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熊锦秋
适当增加IPO节奏,投资者可能担心影响大盘稳定,但假若上市公司真是物有所值,应该影响不大;为此要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内在价值,同时强化对投资者回报,引导市场形成价值投资氛围。
近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希望对二级市场的价格进行改革,以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如果改好了,能够较快达到二级市场的均衡点以后,也为今后IPO的价格改革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笔者认为,在对二级市场价格进行改革基础上,还需解决投资者对新股爆炒预期、新股不败的问题。
新股发行经过多轮改革,最近一轮是2017年4月份以后,新股发行不能超23倍市盈率,上市首日涨跌幅不超44%。新股第一次打开涨停板那天算静态市盈率、此为极大市盈率,研究发现,最近一轮改革,新股上市之后连续上涨时间更长,极大市盈率更高,投资者在涨停板打开以后买进去的平均回报率更低,尤其创业板因为个体较小因而扭曲效应更明显。
究其缘由,或许正如方副主席所言的“弹簧效应”,也即因为新股上市首日受44%涨跌幅限制、之后几日受10%涨跌幅限制,弹簧压得越紧,自然就弹得越猛,股价高点相对摸得更高。由此,取消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自然而然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让新股上市首日无拘无束自由发现价格,市场可以表现本真自我,而非无量一字涨停、股价表现失真。但显然,此举还难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者对新股预期高度一致问题,若限制新股发行市盈率,而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那么新股上市首日可能上演单日翻倍大戏,新股不败依然。当然,二级市场交易机制以及股价发现机制改革后,股价能最快达到均衡,为将来一级市场改革打下基础,将来可通过询价主体竞价发现一级市场价格、并向二级市场价格靠拢,由此逐渐放弃23倍发行市盈率限制;但基于投资者对新股的追捧,此前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的“三高”老毛病或将复发,发行人将坐收渔利,甚至影响社会公平。
应该说,当前限制新股发行23倍市盈率,是在多次试错之后基于A股现实不得已的选择。新股发行以及新股二级市场交易制度经过多轮改革,但无论怎么改革,投资者对新股的爆炒预期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这才是新股面临的最大问题。
新股爆炒预期从何而来?IPO节奏较快的时候,刚上市的新股炒作就会稍微收敛、涨停板个数要减少几个,次新股则可能大幅下跌,甚至带动大盘下跌;此时行政监管部门基于市场压力,不得已减缓IPO节奏,于是游资、庄家抄底拉高新股的大戏又一次循环上演,新股高位换手之后往往又出现多个涨停板,投机者账面获利丰厚;由于创业板个股盘子小、题材多,其投机弹性更大,市场资金关注度更高。
A股市场总有相当部分投资者把股票当做投机筹码,那么新股无论何时都是最好的割韭菜筹码或载体。当然,现在几乎每天也都有几只老股出现连续涨停板走势,这些股票基本面比较平庸甚至属于垃圾股,这种炒作与新股高举高打连续涨停板炒作其实是异曲同工,两者背后的实质都是市场操纵已深嵌于市场基因,成为A股最大病根。因此要解决新股不败,首先就必须坚决打击市场操纵、尤其是连续涨停板操纵。
其次,要逐渐引导由市场来决定IPO节奏。目前A股发行实行核准制,证监会每周基本核发2家企业IPO、每周有几家新股认购,在此情况下投资者竞相认购;应该说这个IPO节奏并不能满足市场对新股的渴求,但行政监管部门为了维护市场大盘稳定、只能适度控制IPO节奏。未来科创板将实行注册制,IPO节奏基本不受行政监管部门控制,建议监管部门在适度兼顾大盘稳定基础上,现在就应更多引导由A股市场自己来寻找IPO节奏。
比如在市场较为稳定情况下,监管部门可增加1家IPO,IPO增加到一定程度后,23倍市盈率新股可能发不出去,或者即使新股发出去之后在上市首日破发,如此IPO节奏才基本接近市场内在需求;若找到了这个平衡点,此时监管层对IPO节奏的行政调控就可逐渐退出,改为完全由市场自我调节,由此将倒逼投资者真正警惕新股认购风险,倒逼投资者对新股投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其三,要引导市场价值投资。适当增加IPO节奏,投资者可能担心影响大盘稳定,但假若上市公司真是物有所值,应该影响不大;为此要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内在价值,同时强化对投资者回报,引导市场形成价值投资氛围。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市场评论人士。)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