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1月金融数据创新高 货币传导机制尚待理顺

2019年02月19日06:51    作者:沈建光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沈建光

  虽然当前货币政策保持宽松,但1月M1增速降至0.4%,显示宽松货币政策并未改善企业流动性压力,未来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仍然十分重要。

  1月新增贷款3.23万亿,创历史单月新高。1月信贷大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传统上来讲,1月是全年信贷最活跃的月份,一般年底信贷额度用完后,储备信贷项目会在年初集中放量;二是宽松政策所致,今年货币政策基调是宽松,伴随着前期准备金下调,银行间资金相对充裕,利率也呈现走低态势,为银行放贷提供支持,预计今年宽松政策下,全年信贷额度会比去年有所提升。

  1月社会融资总量达到4.64万亿,亦创历史新高,但相对于信贷增长,委托贷款仍然萎缩,下降699亿、信托贷款、与股票融资增长缓慢,企业债券融资与银行承兑汇票增长明显,分别达到4990亿和3786亿。

  信贷方面,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6969亿元,占新增贷款比重为21.6%,相比于12月28%的比重有所下降,且低于2017、2018年平均35%和45%的比例,显示房地产政策并未放松的背景下,房地产信贷供给仍然受到制约。

  企业新增贷款提升至1.4万亿,同比多增700亿,与年初信贷放量以及表外融资收紧,表内信贷增长密切相关。票据融资继续保持旺盛,新增5160亿,同比多增4813亿,原因很可能是在实体贷款需求不强的情况下,银行倾向于使用更加灵活的票据资产来调配贷款额度。

  当前通胀压力减轻,1月CPI回落至1.7%,PPI接近0增长,意味着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空间,与此同时,若要实现“六稳”目标,货币政策维持宽松也十分必要。但值得警惕的是,虽然当前货币政策保持宽松,但1月M1增速降至0.4%,显示宽松货币政策并未改善企业流动性压力,未来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仍然十分重要。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仅靠货币政策可能很难奏效,还需大力推进通过减税降费,帮助企业改善盈利,避免流动性陷阱。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杨希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贷款 社会融资 通胀 CPI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阿里离职“女高管”回应质疑:斗胆请马云老师评评理 全国彩礼图示:重庆不要钱 泉州倒贴20万 净利下滑超三成 全聚德深陷“试吃”困境 方星海:新股发行制度使投资者盲目追涨 放大价格扭曲 供暖区域是否可以扩大到南方?国资委主任称潜力巨大 乐视影业首次被列入失信名单 黄晓明李小璐等被套牢 京东金融就App安全事件致歉:安卓版有问题 错误开发 刘道明:房价还要涨 什么时候买房子都不晚 任泽平:A股已超科学范畴 相当一部分可归于文学范畴 央视网“呵呵”作标题刊登北大对翟天临事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