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持谨慎态度

2015年10月30日 07:19  作者:钱军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钱军

  要对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持谨慎的态度。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无条件的全面的降息降准无法真正惠及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过度流动性一旦流向预期短期收益高、投机性强的市场板块就会产生资产泡沫。

“十三五”之后中国会继续货币宽松吗应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持谨慎态度

  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今日闭幕,围绕“十三五”规划中的经济热点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展望、解读和建议。

  经济增速

  1、经济增速的核心在于质量,但是不追求速度的前提是要守住底线的,这个底线指的是社会稳定,核心之一是保证社会就业总量并能够创造足够的新的就业机会。

  2、积极向第三产业转型,就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只要守住以上底线,那增速的目标是可以放低些的,比如在6%到6.5%之间,这也有利于减少下行压力。

  3、中国目前一大问题是企业和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率高,通过新增银行贷款来刺激经济存在较大风险;同时,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税负依然较高,政府可以通过减税等财政措施,给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减少包袱并刺激消费。

  自贸区金改

  1、自贸区是改革的前沿,是一个试错点,上海自贸区可以试建立一个区内金融机构的全仓位压力测试机制,这将是世界领先的一个风控机制和体系,许多政策一旦通过试验就可以在全国更多范围和区域推广。

  2、上海自贸区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需要在资本项目上面更加开放,促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另一方面要增加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

  3、上海自贸区应该建成一个国际开放型的,有多种投资产品的金融市场,吸引全球的机构投资者,作为窗口帮助境内居民、企业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4、自贸区还要增加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的交易规模,包括(风险小,流动性好的)债券(比如贸易票据)和大宗商品(石油,有色金属)等。一旦规模扩大至一定程度,就可以帮助中国拿到‘定价权’,这对国民经济发展、对金融体系的安全都很重要。

  5、上海自贸区可以开发更多的投资双向通道,比如类似沪港通的“沪伦通、沪美通”等股票投资渠道,这些通道可以通过调控额度,做到风险可控,因为双向通道内的资金流出是看得见并可以监控的。

  资本市场

  1、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建设是核心内容之一。如果整个市场体系在(短期和长期的)配置全社会资源当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经济转型和升级就会比较顺利的实现:因为市场看好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国家顶层设计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关键是要培育和培养现有和新兴的市场,让市场充当配置资源的主角。

  2、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比如人民币能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起到更重要作用,成为一个真正的储备货币,这不仅对中国好,对全世界尤其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是大有益处的。

  3、要对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持谨慎的态度。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无条件的全面的降息降准无法真正惠及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可以继续对一些领域实施定向宽松货币政策,以鼓励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过度流动性一旦流向预期短期收益高、投机性强的市场板块就会产生资产泡沫。

  4、尽管今年资本市场尤其股市经历了大幅波动,但这不应该成为阻碍资本市场持续改革和开放的借口。相反,应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继续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开放。中国的实体经济体量很大,与世界实体经济连接度已经很高,但在金融体系上还是相对封闭,所以实体经济融入世界体系以后对金融体系的国际化接轨有较为迫切的需求(比如企业走出去要做的跨国并购),这同时也是企业、个人和政府实现全球化资产配置的需要。

  5、目前国内在资本市场相对封闭的情况下,长期可投资、有稳定收益的产品还是不够多,除股票、房地产之外并没有什么很好的产品。在产品不多但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产生泡沫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能够更加开放,让一部分钱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流出去,可以缓冲国内流动性过度造成的泡沫压力。对于企业和老百姓来讲,能够多一些长期投资的渠道,走入全球市场,这些开放措施值得鼓励。

  6、对于金融监管,最关键是要培养和维护市场力量,以股市为例,中国的股市现在规模全球第二,上市的公司多,参与的投资者也多,这样的规模和参与度下光靠政府调控是不可行的,还是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健全市场体系,尽快推进完善注册制。目前市场的很多怪现象,其中最大的问题追根溯源还是上市机制问题,所以注册制不该推迟,需将上市的决定和过程放给市场,监管部门要从监管公司的业绩转向监管公司的合法合规上来。

  国企改革

  1、要明确国企的目标,明确国企的定位。国企可能有盈利目标和非盈利的双重目标,如何与国企高管厘清这些目标以及考核方式至关重要。国企该市场化还是要市场化,包括市场化的薪酬结构和激励机制等,上市的国企,包括在海外上市的国企,要符合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和运行规律。

  2、国企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国有资产和人员的效率、竞争力和资产收益率,具体方法包括控制核心资产剥离非核心资产。核心资产要能够为国家、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

  3、对于国企改革引入民营资本,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旦引进后控制权如何分配?民营资本做了大股东,到底有无控制权?在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行业和一些重要企业(国防、大型金融机构、能源、基础建设和保护等)应该让国家作为大股东和控股股东,这样便于确保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安全,便于在危机时刻的调控,但除此之外的很多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等,如无必要由国家控股的,就应该允许开放,允许民资主导。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DBA/EMBA/EE项目联席主任,曾任美国波士顿学院卡罗尔管理学院金融系终身教授。)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十三五货币政策国企改革投资经济新常态GDP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重回7% 央行双降将令熊市反弹延续 冯仑:人生最恐惧的是没有方向 怎样操作才能在股市中幸存? 投行高管自杀背后的股市隐忧 股市里危险的唯指数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摆脱经济困境的十个锦囊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现在很多农民已不屑于当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