我们发展更慢一点的国家去做这样的一个复制,然后通过这种复制同时把它当做一个触角让它能够去观察这个社会其他能够发展的一些可能性。目前的话我们的战略会有新的调整,是以资本的方式和利率的方式结合起来。我们在这个行业之中之所以主要是找发展中国家,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对于肉蛋奶的需求是有人口红利的,这是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一个赛道。 那么接下来的话,因为我们国内自己的情况变了,我们的消费升级了,我们的供需不平衡变了,我们需要更好的产品了,因此我们需要有品牌引领、食品安全、资源丰富的合作方跟我们来对接,利用投资的方式让我们寻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很清楚地说我们最大的资源就是中国市场,然后我们最大的能力也是了解中国市场,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在中国市场沉淀了三十多年的声誉、我们珍惜的人际关系和我们不停创新的能力。所以我相信,我们只要坚持这样做下去,还是很有发展的未来的。 刘畅女士哈佛中国论坛演讲风采 问:作为一位女性企业家,您怎样看待今天女性经商的环境? 答: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女性经商和在职场上发展最好的一个环境,我们很少有听说对女性不公平,我们甚至认为,作为女性在职场上我们有我们特殊的能力,因为我们善于沟通,我们比较包容,我们比较懂得原谅。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有时候没有那么功利,而是为了收获内心的快乐去做一件事情。我觉得这就是女性的一些优势,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我比较喜欢沟通,你会发现沉淀了一定基础的沟通就有巨大的价值。中国有很好的这样一些女性创业成功人士的这样一些例子,柳青、胡玮炜还有今年出席哈佛中国论坛的龙湖集团的上一代的企业家,我觉得都是很优秀的一些例子。 问:您在管理新希望集团之外,也参与了很多社会爱心和慈善活动。可以谈谈您做慈善活动的心路历程吗? 答:因为我父亲、母亲都做慈善活动,我接触也比较早。虽然说是慈善项目,我觉得这其实更是自己认知这个社会的一个过程。最早的话我和同学们一起发起去做帮助白内障患者的活动,我觉得其实收获更多的是我们。记得每一次在总结的时候,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因为见到了这个世界的另外一面。渐渐地,我们发现其实我们收获的是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肯定,是别人求助于你然后你又能够去解决的这样一些欣慰,最后是感动,根本没有谁施与谁,只有互相感动。别人很无意的事情其实会带给你很大的感动,所以我觉得慈善是彼此的,它就是一种心灵的交换。 到后来会发现说,自己如果完全没有社会的认知来做慈善的话,有些时候也只能停留在捐捐钱,或者是在一个岗位上帮帮忙。我会觉得说,回到企业当中来,我能更深刻地认知社会是怎么样的,通过企业的方式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能够脱贫、能够致富、能够找到自己未来在现代化世界当中的定位,我觉得这也非常有意义,所以公益慈善我们持续在做。我们同时也在关注一些进城务工的工人子女的教育问题,我和一些朋友也捐钱去拍一些片子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教育现状,然后希望通过一些捐助能够改善他们一些很简单的认知,比如做一些社区的点,添一些玩具,教育他们多一些沟通的方式。 我母亲在参与一些儿童早期的价值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因为我们好像比较少让孩子从小就关注自己的生命,理解自己生命的重要性,然后如何在危险的时候对自己进行保护。组织者都是一群高知识水平的在家的妈妈,她们不甘于只带自己家的娃娃,完全自己手编出来一套生命教育地教程,目前已经被上海市的教委录为教材了,但是目前还只是在个别的学校试用。我认为这个事情非常伟大。 问:您能给哈佛中国论坛留一句寄语吗? 答:哈佛中国论坛不应该仅仅面对中国人,我觉得应该包括所有对中国感兴趣的人。你们都是哈佛的本科生,你们代表了中国在美国最优秀的一群人之一,应该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其实我们中国的学子非常的国际化、非常的开放。此外论坛可以继续拓宽角度,这样对企业、学术、社会的深度交流也有更大的帮助。 刘畅女士是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GFSI(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董事会成员。在2017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她荣膺了“年度经济人物”殊荣。刘畅及其管理团队致力于推动新希望六和产业链转型升级。新希望六和在2017年《财富》评选的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02位,是GFSI董事会董事及GFSI中国理事会联席副主席单位。 采编、撰稿 | 邵卓涵[详情]

百人会邓兆祥: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非常有限
百人会邓兆祥: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非常有限

   新浪财经讯 近日在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的闭幕式上,百人会(Committee 100)联合创始人、Carnegie Towers Strategic Investment Advisory 创始管理合伙人邓兆祥出席闭幕式并向大家分享了他创办百人会的经历,并且呼吁在座的在美华人要积极地聚在一起,向美国人宣传和树立中国的形象,为促进中美关系出一份力。 邓兆祥表示百人会建立的契机是当年中美关系之间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团结华人推进美国华裔全面参与美国社会,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如进,百人会的影响力非常巨大,邓兆祥展示了多张百人会代表和美国政要的合照并说:“我们的会员包括当时主席的同学等,这使得我们的声音能被听见。” 对于中美关系,邓兆祥说:”虽然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仍然觉得美国对中国的认知非常有限。” 很多人对于中国崛起感到恐慌, 但邓兆祥说中国其实只是试图找回曾经的自己,而不是意图对别人造成威胁,“中国在1850年时的一国GDP就可以占整个世界的35%。这个数值在之后的历史动荡中曾一度跌至个位数。所以很多美国人对于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穷国家”。他们对于中国的经济腾飞感到反常。 邓兆祥表示,没有多少美国人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他说:”没有人关心很多关于中国的一些事实和改变,例如 ‘一带一路’。”因此,他向在场的年轻人呼吁:“当你们走出这个会场,你们就有责任向身边的美国人传递更多关于中国的意识,传播关于中国的事实。“ 百人会除了为华人发声,还会依靠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进行中美关系研究。每年百人会都会出版关于中美的特定问题进行研究比发表研究结果。例如百人会进行民调,调查中美两国民众对于彼此的态度。 邓兆祥表示:“我们最新的研究说明两国的年轻一代都对彼此有了更加多的信任,理解和尊敬。”这是让人很有信心的一个结果,这说明中美关系大程度上在往乐观的方向发展。邓兆祥还表示,“希望现在的人们不会被媒体的只言片语蒙蔽了眼睛。一定要看到事物的双面性,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信息所误导。” 百人会是一个美国的华裔非盈利组织,以华裔精英为主。1990年成立于纽约,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会员有建筑师贝聿铭、企业家杨雪兰和音乐家马友友等。目前百人会的规模接近160人。(新浪财经北美站 胡艺涵 发自波士顿)[详情]

