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当过老师的缘故,马云的口才极好。虽然其貌不扬,说话略带杭州口音,但只要拿着话筒走上舞台,这个小个子就如同一块磁铁,牢牢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插科打诨,自嘲调侃,马云就像一个乐队指挥,精准掌控着台下受众的气氛与反应。这种神奇的气场,我只在乔布斯的
内地慈善机构不时被曝善款运用不透明,网络上屡屡爆发“嘴仗”,让人们对捐款心存犹疑。然而一河之隔的香港却是东南亚“首善之地”,在过去5年名列全球十大慈善地区,每年有超过六成市民作出慈善捐款。香港的“全民慈善”是如何炼成的?深入生活的慈善活动、严密的监督和...
加多宝和王老吉的恶斗无处不在,捐助灾区成为必需的武器:你捐1亿,我就投资3亿。企业一边计算效果,一边观察对手;网民一边数排行榜,一边逼捐。中国式捐款,大抵就是少数人拿别人的钱慷慨、民众拿企业调情、媒体拿慈善过家家。
公司的捐款行为会影响到公司的形象,因此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捐款行为不仅仅是企业出于社会责任的利他行为,也可以是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商业行为。
有一次在聚会上认识一个人,闲聊起来自然会问:“你是做什么的?”“我是做慈善的。”“佩服!请问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呢?”“20年来我一直坚持在股市里把钱发给有需要的人1
慈善事业作为与市尝政府相独立的第三部门,它具有很强专业性,应有科学、系统的治理机制和标准。评估慈善事业的效能绝不能简单地物化为“捐多少”“捐给谁”。
比如捐助,一定要放在刀刃上,在可捐可不捐的情况下你一定是要捐的,早也捐晚也捐你不如早捐。主动也要捐,被动也要捐,当然要主动捐更符合公众的心理认同,效果可能会更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觉得你是有爱心的企业。这个时候,公众关注的可能不是谁捐的很多,而是谁捐...
五年时间,同样两场灾祸,却因社交平台的兴起而有所不同。普通人得到话语权,真实传递救灾过程,促使传统媒体改变官样文章;民众通过微博直接间接参与救灾,更放大舆论力量以监督慈善募款,让运作透明基金得到善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自然灾害,不仅有举国动员抗震救灾的现场,还有各地企业轮番解囊的秀场。是否捐钱,捐多少钱,捐的是否心甘情愿?数字背后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