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

2024年09月09日08:25    作者:冯仑  

  意见领袖丨冯仑

  1

  

  路过某大学门口,看到校园里熙熙攘攘,人比前一阵子多了,才意识到又到了开学季。想起来,这一两年不时在热搜上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再想到自己目前的工作,跟当时所学专业,真的是八竿子都打不着。也会想,上大学到底有没有意义?冯叔,我看您的书,知道您不仅念了大学,还读了硕士、博士,上了很多年的学。想来您肯定是觉得上大学是有意义的。您觉得大学给您带来了什么?

  冯仑

  你的这个问题,我还真的琢磨过。十几年前,我们大学毕业三十周年时,班委会要求大家都写点东西。接到同学的电话后,我就想过这个问题:大学究竟给了我什么?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大学给了我老师。

  每一堂课,老师们都站在那里,把我们从未知带到已知,然后再对已知的东西进行分析、提升。

  我对于老师的记忆,至今都特别具体。

  比如教经济的何老师,他在我脑海里是一个和蔼、慈善、睿智的长者形象。我记得他给我上的第一课,是通过斧头和羊的故事来讲商品,这在当时引起了我对经济学极大的兴趣。

  再比如,教经济史的王老师,他总是穿得整整齐齐,人很精神,底气也特别足。

  还有我们的班主任小何老师。他当时还非常年轻,经常跟我们一起锻炼。对我们而言,他既是老师,也是兄长和朋友。

  后来,我自己也在中央党校做老师,虽然时间很短,但却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做老师的不易。作为老师,不光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们塑造他们一生所需要的谦逊和豁达,给予他们做人的力量和自信。

  所以,老师是学校给予我最大的一个恩惠和最宝贵的一笔资产。

  当然,大学还给了我知识。

  我大学读的是经济学专业。四年里,我从一个无知少年,到对商品有一个最初的概念,再到后来能钻研《资本论》,对西方经济学略有所知,具备了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并建立起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框架。而这样的素养和框架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丰富我的语言。

  除了一般做生意时用的江湖语言和官场语言外,我还拥有了经济学方面的语言能力。这使我在跟经济学者、财经从业人员交流时,能听懂他们讲什么,也能用他们的语言跟他们聊天。

  另外,学校还有很多其他的专业,让我能学习到经济学以外的知识。四年里,我知道了星星画派,知道了西单民主墙,知道了思想解放,还知道了原来社会上有这么多人是用别的方式思考的。

  其实,知识对人来说就像氧气和水,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东西。而在学校的这段时间,正好是氧气特别富有、水分特别充沛的时期,让我可以扎扎实实、心无旁骛地认真学习。而我由此也真切感觉到当年‘文革’结束之后的思想解放和思想自由,给年轻人带来的那种欣喜和兴奋。

  今天,即便我们仍可以坐下来读经济学,考硕士、博士,但已经无法体会到那样的东西了。所以,对我来说,那四年是我人生中用知识浇灌心灵的最好时期,让我特别难忘。

  同时,我也从学校里得到了同学。

  我记得当时,我们宿舍一共八个人,年纪最大的快40岁了,最小的16岁。在当时物质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八个人每天相处在一起,彼此之间都在互相学习。他们教一教我数学知识,我跟他们聊一聊经济学。

  当时的同学中有从乡下来的,有从工厂来的,有从军队来的,有家庭困难的,也有家庭状况非常好的。我们每天晚上都聊天,天南海北地聊,彼此无话不说。

  后来大家都毕业了。而在毕业后的几十年里,我得到的来自同学们的帮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有人说,即便是亲兄弟,有时说话还会因为地位不同而有所顾忌。但我们这些同学之间没有那样的芥蒂,大家彼此都是真实的。不管他现在是高官还是大学者,只要你找他,讲话就不需要绕弯弯。

  比如,有一次我有一个小事情弄不明白,就打电话给一同学。这个同学当时是某省的高官。他在接到我电话的时候,非常欣喜,非常亲切,就和当年在学校里一样。

  同学就是这样,每当我感到迷惑、无助时,他们就成了我生命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持。一些不能向父母开口的事儿,却能从同学那里得到最大的温暖和力量。

  记得在1989年之后第一个春节,我在维迎家,和他的家人一起过年。那时是我最困难的时候,穷到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起,又没有地方过年。后来,要出国的维迎还把他的房子给我用,也没有收我房租,连电饭煲也给了我。

  还记得我第一次到北京的那天,是毕昆来接我的,那时天都还没亮。而我在北京的第一顿饭也是在毕昆家吃的,是他母亲亲手做的。再后来,连翔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加入了公司,像大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支持我。当然还有笑地,也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在广西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应该说,从大学报到第一天开始,我的生命中就多了几十位像这样的同学。年轻的时候,我们是一起奔跑的运动员;中年的时候,我们是相互扶持的拐杖;老了以后,我们是坐在太阳下,散步在林荫道上,在回忆中最亲密的心灵伙伴。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我走过的路越来越多,见过的人越来越多,经历的人生变故越来越多,但当安静下来,特别是见到老同学的时候,会忽然发现学校还给了我一样东西,叫回忆。

  有了回忆,就有了亲切,有了心底的感情涌动,有了一种欲望。你会想和同学再聊聊天,再聚一下。每一次的回忆都将带来下一次的聚会,每一次的聚会又都将带来更多的回忆,而变得更多的回忆又让同学之间走得更近。就这样,在回忆和聚会中,我们的人生变得非常完美,非常愉快,非常有活力。

  现在想起来,学校给了我老师,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同学,给了我回忆,而这一切最终都给了我一个身份——西北大学经济系77级学生。这将是伴随我终生的一个身份。当我在扮演其他角色的时候,出场的第一个身份就是它。而这个身份证明是我一直以来都引以为傲的。

  2

  

  那您觉得,读大学,要培养哪些能力?

  冯仑

  我觉得,上大学可以培养两个能力。

  第一,自学能力读完大学以后,很多人都建立起自学的习惯和爱好,有了持续学习的能力,每天出门时也愿意带本书看。

  而且,触类旁通。比如学理工的,可能对于化学、生物的内容,也愿意看看。我是读人文的,我对历史、哲学、经济学、社会学,还有法律,也有兴趣看。

  有了这样的习惯,就可以通过自学来丰富自己。

  当然,并不是说,没上大学的人就不会自学。只是上了大学,普遍意义上讲,自学的能力会好一点,阅读的习惯也多一些。

  因为阅读,一个人能看到的世界就会不断扩大。

  第二,自我反省。大学教育能带来一个很重要的能力,理性。上大学以后,人的理性和自我反省能力会比较强。

  我有一个观察。给博士生讲道理,哪怕是脱离现实,纯粹地讲道理,他们往往都能接受,并且相信;给硕士生、本科生讲,离现实就得近一点。而有一些没上过大学的人,只相信经验,对道理比较排斥。他的认知就停留在经验层面上。

  所谓相信道理,就是说相信远一点的东西,相信某种必然性,相信一些看不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做远见。上大学以后,我们有机会成为有远见的人,成为先知。

  所以,通常跟文化水平越高的人打交道,讲道理越管用。但是,碰到文化水平比较低,比如说小学文化的人,你只能跟他讲经验。讲道理,他不信。

  自学能力和反省能力,是我觉得上大学后要培养的两个能力。

  能自学,你就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懂得反省,你就会相信道理,让自己活在经验和道理之中,而不是完全活在经验里,这样的话,你能看得更广,走得更远。

  (本文作者介绍:万通地产董事长,自媒体“冯仑风马牛”出品人)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