新浪财经对话王小川:以长跑的心态看待搜狗运营
新浪财经对话王小川:以长跑的心态看待搜狗运营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搜狗CEO王小川在出席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之后接受了新浪财经的专访。无论从公司管理、运营情况、还是未来产品战略部署来看,王小川都有一套自己的风格。相比起“腥风血雨”的互联网市场,搜狗的动态总是来得“低调”和“温和”许多。王小川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会找到自己的道路,以长跑的心态看待公司运营。” 2017年年末对于搜狗来说绝对是一个里程碑。搜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使这只最早由搜狐孵化的技术团队最终蜕变成一支“独角兽”。然而,搜狗的蜕变过程总是伴随着与其它互联网公司的比较和对产品盈利能力的质疑。就连王小川在之前的演讲中都说:搜狗存活下来是个奇迹。在这种状态之下,王小川对搜狗未来的发展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新浪财经与王小川的对话: 新浪财经:公司上市之后,搜狗的“慢文化”是如何说服投资者的? 王小川:搜狗的慢文化更多体现在一种工程师、产品进行主导的温和的文化,搜狗的信念是要做出更好的产品来,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样之后我们本身能够高速成长,并且越往后走就越加有利,我们会找到自己的道路,以长跑的心态看待公司的运行。 这种“慢文化”除了让搜狗公司发展得持久,沿路会看到更多的风景,还有一个含义是在变化和泡沫当中,我们有更健康积极的状态。有时候快是有很大消耗的,就像体力运动员,追求极致的时候,是对自己的巨大消耗。而慢公司在是否具有健康性,是否在发展过程当中过度消耗自己等问题上,能够找到自己的度。因此搜狗具有健康性和持久性的发展轨迹,是对于整个互联网历史有见解的公司。 在搜狗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中可以看到,搜狗2017全年总营收9.0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1.059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54%。2017Q4总营收2.778亿美元,同比增长62%。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790万美元,同比增长80%。 搜狗搜索与搜狗输入法这两大核心产品上也在AI技术加持下得到升级,市场份额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截止2017年12月底,搜狗移动搜索流量增长31%。艾瑞数据显示,搜狗的移动搜索份额扩大至18.2%,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的地位。作为全球第一大中文输入软件的搜狗输入法用户规模在2017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手机输入法日活跃用户数已达3.3亿,较一年前增加46%。 除此之外,在技术产品落地上,搜狗还发布了“搜狗旅行翻译宝”、与“搜狗速记翻译笔”两款智能硬件,这是搜狗AI战略首次落地硬件的产品。其中“搜狗旅行翻译宝”已于3月正式上市,以业内领先的离线语音翻译和离线拍照翻译功能为市场所认可和青睐。 搜狗还将不断通过AI升级搜索和输入法双引擎,并继续发展以语言为核心的AI技术,在语音、对话、问答、翻译等核心技术上保持行业领先。 新浪财经:依靠人工智能的搜索结果个性化和网络中立性的博弈您是怎么看的? 王小川:依靠AI,搜索未来将向问答发展。通过整个自然交互技术的布局,搜索引擎会从原来的搜索信息引擎变成搜索答案引擎。 现在的搜索引擎是在用户输入一个关键词之后,提供十条答案或者十个链接,让用户自己在里面做选择。但是用户对十条答案是不满意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精确的答案。即便通过个性化,我们并不可能知道这个答案是否对用户更好。所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使得搜索引擎有能力从关键词提问得到十条结果,变成提出一个问题得到一个精准的答案。 搜狗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把搜索引擎从关键词系统变成问答系统。搜狗搜索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能力,目前大概有5%-1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答案,未来这一比例还会有变化。面对用户提的问题,搜狗搜索不再给一个关键词或者十条链接,而是在你提问题的时候,把整个互联网当做数据库和知识库,直接提供答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搜索,能让用户表达和获取信息更简单。 新浪财经:以语言为核心的搜狗输入法业务如何在未来实现国际化布局? 王小川:依托语音、图像、语义理解等AI技术,搜狗输入法正在向对话方向发展。作为全球第一大中文输入法,搜狗输入法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输入方式,包括文字、语音,以及OCR输入等。 同时,搜狗输入法不断探索与搜索更好结合的形态,比如在聊天场景下,通过智能分享功能,用户可在输入法内搜索信息并快速分享,而无需跳转出聊天应用。应用机器翻译技术,输入法的智能分享功能如今已支持英日韩三国语言翻译,帮助用户跨国沟通无障碍。下一步搜狗输入法要在语言认知能力上发力,从文字输入向聪明的自然交互转变。 新浪财经:作为互联网企业,如何看待最近中美知识产权之争? 王小川:之所以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外企业发生了冲突,其背后原因是,中国有知识没产权。很多中国员工所在的公司,品牌是别人的、技术也是别人的。 知识产权保护的是创新,拿搜狗所处的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来说,中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存在优势,一是人口红利,用户越多企业边际成本越低;二是国家基础建设的全面完善,体制优势使得中国网络使用非常高;三是中国人有活力敢冒险,有创业激情。今天中国互联网创新大气候已经形成,所以我觉得互联网依然会保持创新的力度,并且辐射到更多行业里面去,能够使得各行各业都能够共享和受益。 新浪财经:搜狗近期有没有进军区块链的计划? 王小川:目前无此方面计划。 新浪财经:作为理工男出身的CEO,对于名校技术人才的创业之路有什么建议? 王小川:从一个程序员到创业中的到团队领导需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团队合作,技术人员很多时候是单独工作,从单独工作到团队工作,你要懂得欣赏别人。就像画画,你自己是可以的,但是跟别人一块画画,一块创作,你要接受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表达跟你是一体的,也许对方的能力不如你,导致作品有些地方并不完美,但是如果没有他,这份作品很可能根本完不成。 第二件事情,技术人员要走出非黑即白的道路。这指的是你知道的技术本身以及你掌握的能力。因为技术没法表达,很多技术人员其实已经陷入到狭义技术里去,会说“这个不科学,这伪科学”,否定技术的意义。所以技术掌握不多的人,没办法靠直觉在对世界的认知里打开更大的窗户。 第三件事情,领袖需要想象力。我看到新世界之后,还能感染其他人,让他们跟我一块去相信我的世界长这个样子,然后大家一块撸起袖子把它干出来。领袖要把想象力传播给别人,像信仰植入到其他人脑子里去。所以有的领袖不一定懂技术,但是懂技术能够帮你更有力去推想未来长什么样子。 搜狗创立之初,也是我刚刚研究生毕业之时,就接到了带领六个人做出搜索的任务。我把薪水降半,从清华招了十二名兼职学生,用了十一个月做出了搜狗搜索——作为一个创业者,用不足别人二十分之一的人员和资源,做到了对手两三年才做到的事情。而当年的这些兼职学生,很多人如今已成为搜狗高管,至今仍与搜狗携手共进。 重要的是,公司要向生命学习。一方面学习生命的开放性,鼓励员工走出去多和客户、投资人、其他公司交流;另一方面要像生命一样健康发展,控制员工数量,减肥、去流程化。也正是凭借这些管理经验,我才得以带领搜狗完成技术部门到独立公司的转变,完成了从技术人才到创业家的蜕变。(新浪财经北美站记者 刘硕 发自纽约)[详情]

专访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通过多边机制来解决中美贸易纠纷
专访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通过多边机制来解决中美贸易纠纷

  希望现在开始,两个国家已经可以开始坐下来,把他们各自的担忧摆到台面上,看我们是否可以达成一个互惠的贸易和投资协议,也可以让两国都能满意。[详情]

“最强大脑”蒋昌建:中美关系是谨慎而乐观的
“最强大脑”蒋昌建:中美关系是谨慎而乐观的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下午,在2018哈佛中国论坛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前美国商务部助理副部长葛艾儒、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事务教授托尼-赛奇(Anthony Saich) 就国际社会日益变化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刻的讨论。目前中美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究竟该如何理性看待和理解当前的关系? 对于近期的中美贸易战,蒋昌建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贸易战’真正起作用将会是几个月之后,因此政治家拥有足够时间进行谈判,平衡各方权益 。从各个国家发展历程上看,在新的国家领导人上台之后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纵观历史,基本都得到了缓慢却有效的解决。” 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时代结束了吗? 蒋昌建首先提出自己对“韬光养晦”含义的诠释,他认为“韬光养晦”意味着保持低调,而不仅仅是“隐藏自己的力量”。我觉得中国仍然愿意并在继续保持“低调”。 托尼-赛奇表示,“2008年 至2009年左右,中国有着令人发展的成就。然而那个时候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主要是美国导致的。但是中国政府非常有信心,因为他们的国家体制非常有效,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我认为正是自那以后,对与已经实现的成就与他们正在做的事,中国正不断在提升自己的信心,不仅仅是中国政府,也包括中国人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中国在一些例如“气候变化”之类国际问题上很愿意参与讨论。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看,比如在领土问题上,中国与一些别的东南亚国家仍存在争端,所以我不认为中国仍然在保持低调,中国的转变在积极和争议的两方面都有吧。” 对此,蒋昌建补充道,不管低调不低调,中国政府,甚至习近平主席当然要继续保持一个立场来保护中国人的共同利益。“当然我们也在寻求一些多边解决方案来应对我们所面临的一些大的挑战,而不仅仅直接采取一些单边的解决办法。” 蓬勃发展的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计划,树立了中国从“制造大国”变身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蒋昌建谈到,中国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广阔的市场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是作为国家不可忽略的内部因素,因此中国现有在新兴科技与商业模式上巨大的机会,不完全是西方国家所给予的。同时,对于制造业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举措对美国转移制造业种种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是一个互利的过程。 对于近期的中美贸易战,蒋昌建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贸易战” 真正起作用将会是几个月之后,因此政治家足够时间进行谈判,平衡各方权益 。“从各个国家发展历程上看,在新的国家领导人上台之后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纵观历史,基本都得到了缓慢却有效的解决。” 葛艾儒对于此话题表示,这是一项重大举措,中国制造重塑了中国的世界地位,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因发达的制造产业而成为世界的中心,如今,经过90年代到今天不断的发展,中国正在朝这一目标不断靠近,地位不断提升。 台湾问题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谈到台湾问题,托尼-赛奇认为,实现台湾统一要有足够的决心,同时也要有对于其背后复杂利益与连带关系的考量与权衡。蒋昌建表示,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如今祖国统一,可以说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还不是统一的国家,对任何一个政治家来说,祖国统一都是自己的政治梦想之一。这项进程,具体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时间表,暂时不清楚,18和19大报告写到,2049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针对美好的未来,也是针对过去屈辱的历史。就个人的理解,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至于使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解决,个人认为中国政治家足够的智慧来和平解决这个问题。 (新浪财经北美站 王兆迪 发自波士顿)[详情]

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贸易战不会影响中美基本关系
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贸易战不会影响中美基本关系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8月下午,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J. Stapleton Roy)出席2018哈佛中国论坛闭幕式。他表示:中美贸易战不会影响中美基本关系,它的爆发只是因为特朗普政府内缺乏对中美关系政策基本原则了解的人才。 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于4月6日至4月8日在波士顿正式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凝聚时代力量”(The Power of Our Times)。下午2:15开始的闭幕式由凤凰卫视主持人朱梓橦主持,《邓小平时代》作者、哈佛大学社会科学院荣休教授傅高义、华春保险董事长王梓木、百人会联合创始人邓兆祥,MSNBC和NBC新闻主播吕勇诗,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肯尼迪家族基金董事Stephen Kennedy Smith,导演方文山等作为嘉宾出席。芮效俭作为嘉宾参加闭幕式与傅高义对话。 谈到当今中美两国元首,芮效俭认为两人都经历了一段历史矛盾的时期,但是两人之间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特朗普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任何政治生涯、没有任何军队经验的总统;并且,特朗普总统周围的人,包括其家族与政策顾问,之前均不了解华盛顿的政治运作。他认为,特朗普作为一位依靠家族企业起家的商人,在运行企业时,当他做出决定便可以得以执行;然而,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面临着联邦制与三权分立制的掣肘,总统做出的决定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这对特朗普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习近平主席正好相反,他拥有十几年“从县到省,再到中央”的从小至大的从政经验,“正好集历任中国领导人的优点”。他认为,这种不对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美双方国民对于国家前景的判断。 芮效俭称赞,中国领导人往往对关键性问题的原则性把握很强;而美国领导人如果没有事先咨询过政治顾问,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特朗普总统甚至时常出现在不同场合观点前后完全不一致的情况,这让白宫发言人苦不堪言。 芮效俭认为,中美贸易战并非只是贸易争议,而是特朗普政府团队中缺乏了解处理中美关系的人才。事实上,美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贸易争议,例如美国曾在上个世纪极力抑制日本的迅速崛起而频繁采用贸易战,限制日本出口,并最终成功打趴日本。但本质上,美国和这些任何一个国家的贸易关系还是趋向稳定的。 芮效俭认为,中美之间的基本外交关系并没有因贸易战被毁掉,只是到了一个特殊转折点。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特朗普政府团队中缺乏中美关系专家。 从今年3月16日美国国会全票通过及总统特朗普本人签署生效《台湾旅行法》这一事件中便可得知,目前的国会中根本没人意识到中国在美国外交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也没有人了解美国对外政策上的基本原则。这一法律不仅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对中美外交关系造成了破坏,同样也对美国与台湾的非正式外交关系造成了破坏。所以,他认为目前的贸易战不会影响中美基本关系,只是目前美国政府急须填补在对外关系上的知识缺口,吸纳有建设性建议、意见的外国问题专家,组成更专业的总统顾问团,“虽然这很困难,很多优秀人才没有面对特朗普总统的勇气,不愿加入特朗普团队。” 芮效俭(J. Stapleton Roy),1935年出生于中国南京,美国外交家。195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专业,1991年至1995年间任美国驻华大使,1999年至2001年间任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是当今美国外交界和学术界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专家。 (新浪财经北美站 山冰沁 发自波士顿)[详情]

联合国张晓华:生态文明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充满信心
联合国张晓华:生态文明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充满信心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晚, 在2018年中国哈佛论坛上,环境论坛嘉宾针对气候变化应对问题分享真知灼见,指出“气候变化不是骗局”、“没有中国的参与,全球气候应对无从谈起”、“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指引下,对中国气候变化应对充满信心”等观点。 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于4月6日-4月8日在波士顿Seaport会展中心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凝聚时代力量”(The power of Our Power)。随着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贡献、参与与引领作用,以及近年来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此次哈佛中国论坛专门设置了“环境论坛”,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亚洲项目主任费楠茉致开幕式,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赵小璐主持,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张晓华、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经理王怡婷、FinTech4Good首席执行官张晓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亚洲项目主任费楠茉、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赵小璐共同参加。 费楠茉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极端天气情况在全球频发,“气候变化并不是骗局”。中国在巴黎协议中作出了很多承诺,以前每周有一个煤矿被建设,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过去5年政府投入,政策推行、规制措施、规模经济的实施及经济再造等领域的很多努力,中国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现在太阳能应用方面超过全球其他任何国家总量,推进污染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但中国在大气排放与污染还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值得关注。并进一步指出,投入230000亿元才能实现巴黎协议,但现在还不到三分之一。接下的路更艰难,需要更进一步的经济结构的深化。 张晓华表示,全球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没有中国的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无从谈起。很多国家将气候问题看成是发展问题,而不是环境问题,怎么找到低碳发展的途径是共同面临的挑战。 第二是国家政治的问题。各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国际谈判的进程涉及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主要的分歧是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发展,存在累积排放。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还需要能源的进一步支持。2006年清洁发展机制的引入与可更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助推可更新能源的迅速发展,2009年后国家领导人对生态的重视,将气候变化作为发展亮点打造。气候变化从发改委的管理调整到新成立的生态环境保护部,也显示了气候变化应对与国内环保问题的结合,这将更加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应对。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是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我对中国气候变化应对有信心。 赵小璐则对碳市场做了介绍,全球共51个国家设置了碳市场。中国湖北碳市场每年实现3.5%的碳减排,同是保持了9%的GDP 2。我们EDF与Google合作,设置污染物监测器等,共同推进气候变化应对。 同时,张晓晨回顾了参与哥本哈根谈判和在美国高校设置气候变化课程的工作经历。他 提出,是否可以不依靠政府,仅依靠市场,就可以将气候变化应对内部化?是否可以通过特定的科技术实现绿色发展低成本?最终寻找到区块链技术,首先通过分布式总账实现低成本的气候变化的应对。第二通过区块链实现农村地区的能源覆盖。第三个,将气候谈判过程通过区块链技术提高谈判效率。 王怡婷指出,世界自然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通过绿色金融与贸易政策倡导帮助中国成为拉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引擎。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电力及相关技术最大的输出国,大宗商品贸易也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而中国对大豆、棕榈油的大量进口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例如全球大部分热带雨林的毁害是出口驱动导致的。 最后与会嘉宾对与会者提出的中国碳市场、核能源建设、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做了针对性讨论,提出借助基础设施、数据库建立、能力建设与技术建设将提高中国碳市场的减排绩效。对中国核能建设问题,大家提出中国核能力的确是全球最高,但核建设成本高,在电力市场没有竞争力,虽然中国有远大目标,但也在考虑合理布局。 张晓华指出,核电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段,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体系是比较严格的,主要是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进而指出可持续教育实现行为改变和价值判断的重要性。生态账户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方法。 王怡婷针对渔业补贴问题,提出生态补偿、生态认证等方式,推进渔业与市场端的联系,系统性推进可持续养殖,进而提出可以结合开放性湿地系统,国家公园建设推进环境教育。 嘉宾简介: 张晓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气候变化团队高级政策顾问。过去十年一直从事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相关问题研究的工作,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工作5年多,专职从事巴厘路线图谈判工作。 2003-2006年间,曾担任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气候谈判代表团的成员。 王怡婷,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开发经理,致力于保护战略的开发和筹资。她参与过分布于四大洲的环保组织的工作以推动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环境治理、及科技与社会创新。她于2009年加入(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现任其理事长。 张晓晨,FinTech4Good 创始人、总裁、全球数字经济领袖委员会主席,亚太经合理事会绿色商业特别行动组顾问。FinTech for Good(FinTech4 Good)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和金融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孵化、加速和投资将他们带到前沿市场。 费楠茉,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 NRDC中国项目的创始人,现任亚洲项目主任。曾工作于美国司法部、内政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国际环境法中心。曾经担任过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会长和主席,目前是中美能效联盟的共同创始人和主席。 赵小璐,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美国环保协会(EDF)是美国非政府非赢利性环保组织, 1967年成立,有超过40万名会员。一直致力于为涉及水、大气、海洋、人体健康、食品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诸多领域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新浪财经北美站 张翼飞 王兆迪发自波士顿)[详情]

哈佛中国基建论坛:中国能源转型 美国角色不该是对手
哈佛中国基建论坛:中国能源转型 美国角色不该是对手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下午,在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上,来自中国基础建设行业的企业领导出席了基础建设分论坛“全球范围的互联互通”炉边谈话。 中国石油国际事业(美洲)公司总经理李少林、中国电信美洲公司总经理谭旭、中国工商银行北美总经理张剑宇、中交建美国公司总经理易路平,中美能源中心副主任、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孙庆云等嘉宾围绕着能源基础建设核心问题,对中美比较和融资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孙庆云教授认为,中美两国在基础建设和能源问题上其实有很多的共性和互补性,“中美两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两个国家一共的消耗可以占到全球的一半,煤的消耗中美两国可以占到60%。”他认为中美两国有远大的合作前景,在现存的贸易逆差下,两国完全可以加大煤电油气的大宗买卖,拉动贸易减少逆差。在中国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一个对手。 特朗普访华期间,中国国家能源集团曾签署谅解备忘录,斥资837亿美元投资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页岩气、电力和化工生产项目,这是中国基建行业拥有国际大型项目的综合服务能力、运作能力以及资本的运作能力的体现。 易路平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最核心的问题是供给和需求,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公共产品,并且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很大。谭旭认为电信的基础设施需要平衡和兼具社会责任,既要保证社会信息化,也要保证商业用途。 来自金融行业的张剑宇提出了中国基建企业的两个优势:“综合解决能力和服务能力”和“与美国企业强的互补性”。中国基建行业在快速发展,“全球十大承包商有六名是来自中国。”他们有配套的解决能力,包括在资金融资方面。他表示,“美国在工业的高端领域具有优势,但在中低端并不具备。” 谭旭则引用了一些数据来证明中国在基建方面的腾飞,“移动业务力中国的移动基站数量是美国的20-30倍,而且4G基站的比例非常高”,“2017年中国的宽带用户中,光纤用户比例已高达80%。”此外,在采纳新技术和投资新技术上中国要强于美国,他表示,“美国基础建设的主流运营商不愿意投资、互联网投资实业。” 基础建设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融资,张剑宇表示:“融资缺口现在有两万亿美元。”基础建设的资金一般来自政府相关支出和私人部门,运营所产生的收益。前者的突破空间非常有限, 对于第二部分,张剑宇认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周期长,难以吸引私人股权和社会资本。 PPP模式也不够成熟。” 她继续介绍中资金融机构的优势:”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有经验。伴随改革开放的成长,和企业共同走出去。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中资机构还拥有全球化的前景,在海外长远布局,也拥有当地解决问题和服务的能力。“ (新浪财经北美站 胡艺涵 发自波士顿)[详情]

北大教授吴声:技术正在打造数字生活至数字生命
北大教授吴声:技术正在打造数字生活至数字生命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晚 ,在正在举办的哈佛论坛上,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北京大学新媒体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吴声出席炉边谈话“用户即场景:充满生机的中国商业新物种”。吴声分享了中国社会商业新物种诞生的契机,揭示了多个当下流行的现象背后的流量原理,所涉及的品牌包括:美团、摩拜、网红咖啡Blue Bottle、拼多多、快手等等。他表示,“新物种发生于商业文明进程,技术塑造新的生物性状,完成从数字生活到数字生命。用痛点、刚需和高频等必要因素来显化、强化和固化你的生活方式。” 吴声表示新物种很多都是是技术普惠的场景,“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就是微信小程序,当你的祖辈向你发来跳一跳的链接,你会明白微信小程序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当你意识到的时候,你已经离不开它了。”新技术并非新物种,但新技术是新物种形成的基础要素。 大多新物种源于新技术带来的系统改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材料革命,这些新技术创造新物种产生的土壤或新场景解决方案,推动了生产力于生产关系的螺旋式重构。 时下非常火爆的网红咖啡店Blue Bottle就是一个例子,喝咖啡已经变成了一个在社交网络分享和创造流量价值的活动。基于旺盛的用户需求和数据处理算法的先进发展,衍生出城市生活的LBS服务,提高本地效率,实现熟人社交。 他表示,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移动支付,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超越中国在移动支付的地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0%,“这个数据的范围是囊括了包括中国的五线城市的”。 当移动支付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的生活模式就会被移动支付所控制。不仅如此,中国的人口红利和丰富场景, 也给新物种演化提供了绝佳土壤。 对于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这项交易,吴声表示:“阿里并购饿了么是为了在战略上给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增加新的流量值,为了让线上和线下形成一比一的能力,绝非和美团竞争这么狭隘。”在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非对称,可以形容为“我消灭你,但与你无关”。 新浪财经北美站 胡艺涵 发自波士顿[详情]

但斌:A股估值将在不久后出现回归
但斌:A股估值将在不久后出现回归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晚,在2018年的哈佛中国论坛分论坛上,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价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出席了以“穿越时间的河流,中国与中国资本市场”为主题的炉边谈话。在中美贸易谈判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但斌非常乐观的预测了A股和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他表示:A股估值供求结构也趋于平衡,预计估值将在不久出现回归。从现在到2028年左右中国超越美国,这十年选择投资好的项目,应该会取得更好的回报。 投资取决于对未来长期判断 近日,中美两国的贸易战扰动了金融市场大幅的起落。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这种扰动究竟会到何种程度,这是其中不太容易判断的地方,因为要考虑到很多因素。首先就是中国和世界变化的观点,但斌表示:“从中美历史GDP数据比较来看,近40年世界主要经济大国GDP的排名可以看出,美国从1970年到2008年的38年中,其GDP增长的绝对值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在2008年超越了美国。而这一反转的趋势也在2008年之后更为显著。” 他认为,如果在2008年之前判断出这一趋势,投资已经可以有很丰厚的回报了。 从现在到2028年左右中国超越美国,这十年选择投资好的项目,应该会取得更好的回报。 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望深入骨髓 但斌用了中美之间修铁路的例子来比喻两国发展的差距。他表示,“在中国修一条铁路可能用两年,但在美国没有个十年八年,肯定修不好。” 中国刚刚开放四十年,还在资本积累和管理的学习和成长初级阶段,他每次出国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向中国人一样,14亿人把赚钱都快当成了信仰。” 但资本市场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是永远波动的,在中国也一样。但斌表示他从1992年从业以来, 7次经历跌幅超过50%的时刻,所以投资者要在资本风云中必须保持正确的价值观。 投资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呢?但斌表示就是要:买好公司,与时代同行。他拿福耀玻璃、云南白药、茅台来举例说明选择正确的公司能够使投资回报成倍增长。而不管是A股还是美股,一些投资者依赖于听消息介绍去买,而不是看这个公司真正好不好的话,必然不会导致投资成功。 目前,全球的资本市场总体风险急剧。美股牛市长达九年,全球股市市盈率处于高位,加上高估值,如果有利空情况发生,受到的影响会非常大。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目前的需求大于供给,因为目前中国是审批制而不是注册制,但是这种不平衡在慢慢有所减轻。 A股有港股和美股化趋势 但斌最后总结:A股有港股化和美股化趋势 。在年初的时候,很多大股东都面临着被质押跌破清盘线的情况。很多公司成交量在1千万以下,甚至还有50万的。在香港,5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成交量为50万,而500亿市值一下的基本成交量在1、2千万。 在中国的一些中小公司交易量也出现了跟不上的情况。但斌表示:“中国A股市场的宽度是很宽的。”所有的股票都有交易。A股估值供求结构也趋于平衡,预计估值将在不久出现回归。 (新浪财经北美站记者 刘硕 发自波士顿)[详情]

记者手记:一群中国人每年跑到哈佛大学到底做了什么?
记者手记:一群中国人每年跑到哈佛大学到底做了什么?

  记者手记:一群中国人每年跑到哈佛大学到底做了什么? 图文/魏天谌 发自波士顿 美东时间4月8日下午,第21届哈佛中国论坛正式闭幕。今年的举办地点从哈佛大学校园转移到了主要承接会务路演的波士顿海港世贸中心,主要原因是校园已经无法容纳下逐年增长的参会人数。海港世贸中心的最大会场超过4000平米,可同时容纳上千人参会,而哈佛大学本科每年的录取人数也不过在2000人左右而已。 虽然叫做哈佛中国论坛,但参加论坛的外国嘉宾和观众的比例其实都不低。与会嘉宾包括来自中美乃至世界各地的政界、商界、文化界的若干位行业翘楚,今年除了像以往一样设立经济、科技、创业、文化等分论坛之外,同时开设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热门主题的分论坛。 离开校园的哈佛论坛与学术氛围渐远,与商业和资本走得更近。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在介绍自己时甚至开玩笑道: “如果大家不了解费正清研究中心的话,我给你们解释一下,我们就是东亚研究界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我比达利欧(桥水创始人)还早一年就去过中国,可惜我没有他会赚钱。” 正值中美贸易战升级之际,中美贸易关系自然成为了本次论坛最被频繁提起的话题。在开幕式上,包括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亚布力论坛创始人田源等人都纷纷表达了对贸易战可能爆发的忧虑。但在忧虑过后,大家总会添上一句:但我仍然保持乐观态度。 哈佛教授、哈佛中国基金主席柯伟林(William Kirby)把中美关系比作需要同甘共苦的夫妻,主持人蒋昌建也这么总结道:中美两国尽管在经济方面存在竞争,但不必然成为战略对手。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Stephen Orlins在接受新浪财经采访时反复强调:现在还没有打仗,现在还在协商和调查阶段,我们还是希望在90天期限内可以取得进展,为进一步达成共识争取时间,最终和平解决。 贸易战可能引发的最坏情形太过严峻,以至于贸易战将何时打响、如何打响还是大家讳莫如深的话题。Orlins对我说,“也许我们在一两年内会走错,甚至更久,但最后总会走向正轨,政府会明白只有协作会使大家受益,我只希望这一天不要来得太晚。” 大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却又向最好的结果期许。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短期的担忧和恐慌已经形成,股市动荡,投资者紧张,农业大州感到压力,各个制造业相关产业及公司已经着手业务调整。 更重要的是,尽管今天的美国知识分子和媒体仍在以嘲讽总统为乐,但无法改变特朗普已经当选总统的事实。如Orlins所言:“特朗普坚信中国对美国进行的是不公平贸易,且这就是他当选的重要基础之一。”尽管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点并不成立,但总统和选民的心意未必会就此改变,如同聚集在哈佛大学的大部分人们不理解特朗普的选民,选民大约也并不理解他们。 而中国与哈佛的联系在这一刻比以往都要更加紧密。在开幕式上,柯伟林教授笑称:“哈佛在中国的知名度比在美国还要高。”据可查在1997到2007年之间,中国就有375个商标试图以“哈佛”的名字注册,其中包括哈佛枪手、哈佛烤场、哈佛管理学院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山寨产品。 哈佛在中国的名声之响,以至于徐小平等大佬都曾来到哈佛商学院参加为期10天左右的一个培训项目。徐小平在论坛上揶揄自己:“我在哈佛学习过10天,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哈佛校友,虽然他们从不承认我。” 而中国声音在哈佛论坛之突出,也是近年来中国在美国乃至国际上角色日益显要的一种折射。在美国各大机构、公司的中国面孔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留学生和赴美工作人数的激增,而是在美国的中国人扮演着前所未有重要的纽带角色,在总统特朗普都在推特上频频对中国喊话的背景下,美国对于中国的理解度和好奇心也越来越深。 与以往我参加的大多数会议不同的是,许多来自中国的嘉宾不再被迫吃力地采用英文演讲,而是选择使用起来最舒服的中文母语,或是中英穿插进行演讲。更令人惊喜的是,来自美国本土的参会嘉宾或学生,多多少少都可以用不错的中文进行简单对话和短篇幅的演讲,一些嘉宾甚至可以灵活使用成语、用中文熟练地抖包袱。 当达利欧说到自己1984年就曾受中国朋友邀请前往中国,并曾把11岁的儿子送去中国的经历时,来自加拿大的宋怡明教授表示自己1983年就曾到访中国,且待的时间还比达利欧长一点儿,他还用中文分享了在中国发生的趣事:“路边的小摊小贩听说我是加拿大人,都说看在白求恩的面子上,送给我免费的食物。” 嘉宾们纷纷分享了与中国的渊源以及对中国发展前景的看好,最后达利欧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们一定会觉得我是因为参加中国论坛才说了这么多中国的好话,但真的不是。我希望对中国感兴趣的美国人都可以真的到中国去看看,去挖掘、去感受他们的能量。” 几位投资人近乎狂热地鼓励大家到中国创业,数次提及夜里灯火通明的华为大楼,看起来振奋的情绪远远超过对潜在泡沫的担忧。 哈佛中国论坛走过的这20余年,也是中国力量在世界崛起的一个见证。闭幕式上,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美国前驻华大使Amb. Stapleton Roy这样说道:“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在美国的中国人由于政策限制,无法进入政府机构等组织,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纽带作用。短期内我们或许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但我们最后总能恢复。” 换句话说,前路还长,愿与诸君共勉。[详情]

王晓园:高净值人群激增 投资中国更具吸引力
王晓园:高净值人群激增 投资中国更具吸引力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下午,诺亚财富首席战略官王晓园出席2018哈佛中国论坛“中国财富管理”炉边谈话。她指出:目前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客户需求正在发生改变,金融服务应该顺应时代新要求,适应客户新需求。 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于4月6日至4月8日在波士顿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凝聚时代力量”(The Power of Our Times)。下午4点开始的“中国财富管理”炉边谈话邀请到诺亚财富首席战略官王晓园作为嘉宾,她在此做了题为《中国财富与资产管理业的新时代》(A New Era in China’s Wealth and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的演讲。 王晓园指出,近年来,中国财富增长迅速。这不仅表现近年来在高净值人群(HNWI)数量的爆发性增长,同时还表现在中国家庭总资产的激增。而在这种急剧变化下,目前的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范围却十分有限,只能满足一半的市场需求。 谈到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现状,目前,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目前普遍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京与天津地区,但近年来也呈现出向内地转移的趋势。 演讲中,王晓园比较了不同的金融服务的优劣。商业银行下的私人银行单位有稳定的零售银行客源,但是缺乏服务多样性;非银行财富经理人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但是收费也会相应更高;第三方平台能提供多功能与创新型产品,但需要严格的风险管理。 面临新趋势,国家政策上,中国的金融业正被要求适应客户新需求。如今,中国金融业面临两大主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王晓园谈到去年以来,为了深化金融改革,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出台一系列重塑中国金融体系的新规,适应这两大主题。这些新规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大了监管力度,提高了合规成本,让最合适的业者得以生存。 王晓园回顾到,目前中国已经逐渐开放了国内市场。主要表现在:1、合格的外商独资企业被允许注册成为私募基金经理。2016年六月开始,中国证监会(CSRC)允许合格的外商独资企业(WFOE)以及合资企业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注册成为私募基金经理(PFM);2.、减少了金融公司中对外国股权的限制。2017年11月起,中国政府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51%的中国证券公司、娱乐经理公司、期货公司。 同时,她指出中国高净值人群客户呈现出几个重要趋势。 1、阶层固化不再成为考虑因素,高净值人群正在加速呈现多样化; 2、技术进步是财富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3、在投资机会方面,中国正成为比海外更有吸引力的目标; 4、中国的投资人逐渐变得更理性,更精明; 5、第一代高净值人群正在考虑传承与全面的服务; 6、资产全球化仍是普遍趋势。 对比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王晓园指出,近年来,高净值人群不仅投资于传统的贸易、制造业领域,其投资选择正在逐渐多样化,财富正在逐渐分散地流向各行各业。在传统产业中,一半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是企业家;而在新兴产业中,高净值人群来自专业人士、经理人、自由职业者的比例大幅增加,与企业家群体相平衡。并且在新兴产业中,高净值人群较传统产业更趋向年轻化。 这些趋势都为如今的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金融机构应当及时适应客户新需求。这些需求包括: 1、从对固定收入的需求转向对其他变化性的收入的需求; 2、投资目标从特定的投资收入回报转向更全面的投资回报(如产业规划、健康保持、生活风格、教育等); 3、对金融服务机构的选择从传统的银行转向创新型服务提供者(如独立的财富经理人); 4、投资地点从国内转向国际。 演讲的最后,结合高净值人群客户投资理财的新需求,王晓园介绍了诺亚财富的发展历程及服务创新。诺亚财富创立于2003年,开创了中国独立财富管理行业,已成为面向国内国际高净值人群的专业高端投资理财平台、综合金融服务管理集团。诺亚财富为客户提供第三方理财服务、设计最优化的理财产品,实现财富长期稳健的保值与增值。 (新浪财经北美站 山冰沁 发自波士顿)[详情]

诺亚财富王晓园:高净值人群激增 投资中国更具吸引力
诺亚财富王晓园:高净值人群激增 投资中国更具吸引力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下午,诺亚财富首席战略官王晓园出席2018哈佛中国论坛“中国财富管理”炉边谈话。她指出:目前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客户需求正在发生改变,金融服务应该顺应时代新要求,适应客户新需求。 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于4月6日至4月8日在波士顿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凝聚时代力量”(The Power of Our Times)。下午4点开始的“中国财富管理”炉边谈话邀请到诺亚财富首席战略官王晓园作为嘉宾,她在此做了题为《中国财富与资产管理业的新时代》(A New Era in China’s Wealth and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的演讲。 王晓园指出,近年来,中国财富增长迅速。这不仅表现近年来在高净值人群(HNWI)数量的爆发性增长,同时还表现在中国家庭总资产的激增。而在这种急剧变化下,目前的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范围却十分有限,只能满足一半的市场需求。 谈到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现状,目前,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目前普遍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京与天津地区,但近年来也呈现出向内地转移的趋势。 演讲中,王晓园比较了不同的金融服务的优劣。商业银行下的私人银行单位有稳定的零售银行客源,但是缺乏服务多样性;非银行财富经理人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但是收费也会相应更高;第三方平台能提供多功能与创新型产品,但需要严格的风险管理。 面临新趋势,国家政策上,中国的金融业正被要求适应客户新需求。如今,中国金融业面临两大主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王晓园谈到去年以来,为了深化金融改革,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出台一系列重塑中国金融体系的新规,适应这两大主题。这些新规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大了监管力度,提高了合规成本,让最合适的业者得以生存。 王晓园回顾到,目前中国已经逐渐开放了国内市场。主要表现在:1、合格的外商独资企业被允许注册成为私募基金经理。2016年六月开始,中国证监会(CSRC)允许合格的外商独资企业(WFOE)以及合资企业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注册成为私募基金经理(PFM);2.、减少了金融公司中对外国股权的限制。2017年11月起,中国政府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51%的中国证券公司、娱乐经理公司、期货公司。 同时,她指出中国高净值人群客户呈现出几个重要趋势。 1、阶层固化不再成为考虑因素,高净值人群正在加速呈现多样化; 2、技术进步是财富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3、在投资机会方面,中国正成为比海外更有吸引力的目标; 4、中国的投资人逐渐变得更理性,更精明; 5、第一代高净值人群正在考虑传承与全面的服务; 6、资产全球化仍是普遍趋势。 对比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王晓园指出,近年来,高净值人群不仅投资于传统的贸易、制造业领域,其投资选择正在逐渐多样化,财富正在逐渐分散地流向各行各业。在传统产业中,一半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是企业家;而在新兴产业中,高净值人群来自专业人士、经理人、自由职业者的比例大幅增加,与企业家群体相平衡。并且在新兴产业中,高净值人群较传统产业更趋向年轻化。 这些趋势都为如今的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金融机构应当及时适应客户新需求。这些需求包括: 1、从对固定收入的需求转向对其他变化性的收入的需求; 2、投资目标从特定的投资收入回报转向更全面的投资回报(如产业规划、健康保持、生活风格、教育等); 3、对金融服务机构的选择从传统的银行转向创新型服务提供者(如独立的财富经理人); 4、投资地点从国内转向国际。 演讲的最后,结合高净值人群客户投资理财的新需求,王晓园介绍了诺亚财富的发展历程及服务创新。诺亚财富创立于2003年,开创了中国独立财富管理行业,已成为面向国内国际高净值人群的专业高端投资理财平台、综合金融服务管理集团。诺亚财富为客户提供第三方理财服务、设计最优化的理财产品,实现财富长期稳健的保值与增值。 (新浪财经北美站 山冰沁 发自波士顿)[详情]

真格梦想中心炉边谈话:创业灵感源于用户生活得更好
真格梦想中心炉边谈话:创业灵感源于用户生活得更好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晚,2018哈佛中国论坛“真格梦想中心”炉边谈话顺利举办。本次炉边谈话主要总结了初创公司在创业过程中的经验与挑战。 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于4月6日至4月8日在波士顿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凝聚时代力量”(The Power of Our Times)。晚上8点半开始的“真格梦想中心”炉边谈话邀请到真格基金总经理、创始人张子陶主持,其被投公司及创始人包括:Precidiag Inc创始人孔栋,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杨光,易思汇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高宇同,华振金融创始人陈震,Tac FinTech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亮,股书联合创始人王童,叽里呱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尚毅,宣源文化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申,深度智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星担任对话嘉宾。 嘉宾们谈到了放弃高薪稳定的工作决定创业的因素。华振金融创始人陈震在创业前来自万达集团,他认为人生分别有三个奋斗目标:赚钱养家、社会地位、社会贡献;在实现前两个目标后,他观察到中国存在着一个180万亿的巨大、分散且混乱的市场,这让他希望可以实现一个社会目标:通过区块链为中国用户创造一个可以信任的投资环境。 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杨光在创业前则出自美团,他的灵感来自于在美团工作时做的是“帮助用户吃得更好”,由此衍生出希望“帮助用户活得更好”。他认为中国的保险公司在提供的解决方案上还做得不够好,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另外因为杨光在大学时学习精算,对保险业有情怀。目前水滴的付费用户超过已一亿人。 在讨论到拿到真格投资不足18个月期间的所作所为时,深度智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星说,在拿到投资三个月间,深度智耀从四个合伙人,没有产品、客户、demo的状况发展壮大,目前已出让股权池,拥有了16个合伙人,解决了最初的人工智能层面的人才问题。其次,深度智耀做成了中国第一个癌症病人的区块链项目,向患者提供公正、透明、全球最好的癌症治疗,做成了医疗版的“今日头条”。 Tac FinTech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亮将拿到投资后一年内的所作所为总结为三点:1、招人;2、坚持自己的模式,实现技术与实业接轨,目前公司已能够提供比市场第二名期货交易平台快两倍的服务;3、坚持初心,做自己该做的平台,放弃其他不相关业务,如比特币投资。 在谈到初创期该寻找怎样的合伙人时,易思汇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高宇同认为最初是“信任”,相信对方有共同理想,相信对方愿意一直做下去。其次,他认为理想的合伙人应该是“能帮你达到以前不能达到的高度”的人才。公司在每个阶段需要的人才不同,给出的期权也不同。如果遇到,视野一致,执行力强的人才,应“大胆把期权给出去”。 宣源文化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申则认为,由于其业务集中于内容简单易懂的新媒体,宣源文化需要的合伙人需要满足两点要求:1、价值观相符。对海外文化、价值观输出有兴趣;2、网感好。适应互联网用户的喜好。他表示,“新媒体的从业门槛可能不高,所以这个行业如何建立壁垒,应该就是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吧”。 在谈到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时,专注于“0-8岁儿童英语在线品牌”的叽里呱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尚毅谈到压力主要来自如何说服他人,以及来自家庭的压力。股书联合创始人王童则谈到资金链断裂时的压力,以及作为向中大型企业人CEO提供2B服务的初创公司,如何取得其信任是个巨大挑战。 此次对话还就回到过去最想做出的改变、复盘、初创公司发展起来最基本的要素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有创业欲望的观众提供了建议与指导。 (新浪财经北美站 山冰沁 发自波士顿)[详情]

对话德国前副总理:贸易战没有赢家 德国也将受损
对话德国前副总理:贸易战没有赢家 德国也将受损

   新浪财经讯 美东时间4月7日消息,在波士顿海港中心举办的哈佛中国论坛上,德国前副总理菲利普·罗斯勒在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表示,中美贸易战一旦爆发,没有任何一方将会受益,德国乃至欧洲也将严重受损,大家都将成为民粹主义的牺牲品,他相信唯有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是每个国家应该采取的策略。 此前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将成为中美贸易关系恶化的最大赢家,因为中美贸易受阻,中方与欧洲将成为更紧密的贸易伙伴。罗斯勒对这种观点表示反对,他认为中美贸易战一旦爆发,没有任何一方将会受益,德国乃至欧洲也将严重受损,大家都将成为民粹主义的牺牲品,唯有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是每个国家应该采取的策略。 罗斯勒拿汽车行业举例解释道,如果中国加征汽车关税,美国汽车产业及相关就业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许多在美设厂的德国汽车品牌利润也将受到重创,德国乃至欧洲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尽管现在有些国家的政策不符合协作的原则,但最终它们都将走向合作。 菲利普·罗斯勒曾任德国联邦副总理及卫生部部长,后出任世界经济论坛总裁,每年负责在瑞士达沃斯组织召开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自2017年12月起担任海航股东纽约慈航公益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他表示,慈航基金会刚刚建立,未来希望通过向难民群体中的中小企业或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教育帮助等方式,与其他慈善机构组织合作,致力于解决国际上的难民、教育和医疗健康等问题。 罗斯勒提到,他的工作始终都是在把所有利益相关者聚集到一起,创造平台,促进各方通力合作。他在欧洲曾经历几次货币危机,但最终都度过了,现在的形势固然严峻,但只有合作是最终的道路。 另一参会嘉宾海航北美总裁杨光同样表示,目前的贸易摩擦可能会在短期内使中国在美投资受阻,在同样条件下中国公司收购美国企业可能无法成功,但是中美两国联系紧密,人员流动频繁,长期来看问题不大。(新浪财经 魏天谌 发自波士顿)[详情]

哈佛中国科技论坛:AI产业上 中美各具优势
哈佛中国科技论坛:AI产业上 中美各具优势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2018年哈佛论坛在波士顿Seaport 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在科技板块的讨论中,BrainCo首席执行官韩壁丞、云知声首席执行官黄伟、纪源资本管理人童士豪、Drive.ai联合创始人王弢和华为美国研究所高级副总裁Miguel Dajer对“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他们认为,对于正在风口浪尖上AI领域的发展,美国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而中国则拥有大量的数据、人才和资本的涌入。 在欧美公司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国科技公司如何适应并推动国际AI领域的发展成了会议探讨的重点。特别是中美AI产业中的比较问题,市场上很想急切的分出高低。对于这个问题,BrainCo首席执行官韩壁丞首先表示: “中国一直在努力,总有一天会超越。” 他从几个角度阐释了他的观点。首先是从资金的角度上讲, 2017年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一共有152亿美金,其中中国占到48%,而美国是 38%。而在未来五年里,中国将投入1500亿美金,从国家的层面去支持人工智能产业。从企业融资来讲,云知声、华为、 face ++等一系列公司近期融资了几亿美金。韩壁丞表示:“这个现象在美国是很难见到的,所以中国投资力度的增大一定会促使整个产业的发展。” 纪源资本管理人童士豪从投资角度补充了中美AI竞争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他说:“硅谷是最领先做AI技术的。但谷歌有一块业务是他自身没有的,这就是数据。这一方面亚马逊掌握了大量的消费者数据。”他表示,对阿里和腾讯来说,他们手中掌握的数据是要多于美国科技公司的。“因为这些大公司会把生活中多方面的数据通过微信和QQ去建立更完善的数据库。所以相对来讲,中国公司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包括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的人口差异,事实上包含了更加多元化的全球经济发展层次。” 虽然中国在AI领域取得了很多优势,但是Drive.ai的联合创始人王弢也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他认为AI是一场工业革命,即AI将会把人类从大脑中解放出来,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去“仰望星空”,思考人文的话题,比如说哲学等等。如果一定要分出优劣,那么从技术公司归属地来看,大多数AI技术还是美国公司的专利,像谷歌、亚马逊等高新科技公司还是聚焦在北美;从学术原创贡献来说,近几年基石性质上突破的科研成果也是源自北美。中国在商业应用上很厉害,但是基础知识还是跟随在后面。 云知声首席执行官黄伟对以上发言做了总结,他表示:“AI是一种能力,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在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着重的还是如何运用这一方面。在中国有更多的工程师,还有更努力的人才。”随着顶尖科研人才逐渐开始将目标转向中国的实验室和互联网企业,大量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远远不断的为中国人工智能提供新鲜血液。 鉴于中国有着大量的数据,人才和资本涌入,而美国在AI方面有有着扎实的基本理论作为支撑。中美之间对于AI的竞争更像是同学间对于成绩的竞争:相互比较,相互超越的结果一定会对全球生活方式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浪财经北美站 刘硕 发自波士顿)[详情]

哈佛中国基金主席:中美关系如同夫妻关系 需同甘共苦
哈佛中国基金主席:中美关系如同夫妻关系 需同甘共苦

   哈佛中国基金主席柯伟林:中美关系如同夫妻关系,需同甘共苦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上午,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在波士顿SeaPort 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哈佛中国基金主席柯伟林(W.C.Kirby)、中美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 Stephen Orlins、德国前副总理菲利浦-罗斯勒(Philipp Rosler)出席了开幕式。哈佛中国基金主席柯伟林作为第一个嘉宾发表演讲致辞,他幽默地将中美关系比作夫妻关系,需同甘共苦。 首先,柯伟林教授对于所有哈佛中国论坛参会嘉宾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与祝贺。在演讲的开始,他以幽默且深入浅出的方式,丰富的实例,在现场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并且向观众讲解了中国与哈佛大学关系发展的历程。他表示:“哈佛大学建立于中国晚明崇祯时期,自从建立以来200年后,哈佛对于中国基本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直到第一位中国外派教师戈鲲化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受聘到哈佛大学任教,开启了中国与哈佛大学新的篇章。之后,哈佛大学与中国不断在文化、民主进程、外交上进行着新的合作与交流。”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哈佛与中国关系紧密相连: 外交上,历代国家领导人来到哈佛并发表演讲;经济上,柯伟林教授以万向集团在美国的蓬勃发展为例,指出中国在美国社会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上,哈佛大学在上海建立哈佛中心上海,促进了多方文化交流与合作。哈佛大学方面也对发展中国关系大力支持,建立哈佛大学中国基金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哈佛学子提供了解中国的资源与窗口。 最后,柯伟林对于中美关系表达了独特且乐观的见解。他将中美关系比作“一对老夫妻”,虽然有时存在不同的看法与分歧,但是最终都需要共甘共苦,互相协调,共同发展。 主持人蒋昌建也将其演讲总结道:中美两国需要持续秉承“登高望远”的视角,共同促进,为实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局面不断努力 。 (新浪财经北美站 王兆迪 发自波士顿)[详情]

哈佛大学主任:对中国三十年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到惊叹
哈佛大学主任:对中国三十年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到惊叹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4月6日晚,哈佛大学东方语言与文明系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出席2018哈佛中国论坛欢迎式。他表示:对中国过去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感到惊叹。 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于4月6日至4月8日在波士顿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凝聚时代力量”(The Power of Our Times)。晚上8点开始的论坛欢迎式由CNBC、彭博亚洲前主播Susan Li主持,桥水基金创始人雷伊-达里奥、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兼主席田源、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院教授、Petuum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邢波、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等作为嘉宾出席。宋怡明教授作为嘉宾发表演讲。 宋怡明谈到他198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变化与成就。除了经济与政治上的演变外,宋怡明教授对中国“学术、社会的演变”深感兴趣。他认为这些变化有好有坏。他风趣地谈到80年代刚来中国时,北京的小摊贩甚至会因为白求恩是加拿大人而对同样是加拿大人的他提供免费食物,然而如今,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例如这样的变化,对中国而言并非坏事,只是对我而言好像是不利的。“ 演讲中,宋怡明介绍了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在美国研究中国问题上的使命。费正清中心成立于1955年,其使命在于通过哈佛大学通过各种渠道,推进各个领域的中国研究。 宋怡明介绍,目前,费正清中心正在推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的数字化研究,努力成为引导世界汉学研究的重镇,并积极吸纳中国社区公共政策决策者加入。其中,宋怡明重点推荐了费正清中心的研究成果《中国问题:对一个上升中的力量的批判性洞察》(《The China Questions: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如今,费正清中心汇集了众多研究中国学的一流学者,已成为海外研究中国学的先驱和重镇。 演讲的最后,宋怡明肯定了哈佛中国论坛自举办20多年来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的平台作用,并衷心祝福对本届论坛成功举办。 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是著名加拿大汉学家,专攻明代中国东南沿海历史、中国宗教史、海外华人史以及明朝军事社会史,2015年被任命为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 (新浪财经北美站 山冰沁 发自波士顿)[详情]

活动安排

4月6日
09:00-11:45 MIT参访
参观媒体实验室、参观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参观癌症研究中心/麦戈文脑科学研究中心
13:30–17:00 教授授课
爱德华·格莱泽教授讲课:城市的崛起
汪悦教授讲课:中国故事在哈佛的艺术演绎
顾问委员会会议 & 哈佛校园之旅
17:00–19:00 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晚餐(仅限受邀嘉宾)
20:30–22:00 第21届哈佛中国论坛欢迎式

4月7日
开幕式
分论坛:金融|文化|国际关系|科技|环境|基础建设|娱乐
炉边谈话:零售业的女性领导力、中国财富管理、青年人创业环境、联想全球化战略、中国股市变迁、华为创新战略……

4月8日
创业大赛
主题论坛
闭幕式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